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2.56 KB
- 2022-08-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增长型战略东北方最佳机会内部优势防御型战略多种经营战略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有效地配置组织资源,以最佳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内涵:①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②管理的个体是组织拥有的各项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③管理总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环境:内部化境:组织能力、组织资源、组织文化。外部环境:PEST(political政治、economical经济、social社会、technical科学技术)SWOT分析:opportunity机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产生有力的影响)threat威胁(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产生不力的影响)weakness劣势(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产生阻碍的因素)strength优势(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产生有利的因素)特定环境:扭转型战略内部劣势威胁④管理的手段是管理所拥有的各项职能活动;(计划、组织、控制是最基本职能)⑤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冃标。管理的直接目的:预期FI标;管理的根本目的:创造盈余;/3、管理的性质:①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科学体系、创造性)。A.自然属性(生产力属性):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力。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活动的社会文化程度所决定,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B.社会屈性(生产关系属性):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基本职能:①合理组织生产力;②维护与完善生产关系。职能:管理在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屮所发挥出的功能。法约尔认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具体职能:①划职能是指对未来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②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忖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③领导职能是管理者领导、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④控制职能是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目标一致而进行的监督以及检查活动;⑤创新职能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5、管理的作用①管理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③管理是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④管理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6、管理的对象和手段①管理的对象:也称管理的客体,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即管理者对什么实施管理活动。对于管理对象包括的要素,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的六要素学说。②管理的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必须的条件,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提供的有效的力量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具体:机构、法、政策、人、信息。7、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工作、进行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以期实现组织目的。指挥他人活动的人。8、管理者的类型①按不同的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②按管理工作的范围与管理者职责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9、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10、管理者的基本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技能。11、管理学的特点:①历史性②社会性③综合性④实用性1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历史研究的方法②比较研究的方法③案例分析法④调查研究法⑤试\n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管理理论演进的主线1、管理理论的萌芽①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顺道、民本、人和、法治②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英国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文章中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协作理论;英国查尔斯巴贝奇阐述了关于生产组织方面的科学管理思想;英国欧文:重视人的地位以及作用;美国普尔:他提岀企业管理不能依靠创办人和投资者,必须要聘用专职管理人。2、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之父一一泰罗泰罗倡导的以科学为依据的管理理论,其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科学挑选工人并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3.动作研究与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区别了经营和管理两个不同的概念。2.明确了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3.归纳了十四条管理原则。4.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获得。5.对企业经营活动分为6类。三、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泰勒、法约尔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三位先驱)①传统权力:由传统惯例或者世袭得来;②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③法定权利:法律所规定的权力。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法定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1.明确的分工。2.白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使用。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一、霍桑实验(历时9年)创始人:梅奥(美国哈佛大学)霍桑实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实验。2.继电器装配实验。3.谈话实验。4.观察实验。