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4 KB
  • 2021-10-15 发布

关于档案工作的论文五篇与关于档案方面的论文六篇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档案工作的论文五篇与关于档案方面的论文六篇 关于档案工作的论文五篇 ‎【篇一】‎ 在当今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的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兴起,作为一名不甘落伍的档案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加强企业“营销”档案资源建设,让传统的档案管理插上信息化的高科技翅膀,把原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死档案”,变为能够为企业质量管控乃至产品研发创造价值的“活档案”,让“故纸堆”焕发“青春”,摆脱企业档案人员被“边缘化”的困境。‎ 走出档案库房 融入生产经营 档案工作是每个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档案部门在做好企业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在间接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但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不能在工作业务乃至学科建设上不思进取,不能在工作上得过且过,抱残守缺,偏安一隅,甚至孤芳自赏。档案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动脑筋,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努力走出沉闷的档案库房,善于与情报信息、产学研等部门协同互补,无缝衔接,贴近乃至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才更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尊重,才能体现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价值。可以说,互联网经济对档案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宝钢作为钢铁生产企业,属于上游产业的用户,钢铁企业的上游产业包括铁矿石、煤炭、设备、运输、油料等。宝钢自1985年9月15日投产以来,原料采购、资材备件采购部门不断探索,出自内在需要,建立了上游客户资源档案,并有专人分析上游物价走势,把握其运行规律,通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宝钢为更好地为下游用户服务,长期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个性化要求来组织生产,以提高产品与用户的匹配度和满意度。目前,公司销售部门已根据新时期营销工作的内在需要,自发地对海内外100家直供用户进行分类建档管理,分析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这些档案已成为企业营销的雷达,引领指导新产品销售和产品研发。此外,宝钢汽车板创造性地开展“先期介入”的营销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各大汽车厂用户档案,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在汽车厂生产一线工作,及时反馈每个用户的具体信息,提高了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的占有率。‎ 互联网经济值得借鉴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阿里巴巴的马云、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等网络新贵的迅速崛起、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新时期档案人深思、学习、借鉴。‎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盈利就是硬道理”。任何企业都要追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像苹果公司那样,慧眼独具,领先一步,走在市场的前面,以把握未来趋势的战略眼光,研发、生产出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举例来说,小米手机是一个互联网经济下的成功案例,它的成功,既是营销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更是研发模式的创新。作为一个轻资产的小公司,当时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品牌、三更没有用户,但它就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采纳全民的智慧,广泛收集具体用户信息档案,并与用户互动,根据每个用户的具体需求信息,分析归类,整合上下游各方资源来组织生产,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私人订制”,形成有许多拥趸的品牌,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上,不应该仅仅靠“赶时髦”“玩概念”,而是需要善于放下架子,倾听用户心声,摸准用户需求的脉搏,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增值服务。‎ 让传统档案管理插上信息化高科技翅膀 作为身处网络时代的档案人,要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在做好日常归档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网络时代的社交媒体推动了档案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档案资源的社会化,社会公众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痕迹越来越成为档案的重要来源;档案管理主体的社会化,民间公益组织、商业机构、个人收藏家乃至普通公众等多元主体日益成为档案工作的参与者、贡献者。‎ 网络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网络时代,传统档案管理理念、对象、主体、平台、方式等都在发生改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让传统档案插上高科技的翅膀。‎ 一些“抱残守缺”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值得反思。比如,将已有电子备份文件、合同等打印出来,按件整编入库,以提高所谓以件量单位的档案入库工作量。这种做法好比将“牛车”“马车”拉倒信息高速公路上“显摆”,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库房资源。在现代高节奏的信息社会,追求的是简洁、高效、创造力,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本事。‎ 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已走在我们前面,如美国已有机构将社交媒体平台发生的信息,作为档案来收集保存。因为现在云技术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已具备这样的客观物质条件。‎ 档案工作者要从“保管员”向“管理员”迈进 能够更多经常性地被企业其他部门所需要,是档案工作者的光荣。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应该是开放型的、善于与其他部门协同创造效益的专业人才。要通过与企业营销和软件开发等部门的经常性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档案工作变“离线”为“在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服务。‎ 就用户质量档案而言,其具有大量的用户原始信息,具有很强的凭证作用,完整、系统、准确的用户质量档案可以形成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可以减少产品质量异议;从更高层面来说,通过分析归纳用户质量档案,可以前瞻性地为新产品研发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发挥档案的智力引擎和外脑的作用。‎ 如果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通过分析、归纳、提炼,使档案资源成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乃至产品研发管理的“雷达”和精确制导的武器,也可以使档案人员由单纯的低层次的档案资料保管员,向较高层次的分析研究型的管理员迈进,提升档案工作者在企业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将一项具体枯燥烦琐的工作,变成能为企业创造增值效益的有意义的事业。‎ 新时期的企业档案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首先,应该具备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做好常规档案的收集、鉴定、保管等工作。同时,作为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人,要将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化为提高档案管理的机遇。在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掌握了无限的信息和数据资源,其中包含着大量情报,可以运用数据再造档案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从而为领导决策、营销部门提供有独特价值的依据。故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善于与企业的情报信息、产销研等部门协同,实现信息档案资源的共享,努力成为一个善于数据统计、分析、归纳、综合研究的“首席数据官”,努力为企业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贡献。‎ ‎“有为才有位”。试想,一个整天大把花企业钱财而不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会得到企业的重视和尊重吗?企业档案部门和档案管理者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部门要求,聚焦客户需求,要像金石、考古学家一样,善于沙里淘金,慧眼识金,乃至点石成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当然,做档案工作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但要有所作为,光凭时间不够,还必须上心、用心、尽心、倾心,真正地把这项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工作当作一份自己钟情的事业来干,对于自己“安身立命”的档案工作不上心、不用心的现象则能通过企业相应激励政策的引导,逐步得到改变。‎ 用户需求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所以档案工作者要根据并聚焦用户的利用需求,认真做好用户需求档案综合性的材料编研,并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做好定向性的专题档案材料编研。传统的档案工作只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贴近企业和用户需求,努力使自己的编研成果成为企业各部门需要的“有用之才”,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档案工作者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工作价值和在企业中的地位,才会有一定的工作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事业心和进取心。