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6.50 KB
  • 2022-08-13 发布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教(学)案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ORD文档可编辑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教案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与实训教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任课班级11计算机网络1~3任课教师陈立军教师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学科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训教程课题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周数1学时数4授课班级11计算机网络1~3教学目标及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教学难点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教学过程备注一、教学导入(5分钟)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二、讲授新课(30分钟)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涉及到的四个要点1、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美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2、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程序和外围设备。电子邮件是在线通信的经典形式。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早在1925年当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的电子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Ground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旋风型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远距离地集中控制和人——机对话。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计算机终端网络。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特点:主机负荷较重;花费的费用高。终端——计算机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2.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计算机在终端设备和主计算机(HOST)之间增加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处理终端设备的通信信息及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某些预处理操作,因此称之为前端处理机FEP(FrontEndProcessor)或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ControlProcessor)。集中器用于终端设备较密集的地方。缺点:主机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各自的前端处理机实现的。全网缺乏统一的软件控制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3.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成功地开发了ARPA网络(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Network),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心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4大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教学过程详见课件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小结: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分三个阶段。使用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教学题目: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局域网的特点。教学内容: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面向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主要包括:通信控制处理机(CCP)、网络控制中心(NCC)、分组组装/拆卸设备(PAD)、网关(Gateway)等。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面向应用T的数据处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它由各种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软件所组成,主要包括:主机(Host)、终端设备(Terminal)、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OperatingSystem)、网络数据库(NetworkDatabase)。按通信距离划分: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城域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树型网、环型网、总线网。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基带网、宽带网1、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又称远程网。特点:分布范围广,从数千米到数千千米。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如电话网来实现。数据传输率低64Kpbs,错误率高。2、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一幢办公楼、一个仓库或一所学校;低误码率、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3、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一座办公楼、一个仓库或一所学校;低误码率;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小结:分类、目的、形成教学题目:1.4计算机网络功能与服务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服务计算机网络于1969年APRA网络第一个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不仅使计算机的作用范围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方便了用户,而且也增强了计算机本身的功能,拓宽了服务,使得它在经济、军事、生产管理及教育、科学等部门发挥了重大作用,日益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形式。