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总第93期),15—18页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马伟林(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常熟215500)收稿时间:2002-09-20作者简介:马伟林(1967-),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摘要:社会语言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现在已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本文回顾了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重点阐述了外语工作者在社会语言学领域所做的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会语言学论文在外文期刊上屈指可数。笔者建议应该把完善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关键词:社会语言学;中国;外语工作者中图分类号:H0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3)02200152041.0引言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交叉性、跨学科、边缘性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和语言的共变。它指出对语言使用的研究只考虑是否符合语法是不够的,应该结合社会因素进行研究。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thestudyoflanguageinrelationtosociety),那就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有人把它称之为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侧重于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它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从语言的角度研究社会(thestudyofsocietyinrelationtolanguage),那就是语言社会学(sociologyoflanguage),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多语制等,重点在于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探讨社会结构。客观地说,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所研究的主体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语言学百科词典》第270页是这样定义社会语言学的:“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前者包括语言社会本质的特点和规律、语言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民族语言和民族形成的关系、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语言演变和社会演变的关系等问题。后者包括语言的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双语和多语现象、不同言语环境中的语言变体等问题,其目的是揭示社会结构变异和语言结构变异之间的系统对应关系及相互的因果关系。”社会语言学这一术语首先由HaverCCurrie于1952年在他的论文“ProjectionofSociolingiustics:theRelationshipofSpeechtoSocialStatus”中提出,大约于1964年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在西方。它是以结构主义批判者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社会语言学与乔姆斯基生成语法有根本性的不同。“前者(生成语法)是在研究室里拟想模式和不断修正模式,后者(社会语言学)是到社会上去调查语言事实和解释它们的社会意义。”(许国璋,1991:199)按照比较流行的观点,社会语言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其实,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在我国早就存在。荀子在《正名篇》中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性,他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罗常培先生经过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调查少数民族的语言与社会情况,写出巨著《语言与文化》,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年正式出版,由此,他被誉为“社会语言学的拓荒者”。在我国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的应该是非陈原先生莫属。他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出版的《语言与社会生活》(1980),《社会语言学》(1983)和《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1988)对后人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进行了许多理论上的指导。陈原先生的研究领域兼跨外语和汉语。而在外语界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先锋是许国璋先生,他的代表作是“社会语言学和唯理语言学在理论上的分歧”,“关于社会语言学的两条补注”和5\n“社会语言学及其应用”。通过这三篇文章,许先生深刻分析了西方社会语言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为后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1.0外语界的研究外语界对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始于许国璋先生。北大的祝畹瑾教授组织翻译了《社会语言学译文集》(1985),这本集子把当时国外的最新理论介绍给了国内同仁,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这之后,祝畹瑾编著的《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和王得杏编著的《社会语言学导论》(1992)是两本社会语言学的入门教材。这两本著作系统介绍了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学术思想,包括社会语言学的起源、研究范畴、语言变异、言语交际、语言接触、语言规划以及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等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的最基本的课题。外语界的研究者注重对理论的引介,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强调洋为中用。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三人合著《当代社会语言学》,他们充分利用各自的中文背景和在国外进修的机会,把西方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结合了起来,指导性和说服力显得更强。