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13页

  • 126.00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知识梳理】1.内容介绍阅读一切时代一切国家的伟大历史作品,这种学习能够令你们在一个新天地中生活、活动与思考,这天地有别于你们周围的狭小世界,这种学习会给你们开辟各种新的乐趣的源泉,这种乐趣,我可以说,往往会上升为幸福。——(英)戈申历史使人明智。走入这浩如烟海的历史殿堂,在此可以纵横、遨游、徜徉……,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好历史的。这里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学习方法:史实的记忆方法、史书的阅读方法、史料的搜集方法、历史的评价方法和小论文的写作方法。2.框架构建3.要点提示(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基本技能包括阅读史书、搜集检索史料、制作读书卡片、摘抄读书笔记;综合能力的实践包括唯物史观的确立、方法论的举例、历史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历史小论文的写作等。(2)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唯物史观的确立;难点是如何发现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专题导读】(-)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许多同学都埋怨自己记性差,不能应付历史知识的记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一般人的“记性差”,原因并不是大脑容量不够,只是没有充分用尽大脑的潜能罢了。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记忆方法不得当,以致许多基本历史概念不能很好地掌握。现在就介绍几种记忆方法,相信会使你的学习事半功倍。1.联想记忆法(l)纵向联想记忆法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揭示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的记忆方法。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议会斗争时期(1640一1642)——内战时期(1642—1648)——共和国时期(1649一1653)——克伦威尔军事专政时期(1653一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光荣革命时期(1688)。(2)横向联想记忆法这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独掌大权,即可联想到同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资料\n(3)相似联想记忆法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的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例如,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2.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就是要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浓缩记忆法常有如下几种形式:(1)内容浓缩法就是将材料内容的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中英南京条约》,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议定关税”。(2)字头浓缩法就是将句子、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尤其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3)数字浓缩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二百万人开凿,三地(啄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邢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4)口诀浓缩法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我国封建朝代歌:“战国秦朝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统一王朝共九个,余为分裂各政权。”(5)歌谣浓绸法就是将需记忆的知识编成歌谣。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所规定增开的十处通商口岸的地名可编成下面这首歌谣:“天(津)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京)镇(江)和九(江)汉(口);沿海营(口)烟(台)再加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南)淡(水)。”3.网络记忆法掌握历史全貌,要理清历史脉络,对历史阶段进行整理,使头脑中零碎的知识走向网络化。例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可作如下梳理。(1)这段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2)在这一历史时期,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大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3)书本上其他章节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这八大事件的“附件”。例如,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前奏;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可以看成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沿此脉络可回忆出这一阶段中的各个历史事件。4.图示记忆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如:法西斯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进攻(螺旋形):资料\n再如,秦、唐、清三代疆域四至:5.归类记忆法所谓归类记忆,即把历史事件加以归类整理以达到记忆目的。例如对历史人物可分为这样一些类别:(l)封建君主:秦始皇、汉武帝、魏孝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康熙帝等;(2)农民领袖: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3)政治家:管仲、商鞅、诸葛亮、魏征、王安石等;(4)科学家:张衡、祖冲之、贾思勰、沈括、郭守敬、徐光启、家应星等;(5)医学家:扁鹊、张仲景、华伦、孙思邈、李时珍等;(6)文学家: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武、辛弃疾、关汉卿、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蒲松龄等。6.数学记忆法历史事件的年代由阿拉伯数字排列而成,简单枯燥,不易记住。可在学习中巧妙地借用某些数学知识,增强记忆效果。(1)对称记忆法即利用数字对称性来记忆历史年代:①ABA型646年——日本大化改新;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②ABAB型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资料\n③ABBA型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去收复台湾;1991年——苏联解体。④公元前后对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公元221年——曹丕建立魏国。(2)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例如,我国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这六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和1921年,这六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7.对比记忆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相关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找出其异同,以增强记忆。