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课程简介 31页

  • 111.50 KB
  • 2022-08-12 发布

普通生物学课程简介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普通生物学》课程简介GeneralBiology一、课程编号:060337二、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全为理论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无三、内容简介:《普通生物学》是根据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本科生物学系列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作为生物技术的学生入学第二学期的必修课。本门课程主要是讲授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生活习性、系统分类、生理生态及其物种多样性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为今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两条主线进行授课,每条主线都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类→生理生态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以生命在进化过程中的两个适应为主线,即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普遍规律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系统而又全面了解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进化的、辨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四、选用教材: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n《普通生物学》(GeneralBiology)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60337二、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课程学时:64学时(全为理论学时)先修课程:无三、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普通生物学》是根据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本科生物学系列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作为生物技术的学生入学第二学期的必修课。本门课程主要是讲授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生活习性、系统分类、生理生态及其物种多样性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为今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两条主线进行授课,每条主线都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类→生理生态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以生命在进化过程中的两个适应为主线,即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普遍规律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系统而又全面了解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进化的、辨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n2.掌握动植物基本的形态解剖结构,了解动植物的一般生活习性、系统分类及生理生态特点。3.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理解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认识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系统分类依据;2.教学难点植物繁殖器官的结构、发育过程;动物的进化及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各讲授32学时。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便于直观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大信息量。四)教学主体内容第一部分植物生物学(32学时)绪论(0.5学时)要求了解植物界各种植物类群的概况;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明确植物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一、形形色色的植物界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2.5学时)\n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理解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为基础的.要求重点掌握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理解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二)原生质及其主要组成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水。(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原生质体细胞核形态、结构和功能,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细胞质质膜,细胞器(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胞基质。2.细胞壁细胞壁的层次,纹孔和胞间连丝。3、后含物淀粉粒、糊粉粒、贮藏脂肪和油类,结晶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植物细胞的分裂(一)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特征(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二)无丝分裂(三)减数分裂三、组织(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二)植物组织的类型1、分生组织1)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2)按来源的性质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2、保护组织表皮,周皮。\n3、薄壁组织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石细胞和纤维)。5、输导组织导管和管胞,筛管和筛胞。6、分泌组织外部分泌结构,内部分泌结构。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9学时)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和营养器官的发生(0.5学时)要求重点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萌发条件和过程;理解胚是种子的最重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雏体;了解种子植物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一、种子的结构(一)一般种子的结构胚、胚乳、子叶、种皮。(二)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二、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一)种子休眠和种子寿命(二)种子萌发的条件(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四)幼苗的类型第二节根(2.5学时)要求重点掌握根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了解根瘤菌和菌根及其对植物根生理活动的意义;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根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一)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二)根系直根系,须根系。(三)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二、根的结构(一)根尖的结构及其发展(二)根的初生结构\n1.根的初生结构的来源2.根的初生结构的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三)侧根的形成(四)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1.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周皮的形成三、根瘤和菌根四、根的生理功能吸收,支持,合成,贮藏。第三节茎(3学时)要求重点掌握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三者结构的异同;了解茎的各种形态和生理功能;了解根和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辩证关系。一、茎的形态(一)茎的外形(二)芽及其类型概念,结构,类型。(三)茎的生长习性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四)茎的分技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五)禾本科植物的分孽二、茎尖及其发展(一)茎尖结构(二)叶和芽的起源三、茎的结构(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1.形成层及其活动2.次生本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年轮。\n3.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4.木栓形成层及其活动5.树皮(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1.