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7.04 KB
  • 2022-08-27 发布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总24卷第7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01.24No.72003年7月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ul.200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李蜀人(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思路,认为其历史哲学既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传承,又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表现。因而将历史提高到世界历史的高度,将其看作为其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这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伟大之处。然而,将世界历史的基础奠基于“理性精神”之上,便会产生将人的主体和主体性相混淆等一系列的理论困难,从而为现存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提供了说明。对此,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批判了黑格尔,提出了劳动实践是世界历史的基础这一崭新的历史哲学。这样的历史哲学是从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上考虑和研究世界历史的命运,因而它不仅在理论上批判了先前的历史哲学,而且还对现存的社会进行了批判,充分显示其革命性。所以,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研究决不应该停留在对于当今社会的描述和概括层面,而应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上去理解。关键词:历史哲学;世界历史;黑格尔;马克思中图分类号:B516.35;Bo__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3)07—0104一10近代以来,“世界历史”这个观念有着复杂的夕衰,罪恶的战胜美德,历史是已不乏显例,最大含义。它既可以代表一种人类行为的宏观历史叙的‘罪孽’反而最有益于人类,以及人生祸福的变事,也可以深化为一种指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历迁无定,凡此种种,都使人相信‘历史’是建筑在史哲学。随着现代性的成长,直到20世纪初,无捉摸不定的流水上的,是建筑在喷涌无常的火山之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世界历史”观念喻示的颠的,”[1](P1’人们认为社会历史是完全变化莫测整体性与一致性,都仍然是一种进步主义和乐观主的,毫无规律和法则可言。如果有人企图从历史中义的典型表征。随后人类活动的诸种现象与经验,去发现规律和法则,都会被斥责为故意买弄或者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变化着的空虚的幻想。所以,历史哲学要能够成为可能,首世界政治秩序,文化的多元化等等,迅速改变了近先必须将“历史”奠基在一种稳定不变的基础之现代“世界历史”的原貌,“世界历史”完全成为上。了“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人们都按照各自的在达到这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以前,人类历史观念任意装扮着“世界历史”。究其原因还在于历必须先经历许多世纪。也就是说,只有到了西方近史哲学的基础问题还没有以它应有的方式向我们展代历史,只有当文明社会和自由的国家形成之后,现出来。因此。本文通过比较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这时人们在面对的是文明世界。而文明世界就是一史哲学,试图为我们在当今社会的历史境域中去理种有“法度”的世界。因此,为了这样的“法度”解“世界历史”观念的当代意义提供一种哲学立场世界寻找基础和法则便成为了从此以后人们追求的和方法。目标。只有在这样的历史境域中,历史哲学才有其可能性。在这种意义上说,“一部历史哲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把那寻常的叙述因素,同那尊严的思在西方哲学的历史上,历史哲学的研究只有到辨因素,形成这种艺术的结合。”⋯【P·3)了17世纪才有人进行专门研究。因为在此之前,尽管西方历史哲学的源头虽可上溯到奥古斯丁人们认为自然的事物,人的存在和思想以及被认为甚至于《圣经》。但是,一般认为,伏尔泰是近代是上帝显身的各种方式等等,一直被看作是稳定而历史哲学的奠基人。他在1756年的《论各民族风不变的存在,可以找到法则或规律。至于历史的运俗与精神》一书中使用了这一概念,1765年又写动则不然,“不同帝国的此起彼落,各个人的朝荣了《历史哲学》一书。赫尔德的《历史哲学大纲》收稿日期:2003—04—22作者简介:李蜀人(1958一),男,哲学博士,INJll成都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n第7期李蜀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105(1784—1791年)是关于历史哲学的一次系统阐从世界历史的现象举例来说明这些观察,而是世界述。但真正将历史与哲学结合的是维柯。维柯第一历史本身的哲学思考,他说道:“‘历史哲学’只次(1744年)明确提出:”这个民族世界的确是由不过是历史的思想的考察罢了。‘思想’确是人类人类创造出来的,所以它的面貌必须在人类心灵本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身的变化中找出。”[2](P·154’维柯认为,如果谁创造此。”【3J(P.8)他认为,只要同人类社会相关的一切都历史也就由谁叙述历史,那么,这种历史就是最确含有一种“思想”。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唯一“思实可凭的了。既然人类社会和历史是人创造的,所想”便是理性(re&_qDn)这个简单的概念。所以,在以,人类对历史就是可以认知,可以有所作为的。黑格尔看来,“‘理性’是世界的主宰(Soverdgn),他把这称为“新科学”和“第一原理”。因此,世界历史向我们展现为一种合理性的过然而,在维柯看来,人的意图或计划只是实现程。”l3J(P·9)黑格尔的这一思想的论证是来源于西方“天意”的手段,即人的历史活动是“上帝”神圣哲学传统。他认为,这一思想在其他学科中是一种工作的继续。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天意”的规假定而在哲学里却是一种法则。因为思辨的认识已定,各个民族的基本社会结构发展过程在“存在着经证明(精神现象学),“理性”(reason)就是实~致的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真理基体(substance),也是无限的能力(power)。它的础。他把这个称为“人类共同的心灵词典(mental无限质料(实体)奠定了一切自然和精神生活的基dictionary)。”[2”104)凭借这个“词典”,人们“就础。它的无限形式推动着这种质料不断运动。黑格可构思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来判定一切民族尔说道:“一方面,理性是宇宙的实体,借助理性的有时间性的历史。”[2](P104)也就是说,通过一种和在理性之中,所有的现实才能存在和生存;另~新的历史哲学观,人们就会发现一切民族都要经历方面,理性又是宇宙的无限能力,理性并不是无所一个兴起、发展、鼎盛、衰亡的“理想的人类永恒作为,并不仅仅是只产生一种理想,一种虚悬在现历程”。实以外某个无人知道的地方存在的意图。也不是仅也就是说,维科第一次提出了历史是人按照仅在某些人头脑里分离和抽象出来的东西。理性是“天意”创造的思想。在他看来,“天意”仅仅是指事物无限的联合体,是一切事物的完整的本质和真导,更为重要的是创造本身。这就将神的意志留在理。-[3J(P.”理性让自己的“能力”产生的东西就是了“天国”,彻底扫除了人类历史中的神秘主义思它自己的质料。它不像有限的行动那样需要外在的想。因此,维科坚定地认为全部历史只能从创造历质料作为对象。它作用的对象就是它为自己提供的史的人本身得到说明。这也就推翻了那种将历史看丰富对象。