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习题脊椎 8页

  • 78.50 KB
  • 2022-08-12 发布

动物生物学习题脊椎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普通动物学复习题(脊椎动物)名词解释1.脊索2.咽鳃裂3.尾索动物4.逆行变态5.洄游6变温动物7恒温动物8双重调节9双重呼吸10.舌接型11.肾单位12.胎盘13.颞窝14.反刍及反刍过程15羊膜卵16生态系统17适应辐射18.愈合荐椎19.胎生20.异型齿21.次生腭22.固胸型23弧胸型24.韦伯氏器25.食物链26.裂齿27.动物区系28异型齿29胎盘30双循环31胎生32动物行为33实角34洞角.判断题尾索动物.头索动物亚门1.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经过变态成成体,营固着生活.2.脊索动物的循环均是闭管式循环.3尾索动物的成体均是固着生活.脊椎动物亚门概述1.在脊椎动物亚门中只有圆口类和鱼类是用鳃进行呼吸.2.所有脊椎动物都是雌雄异体.圆口纲1.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结构最低等的一个纲.2.圆口纲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因此称无颌类.鱼纲1.硬骨鱼类心脏包括四个部分,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2.鱼的肠的长度与食性有关,肉食性的短,植食性和杂食性的长.3.鳔的主要功能是呼吸.4.鳔的功能之一是减轻体重.6.只有鲤形目具有韦伯氏器.两栖纲1.青蛙口腔顶部的颌间隙分泌的粘液具有湿润和消化食物的功能.2.从两栖纲动物开始出现羊膜卵使胚胎有可能脱离水域而在陆地干燥环境下进行发育.爬行纲1.爬行纲动物均为恒温动物.2.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睫状肌都是横纹肌.3.盲肠位于小肠和大肠的交界处是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4.爬行动物皮肤特点是皮肤干燥,缺乏腺体.6.爬行类的大肠及泄殖腔(以及膀胱)均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这对于减少体内水分丢失和维持盐水平衡具有重要意义.7.恐龙和蛇均属于爬行类.鸟纲1.鸟类的皮肤薄,松而没有腺体,故鸟不会出汗.2鸟类运动和静止时依靠双重呼吸满足自己对氧气的需要.3.鸟类的受精作用一般发生在伞部.4.鸟类和两栖类都是通过膀胱以尿素形式排出代谢废物.哺乳纲1.哺乳动物的原兽亚纲为卵生,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都是胎生具有真正的胎盘.2.奇蹄目主要以第四指(趾)负重,其余各趾退化或消失.3.哺乳类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的生长层.4.哺乳类具左体动脉弓,这一点与鸟类根本不同.5.哺乳类心脏左边房室瓣为二尖瓣,右为三尖瓣.7.黄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均为牛科动物.填空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脊椎动物的荐椎的数目是:鱼类_______,两栖类______,爬行类_____,鸟类____,哺乳类_________.3.在脊椎动物中,椎体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鸟类的繁殖比爬行动物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哺乳类可分为________亚纲,________亚纲,_________亚纲.6.鱼类的体型可分为_______型,如_________;_______型,如_________;_______型,如_________;_______型,如_________.7.鱼类的偶鳍分为_______,________,奇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鱼类的尾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9.鱼鳞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10.颌的悬挂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11.鱼类有一些辐助呼吸器官: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12.鱼类的循环系统为________循环.13.软骨鱼类的心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14.根据目的不同,洄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15.四大家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两栖动物具_____枚颈椎,____枚荐椎.17.现代两栖类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型.18.现存两栖类从体型上可以分为_______型,例_____,_____型,例_____,_____型,例_______.19.两栖动物的心脏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部分组成.20.两栖动物的膀胱为______膀胱,来源于______胚层.21.两栖类分为_____目,如______,_______目,如_______,_______目,如_______.22.