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0 KB
  • 2021-10-15 发布

2021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5 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素养 一、综合性的知识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定性为综合性课程,其综合性至少体现在:不同知识领域的综合;生活 圈层的综合,即学生与自我、社会③、自然等不同生活圈层的内在整合;学习的多维统整, 即生活体验、知识与技能学习、价值引导等相统一。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 的综合性要求教师知识素养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具备多学科素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多学科意识,即教师至少要有一种观念,课堂教学所需的知识储备可能涉及卫生学、心 理学、伦理学、法学、史学、地理学、生命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众多 领域;二是多学科学习力,即职前学习难以完备教学所需知识,广泛的知识储备需要面向不 同领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具备对生活现象的探求欲、能够拓展学习渠道、通过信 息搜集与整理能较快了解陌生领域的核心内容、能够触碰不同的学科思维等;三是多学科知 识基础,教师在职前阶段应掌握课程内容所涉及学科常识性的基础知识。比如,依据课程内 容标准要求的卫生学常识(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等)、伦理学常识(诚信、自尊、自爱等)、 法学常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其次,教师应具备“综合”的跨学科能力,即跨 学科知识的关联与整合。围绕同一个内容主题,教师能有机融合多学科知识,既帮助学生从 不同侧面认识和了解学习对象,又能从不同的认识中统合出一定的价值导向。比如,面对一 件古瓷器,教师既能够帮助学生从数学、艺术、历史、文化等不同领域学习和认知,又能导 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和自豪。第三,教师应具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教师能将学 科知识运用于生活主题,而不拘泥于学科领域的话题;教师能将知识运用于对生活事件的解 析、提炼,能够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应用知识。 二、思想意识层面的价值素养 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课程必然包含着思想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作为专设的德育课程,任课 教师直接从事着价值观教育工作,价值素养是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方面①。首先,教师需要 有较强的价值敏感性。教师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意识:(1)对生活有价值敏感性。教师应能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察觉自身生活 中的价值观问题,能对社会生活事件进行价值判断,能敏感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价值观表达; (2)对课程的价值敏感性。教师能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在教学目 标的设定中应有明确、具体的核心价值观导向,能挖掘教学内容中渗透的价值,能对所开发 的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判断等。同时,教师应具备价值引导力。教师的引导不同于“驱使”“灌 输”等,是要带领学生往某个方向去,而不是要把某个东西塞给他。教师的价值引导主要包 括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对价值方向的把握和坚持的能力,即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确认价值观目 标,在经验互动过程中确认价值方向性;二是价值澄清的能力,教师不仅能澄清自身的价值 观念,还能帮助儿童澄清其自身或他人的价值观念;三是价值冲突的处理能力,即教师能以 积极的心态面对价值冲突,在冲突中有对话的意识与能力,在对话中有带领对话者获得共识 的能力。 三、人本关怀的儿童视角 世纪之交,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将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基本着眼点,突显教育要回到 活生生的人本身。而中国在国家层面亦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多年来的小学德育课程 改革也正是一项寻找道德价值观念与童真生命相遇的探索。回到儿童个体化的生活经验,关 注儿童的价值学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立场。因此,教师是否具有人本关怀 的儿童视角,是衡量教师教学专业性的一项基本指标。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作出判断:一是教师是否具有以儿童为本的意识。观念意识影响教学行为,教师持有怎样的 儿童观,影响着教师能否从儿童视角来认识和设计教学。于是,同样的案例导入可能会有不 同的教师引导语。比如:“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故事(呈现照片),这是一群人在……”与“接 下来,我们来看一张照片,这将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前者是典型的成人告知的方式,儿 童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后者则转换了视角,关注儿童看到照片、从照片上读取信息时的好奇 心。显然,后者更能激发孩子的情境想象、进入故事,从而增强课堂参与和互动。二是教师 能否“读懂”儿童。教师既需要读懂一个群体的“儿童”,也需要读懂每个个体的“儿童”。 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小学儿童的发展特点,包括其在不同年段、性别、气质特征等方面的 差异性,这也是职前学习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每次课的教学设计中,都需要有学 情前测的意识与能力——由于价值学习不仅仅基于概念认知,更是基于生活经验,而学生的 生活经验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习主题,有比较深入的学 情调查,才可能发掘真正有效的教学着力点。同时,同一内容主题在不同班级的教学,也需 要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调整。三是教师能否与儿童对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开放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对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更为看重。教师与儿童对话的能力,将是影响教学 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能力。这意味着,任课教师需要有更大的教学勇气来面对课堂上不确定因 素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具有倾听能力和教学机智。 四、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素养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入课程资源的观念,就对教师的资源素养提出了相关要求。小 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价值性等,意味着这门课程具有面向生活世界、更为 开阔、灵活的资源观,也意味着对教师在资源意识、教材资源把握、资源识别、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素养要求。随着课程资源向生活开放,教师需要意识和把握: 从静态的资源到过程性的动态资源;从课堂之外的资源到课堂内部的资源。随着课程资源向 生命开放,教师需要意识到从“物”的资源到“人”的资源。因此,课程资源可以是活生生 的、变化的、不确定的,而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是资源开放与利用的过程。面对教材,教师 需要有分析、把握和审视的能力,能够基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呈现的理 解和反思,明确进一步的资源开放的定位。面向生活世界,从多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发掘课 程资源。同时,在生活事件、图片、材料、学生主体经验等还未成为课程资源时,只是生活 材料,或是生活中的潜在德育元素。而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价值,意味着生活材料的价值多 样性。教师应当能够决策和识别其中蕴含的不同价值,去除低俗化、过度娱乐化、形式化、 表面化的生活材料。同时,教师还需具备材料的资源转化能力,如教学设计对材料的加工使 用是否得当、充分等,以及资源的整合能力和一些技术资源的运用能力。 五、活动能力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意味着教师需要具有展开活动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对 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比如,侧重体验性的活动,需要教师创建情感场、引发情 感共鸣、关注学生是否获得一些基本的情感体验;侧重认知性(思维)的活动,需要教师关 注概念学习,能帮助学生将思维方式作为脚手架,更好地理解事物;侧重技能方面的活动, 需要教师关注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等。同时,如何在活动教学 中,确认教学目标在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效果与反馈的过程中贯彻如一;在学生活动时, 兼顾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和必要的活动指导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除上述五个 方面外,促进性的评价意识与能力也是亟待提升的教师教学素养。例如:展开有效的过程性 评价,将评价过程纳入学生的价值学习过程;形成多维评价意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有 效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帮助反观教学。 