一、网络基本功能:1、资源共享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之一。大的计算中心,大容量硬盘、数据库、应用软件及某些特殊外设等。网络中的用户就可以共享分散在不同地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及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均衡负荷及分布处理功能:当某个主机系统的负荷过重时,可以将某些作业通过网络送至其他主机系统处理,以便均衡负荷,减轻局部负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3、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集中处理功能终端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能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送信息,并根据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散、分级或集中处理与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4、综合信息服务的功能综合服务数据网(ISDN)将电话、传真机、电视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纳入计算机网络,可提供数字、语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5、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维护方便,扩展灵活。大型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强,运算速度快,但价格昂贵。小型机虽然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但普及率远远低于个人计算机。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二、网络基本服务1、文件服务:包括对数据文件和有效存储、提取以及传输这些内容。(1)文件传输:可以在几秒钟内把文件传到网络的另一端,而不用考虑文件的大小、传输距离,甚至也不用考虑本地的操作系统。(2)文件存储器及数据移动控制不同存储系统上的数据存储活动,是网络文件服务的重要方面。(3)文件同步更新:通过比较保存的文件的周期和时间来判定最新的文件。(4)文件归档:把重要数据复制到磁带机或一些脱机存储设备介质上,以防止数据的损坏,称为文件归档或文件备份。2、打印服务打印服务用来控制和管理对打印机和传真设备的访问。打印服务接受打印作业请求、解释打印作业格式和打印机设置、管理打印队列,为网络用户充当中间人,与网络上的打印机和传真设备打交道。     网络打印服务可以减少网络打印服务可以减少一个部门所需要的打印机数量,将打印机放在最便于使用的地方,通过打印队列作业管理减少计算机传送打印作业的时间,有效地共享特定的打印机,利用计算机收发传真等。3、消息服务消息服务内容包括对正文、二进制数据、图像数据,以及数字化声像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发送。消息服务能够主动地处理计算机用户之间、应用程序之间或者文件之间的交互式通信。消息服务不是简单地将数据文件存储起来,而是将数据一个点一个点地往前传送,并且通知等待这些数据的用户或程序。消息服务的典型应用是网络电子邮件(E-mail)。最初的只传递正文消息,现在的E-mail已包括各种数字化的正文、图形及声像数据。如今,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称为布告牌的各种公用和私人E-mail服务,已成为与世界上其他计算机用户进行通信的普遍方式。4.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一种替网络客户运行软件的网络服务。它不同于文件服务是因为它不仅允许计算机之间共享数据,同时还允许计算机之间共享处理能力。网络应用服务可以协调硬件及软件在最为合适的平台上运行实用程序(或软件应用);在网络上不用对每一台计算机进行升级便可增强关键硬件的处理能力。5.数据库服务网络数据库服务提供了基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提取的操作,它允许网络上的客户控制数据的处理及数据的表示。这样,便产生了专用术语来描述数据库应用程序,它允许客户向这些指定服务器发出数据操作请求,这就是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把请求以及提供数据操作的任务进行优化和分割。为了提高事务处理效率,减少网络传输,每个客户分配一部分说明请求及处理响应结果和任务。同时,数据库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利用网络数据库服务,可以优化计算机进行数据库记录的存储、查询及提取;有效控制数据的存储位置;在部门间对数据进行逻辑组织;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减少数据库客户的访问时间。6.目录服务目录服务是存储网络资源并且使其能被用户和应用程序访问的网络服务。它提供一致的方式来命名、描述、定位、管理和保障关于网络资源的信息。以上只是对网络服务做了简要说明,并未涉及其技术实现方面的问题。需要补充的是,对于有网络需求的部门来说,除了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服务外,还必须决定这些网络服务应当采用集中式还是颁布式、或者是两者的混合。在实际应用中,网络服务可以集中放在一台计算机或一组计算机上,也可以颁布在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中,这主要由资源的控制、服务器专用性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因素来决定,在此就不详述了。小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服务无论是广域网和局域网都采用。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消息服务,应用服务,数据库服务,目录服务1.3网络的结构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模块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基本模块,它提供各种网络资源;数据通信系统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它提供各种连接技术和信息交换技术;而网络操作系统则是网络的组织管理者,它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从计算机网络设计者的角度来看,网络模块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性能。1.3.1网络的基本模块网络基本模块是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相对独立的资源点,如图1-4所示是网络基本模块的示意图。它主要是由主机系统、通信控制处理机、终端系统、集中器、本地线路和高速线路组成的多机系统。1.主机(HOST)主机(指主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它和其他模块中的主机连成网后构成网络的主要资源。