‎ ‎【篇二】‎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档案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控软件是工业自动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工厂的标志之一,因此工控软件档案就成为企业电子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在中国烟草改革创新前沿的杭州卷烟厂经历了“十一五”“十二五”技改后,企业的设备已经步入领先状态。自动化程度的飞跃产生了大量的工控软件。这些工控软件是重要的电子文件,需要及时归档进行管理。而工控软件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跟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工控软件电子文件收集、管理、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四个做好”。‎ 做好工控软件资料的收集归档。所有原版工控软件电子文件从厂的工控软件的源头管理者——设备科收集,内容包含:程序性文件、参数性配置文件、开发工具、专用操作系统及其他相关文件。整套文件必须经过软件工程师验证有效性,系统一旦被破坏时能重建整个完整系统,且要有负责此工控软件的工程师签字确认有效性、完整性及准确性。‎ 做好工控软件修改后的电子文件收集。一是工控软件临时性修改程序。工控软件在日常维修中由于硬件故障或其他必要性原因,需临时修改程序或重新安装程序以应对生产设备的突发故障。如果修改的部分只用于恢复系统,不做正式运行的软件,则恢复完成后,使用部门填写《工控软件临时修改记录表》,将修改原因及修改内容描述清楚,并将该表提交档案室,档案室只需将此表存档。《临时修改记录表》每季度提交一次,时间为每季度首月首日,如遇节假日顺延。此表要归档,可在后续发生问题时直接追溯责任人以便快速解决问题。二是工控软件升级、修改程序。在软件升级、修改正式完成之后,由使用部门填写工控软件升级、修改报告,并提交档案室。若软件升级、修改是隶属于小改革项目、质量改进项目和科技项目的,还应同时提交相应的项目验收单。上述报告应在软件升级、修改后一个月内提交至档案室。隶属于项目的,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同时提交报告和验收单。最重要的是进行一次工控软件修改文件的提交,内容包括工控软件修改清单和相对应的修改文件,修改文件包含升级、修改后的软件及所有修改过的电子文件,时间也是在修改正式完成后的一个月内。三是所有工控软件电子文件的收集均采用“双套制”。修改后的软件档案,即一套由工程师签字确认完整、准确、有效并封存的原版软件及相关电子文件。另一套是完全相同的复制件,移交时由档案人员、工程师共同验证。‎ 做好工控软件档案的保存和备份管理。由于工控软件档案的存储介质多为光盘、移动硬盘和U盘,这些介质保存数据的时间长短还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确切验证。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半年内只要不人为损坏是没有问题的。为了安全,在收集档案的时候采取“双套制”,同时专门设置单独的服务器存放工控软件的第三套备份,以防万无一失。定期与软件工程师共同检查软件有效性,每半年一次。发现任何一个介质的软件档案有问题应及时再次备份。截至目前,卷烟厂已实施5年,很好地维护了工控档案的安全。‎ 做好工控软件档案的利用工作。工控软件档案利用一般采用2种方式。一是将需要利用的档案复制件(光盘、移动硬盘或者U盘)提供给使用者,但不同于普通档案的是当使用者归还复制件时档案人员需要再次与使用者共同验证工控软件是否有效,有无修改,如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确认有效性,可在借阅时请使用者带上移动硬盘由档案人员在档案室复制给使用者,以保证文件源的安全性。二是如果因设备故障不能用复制件,一定要用到原版软件,需负责工控软件管理的厂级领导签字后才能外借,且归还时需要软件工程师再次签字确认软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后封存保管。‎ 总之,工控软件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刻也不能离开它。因此,如何把作为数字档案的工控软件电子文件收集、保存好,以备企业的不时之需是现代工厂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篇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到企业务工,企业职工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新时期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探索新形势下企业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企业计生档案管理水平,对更好地开展新时期企业计生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企业计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人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仍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致使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人员素质偏低。大部分企业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年龄较大的女职工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按照档案的立卷原则,规范计划生育材料的收集,归档全部用手工操作,整理规格不统一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推进企业计生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计生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要全面普查案卷,去糙取精。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要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逻辑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要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二)加快数据准备,推进计生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一是要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计生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计划生育工作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计生档案的利用率。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类案卷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档案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二是分级著录,省时省力。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3个层次进行著录,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三是分门别类,便于利用。对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四是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主题词存在着查找烦琐、效率较低的弊端,怎样取其利避其弊,可以采取以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的做法,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用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工作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水平,必须做好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努力提高档案的水平。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要求档案人员应该是既善于档案管理,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此,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应该着重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吸纳、整合能力,在提高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推进企业计生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时间较长的计生档案来讲,由于室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进展速度。只有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增强现代化建设能力,遵守档案建设标准,才能实现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 ‎【篇四】‎ 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档案工作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档案形态和工作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跨越。**高校众多,档案资源富集,如何加快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提升档案工作服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蓬勃发展的高校档案工作 近年来,**省高校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了高校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师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全省高校档案工作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档案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全省高校普遍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建立了校长领导、副校长主管、档案机构负责和各部门各院系参与的档案管理体系,成立了档案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建立了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配备了适应档案工作需要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建立了档案工作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 档案管理条件明显改善。