因此,理性既是自己生存的基础和绝对作是一串偶然事件成见,首次将历史奠基在了人的的最后目的,又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活动的能力。在理性基础之上,为历史哲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18这种意义上,黑格尔认为,理性既是历史的主体同世纪的法国孟德斯鸠从自然地理环境等客观方面研时有是历史的客体。所以,理性不仅把自己的目的究了民族国家以及民族性格的形成,孟德斯鸠试图展开在“自然宇宙”的现象里,而且还展开在“精用历史地理环境来说明历史;德国哲学家康德从人神宇宙”一世界历史的现象中。“这种‘观念’或类理性的角度研究过历史哲学,认为人类历史不过‘理性’就是真实的、永恒的、绝对有力的本质;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各个民族尽管有着许多的不同它在世界里展现自己。在这个世界里,被展现的只和差异,但是,在理性的指导下,人类社会有可能能是理性的光荣和荣誉,剩下的一切都不能被展最终走向永久和平。然而,他们的历史哲学还没有现。”引(P·10)也就是说,世界历史不过是“理性”形成系统的历史哲学理论。在他们的历史哲学思想的展现。之间还没有构成有机的联系。这些历史哲学的思想将世界历史奠基在理性之上,黑格尔就认为,都散见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之中。也就是说,尽管他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一种合理性的过程。在他看们都涉猎过历史哲学,但是,他们都没有全面系统来,人类历史是由无数个人活动的结果。个人都有地提出过历史哲学。对历史哲学系统研究的哲学家自己的目的,都会根据自己的动机和利益而行动。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于1830年出版了《历史然而,在世界历史中,人们往往得到的结果同人们哲学》(PhilosophiederWeltgeschichte/Thephiloso.原来的目的和动机完全相反。因此,他认为,个人phyofHistory)这部专著。的目的和动机不能成为世界历史的根据。相反,这黑格尔对于历史的研究不是一种历史学的编篡些个人的动机和目的必须按照理性的法则行动,因研究,并不是从世界历史做出一些普遍的观察,再而世界历史便是“合理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n106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4卷里,世界历史的本质是同一的,都是人类理性的表是主观设计的产物,它还不是完全现实的存达。先前的许多哲学家都指出过理性统治着世界的在。”[3](P.22)要实现自由的本性,就必须考虑人活思想。但是,他们都未能说明理性怎样统治着世动的“意志”。这样的意志就是人的需要、本能、界。因为在这些哲学家的意识里或者在以前人们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历史学只研意识里,对于理性如何在现实里展示理性自身这一究了由于人的意志而出现的历史现象,只是研究人点,他们都没有继续深入下去。因而他们还不能将的需要、本能、兴趣和热情这些人的活动的动力,普遍的理性原理同具体事件相联系。所以,黑格尔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力的目的或原则,没有看到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理性如何统治着世界的思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历史哲学不仅要考虑这首先是精神的本质。把精神(Spirit)的对立些动力,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动力的原因。这种物——“物质”(Matter)相比较,“物质”在本质原因就在人的精神之中,就是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上是复合的(composite)。它的组成部分是相互排自由。因此,意志和自由这样的精神矛盾便构成了斥的。因此,“物质”追求它的统一,总是要消灭黑格尔历史哲学基本线索。自己趋向于向它的对立物转化。所以,黑格尔认在黑格尔看来,作为人的意志是不完善的,受为,重力是物质的本质,其意思是说,物质的本质到人需要、本能、兴趣和热情等的制约,而自由是是在它的自身以外。而“精神”的本质则在它自身完善的,是一种自我意识,而且自由对于人的意志之内。因为精神的本质,在黑格尔看来,就是“自还有指导作用。由此,人类历史不仅是一个变化发由”。而所谓的自由是指“如果我只能依附不属于展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我自身的它物而存在,那么,我就不能离开外物而逐步完善的进步过程。他说道:“在现实存在里,独立存在。相反,当我只依靠自己而存在时,那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就是进步。”[3](P.22)不么。我就是自由的。”[3](P”)“精神”就是这种依过,“不完善的东西决不能仅仅被抽象地理解为不靠自己的存在,即自我意识,即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完善,而应该被看作是包含着同它自己绝对对立面存在。这就意味着“精神”能意识到它是自己实现的东西一所谓完善的东西一作为一颗种子或冲自己,自己创造自己。所以,黑格尔说:“根据这动j”[3](P.57)因而,这样的不完善,从可能性上说,种抽象定义,世界历史可以说是在精神里潜伏的创就会变成现实的东西。不完善的东西本身包含着完造过程中‘精神’的展现。”[3](P·17)正如幼芽已经善,这是一个矛盾。但是,正是这个矛盾的不断地具有树的本性和果实的滋味和形式的本性一样,被扬弃和被消除,世界历史才能够发展。对此,黑“精神”在最初迹象里已经包含了“历史”的全体。格尔说道:“精神是同它自身斗争着。由于它是自所以,他认为,世界精神是世界历史的基础和本己最大的障碍,所以它不得不克服它自质。而世界精神在历史过程中表现为“自由意志”。己。”[3](P55)这就解决了他的历史哲学的动力问题。因为“自由意志”在本质上是扬弃了偶然的意志,最后,黑格尔分析了国家的形成这一历史事从而各个国家或民族不论其历史和现状如何,都必实。他认为,如果人们的私利和国家的公利是一致然加入到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去。在这里,黑格尔特的时候,这个国家便是合理的。但是,国家的构成别强调自由就等于是自我意识。他说到:“在我们是复杂的,既有许多制度又有许多机构,所以,它面前的历史过程中,包含着绝对必然性的自由的基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才可能形成。一方面,从主本本性被展现为一种逐渐意识到它自身的过程(因观上说,人的需要、本能、兴趣和热情都表现为纯为自我意识是它的根本性质)并因此而实现自由的属自然的存在,它们成为了“世界精神”(world—存在。自由本身既是自由要达到的对象,又是它本spirit)为完成它的目的所用的工具和手段;另一身唯一要实现的精神目的。”【3J【P-19)这种既意识到方面,从客观上讲,“世界精神”又有它自己需要自己是对象又意识到自己是目的的自由,就内在的实现的目的。因此,黑格尔认为,在个人和各个民地蕴涵了实现它的必然性。但是,这种自由是逐渐族实现他们自己主观目的的同时,他们的需要、本被意识到的。所以,世界历史就是一种发展过程。能、兴趣和热情又成为了实现“世界精神”目的的黑格尔表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世界历史是从手段和工具。这样,“这种独立普遍的存在和具体东方开始并向西方发展的。的存在的联系——一切也从属于、依附于理性;就其次,黑格尔又认为,-这种自由是普遍的,又成为了理性发展的手段。这种普遍而抽象的存在一是抽象的,因而,它只是潜在而不变的本质。“目般地同个别的存在的结合——在主观上——只有这的、原则等等只不过是我们思想中的存在,只不过样的结合才是真理。”[3](P.25)不过,这还是思辨真\n第7期李蜀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107理。这样的真理指出,在个人意识里,存在着一种由”和“必然”的对立完全消失了。“对立”(antithesis)。一方面,它是普遍的,是自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真正基础由的,另一方面,它又是要排除或反对普遍意识。是理性,是理性而生发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由。