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模拟题 22页

  • 50.50 KB
  • 2022-08-30 发布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三〕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15:55一、选择题:1-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乌申斯基C.巴班斯基D.维果斯基2.德育过程的根底是〔 〕A.活动和交往B.自我教育C.学校教育D.道德化3.创立“发现法〞教学的是〔〕A.瓦•根舍因B.斯金纳C.布鲁纳D.洛扎洛夫4.以下哪一说法不正确?()A.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响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B.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展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C.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D.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群体的根本单位.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3A.遗传素质B.教师水平..word.zl-\n.-C.父母培养D.后天学习6.()根据两难故事法的实验形成了儿童道德开展的理论3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杜威D.马斯洛7.20世纪初,创立实验教育学,主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科学化的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是〔〕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C.梅伊曼和拉伊D.弗洛伊德8.〔〕是获取科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A.实验与观察B.假设C.统计D.测量9.()认为个体认识的起源既不是外部客体给予的刺激,也不是有机体部预先形成的构造的呈现,而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A.皮亚杰 B.柯尔伯格C.马斯洛 D.杜威10.我国公布且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1.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凯洛夫D.布鲁纳1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 〕..word.zl-\n.-A.?论共产主义教育?B.?教学与开展?C.?教育史?D.?新教育大纲?13.在对课题研究进展设计时,不包括的一项为哪一项()A.确定研究方法B.论证课题C.制定研究方案D.选择研究对象14.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5.道家的教育主是()A.“以吏为师〞B.“以法为教〞C.“化性起伪〞D.“不言之教〞16、在自然情境下进展的,比拟灵活且适用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构造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1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C.教师的实际水平D.学生的实际水平18.?学记?中提出“长善救失〞表达了〔〕A.知行统一的原那么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那么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那么D.发扬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原那么..word.zl-\n.-19、战国后期,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教育文献是〔〕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20、在教育史上最早公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21、适当过渡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说明,最正确效果的过渡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到达(〕A.130%B.140%C.150%D.160%2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响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练习B.学习C.强化D.稳固23.以下不是阿特金森所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缺陷的是()A.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部因素所激发,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B.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C.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不全面和不够充分D.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24.“对抗偏见〞是一种专门用来改变学生在特定的领域的原有认识的以对话为根底的教学策略,它是由()提出的A.科斯格儒B.罗尔C.查朴尼D.斯太威25.()是把成就看作赢得相应社会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A.附属驱力B.自我提高的驱力..word.zl-\n.-C.部动机D.认知驱力26.古儒学校产生于古代的()A.埃及B.美尔C.希腊D.印度27.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腊课程中的()A.前三艺B.后四艺C.七艺D.六艺28、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定县主持乡村建立实验运动的教育家是〔〕A.晏阳初B.行知C.黄炎培D.梁漱溟29、格拉底法又称为〔〕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30、1916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A.?我的教育信条?B.?主义与教育?C.?学校与社会?D.?人的问题?31、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其创立者是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A.瓦德蔡克B.福禄倍尔C.巴西多D.裴斯泰洛齐32、德国19世纪著名的资产阶级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德国师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A.费希特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洪堡..word.zl-\n.-33.主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理论的是()A.存在主义教育B.分析教育哲学C.新行为主义教育D.构造主义教育34.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战后主要教育大法是()A.国防教育法B.毛雷尔法C.史密斯—休斯法D.高等教育法3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根底的是〔〕A.桑代克B.布鲁纳C.加涅D.赫尔巴特36“立五经博士〞是()的决策.A.汉武帝B.始皇C.汉文帝D.二世37.科举考试是在()时终结的.A.洋务早期B.维新运动后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早期38.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A.毓实女中B.蒙养院C.马礼逊学堂D.英华学院39.万木草堂是()创办的.A.千秋B.康有为C.梁启超D.宝箴40.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word.zl-\n.-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救篇?41.夸美纽斯为6-12岁的儿童设计的学校是()A.国语学校B.拉丁语学校C.小学D.母育学校4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A.礼乐教育B.军事教育C.文化知识教育D.科学知识教育43、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A.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44、明代书院在宋元根底上又具有了新的职能,即〔〕A.藏书B.供祀C.育才D.议政45.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康德B.巴泽多C.赫尔巴特D.卢梭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47、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题15分,共90分。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50.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word.zl-\n.-51.简述格拉底教学法52.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3.制约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54.简述社会规学习的含义和过程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57、此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假设两题都答复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55、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56、论述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57、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对学校教育有何指导意义?Ⅱ教育行动研究的的含义是什么并论述其特点和优缺点08年教育学首轮复习自测模拟试题三1-5CACBD6-10BCAAB11-15BDBAD16-20DCDDD21-25CCBCB26-30DAAAB31-35BCBAD36-40ACCBB41-45BACDB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word.zl-\n.-无关变量是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无关,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研究目的无关。但它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因此也称之为控制变量。因此,无关变量是对教育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的说法是错误的。47、答:错误。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教育开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两者出发点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畴不同。