全省高校不断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加强档案馆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普遍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档案管理条件明显改善,档案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如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各类档案库房达15个,设施设备配置完善,档案馆功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档案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全省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细则及业务规范,有力地提升了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省档案局、教育厅在西南石油大学召开了在**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摩会,全面推进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目前,**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20多所高校先后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一级或二级标准。‎ 档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省高校档案馆(室)藏档案资源日趋丰富,内容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是高校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是国家宝贵的档案资源。高校档案机构利用档案资源为学校评估检查、重大活动庆典、展览陈列、编修史志、教学科研评奖、学生学历认证、教师职称评聘等工作提供凭证、参考和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留凭、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普遍注重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档案服务效能。如**大学开发“发现川大:**大学历史档案信息发布系统”“川大记忆:校史文化资源专题网站”等服务系统;**师范大学自主开发“狮山兰台”档案管理系统,解决了大容量档案的保管和利用难题;西华大学完成“西华大学档案业务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建立了覆盖全校各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了档案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毕业了,给档案安个家”等师生普遍关心关注的主题宣传展览。‎ 档案文化建设亮点纷呈。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全国高校档案科学发展论坛、川渝高校档案学术研讨会。省档案局先后举办了全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征文比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论坛、“走进档案”高校系列活动、高校改革发展档案专题展览等,编印《高校档案与文化建设》论文集,出版《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探索与实践》《档案见证?高校篇》,展示了全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此外,**大学出版校史课程教材《**大学:历史?精神?使命》,举办《世纪弦歌百年传响》《美丽人生:著名校友巴金纪念》展,并建成“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教育社科普及基地”,被中共**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认定为“**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西南财经大学在建校90周年之际,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料,建成新校史馆,通过“日月光华”“丹心铁卷”“鲲激鹏举”“云帆远济”等专题展览,生动再现了90年来学校的发展成就和厚重历史;**工业学院收集、征集陈毅元帅照片档案、实物档案以及诗词文稿、家谱、书法作品等大量档案资料,在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之际,建成陈毅纪念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任重道远的高校档案工作 伴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高校档案工作既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又迎来了难得的发展环境与机遇。‎ 高校档案工作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在浙江工作时就充分阐述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档案是见证高校成长、发展、壮大的重要凭证,是高校精神文化的核心资源,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为包括校友在内的广大师生提供身份感、根源感、归属感以及寻找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高校档案工作短板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高校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短板,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个别高校档案工作尚存在“三缺”,即缺经费、缺馆库、缺人才;个别高校档案工作尚存在“三个得不到”,即得不到重视,得不到保障,得不到激励;个别高校档案工作者尚存在“三个缺乏”,即缺乏职业自信,缺乏专业技能,缺乏工作激情;部分高校档案资源建设尚有差距,档案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档案安全尚存在隐患,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于高校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服务功能尚未有效体现。这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高校档案工作发展机遇不容错失。当前,高校档案工作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如法律有赋权,政策有保障,发展有基础,环境在优化等等。特别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档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逐步健全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政策性文件,为高校档案工作依法推进、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条件保障。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高校竞相发展的蓬勃态势,高校历久弥新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又为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高校档案工作舞台宽广,责任重大,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大有可为的高校档案工作 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全省高校档案机构应以贯彻落实《**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契机,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补足短板,紧跟时代步伐,在服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彰显独特作用,在推动档案事业提质增效中再立新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贡献。‎ 夯实基础,在档案业务建设中主动作为。一是在资源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加大档案接收征集力度,完善馆(室)藏档案结构,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及时修订、完善高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对高校各部门、各院系产生的各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尤其要加强对高校重要活动、重大事项、重要科研课题、重点建设工程和特色工作形成档案材料的收集力度,做到先期介入,全程跟踪,确保档案资源不流失。二是在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馆(室)藏档案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力度,为广大师生、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创新利用方式,深化利用检索,简化利用手续,开创移动互联网时代档案信息公开与查阅新格局。抓住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努力实现档案资源共建共享、高效利用。三是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管理制度,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建设符合档案安全需要的档案馆(室),配备满足档案安全需要的设施设备。制定并落实档案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要有切实有效的抢救应急措施,进一步提高应对风险、防范事故的能力。切实做好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安全备份,确保实体档案和数字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开拓创新,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积极作为。高校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产出地和辐射源,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历史的积淀和原始记录,既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强大的文化存储、传播和教育功能,与高校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应积极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以档案添彩校园文化。坚持文化创新,发挥本校特色档案资源优势,编研开发校史、教材、年鉴、名人传记及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宣传片等具有丰厚底蕴的档案文化产品。推进文化育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网上宣传阵地,举办档案文化讲座,展示高校的精神面貌和历史文化,积极营造“知史爱国、知史爱党、知史爱校”的文化氛围。努力让档案走出校园,为社会各界提供营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档案服务。‎ 服务大局,在推动发展中彰显作为。一要助力师生发展。依据高校自身实际,紧紧围绕高校教育、师生需求,超前策划 服务项目,定向提供专题服务。