因此,个人的自我意识就用有限性、特殊性代替了这种自由,将人的需要、本能、兴趣和热情等因素普遍的自我意识。这样有限的个人意识就在现象世作为手段或工具,逐渐实现其目的的过程。一方界活动,以求实现个人的特殊目的。这里,现实面,是普遍的理性自由的原则,另一方面,是人的“活动”(activity)是一个关键概念。黑格尔说道:具体的个人利益,这样的矛盾,在人的现实活动作“现实活动是这个三段论的中介术语。它的一端是用下得到了统一。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国家便普遍本质,即观念,它密藏在精神里面;另一端则是自由的实现。是外在事物的复合体一客观物体。这种活动是使普遍的潜在的原理过渡到客观领域的中介。”[3](P.27)例如,修建一座房子是人的内心的目的和意图。马克思在他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都研究过世界铁、木头、水泥等材料就是手段或工具,再加上水历史。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哲学始终关心的重大问题火空气等元素来加工这些材料。结果是各种元素都之一。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要是批判地吸取了按照它们的本性而被使用,共同致力于房子的修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思想。他认为,黑格尔是第一个建,但是,它们的本性又房子所限制。黑格尔认系统阐述世界历史规律的哲学家,对于黑格尔认为为,人类的各种需要、本能、兴趣和热情也是这样的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从东方向西方发展的历程这被满足的。他说:“在历史里面,人类行动除掉产些思想,马克思是赞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生她们目的在取得的那种结果一他们直接知道欲望样:“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的那种结果外,通常还要产生一种附加结果。他们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满足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还有潜伏在这些行动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中的某种东西,虽然它们并没有呈现在人们的意识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中,而且也不包括在他们的意图中,却也一起被完系。”[4](P.63)并称黑格尔“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成了。”[3](P,27)因此,热情的特殊利益总是同普遍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理论前提。”[51(P·121)因为原则的活动发展紧密相联的。世界历史中,既有历黑格尔首先将世界历史概括成为了合理性的过程,史现象,又有历史的本质。这是必须加以区分的。从而指示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样以来,历史由于“理性的狡计”(thecunningofreason)使得哲学的研究才有可能性;其次,黑格尔认为,这样它从来不加入现象里的任何斗争,它总是留在后的历史过程是在人的现实活动作用下,通过人是精方,指使热情活动。所以,在分析历史现象时,我神里的矛盾逐渐实现的。因此,世界历史的合规律们应该将历史现象里毫无价值的部分去掉,找出其性和矛盾性就构成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直接的理论真实的部分。这提出了历史事件中必然性与偶然性前提。相统一的辨证思想。就人而言,在个人中真实的便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是作为历史推是人身上的一些神圣性的东西,即道德、伦理和宗动和创造的原则,因而他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教虔诚。这些东西,也就是黑格尔称为“理性”的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东西。从理性的活动和自决性上说,这也可以说是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自由”。这就是说,世界历史过程中包括许多个人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的活动,而这些活动之中既会受到理性的指导,表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6](P·120)马现为个人存在的实体性的本质,又会在个人的本能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中最重要和最等因素作用下带有偶然性。因此,黑格尔认为,人根本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最重要的成果的“这种本质性的存在便是主观意志与合理意志的就是辩证法。辩证法是历史发展的创造和推动原结合,这种结合就是全部道德,也是国家。国家是则。根据这一原则,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看作为人的个人可以在其中拥有和享受自由的现实形自我创造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把自己式。”[3](P,38)因为在国家之中,历史的对象有了确的力量和本质对象化,也就创造出了独立于自身的定的形式,“自由”获得了客观性并可以在使人在外部世界。同时也就产生了人与自己对象的对立,生活里真正享受到自由。因此,人们只有服从国家即主客之间的对立。也产生了扬弃这种对立的活的法律和道德,人才能是自由的。这样,一切“自动,即劳动①。正是因为劳动才使黑格尔的辩证法\n108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4卷具有力量否定的力量,才能合理说明人的自我产生对象只不过是意识为了认识和实现自身的一种手的过程。因此,黑格尔思想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他段。对象不过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环节,一个产生而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深刻理解现实的人和人的历史。且注定要消失的环节。从根本上说,对象是没有独在这一点上,费尔巴哈则不如黑格尔。费尔巴哈虽立自存的性质。对象在本质上就是自我意识。马克然主张现实的、感性的人是哲学的基础,反对抽象思指出,黑格尔这种思想的主要问题是“意识的对的精神,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是,他象无非就是自我意识:或者说,对象不过是对象化没有看出黑格尔的“精神”中所蕴涵的深刻思想。的自我意识、作为对象的自我意识(把人和自我意他不懂得黑格尔用精神的抽象动作来表现实际的劳识等同起来)。”[6](P121)正是因为这一唯心主义的基动,表现人的自我创造历史活动的意义。费尔巴哈础,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的发展看成了人的自我意识将人只看作感性直观的存在物,而没有把人看作是的发展过程。对此,马克思认为,“当现实的、有感性活动的自我创造物。因此。他不能理解真正的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人和吸出一切自然力历史活动,也不能理解真正现实的人。对此,马克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思和恩格斯都指出:“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而这些本质力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6](P.124)这就是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7](P·50)说,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但是,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对劳动本身的理解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同人周围的自然界、自却是片面的。