如把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相同点:①从斗争形式来看,二者都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②从组织手段来看,二者都是利用宗教迷信动员、组织群众进行斗争的。③从性质来看,二者都具有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性质。④从作用来看,二者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⑤从失败原因来看,二者都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不同点:①从兴起背景来看,前者主要是反对封建统治;后者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从斗争纲领来看,前者有较明确的反封建纲领;后者提出的口号盲目排外,结果被清政府利用。③从政权建设来看,前者建立了政权,并有一支统一指挥的军队;后者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斗争也较分散。④从势力发展来看,前者势力发展到18省,主要在南方;后者遍及华北、东北8个省区。⑤从斗争时间来看,前者坚持14年;后者从兴起到失败则不到两年。(二)阅读史书的方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史书更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请阅读下面两位学者的读书心得,细细体会,你一定会找到一些窍门的。韩国磐:《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是从小学开始抄录优美文章的。在中学时,抄过朱淑贞的《断肠集》,在友人家见到后,就借来把全集抄下。大学一年级时,曾抄过六朝人鲍照、江淹、庾信、徐陵等人的许多诗篇,可惜这些后来都丢失了。一些常用而又没有重版的书,有时也全抄录。我曾手抄过《大业杂记》、《唐六典》等书。经过手抄的书或文章,对其记忆和理解,都会加深很多。读书时摘抄笔记、或分类抄成卡片,也是一种抄书,而且是学术研究时不可少的基本功。如果卡片做得齐全精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就可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一部著作。自己过去所写的讲义、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都是先收集资料,抄成卡片,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写成的。只有已有底稿的,才依据稿本再作修订补充,但这时也离不开必要的卡片。韩国磐(1919一)著名历史学家。专攻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著有《隋唐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纲》、《北朝隋唐均田制度》。王力:《谈谈怎样读书》要摘要作笔记。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很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应考虑试着作眉批,在书的天头上加自己的评论。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些意见的。所以,最好在书眉,又叫天头,即书上空的地方作些眉批。试试看,我觉得这本书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合适,都可以加上评论。……资料\n自己作眉批,可以帮你读书,帮你把书的内容吸收进去。现在,我们自己买不到书,也可以用另外的办法,把记笔记和书评结合在一起,把书评写在笔记里,这样很方便。用笔记本一方面把重要的记下来,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我不同意书里的讲法,可以写上一段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思,把笔记眉批并为一个东西。王力(1900-1986)现代著名语言学家。主要学术专著有《汉语诗律学》、《古代汉语》,杂文集《龙虫并雕斋琐语》。怎么样?你一定发现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做笔记、写批注和做卡片。做笔记做笔记是强化记忆和深入理解的主要手段。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通俗地说明了做笔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做笔记一般有下列几种:(l)摘抄书中必须准确记忆的历史基础知识,诸如人名、地名、书名等专有名词。(2)编写提纲,理清层次。(3)提炼概括要点。例如,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军事上——百团大战、反“扫荡”、回击反共高潮。(4)系统整理知识。比如读完一个阶段的历史后,将知识整理成几个系列: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改革与革命、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等。每个大系列又可分为若干小系列,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知识,便于复习和记忆。写批注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动笔墨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在书本上写批注和做记号,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写批注就是把学习心得,随时记在书上,并加上批语,如在原文的空白处加上眉批、尾批,在行间加旁批,在精辟处加旁圈。比如在阅读美国独立战争时,在书上相应的部位可作七条批注:①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②来克星顿枪声(开始);③大陆会议召开(建军);④《独立宣言》发表(建国);⑤萨拉托加大捷(转折);⑥英军约克镇投降(胜利);⑦英美签订巴黎和约(结束)。这七条正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提纲及重要大事。作记号就是在历史著作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红线、蓝线、三角、方框、着重号、惊叹号、疑问号等等,或指出重点,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在书上作记号和写批注有很多好处,可使你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还有利于复习,翻开课本,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增强了复习效果。做卡片卡片法,就是把要记录的材料抄在卡片上,这种“卡片”也就是“活页”的笔记。它便于随时取出学习、巩固。便于分类保存,扩充积累,使同一类知识的概念和理论等形成系统。一般来讲,卡片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摘录卡片,记下有价值的材料;第二种是索引卡片,记下手头常备的一些参考书的材料;第三种是心得卡片,记下读书的体会、认识。但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卡片,都要在每张卡片的适当位置上标明材料的性质、出处、类别等,以便查阅出处之用,也便于归类、积累和整理。下面就是一张学习卡片:资料\n(三)史料的搜集搜集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对史料进行分类,一般认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记录的,一类是非文字记录的。l.文字记录的史料是极其丰富的,按信息被加工的程度通常将文献资料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论文、期刊、手稿、记录、表册、典籍、档案等资料,比如我国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以及希腊希罗多德著的《历史》、罗马的李维著的《罗马史》都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二次文献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可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搜集史料。三次文献主要是一些综述和述评类的文献,能使我们大致了解到某一专题的总体研究情况。2.非文字记录的史料大体上有遗址和遗物、口头传说与民族习俗等。考古工作者就是通过对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掘与研究,尽可能复原古代历史的面貌,使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甚至人体体质及族属的情况。同时,还能发现许多在文献史籍中未曾见过的宝贵材料。