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10页

  • 47.00 KB
  • 2022-09-27 发布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一、田径备战2016奥运会重点项目医务监督和伤病防治研究立项依据:田径项目是精细性分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训练重复频次多,长期承受大负荷的运动训练与高强度的比赛,疲劳的累积与不合理的训练安排都会导致损伤的产生。运动员带伤训练比赛,缺乏正确的康复治疗等现象较为常见。损伤影响了运动训练的系统性,甚至直接影响了正常参赛,尤其是奥运会赛前是伤病高发期,因此,医务监督和伤病防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作为研究作为田径突破的保障环节,为里约奥运会的备战训练保驾护航。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建立我国田径运动员长期医学监控体系,防治运动性疾病;建立我国田径运动员训练期间免疫监控体系,研究在不同训练强度和赛季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初步摸索出运动训练时有效保护和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医学干预方法,最终达到在训练中运动能力的提高和有效保护心肺功能的目的。建立运动员伤病防治专家绿色通道,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解决运动员伤病问题。重点研究我国田径运动员训练期间的健康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获得信息数据的评估分析,建立适用于我国田径运动员的医学监控体系。研究训练时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形成田径运动员训练时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理论基础,并建立早期筛查及预防机制。在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临床医学理论和方法,探讨训练时能有效保护和提高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医学干预方法。通过与专科医院和医院专家建立联系,形成专家绿色通道。10\n主要考核指标:根据临床、心电学资料和无创心血管功能评价方法,建立适用于我国田径运动员的在训练期间健康状况评价体系;通过对运动员健康危险因素的早期发现和追踪监测,建立运动员训练的运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机制;全国比赛重点运动员的比赛伤病诊断报告。2015北京世锦赛重点项目优秀运动员伤病诊断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伤病诊断个性化方案。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医务监督和伤病防治综合研究报告。申报条件:具有丰富的运动伤病预防与康复经验的医院,对重点运动员当前伤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课题组人员每年至少6-9个月以上下队时间。二、田径备战2016奥运会重点项目国外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的采集与分析立项依据:为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田径提出了9大重点和7大次重点。目标是在冲金夺牌的层次上实现新的突破。因此,为备战奥运会的田径重点项目提供信息保障服务,是备战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的信息服务保障工作,为田径重点项目提供国外科研训练资料;搜集、分析和研究对手情报,便于备战人员及时了解国外优秀运动员的体能、技战术、伤病和疲劳恢复等方面的方法和手段、最新科技成果和器材变化,及时了解主要对手的动态信息。对我国田径界开阔视野,深入开展教练员业务培训、科研攻关工作,有助于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仅能够为国家队备战里约奥运会提供服务,而且也对我国田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10\n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项目属于科技服务类,旨在将我国田径重点项目备战奥运会的信息服务工作保持和发展下去,并在信息化服务手段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使之更便捷、更环保、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更强。为我国田径重点项目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争金夺牌,提供高效、实际的信息科技保障服务。通过多文种期刊、报纸、图书和网络信息,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情报资料的收集、翻译整理,编辑出版,网络传输和数据库储存等工作。专注于采集和分析研究我国备战2016年奥运会田径重点项目所需的国外科技文献和主要对手情报。根据我国田径目前的实力,确定的重点项目是:3个竞走项目、女子马拉松、女子4项投掷和男子110米栏。同时将兼顾次重点项目信息资料的收集,即:男子4×100米接力和男女各类跳跃项目。主要考核指标:田径重点项目为主,次重点项目为辅的动态情报和重大比赛成绩资料(全部为网络发布,不再出版纸质资料)。国外田径科技文献译文,田径重点项目各国实力变化分析报告。阶段性国外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的采集与分析报告。2015北京世锦赛重点项目优秀运动员国外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的采集与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国外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的采集与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国外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的采集与分析综合研究报告。申报条件:具有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收集的专职工作人员,对田径项目重点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10\n三、田径耐力项目重点运动员备战2016奥运会高原训练特点和方法实践的再研究立项依据:随着对高原训练的认识不断加深,专家学者不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对于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来说,高原训练有助于提高体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田径竞走、女子中长跑项目共进行了多次高原训练,教练组在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以及科研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改进了竞走技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耐力项目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1金3铜的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另外,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九名中国竞走选手中就有五名运动员来自高原省份,这与正确安排与利用高原训练及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选材有着密切关系。面对新一轮的奥运周期,如何更好的利用高原训练提高我国田径队的整体实力,尤其是耐力项目重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与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通过合理运用高原训练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家竞走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竞走项目奥运争光的长远计划,进一步开展高原科研攻关课题,在总结伦敦奥运会成功经验的同时,多方面10\n对我国备战里约奥运会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高原训练进行再研究,将成功的高原训练经验运用于今后的训练实践中,加大对我国田径耐力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提升训练的科学化程度。重点运动员个性化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训练负荷的变化关系;重点运动员训练负荷安排以及专项运动素质训练方法及结构研究;高原训练环境变化对运动员机体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总结出我国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个性化高原训练方案。主要考核指标:阶段性高原训练特点和方法实践分析研究报告。2015北京世锦赛重点项目优秀运动员高原训练特点和方法实践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高原训练特点和方法实践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高原训练特点和方法实践综合研究报告。申报条件:具有丰富的高原训练特点和方法实践的研究经验,对重点运动员当前高原训练特点和方法实践有充分的了解。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课题组人员每年至少6-9个月以上下队时间。四、田径耐力项目高原高水平人才开发计划的研究与实施立项依据: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在奥运会的金牌数占奥运会总金牌数的六分之一,田径项目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地位。竞走和马拉松等田径耐力性项目,是我国备战奥运会、世锦赛等世界大赛的重点项目之一。在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竞走项目获得了1金3铜的成绩。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九名中国竞走选手中就有五名运动员来自高原省份,这与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选材有着密切关系,充分发挥我国高原地区运动员的先天性优势。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进一步挖掘高原地区的优秀运动员人才,是我国田径耐力性项目发展的迫切要求。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0\n为了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高原人才开发计划》,对我国高原地区耐力项目(竞走、长跑、马拉松)优秀后备人才进行挖掘和培养。