玉米茎的结构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2.小麦茎的结构(四)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四、茎的生理功能输导,支持,贮藏。第四节叶(2学时)要求重点掌握叶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叶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落叶和离层,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叶的形态(一)叶的组成(二)叶片的形态(三)单叶和复叶(四)叶序二、叶的发育三、叶的结构(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四、落叶和离层五、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第五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变态(1学时)要求重点掌握营养器官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了解营养器官的变态。一、营养器宫内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一)叶和茎中维管组织的联系\n(二)根和茎中维管组织的联系二、营养器官的变态(一)根的变态肥大直根,块根,气生根。(二)茎的变态块茎,球茎,鳞茎,根状茎,茎卷须,枝刺,叶状枝。(三)叶的变态苞片,叶卷须,捕虫叶,叶刺。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2学时)第一节植物的水分代谢一、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二、植物的蒸腾作用三、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四、合理灌溉的生理学基础第二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必须矿质元素及其作用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三、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同化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六、合理施肥的指标第四章光合作用(2学时)第一节光合器和光合色素一、光合色素的种类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第二节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过程一、原初反应二、光合电子传递三、光合磷酸化\n四、二氧化碳同化第三节光呼吸一、          光呼吸过程二、          C4植物和C3植物的光呼吸三、          光呼吸的调节与控制第四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内部因素二、外部因素第五章植物的繁殖(3学时)要求重点掌握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生殖过程;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特征;理解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一、植物的繁殖概念,类型,意义。二、花(?花的组成部分花柄和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二)禾本科植物的花(三)花程式和花圈式(四)花序1.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柔荑花序:圆锥花序,复穗状花序,复伞型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p>2.有限花序单歧聚花伞花序,二歧聚花序,多歧聚伞花序。三、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一)雄蕊的组成(二)花药的发育(三)小孢子的形成和减数分裂1.小孢子的形成2.减数分裂过程\n(四)花粉粒的形成、发育和形态结构(五)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四、胚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一)胚珠的组成和发育(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1.大孢子的形成2.胚囊的形成五、开花、传粉和受精(一)开花(二)传粉(三)受精1.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2.双受精过程六、种子和果实(一)种子的形成1.胚的发育2.胚乳的形成(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1.果实的形成2.果实的类型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2学时)一、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二、植物的生长及其调控三、光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四、植物的生殖生长及其调控五、植物的成熟、衰老及调控\n六、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0.5学时)生物多样性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的命名第八章藻类植物(1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了解藻类植物各门的一般特征。一、藻类植物的特征及分门二、蓝藻门(一)一般特征(二)念珠藻属(三)蓝藻的经济意义三、绿藻属(一)一般特征(二)衣藻属(三)水绵属(四)绿藻的经济意义(五)绿藻在植物界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四、褐藻门(一)一般特征(二)海带属(三)褐藻的经济意义第九章菌类植物(1学时)[教学要求]\n要求重点掌握真菌门的纲的分类、特征、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史及分布,了解菌类特征及分门。一、菌类特征及分门二、真菌门(一)藻类菌纲1.一般特征2.根霉属,毛霉属。(二)子囊菌纲1.一般特征2.酵母菌属,青霉属,火丝菌属,白粉菌属。(三)担子菌纲1.一般特征2.蘑菇属,木耳属,锈菌属.(四)半知菌纲1.特征及分类地位2.稻瘟病菌第十章地衣植物(0.5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地衣的形态结构和繁殖,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一、地衣的形态、结构和繁?/p>二、地衣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第十一章苔藓植物(1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结构、繁殖及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的起源。\n一、一般特征二、地线属、葫芦藓属三、苔藓植物的起源第十二章蕨类植物(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蕨类植物的特征、蕨属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了解满江红属的形态结构和经济意义,了解蕨类植物的分纲、起源。一、一般特征和分纲二、蕨属,满江红属三、蕨类植物的起源第十三章裸子植物(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裸子植物特征、松属形态结构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特征及主要科特征,了解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一般特征二、松属三、裸子植物的分纲(一)苏铁纲一般特征,苏铁科.(二)银杏纲一般特征,银杏科。(三)松柏纲一级特征松科,柏科,衫科。(四)红豆杉纲一般特征罗汉松科。(五)买麻藤纲一般特征,麻黄科.四、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十四章被子植物(4学时)[教学要求]\n要求重点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了解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要求重点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各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了解各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识别习见的双子叶植物。要求重点掌握单子叶植物纲各科特征及识别要点,了解各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识别习见的单子叶植物。一、一般特征二、生活史 三、被子植物形态结构演化趋势四、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五、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六、各论木兰科、毛茛科、桑科、壳斗科、桦木科、石竹科、蓼科、山茶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五加科、茄科、唇形科、菊科、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天南星科、兰科第二部分动物生物学(32学时)绪论(0.5学时)内容要点:动物学的定义;主要分支学科及相关关系;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国内外动物学发展概况;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重点:掌握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动物学的目的,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第一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0.5学时)内容要点: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重点: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1.5学时)\n内容要点:门及各纲的主要特征;各纲代表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各纲的重要类群及分布;原生动物的生态及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通过代表动物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难点: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学时)内容要点: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原生生物与后生生物;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生物发生律;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及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掌握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从而深刻理解并掌握生物发生律(即重演律)。