原脑皮从_______开始出现.中耳从______开始出现,是由______,______,_____,三块听小骨构成.23.爬行动物身体从外形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24.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由_______角质化形成,鳞片之间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_____.25.爬行动物的颞窝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26.爬行动物具有多枚颈椎,第一枚为_______,第二枚为______,具_____枚荐椎.27.爬行类的牙齿按其着生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8.毒蛇的毒牙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两种.29.爬行类心脏______腔,心室内具有不完全的分隔,为______循环.30.爬行动物的膀胱为_____膀胱.31.新脑皮从_______类开始出现.泪腺从______开始出现.32.爬行动物的代谢废物以_______形式排出.33.鸟类的羽毛来源于______胚层.鸟类具有______个枕骨髁.34.鸟类的足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35.鸟类的羽毛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36.鸟类的脊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37.鸟类具________枚荐椎.38.鸟类的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_________,是鸟类特有的结构.39.与产大型硬壳卵相适应,鸟类为________骨盘.40.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______型.41.鸟类具特有的_______呼吸.42.与哺乳动物不同,鸟类右侧房室瓣为___________.43.鸟眼的调节为___________.44.今鸟亚纲可分为_______总目,_________总目,__________总目.47.鸟类按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七个生态类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48.鸟类根据迁徙活动特点,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49.鸟类皮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愈合荐椎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愈合而成.51.食虫目的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复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是真正的胃,其余部分是_______.53.哺乳动物的心脏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左房室瓣为______,右房室瓣为________.54.肾单位由______和_______所组成.55.豪猪_______目______科,大熊猫_______目______科,虎_______目______科,犀牛_______目______科,河马_______目______科.56.哺乳类皮肤腺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57.哺乳类皮肤腺来源于_________.58.哺乳类脊椎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59.哺乳动物的足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60.哺乳动物牙齿是_____和_____的衍生物.61.哺乳动物具三对唾液腺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与鸟类不同,哺乳动物具___体动脉弓.63.哺乳类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64.哺乳类的子宫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大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__.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选择题脊索动物门1.下列哪种特征不属于脊索动物a.脊索b.背神经管c.咽鳃裂d.外骨骼2.下面哪组均是羊膜动物a.两栖类与爬行类b.鱼类与两栖类c.鱼类与鸟类d.爬行类与鸟类3.下面哪类属于无羊膜类动物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4.下面哪个纲不是脊椎动物亚门a圆口纲b.头索纲c.两栖纲d.爬行纲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1.在原索动物中与摄食活动无关的结构是a.背板b.内柱c.纤毛d.围鳃腔脊椎动物亚门概述1.在脊椎动物中成体排泄器官均属于后位肾的动物是a.鱼和蛙b.蛙和蜥蜴c.蜥蜴和鸟d.鱼和鸟2.脊椎动物中胆汁与胰液均流入a.空肠b.十二指肠c.大肠d.