他说:“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然力量不可分离的存在物。在这种意义上,人是受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动的(LeidendSein);另一方面,人又直接是自然证实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一面,而没有存在物。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包括意识和自我看到它的消极的一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意识的能力,在这种意义上,人又是能动的存在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物。因此,人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到在人之外的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6](P·120)这里,马自然对象上,加工这些对象,建立了既是人化的对克思认为黑格尔是赞成斯密等人的劳动价值学说象又是独立于人的对象。这样的“建立”的活动本的。但是,这样的立场是“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身就不能是主体的意识或自我意识而只能是人的客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观本质力量的一种主体的能动性。这些活动本身既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有主体意识的建构,又是一种必然的客观活动。所象的公式,然后又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6J(P·4∞以,从人的主动和受动这样两种属性上说,也就是所以。“国民经济学虽然从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说,从人的存在状态上说,人不仅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点出发,但是它没有给劳动提供任何东西,而而且也是客观的存在物。如果像黑格尔所理解的那是给私有财产提供了一切。”[6](P.57)这就说明将劳样,人等同于自我意识,那么,整个世界的客观性动作为历史哲学的基础是其巨大的进步,但是,更就被彻底地瓦解了,在人以外的一切对象就根本不重要的是对于劳动本身的认识。如果我们只是在思能成立。而这种情况是同人的直观认识相矛盾的。辨的层面理解劳动,将劳动看作是精神或思维劳马克思继续说道:“对象性的存在物是进行对象性动,我们必然会得出私有财产是完全符合历史规律活动的,而只要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的这一错误结论,从而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提西,它就不能进行对象性的活动。它所以能创造或供证明。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因因此,马克思更深入地批判了黑格尔思想的唯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6](P·124)人是对象性的存在心性。在“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63(P·¨8)《精神现物,在人的本质规定中是包含了对象性的东西,这象学》这本书里,黑格尔认为,从感性意识开始,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但是,从机制上说,人的意识意识就同它的对象斗争,双方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扬只所以能够创造对象,并不是像黑格尔认为的那弃对方,从而否定自己,取得了发展的种种形态,样,是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是人的此意识最后意识终于扬弃了它同对象之间的全部对立,达本身首先是被对象,即自然界所设定的。因为,作到了对自己的绝对知识。意识这时知道了全部对象为自然界不可分离的部分,人的客观的自然的存在世界都不过是精神自身的异化或外化,从而认识到在逻辑上是优先于人的意识的存在的。“因此,并精神才是世界的绝对本质。因此,在黑格尔看来,不是它(对象性的存在物一引者加)在设定这一行\n第7期李蜀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109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终是受到自己创造的“上帝”这个对象的支配和奴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役,形成了人同上帝的异化关系。在这种异己关系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里,费尔巴哈发现了宗教产生的基础。正如马克思动。”[63(P·124)这就从历史哲学的基础上颠覆了黑格指出的那样,费尔巴哈“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尔历史哲学,而只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所于它的世俗基础。”[7](P·17)据此,费尔巴哈认为哲以,马克思认为,“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学的基础不是像黑格尔认为的那样,是绝对精神的史的活动。”㈤异化,而是感性的人的异化,从而他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然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只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人,因而他“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这样,哲学,包括历史哲学,从根本上说都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能以人的客观活动为基础。而人的首要的客观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就是劳动活动。这应该是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想方面去理解。”[7](P·16)其结果就是尽管费尔巴哈把后必然得出的结论。而劳动活动并不是像亚当·斯哲学奠基于世俗基础之上,但是,他没有对于这样密和黑格尔等人理解的那样是某种抽象劳动或思辨的基础进行研究和批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就是现实的可以通过人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的经验证明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所以,在马克思看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7](P·17)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中,马克思开始了他对世俗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社会基础的批判。他认为。“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产的事实出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实。”[6](P46)在马克思看来,尽管国民竟经济学肯证明这一事实。”[7](P5卜52)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定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价值源泉,但是,他们又将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可以通过人们的私有财产当作为是当然的事实,因而他们研究的经现实生活得到证明的过程。济规律就只能是私有财产的发展规律。