在此期间,两本主要的外语期刊也刊登了一些社会语言学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题目和期刊名称具体见下表)主题:社会语言学总论论文题目作者刊物社会语言学述评祝畹瑾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3)社会语言学的诸领域王得杏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3)试论拉波夫的社会语言学观及其方法论丁信善外国语,1999,(2)主题:语言与社会论文题目作者刊物LanguageandSocietyasSeenbyXuShen,anAncientChineseLexicographer许国璋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戴炜栋等外国语,1995,(6)主题:语言变体论文题目作者刊物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李文中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近二十年worldEnglishes的研究述评姜亚军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突出背景———论语言使用中变异的参照和应用邵志洪外国语,1994,(5)论新加坡地域英语的生态及历史特征朱跃外国语,1996,(4)新西兰英语特征李桂南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论“港湾英语”的特征和兴起的原因朱跃外国语,1997,(4)“河口英语”的崛起左飚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地方语言的特征、功能和社会意义李明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新牛津”“新英语”———《新牛津英语词典》代序陆谷孙外国语,2001,(1)主题:语言接触论文题目作者刊物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高一虹等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石定栩等外国语,1999,(4)主题:语言规划论文题目作者刊物计划语言和语言规划关系初探刘海涛外国语,1996,(5)5\n论双语社会香港的语言问题王德春外国语,1997,(3)新西兰语言政策研究李桂南外国语,2001,(5)主题:性别与语言差异论文题目作者刊物性别在英语语音、语调中的表现杨永林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2)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杨永林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2)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张爱玲外国语,1995,(1)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许力生外国语,1997,(1)性别原型及其在两性言语交际能力中的反映宋海燕外国语,1998,(2)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基本上涵盖了社会语言学的整个领域,况且较多的文章围绕着语言变体和语言接触,这些作者在继承西方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做到洋为中用。戴炜栋(1995)认为:“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从没停止过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很缓慢的,常不被人意识到,语言变化有许多因素,语言变体的存在是语言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观点与西方语言学界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在西方语言学界,绝大多数语言学家都受Saussure和Bloomfield的影响,他们认为语言变化本身是不可以被观察到的,人们观察到的只可能是变化的结果,况且最重要的结果是语言结构的变化。(Wardhaugh,1992:192)“事实上,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有意识对其进行某些改革的事例比比皆是,有的人类的参与还是十分必要的。”(刘海涛,1996)语言的变化有来自语言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原因(如:语言使用者,价值观念的改变,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语言变体研究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确立了某些非标准变体的地位,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使得原来被人认为“有缺陷的”,“不标准的”语言变体拥有了应有的地位,帮助我们认识到某些语言方言在本质上同其他语言方言是同等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黑人方言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这方面,外语工作者的研究都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主要是研究了英语方言、女性语言、新西兰英语、河口英语和新加坡英语等。香港的双语现象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混用到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语言政策起到了指导作用。在美国人类语言学家甘柏兹JohnGumperz、美国语言学家弗格森(CharlesFerguson)、美国社会学家费什曼(JoshuaFishman)、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WilliamLabov)的影响下,外语工作者也进行一些田野工作。祝畹瑾对“同志”“师傅”进行的实地调查明确了这两个称谓的不同以及不同的使用场合。高一虹根据权势量(power)和共聚量(solidarity)对“同志”和“个人主义”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通俗读物的《采风》2002年第四期对“小姐”、“老师”、“老板”、“同志”也作了调查。这些调研主要揭示称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语言学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Fasold(1990:269)就指出:“社会语言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学上出现的问题。”社会语言学提出除了要注重语言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外,更应强调语言的恰当性(appropriateness)。什么人在什么语境下用什么语体,为什么目的,对什么人说,这些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都举足轻重。社会语言学研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种补充手段,解决了一些用早期的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难题。如何来理解简单的话语“Iloveyou”。运用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只有一个意思即“我爱你”,如果我们结合交谈双方的角色,具体的场景,不同的语调,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我爱你”,“我恨你”,“你别指望我爱你”等,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充分得到了运用。在对话的处理过程中,男女生的话语平等权已得到充分重视,他们所占的话轮已基本相等。一些含有禁忌意义的词汇如rubber,cock等已由eraser,rooster来替代。1.0汉语界的研究汉语界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强调实证,它把外国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语言实际结合起来,5\n具有创新意识。“应当说,社会语言学这门学科在这里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特色可能归结为两点,一点是它突出了实践意义,另一点是它重视了文化背景”(陈原,1991:3)。在理论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陈原之外,其他人的著作如下: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1985)和《语言变异研究》(1999);孙维张的《汉语社会语言学》(1991),戴庆厦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93),郭熙的《中国社会语言学》(1999)。研究社会语言学较为著名的学者是陈原,陈章太,曹志耘,马永良,伍铁平,陈建民,戴庆厦等。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些方面:地域方言研究,城市方言研究,北方话词汇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语言变异研究,社会交际及双语语境研究,语文规范(推广普通话),行业语调查,语言与文化,言语交际与称谓研究,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最近谈论较多的是网络语言,外文音译词及外文缩写词对现代汉语的冲击。