霍桑实验的目的:找出影响员工生产效率的因素,从而寻找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二、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9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一一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结论:群体的社会准则是决定工人行为的关键因素。三、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一)个体行为理论①关人的需要、动机、激励方面:1.内容型激励理论;2.过激型激励理论;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②有关企业屮的任性理论:X理论-Y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遵循递进的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强度的需要不会很大,在同一时期可能有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居于主导\n地位自我实现需要高级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低级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他认为影响人们工作屮行为的因素有两种,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即双因素。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人们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好会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够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让员工感到没有不满意)例如:金钱、监督、地位、工作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公司政策激励因素: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产生满意感)例如:工作本身、赏识、进步、成氏的可能性、责任、成就X-Y理论X理论假设(性恶说):把人看作物体一样,忽视人的自身特征和需要;Y理论假设(性善说):应该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X理论下的管理思想与措施:组织绩效低落一人;集权化管理;阶梯原则;组织要求为上。X理论下的管理思想与措施:组织绩效低落一管理;参与管理;融合原则;兼顾个人需要。行为科学理论主要观点:①社会人比经济人观点有进步;②强调通过科学研究來形成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理论;③改变了人们对于管理的思考方法。将人看做宝贵资源。(二)团体行为理论(三)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发展理论。总结: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4、现代管理理论(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管理过程学派孔茨二、经验主义学派徳鲁克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四、决策科学学派酋蒙五、管理科学学派兰彻斯特六、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2.管理原理:指的是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3.管理原理四个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4.四大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5.系统原理的特征: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6.系统: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为共同达到规定目标而存在的有机整体。7.系统原理:处理管理中的冃标和问题,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就必须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去驾驭整个管理系统。/&原则:♦整分合原则整:整体工作(目标),核心;分:分工(任务分解),关键;合:有效的综合(各环节),必由之路•封闭原则:各个手段、环节、管理形成一个闭合回路。9、人本原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思想。10、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组织的主体:员工•有效管理的关键:员工参与•核心:使得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根本目的:服务于人11、有效管理的关键途径:高度集权,从严治厂;适度分权,民主治厂。12、人本原理的原则:♦能级原则:依能设级能:人们从事组织活动和管理活动的能力级:管理机构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n•动力原则(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n动力:管理能源、对管理冇序运动和对管理起制约作用的能力。13、动态原理输入i输出技术沖理八」I利汹/损失扈员成长顾客满盘转换材料资金信息14、动态原理的原则♦弹性原则: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保持一定的充分性和灵活性,以便适应客观事物的各种可能变化,实现有效的动态管理。♦反馈原则: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英作用结果返送冋來,把对的信息在输出,起到控制的作用。15、效益原理16、效果:由投入经过转化而产出的成果(有效益、无效益)17、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得效果的数量18、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9、经济效益: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20、社会效益:人们的各种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的效果。21、管理效益二目标x效率22、效益原理的原则价值原则:管理活动要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科学的、节约的、高效的使用管理的各项资源,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第六章决策1、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决策,是指对行动方案的确定,即在几种方案屮做出的选择。广义的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捉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评定准则和标准,在多种备选方案屮,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并付诸实施的管理过程。2、决策的特征:目标性、可行性、风险性、满意性、过程性3、决策的类型•确定型决策: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且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那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该类决策中,自然状态K止一种,决策者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是可以知道有多少中状态以及其发生概率。•不确定型决策: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中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知道发生概率。