司马迁著《史记》,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去收集史料,并多次游历,掌握了丰富的调查资料。司马迁20岁时,从长安出发,前往南方,去淮河、长江一带游历,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他曾经向西到九嶷山(在今湖南境内),考察虞舜的遗迹,又乘船泛游沅江与湘江。接着渡过钱塘江,登上会稽山,探寻大禹所葬的禹穴。之后朝北渡过汶、泗二条河流(在今山东境内),到齐国首都临淄、鲁国首都曲阜,观察存留于当地民俗中的孔子遗风,并在邹县与峄山一带(孟子故乡)学习乡射之礼。路过鄱、薛、彭城时,曾受到那一带暴徒的攻击,而处于危困之中,但他仍然继续考察。最后,从梁、楚回到长安。就这样,他历尽艰苦却丰富了文化素养和生活经历,积累了大量的史料,为后来的发愤著书打下了基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要经常注意从考古发掘中搜集新史料。这些新史料不仅能订正文献记载中的错误,而且能丰富历史的内容,并能提供历史研究的新线索。例如,1999年底,上海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松江佘山附近的广富林村古村落遗址进行发掘,出土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和2件青铜器生产工具。据此,专家认定早在新石器时代松江就有人居住,从而为上海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就信息资料而言,因特网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跨越时空的大型全球“信息资料库”。相信同学们对它不会陌生,上网可以获取无穷无尽的信息,上网搜集历史资料可能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不妨试一试吧!²http://www.lib.pku.edu.cn/chtml(北京大学图书馆)²http://www.zxh.com.cn(知识宝典——历史知识)资料\n²http://www.edu.sina.com.cn(文化教育)²http://www.otm.com.cn(海外星云)²http://www.brightsun.hr.hl.cn(历史知识测试)²http://www.chinakids.net.cn/school(历史观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历史研究必须寻找合乎实际的材料,鉴别史料的真伪、作者、时间、地点和用途也是搜集史料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伪史料剔除,把不实的记述和错误的文字订正,去伪存真,便于历史科学研究。鉴别史料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现有的材料能够确定真伪的就应确定下来,不能确定真伪的就应保留下来继续研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别以为搜集史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实际上,里面充满了快乐。通过文献的检索查找,你可以不断地获得你所没有的知识,不断地获得老师没有办法教给你的技能。在信息社会中,如果你不会搜集鉴别信息,那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四)综合能力的实践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认识工具,是我们接近和认识历史客体的桥梁。具体地说,它是指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史料,并从中发现其内在联系,找出其本质属性,探寻其发展规律的方法。根据历史研究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我们把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大体上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唯物史观的确立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唯物史观既是指导历史研究的世界观,又是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原则,是我们进行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方法。它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l)在观察客观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归根到底要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一切从事实出发,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现象,探求内在联系,找出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总的目的和要求就是要按照历史本来的面目来认识和研究历史。2.历史辩证法的运用历史辩证法与唯物史观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承认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在人类历史中的普遍存在,要求运用这些规律和范畴去考察人类历史的运动过程。因此,在具体运用历史辩证法时,要坚持发展的、联系的和具体分析的观点。第一、坚持联系的观点。要把历史运动中本身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运动的外部条件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不但其内部各个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且整个历史运动与其外部条件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研究某一社会的发展,不能无视地理环境、气候以及邻近国家的影响,不能仅仅片面强调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否认其他因素的作用。第二、坚持发展的观点。如实地把历史看成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提高。历史上的一切人和事都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都是整个历史链条中的一环,都应当放到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察。要反对以停滞的、僵化的观点看待历史。第三、坚持具体分析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每一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我们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去分析各种不同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评价,就是历史评价。这有助于我们巩固、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当然,历史评价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下,反复练习、逐步提高的。资料\n(1)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在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各个民族、阶级、集团中,都涌现出了许多突出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做了充分而多样的表演,既有呼唤时代风云的英雄,也有自鸣得意的小丑……在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中,他们显得分外引人注目。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把握好五个基本观点。第一、具体分析的观点。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环境中去分析,因为一个人的活动,是受其所处的时代及具体的客观条件制约的。不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就不能对历史人物做出准确的、客观的评价。我们在评价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物,如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人物时,要把他们放在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代背景下分析和评价。