作为网络的主机,它具有下述功能:①    通信处理能力。②    分时处理能力。③    多重处理能力。④    程序兼容能力。⑤    虚拟存储能力。⑥    数据库管理能力。主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之间利用通道或I/O接口相连,它们之间如同各自的外设。这样,两台计算机同时工作,就像同一台计算机一样,可以获得最高效率的信息传输。2.终端(TERMINAL)终端是用户进行网络操作时使用的设备。它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交互式终端、批处理终端、汉字终端、智能终端及虚拟终端等。终端设备一般与通信控制处理机或集中器相连,与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的一般为近程终端,通过集中器再与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的一般为远程终端。为了提高处理能力,主机本身应尽量少接终端。3.通信控制控制处理机(CCP)通信控制处理机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本模块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以及对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线路进行控制管理。此外,它还是网络中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机,负责模块间的信息传输控制。通信控制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①    线路传输控制。②    作业装配和拆卸。③    差错检测和恢复。④    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⑤    代码转换。通信控制处理机一般宜采用小型机或高档微型机,并和主计算机之间通过高速的并行方式交换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在局域网中通常不专设通信控制处理机,而是把这部分任务交给主机来承担。1.集中器(CONCENTRATOR)集中器的作用是把若干终端经本地线路(一般为低速线路)集中起来,连接到1~2条高速线路上,以提高通信效率和降低通信费用。它的主要功能有差错控制、代码转换、信息缓存、电路转接及轮询等。集中器实质上是在终端一端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常采用小型机或微机来担任。2.本地线路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本地线路是靠近终端设备的通信线路,由它把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处理机或者主机连接起来,构成模块内的面向终端的网络。由于它不超越模块的连接范围,所以称为本地线路。本地线路大多数是低速通信线路,可以用专线连接,也可以用交换线路连接。3.高速线路高速线路用于集中器到通信控制处理机,或网络中模块的通信控制处理机之间的连接。从网络的传输效率出发,这种通信线路一般采用高速线路,如同轴电缆或光缆等。如上所述,网络模块大致由6部分组成。模块内部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关系,而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就更加复杂了。为了便于研究和设计网络的通信传输系统,通常采用图论和拓扑学的方法,将网络模块抽象成节点,通信线路抽象成链路,对网络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通信和传输。教学小结:计算机网络由主机、终端、通信控制处理机、集中器、本地线路、高速线路组成。三、讲解例题(10分钟)课后作业P13/1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学科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训教程课题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周数3-6学时数8授课班级11计算机网络1~3教学目标及要求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教学重点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教学难点1.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教学过程备注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Dte是数据终端。数据终端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亨该电路。(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_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于个定长的数据块(称为分组或打包),将这些分组以存储_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传送,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3.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范围教学过程详见课件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1)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网(CSPDN)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交换。正由于它是专用的公用数据网,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户线距离、线路均衡条件等均优于公用电话网。其优点是实时性强、延迟很小、交换成本较低;其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电路交换适用于一次接续后,长报文的通信。(2)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不同速率、不同协议、不同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式,网络传输时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因而不适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络时延较小的数据通信。(3)分组交换是在存储_转发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兼有电路交换及报文交换的优点。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二、数据通信的分类1.有线数据通信(1)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其网络组成结构如框图2所示。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DDN的主要特点是:①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传输信道的误码率要求小。②信道利用率高。③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保持同步,才能保证DDN电路的传输质量。