【篇二】 【摘要】《关于 2016 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的有关事项通知》当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阶 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 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 氛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 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 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 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 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 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 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 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 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1]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 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 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 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 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 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 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 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3]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 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 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 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 就需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 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4]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 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 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 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 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 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 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 育,2015(8). [2]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35). [3]王秋波.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故事),2016 (12). [4]张翠梅.公民德性的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J].学术交流,2014(11). [5]王智慧.“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文 教资料,2015(25). 【篇三】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学 生掌握好周边情况.虽然这一阶段学生在生活经验与阅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内容,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 活阅历. 一、保证理论知识上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开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来进行.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堂的讲述工作,主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保证教育的 生活化.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备课工作,从这一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等方 面出发,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并从学生的视角入手,注重开展体验教学,减少说教教育.可以说只 有真正将生活知识与教材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提升教育的质量.如学生在学习《我是小学生啦》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的实 际情况入手,综合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来开展引导工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 [1]. 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高于传授知识.只有让学生掌握好学 习的方法,才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 法治教育中,教师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中,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准备出充足的学习时间,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 面中解放出来.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在小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 但是只有让学生可以理解好这一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总结,同时也可以实现理想的 教育目标[2]. 三、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传播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综合分析好这 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主动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实现对教育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激发出 学生的学习论文范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让学生 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产生出主动探究的论文范文,才能不断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与新 鲜感,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学留白被提了出来,并成为了一 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过多的向学生讲述知识,而是在教 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深入性的探究,从而培养好学生 的探究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方法,也可以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传统的思维模 式中解放出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科学的答案,提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能力[3]. 四、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创建出和谐的学习氛围 就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说,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明确学生的地位 与重要性,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位置,建立 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或是可以借助角色互换等方法来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就要保证教学进度与方向上的合理性,在课堂中也要掌握好 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的 学习兴趣不足时,教师就要及时分析中其中存在的原因,分析好学生的表现,同时还要摆正自 身的位置,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发展下,道德与 法治教育也要主动进行调整,构建出合理化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想,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 的基础上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实现对教学环节上的优化与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 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主动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等进行分析,及时更 新自身的思想与认识,研究出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做好教学准备与设计工作, 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五、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出兴趣后,才能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且针对这 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采取说教方法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的.因此,在教学中教 师就要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上入手,为学生创建出可以进行互动游戏的平台,同时还要 综合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在学习冬天类知识的过 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前作业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户外活 动中的照片分享出来.其次,就是要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最 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来为学生展示出我国的地域,通过为学生展示出不同地区中的冬 季景色,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论文范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论文范文 的角度上出发,为学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同时还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实现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19. [2]何金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速读旬刊,2017,(07):78-79. [3]石斌.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4):34-35. 【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 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初见端倪。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系 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中小学如何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 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若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 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将其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促进青少年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践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 的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课 堂在学校。