这个时代背景就是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这是当时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代表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这些历史人物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这样分析,这些历史人物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就表现出来了。第二、全面分析的观点。即用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某些历史人物的活动,不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而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全方位、多侧面的评价。例如,评价康熙帝,单纯评价他在政治上的活动,不可能全面评价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政治上,他巩固了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打败准噶尔部分裂势力,反击沙俄侵略;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奖励垦荒,注重兴修水利,承认“更名田”,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在民族关系上,他注意加强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友好往来,册封“班禅”;在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这清晰地反映出康熙帝是一位在多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三、阶级分析的观点。即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从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人手,只有这样才能在本质上认识历史人物。例如,唐太宗在位时,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但也要注意到他是封建帝王,是唐朝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尽管在他统治时期,人民负担有所减轻,但那时的农民阶级,同样既受封建国家,又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他们生活依然贫困。用阶级观点来分析人物,除了能从本质上认识历史人物外,还清楚地表明了一个人所持有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第四、发展分析的观点。即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过程之中。历史人物受到社会环境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影响,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孙中山,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的英雄人物。早年他主张维新变法,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失败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很快走上民主革命道路。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接受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孙中山的思想就是这样不断发展和成熟的。第五、一分为二的观点。即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一分为二指事物的矛盾性,即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我们在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时同样可以利用这把钥匙。如评价罗斯福,一方面,他任美国总统期间,推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使美国经济复苏,人民生活改善;他领导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一切都是为了美国垄断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新政”资料\n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罗斯福,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功和过相比,功绩是主要的,是主流,而过失是次要的,是支流。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还要注意防止“英雄史观”、个人崇拜的错误倾向,要正确认识估量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同时也充分肯定个人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个人如果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便会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相反则会阻碍历史的发展。但无论怎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总是有限的,受着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绝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2)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事件是指历史上所发生的大事。历史事件纷繁复杂,且各有差异。就一个国家而言,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如政治事件、社会经济改革、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等;有军事方面的,如战争、战役等;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如思想争鸣、文化运动等。此外,历史事件还包括民族交往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大事。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应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时代背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或时期。由于历史时期或阶段的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条件也就不同,而历史事件自身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同。只有紧紧把握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整体上予以正确地分析。第二、分析原因和性质。历史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只有从经济原因入手,才能寻找其发生的政治原因,才能真正搞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才能为揭示事件的真谛打下基础。第三、把握全部过程。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各种矛盾运动的结果,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终结的过程。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不仅要分析与其相关的所有矛盾运动,还必须分析这些矛盾运动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事件作出全面、中肯的评价。第四、考察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凡是历史事件,不管其内容、性质如何,都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或积极或消极、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地、准确地认识这种影响。