发挥档案育人的特殊作用,普及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知识,增强师生档案意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鉴**大学的有效做法,如收集整理高校历史照片、校史文献、教师教案和学习笔记等珍贵史料,以“教案背后的故事”“院系调整与**大学”“校长教育思想研究”等主题为切入点,不断丰富高校历史,开展校史研究,开发档案资源,在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要助力高校发展。依据《**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加强对重大发展项目、改革试点、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档案管理,发挥档案在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三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找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拓展高校档案开放领域,全面、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档案服务与档案参考。打破部门、行业间的壁垒,加强与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沟通,主动提供档案服务。‎ 牢记使命,促进档案干部队伍奋发有为。档案干部队伍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进一步重视高校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档案干部队伍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牢固树立“人才兴档、人才强馆”理念,在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增强档案干部队伍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自信,关心档案干部队伍的成长成才。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鼓励高校档案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不断开创高校档案工作新局面。‎ ‎【篇五】‎ 档案是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真实地记录了企业生产、科研和经营等活动。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营企业不断探索档案管理新的工作方法、完善管理方式,在建立档案管理体制、推进档案信息化和改善保管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一些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具体体现在,民营企业管理者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档案管理分散,没有建立有效的档案资源体系;档案人员缺乏相关业务培训,专业知识未能及时更新;档案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完善、系统、操作性强的档案规章制度;档案服务意识薄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不够。这些不足间接增加了管理成本,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整体发展的瓶颈。要想突破瓶颈,强化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笔者认为需要注意5个方面。‎ 一要遵循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建立综合性档案管理机构,形成以档案部门为中心、企业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分支机构的层级管理网络。在这个管理网络中,每个环节各司其职。档案部门在分管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业务指导、档案接收与管理等工作;各职能部门妥善保管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根据企业统一的归档制度,定期移交至档案部门。在这种模式下,档案管理成为企业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档案部门的作用得到凸显。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内部档案的有效管控和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小型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囿于条件限制,可以采取分布式管理、外委管理等管理模式,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必然趋势。‎ 二要提升民营企业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特别是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档案意识。民营企业的领导一般只重视经济效益,对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这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与领导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增强企业领导层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度。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有助于顺利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制度执行、设备购置、人员配备等问题。除了提升管理层的档案意识,增强企业基层员工的档案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基层员工是企业里最先接触生产经营资料的群体,他们的档案意识增强了,文件材料的归档、档案的移交等工作也就顺畅了。‎ 三要加强民营企业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状况有所了解;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等知识,熟悉档案法律法规,了解行业标准;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应对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胜任日益发展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企业档案工作负责人除了应精通业务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秉承务实、开拓、严谨的工作作风,突破家族式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保持企业档案工作队伍的稳定。‎ 四要全面开展企业档案制度建设。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档案管理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建立学习及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制度在员工心中的地位,达到全员共同维护和执行的目的,从而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持续发展。‎ 五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综合档案数据分析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档案信息和更优质的服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树立“大档案”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建立综合档案数据分析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室(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深层次的编研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凭证作用,为企业决策服务。‎ 目前,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创新档案管理思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民营企业特点的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关于档案方面的论文六篇 关于档案方面的论文六篇 ‎【篇一】‎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曾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一些人却少了些对历史的敬畏,多了份对历史的揶揄,把历史当作“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或是对史实置若罔闻,偷换概念,混淆认知,以虚无主义消解我们的信仰根基;或是随意编造、胡乱拼接、大搞穿越,以娱乐至死的精神模糊我们的理性认知;或是投市场所好、抓眼球之需,消费历史事实中的只言片语,终达到“解构主流”“重构历史”的目的。‎ 我们档案部门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接触历史本真最近的部门之一,在档案开发和利用中要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档案信息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档案在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独特作用,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就是要敬畏档案中的历史。《正气歌》中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说的就是兰台史官秉笔直书不改初衷,在书于竹帛之际弘扬天地正气。档案是最原始的记录,也是最直白的表述,穷尽事理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正如鲁迅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敬畏档案中的历史就是不掩盖和歪曲过去,既对过去的辉煌充满敬意也不忘教训、不否认弯路,廓清真相、正本清源、以正视听,让历史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就是要坚守档案中的记忆。档案承载着人类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铭记档案中的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通过档案中保存的历史凝聚共同的民族记忆,唤起我们对民族根源的认同与归依,追溯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更加坚定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就是要在档案开发中坚持正确历史观。坚持“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利用开发档案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也不说十分话。善于用档案史实说话,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彻底揭穿好事者编造的历史谎言,还原历史真相、捍卫社会正义、追求事实真理、壮大主流声音。