我国高原地区田径耐力项目的研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立我国世居高原田径耐力项目优秀后备人才资料库;总结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特点;组建竞走和中长跑项目青少年训练队,进行科学的训练;逐步完善我国高原地区田径耐力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奥运会及世锦赛等重大比赛输送高精尖人才。主要考核指标:对比分析、总结国内外世居高原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理论;对我国高原人才身体形态、生理生化、身体素质、心理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对我国高原人才的训练方法手段、负荷结构、周期安排、训练监控、营养和恢复进行统计和逻辑分析;分析研究我国高原人才进行高原—高原(更高海拔地区)交替训练和高原与平原交叉训练的效果;制定我国高原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申报条件:课题组主要成员具有高原训练丰富的研究经验,对高原地区有充分的了解。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课题组人员每年至少6-9个月以上下队时间。五、田径高水平教练员再教育内容结构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立项依据:近年来,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过,与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相比,田径项目整体竞技水平依然偏低。影响一个项目竞技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练员水平是决定运动员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竞技体育场上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教练员训练水平的竞争。”10\n运动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高水平运动员,而缺乏高水平运动员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缺乏高水平教练。教练水平不高成为制约中国田径运动员水平提升的瓶颈。随着以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建立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建立起一个发达的培养高水平教练员人才的培养体系,才可能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库,为我国的竞技体育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创新型思维的拔尖人才培养理论为指导,从创新高水平教练员管理理论、完善高水平田径教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构建、提高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培养教育实效的视角,来研究高水平田径教练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田径教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系统管理研究;对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培养模式的系统要素进行划分和界定,并揭示要素的内涵与关系结构。高水平田径运动教练员人才培养的性质、目的、功能教育的原则、方法、专业教学内容与综合素养培养的关系切入研究。高水平田径运动教练员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创新型思维和素质培养的沟通,应作为高水平田径教练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考核指标:耐力项目高水平田径教练人才培养再教育内容结构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投掷项目高水平田径教练人才培养再教育内容结构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短跨跳跃项高水平田径教练人才培养再教育内容结构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申报条件:具有田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的经验,能够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成立专门的田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机构,并能长期保持。有专门人员负责培训运行工作。10\n六、田径备战2016奥运会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个性化运动营养补充方案以及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的研究立项依据:“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因此田径项目训练后的恢复速度是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系统性的保证,营养补充和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是运动员继续大负荷训练的科学保障。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围绕2015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备战需要,根据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设计个性化运动营养补充方案以及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保持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我国田径重点项目运动员运动营养补充方案以及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现状研究。田径重点项目运动员运动营养补充方案以及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的特点与问题。田径重点运动员个性化运动营养补充方案以及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制作重点项目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方案手册。主要考核指标:阶段性重点项目优秀运动员营养补充和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营养补充和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营养补充和训练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综合研究报告。申报条件:具有优秀运动员田径营养补充和训练疲劳恢复手段的研究的经验,能够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课题组人员每年6-9个月以下队时间。七、田径备战2016奥运会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体能、康复和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实施10\n立项依据: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损伤-重建”过程,因此,损伤伴随运动训练的始终。但是,并非所有的损伤都需要停止正常的训练来治疗,有些损伤只需要改变训练训练手段和训练强度就能够对损伤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康复的目的;但是,严重的损伤就要根据康复医学和训练学原理和程序进行治疗。科学训练需要将运动员损伤控制在不影响正常技术训练的范围,保持训练的系统性。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训练负荷、强度都运行于个人身体耐受力的高危险区,把握负荷尺度、及时调整身体状态是训练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方面。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伤病少,训练与康复手段运用得当,使训练过程中的损伤得到及时的康复。对于田径重点项目来说,技术水平的提高,良好的体能和客观的比赛心理认知是田径项目运动员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于我国田径运动员来说尽管很多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创造了夺取奖牌的成绩,但是,很多项目大赛比赛成绩相差很大,减少加强体能训练,促进伤病康复,提高比赛心理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训练瓶颈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0\n根据重点项目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设计程序化的体能训练康复方案,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预防伤病的发生;在出现伤病的情况下,制定康复方案,加快运动员损伤康复,保持训练的系统性,调查了解田径重点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针对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提高比赛中运动表现得稳定性。针对国内田径项目运动的损伤常见问题,针对性编排系统的训练前伸展运动、训练中体能发展和训练后放松手段,探索田径运动员劳损性肌肉骨骼损伤和肌肉拉伤的解决方法,初步建立田径运动员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的评估训练系统;研究设计典型体能康复训练案例运动处方,预防与减少运动损伤,增强训练的系统性;3、调查研究田径运动员的常见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指导,逐步总结关键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考核指标:阶段性运动员体能、康复和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实施分析研究报告。2015北京世锦赛重点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康复和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实施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体能、康复和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实施分析报告。2016年奥运会重点运动员体能、康复和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实施综合研究报告。申报条件:具有田径体能、康复和心理训练的研究的经验,能够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课题组人员每年至少9个月以上下队时间。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