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附:扁盘动物门)(1学时)内容要点:海绵动物门的体形、结构特点及其低等性、原始性;扁盘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重点:通过学习海绵动物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该类动物为最低等、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门的主要特征及本门动物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位置;代表动物水螅的结构特征和生活史(世代交替现象);水螅、钵水母、珊瑚三个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n重点:以水螅为代表,通过对其结构特征和生活史的学习,掌握该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地位。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1.5学时)(附:纽形动物门)内容要点: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涡虫、吸虫和绦虫三个纲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分类及生活史;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重点:首先是通过对门主要特征的学习,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的演化意义。难点:通过对吸虫纲、绦虫纲动物结构和生活史的学习,理解寄生虫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七章   原腔动物(1.5学时)(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内容要点: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特点;几种重要、常见的线虫;轮虫动物门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腹毛动物、线形动物的形态特征;棘头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特征。重点:通过对代表动物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的分析,掌握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2学时)(附:嗌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门)内容要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次生体腔的出现在演化上的意义;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的主要特征及异同;嗌虫、星虫、须腕动物的特征。重点:通过对环毛蚓形态结构的学习,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身体分节、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n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及其代表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异同;各纲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概况(亚纲或目);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通过对圆田螺、无齿蚌等代表动物的学习,掌握门及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等的主要特征,及其特殊结构对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难点:各纲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概况。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4学时)内容要点:门的主要特征;甲壳、肢口、蛛形、多足和昆虫纲的代表动物、形态特征、分类(昆虫纲到目);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等。重点:由对昆虫纲代表——稻蝗的学习,掌握本纲乃至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分类(重要目)。难点:昆虫纲的分类(重要目)。第十一章           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三门动物的主要特征。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附:毛颚动物门)(0.5学时)内容要点: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棘皮动物的分(海星纲、海胆纲、海参纲、蛇尾纲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毛颚动物主要特征。重点:由代表动物——海盘车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掌握门的主要特征。\n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0.5学时)内容要点:柱头虫的主要特征;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及次要特征;各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概述;柄海鞘的外形、内部构造、逆行变态;文昌鱼的外形及内部构造;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重点:掌握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和各亚门及各纲的主要特征和分类概况,难点:理解原索动物(尾索和头索动物)的特征及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第十五章           圆口纲(1学时)内容要点:圆口纲外形及构造特征;分类及生态。重点:对无上下颌、无偶鳍原始特征和雏形脊椎骨出现的进步性特征的认识。第十六章           鱼纲(1.5学时)内容要点:鱼纲的主要特征(体形与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感觉、排泄、生殖等系统);鱼纲分类(软骨鱼系、硬骨鱼系各亚纲及各总目的特征及代表);板鳃与瓣鳃的概念;鱼类的经济意义及洄游。重点:掌握鱼类上下颌和偶鳍出现进步性特征,形态结构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难点:鱼类的分类概况,认识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种类。第十七章           两栖纲(1.5学时)\n内容要点:水生到陆生的转变;纲的主要特征(骨骼、消化、循环、呼吸、生殖等系统);分类:蚓螈目、蝾螈目和蛙形目;经济意义。重点: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和不完善性特征及主要目、科的主要特征。第十八章           爬行纲(1.5学时)内容要点: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爬行纲的躯体结构(骨骼、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生殖等系统);分类: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等五个目的主要特征及类群;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益处及危害,毒蛇的识别及蛇伤防治)。重点:掌握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以及纲和目的主要特征。难点:羊膜卵的结构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第十九章           鸟纲(1.5学时)内容重点:恒温及其意义;鸟纲的躯体结构(外形、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感觉、生殖等);鸟纲的分类:(二亚纲、三总目、七个生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举例;鸟类的繁殖及迁徙;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害虫、狩猎、鸟害等)。重点:掌握鸟类各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难点:各类群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常见、珍稀鸟类的识别。第二十章           哺乳纲(1.5学时)\n内容要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以及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纲躯体结构(外形、皮肤及衍生物、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内分泌、生殖);哺乳纲的分类: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的主要特征,真兽亚纲的分目(特征及代表种类);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害兽防治。