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4.54 KB
  • 2022-08-15 发布

华师教育学考试 教育与教育学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A组1.被人们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________。答案:夸美纽斯2.宏观的教育学是以________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答案:教育活动3.《教育漫话》的作者是________。答案:洛克4.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答案:裴斯泰洛齐5.被誉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________。答案:赫尔巴特6.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是________。答案:第斯多惠7.《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________。答案:杜威8.________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答案:生产力的发展B组9.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是前辈的________以及儿童在实践中的模仿和观察。答案:口耳相授10.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又分为大学和________两种。答案:小学1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________目标、________目标和动作目标三种。答案:认知情感二、判断题A组1\n1.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是《普通教育学》。答案:错误改正: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是《大教学论》。2.“传道、授业、解惑”的提出者是韩愈。答案:正确3.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答案:错误改正: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4.狭义的教育是指个人教育。答案:错误改正: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5.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答案:错误改正: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6.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答案:错误改正: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7.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和学校产生没有关系。答案:错误改正: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是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8.奴隶制社会的学校教育相比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的平等、民主性质消失了,教育内容狭窄了。答案:正确9.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答案:正确10.绅士教育的提出者是洛克。答案:正确11.蒙台梭利是幼儿园的创立者,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答案:错误改正: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立者,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12.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答案:正确2\n13.孔子整理、修订“六书”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答案:正确14.《中庸》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答案:错误改正:《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15.《大学》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过程说。答案:错误改正:《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过程说。16.《中庸》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本质与作用观。答案:正确17.《颜氏家训》,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答案:正确18.陶行知的教育观点是“学校即社会”。答案:错误改正:杜威的教育观点是“学校即社会”。或改正为:陶行知的教育观点是“社会即学校”。B组19.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答案:错误改正: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状态。20.在希腊,智者派的出现,导致产生了最早的职业教师。答案:正确21.教育史上把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称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答案:错误改正:教育史上把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称为主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22.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五步法”,“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答案:错误改正:凯洛夫提出的教学“五步法”,“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A组3\n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答案:A2.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答案:B3.构建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传统教育三中心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答案:B4.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答案:C5.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6.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社会发展的需要C.文化传承的需要D.维持国家的稳定答案:A7.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A.社会需要B.人类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答案:B8.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人的发展需要C.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文字的产生和应用答案:C9.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人的发展需要C.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文字的产生和应用答案:A4\n10.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人的发展需要C.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文字的产生和应用答案:D11.《理想国》的作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答案:B12.强调“教育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开了西方“遵循自然”教育思想先河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赫拉克利特答案:C13.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A.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B.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C.梅伊曼的实验主义教育D.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答案:D14.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普通教育学》D.《爱弥尔》答案:C15.将教育目的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方法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科学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家是()A.第斯多惠B.赫尔巴特C.康德D.福禄培尔答案:B16.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是()A.融合B.分离C.对立D.矛盾答案:A1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答案:AB组18.《教育过程》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布鲁纳答案:D5\n19.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A.杜威B.布鲁纳C.夸美纽斯D.洛克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A组1.教育产生的条件是()A.社会需要B.人类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E.专职教师的出现答案:BC2.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杜威D.拉伊E.卢梭答案:AD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A.明了B.引入C.联想D.系统E.方法答案:ACDE4.以下属于杜威提出的现代教育三中心的观点是()A.儿童中心B.经验中心C.教师中心D.教室中心E.活动中心答案:ABE5.