‎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更是我们档案部门理应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篇二】‎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日中天。纵观电子商务的全流程,从进货、存储、配货到发货均已实现信息化,唯独会计档案始终没有进入信息高速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财务会计领域,以会计凭证、账本和报表为载体的会计档案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不少企业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风险而采取了财务共享模式,财务会计工作由分散走向集中,以前分散的会计档案全部集中至区域中心,因此,财务共享中心的纸质档案管理不堪重负。尽管大多数企业均实行了会计核算电子化,但由于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一硬性规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于2013年12月6日出台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其中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质资料;第四十一条也规定,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质资料。‎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出台后,会计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给归档带来巨大压力。如何保证电子文件规范管理,使之具有纸质档案的属性,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2年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邮政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二条专门提出“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会计档案电子化试点工作。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研究完善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推进会计电子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会计电子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数据管理、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专门要求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逐步推行电子发票和电子会计档案,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电子档案管理新政策陆续出台 根据国家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国家档案局出台了多项政策,落实有关要求。‎ 一是出台了《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有关管理环节进行了细化;对企业开展电子文件管理方案的策划和制定明确了方向。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真实性、长期性两大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第一次对元数据捕获节点规划提出了要求。‎ 二是新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与原办法相比,有11处比较大的修改,最主要的是明确了会计电子档案管理要求,增加了会计档案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完善了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接收和鉴定销毁的程序与要求。‎ 三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电子文件管理提出新的目标和思路。2016年4月,《全国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及实施计划。即“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水平;明确各类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电子档案的构成要求;加强对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通过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促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信用、交通、医疗等相关领域的电子数据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在有条件的部门开展电子档案单套制。”‎ 新政策实施带来系列显著效果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新政策实施后,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效果。‎ ‎《指南》使企业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了一个系统的依据,很多企业据此着手深入推进此项工作;解决了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对推进《管理办法》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指南》中的许多内容具有较好的规范作用,为下一步出台有关标准规范奠定了基础。另外,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还将《指南》转发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文件管理协调机构。‎ ‎《管理办法》实施后,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据了解,某通信企业实行账簿、内部凭证、银行回单的电子化管理后,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省纸张133万张,节省成本约100万元,节约会计资料打印的耗材成本200万元,节省固定资产及库房成本210万元;某保险公司实行账本、记账凭证、发票、银行回单等电子化管理后,每年节约纸张1亿张,节约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打印成本、装订成本、人工成本等数千万元,档案管理效能显著增强;又如,某电信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后,实行账本、凭证等无纸化管理,会计档案产生总量降低60%,仅会计档案管理费每年节约1000万元,会计人员工作效率成倍提高。这些实际案例表明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关键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些关键技术包括业务系统形成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的确定,电子文件归档存储格式的选择,元数据的确定,真实性、长期性保障,同一文件存在不同载体的处理方法,符合档案管理的业务系统建设等,这些实际问题都有了突破,真正打通了企业各项业务信息化建设中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会计档案记录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档案,在审计、纪检、风险管控、内部控制、内外部监督等工作中利用率高,对真实性要求高,会计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和示范作用,相关做法可推广复制到其他类型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上,由此提升了全社会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文化,因其显著特色与深厚内涵,引人探知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档案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好档案文化,注重特色是其关键。‎ 认识档案文化的独特韵味 档案文化因其所依附档案资源的珍贵和独有,使其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占有不可替代一席。档案文化立足博大之馆藏,雄厚的资源优势不言而喻;档案文化扎根原始档案资料,原始、真实又让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独具的原始性是档案文化最具吸引力之处,可靠的真实性是公众最为看重的地方。原汁原味的还原历史,“回放”过去,是档案文化得以“立身”的重要因素。例如,央视百家讲坛之所以广受好评,靠的就是真材实料,原始与真实并存的档案文化成就了易中天《品三国》的豪气、蒙曼《大隋风云》的精彩,而这些名人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道鲜明的“档案文化标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空前繁荣。档案文化要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凸显原始性与真实性这一特色,通过科学开发,彰显个性,使其独树一帜,硕果累累;建设档案文化要立足档案,增强文化自信,全力以赴,打出品牌,形成带动效应。‎ 档案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树的重要枝干,与其他文化同根连枝,一脉相承。档案文化不是空谷幽兰,不能孤芳自赏,不能游走于中华文化之外。关门搞文化,只面向和服务于机关、团体,脱离基层群众,高高在上,就会因少了些地气、人气,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文化只有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的长处,利用好现代科技优势、资源平台,档案文化的大发展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新华社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礼,拍摄制作了《红色气质》,这是利用中国照片档案馆的馆藏历史照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精心制作的一部微电影,作品充分整合开发档案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实现了档案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融合,生动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风采。‎ 发展档案文化要善为力行 传承好、建设好档案文化需要制度设计,法规保障,科学筹划,有序实施;需要档案人善为力行。‎ 善为,就是要有规划、有设计、有措施、有办法;深挖资源,搞系统开发,不急功近利;在发展档案文化时,不搞一蹴而就,要科学有序发展,在深处做文章、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较浅层面上。力行,就是脚踏实地去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大胆向前,开拓进取,不畏首畏尾;不要守着档案宝藏,望洋兴叹。