④DDN的租用专线业务的速率可分为2.4-19.2kbit/s,N×64kbit/s(N=1-32);用户入网速率最高不超过2Mbit/s。⑤DDN时延较小。(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3)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如框图3所示。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其功能特点为: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①使用统计复用技术,按需分配带宽,向用户提供共亨的的网络资源,每一条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由多个终点按信息流共亨,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②采用虚电路技术,只有当用户准备好数据时,才把所需的带宽分配给指定的虚电路,而且带宽在网络里是按照分组动态分配,因而适合于突发性业务的使用。③帧中继只使用了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一部分来执行其交换功能,利用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分离的D信道连接来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简化了中间节点的处理。帧中继采用了可靠的ISDND信道的链路层(LAPD)协议,将流量控制、纠错等功能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从而大大简化了处理过程,提高了效率。当然,帧中继传输线路质量要求很高,其误码率应小于10的负8次方。④帧中继通常的帧长度比分组交换长,达到1024-4096字节/帧,因而其吞吐量非常高,其所提供的速率为2048Mbit/s。用户速率一般为9.6、4.4、19.2、N×64kbist/s(N=1-31),以及2Mbit/s。⑤)帧中继没有采用存储_转发功能,因而具有与快速分组交换相同的一些优点。其时延小于15ms。2.无线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二、讲解例题(10分钟)无线数据通信(30分钟)课后作业P31/1。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学科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训教程课题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周数7-8学时数8授课班级11计算机网络1~3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要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教学重点1.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要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教学难点1.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教学过程备注一、教学导入(5分钟)复习前面两章,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网络协议(Protocol)  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协议总是指某一层协议,准确地说,它是对同等实体之间的通信制定的有关通信规则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  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划分所遵循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图3.1)所示的一般分层结构中,n层是n-1层的用户,又是n+1层的服务提供者。n+1层虽然只直接使用了n层提供的服务,实际上它通过n层还间接地使用了n-1层以及以下所有各层的服务。     图3.1层次模型  层次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层结构还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所谓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就是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层次结构一般以垂直分层模型来表示(图3.2)。   教学过程详见课件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  图3.2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层次结构的要点:  1)除了在物理媒体上进行的是实通信之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  2)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  3)n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n-1层间接口处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n-1层的通信(通常也是虚通信)来实现的。  层次结构划分的原则:  1)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当某一层的具体实现方法更新时,只要保持上、下层的接口不变,便不会对邻居产生影响。  2)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3)层数应适中。若层数太少,则造成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使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难。  网络的体系结构的特点是:  1)以功能作为划分层次的基础。  2)第n层的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时,只能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3)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的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4)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3.1.2OSI基本参考模型  1.开放系统互连(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基本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又称ISO'sOSI参考模型。“开放”这个词表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进行互连。  