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系统、科学、全面的 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我们这些身处在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小学生从小就能树立 起民族自信,内心萌发家国情怀,这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与研究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认为,在国际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小学阶段结 合道德与法治课,对少年儿童选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传承、弘扬,是值得每一个德育教 师思考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德育教师的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道德修养。 清末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传统 文化教育被列为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所藴含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在教材具体的章节上,这 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积极阅读我 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籍和蒙学读物,对传统文化进行钻研和消化,力求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与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 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教学中才 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故而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亲师信道,自觉接受老师的指 导与教育。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 生在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中体验和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我会具体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 从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有 许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我们在备课中善于挖掘利用,把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文化教育 主阵地。 教学设计要精心。认真研读课标,以教材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巧妙结合,渗透到每节课 中。教学方法要多样。道德与法治课目前只有一二年级开展,针对低年级年龄特点,课堂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趣味活动,讲故事,各类比赛,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 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如在《快乐过新年》一课中我教孩子们剪窗 花、做贺卡,画年画,孩子们特别喜欢,虽然作品稚嫩却是兴趣满满,兴致浓浓。在教学实 践中我知道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小组讨论,个人回答问题等方式效果 都不太好。所以新鲜有趣,让其动手参与更适合一二年级学生。课前课后利用好。把琐碎时 间利用上,长期坚持就会有成效。如课前 2 分钟我让学生读一读《弟子规》,下课前读读课 本中的儿歌或与课堂相关的古诗,如教学《美丽的冬天》下课前我出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告诉孩子们有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最后和孩子们在诵读中下课。在每日诵读 中,传统文化自然而然沁入到孩子们心里。课后作业有趣味。每次作业都是让孩子动手动脑 来完成。比如《我们有精神》这一课,作业是回去洗洗红领巾,第二天看谁戴的红领巾干净 又整齐。 三、借助经典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诵读,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和璀璨明珠。许多古诗词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 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品德、人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通过:“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让学生懂得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并将其视 为立身之本。让人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有义和利的双重需要,从不否定利的存在 和价值,但是更加注重轻利重义的品质。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 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诚信和利益的关系,形 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还有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伦 理道徳教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 精神;以及“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担当意识等等,都通过经典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对学生进 行不断渗透和培养。 四、从校外寻找资源支持,让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 影响。因此,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最大程度优化三方现有的资源配 置,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各司其职,合作监督,齐头并进、整体联动共筑教育长城,创造有 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长远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此我校成立家校平台,建立家委会,本学期 又启动“钉钉”平台。通过“钉钉”平台的直播功能,展示我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家长 可以及时了解到。学校也积极听取家长反馈的建议。我们还设计传统文化教育专栏,帮助家 长学习,提高认知更新理念,更好的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前是我们的 薄弱环节,而今在区教育局、镇中心校、交通、公安等多部门支持下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研 学旅行活动,学生参观了习仲勋纪念馆、西飞航空展览馆、西部华夏文旅等多处教育基地, 通过多次活动的组织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我们在结 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应以课堂为核心,让学校、家庭、社会这几方面的教育相互合 力;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存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 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 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 参考文献: [1]却咏梅;文化传承:捅破一层窗户纸,是远远不够的[N];中国教育报;2017 年 [2]鲁娜李荣坤;用书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7 年 [3]沈雅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铸魂工程[N];新疆日报(汉);2018 年 [4]安生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 年 72 期 【篇五】 摘要:近年来各学段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课 程的教学目标有所调整,教学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全国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的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也不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期 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实际生 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将所 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指导实践。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思考,期待 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 律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生活实践 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自 2016 年起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始统一使用,这部教材融合对 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但由 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一地进行知识的照本宣科,实施道德与法治 教育的教学,小学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课程的开展过 程中,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更 深入的理解,将课堂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最后再归于生活。 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物没 有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德育为主的教學 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相联系,摆脱传统教学空洞的灌输式教育,通过 不断的探索创新,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小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素材相结合,让学生 通过更深入的感受来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意义,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 展。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自主 地进行学习,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进一步地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小学生获得全 面发展。 