面对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难题,要想办法,关键是要有行动,勇往直前,通过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保护好、弘扬好档案文化,点“档”成金,把档案馆、档案库变成“金馆”“金库”。‎ 善为力行,就是善于“动脑筋”,勤于“有行动”;就是积极围绕中心大局,有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在管好档、守好史的同时,用好用活档案资源这个宝藏。例如,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社科院历史所于去年10月签署了《明清时期“一带一路”编研出版工程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优势互补,打造厚重的编研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编纂出版和研究开发工作,努力在服务国家中心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明清档案的独特作用。‎ ‎【篇四】‎ 互联网+传统工作成为当下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为众多领域和技术开辟了新路,正在逐渐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以档案的基础工作为例,互联网时代赋予档案整理新的内涵,档案整理模式从重史料整理到信息整理,再到知识整理的转变,突破了传统档案整理分散繁杂、条块分割的障碍,既保持传统档案整理方法的优势,又充分吸收互联网新兴技术,保证档案整理方法的有效性、科学性。‎ 档案整理方法的现状 档案整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体系,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收集来的文件材料科学地组织,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零散形成的文件经过归档整理,建立文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成为真正的档案。‎ 按“卷”进行整理,是最为传统的整理方法。通过全宗、案卷、卷内目录、文件顺序整理,使若干互有联系的文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大程度上保持文件之间的原始关系。把上年度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按照年度、问题(机构)、保管期限等标准进行分类组合、系统排列、逐页编号、拟写案卷题名,编制案卷和卷内文件目录,从而实现对文件的系统化,为查询利用提供检索途径。这样做的缺点是组卷操作比较繁琐;拟写案卷名主观性较强,靠人的意识判断;调用查档费时,复印扫描不便,保密性差。‎ 按“件”进行整理,无须组卷、拟写标题,只有一个检索层次,提供与文件题名有关的关键词、文号、档号、责任者、时间等元素,计算机就能迅速查到所需文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检、漏检和无法检索等情况,提高档案查准率和检索速度。以“件”为单位整理,量大分散,容易疏漏。档案实体与档案历史联系是分离的,文件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在利用时不便提供系列文件。‎ ‎“互联网+”为档案整理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传统模式下,档案物质结构、历史联系形式单一,实体集合的排序只能运用一种整理原则对文件实体集合进行排序。如采用“来源原则”的文件实体排序,文件间联系被固定,不能对某个问题的事由进行分析,只能打破原来的整理模式,采用新的排序。‎ 在数字化环境下,档案的文件实体和历史记录可通过电子的形式实现多维联系,形成“文件的实际集合”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物质共同体。“文件实体”与“档案历史联系”分离的整理技术,不再受文件实体的束缚,档案整理原则从单一的“来源原则”,发展为“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多元的“历史原则”。‎ 文件实体排列的突破意味着通过计算机逻辑联接参与多种排序,将归档文件的正文和相关检索信息同时输入计算机,以多种检索途径实现档案的排列与组合,简化了传统人工分类、组卷时考虑的逻辑联系等方法,直接用计算机来解决人脑对海量文件记忆与检索的难题,为档案整理摆脱传统观念和手工操作奠定基础。‎ ‎“互联网+”档案整理方法的运用 传统档案整理方法主要依赖档案人的主观经验,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法则和逻辑,用大数据分析搭建技术系统,让整理的全过程都有数据支撑,通过软件平台对档案的信息收集、鉴定分类、共享利用、舆情监测抓取、分析,再集中授权、分类处理、精准推送,从而实现全方位采集、深度加工和全流程控制的智能化分类。‎ ‎“互联网+”档案整理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叠加,也不是一个僵化的网络系统,而是档案整理方法数据化、智能化的过程和体系。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归档整理的全过程,可以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根据档案的特点,将各阶段产生的归档文件按照一定的规律梳理,建立一套指标完备的参照系统,依据档案著录规则、分类标引规则、主题标引规则、档案分类法、档案主题词表、机读目录后控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档案整理的实践,形成树状结构的标准化信息。通过数据库信息处理生成,将自由词转换为主题词和分类号,实现自动标引,编排特定关系文件组在相应盒中,全程控制归档文件材料的鉴定、分类、装盒、入库工作,同期跟进校验和统计,监测反馈后期利用效果。‎ ‎“互联网+”档案整理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减少琐碎的手工劳动,提高效率;自动编排校验,同步建档,减少组卷主观性性;档案分类标准化、组合规范化、排列有序化;节省优化库藏空间,查阅方便快捷。‎ 归根结底,数据化、智能化是为了让操作变得更简单、更方便,提高档案整理标准,做优做精,追求效率和品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了档案整理实务,进一步推动归档文件整理的升级,以便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篇五】‎ 高校信息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是民主公开制度在学校内的应用。高校档案中包含大量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档案公开的程度是衡量一所高校信息公开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和主要途径,公开的内容公众是否满意,公开的方式公众是否接受,不但对高校信息公开整体绩效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档案事业自身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我国近现代教育、科研、人文等诸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反映了**大学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历史,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的缩影,社会各界也对其馆藏档案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大学档案馆为例,探索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信息公开的方式和方法。‎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标准和现状 ‎**大学档案馆的馆藏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年代久远的特点。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档案239144卷,其中有明清档案162卷,1949年之前的档案14111卷。其中不乏珍品,如1898年孙家鼐奏复筹办大学堂情形折,京师大学堂章程,1916—1919年**大学先后成立政法学会、国史研究会、音乐会、辩论会、速记学会书法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章程及会员名册,在北大学习或任教的著名教授、学者、科学家、革命者等人的学籍和照片,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材料及获奖证书,燕京大学建筑项目图纸等。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大学档案馆以档案价值的双重鉴定为基础,形成了“形成年代—分类—利用需求”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优先级考评标准。‎ 首先,档案的形成年代是决定档案数字化优先顺序的最主要因素。比如,京师大学堂时期的文书档案,以其“百岁高龄”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特殊研究价值成为数字化的重点对象。‎ 其次,档案的实体分类也是数字化服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档案馆隶属于高校的各个内部组织,各内部组织不具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和经济能力,在数字化过程中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优先选择1~2个具有代表性的档案系列进行数字化,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再逐步将数字化做深、做广,也是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再次,**大学档案馆对近年来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了统计,针对集中申请公开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比如,随着学校基本建设投入的增加,工程图纸等基建档案的利用率大幅提高,档案馆建立了“基建档案数字化项目”。项目不但有效延长了各种基建蓝图、底图的寿命,而且强调数字化图纸利用的领导审批制度,坚持单位签章和主管领导签字二者缺一不可的利用制度,加强了数字档案利用的规范控制。这样既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有用性和安全性不受破坏,同时又做到了档案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公开。‎ 数字档案资源的信息公开服务 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对学校、社会和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真实反映了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历程,是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的有力凭证。**大学档案馆将馆藏学生档案进行了全面收集、著录、原文扫描等数据处理工作,建立了**大学学生档案数据库(以下简称“学生档案数据库”),在数字档案公开方面做了探索性尝试和服务。‎ ‎1.学生档案信息公开的对象及方式 学生档案数据库包含了**大学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和照片,共分为3个子系统:数据库信息检索子系统、学生名册原文子系统和学生成绩册原文子系统。通过分层次的系统设计实现了档案信息与原文的分级管理,有效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利用需求,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为校园文化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服务。