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用以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并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各层标准的制定;OSI的服务定义描述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抽象接口和交互用的服务原语;OSI各层的协议规范,精确地定义了应当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及何种过程来解释该控制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OSI参考模型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准机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在OSI中,只有各种协议是可以实现的,网络中的设备只有与OSI和有关协议相一致时才能互连。  如图形3.3所示,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Layer,PH)、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DL)、网络层(NetworkLayer,N)、运输层(TransportLayer,T)、会话层(SessionLayer,S)、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P)和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A)。     图3.3ISO'sOSI参考模型  从图中可见,整个开放系统环境由作为信源和信宿的端开放系统及若干中继开放系统通过物理媒体连接构成。这里的端开放系统和中继开放系统,都是国际标准OSI7498中使用的术语。通俗地说,它们变相当于资源子网中的主机和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机(IMP)。只有在主机中才可能需要包含所有七层的功能,而在通信子网中的IMP一般只需要最低三层甚至只要最低两层的功能就可以了。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  2.层次结构模型中数据的实际传送过程如图3.4所示。图中发送进程送给接收进程和数据,实际上是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递到物理媒体;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接收方后,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后到达接收进程。  在发送方从上到下逐层传递的过程中,每层都要加上适当的控制信息,即图中和H7、H6、...、H1,统称为报头。到最底层成为由“0”或“1”组成和数据比特流,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在物理媒体上传输至接收方。接收方在向上传递时过程正好相反,要逐层剥去发送方相应层加上的控制信息。  因接收方的某一层不会收到底下各层的控制信息,而高层的控制信息对于它来说又只是透明的数据,所以它只阅读和去除本层的控制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协议操作。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对等实体看到的信息是相同的,就好像这些信息通过虚通信直接给了对方一样。     图3.4数据的实际传递过程  各层功能简要介绍:  (1)物理层----定义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其作用是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具体涉及接插件的规格、“0”、“1”信号的电平表示、收发双方的协调等内容。  (2)数据链路层----比特流被组织成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通常称为帧),并以其为单位进行传输,帧中包含地址、控制、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还要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发送方来的高速数据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  (3)网络层----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网络层关心的是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分组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分组数量进行控制。当分组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  (4)运输层----是第一个端--端,也即主机--主机的层次。运输层提供的端到端的透明数据运输服务,使高层用户不必关心通信子网的存在,由此用统一的运输原语书写的高层软件便可运行于任何通信子网上。运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5)会话层----是进程--进程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的主机上各种进程间的通信(也称为对话)。会话层负责在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进行对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在半双工情况下,会话层提供一种数据权标来控制某一方何时有权发送数据。会话层还提供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的机制,使得数据传输因网络故障而中断后,可以不必从头开始而仅重传最近一个同步点以后的数据。  (6)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为了让采用不同编码方法的计算机在通信中能相互理解数据的内容,可以采用抽象的标准方法来定义数据结构,并采用标准的编码表示形式。表示层管理这些抽象的数据结构,并将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表示变换功能。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  (7)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互连环境的最高层。不同的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网络环境下不同主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传送标准电子邮件的文电处理系统(MHS)、使不同类型的终端和主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VT)协议等都属于应用层的范畴。三、堂上提问及例题讲解(10分钟)OSI基本参考模型课后作业P67/2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学科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训教程课题网络设备周数4学时数4授课班级11计算机网络1~3教学目标及要求4.1网络传输媒介4.2网络接口卡4.3中继器4.4集线器4.5网桥4.6交换机4.7路由器4.8网关4.9实训教学重点4.4集线器4.5网桥4.6交换机4.7路由器教学难点4.6交换机4.7路由器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备注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常用的网络传输媒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线的;一类是无线的。