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课程复习指导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学》课程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考核说明一、有关说明1.考核目标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对教育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掌握和领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及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同时,通过考核来了解学生对教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问题,据此来调整和改进教学。2.考核依据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教育学》(柳海民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制定的。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3.考试方式及计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二、考核方式与要求(一)形成性考核1.考核目的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与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深化学生对教育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与一线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2.考核手段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3.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包括:教育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和记分作业三种形式。4.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形考任务共6次,其中4次计分作业占40%,1次教育调查报告占30%,1次研究性学习(两篇读书笔记)占30%。(关于教育调查报告写作的要求及标准,研究性学习中读书笔记的要求,详见《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即:形成性考核成绩=教育调查报告30%+研究性学习30%+四次记分作业40%5.考核要求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序次章节形式提交时间权重1第1-3章第一次计分作业第8周末10%2研究性学习第10周末30%3第4-6章第二次计分作业第13周末10%12\n4第7-8章第三次计分作业第15周末10%5教育调查报告第17周末30%6第9-11章第四次计分作业第17周末10%(1)教育调查要求调查题目建议:(1)请到当地一所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校,就课程改革的某一方面,如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在课程改革实施后带来的变化,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等,采用访谈、观察或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2)请对当地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情况(从教育思想观念、职业道德、能力素质三方面)展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3)各地电大也可根据当地教育的实际,或当前国内教育的热点问题,提出调查题目。(4)学生自己选题、自定题目。字数不得少于3500字。教育调查报告成绩考核评定标准评分标准满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10090~10080~8970~7960~6959以下选题意义10选题能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选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选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选题一般化。选题不适当,过偏或大而不当。掌握材料15材料真实、客观、精确、具体、具有代表性。材料真实、客观、精确、具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材料真实、客观,但不够精确、具体,能说明一般问题。材料真实、尚客观,不够精确、具体,能说明某些问题。材料不真实、不客观,虚假、抽象,说明不了问题。结构15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文章结构基本合理。文章结构有缺陷。文章结构混乱,无条理。前言10前言简明扼要,紧扣主题,突出中心。前言比较简明,基本扣住主题。前言冗长,且未叩主题。前言与主题无关。没有前言或类似前言内容。表达15文字表述准确、流畅、生动。文字流畅,表达得当。文字表述能力一般。论文层次比较清楚,文理通顺文字表达能力弱,词不达意。文字表达能力差,内容空泛,文字表达不清,有抄袭现象论述分析20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强说服力。观点鲜明,有论据,有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有观点、论据、论述尚有一定的说服力。观点不鲜明,论据不充分,论述说服力不强。基本观点有错误或主要材料不能说明观点结论、建议10结论基本正确,建议主要方面可行。结论有一定的依据,建议某些方面可行。结论无依据,建议脱离实际。12\n结论概括了研究报告的主要观点,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结论基本概括了研究报告的主要观点,结论正确,建议可行。字数53500字以上3000~3500字2500~3000字2000~2500字2000字以下备注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30%(2)读书笔记要求①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把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②所读材料类型不限,可以是教育类报纸、期刊、著作等,也可以是其他各类文献中关于教育的文章等。读书笔记的类型及字数要求:  ①摘录式笔记(不限篇数,要求1000字以上)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有选择地抄录,要忠实原文,要注明出处。  ②感想式笔记(要求至少写一篇,每篇500字以上)读完一本书或一篇的文章后,将自己的感想、体会或反思写出来。(二)终结性考试1.考试目的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2.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第1-11章,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3)试卷要包含认知能力的各个层次,如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分析与评价等,尤其要重视对高级认知能力的考核。(4)试题应难易适中。(5)各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可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暗示其他题答案线索。3.考试手段终结性考试采用纸质考试。4.考试方式采用半开卷考试方式。5.考试时限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是90分钟。6.特殊说明终结性考试学生可携带一张电大认可盖章的4A大小的纸张。此外,不允许携带任何其他资料与工具。三、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12\n2.教育的构成要素3.教育学的概念4.辨析概念: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科学掌握1.辨析概念: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2.教育的形态和教育的本质3.教育学的基本问题4.教育学的价值了解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2.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内容3.教育的社会功能掌握1.教育功能的概念与类型2.教育的个体功能了解1.社会制约教育的基本原理2.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掌握1.人的身心发展理论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了解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2.人的本质与人的素质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12\n第四章教育目的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内涵2.个人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3.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掌握1.教育目的的功能2.五育的含义和任务了解1.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3.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4.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第五章教育制度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2.义务教育的含义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掌握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级别与类别体系了解1.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3.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变迁5.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第六章课程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课程的概念2.课程的类型及特点3.课程标准的概念、指导作用与结构框架4.课程评价的概念与类型5.发展性教师评价6.学生评价7.课堂教学评价掌握1.课程的结构2.课程计划的概念、主要内容与制定原则12\n1.新课改的理念与指向2.教师自我评价了解1.课程的层次2.课程资源的概念、筛选及三级课程的开发3.考试评价第七章教学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教学的含义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4.教学模式的概念5.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掌握1.教学的基本特征2.教学的任务3.教学内容的概念、特点4.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6.学习方式的基本分类7.班级授课制的定义、优缺点了解1.教学模式的分类和结构,及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模式2.复式教学的含义、特点和形式3.现场教学的含义、类型及注意事项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第八章德育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德育的内涵2.德育过程的操作特性3.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4.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1.德育目标的基本构成及其实践把握2.德育过程的特点了解1.德育内容的表现类型12\n第九章教师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教师的专业素质掌握1.教师职业的作用2.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过程与途径3.班主任的概念了解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2.教师的职业角色3.班级组织结构与功能4.班级管理的任务与方法第十章学生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3.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掌握1.学生的本质属性2.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了解人生发展阶段的划分第十一章学校管理考核内容及要求重点掌握1.学校管理的内涵2.学校管理的具体原则3.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掌握1.学校管理的目的和意义2.学校管理的功能与任务3.学校管理的方法4.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要求了解1.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2.学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素质12\n第二部分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1632年出版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活动。  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从教育的作用看,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  7.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8.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9.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10.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师范”的涵义是堪为人师而模范之。  11.孔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教师角色的基本特征是:示范性。  12.《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未成年人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13.