例如,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可以从背景、领导者、纲领性文件、革命过程、主力军、革命措施、革命范围、影响等方面入手,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通过革命战争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中后期,通过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虽晚一个世纪,但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三次挽救和推动了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完成了摧毁封建制度的任务,击败了英、普、奥、西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对两国革命进行比较,就能得出正确评价:英国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它却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法国由于人民群众的作用,不仅扫荡了本国封建势力,还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因此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深刻,其影响也深远得多。3.历史研究的逻辑方法历史研究中正确认识的形成,不仅要遵循正确的认识原理,还必须运用科学的认识方法,即逻辑方法和探索中的新方法。所谓逻辑方法,主要指辩证逻辑的方法,即以分析一综合法为基本形式、以矛盾的具体分析为主要特征的逻辑方法。逻辑方法主要包括“分析一综合法”、“联系一比较法”和“归纳一演绎法”等。所谓探索中的新方法,主要指从自然科学或其他人文学科中引进历史领域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计量分析法、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方法等。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三种主要的逻辑方法。(1)分析一综合法资料\n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历史对象、形成历史概念的重要过程。所谓分析,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把对象的整体分散为不同的部分,把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属性分析出来;所谓综合,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为一个整体,或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属性联系起来。只有分析而无综合,一个完整的历史对象在头脑中就会变成一种被肢解的状态,人们就不能获得关于认识对象的全面的认识。要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法。例如,要形成“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概念,首先应进行这几个方面的分析:17世纪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掠夺台湾人民;郑成功于1661年率兵25000至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通过这样一些历史过程和历史事实的分析,然后综合概括为;郑成功是明末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我们由此形成了“郑成功——民族英雄”的概念。(2)联系一比较法历史是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着,有它纵的发展规律;同时,历史事件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又有它横的普遍联系。因此,学习历史就要掌握联系法。首先是纵向联系,抓住某一历史特征,把相关的历史事实连点成线,观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找出其内在联系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把世界史上著名的工人运动,如里昂工人起义、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加以联系,从中得出无产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斗争不断深入、斗争水平逐步提高的结论。然后在纵向串联掌握知识完整性的同时,有必要横向归纳历史知识的层次,形成系统的历史体系。历史的发展不仅具有联系性,而且历史现象或事件之间还有相似性,因此,学习历史还要掌握比较法。例如,可以把各时期同类型的人物、事件、制度串成一线,按专题分类别作比较;还可以对多种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包括正反两方面的比较、表面现象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比较、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比较、时代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比较等。(3)归纳一演绎法面对大量的纵横交错的各类知识,难免眼花缭乱。因此,我们如果在学习中能够完成从具体到普遍,再由普遍到具体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能不仅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做到由此及彼、融会贯通,也就达到了学习的较高境界。比如,判断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可以归纳得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形成主要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这样完成了由具体到普遍的过程。然后,我们可以从这个普遍知识出发,进一步推断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了,所以说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阶级矛盾了,而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五)小论文的写作在掌握了史书的阅读、史料的搜集和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评价等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撰写历史小论文,这能够提高我们运用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理论水平。撰写历史小论文应遵循下列几点:1.命题求新求实命题就是确定写作的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学生初写论文,不一定能够做到“发前人所未发”,但也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决不能人云亦云。主要以教材内容为背景,选取某个方面,对照历史,联系现实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或透视自己感知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引发自己的观点、看法。确定一个自己既有浓厚兴趣,又是力所能及的命题。从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选题宜小不宜大,更不宜用一些华丽或空洞的题目。选题如果过大,就不易抓住重点,无法深入,论证也就困难。相反,如果能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问题,把握住关键,深入其本质,从各方面把它说深讲透,对问题的难点和症结能科学地给予解决,这样的论文也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2.选材求博求精材料与观点统一,是写好一篇小论文的基本要求。材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材料还要具有生动性。如此,才会使文章产生吸引力,引人入胜。资料\n首先,根据命题的需要,带着问题,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期刊室去查阅,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知识宝库,使自己成为材料的主人。我们可以通过书目、索引了解某个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根据索引定向查阅散见于报刊中的材料或以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去广泛收集、整理尽可能多的有关资料。