这样,他们在将劳动当作历史哲学基础的问题上,马克思在理论上就陷入了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又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异化思想。因为异化这个从劳动是价值唯一的来源出发,劳动的全部产品在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公认是从黑格尔开理论上都应该属于劳动者;但是,另一方面,国民始的。但是,“异化”(Entfremdung)和“外化”经济学又认为劳动者的所得只能是维持劳动者生存(Entusserung)都不过是英语alienation的德文翻的最小部分,并不是他们的历史所得,因而劳动者译,在英国经济学里用来表示商品的被出售、出创造了财富,得到的却是贫穷便成为了合理的事让;在社会契约论中被用来表示原始自由的丧失,情。相反,资本,这一来自劳动者创造的财富,现表示人将自己的自然权利向根据契约而成立的社会在却成为了支配和奴役劳动者的力量。对此,马克或国家的让渡或转让。黑格尔第一次将外化这一概思指出:“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念赋予了辩证的否定意义,使其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根源的钥精神动因。然而,黑格尔没有能区别出“外化”和匙。”【6』(P.46)那么,找出“这把钥匙”来说明异化“异化”的意义,从而他不能够看到劳动的消极作的本质,就成为了马克思研究的首要任务。用,不能够认识到现实社会的非人性。马克思是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提出劳动异化在异化问题上,马克思又批判地接受了费尔巴问题的。他分析了四种异化: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哈的思想。因为费尔巴哈是首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心主义思想的哲学家。费尔巴哈是从对宗教的批判“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出发来建构他的异化理论的。他认为,宗教就是在劳动同劳动产品的异化中,主要是指出了人与外“人——这就是宗教的秘密一把自己的本质加以客界对象的异化关系。作为结果,这种异化是由于生观化,然后再把自己当作这个客观化了的、变成一产活动本身的异化造成的。马克思说道:“如果劳个主体、一个人的本质的对象;他思想自己,作自动者(Arbeiter)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己异己的对象,不过是作为一个对象的对象,另外一个化,那么劳动者怎么会同自己活动的产品像同某种实体的对象。”[8](P.480)在费尔巴哈看来,不是宗教异己的东西那样相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但是,在宗教中人始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n11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4卷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矛盾立刻得到阐明。”[6](P.57)然而,从国民经济学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研究中发现和提出的异化劳动,在马克思看来还是身的异化、外化。”[6](P.50)具体说来,劳动,对于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异化理论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劳动者来说,不是属于他自己的,不是自由地肯定范围之内,还没有对劳动本身是怎样自我异化的给自己的本质活动而是否定自己的强制性活动。因出哲学上的说明。因此,马克思接着提出了这样的此,只有当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存状态,要解决自己问题:“我们已经承认劳动的异化、外化这个事实,的吃喝住行等问题时,人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在从事并对这一事实进行了分析。现在要问,人怎么使他人的活动。劳动这一人的本质属性现在却变成了一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发展的种外在的手段。这就意味着,人在运用自己自然的本质为根据?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异化机能时才觉得自己是人,而在从事人的活动时反而劳动同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也就为解决这一觉得自己是动物,即“动物的东西成为了人的东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6](P‘61)因为,一般地说当西,而人的东西成为了动物的东西。”[6"51)在这人们谈到私有财产时,人们认为他们谈论的是人之样的关系中,人的一切的东西,包括自己的生命,外的东西,而谈到劳动时却认为他们谈到的是人本都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反而转过来反对他自身。所以,将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转变成为异化劳身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强调指出,劳动动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就是把对“物”的研究活动本身的异化,就是“自我异化”[6](P.51)尽管在归结为对“人”的研究,归结为对人类活动本身的这里马克思的自我异化的思想还显得抽象,但是我研究,即研究人类的生产劳动发展史的问题,这就们已经可以看到它已经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自我意进入了历史哲学的范围。识的异化了,已经去掉了黑格尔异化思想里的纯粹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性存在。但意识,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劳动本身的异化,即劳动是,马克思更强调这样的本质性存在不是像黑格尔异化就等于自我异化。这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认为的那样,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物,而是感性的存核心和本质。在物。“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以由于异化劳动使自然界和人本身异化,人的生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表现,也就是说,是人的命活动同人相异化,而生命活动是人作为类共同所实现或现实。”[6](P.78)所以,“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具有的。因而异化劳动就使人同人的类相异化,使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人把类的有意识的生活变成了维持个人生活的手式的感性出发,因而,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段。这恰好将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因为“动物实的科学,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61(P.53)所以,这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自然的、感种异化必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的异化和对立。性的)需要而准备的发展史。”[6](P.85)尽管黑格尔“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也看到了劳动的作用,但是,他的劳动还是抽象的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劳动,是人的精神意识的劳动,这样,黑格尔的历而且生产出其他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史哲学便不能不带有神秘主义的意味,不能不脱离以及他同这些人的关系。”