被称为古希腊的“三杰”是()A.苏格拉底B.奥古斯丁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昆体良答案:ACDB组6.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A.国学B.大学C.乡学D.小学E.殿学答案:AC7.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A.塾B.庠C.序D.校E.舍答案:ABCD五、名词解释A组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6\n答案: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它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2.“学校即社会”答案:“学校即社会”是杜威提出的观点,他倡导学校生活应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学校是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3.“教学做合一”答案:“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提出的观点,是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学做合一”主张: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B组4.社会科学答案:社会科学,是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为基础,要求每一门可被称为社会科学的学科都具有自己的范畴和概念体系,所追求的是揭示各种社会领域中的规律。5.人文学科答案:人文学科,主要是与人类精神和价值有关的、以形象思维和非理性为特征的有关学科。如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神学等。六、辨析题A组1.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答案:正确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形式,在动物界是不存在的。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的最根本的基础是本能,它们依靠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自己天赋的本能生存。虽然有些动物也采取集体生存的方式,但它们之间既无须相互交流生存的经验,也无集体生活的准则和规定可供遵守,这样的生存方式不可能产生对教育的需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对人从动物演变为人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攀树的猿、正在生成的人和完全生成的人,这是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攀树的猿的生存主要还以动物的生存方式为主,主要是以本能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在攀树的猿进化为正在生成的人这一过程中,直立行走取代了爬行,手脚分工出现,攀树的猿所具有的本能已不能满足这一新的生存方式的要求,劳动取代了本能成为生存的主要手段,逐渐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只有在劳动产生以后,才可能出现可供传承的经验以及传承的需要,才可能产生需要遵守的生活规范和集体准则,从而才可能有真正的人类社会,才可能有对教育的需要。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正7\n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2.原始社会的教育就具有阶级性。答案:错误在原始社会中,经济的性质是一种简单的公有制经济,原始社会的人们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政治性质则表现为无阶级、无剥削、无压迫,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人人享受教育,不存在教育权方面的人为限制和不平等现象。教育是原始氏族和部落生存的工具,而非氏族和部落中某一部分人的特权和私利,教育是平等和民主的。只是由于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而形成的男女分工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男女有别。男人侧重接受狩猎、农耕、放牧等方面的教育,女人则侧重接受采集、种植、家务等方面的教育。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答案:正确赫尔巴特在这本著作中,他构建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他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方法论,依此提出了教学的阶段理论。因此,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B组4.夸美纽斯所指的“自然”和卢梭强调的“自然”是一致的。答案:错误卢梭强调教育适应的“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而非夸美纽斯所指的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5.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继承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答案:错误从19世纪中期开始,从欧洲传入的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美国学校教育领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对提高美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扩大入学人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其致命的形式主义弱点,致使学校生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此时,美国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要求学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特别是在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生产居世界首位后,原有的学校教育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社会要求有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取代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来指导美国的学校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他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美国教育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杜威于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进行定向,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他的基本观点有:(1)教育即生活;(2)从做中学;(3)儿童中心。七、简答题A组1.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答案:8\n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教育产生的条件是:(1)人类劳动的进行。(2)语言的形成。2.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答案: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有:(1)教育的无阶级性。(2)教育的非独立性。(3)教育的原始性。3.“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答案:“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教育毫无用处;(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3)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倡导通过科学意义上的观察、实验得出有关教育上的种种认识。B组4.教育起源问题的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及其优缺点。答案:教育起源问题的较有影响的说法有: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生物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完全归于生物的本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也忽视了教育的自觉性,有一定的片面性。心理起源论与生物起源论相比,看到了人的心理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把教育归结为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首先,作为教育产生的物质条件,如有意识、能思考的大脑,能表达情意、运转操作的人手等,都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其次,作为传递媒介的语言同样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另外,作为教育内容的劳动经验、生活经验以及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也是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而直接导致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需要,教育的产生使这种需要变成了现实。5.夸美纽斯的教育成就。答案:夸美纽斯的教育成就主要有:(1)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被誉为“教育学之父”。(2)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把普及义务教育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和改造联系了起来,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3)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信念并作了深入论证。(4)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分强调人文学科教育、轻视自然科学教育的不良倾向进行了修正。