胃3.在脊椎动物中,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有[多选]a.肾b.皮肤c.脾脏d.肝脏圆口纲1.七鳃鳗的鳃丝来源于a.外胚层b.内胚层c.中胚层d.外胚层和中胚层\n鱼纲1.鱼类最适于游泳的体型是a.纺锤型b.侧扁型c.平扁型d.棍棒型2."四大家鱼"是指a.鲤鱼鲫鱼青鱼草鱼b.鲤鱼鲫鱼鲢鱼鳙鱼c.青鱼草鱼鲢鱼鳙鱼d.鲢鱼草鱼鲢鱼鳙鱼3.具有韦伯氏器的鱼类是a.鲱形目b.鲤形目c.鲈形目d.鲟形目4.鲫鱼的鳞片为a.圆鳞b.栉鳞c.硬鳞d.盾鳞5.鱼类脊椎骨的椎体类型是a.双凹型b.双平型c.前凹型d.异凹型6.鱼类的偶鳍是指a.背鳍和臀鳍b.胸鳍和腹鳍c.臀鳍和腹鳍d.背鳍和胸鳍7.我国的四大家鱼属于a.鲈形目b.鲤形目c.鲱形目d.鳢形目8.肺鱼的辅助呼吸器官是a.皮肤b.肠管c.鳃上器d.鳔9在个体发生过程中发生性逆转的动物是a.泥鳅b.黄鳝c.鳗鲡d.乌鱼10.以鳃上器为辅助呼吸器官的是a.泥鳅b.乌鲤c.肺鱼d.黄鳝11.以树栖生物或石上的藻类为食的硬骨鱼的口是A.横裂B.上位口C.端位口D.下位口12.每一枚椎脊的椎体前后面都是凹型的动物是A.鲫鱼B.鲸C.蛇D.青蛙13.具有韦伯氏器的鱼是A.鲱鱼B.鲤鱼C.鳕鱼D.鲈鱼14.下列选项中都是无羊膜动物的是A.鱼类与两栖类B.鱼类与爬行类C.两栖类与爬行类D.爬行类与鸟类15.下列选项中都是羊膜动物的是A.鱼纲与两栖纲B.鱼纲与爬行纲C.两栖纲与爬行纲D.爬行纲与鸟纲16.鱼类"浮头"易发生在炎热夏天的是A.黎明B.中午C.黄昏D.午夜17.下列动物中没有膀胱的是A.鲤鱼B.青蛙C.乌龟D.麻雀18.以下动物保留左体动脉弓的是A.蛙B.乌龟C.企鹅D.海豚19.来源于表皮的衍生物是A.骨鳞B.盾鳞C.羽D.毛20.娃娃鱼属于A.圆口类B.鱼类C.两栖类D.爬行类21.以下不是鳔的功能的是A.减轻体重B.辅助呼吸C.感觉D.发声22.下列不是气囊功能的是A.辅助呼吸B.减轻体重C.减少摩擦D.调节体温两栖纲1.蛙类的耳柱骨来源于A.方骨B.关节骨C.舌颌骨D.角舌骨2.下列属于同源器官的是A.盾鳞与牙齿B.盾鳞与骨鳞C.骨鳞与皮肤腺D.皮肤腺与牙齿3.陆生动物的特征是A.颈椎和尾椎的出现B.颈椎和躯干椎的出现C.荐椎和尾椎的出现D.颈椎和荐椎的出现4.大蟾蜍的脑神经是几对A.12对B.10对C.11对D.9对5.两栖类的呼吸方式A.吞咽式B.胸式C.腹式D.胸腹式爬行类\n1.羊膜动物成体的肾脏是A.前肾B.中肾C.后肾D.后位肾2.下列哪组动物属于羊膜动物的是A.文昌鱼与鳄鱼B.大鲵与海豚C.文昌鱼与大鲵D.鳄鱼与海豚鸟纲1.环颈雉的颞窝属于A.上颞窝B.下颞窝C.双颞窝D.合颞窝2.属于雀形目的鸟类是A.雨燕B.翠鸟C.松鸦D.绿啄木鸟3.原脑皮从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的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4.中耳从哪类动物开始出现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5.泪腺从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的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6.“燕窝”是指下列哪种鸟类的巢A.家燕B.楼燕C.金丝燕D.毛脚燕7.下列哪种鸟类盲肠最发达A.家鸡B.大雁C.雀鹰D.鸬鹚8.鸟类与中支气管相连的气囊是A.颈气囊B.锁间气囊C.前胸气囊D.腹气囊9.鸟类胚胎时期的排泄器官是A.原肾B.前肾C.中肾D.后肾10.鸟类本能活动和智慧中枢位于A.大脑顶壁B.纹状体C.丘脑下部D.中脑11.羽毛来源于A.外胚层B.中胚层C.内胚层D.外胚层与中胚层12.新脑皮最早出现于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13.鸟类颈椎的椎体为A.双凹型B.前凹型C.双平型D.异凹型14.下列哪种鸟为留鸟A.黄鹂B.百灵C.喜鹊D.杜鹃哺乳类1.哺乳动物起源于A.盘龙类B.尖头类C.假腭类D.兽齿类2.在下列兽类中属于偶蹄目的动物是A.斑马B.河马C.野驴D.犀牛3.胸骨的出现从什么动物开始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4.下列哪部脑具有节制呼吸,消化,循环,汗腺分泌及各种防御反射等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A.间脑B.中脑C.小脑D.延脑5.含氮废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的动物是A.两栖类和爬行类B.爬行类和鸟类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6.具有双平型椎体的动物是A.鲫鱼B.鲸C.蛇D.青蛙7.下面哪种动物是我国的特产种类A.野马B.大熊猫C.猕猴D.虎8.反刍动物胃的本体A.皱胃B.网胃C.瓣胃D.瘤胃问答题1.鸟类的迁徙为何?说明留鸟,候鸟(夏冬)和旅鸟.2.哺乳动物脑的主要特点及其功能.3.从水生脊椎动物进化到陆生脊椎动物遇到哪些主要矛盾?各类动物是如何解决的.4.说明两栖,爬行,鸟,哺乳动物肺的结构特点及呼吸方式.5.什么叫单循环?绘图或箭头表示其鱼类的循环途径(软骨鱼,硬骨鱼均可).6.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为何?7.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试将无头类,有头类,无颌类,颌口类,无羊膜类,羊膜类各包括的纲的名称列举出来.\n9.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0.为什么说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低等的一个纲?11.简述鳔的结构和功能.12.