[6](P.56)也就是说,异化了历史本身。同时,这里的自然界也不是一个抽象劳动不仅产生了人的生产劳动的异化关系,而且还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感性的自然界。这种感性自然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出一种不生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因此,马克思认为,我产的人,他们却对生产劳动的一切具有支配和决定们只有将人的劳动同自然界和社会联系起来,我们权一资本家。资本家就是私有财产的真正代表。才能真正发现历史哲学的秘密。他说道:“自然界“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劳动者同自然界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果。”[6](P.57)这样马克思就解决了国民经济学所不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能解决而只能当作前提——私有财产这一事实的问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题。从而指出了古典经济学的根本错误在于将异化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16J(P·79)因此,正是劳动当成了劳动本身,这就颠覆了当时流行的将异在社会中,才完成了人同自然界的本质的统一,化劳动看作结果、私有财产看作原因观念,深刻揭“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示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道主义。”[6](P.79)所以,从自然主义才能够理解历尽管“劳动异化论”,“使至今没有解决的各种史行动便成为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出发点。\n第7期李蜀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111这种自然主义的立足点就是“首先应当避免重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P‘88)人是社会存在物。”[6](P.79)因此,人的一切生命活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地指出:“社会动,包括意识活动都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同生活在本身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样的,社会生活也不是抽象的精神意识,它无非就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是一切个人活动的综合。一方面,在社会里,人可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7](P·18)因此,历以确证了自己的现实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人的现史哲学理论就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建立。这里的实存在又构建出社会生活。这样,个人生命活动同所谓实践,马克思认为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资社会生活的一致,便成为了马克思历史哲学所追求料的生产。人们在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同的目标。因此,对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扬弃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资生活本身。马克(aufhaben/deny)③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思说道:“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己的本质,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其结果就只能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这样以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来,人与对象的一切关系,包括人与人的、人与自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7](P·25’因此,然等关系,即人的历史的关系就全部转化为社会现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决定了个人的一切,同样地,实的感性关系。因此,马克思既不像黑格尔那样,也决定了人们的一切。因而现实的个人、人的生产用抽象的精神性能动性来说明历史,也不像旧唯物活动以及人的物资生活条件等等便构成了历史的前主义那样,忽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对于历史的作提。特别是生产物资生活本身,它是一切历史的第用,而是将人的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了历史哲一个前提。因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学的基础,从而人的感性的一切特征都成为了人的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现实的实现。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的感食、住以及其他东西。”[7](P32)所以,任何历史观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到生产物资生活的全部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因此,私有财产的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满足人们扬弃便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征的彻底解放。因为,生活时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以及所用的工具又会使人通过这种的扬弃,这些感觉和特征无论在主体还是们产生新的需要,这便构成了第二个历史事实。在在客体上都变成了正常人的感觉和特征。所以,马劳动实践中,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又克思说道:“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在生产另外的人,即增殖。这就形成了家庭关系这的产物。”【6j(Pt84)也就是说,从自然主义的立场出一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随着人们需要的增长产发,将人的感觉的形成同人类历史联系在一起,使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长又产生了新的需马克思看到了人的社会实践在历史中的重要性,但要的时候,家庭便成为一种从属的社会关系。社会是,他并没有将人的感觉当作历史的基础。因为马实践的这三个方面并不是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社克思当时已经认识到所有的理论问题都可以通过劳会实践的三个因素。因此可见,无论是通过劳动实动实践方式得到解决,社会劳动实践才是历史哲学践人的生命生产还是通过生育他人生命的生产,它真正的基础。而哲学,包括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哲们都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学还没有认识到这样的任务。因为以前的哲学都将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理论问题当作了理论问题而从来没有想到通过劳动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实践去解决。