(5)他推进了学校内部工作制度的发展,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提出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及督学制,从而大大推动了学校运作的规范化。9\n(6)他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甚大。八、论述题A组1.如何理解“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答案要点: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2.如何理解“宏观的教育学”、“中观的教育学”和“微观的教育学”?答案要点:“宏观的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总称,指一个学科群,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中观的教育学”,作为单独学科,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微观的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B组3.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谈谈你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看法。答案要点:卢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他的这些观念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卢梭把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其中,“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只有当三种教育协调一致时,教育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自然的教育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部分地控制,因此,要使三种教育协调一致,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人为的教育去适应自然的教育,即教育适应儿童内在才能和器官的发展。第二,儿童中心的观念。卢梭认为,自然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率性发展的人,因此,任何在教育中对儿童个性的压抑都是不能容忍的。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不灌输任何传统的观念。第三,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教学应该“以世界为唯一的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让儿童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事实。第四,实用主义的观念。他认为“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的一切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因此,教育,尤其是教学应以增进儿童生活效用为主,在引导儿童学习时,首先应该提出的问题是:“这有什么用处?”在自然教育中,“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学的知识要有用处”。第五,发现的观念。在卢梭看来,教学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谈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看法略。10\n第二章人·社会·教育一、填空题A组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教育的________功能、政治功能和________功能。答案:经济文化。B组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个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先天性素质个体活动社会环境3.选择什么样的文化进入教育内容的基本标准是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标准。答案:社会价值知识价值二、判断题A组1.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客观制约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答案:正确2.教育要尊重和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不意味着被动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固有特点。答案:正确3.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迟效性,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能得以显现。答案:正确。B组4.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庭教育。答案:错误改正: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5.人的发展可以脱离现实社会生活条件。答案:错误改正:人的发展不能超脱现实社会生活条件。6.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能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得以发动,只能在人的活动中才能得以发挥和表现。答案:正确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11\n答均不得分)A组1.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A.促进经济发展B.适应社会发展C.民主参与D.培养人答案:DB组2.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D.社会制度答案:A3.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A.决定B.中介转化C.改造D.激化答案:B4.教育的出发点是()A.社会B.学校C.家庭D.人答案:D5.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影响D.自学答案:A6.提出“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的教育家是()A.荀子B.卢梭C.康德D.洛克答案:B7.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教育家是()A.荀子B.卢梭C.康德D.洛克答案:C8.制约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是()A.经济B.文化C.生产力D.政治答案:D9.教育不能“凌节而施”、“揠苗助长”,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10.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A.人的全面发展B.因材施教C.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D.人发展的顺序答案:C12\n11.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A组1.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表现在()A.传递文化B.改造文化C.创造文化D.保存文化E.活化文化答案:ADEB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A.目的性B.系统性C.选择性D.专门性E.基础性答案:ABCDE3.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A.发展规模B.发展速度C.教育结构D.教育内容和手段E.人才培养的规格答案:ABCDE4.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和互补性D.整体性E.个别差异性答案:ABCDE五、名词解释A组1.教育无能论答案:教育无能论,这是一种就教育对人的作用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素质决定的,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人的遗传素质的实现,而绝不能改变它,因此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极其微弱的。B组2.教育先行答案:教育先行,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主张。主要观点是: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适当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教育应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超前培养人才。3.社会环境13\n答案: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民族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区结构、家庭亲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共场所、民俗习惯、社会风气和思潮等,而其本质是文化。4.精神文化答案:精神文化,又称观念文化,在文化构成中处于核心位置,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民俗风范等,价值观念是其核心。六、辨析题A组1.教育必须适度地超越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答案:正确教育的社会功能不仅有滞后的一面,也有超前的一面,其原因仍然在于人才的培养的长周期性。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所以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规格、层次、结构,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就不能完全局限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是必须适当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否则教育就会处处落后于社会发展,就不能较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因此,教育必须适度地超越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B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答案:正确并不是什么样的学校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校教育内外方方面面的条件。