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 MB
  • 2022-08-10 发布

[管理学]管理学课件第17章 创新管理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7章创新管理管理学·创新管理与实践篇\n引导案例:尹明善:力帆摩托创新无敌作为国内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力帆摩托的创始人尹明善对自主创新有着独特的见解,以下是他的一篇自述。“创业之初有人说:尹明善连摩托车轮子怎么转都搞不清,居然也来赶浑水。但我铁了心,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创新的优势。”走创新之路是企业一开始就确立的目标。企业要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坚定不移。1992年我们只有几个人,就开始想要造全中国没有的发动机,最后因资金短缺,无疾而终。1994年,我们有了500多万资金,狠狠心拿出50万来搞开发。三个月后,居然大功告成,全中国独一无二的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终于成了我们的专利。消息刚一传出,浙江省钱江集团找上门来,要求包销:1995年你们一台都不准卖给别人,我保证买你们8万台。1994年我们总共生产发动机两万台,一听8万这个数字,差点昏了过去。1995年我们实实在在地卖了8万台发动机给钱江,每一台赚200元,这个品种共赚了1600万。尝到甜头以后,在这一年我们又投入100万元,差不多花了五六个月,搞出了100毫升的电启动发动机。当年投放市场,从9月到12月,共销售6万台,又赚了1500万元。这一年是我们突飞猛进的一年,我们搞出了两个“全国没有”,一下子就用500万搏回了3100万——常常午夜梦回,忍不住会感到不太真实。创新的动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大张旗鼓组建技术中心,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4%投入新产品开发。这样的手笔在摩托车行业绝无仅有。如果开发部门用不完这笔钱,我会骂他们无能。另外我还发现,创新里面也有制度设计问题,比如某些国营企业,开发部门十个人设计了一个新品种。却有100个人跑来领奖金,开发者积极性必然受挫;所以他们常常是认识不晚,开发很慢。于是我规定谁开发谁得奖,谁出大力谁获重奖。\n引导案例:尹明善:力帆摩托创新无敌从那以来,我们几乎每半年推一个新机器,现在是每个月就能推一个全国没有甚至全世界没有的新机器。比如110毫升立式发动机,过去全世界没有,我们把它开发出来,去年一年就卖了40万台。最火爆的时候,厂商几个月前就打来预付款,货却发不出去,以致于每个星期我们都得到机场去包几架飞机发货。创新带来的惊喜告诉我一个道理:你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大,就一定要搞出大家没有的新产品。所以有时候我和手下开玩笑:你哪怕是做馒头,也总得在形状上、花色上想点办法,最好是市面上没有卖过的什么馒头,可能一下子引起轰动。1998年以后我提出了“摩托车时装化”,认识到创新不一定局限在高科技,有时候摩托车或发动机仅仅改一下外观,就如同时装改一下领或袖,就会好卖。比如我们一款发动机边盖改了改形状,成本只增加了两元,却在市场上多卖了50元。投资的力度等于创新的速度。拿破仑为什么打胜仗?是因为他的军队行军速度是130步/分钟,其他欧洲军队是70步/分钟。最近年我们在技术开发上每年都投入近一个亿资金,因此我们推出的一个个崭新技术,将是别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和赶上的。投入更大,技术含量更高,企业更上台阶,这恐怕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道理吧。创新无止境。每一次新品开发成功,我都要告诫员工,不能有“李自成进北京——江山铁打”的感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摩托车发展势头是如此的快和不可阻挡,以至于一切落后者都难免被辗于轮下,抛于尘土。近几年来,国内同行大家都开始创新了,每一家企业都在搞技术中心、开发中心甚至研究院,我们怎么办?我们只能“认识更新,投入更大,方法更好”。\n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掌握创新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创新与发明、研究开发的关系掌握创新的主体理解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了解创新活动的过程与组织17.1创新概述17.2创新的内容17.3创新的主体17.4创新的过程和组织\n内容Content>>>17.1创新概述17.1.1创新的含义117.1.2创新的特点217.1.3创新与发明317.1.4创新与研究开发4\n17.1.1创新的含义17.1创新概述创新(Innovation):本意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A.Schumpeter)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给“创新”赋予了新的含义。包括:新产品或是产品新特性新工艺新市场新的供给来源新的组织形式美国工业调查协会认为:“创新是指实际应用新的材料、设备和工艺或某种存在的事物,以新的方式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创新是一个承认新的需要、确定新的解决方式、发展一个在经济上可行的工业产品和服务并最后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完整过程”。创新就是指把一种发明或新构想引入经济之中,从而给经济带来较大影响或发生较大变革的行为及过程。\n17.1.2创新的特点17.1创新概述创造性:指创新所进行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具有突破性的质的提高风险性:由于创新的过程涉及许多相关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使得其创新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高收益性:在经济活动中高收益往往与高风险并存,创新活动也是如此,因而尽管创新的成功率较低,但成功之后可获得的利润却很丰厚,这就促使企业不断投入创新系统性和综合性:企业创新是涉及战略、市场调查、预测、决策、研究开发、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管理等一系列过程的系统活动时机性:创新者在进行创新决策时,必须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技术水平进行方向选择,并识别该方向的创新所处的阶段,选准切入点\n17.1.3创新与发明17.1创新概述发明:它只是一种为了改进产品、工艺、设计或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而提出的方案、样品或思想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发明是一个技术概念创新是一系列过程,而发明只是创新的一个阶段发明可能发展成为创新,而创新并不一定源于发明发明的概念相对创新的概念来说,其范围小,内容简单\n17.1.4创新与研究开发17.1创新概述研究和实验开发是在一个系统的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库,并利用这一知识进行新的发明。