‎ 根据我国法律中对“个人隐私”的相关规定,档案馆对学生档案中的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同学录以及个人成绩册进行了数字化。应用“主信息项提取法”和“分段数量统计法”对档案中包含的内容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总结出21个核心数据集以及对应的字段,以此作为学生档案信息公开的主要对象。‎ 在学生档案信息公开方式上,**大学档案馆选择“档案全文、部分原文以及记载的特定内容”相结合的公开方式。档案工作者可根据用户特点和需求增加或删除检索项,实现对用户权限的控制,同时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安全。并且在传统简单查询、组合查询的基础上实现扩展性检索,增加“新旧地名比照”繁简字对照“形似字提示”等服务,提高用户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和易操作性。‎ ‎2.学生档案信息公开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详细列举了19类不宜对社会开放的档案。以此为依据,**大学制定了严格的学生档案信息公开原则。‎ 首先,坚持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原则,即学生档案数据库在信息源收集和选取阶段必须做到馆藏中每个学生的信息尽可能完整,避免因为信息缺失而造成的片面性误解。其次,坚持准确性原则,严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对档案来源进行严格鉴定,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对比,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休、退、复、转及专业变更等学籍异动情况做出准确的标注。最后,坚持精炼性原则,禁止将各类档案中学生信息照搬照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根据学科史、教育史的科学规范和基本规律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出最主要的信息并录入数据库中。以此为基础,对保存在不同档案卷宗中的同一学生信息进行审查鉴定后整合成一条完整的学生信息,确保数字档案自身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更有效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发展情况。‎ ‎3.学生档案信息公开后的利用限制问题 ‎“档案公布权”作为档案的批准权利,是只有档案馆才拥有的一项法律授权。在学生档案信息公开后,档案虽然已经解除密级,公众通过合法手续可以直接到档案馆(室)查询档案信息、知晓档案内容,但是这种利用是有前提条件的。现实档案工作中,利用者必须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介绍信、委托书等)才可以利用。同时,这种利用也是有限制的,公众只有利用权没有公布权,如果没有档案馆的批准,利用者不能将档案全部或部分原文公布。因此,**大学档案馆在提供数字档案资源利用的同时,对档案利用和公布的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利用者在档案馆工作人员授权下利用并复制档案后,需要签署一份“档案利用承诺书”,规定“本馆所藏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档案馆馆长书面同意不得向社会公布;部分引用档案内容时应注明‘档案馆收藏’的字样和该档案档号”,“凡不遵守承诺书内容的做法,均视为违约,档案馆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约责任人追责”。‎ 最后,针对信息公开的要求,学生档案数据库具有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工作,如各时期的毕业生数量,学生来源的区域分布等。统计的结果不在限制利用的范围内,可以以报表的形式供利用者参考,也可以以出版物的形式为整个社会服务。‎ 面临问题和经验总结 ‎**大学档案馆依据其学校资源优势和馆藏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档案资源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档案信息公开服务。将学校及社会层面的信息公开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利用服务,在高校档案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档案公开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在取得成功实践经验的同时,仍旧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高校档案馆应该积极参与数字校园、无缝对接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对于在现行期已经公开的信息,归档后不再进行重新定密,保证档案公开与高校信息公开的一致性,避免资源的浪费。‎ 其次,应该积极开展期满档案鉴定工作,对保存期满、可开放的档案进行公开,对于保存期超过30年,但部分内容不适合公开的档案采用数字档案技术隐去其中不适合公开部分,同时采用档案数据库和档案节录手段将可以公开的部分及时向社会公共开放利用。‎ 再次,高校档案馆要吸收和借鉴信息公开方面的科学理念,完善档案救济制度,实现“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档案公开制度。目前,公众在利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学校的信息公开部门提出意见,申请行政救济。目前,一些高校档案馆不受此类制度的约束,常常以“处于保密期档案不公开”为借口,规避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大大影响了档案部门的形象和学校整体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同学校信息公开部门相一致的救济制度,“规定档案利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明确规定档案形成部门的责任与违规处理办法,公众与档案馆需要互相监督,才能提高档案公开的透明度” 。‎ ‎【篇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各级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国家档案馆发挥档案资源资政育人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档案部门文化形象、服务形象的重要窗口。‎ 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十二五”以来,**省各级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支持下,切实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充分挖掘档案资源,大力推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有效发挥了档案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概括起来,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较之过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受重视。各级档案部门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纳入目标管理,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出台系列管理制度,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保障。尤其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67家县级综合档案馆、42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档案馆以及新建的8家市级档案馆,在建设过程中均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标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具规模。目前,**省省、市(州)、县(市、区)建成的202家国家综合档案馆均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积达4.4万余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共举办展览269次,接待参观者79万余人次。**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师范大学、**工业学院等高等学校档案馆也开辟了专门阵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育人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趋规范。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规范》以及《**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省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等,促进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有特色。**省各级各类档案馆纷纷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地方特色,举办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如,《百年**》《**名人》《**故事》《千年盐都?精彩**》《百年沧桑话德阳》《**抗战记忆》《中国酒城?醉美**》《穿越时空见证历史——乐山百年光影珍藏图片展》《伟人故里?魅力广安》《辛亥川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大学师生》等档案展览,深受观众喜爱。‎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显活力。各地通过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合作,积极拓展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功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既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又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全社会档案意识,促进了档案工作纵深发展。**省委党校先后组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和**省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首期培训班学员到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遂宁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为“遂宁市地方发展史社科普及基地”“学生人文教育基地”,乐山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为“乐山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现场教学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深化认识明确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思路 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结合档案馆的职能定位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地位与作用,在建设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思路。