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校教育外部来讲,首先,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如果这两种影响严重冲突,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很难实现的,比如,如果社会风气不正,学校教育就难以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道德方面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其次,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明显相左,或者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不能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那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至少也是要大打折扣的。3.顺境能成就一个人,逆境能毁灭一个人。答案:错误顺境既可能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灭一个人;同样,逆境可能毁灭一个人,也可能成就一个人。关键取决于个人怎么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境况,怎么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4.专制社会的教育与民主社会的教育对人的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理念是没有区别的。答案:错误专制社会的教育与民主社会的教育对人的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理念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专14\n制社会的教育所实施的思想教化,都是为了把人民驯服为安分守己、服服帖帖和政治头脑简单的顺民。民主社会的教育除了引导人们对现有政治的认同,还引导人们主动参与政治和监督政治,自觉地承担政治义务和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利。七、简答题A组1.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答案: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是表现为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为经济活动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知识。具体表现为:(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答案:教育的政治功能有: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3.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答案:教育的文化功能有:(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包括传递、保存、活化文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4.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其特点有:(1)间接性;(2)隐含性;(3)潜在性;(4)迟效性;(5)超前性。5.教育万能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答案:教育万能论的主要观点是: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肯定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教育万能论忽视或否认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看做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这是不可取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育不是万能的。B组6.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和两个基本规律。答案: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15\n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答案:(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八、论述题A组1.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答案要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即教育本身的变化和发展要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条件,这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①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②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③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④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2.请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答案要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即教育中的人制约着教育的实施和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主要表现为:(1)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制约性。比如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约着教育。可联系“神童”何以成了精神病患者等进行论述。(2)教育者对教育的制约性。比如教师的水平制约着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一个孩子的精神面貌,首先要看在他生活起步的道路上是由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引导而定。结合实际的具体论述略。B组3.试论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答案要点: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方面,即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1)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先天性因素中最基本的是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人的遗传素质和所有先天性素质只是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还是人的发展的种种后天因素和主观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遗传素质和所有先天性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16\n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2)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个体出生时所面对的是他所无法选择的社会生活环境,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外在的客观基础和特定条件,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原因如下。第一,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二,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最后还需指出,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制约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4.论述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三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稳定。(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第一是计划性。第二是组织性。第三是协作性。第四是全面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第一是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第二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是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首先,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其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再次,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5.为什么说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答案要点:(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活动的进程表必须适应人的发展顺序性,不能“颠三倒四”,更不能逆人的发展顺序而行。(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捕捉和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有效的教育,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各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与配合,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特长。(6)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17\n6.