有线传输媒介主要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及光纤;无线媒介有微波、无线电、激光和红外线等。•1.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条导线按一定扭距相互绞合在一起的类似于电话线的传输媒体,每根线加绝缘层并有颜色来标记,如下图所示。成对线的扭绞旨在使电磁辐射和外部电磁干扰减到最小。双绞线按其电气特性分级或分类。•图1.3•EIA/TIA(电气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第一类双绞线通常不在LAN技术中使用,主要用于模拟话音。•EIA/TIA第二类双绞线可用于综合业务数字网(数据),如数字话音、IBM3270等。这两类双绞线在LAN中很少使用。•EIA/TIA第三类双绞线是一种24WG的四对非屏蔽双绞线,符合EIA/TIA568标准中确定的100欧姆水平布线电缆的要求,可用来进行10Mbps和IEEE802.310Base-T的话音和数据传输。•EIA/TIA第四类双绞线在性能上比第三类有一定改进,适用于包括16Mbps令牌环局域网在内的数据传输速率。其传输特性满足EIA/TIATechnicalServicesBulletin定义的第四类电缆的规范,也满足NEMA和ULTwisted-pairQualificationProgram定义的规范。这类双绞线可以是UTP,也可以是STP。•EIA/TIA第五类双绞线是24AWG的四对电缆,比100欧姆低损耗电缆具有更好的传输特性,并适用于16Mbps以上的速率,最高可达100Mbps。150欧姆STP是另外一种高性能屏蔽式22AWG或24AWG的电缆,它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Mbps或更高,并支持600MHz频带上的全息图像。•使用双绞线组网,网卡必须带有RJ-45接口,另外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集线器Hub。如下图所示是RJ-45接头示意图。•图1.4•根据AT&T接线标准,双绞线与RJ-45接头的连接方法在10Base-T和100Base-T是相同的。它需要四根导线通信,两根用于发送数据,两根用于接收数据。•双绞线(10Base-T)以太网技术规范可归结为5-4-3-2-1规则:•(1)允许5个网段,每网段最长100米。•(2)在同一信道上允许连接4个中继器或集线器。•(3)在其中的3个网段上可以增加节点。•(4)在另外2个网段上,除作中继器链路外,不能接任何节点。•(5)上述将组建1个大型的冲突域,最大站点数1024,网络直径达2500米。•双绞线组网的基本要求是网络部件间延时满足如下公式:•(中继器延时+电缆延时+网卡延时×2)×2<51.2ms•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可分为两类:粗缆和细缆,•不论粗缆还是细缆,其中央都是一根铜线,外面包有绝缘层,如下图所示。由于同轴电缆绝缘效果佳、频带也宽、数据传输稳定、价格适中、性价比高,所以它是局域网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传输媒介。经常提到的10Base-2以太网就是使用细同轴电缆组网的。使用同轴电缆组网,需要在两端连接50欧的反射电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端匹配器。•(1)细缆连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采用细缆组网,除需要电缆外,还需要BNC头、T型头及终端匹配器等,如下图所示。同轴电缆组网的网卡必须带有细缆连接接口(通常在网卡上标有“BNC”字样)。•下面是细缆组网的技术参数:•最大的干线段长度:185米。•最大网络干线电缆长度:925米。•每条干线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30。•BNC、T型连接器之间的最小距离:0.5米。教学过程详见课件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1)细缆连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采用细缆组网,除需要电缆外,还需要BNC头、T型头及终端匹配器等,如下图所示。同轴电缆组网的网卡必须带有细缆连接接口(通常在网卡上标有“BNC”字样)。•下面是细缆组网的技术参数:•最大的干线段长度:185米。•最大网络干线电缆长度:925米。•每条干线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30。•BNC、T型连接器之间的最小距离:0.5米。•(2)粗缆连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包括转换器、DIX连接器及电缆、N-系列插头、N-系列匹配器,如下图所示。使用粗缆组网,网卡必须有DIX接口(一般都标有DIX字样)。•下面是采用粗缆组网的技术参数:•最大的干线长度:500米。•最大网络干线电缆长度:2500米。•每条干线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100个。•收发器之间的最小距离:2.5米。•收发器电缆的最大长度:50米。课后作业P89/1。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学科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训教程课题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周数9学时数4授课班级11计算机网络1~3教学目标及要求5.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5.2网络服务器与工作站5.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5.4局域网组网技术5.5IEEE802.11与无线局域网5.6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7广域网的组成5.8实训教学重点5.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5.2网络服务器与工作站5.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5.4局域网组网技术教学难点5.6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7广域网的组成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教学过程备注一、教学导入(5分钟)复习前一章,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是计算机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一个局部地区范围内(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工厂、一家医院、一个机关等),把各种计算机、外围设备、数据库等相互连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5.1.1局域网的产生和发展•为了共享软件、硬件资源和相互之间传送数据和文件,于是产生了近距离高速通信的要求,这就是局域网产生的背景。•1972年Bell(贝尔)公司提出了两种环型局域网技术。•1983年,IEEE802.3委员会以EthernetV2.0为基础,正式制定并颁布了IEEE802.3以太网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标准以太网(10Base-5)。从此局域网开始进入标准化进程。•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ANSIX3T9.5委员会提出了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标准,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提高到了100Mbps。