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在于提醒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这种现象必须是那种具有潜在探索研究价值的教育现象才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的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现象作为一种可被观察到的“事实〞,它本身并不会自动成为研究的对象,只有当研究者对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疑问,这种现象才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因此,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达在:〔..word.zl-\n.-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作用于是一定的政治,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作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稳固和开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效劳。〔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这由国家的政体来决定,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开展程度也有关系。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意识,认识的价值,推崇的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3〕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是教育对政治的根本功能,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师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主、思想做出反映,对于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变革,进展积极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和变革;对于消极腐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观点,进展有效的抵抗,不让其在社会上扩散和蔓延。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社会政治的决策,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确实定具有咨询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功能更为显著。〔4〕教师和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坚力量。教师和青年学生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维护政治的稳定和促进政治的变革发挥着重要作用。〔5〕学校本身肩负着对公民进展政治教育,推进社会化的职责。学校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社会化,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化,学校的重要职责是实施政治教育。..word.zl-\n.-社会属于政治畴,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局部。政治必然要求教育与之配合。教育,即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化、法制化。现代教育通过传递政治可以启发、鼓励、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并且教育还具有创造政治的机制和作用,可以说教育是政治的发源地。50、答:课程文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课程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跟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根底教育改革的理念在于:第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化;第二,重建课程构造和倡导和谐开展的教育;第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历等方面表达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51.简述格拉底教学法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格拉底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成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拟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优点: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成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局限:1、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2、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3、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根底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52、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论人的天性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性善论和感觉论。他认为人性本善,自然也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word.zl-\n.-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他说,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1.自然教育的根本含义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那么,顺应儿童天性开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开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预,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那么,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不良环境的影响,使消极的,不是积极,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兴旺、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开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兴旺,身心安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那么〔1〕正确对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2〕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开展。具体的要求就是教育要符合儿童开展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展的教育是不同的。..word.zl-\n.-在婴儿期,主要是进展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安康发育。因为安康的体魄是智慧的根底,是儿童承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在儿童期,主要是进展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开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开展了,但还不适宜进展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在少年期,主要是进展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展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在青年期,主要是进展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冲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发生危机、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降临、但封建专制尚未倒台的政治前提下提出的革命性主。他反对培养国家公民,主培养“自然人〞;反对儿童阅读书本,主儿童亲身活动;反对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反对压制、灌输,主给儿童以自由。但这只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梦想的思想家。当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就特别主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了。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局部。..word.zl-\n.-〔四〕卢梭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卢梭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开展有可贵的指示。2.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十八世纪末泛爱主义教育的开展。3.卢梭强调进展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展学习的主,那么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53、制约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一〕有关的知识经历有关的知识经历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那么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1.智能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2.动机..word.zl-\n.-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如仅仅为了自己,与为了家人做某事相比,后者更能推动人。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它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比拟复杂。一般情况下,当人具有某种问题解决的强烈动机时,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相反,动机强度太弱,对问题解决漠不关心,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但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说明,动机强弱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的U形曲线〞。可见,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拟靠近,都在人的视野之中,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那么困难。