分析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答案要点:(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具体表现为:从发展的方向上看,社会发展的方向总是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但是,人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又倾向于突破甚至摆脱这种规定。从发展水平上看,社会的发展水平总是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但是,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力求超越这种制约,从而导致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水平上的差异。从发展的结构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也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难以避免的。从发展的特点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矛盾。(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表现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九、案例分析题A组1.请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相关原理回答:(1)以下两则材料各代表什么样的教育主张?(2)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可以用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管他的天资、个性和他父母的种族、职业如何,均能把他训练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遗传学家高尔顿通过系谱调查,论证天才的上代能生育天才的后代,并据以倡导善择配偶,改良人种。答案要点:(1)第一则材料代表教育万能论,第二则材料代表教育无能论。(2)教育万能论,过分而片面地夸大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否认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看做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这是不足取的。教育无能论,则过分而片面地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智力品质等都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不足取的。合理的认识应该是: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的。教育者应该努力开展“好”的教育活动,从而保证对人的身心发展施以“好”的影响。2.请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章的相关原理回答:赛达斯的父亲违背了教育的什么根本特性?并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美国曾经有过一个“神童”赛达斯,他6个月的时候认识了26个英语字母,2岁能看懂中学课本,6岁生日晚会上写成了一篇解剖学论文,12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但是,14岁时,他却进了精神病院。18\n这一切其实都是赛达斯的父亲一手造成的。赛达斯的父亲是个心理学工作者,他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天才‛。赛达斯刚一生下来,父亲就在摇篮周围挂满花花绿绿的英语字母卡片,并不停地读。赛达斯一会说话,父亲便立即用小学课本代替了各种玩具。赛达斯的童年没有游戏,没有同伴。就这样,他在12岁时上了哈佛大学。但他的父亲还不罢休,继续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拼命学习。赛达斯终于承受不了过重压力,精神崩溃,进了精神病院。答案要点:赛达斯的父亲违背了“教育的人的制约性”这一根本特性。这是一个人造“天才”的悲剧。儿童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这些规律才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拔苗助长,凌节而施,其结果必然是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B组3.请结合以下材料,运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相关原理,谈谈学校教育对实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有作用吗?能起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材料1: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以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主持的国际委员会提出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该报告正式确认了原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处处长保罗〃朗格朗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材料2: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身教育为改革前景,日本临时审议会于1984年至1987年间的四次咨询报告中正式提出:为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建立有活力的社会,‚必须建立以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1988年日本文部省发表的《文教白皮书》更加明确指出,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身学习的社会‛。材料3: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宫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运动。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0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答案要点:学校教育对实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有作用,能起奠基的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是在不同层面上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尤其表现在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定调”乃至“定性”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既使是专门学校的专门知识方面的教育内容,大多也是某一专门领域里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部分。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要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给予充分关注,从而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9\n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一、填空题A组1.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______________。答案: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民主性原则2.教育艺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径通幽和幽默成趣。答案:出其不意巧比妙喻以退为进B组3.教育者通过________对受教育者个体发生各方面的作用。答案:教育活动4.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一要准确理解其________,二要系统掌握其________,三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答案:精神实质体系5.教育主体在促进教育规律的实现之前面临着三个任务:首先是________条件,其次是________条件,最后是创造条件,从而使教育规律顺利实现。答案:认识利用6.人的素质的________,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基础。答案:全面发展7.批评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________批评和________批评。答案:直接间接8.教育幽默的表达方式有:________幽默、________幽默、书面语幽默和口头语言幽默。答案:表情动作二、判断题A组1.幽默成趣是最好的教育艺术。答案:错误改正:教育艺术应该根据教育情境灵活选择运用。B组20\n2.智育中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关系。答案:错误改正:智育中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关系。3.重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是尊重科学、尊重教育客观规律的首要表现。答案:正确4.师生关系民主化,不是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而是现代教育的“儿童中心”。答案:错误改正:师生关系民主化,既不是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也不是所谓的现代教育的“儿童中心”,而是把二者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提倡师生关系平等,尊师爱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性。5.评价一个教育活动或过程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教师怎样教,而且要看学生怎样学,并把两者结合起来,重点看学生怎样学。答案:错误改正:评价一个教育活动或过程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教师怎样教,而且要看学生怎样学,并把两者结合起来,重点看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A组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体现的现代教育原则是()A.人道性原则B.