这一阶段的网络技术是共享传输通道、共享带宽的共享式局域网技术。•5.1.2局域网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广域网,局域网通常具有如下特征:•(1)地理分布范围小。一般为数百米至数千米,可以覆盖一幢大楼、一所学校或者一个企业。局域网一般为一个机构所拥有。•(2)数据传输速率高。一般为10Mbps~10Gbps,可以交换各类数字和非数字(如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3)误码率低。这是因为局域网通常采用段距离基带传输,可以使用高质量的传输媒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质量。•(4)以PC为主体。包括各种终端及外设,网络中一般不设中央主机系统。•(5)一般仅包含OSI参考模型中的最低二层功能,即仅涉及通信子网的内容。所以连到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必须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才能组成计算机网络。•(6)协议简单,结构灵活,建网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管理和扩充。•覆盖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区域是城市区域网MAN,简称城域网。•5.1.3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拓扑结构概念•是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复杂的形式结构。在计算机网络中引用拓扑结构的目的是利用它来表示网络传输介质的连接形式,即线路构成的几何形状。•2.按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节点的地理分布和互连关系上的几何构形。•教学过程详见课件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这种分类方法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局域网经常采用总线型、环型、星型这几种最常见的拓扑结构,因此可以把局域网分为总线型局域网、环型局域网、星型局域网和混合型局域网等类型。•3.局域网拓扑结构的选择•选择局域网拓扑结构需要考虑如下诸多因素:•(1)局域网既要易于安装,又要易于扩展。•(2)局域网的可靠性是考虑选择局域网的重要因素。要易于故障诊断和隔离,以使得局域网的主体在局部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运行。•(3)局域网拓扑结构的选择还会影响传输媒体的选择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确定,这些因素又会影响各个节点运行速度和局域网软、硬件接口的复杂性。•5.2.1网络服务器•服务器(Server)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它就是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管理整个网络的设备。•根据客户机/服务器交互模式中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的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事务处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等几种类型。其中,前两种类型是最基本的,而后面的几种类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服务器类型,如图5-1所示。•它的工作过程是:如果用户想要查询或处理文件服务器中的数据库文件,由客户机向文件服务器发出文件查询请求。文件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后,在服务器硬盘中搜索用户所需的数据库文件,然后将该数据库文件发送到客户机。客户机运行客户应用程序,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处理,然后将修改过的数据库文件发送回文件服务器。以这种服务器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其缺点是网络负荷较大,致使网络的工作效率较低。•2.数据库服务器•在该服务器的工作模式中(如下图所示),客户机通过一条SQL命令将服务请求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将每一条SQL命令的执行结果回送给客户机。•服务器从外型来看,和普通的PC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内部结构和性能却与普通的个人PC机有着本质的不同。体现在以下方面:•1)硬件结构•2)性能•5.2.2工作站•工作站(workstation)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它与普通计算机相比具备更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和图像处理能力。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根据所使用的领域不同,工作站在性能上也有所差别。现在常见的工作站主要有:图形工作站、文件工作站、程序开发等,它们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工程设计、图形处理、软件开发和金融管理等。•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就是用于解决局域网中共用信道产生竞争时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权的问题。局域网目前常用的访问控制方法有:•(1)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即随机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如以太网的CSMA/CD方式。•(2)确定型访问控制协议,即有序的访问控制协议,如令牌方式。•5.3.1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带冲突监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ollisionDetection,CSMA/CD),网络中各个站点都具备一种对总线上所传输的信号或载波进行监测的功能称为载波监听CS;多址MA是指当总线上一个站点占用总线发送信号时,所有连接到同一总线上的其他站点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接收器收听,只不过目标结点会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而非目标结点则忽略所接收到的信号;冲突检测CD是指一种检测或识别冲突的机制,这是实现冲突退避的前提。•在总线环境中,冲突的发生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总线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点同时发送信息;另一种是一个较远的接点已经发送信息,但是由于线路较长,使之到达目的地时,另一个刚好发送了信息。CSMA/CD通常用于总线型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中。