‎ 把握要求,正确导向。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部署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紧紧抓住建设、管理、使用三个关键环节,更好地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服务,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为实现**“两个跨域”、谱写中国梦**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社会。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地方发展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则。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通过向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以及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教育,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情感、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为党和政府各项事业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传承文明,以文化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拓展传播路径,开发独特的文化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好地教育、引导、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切实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文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 彰显作为,提升影响。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五位一体”功能的重要方面,是提升档案工作社会认同度和公众影响力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展览展示,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教育效果,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档案馆的一个独特品牌,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围绕中心大局,举办多样化展览展示,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刷新档案工作的存在感,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档案馆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突破传统的档案工作思维模式和实践模式,坚持全方位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档案事业发展新走向,积极探索促进“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与档案工作有效嫁接、深度融合。要以开明开放的胸襟和积极稳妥的步伐,以有利于档案资源收集、保管、利用、安全为目的,围绕中心和大局,大力拓展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广度、深度,与有关方面紧密合作、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促进档案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 增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实效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当前,要深入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办法》和《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等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全省档案馆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水平。‎ 统筹兼顾,抓好系统谋划。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融入同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总体框架,摆上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议事日程。档案部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主动争取有关各方面的支持,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加强档案馆新馆建设、完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提升档案馆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工作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 注重收集,抓好资源建设。翔实丰富的档案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坚实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基地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档案资源建设水平决定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爱爱国主义教育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依法收集、广泛征集与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关的档案资料,将蕴含革命传统、民族文化、地方特色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接收进馆,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档案资源体系,努力做到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富有特色,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提升基地的层次和品位。‎ 主动作为,抓好规范管理。按照《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新馆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新馆建设总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档案馆新建、改建或扩建暂时有困难的,应主动适应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发展趋势,建设网上展馆。着力规范内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发展活力。建设好宣传队伍,配备专兼职创意、制作、讲解人员,定期开展多层次培训,不断提升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创作能力、策划水平和讲解技能。‎ 提档升级,抓好品牌建设。如果推动力是外力,感召力则是内生动力。教育品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代表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水平与公众的认可程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是其追求的目标。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集思广益,科学策划,精益求精,开展一批富有地方特色,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不断加以完善,着力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精品,使之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突出主题,抓好宣传推介。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作用,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扩大档案馆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宣传推介要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统筹谋划好日常宣传与重大活动宣传、临时宣传与长期宣传、面上宣传与本地宣传、常规性宣传与阶段性宣传。同时,要兼顾不同受众、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宣传,力求既有一定的规模和声势,又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借势借力,抓好共建共享。各级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借势借力,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教基地建设。要争取宣传部门支持,进一步规范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项建设与管理,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水平,争取发改、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支持,做好档案馆建设的项目编制、土地征用、建设规划;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完善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满足免费开放、正常运行维护、持续发展的需要。要联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共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和档案宣传,推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建设,联合教育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共建共育制度,依托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制度,将参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区等联手共建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与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以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机构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