个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答案:A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体现的现代教育原则是()A.人道性原则B.个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答案:BB组3.提出“现代资产阶级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它否认客观上起作用的教育规律的存在”的观点的教育家是()A.霍尔姆斯B.塞莱里尔C.米亚拉雷D.休金娜答案:D4.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是()A.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社会发展需要C.个人发展需要D.教育本身需要21\n答案:A5.提出作为一个幸福的人,或者说,一个人要产生幸福感,必然会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的观点的是()A.马斯洛B.塞莱里尔C.米亚拉雷D.休金娜答案:A6.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己的()A.教育风格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模式答案:A7.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环是()A.制造悬念B.铺垫渲染C.产生突变D.出现反转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A组1.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A.人道性原则B.个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E.活动性原则答案:ABCDEB组2.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设备D.教育中介E.教育文化答案:ABD3.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A.教育目的B.教育者C.教育手段D.受教育者E.教育结果答案:ACE4.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A.教育结构规律B.教育功能规律C.教育的内容规律D.教育的外部规律E.教育发展规律答案:ABE5.教育系统中的表层结构主要指()A.体制B.层次C.形式D.种类E.区域答案:ABCDE6.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A.教育规律理论化B.教育理论目的化C.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22\nD.教育理论技术化E.教育观念行动化答案:ABCDE7.下列属于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的是()A.培养学生的好奇心B.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C.培养学生的自信心D.鼓励学生全面发展E.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答案:ABCDE8.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A.口头言语艺术B.书面言语艺术C.体态言语艺术D.活动言语艺术E.参与言语艺术答案:ABC9.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A.针对性B.诱导性C.说理性D.感染性E.教育性答案:ABCDE五、名词解释A组1.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答案:教育的活动性原则,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B组2.教育规律答案: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3.教育的结构规律答案:教育的结构规律,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是满足教育系统正常发展的组合方式,是教育系统总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它揭示教育系统内部各种要素、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时间关系、联结方式及组织形式等,勾画出教育系统内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立体网状布局和构成。4.教育的功能规律答案:教育的功能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它还表征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可以把前一种规23\n律叫做教育的内功能规律,把后一种规律叫做教育的外功能规律。前者可概括为: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个体发生各方面的作用,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特点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后者可概括为:教育通过影响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全方位地发生作用。5.教育原则答案: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教育原则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我们必须坚持教育实践第一的观点,把总结国内外教育实践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摆在探索教育原则的首位;其次,教育原则的制定还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再次,教育原则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教育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最后,教育原则是指导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准则,是上位原则,对所有的下位原则都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但又不能代替下位原则。六、辨析题A组1.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教育机会的平等。答案:错误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比如学校要为社会全体成员开放,他们不受社会阶层、经济状况、家庭地位、宗教信仰和性别差异等方面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比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因此,教育机会的平等只是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的一部分内容。B组2.尊重学生就意味着放任学生。答案:错误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放任学生恰恰是对学生的另一种不尊重,尊重必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相统一。马卡连柯认为:“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这种要求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统一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相辅相成的。只给一个人权利而不让他尽应尽的义务,本质上是对这个人的不信任、不尊重和不热爱。3.教育的文化继承与革新是相悖离的。答案:错误从现象看,继承与革新似乎是相悖离的:继承的稳定机制要求教育保持传统,循守规范;而革新的创新机制则要求教育突破传统,立足创新。然而教育发展的历史辩证法证明,无论对继承还是对革新而言,它们与对方的关系都不是简单的否定关系,而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关系。教育是在稳定机制和创新机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张力之间发展的。也就是说,继承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机械模仿;革新也不是全部抛弃、一笔勾销、从零开始。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是扬弃,既有克服,又有保留;既讲变革,又讲继承。革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革新为目的。教育只有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中,才能获得健康发展。24\n4.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应该促进个人完整发展,同时也应该促进个人特长发展。答案:正确完整发展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各个方面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发展,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畸形发展;特长发展强调的是以个人特点为基础的独创性的发展,否则教育所培养的就可能是缺乏个性的庸才。为此,必须处理好完整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个人素质的完整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个人素质的基本的统一、和谐发展,特长发展就会失去平衡,这样的特长发展实际上是片面、畸形发展。其次,个人特长的发展又有助于素质的完整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特长发展不是畸形发展。所谓通才,是指那种既有广博基础又有专精造诣的人。因此,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应该促进个人完整发展,同时也应该促进个人特长发展。5.要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但“冒险”绝非“蛮干”。答案:正确综观历史,审视现实,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伟人志士都有可贵的冒险精神。冒险,对于立志成材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而且它是创造活动的一种强劲的和必不可少的动力。科学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工作者的冒险精神。