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材已经使用了两年多,教材内容的创新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 教学内容留足了空间,整个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要表达的教学内容通过显 隐结合的方式,从多维角度来进行展现,在内容深度和高度上有螺旋式的上升,更加贴近小 学生的生活。 首先,教材内容中包含有趣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每册分为 4 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都紧扣主题,内容设置一目了然,并且非常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本教材的内容非常受小学生的欢迎,整个教学内容也非 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栏目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 一些小游戏或者顺口溜等简单有趣的活动来实现教学内容的表达。如在《怎么不能不马虎》 一课的学习当中,就通过设计引入找不同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在做游戏时要有顺序,不马虎, 通过游戏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按顺序,不马虎。通过开展有趣的小游戏既能增加学生学 习的乐趣,也能达到道理的讲述。另外还能够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学生参与的劳动也有趣 地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参与劳动。在《再来学一招》我来教你叠衣服的小 活动中,在课堂上可以同学生一同念口诀,比动作叠衣服。学生们一同念口诀,边说边比画, 引导学生课后回家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活动的开展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使学生获得了更加愉快的体 验,为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的收获。 其次,通过小学生的身边故事来感染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部编版的教材中,绘本故事是 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非常适合识字量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来学习领会,故事内容设计十分巧 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灵活运用绘本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可 爱的动物》这一课当中,通过绘本的图画引出课堂小故事,并让小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 进一步地思考,并同小学生的生活进行练习。在《可爱的动物》当中就需要让小朋友联想在 生活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小动物。在绘本故事中,丁丁抓了一支小蜻蜓,在将小蜻 蜓关进瓶子时还想到了小蜻蜓需要呼吸,便在瓶盖扎下小孔,让小蜻蜓呼吸空气。接下来可 以让小学生来讨论丁丁的做法,对丁丁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在瓶盖扎 空是个聪明的办法,也有的同学就会联想到蜻蜓是在大自然中生活的,不是在瓶子中生活的。 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讨论来让小学生意识到小动物和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在愉快的氛 围中,让学生形成保护小动物的意识。而在《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的学习当中,小朋友因为 自己马虎将作业本落在了家里,爸爸骑车累得满头大汗将作业本给他送来。因为自己的马虎 给爸爸带来了麻烦,让同学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马虎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教材中 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十分的丰富,通过加入小学生身边的相关的故事,自然而然 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课堂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整个部编版的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很强的灵活性。整个教材很 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材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十分的生动有趣,课程 中还包含有法治教育的内容。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目 标,例如在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从家庭约定的家规到学校的校规,再到法规, 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在课程的开展中,要有效地利用丰富全面的教材内 容。部编版的教材内容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思路,例如在《我和我的家人》这一 课中,小学生常常很难把握家庭的结构及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就涉及法治教育的 内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户口本,来向同学讲述各家庭成员在法律上的关 系,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将法治教育融入了小学生的课堂当中。整个教材不仅涵盖了生活中 的道德教育,还渗透了许多的法治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忽视这一部分内容的。其中 的法治教育不是要学生懂得法律界域的界定,而是教育领域的法治教育,学习中,教师要为 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牢固的法律观念,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的法 律条文,而是在课程学习中,以德育教育为主,渗透法治教育内容,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 力的情况下,紧贴小学生的生活,通过生活情境对小学生开展教育。 四、如何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好地回归生活 (一)在教学中尽量引入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知 例如,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在学习《美丽的春天》时,教材内容展现了亲近 大自然、春季踏青,清明节祭扫等内容,教材内容本身就很好地摘取了春天的季节代表性事 物,教师可以将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同课堂内容紧密结合,例如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让学生实 际地去感受春天,主动去挖掘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并在课堂进行春天自然习性的简述,通 过学生自身深切的体验,来进行教学内容学习。在《校园的号令》这一课中,就有法治教育 的初步涉入,让小学生认识校规,认识规则,并帮助学生明白时间的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 习惯,在《课间 10 分钟》,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自己的课间 10 分钟,通过相关的生活案例联 想,引导学生在课间的 10 分钟可以更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开展顺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 的习慣。 (二)通过课堂内容引导,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 部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在课程开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 更细致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在传统的道德 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比较难将生活中的内容同道德与法治教育内 容相结合,学生所学与现实结合部紧密,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提升。在新的教育理 念和新的课程教材内容下,教师要更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将课堂讲述的道德法治内容 同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道德法治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实践,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乐趣,使学生通过用心的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的美好,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还可以同学生一同观察, 培养学生的耐心,及时纠正学生在观察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法治教育渗透到生活情境当中,使学生 领会法治教育的内涵。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树立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法治观念,要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结合。道德与法治 教育中的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学习,而是要通过生活场景的创设,使学生了解生活 的基本规范并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生活场景的创造来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例如对学 生讲述社会生活基本规范时,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引入,先让学生学习交通规 则,走路要靠右行,行走要走斑马线,绿灯行红灯停,先了解规则,再让同学观察不遵守规 则带来的麻烦,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在情景创 建的过程中要将学生课堂内容同学生能够接触的生活规则相联系,更直观地了解规则的重要 性,让法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结束语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述,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回 归生活,学习现代小学教育改革理念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 师要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本质,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内容 设计,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凤仪.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特色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 25-27. [2]姜钦霞.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J].名师在线,2019(2):52-53. [3]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