通过实际调查,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研究的对象,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其次,在服务主题的前提下,进行讨论、辨析、整理,把收集到的复杂的、混乱的资料,通过归纳、分类、组合及科学的分析、类比,筛选出具有典型性、说服力的材料,使其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用的论据。3.构思求巧求深我们写作论文,要在搜集大量材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确立论文的论点。初学写论文的人,首先要确立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确立中心论点下的分论点。要十分注意逻辑性,由浅入深,使理论紧密而又具体地联系实际,内容丰富而不松散。使人读后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信服作者所阐明的道理。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经确立之后,就起着统帅全文的作用。材料的取舍,论证方法的选择,层次段落的安排,都要根据论点的需要来考虑。还要注意史论结合,切忌观点归观点,材料归材料,两相脱节。拟定提纲,是学写论文的一个关键环节。提纲是学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有了提纲,就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考虑: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个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不过,简单提纲只要求概括地提示论文的要点,对如何展开一般不涉及。4.成文求细求活历史论文的撰写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题目”、“绪论”、“本论”、“结论”和“注释”五大部分。(l)题目题目要简洁、醒目,既能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意。为了更好地揭示论点,也常常用副题,作为对正题的补充。(2)绪论一般是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解释研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如果是篇幅较长的论文,往往要把本论部分作扼要介绍,或提示出论述问题的结论。绪论必须写得简明扼要,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要小。(3)本论在这一部分里,必须根据论题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看法,或解决某些疑难问题,周详地论证文中的全部论点。这一部分内容多,为求眉目清楚,往往要使用不同的序码,有时还要加上小标题。本论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必须全力把它写好。(4)结论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中引出结论,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5)注释写作论文,常常要用到引文。如果引用的是原诗,要加引号,说明引文的出处要加注,解释引文中的难点也要加解释。历史小论文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中学生写作时,附录、引文和加注部分可适当省略。写完后,要一次次地修改,加以润色,考虑详略,使文章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要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会写出有自己特色的小论文。真正重要的是“JUSTDOIT”!下面就是一名学生写的小论文,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资料\n拿破仑拿破仑,法国国务活动家和统帅。自1793年土伦战役起,他平淡无奇的生活出现了转折,从此开始扶摇直上,在10年间便威震天下,使欧洲各国君主不得不仰其鼻息,而成为各种“英雄传说”的根据。拿破仑独裁政权取代督政府有很大的必然性。当时社会内部政局不稳,外有反法同盟压境,各阶层希望有一个强力政府能使社会安定,对此,督政府无能为力。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卓越军人,有着强烈的权力欲,他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的军事独裁者,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政权是大革命的延续,他推行的一些改革,获得了成功。政治上,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实行行政区划,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而对政治反对势力,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法制上颁布了《民法典》,即通称的《拿破仑法典》,以后又颁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这些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典范。经济上,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实行保护主义政策,鼓励出口,这些措施使经济状况有了很大好转,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拿破仑从上台执政到覆亡,征战不断。他的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基本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实际上在大革命高潮时也同样是这样的。督政府时已对占领地区进行了掠夺,实行“以战养战”甚至“以战养国”的政策。因此,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原本是以往特点的继续,只是在侵略性方面表现得更加露骨。前期的战争在本质上是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交锋。拿破仑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在当地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贵族势力,推行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典。战争最后以拿破仑失败而结束,它反映了当时的力量对比关系。在欧洲大陆上,封建势力在总体上仍大于资本主义势力;在英法对抗中,英国的力量强于法国。同时,拿破仑对占领地的经济掠夺和军事统治,激发了各国民族主义情绪,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这是拿破仑难免失败的直接因素。拿破仑一生功过参半,终因穷兵黩武招致覆亡。但是,尽管代表封建势力的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他的业绩及其难以估量的影响却永垂史册。【基本训练】1.阅读一部历史著作或一篇历史论文,完成读书笔记,并制作资料卡片。2.《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孔子长九尺又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如何搜集史料、检索文献、鉴别材料、得出结论),确定孔子的大致身高。3.试评价一位你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可从《高中综合专题讲座》第一辑中选择)4.《文汇报》(2000-11-17)刊登《重排四大古文明位次》一文: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应当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从70年代起,国内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年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里出土了7000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1979年,又发现了湖南城头山遗址,这里出现了6000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坛、6500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区域,还发现了距今8000年至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新的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黄河流域要早。请结合上述材料,并搜集相关史料,撰写小论文,阐明你的观点。资料\n资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