重点:通过兽类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的学习,理解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以及恒温、胎生、哺乳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掌握哺乳类各亚纲和主要目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的识别。第二十一章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1.5学时)内容要点:原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恐龙的兴衰及绝灭的原因);鸟类的起源(始祖鸟的特征及意义)和适应辐射;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重点:通过对各类群的起源和演化(或适应辐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即动物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是长期进化而来的,人类来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二十二章                        动物进化基本原理(1.5学时)内容要点:生命的起源;动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动物地理学、生理与生化、遗传学);进化理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等;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及形成。重点:通过对各学科进化证据的学习和理解,认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新达尔文主义。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1.5学时)\n内容要点:生物圈;动物的分布;世界(6个界)及我国(7个区)动物地理区系划分。重点:理解动物种的分布区与栖息地的含义,以及我国(在世界)我省(在全国)所在的动物地理区划地位、代表动物、生态特点。第二十四章                       动物生态(1.5学时)内容要点:生态因子;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群落的概念及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能量流动;环境保护。重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四、课外作业认真阅读教材,检查读书笔记,完成各章节后的部分习题。五、本门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普通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是学习《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将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有直接帮助理解的作用,使同学们对实验材料或研究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建立对生命现象实体清晰的结构上的了解和系统分类上的整体认识,理解物种多样性和生命一致性的本质之所在,从而体会出生命存在的奥秘及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意义。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1997\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资料(1)《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植物学》〔上、下〕北京师大编1988(3)明延凯:《植物学教程》,石油大学出版社(4)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杨安峰:脊椎动物学(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王歧山,盛和林:脊椎动物野外实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八、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使用主要使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九、学习方法与建议1.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阅读一些参考书及相关书籍和资料。2.学习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勤于观察,学会在观察实践中领会书本知识内容。3.注重实验课程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加深。\n《普通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060337二、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课程学时:64学时(全为理论学时)先修课程:无三、考试对象所有选择本门课程的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四、概述1、考试目的: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促进学生加强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并根据学生考试结果的反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与提高。2、考试基本要求: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认真答题,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考试内容;考试结果将记入考评成绩,作为学习本门课程重要的衡量指标。3、考试形式理论课采取笔试答题;实验课考查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五、考试内容及范围植物学部分考试内容绪论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人类关系、植物学发展概况及分科。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n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二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原生质及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三、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第二节植物组织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成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植物组织的概念。二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的构造和功能。三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维管束的构成及类型。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与营养器官的发生内容:种子的构造和类型、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形成。第二节根内容:根的来源与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构造、根瘤与菌根。第三节茎内容:茎的功能与基本形态、茎的类型与分枝关系、茎尖的构造与发育、茎的解剖构造、根与茎过渡区的变化。第四节叶内容:叶的功能与形态、叶的发生与生长、叶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条件的关系、叶的寿命与落叶。\n第五节植物营养器官之间相互关系第三章植物的繁殖第一节繁殖的类型一、植物的营养繁殖二、植物的无性繁殖三、植物的有性生殖第二节花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形态构造及发育、雄蕊的发育及构造、雌蕊的发育及构造;开花与传粉、受精、种子和果实;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第四章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二节植物的系统分类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的命名、生物界划分、植物界的类群及分类第五章真核藻类第一节、真核藻类概述(一)主要特征(二)真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其特征第二节、绿藻门(Chlorophyta)(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绿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三节、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硅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四节、红藻门(Rhodophyta)(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红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五节、褐藻门(Phaeophyta)\n(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褐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六节、藻类植物小结(一)藻类植物的特征(二)藻类植物的演化(三)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第六章苔藓植物(Bryophyta)一、一般特征二、代表植物三、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及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四、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第七章蕨类植物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三节蕨类植物小结第八章裸子植物(Gymnospermae)第一节概论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二、裸子植物的分类裸子植物门可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及买麻藤纲等五纲。