4、决策的作用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在现代管理屮决策具有更为突出的作用5、决策的原则围绕决策目标信息真实原则科学预测原则可行性原则对比优化原则民主决策原则科学创新原则效益原则/6、决策的程序•确定决策目标(发现、提出问题原因根源)•拟订备选方案(提出的方案:多样性、可行性)♦评价备选方案评价指标:技犬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评价方法:定性、定量方案排序♦进行方案选择(选择相对满意方案)♦实施方案/7、决策方法与技术♦定性决策方法(名义小组法、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法)♦定量决策方法\n决策教学模型常用的定量决策技术: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期望值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8、决策树法:借助树型分析图,根据各种自然状态下出现的概率以及方案预期损益,计算与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抉择最优方案。决mmm型•丄企■为了扩大某严品的生产.眾謹设竇厂.粼市场MSh产好的为・3.MMHD的・率为0・S•m垢址的績系为0.2.仃曲神方療可供企业选择,•1:\Stt*300/j儿•据d.«!Mlim.■耶讶茯酬18刀儿*«#♦.W利60.:«1路菱时.每年亏■20眼务期10•y»2.小厂.■段儿・■初眇仏订・M垢好时・的纶5茯利50力兀I“垢一敝时.毎勺切获利30力/Li•年仍"JV川20b为:0年•何■种方案■好?•课娥练习,I•慕对外经放公同为了扩大熹种严&的出II.褂/建设一出IIH品基地.令药种投窃方案"中力案net2007;兀.乙力宾投«1207J•产乩的巾场生令斓期为G饥.根HT场履滴.皿场畅侑的播*为0.7.滓侑的帳率为0.3.儿汉用甲方案,%的怙况bHWB^150万元.海钧的悄况卜毎^CV»8O7]心tu!R«用乙力象.畅伯的情况卜面年可竝利30刀尤・1»«1的怙况卜毎年嘤Pitt20万尤.公闾该如何决SI?例趣讲解:0.7M1>1SO€300・3・3<-80>--1440.7«6«SO-3M0・3心(-M)«^36第七章计划工作1、计划工作: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决策冃标而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财力、物力所进行的设计或谋划。2、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的目的性•计划的主导性•计划的普遍性•计划的效益性•计划的前瞻性和适应性/3、计划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计划工作的地位计划是决策实施的有力保证;计划是组织活动开展的基础;计划是控制活动开展的基础;计划是领导活动开展的前捉;♦计划工作的作用计划能为组织活动提供方向和目的;计划是决策实施的有力保有利于抓住机会,减少风险;计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合理使用;计划有利于控制和协调;4、计划工作的原则领先原则可行性原则弹性原则先进性原则5、计划的分类♦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目的、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按计划的时间分类长期计划、屮期计划、短期计划♦按计划的內容分类专项计划、综合计划♦按计划的层次分类战略计划、行动计划♦按计划的职能分类业务计划、人事计划、财务计划/6、计划工作的内容任何一个组织,不论其性质如何及规模大小,其计划的内容都可以用“5W+1H”来概括,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EN—何时做WHO—谁去做HOW—怎么做/7、计划工作的程序(制定、执行、控制)8、计划编制的程序①收集资料,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n①拟定方案②评价备选方案③选择方案\n⑦制定派生计划⑧编制计划预算9、编制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法•线性规划法3.网绕啲钿原则(1)箭头捋向由左至右,不允许出现9胡回瓯(2)曲一条筋卿尾必有结点,不能从筋线中朋I出另一条箭线.(3)相溯个结点之间.只允许有一条箭线矽相连,亦即两个歸之囱示唯一•(4)一个完整的网翎躍有统一始点和4(5)耐的綺线尽■少交叉或不交叉.阱備头捋向由左至右■不允许出9W(2)耐筋轴愿必有结点.不能从箭线中朋I出另一条箭线翻歸沁溜玮儡勰•用n«示•■内用敢字左(3)耐相溯个结点之间•只允许有一条SS麵接相连■网统*左右第_个结点,称始结点或始点1®;右方■后一个节点称经S点或经点;翼它结中间结点•表示前一嗨动的窃•后一B5S动的倉点沿B5线由左到右从小到大.始・•(4)线路/路径:指网绑沖从康始结点到碌结点之间可违8的细L有多条<毎条线路上各斶t的作晌茲和称为憐线路的作删嵐(4)网第鈕必须只有_个开始鏑和一个终止结点•A:两结点间的通路称黑.•B:需工作旳间■长的线路,称关■■••C:位于关8细上的工作称关虹作.•(5)相邻I:序之间的名称(5)网绪BB中的箭线尽■少交叉或不要交叉•本工序d•KKT^a•瞒宓h•怖"Se•虹序•19列5:d之律J工序\n•4."网郸耐旬駐数.确定关键线路及总H(1)作哪间T(irj):完成某一项所需要的时ML①单一旳例古计法:❻a古计法(D三点估i檢:T(I.J)»(a^4mb)/(亠・・■硕啲完成旳间b—18保守的完成旳间M-恳可能的完成时间•(2)歸时可©结点的■早开始时间:由结点开始的各工序鼻早3作11的可能时间•用Tes(i)衰示.从左向右计■某工程资料清单工洋代号ABCDEFGH紧前工住1ACBD,BE,F作业时间/(天)324.558786.5•始点事项Tes(1)=0工作ACTJT9TfrHW(A>曲场tmA—6产B—12C13n要分析DA3产品殁计EB6FD4GF2设备讣划HE.G31C.E.G12设冬2JC.H10人mKC.H•设各"LJ8人MK4N1.L.M11薪卢丛北发任务工序丧按耐工•蛭点必须碌的旳间•用7H(i)表示.从右向左计・-早开始日蜩>中间事项Tlf(i)=nhn{71f(j)・T(ifj)}iQp】IppIpl♦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强化理论(二)归因理论/6、激励手段和方法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员工参与工作内容丰富化第十四章控制概述1、控制: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以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目标能够实现和为达到组织目标所制定的计划能够完成。2、控制的内涵\n控制是组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控制是一个检验计划执行成效和计划正确性的过程。控制职能的完成需要遵循科学的程序,控制有着明确的目标。/3、控制的内容对人员的控制对财务的控制对作业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组织绩效的控制4、控制的类型(一)按照控制的切入点的位置分类: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二)按照控制的手段分类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三)按照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分类战略控制和任务控制(四)按照控制力量的来源分类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自我控制(五)按照控制对象的规模大小分类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层控制(六)按照控制的目的和对象分类负馈控制、正馈控制/5、控制的原则(一)目的性原则(二)及时性原则(三)客观性原则(四)经济性原则(五)灵活性原则(六)适应性原则(七)关键点原则(八)例外性原则/6、控制的基本要求(一)适时原则(二)适度原则(三)客观控制(四)弹性控制/7、控制的基本过程♦制定控制标准①确定控制对象②选择控制重点③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④控制标准的要求⑤控制标准的形式(时间标准、成本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行为标准)♦衡量工作绩效注意事项:①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②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③通过衡暈绩效,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衡量的方法:亲自观察、口头汇报、书面汇报、抽样调查、借助信息技术方式)♦分析偏差,采取措施(有无偏差,偏差是否可以接受)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纠偏措施和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