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其智力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作用。  14.童年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阶段应该是小学教育,童年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  15.学校工作中一直贯穿着两条活动主线:其一是学校教育活动,其二是学校管理活动。16.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17.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审议监督机构。二、选择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B___。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B____。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12\n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A____。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C__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6.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E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___D___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  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_。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ABCD__。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10.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ABCD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11.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__ABCDE__。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12.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__BCDE___。  A.权威性  B.地域性  C.针对性 D.社会性  E.探究性  13.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_CDE___。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决策性评价 D.研究性评价  E.工作性评价  1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__ABCD__。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15.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C_。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16.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___B___德育原则的要求。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长善救失  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  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17.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教师职业形象有_A_D_。  A.工程师  B.临床医生  C.领导者 D.园丁  E.促进者  1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___C___。12\n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D.长期性  E.多重收获性  19.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__BCDE____。  A.独奏者 B.伴奏者  C.协助者 D.领导者  E.促进者  20.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__B__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21.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__D__的要求。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P36)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体现在8个方面:(1)教育普及化,即打破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人的限制,剔除对人接受教育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制约,保证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接受他们希望接受到的教育;(2)教育国际化,即打破封建闭锁的落后状态,使教育处在全球共通的信息网络中,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观念来组织教育过程;(3)教育民主化,即打破不民主的专制教育,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共处的方式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事物;(4)教育法制化,即打破教育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状态,把教育纳入法制轨道;(5)教育个性化,即在追求人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6)教育多样化,即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和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多种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求学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条件;(7)教育整体化,即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对构成教育活动的各个因素进行整体构思和系统设计,从而使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整体优化的工程;(8)教育终身化,即走向现代化的教育及其教育过程应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P76)答:人的身心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身心发展两个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积极变化,包括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12\n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仅从整体上看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征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具有矢量的正向性,不可逆也不可逾越。(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指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4)个别差异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差异性。3.简述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86)答:认识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P100)答: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具体来说,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几点:(1)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5.简述“新课改”的主要理念。(P181)答: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超越“书本世界”,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6.简述教学的任务。(P213)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7.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P304)答:所谓雪糕为师,是指作为教师必须是有学问的人。教师的学问不同于科学家的学问。所谓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学知识,具体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通俗地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1)教什么的知识,指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2)怎么教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保障专业顺利进行的条件性知识。8.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P323)答:《儿童权利公约》旨在确立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保护儿童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公约提出了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1)儿童权利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12\n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阐述教育的经济功能。(P51)答:(1)提高劳动者素质;(2)促进经济增长;(3)推动科技发展。2.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228)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探”和“究”两个字。(2)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3.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86)答:个体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资源都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因素,为身心的发展提供着支撑。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实现有效教学。(P235)答:(1)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2)有效教学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要实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二是关注教学效益;三是讲究适应性。5.联系实际,阐述实施陶冶教育法时应如何把握。(P273)答: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方法。在实施时应注意:一是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环境和情境。二是要善于使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充满教育意义。三是要注意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6.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P267)12\n答: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语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2)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7.结合实际,论述针对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着重哪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教育。(P332)要点:(1)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2)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3)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4)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8.结合实际,论述针对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着重哪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教育。(P335)要点:(1)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2)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3)为初中生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五、案例分析题1.教师职业道德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2.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孩子”?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的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疼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它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孩子”?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3.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