•2.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基本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法的算法如下:•(1)一个站要发送信息时,首先需要监听总线,以确定是否有其他站发送的信号。•(2)如果介质是空闲的(没有其他站点正在发送),则可以发送。•(3)如果总线(传输介质)是忙的,则等待一定时间后重试。•根据信道忙时,对如何监听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同,可以将CSMA分为不坚持CSMA、1-坚持CSMA和P-坚持CSMA三种不同的协议,如图5-3所示。•(1)不坚持CSMA。发送之前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如果监听到信道忙,就不坚持监听,而是根据协议算法延迟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新监听。不坚持CSMA的缺点是不能找到信道刚好变成空闲的时刻,这样就会影响信道利用率的提高。•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2)1-坚持CSMA。监听到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知道信道空闲就立刻把数据发送出去,但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正在同时监听信道,则一旦信道空闲就会发送冲突,反而不利于吞吐量的提高。•(3)P-坚持CSMA。监听到信道空闲时,就以概率P(0。pathping将显示出数据包丢失情况的基本信息。pathping命令是一个路由跟踪工具,它将ping和tracert命令的功能和这两个工具所提供的其他信息结合起来。pathping命令在一段时间内将数据包发送到最终目标的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然后基于数据包的计算机结果从每个跃点返回。由于命令显示数据包在任何给定路由器或链接上丢失的程度,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可能导致网络问题的路由器或链接。•下面的选项是可用的:•(1)-nHostname:不将地址解析成主机名。•(2)–hMaximumhops: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3)–gHost-list:沿着路由列表释放源路由。•(4)–pPeriod:在ping之间等待的毫秒数。•(5)–qNum_queries:每个跃点的查询数。•(6)–wTimeout:为每次回复所等待的毫秒数。•(7)–TLayer2tag:将第二层优先级标记连接到数据包并将它发送到路径中的每个网络设备。这有助于标识没有正确配置第二层优先级的网络设备。-T开关用于测试服务质量连通性。•(8)–RRSVPtestChe:检查以确定路径中的每个路由器是否支持“资源保留协议(RSVP)”,此协议允许主机为数据流保留一定量的带宽。-R开关用于测试服务质量连通性。•5.ipconfig查看、刷新、管理配置•发现和解决TCP/IP网络问题时,先检查出现问题的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可以使用ipconfig命令获得主机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ipconfig命令是调试计算机的常用命令,通常使用它显示计算机中网络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默认的网关。其实这只是ipconfig的不带参数用法,而它的带参数用法,在网络应用中也是相当不错的。•(1)ipconfig/all。•显示所有网络适配器(网卡、拨号连接等)的完整TCP/IP配置信息。与不带参数的用法相比,它的信息更多、更全。如IP是否动态分配、显示网卡的物理地址等。•用法:选择“开始”→“运行”命令,在窗口中输入cmd进入控制台,然后在C:\>提示符下输入ipconfig/all即可。•(2)ipconfig/batch文件名。•将ipconfig所显示信息以文本方式写入指定文件。此参数可以用来备份本机的网络配置。•(3)ipconfig/release_all和releaseN。•释放全部(或指定)适配器的由DHCP分配的动态IP地址。此参数适用于IP地址非静态分配的网卡,通常和/renew参数结合使用。•(4)ipconfig/renew_all或ipconfig/renewN。•为全部(或指定)适配器重新分配IP地址。此参数同样仅适用于IP地址非静态分配网卡,通常和release参数结合使用。•11.3.1网络软件的维护与升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定期进行系统升级可以有效地保障系统良好运行。通常的做法是,根据经销商的建议对软件进行升级或补充,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网络故障。另一种做法是自己寻求产品升级。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补充和升级,都应该对软件漏洞采取行动和对软件进行必要的修改。•1.补丁•补丁是对软件的特定部分的提高和加强。它区别于软件升级和修订,补丁只改变软件程序的一部分,不改动大部分的代码。补丁常常是软件经销商为了修复代码中的BUG,或者小部分地增加软件的功能。•2.客户端程序升级•软件升级是对已存在代码的巨大改变,它也许不是免费提供的。一个升级的客户端程序通常可以代替一个已经存在的客户端程序。总之,升级是用来在旧的客户端程序上添加功能和修复BUG的。•3.应用程序升级技术资料专业分享\nWORD文档可编辑•应用程序升级是针对于增加功能或解决与软件相关的问题而对软件的全部或部分所做的修改。应用程序升级适用于被网络上所有用户所共享的软件。•4.网络操作系统升级•网络操作系统的升级是很关键的,它通常对服务器和客户机操作方式造成重大的、彻底性的改变,在升级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预测、产品调查、可靠性测试。•在计划中还应考虑下列因素:•(1)用户名、组、权限、协议将受到怎样的影响?•(2)登录到服务器上的文件、打印机、目录将受到怎样的影响?•(3)应用软件和客户软件在服务器上的关系将受到怎样的影响?•(4)工作在服务器上的配置文件、协议和服务将受到怎样的影响?•(5)网络上服务器和其他设备的关系将受到怎样的影响?•(6)如何在相同的条件下确切地测试升级版本?•(7)如何利用新操作系统以提高效率?•(8)在升级需要帮助时,操作系统生产商如何提供技术支持的安排?•(9)升级的时间是否足够?•(10)用户和网管是否理解升级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的变化?•11.3.2网络硬件的维护与升级•1.设备的增加或升级•(1)网络工作站。•(2)网络打印机。•(3)网络集线器。•(4)服务器。•(5)交换机和路由器。•2.电缆升级•除非只是替换一段坏线,否则电缆线升级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计划和时间。为保证今后平稳升级,最好方法是在升级前记录下已存在的电缆线。为避免影响到网络上所有的用户,应该分阶段地升级网络电缆。•3.主干网升级•主干网作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上的主要数据通道,连接着主要的路由器、服务器和交换机。主干网的升级在网络硬件中是最错综复杂的。一个主干网的升级不仅需要大量的计划与精力,还要有很大的投资。•升级主干网的例子包括从令牌环升级到以太网,从以太网升级到ATM,从低速升级到高速,用交换机代替所有的路由器。这类升级将满足大部分的需求,如快速传输的要求,更高可靠性与保密性的要求,更好兼容性的要求等。三、讲解例题(10分钟)课后作业P2511技术资料专业分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