第二节苏铁纲(Cycadopsida)一、主要特征二、代表植物苏铁(Cycasrevoluta)第三节银杏纲(Ginkgopsida)一、主要特征二、代表植物银杏(Ginkgobiloba)第四节松柏纲(Coniferopsida)一、主要特征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属为例)三、分类和代表植物第九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ae)第一节概论\n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三、被子植物的分类第二节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1、木兰科(Magnoliaceae)特征2、毛茛科(Ranunculaceae)特征3、桑科(Moraceae)特征4、山毛榉科(壳斗科)(Fagaceae)特征5、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特征6、锦葵科(Malvaceae)特征7、葫芦科(Cucurbitaceae)特征8、杨柳科(Salicaceae)特征9、十字花科(Cruciferae)特征10、蔷薇科(Rosaceae)特征11、蝶形花科(Fabaceae)特征12、大戟科(Euphorbiaceae)特征13、葡萄科(Vitaceae)特征14、芸香科(Rutaceae)特征15、伞形科(Apiaceae)特征16、茄科(Solanaceae)特征17、唇形科(Lamiaceae)特征18、桔梗科(Campanulaceae)特征19、菊科(Asteraceae)特征第三节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1、泽泻科(Alismataceae)特征2、禾本科(Poaceaee)特征3、姜科(Zingiberaceae)特征4、百合科(Liliaceae)特征5、兰科(Orchidaceae)特征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及主要分类系统(一)、被子植物的起源(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三)、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动物学部分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各主要门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以及各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各类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n考试内容动物学课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课,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部分。一、无脊椎动物学 绪论: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物种的概念;动物的命名法则。第一章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第二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各纲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代表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各纲的重要类群以及原生动物的生态和人类的关系。第三章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胚层分化);生物发生律;多细胞动物起源学说及主要内容。第四章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特点及其低等性、原始性;扁盘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第五章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位置;水螅的结构特征;三个纲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及世代交替现象。第六章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涡虫、吸虫和绦虫三个纲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分类及生活史;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第七章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特点;蛲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上的异同;轮虫、棘头虫动物适应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n第八章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真体腔的出现在演化上的意义;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的主要特征及异同;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嗌虫、星虫、须腕动物的特征。第九章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腹足纲、辧鳃纲、头足纲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各纲的分类依据及分类概况(亚纲和目);形态结构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十章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甲壳、肢口、蛛形、多足和昆虫纲的代表动物、形态特征及分类;昆虫纲各重要目的主要特点及常见种类;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昆虫口器类型;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十一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五个纲的主要特征;经济意义;毛颚动物门的特征。第十三章柱头虫的主要特征;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适应辐射。二、脊椎动物学第十四章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以及次要特征;各亚门、各纲的主要特点;海鞘的外形及内部结构;逆行变态;文昌鱼的外形及内部结构;头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第十五章圆口纲的原始性及寄生、半寄生的特征;七鳃鳗呼吸、消化系统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囊鳃;七鳃鳗与盲鳗的区别。第十六章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鱼类进步性特征;鱼的鳞、鳍、尾的类型;鱼的鳞式、鳍式;鱼鳞的年轮及意义;骨\n骼系统及特征;消化道的结构与食性的关系;循环系统及其特点;眼和听觉平衡器官的基本结构;脑和脊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鳔的结构和功能;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鱼类的经济价值;洄游及其类型。第十七章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和不完善性特征;两栖类的主要目、科及其特征;蛙卵的发育与变态。第十八章羊膜、羊膜卵及其演化意义;爬行动物的躯体结构;现存各目、科的主要特征及类群;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第十九章鸟类的进步性特征及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恒温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鸟类各器官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鸟类3总目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特点;鸟类各生态类群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始祖鸟化石的特征及意义;迁徙与留鸟、候鸟。第二十章哺乳类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皮肤的结构及衍生物;骨骼系统的特点;口腔消化及吞咽反射;牙齿的结构及齿式;膈肌及呼吸运动;循环系统的特征、血液与血管;肾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脑的结构和各部的功能;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内分泌腺及功能;兽类各亚纲、主要目的特征、代表动物及常见珍稀保护动物;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原则。第二十一章脊索动物各大类群的起源与进化(包括原索、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适应辐射;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第二十二章生命的起源;动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进化理论;拉马克、达尔文学说。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生物圈、生境、分布区;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分区。\n第二十四章动物生态——生态因子;种群及特征;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食物链。命题基本要求考试命题应以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范围覆盖教学重点和难点。考试时间及题型1.时间:60分钟。2.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问答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