根据实践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则是无关紧要本质就不再是所谓的普遍的抽象的存在,也不是所的。”[7](P·34)对于历史发展这三方面的研究,使马谓的客体的存在或者直观的形式,而是劳动实践活克思已经认识到,一定的生产方式始终是与一定的动。在马克思所处于的工业时代就是以异化劳动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就是生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找到了人的历史向世界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历史转变的根本原因。并且这样根本原因是可以通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过社会现实得到证明的,这就既彻底扫除了历史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学中神秘主义,又批判了自然主义。对此,马克思讨。’’[7](P3钔说道:“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同样的,人的意识从一开始也是同劳动实践相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联系的。也就是说,人的纯粹意识并不是从来就有\n11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4卷的。而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样的市民社会不仅是指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是可以泛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指整个人类社会,泛指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方式。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并且以这样的实践方式为基础,人类的精神生产便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7](P·35)可以得到科学的说明。所以,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不在人类的开初,意识仅仅是对周围环境、对处于开是在每一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他者以及对自然界的一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种狭隘意识。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人的需要的增西。因此,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长和人口的增加,意识便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时,社会分工也同样发展起来了。精神劳动和物质“自我意识”中来消灭的,而是只有实际地推翻一劳动分成了两大不同的领域。“从这时候起意识才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能真实地这样想象:它是某种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把它们消灭。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动力以同的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及一切理论的动力都是革命而不是批判。这就揭示地想象某种东西。”[7](P36)只有在这时候,意识才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革命性质。能摆脱物质世界去构造纯粹的精神体系。因此,黑四格尔所谓的纯粹自我意识就只能是他个人假象中的唯心主义的表现,只能是他自己的经验的束缚和界我们认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基本上是主体性限的观念,而绝对不能成为历史哲学的基础。所的建构主义,它必然要滑向中心主义、普遍主义和以,马克思认为,意识也是同生产劳动实践紧密联基础主义。这样,一方面,它必然会受到以后诸多系在一起的,在两者的关系上只能表现为“不是意哲学的批判,揭示出它的基础的可疑性;另一方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7](P.31)面,它必然得出历史终结论,从而为强权政治和霸因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权主义打开一条通道;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人的一次完整地表述了他的历史哲学:“这种历史观就存在状态的展开,是奠基于劳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考察现实的生产历史命运的终极关怀。因而它对现存社会采取的是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批判和革命的立场。然而,马克思的这种立场并不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是“去历史化”而使人类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流浪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状态。而是在这样的批判中,重新建构起世界历市民社会的劳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史。所以,我们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并不是终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结了世界历史而是为世界历史提供了新的希望。在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的产生过程。这样这样的希望中,一切现存的社会都是都必须遭受批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全部过程(因而也就能够判和革命,惟有共产主义的真正实现才是人类社会描述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终极的目标,从而人的那种无家可归的世界命运的了。”[7](P·45)在这里,市民社会(bfirgerliche状态就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对此,海德格尔说道:Gesellschaft/burghersociety)主要用来概括从物质“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生产实践和个人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切社会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关系和组织。这是马克思以前的一些思想家用来表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所以现象学没有、存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黑格尔第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可一次从哲学上论述了市民社会同国家的关系。他认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9](P.383)因此,“人们为,虽然国家是从家庭和市民社会发展起来的,但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共产主义学说及其论是,国家却是家庭和社会的基础和原则。因为国家据,但从存在的历史的意义看来,确定不移的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产物。