它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创新的投入,是创新成功的物质和科学基础。但研究与开发活动并不等同于创新。\n内容Content>>>17.2创新的内容17.2.1技术创新117.2.2制度创新217.2.3管理创新317.2.4三种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4\n17.2.1技术创新17.2创新的内容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包括: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手段创新上述几个方面的创新,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n17.2.2制度创新17.2创新的内容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和程序,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团体行为和个人行为。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创新经营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n17.2.3管理创新17.2创新的内容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办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主要包括: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n17.2.4三种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17.2创新的内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其次,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最后,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技术支持基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多是交替进行的,以追求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n内容Content>>>17.3创新的主体17.3.1企业家:创新的决策主体117.3.2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内企业家217.3.3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3\n17.3.1企业家:创新的决策主体17.3创新的主体创新主体是创新过程的参与者和创新活动的承担者,他自始至终参与创新,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创新付诸于实施。企业家是指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的生产组织者和经营者,一般指从事企业管理实践的高级管理人员,也被称为是“工业进步的策划者和生产的主要代理人。”在创新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决策。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创新的决策主体,最重要的是与其所具有的品格,即企业家精神分不开的。企业家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实干精神机会意识奉献精神\n17.3.2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内企业家17.3创新的主体所谓内企业家,就是对公司内的企业家的简称,是指那些在现行公司体制内,富有想象力、有胆识的、敢冒个人风险来促成新事物出现的公司职业经理或技术骨干。内企业家处于企业决策层与基层的中间结合部,是具有实际管理经验和业务专长的大量管理人员的集合。但是,内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既要受到自身权限的约束,又要受到上级行为的影响,新构想只有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支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创新,成为创新的主体。\n17.3.3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17.3创新的主体单个员工来说,很难成为创新主体,但员工作为一个群体成为创新主体却是完全可能的。\n内容Content>>>17.4创新的过程和组织17.4.1创新的过程117.4.2创新活动的组织2\n17.4.1创新的过程17.4创新的过程和组织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快速行动、忍耐坚持”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寻找机会: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坚持不懈: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n17.4.2创新活动的组织17.4创新的过程和组织组织创新,不是去计划和安排某个成员在某个时间去从事某种创新活动—这在某些时候也许是必要的,但更要为部属的创新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有效地组织系统内部的创新。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制定有弹性的计划正确地对待失败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