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5页

  • 16.18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原理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或体系的古代训练作品,是我国古代训练体会的高度概括;2、1632年捷克训练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视之为近现代形状的训练学的发端;用先验的方式去证明这一切,就是从事物本身的不变的性质去证明;1693年洛克出版了《训练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训练理论体系;1962年,卢梭出版了《爱弥尔》,强调训练活动必需注意感性直观;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训练》是西方最早的训练学论著;训练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大事,是1806年赫尔巴特《一般训练学》的出版;斯宾塞:什么学问最有价值?训练家用思想,保持自己思想最有价值;杜威,学校即社会,训练即生活;3、训练的起源:①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英国的沛西·能;②心理起源论者认为训练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仿照,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训练学家孟禄;4、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界定“教”和“育”的词义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孟子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运用;5、生产力对训练的影响:一,生产力进展水平影响训练进展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进展水平影响训练目的;三,生产力进展影响课程设置及内容挑选;四,生产力进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6、政治对训练的影响:一,政治制度打算训练的社会性质;二,政治制度影响训练宗旨和目的;三,政治制度影响训练领导权和受训练权;四,政治制度对训练治理体质有着重要影响;7、文化对训练的影响:一,文化观念影响训练观念;二,文化类型影响训练目标;三,文化传统影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8、训练的经济功能:一,促进经济增长;二,推动科技进展;三,提高劳动者素养;9、训练的政治功能:一,维系社会政治稳固;二,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四,培育社会政治人才;10、训练的文化功能:一、文化传承;二,文化挑选;三,文化沟通;11、人的身心进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次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稳性和互补性;12、影响人的身心进展的个体因素:一,遗传因素对个体进展的影响,而成熟对个体进展的影响;三,后天获得性素养对个体进展的影响;四,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进展的影响;13、影响个体进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一,环境为人的进展供应了条件和可能;二,环境对人\n的影响有自发的和自觉的,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三,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于个体的进展水平有关;14、实践活动对个体进展的影响:一,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进展;二,实践活动是使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性的力气;三,实践活动对人的进展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15、训练目的的社会基础:一,训练目的的受社会交往范畴的制约;二,训练目的的受社会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制约,三,训练目的的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四,训练目的的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1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训练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训练目的的理论基础;17、个性进展:就是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的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制造性;18、人的全面进展:德育包括政治训练,思想训练和道德训练三个方面,智育核心是思维才能和创新才能;体育组织形式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等;美育进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才能;技育重在通过十个题,把握劳动工具的使用,制造能够满意人的需要的生产和生活的物品;它们不能相互替代,各有特定的内涵,任务和功能,对社会进展和个体进展的价值都各有不同,同时他们彼此之间又相互渗透,不行分割;19、在我国1904年1月,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制定于1903年,该年为旧历癸卯年;六三三制,壬戌学制20、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与体会课程,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指有方案的正规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指无方案的并对同学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21、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一,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①以学科学问或文化的进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原来源,根据肯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学问领域挑选肯定的内容②学科中心课程的目的是使同学有系统有方案的学习个们学科③其编制者一般是科学家或学科专家)二,学习者爱好和进展取向的课程组织;三,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四,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2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一,忠实取向;二,相互适应取向;23、第八次课程改革概况;课程治理六个方面阐述了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转变课\n程目标过于注意就是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转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三,转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意书本学问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跟同学生活,关注同学的学习爱好和体会;四,转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猎取新学问的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沟通与合作的才能;五,转变课程评判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判促进同学进展;六,转变课程治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治理模式,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同学的适应性;24、教学的主要作用:一,教学是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有助于同学道德品质的培育,教学有助于同学智力的培育教学有助于同学身体的进展;)二,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三,教学是推动社会进展的重要手段;25、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它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白-联想-系统-方法;布鲁姆26、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的熟悉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别性,一,间接性,二,引导性,三,简捷性;27、教学规律:一,训练学的辩证统一(老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同学是参加教学活动的学习主体;反对将师生关系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二,直接学问与间接学问相结合;三,把握学问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四,把握学问与提高才能相统一;28、教学原就:一,启示诱导原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首次提出;(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同学自求得意;发扬教学民主,注意相互启示;)二,直观性原就(正确挑选直观训练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离不开讲授,直观于讲授相互协作;重视对语言的运用;)三,联系实际原就(切实加强基础学问,基本理论的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同学培育运用学问的才能;引导同学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四,循序渐进原就(根据学科学问体系的内在规律次序进行系统的教学;遵循同学熟悉进展规律,组织教学;指导同学循序渐进学习;)五,量力性原就(敬重同学的实际情形;注意同学认知水平的进展;)六,巩固性原就(引导同学懂得学问;重视组织各种复习;重视积极巩固学问,为同学供应科学的记忆方法;)\n七,因材施教原就(孔子是我国因材施教的首创者和实施者;老师在教学中,应江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29、教学环节:一,备课;二,上课;三,布置与批改作业;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果评定;30、教学方法:一,讲授法(①表达是老师对某一大事或事物进行表达和描画;②讲读是综合运用讲读练的教学方法;③讲演主要用于中学高年级和高等院校的教学;讲授法具有节约时间,便于表达抽象概念,重视学问的规律和分析思维等优势;但他很难关注同学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同学主动探究才能的培育;)二,问答法;三,争论法;四,练习法;五,演示法;六,试验法;七,读书指导法;八,情形教学法;九,探究教学法;31、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一,班级授课制,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二,个别教学;三,复式教学;四,现场教学;五,分组教学;六,走班制;32、教学评判的类型:一,依据评判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他平和自评;二,依据评判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判,肯定评判与个体内差异评判;(①相对评判是在评判对象的群体中确定肯定的评判标准;②肯定评判是一种在评判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课题的和抱负的标准;比如高考;③个体差异评判是一种把评判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三,依据评判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判,形成性评判和终结性评判;四,依据评判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教学评判,老师评判和同学学习评判;33、老师职业的特点:一,价值性,二,论理性;三,复杂性;四,训练性;五,制造性;34、老师的角色:一,同学进展的引导者;二,学问体系的组织者;三,共生关系的对话者;四,训练教学的争论者;五,不断进展的学习者;35、老师专业进展的内容包括老师开展的训练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概括为专业理念,专业精神,专业学问,专业才能和专业自主等五方面;36、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师生在训练教学中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老师在教学实践和在学生进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学是进展活动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否定同学在进展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同学的主体位置也不否定老师的主导作用;)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公平的关系;三,师生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37、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一,尊师爱生,相互协作;二,民主公平,和谐融洽;三,合作共享,共同成长;38、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一,明白和争论同学;二,树立正确的同学观;三,喜爱敬重同学;四,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n39、当代中学校生身心进展的时代特点:进展的次序性;进展的差异性;进展的不均衡性(个体在不同年龄某一阶段进展不均衡;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进展不均衡);进展的差异性;40、同学观:一,同学是自我进展的主体;二,同学是进展着的个体;三,同学应当获得全面的进展;四,同学进展应当具有个性化;(案例分析师生冲突,校内欺凌,隐私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