所以,黑格尔认为,不是一种对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东西的基本经验在共产主物质生产实践决定国家而是纯粹精神的产物——国义中自行道出来了。谁若把‘共产主义’认为只是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这一思‘党’或是‘世界观’,他就是像那些把‘美国制想,在这里明确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著名结度’只认为而且还加以贬低地认为是一种特殊生活论。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的市民社会,就是指“在方式的人一样以同样的方式想得太短浅7,,[9](P.384)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的、同时也制J0约生产力的交往方式,就是市民社会。”[7](P41)这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n第7期李蜀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113史理论不能同他的历史哲学脱离开来,成为一些人界历史理论中世界市场里的一个部分。更为重要的认为的那样是政治性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意义上,在当时就非是奠基于他的历史哲学之上的。这就是说,我们只常清醒地看到了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后果以及这能将历史哲学置换到一个新的基础上,并对这个历一后果所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然而,现在的全球化史哲学的内在可能性进行哲学上的范围界定和标理论,多数都脱离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仅仅从记,对其本质进行具体规定后,我们才能理解马克社会表象的层面上来论证经济全球化的合理性,即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因此,我们首先分析研究了马便是像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看到了全球化是现代性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因为正是在研究异化时,他的各项制度向全球的开展,但是,他也没有把全球深入到了历史的本质性的纬度中去了,从而从人的化纳入到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去考证。甚至是反对全生存的历史意义上,展现了世界历史发展过程和它球化的萨义德也同样如此。这样以来,当今世界上的意义,从本质上揭示了被海德格尔称之为世界天的大多数全球化理论都不过是对于现存人类社会的命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描述和概括,都缺乏对这一现存的社会基础进行研里,我们又可以发现在现实社会中人必然被的异化究和批判。这正如同马克思批判国民经济学和费尔的历史命运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本质所能够巴哈那样,仅仅肯定现在的社会基础是不够的,最获得的解放。因此,全球性的共产主义就是同无家为重要是对于这一基础进行批判或革命。只有对于可归的世界命运完全相反的世界历史的必然命运。现成的社会基础进程批判,人们才能发现世界历史因而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两者都会受到的本质性意义,从而才能真正理解全球化的世界历共产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的天命的制约和限制。在这史的作用和意义。些制约和限制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世界历史意义的新的希望。注释:同理,我们认为,全球化的所有理论同马克思①参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册)商务出版社1987年P122一P153;(下册)P244一P252。的世界历史理论都有着根本区别。或者说,全球化②这表明在历史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是赞同费尔巴哈的自然理论都不过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方面的表主义哲学的。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达和验证。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用语一般1985年P186注释69。认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据考证,“全球化”③在马克思的几部经典著作中,都将aufhahen翻译为消灭或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莱维在1985年提出来的。他否定,这是不对的。这导致了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马克思对于资试图用这个术语来说明日益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发本主义社会和私有财产等问题的基本思想,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混乱。黑格尔将其解释为既克服又保留是把握住了这个字的含义展的状况。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的。马克思正是在黑格尔意义上使用这个字的。英文翻译为deny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关于全球化的讨论达到了高也是不准确的。潮。仅在1998年就有三本有关这一问题而影响极大的书籍发表: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参考文献:与1998年出版了《全球化——政治、经济和文化[1]黑格尔蓑,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的挑战》一书,对全球化作了具体描述;伦敦经济[2]维柯著,朱光潜译.新科学[M].商务印书馆,1989.学院院长、著名的自由主义政论家拉尔夫·达伦多[3]Hegel.PhilosophyofHistory[M].London:theCononial夫发表了《论全球化》一文,分析了全球化产生的Press,1900.原因;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发表了[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8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5。《超越民族国家?——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问题》,[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明确地把全球化界定为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转变。1985.尽管对于“全球化”这一术语到现在都有许多争[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论,各方观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经济全球[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哲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化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也就是说,经济的全球化卷)[M].商务印书馆,1991.是当今全球化理论中最为鲜明的标志,是全球化理[9]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海德格尔选集(上册)[M].上海三联书店,1996.论的基本含义和内容。而这一内容不过是马克思世(责任编辑王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