简述鱼类的进步性特征.13.什么是鱼类洄游?它的类型.14.简答爬行动物循环系统的特点.15.简述鸟类与爬行类的共同特征.16.简答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7.鸟类气囊有何功能?论述1.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1)鸟类与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这与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有着本质的区别,2)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3)在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4)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而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一般在夜间处于不活动状态)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5)恒温是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产热与散热相当,动物体温即可保持相对稳定;失去平衡就会引起体温波动,甚至导致死亡。鸟类与哺乳类之所以能迅速地调整产热和散热,是与具有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来完成协调。由此可见,恒温的出现促进了动物其它器官系统的进步。2.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答:1)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2)前肢变为翼,着生羽毛成为飞翔器官。3)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4)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称为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5)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有利于减轻体重.6)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骨。这种特殊形式的关节面使椎骨间的运动十分灵活。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与头骨相联结的襄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抠椎上转动。这就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类头部运动灵活.7)胸椎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8)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愈合成——块尾综骨,以支撑扇形的尾羽。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9)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鸟喙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鸟类的取食器官.10)左右锁骨以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为叉骨。叉骨具有弹性,在鸟翼剧烈煽动时可避免左右肩带(主要是乌喙骨)碰撞。11)手部骨骼(腕骨、掌骨和指骨)的愈合和消失现象,使翼的骨骼构成一个整体,扇翅才能有力。12)后肢骨骨块愈合减少且延长,能增加起飞时的弹力13)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损(胸大肌)的肌肉十分发达。此外,不论是支配前肢及后肢运动的肌肉,其肌体部分均集中于躯干身体的中心部位,其它肌肉退化以减轻体重.14)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飞行时的负荷。15)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以及某些运动肌肉之间。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擦,\n16)排泄尿酸减少失水,鸟类不具膀胱,所产的尿连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通常认为这也是减轻体重的一种适应17)视觉最为发达,视力调节双重调节能力,能在一瞬间把扁平的“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3.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答:胎生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这是哺乳类在生存斗争中优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一个重要方面。哺乳是胎儿发育完成后产出,母兽以乳汁哺育幼兽.哺乳是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胎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的有利适应的成活率。