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3 KB
  • 2022-08-31 发布

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收集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成为各中小学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协作学习组织形式比其他学习组织形式更能提高学习成绩。、协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互相竞争;一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第三种是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笔者尝试就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章,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历史学科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n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1)协作小组。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作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中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2)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3)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对于协作学习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辅导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4)协作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等。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n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学生能感受到同学之间不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皮亚杰指出,协作学习在儿童认知发展建构中是一种主要的方式,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应该是平等的。平等的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二、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协作学习教学模式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研究发现,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方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协作学习模式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个体的作用,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即只有学生主动建构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教师成为实现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笔者把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应用于协作学习中的过程作了如下步骤设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定协作学习的目标。协作学习的目标是系统性的,一般将协作学习的总体目标分解为许多子目标。子目标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子目标的确定及解决对总体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总目标: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及主要经过,能针对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独立见解。子目标:(1)能从Internet网上选取所需要的信息;(2)\n能对搜索的信息进行快速整理、组合;(3)能形成论文、网页等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在一个特定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协作学习伙伴共同面对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本章分成二战起因寻源、风云人物介绍、著名战役剖析、法西斯暴行曝光等若干个学习内容,有兴趣的同学亦可扩大范围自定题目。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与效率。根据每排6个同学的座位安排原则上全班分为8个小组,同时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个别调整和自由组合。网络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资源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本地资源:指教师在上课之前把学生需要的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地的局域网上,供学生参考使用。(2)远程资源:指教师在本地的局域网上超链接到Internet,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3)泛资源:指学生自己运用“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本课学习主要利用第三类资源,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直接登陆雅虎、新浪、搜狐等网站,键入“二战”主题利用搜索引\n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再结合协作学习内容对资料进行整理组合。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协作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协作学习活动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并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本章采用“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两种模式,让学生围绕“二战”主题在网上进行协作学习,实现网上选材、网上构思、网上修改和网上意义建构。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一般通过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评价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协作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协作小组准备相应展示材料,可以使用网页或幻灯片形式辅助各自的讲解。展示过程中或展示完成后,协作学习成员可随时根据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展示者给以解答。根据展示与随机应答结果,其他各组对展示组进行终结性评价。辅导教师需要对该过程控制并及时总结各组的优缺点。本课学习成果的展示大大超出了教师的预料,同学们形成了网页、PowerPoint课件、论文(网上发表)等多种成果,显示了大部分高中学生已学会利用网络和计算机采集信息与资料并形成独自的认知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