(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构造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3)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那么会产生干扰。2.表征方式..word.zl-\n.-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展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1.思维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有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把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分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word.zl-\n.-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为什么第一组被试的成绩不如第二组被试呢?原因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场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场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1.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创造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2.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的方法这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也似乎与定势有关。一个人开场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不通的死胡同后,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人就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进展探索,结果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54、简述社会规学习的含义和过程一.社会规学习的含义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学习指的是个体承受社会规,化社会价值,将规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的化过程。二、社会规学习的过程〔一〕社会规的遵从..word.zl-\n.-首先,社会规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历的过程。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历传递系统,其根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经历,包括认知经历、动作经历与交往经历,形成个体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使之学会做人。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根底。个体要在群体中生存、开展,就必须遵守社会规所确立的交往规那么。个体学习社会规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的遵从经历构造,完成个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社会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容之一。〔二〕社会规的认同其次,社会规学习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认同社会规的过程。人类个体作为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个体通过适应环境来维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两种,一为自然环境,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现实和法那么,社会环境那么为人类提供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和法那么。这样,人对其所生存环境的适应也就包括了适应自然现实与法那么的生物适应和适应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与法那么的社会适应。人的社会生活表达的是与人交往的生活容,这种交往生活不是个体的随意行为,而是以社会规为指导的社会交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对交往情境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自身的人际交往情境的社会性适应。因此,个体的社会适应是通过学习与认同社会规来实现的。〔三〕社会规的化..word.zl-\n.-第三,社会规学习是通过规的“化〞过程实现的。个体对规的承受过程,表达为一种化过程。规的承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在的行为需要的化过程。55、答:〔1〕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首先,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有别于商品,如果分配不同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其次,经研究,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居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教育不公平将阻塞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第三,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秩序的作用,教育的不公平能使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加剧并使其围扩大,不公平的教育将大规模地再生产社会不公平;第四,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根本权利的具体表达,也是人开展的起点。因此,教育不公平既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又不同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平,会损害公众对社会开展的预期,更容易使社会心理失衡。〔2〕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时机公平。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时机均等,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选择标准是什么?是经济实力还是考试成绩?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开展。虽然必定存在开展的差异,但是不应该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word.zl-\n.-3〕当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从外表上看,主要集中反映于某些“点〞上。例如农村初中生辍学、中学阶段的择校、不同省区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城市打工者子女入学及某些教育腐败等。这些问题是显性的,直接与某些人群的利益相关,对社会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反映的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时机不公平问题。如果从系统、全面的角度认识和分析,我国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阶层差异明显。〔4〕在教育时机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一种观点主,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的开展必须以公平为最高原那么。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应当把受教育者看成是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时机。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时机,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时机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那么,教育时机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开展,教育的公平才能保障,否那么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根底。第三种观点主,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这种观点认为,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过来,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和依存。总之,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大多数人承受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的方向。56.论述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一〕一样点..word.zl-\n.-两人在人性上的主虽然不同,但都成认人的个性,而且都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个性。孟子认为人不为善的原因是自暴自弃,荀子也认为人不为善的原因是不肯去做。孟子主性善,荀子虽主性恶,但在对教育改变人的作用上也持乐观态度,认为环境可以改变人,能使人性变善。〔二〕不同点孟子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等善端是生而有之的,荀子主人生来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认为人的理性具有最高的指导力,依其指导演进自然符合道德,不必施加外力。荀子认为理性并不是最高的指导力,必须进展礼仪修养的教育,逐渐到达善的境界。57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对学校教育有何指导意义?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响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响之间的联结,而不断的强化那么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稳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但是实际情况中,学校里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部的。前者是由教师施于学生身上的;后者是学生自我强化,如从学习结果中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word.zl-\n.-强化理论从主要倾向上是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生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无视甚至否认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word.z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