,加上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具有远比其它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成活率。胎生、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中的产物。鱼类、爬行类的个别种类(如鲨鱼和某些毒蛇)已具有“卵胎生”现象。低等哺乳类(如鸭嘴兽)尚遗存卵生繁殖方式,但已用乳汁哺育幼仔。高等哺乳类胎生方式复杂,哺育幼兽行为亦异。这说明现存种类是各以不同方式、通过不同途径与生存条件作斗争,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进展而保存下来的后裔。5.两栖纲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及不完善性。答案:1)皮肤的表皮层,含有多层细胞,最内层由柱状细胞构成生发层,能不断地产生新细胞向上推移,由此向外,最外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轻微角质化,称为角质层,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但角质化程度较低,表皮中含有丰富的粘掖腺。粘液腺的分泌物,使体表经常保持湿润粘滑和空气、水的可透性,对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及利用皮肤进行呼吸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完善性是呼吸的同时必然有水分的散失。2)两栖动物的骨骼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比鱼类更大的坚韧性、活动性和对身体及四肢的支持作用,椎体大多为前凹型和后凹型,可增大椎体问的接触面,提高支持体重的效能;两栖动物具有五趾型附肢。具有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运动的能力。但是骨化程度较低,功能尚不完善。3)身体和四肢的运动从单一的游泳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屈背、扩胸、爬行及跳跃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因此,与这些运动有关的肌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于四肢分节出现了前肢的肘关节、腕关节和后肢的膝关节、踝关节,因此又分化出许多起点和止点都在附肢骨路上的肌肉,用以加强爬行和跳跃能力。4)成体肺呼吸这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肺的结构还比较简单,需要辅助呼吸器官以弥补肺脏摄氧的不足。幼体和鱼类一样,营鳃呼吸。5)两栖动物由于不完全的双循环,动脉血液中的含氧量不充分,造成组织细胞中物质的氧化效率不高,新陈代射甚为缓慢,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在很大程度上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需要休眠。6)两栖类的膀胱重吸收水分的机能使体内水份的保持得到了加强,这种节水作用仅不足以抵偿由于体表蒸发所造成的大量失水。这就决定了两栖动物虽能上陆生活,却不能长时间地远离水源。7)视觉器官已初步具有与陆栖相适应的特点。半陆生的蛙蟾类的眼高踞头的背侧,也可深陷至眼眶内,有能活动的眼睑和瞬膜,还有泪腺和哈氏腺,这些结构及腺体分泌物都能使眼球润滑,免遭伤害和干燥有利于陆地生活。视觉调节能力不强,视觉调节方式也不同于改变晶体形状的陆生脊椎动物,所以它们在陆地上还只能说是近视动物。内耳球状囊的后壁已开始分化出雏型的瓶状囊,有感受音波的作用。出现了听觉机能。适应在陆地上感受声波而产了中耳,中耳腔内有一枚耳柱骨,两端分别紧贴内耳外壁的椭圆窗和鼓膜内面的中央,将鼓膜所感受的声波传人内耳,通过听神经传导到达脑,产生听觉。8)繁殖在水中进行,幼体在水中发育。6.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案:羊膜卵,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 \n即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在胚体周围发生向上隆起的环状皱褶—羊膜绒毛膜褶,不断生长的环状皱褶由四周逐渐往中间聚拢,彼此愈合和打通后成为围绕着整个胚胎的2层膜,即内层的羊膜和外层的绒毛膜,两者之间是一个宽大的胚外体腔。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绒毛膜紧贴于壳膜内面。胚胎在形成羊膜和绒毛膜的同时,还自消化道后部发生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尿囊位于胚外体腔内,外壁紧贴绒毛膜,因其表 面和绒毛膜内壁上富有毛细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壳膜和卵壳,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此外, 尿囊还作为一个容器盛纳胚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毋需到水中繁殖,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是脊椎动物从水到陆的漫长进化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飞跃进步。确保脊椎动物在陆地上进行繁殖。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