譬如,“解剖学之父”——比利时名医维萨里,曾冒着被警方逮捕、杀头的危险,偷尸解剖,仔细研究人体各部分的构造,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确描写人体结构的专家。将“雷电和上帝分家”的富兰克林,不畏宗教势力的淫威,不怕触电身亡,于1752年2月的一天,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利用风筝做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接引“天电”的实验,从而揭开了被涂抹上迷信色彩、神化了的雷电之谜。可见,冒险能促使人们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并为自己的事业成功不怕牺牲现有的利益乃至生命。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和敢于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极为可贵,为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冒险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没有它就没有创新的勇气,就只能患得患失、谨小慎微、逆来顺受,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当然,“冒险”绝非“蛮干”,更不是胸无点墨的异想天开。6.教育艺术就是教育科学。答案:错误教育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之间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教育科学以教育的“真”为对象,力求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艺术以教育的“美”为对象,着力探讨教育的策略与机智。(2)二者所属范畴不同。教育科学主要属于理性范畴、认识范畴;教育艺术主要属于非理性、非认识范畴。(3)二者运用的方法不同。教育科学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如说明、论证、推理、实验等;教育艺术则主要运用艺术的方法,如体验、顿悟、直觉等。(4)二者的特点不同。教育科学强调共性、普遍适应性和必然性,为教育提供一般和相对稳定的规则和程序;教育艺术则强调个性、特殊规定性和灵活性,为教育提供具体的变通的策略与技艺。(5)二者的来源不同。教育科学更多地来自教育实验与试验;教育艺术则更多地来自教育经验与体悟。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科学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依据。教育艺术的发挥要大体符合教育科学所揭示出来的规律和原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2)教育艺术是教育科学的发挥和升华。教育科学的价值实现要依靠教育艺术的操作和表现,同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会因掌握和运用它的主体不同而发挥不同水平的作用。有的人能运用得出神入化,所谓“兵法之妙,存乎一心”,而有的人却死搬教条,搞“纸上谈兵”,只能一败涂地。所以,如果没有教育艺术的发挥和升华,教育科学的意义和25\n生命力便会打大折扣。教育活动只有和谐地鼓动起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两翼”,才能成功地飞抵理想的境界。七、简答题A组1.什么是教育艺术?答案: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B组2.教育的创造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答案:教育的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6)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7)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3.贯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答案:贯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2)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4)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5)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4.教育的个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答案: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基本要求如下:(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特长。5.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具体表现。答案: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教育系统变革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继承性与革新性的内在统一性,揭示了教育系统进化中的规律性联系和进化动力、发展方向、运动趋势、结果实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教育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1)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4)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26\n6.利用教育规律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利用教育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一定的教育规律得以实现。首先是认识条件,其次是利用条件,最后是创造条件,从而使教育规律顺利实现。(2)人们可以使一种教育规律同其他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使多种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3)人们可以利用教育的客观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和发展的进程。(4)人们可以将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包括如下五个环节。其一,教育规律理论化;其二,教育理论目的化;其三,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其四,教育理论技术化;其五,教育观念行动化。7.教师说服语的特点和要求有哪些?答案:说服语的特点和要求主要有:一是说服的目的要明确(无论是否表现出来);二是采取疏导与规劝相结合的方法;三是态度一定要真诚,不说大话、套话、空话,更不能说假话,不以教师的权势压服、威胁学生,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的方式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8.教师说服学生时,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有哪些?答案:教师说服学生时,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有:(1)正面说服,即摆出事实,说出道理,指出后果,提出要求,晓以大义;(2)劝导,即劝阻行为,疏导情绪,然后再进行说理;(3)以情动人,情与理结合,理借情动人。9.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答案: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种:(1)冲淡,即冷处理,以冲淡紧张气氛;(2)顺话,即顺着学生的情势说话,这就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也是因势利导的工作方法;(3)趣解,即把学生和自身突然发生的某种行为或言语做某种谐趣或幽默的解释。八、论述题A组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答案要点:把握教育情境,灵活处理;善于借鉴模仿,尝试创新;不断探索研究,精巧运思。结合自身实际的阐述略。B组2.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对待教育规律的问题上,如何认识唯意志论和宿命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观点。答案要点:唯心主义教育者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一系列千变万化、稍纵即逝的偶然事件所构成的,27\n并无什么规律在制约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依教育者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唯心主义教育的唯意志论。在另一个极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教育者对教育仅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但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成是一种异己的力量。这就是旧唯物主义教育的宿命论。其表现就是否定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把教育当成一种按既定程序办事的机械化和程式化的活动,所谓教育学,也就是教育活动的工作手册和注意事项。就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观点,可以这样看待:一方面,教育规律是客观的,它制约着人的教育活动,教育主体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另一方面,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又影响着教育规律,人们可以认识、驾驭和利用它,也可以改变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某些条件。结合实际略。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启发式教育。答案要点:启发式教育是教育民主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励教师的教育民主观念的重要途径。启发式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和教育过程的民主,否则,学生可能也是启而不发。启发式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古已有之但仍有现代意义的教育思想。