针对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我国在50年代就召开过“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80年代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语言规划方面,代表性的著作是戴昭铭的《规范化———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反映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使用情况的著作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和文字问题调查研究》。对方言研究较为突出是游汝杰,他与周振鹤合作撰写了《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在语言与文化这一社会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中,有的学者提出了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如戴昭铭)。游汝杰出版了《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陈建民的著作为《语言文化社会新探》。1.0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社会语言学对于学术界的最大贡献或许是语言与社会共变说,以及城市方言调查方法。社会语言学有没有自己的理论,有没有自己的世界,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语言学界的泰斗乔姆斯基曾在70年代把社会语言学研究比作蝴蝶采集标本的工作,20年之后,他声称从不怀疑社会语言学研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或许没有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社会语言学就更容易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创新。外语界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重点是对这一领域的概念进行分析、解释。汉语界同行们的兴趣在于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汉语的语境中,强调实证分析。据董琨(1999)的统计,我国有关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总篇数超过500。据笔者的了解,在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学术会议只召开了三届,它们分别是:1987年的北京西山会议,主题是社会语言学的全面介绍,成果是《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论文集》;1989年的江西庐山会议,主题为言语交际,成果是《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1992年的陕西西安会议,主题是语言与文化,成果是《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与此相一致的是,近几年在外语学术期刊上有关社会语言学的论文也越来越少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社会语言学正在稳步发展,它已经是不少大学语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国外有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SociologyofLanguage,LanguageinSociety和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等社会语言学期刊。国内的《语言文字应用》、《语文建设》、《中国语文》、《民族研究》、《语文研究》等经常刊登有关社会语言学的文章。2002年9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证研究。社会语言学虽然吸收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但还是应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吸收中创新。应该紧紧围绕着语言与社会,语言接触,语言变体做文章,决不能成为“无所不纳的垃圾工厂”。社会语言学在以下领域有不断发展的空间:语言变异研究、语言接触、双语(多语)以及双音(多音)的研究、语言平等以及社会语言学的应用研究。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奈达曾声称中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天堂。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必定要重视语言使用的研究。笔者坚信,只要外语工作者、汉语工作者、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者和对外汉语工作者共同努力,把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一定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参考文献5\n[1]Coulmas,Florian.TheHandbookofSociolinguistics[M].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Ltd,1997.[2]Fasold,Ralph.TheSociolinguisticsofLanguage[M].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Ltd,1990.[3]Wardhaugh,Ronald.AnIntroductiontoSociolin2guistics[M].Secondedition.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Ltd,1992.[4]陈原.语言·社会·文化[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5]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6]董琨.新时期语言学应用研究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1999,(4).[7]戴炜栋等.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J].外国语,1995,(6).[8]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9]刘海涛.计划语言和语言规划关系初探[J].外国语,1996,(5).[10]戚雨村等.语言学百科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11]王得杏.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2]徐大明等.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3]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4]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SociolinguisticStudiesinChinaMAWei2linAbstract:Sociolinguisticsisinterdisciplinaryandnowithasbecomearecognizedbranchofthesocialsciences.ThepaperprovidesanoverviewofsociolinguisticdevelopmentinChinawiththefocusonthestudiesconductedbyforeignlanguageresearchers.Itpointsoutthattherearefewerpapersonsociolinguisticsinacademicjournalsdevotedtothestudyofforeignlanguages.Thesuggestionismadethatperfectionofsociolinguistictheoriesshouldbecombinedwiththeirapplication.Keywords:sociolinguistics;China;foreignlanguageresearcher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