一切教育方法,运用得好,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启发性可以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启发式教育要求的是师生双边活动,特别是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而不在乎于形式上师生的具体方式。启发式教育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特别是思维的主动积极性,而不仅是采取一些外在的具体做法。结合实际略。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家访谈话的阶段和技巧。答案要点:家访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家长分布在社会各界,而且文化修养、社会职业不同,性格各异,能否有效地进行家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谈话技巧。教师与家长谈话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与家长寒暄,向家长表明诚意,不要以“告状”或“兴师问罪”的姿态出现,拉近与家长的情感距离,消除家长可能产生的误解或戒心,为下面的谈话作好心理上的铺垫;第二阶段,教师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情况及其学生在校表现,这基本是以教师独白形式进行;第三阶段,教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包括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学生在校外的情况等,这基本是以教师发问的形式进行;第四阶段,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谈教育学生的措施与策略,这基本是以双方交谈的形式进行。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程序,由于每次家访的目的不同,谈话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以及谈话对象不同,谈话的程序和方式也是灵活机动的。家访谈话的技巧主要有:首先,分析家长特点,寻找共同话题;其次,从正面肯定入手,创造良好的谈话情境;再次,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最后,不卑不亢,维护教师尊严,面对个别不尊重教师的无理取闹者,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和语言机智,维护教师的尊严和正当权利。结合实际略。5.什么是教育幽默?在教育活动中有哪些功能?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幽默才能?答案要点:28\n教育幽默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教育艺术。幽默在教育活动中有重要的功能。首先,幽默能使教师具有个性和与众不同;其次,幽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和化解师生的情感冲突;再次,幽默能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第四,幽默能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提高自己的幽默才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在勤学善思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智者多幽默,没有智慧便没有幽默,便没有灵感勃发的光辉。其次是要有意识地向各种艺术门类学习(如听相声、看戏剧、看幽默画、读幽默杂志等)。积累幽默素材,训练幽默技能。再次是要强化幽默意识,精心准备,大胆实践,及时反馈,依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幽默艺术水平。结合实际略。6.什么是偶发事件?请结合自己的课堂学习经历,谈谈在课堂上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总原则是什么?具体要求有哪些?答案要点: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曾预料而突然发生的事件。处理偶发事件的总原则是:不能简单化,更不能粗野甚至恼羞成怒,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具体要求有:(1)控制情绪,沉着冷静;(2)保持良好的“口德”,不谩骂、不恶语伤人,尤其不能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要以温和的语调说话,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学生;(3)实事求是,重在疏导,任何一件偶发事件都是事出有因的,因势利导,坏事就可能变成好事;(4)要有“大将”风范,切记“小肚鸡肠”,否则必遭学生耻笑,更加陷入被动。结合自己课堂学习经历的论述略。九、案例分析题A组1.请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1)这些材料体现了什么教育原则?(2)请结合材料,分析所体现的教育原则的具体含义。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呢?这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爱儿童,他能在跟儿童交往中找到欢乐,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好人,他善于同儿童友好相处,他和儿童心息相通、忧喜与共,他了解儿童的心灵,从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有一句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对于这种‚难看的‛学生,如果我们真正地了解他,教师很可能发现,原来他有着一副爱钻研的头脑,一颗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以及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性。纽约遇到大风雪,公司、商店都会停止上班,学校也停课。但令人费解的是,唯有公立小学哪怕雪已经积得难以举步却仍然开放。不少家长遇上大风雪的天气,自己可以不上班而小孩子却不得不去上课,因而很恼火。于是,有家长打电话责问学校。每个打电话的人,反29\n应都是一样:先是怒气冲冲,而后满口道歉,最后微笑着挂上电话。原因是学校告诉家长:‚在纽约有许多百万富翁,但也有不少赤贫家庭。这些家庭白天开不起暖气,供不起午餐,孩子的营养几乎全靠学校的免费中饭——他们甚至可以多拿一些回家当晚饭,学校如果停一天课,穷孩子就要受一天冻,挨一天饿,所以老师们,宁愿辛苦一点,也不愿停课。‛有的家长会继续问:‚为什么不让富裕的孩子留在家里,让贫穷的孩子到学校呢?‛学校的答复是:‚我们不愿让那些贫苦的孩子,感到他们在接受救济,因为施善的最高原则,是保护受施者的尊严。答案要点:(1)体现了教育的人道性原则。(2)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结合材料的分析略。2.请结合以下漫画,分析:(1)漫画中的老师违背了什么教育原则?(2)请结合漫画,分析这一教育原则的具体含义。答案要点:(1)漫画中的老师违背了教育的个性原则。(2)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结合材料的分析略。3.请看以下两个孩子的故事,然后回答:(1)在第一个孩子的故事中,老师违背了什么教育原则?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2)在第二个孩子的故事中,家长违背了什么教育原则?老师体现了什么教育原则?为什么?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处理?第一个孩子的故事:孩子造句: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老师都给打了个‚×‛,因为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第二个孩子的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30\n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边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答案要点:(1)在第一个孩子的故事中,老师违背了教育的创造性原则。老师束缚甚至在扼杀着孩子的创造性。谈自己的做法略。(2)在第二个孩子的故事中,家长违背了教育的创造性原则,老师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原则。因为家长打击了孩子的强烈的好奇心,剥夺了孩子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老师则恰恰相反。谈自己的做法略。4.请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样做?为什么?学生虽小,却极其敏感。班里几个学习困难生尤其是这样。见着老师,低头默然走过,轮到回答,怯生生站将起来,嗫嚅而止,下课只要我的眼睛瞟到他们,就会乖乖地跑回座位,尽管我毫无责怪之意。语文课上念生字。轮到小朱,其他同学已在底下窃笑,他双手撑着桌面,慢慢站起来,眼里一片茫然。我已能听到几个学生的咯咯笑声。前座调皮的男孩冲他做了个鬼脸,“念‘汪’‛。小朱显然毫无防备,冲口而出‚汪‛,学生们哄堂而笑。因为那个字并非‚汪‛,而是‚洼‛。看着耷拉脑袋不敢抬头的他,看着笑得东倒西歪的他们,我心里隐隐有种疼痛。答案要点:可运用出其不意、巧比妙喻、以退为进、曲径通幽、幽默成趣等教育艺术设计处理方式。基本要求:设计要针对问题,目的明确,内容完整,思路创新。B组5.请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分析:(1)这位老师违背了什么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这位老师违背了这一教育原则?课堂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请了小张、小王和小李回答。过一会儿,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一节课下来,老师提问后,基本都是请这三位同学回答。许多同学对此很有意见,觉得老师很偏心,故意不请他们回答问题。答案要点:(1)这位老师违背了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前者主要指学校要为社会全体成员开放,他们不受社会阶层、经济状况、家庭地位、宗教信仰和性别差异等方面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也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机会上的均等。后者主要指教育部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平等,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31\n(2)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上没有享受教育资源机会上的均等。3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