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0 KB
  • 2022-08-31 发布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初探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论文之“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初探  随着高考对才能调查力度的加强,在传授学生历史根底知识的同时,注重历史根底才能培养,已经成为中学历史界的共识,为到达传授知识和才能培养的完善结合,许多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作了大胆的改革,为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我在99届高三历史教学中初次采纳“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这一教学方式的详细操作过程作一简单介绍,以请教于同仁。  所谓“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是指老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讨论,完成设定教学目的和知识构造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一份完好的教案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教学目的;2知识网络构造;3引导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网络构造的征询题或材料等;4小结;5测评试题;6课后的稳定练习,其运用程序如下表:(图略)  一、设定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施行教学的指导思想,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掌握知识”、“培养才能”、“思想教育”三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一般都能精心设计好课时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活动,但征询题在于学生对教学目的却一无所知\n,只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到部分目的,而不能明确全部的教学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为弥补这一缺陷,我将设计好的教学目的都明确地写在学案中,使学生能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并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学习活动。教学目的要表达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关于“知识”、“才能”、“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其方式要明确、简练,让学生一看便知,在预习时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底,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在复习稳定时有一定的按照,不至于漫无目的,乱了章法。  二、构建知识网络,指导自学  知识网络的构建要有启发性、指导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表达学习目的,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中学历史课本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材料和根本按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历史高考“不管在知识和思维才能的要求上,都不会超出教学大纲,如今的教科书也可以习惯考试的要求”\n。(1)我将学案提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的根底上充实知识网络,完成知识网络的根本构建,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根本史实的注重,感知到历史根本知识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大力推行才能型考试的今天,假设一味强调才能的培养而无视历史根底知识,那将是历史教学的悲伤,历史高考注重对才能的调查,并非意味着减弱了对根底知识的要求,知识是才能的载体,才能是知识的运作,离开知识载体的才能是不存在的,学生只有扎实掌握根底知识,才能利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征询题,思维才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史实的调查,永远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对学生,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根底、最主要的内容之一。”(2)利用学案,让学生充实知识网络的过程,确实是自学、探究、识记、理解历史根底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将充分展示出来。这无疑为下一环节的教与学作了充分的预备。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知识网络构造\n  知识网络构造的根本构建,为学生在上课时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同时老师也能按照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构造时存在的征询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完成和理解根底知识之上的认识目的,不断深化知识网络构造。其侧重点一方面是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构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老师要擅长将这些疑点和难点设计成教学征询题,启发学生正确地观察、思维,将知识的传授与才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质疑、释疑、讨论等多种途径,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逐步处理这些征询题;另一方面是教材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理解。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文中没有直截了当表达而又隐含其中的那部分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络,隐性征询题没有现成答案,必须全面启动思维才能正确理解和作答,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成为培养才能的主要途径,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史实,驾驭教材,拓展思维的才能,老师要擅长运用教材中的史实和材料,精心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教学征询题,引导学生考虑讨论,将对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示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从而到达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才能的目的。如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节中,我将九七年高考有关西进运动的材料放入学案中,并引导学生详尽分析这道标题,加深了学生对西进运动的理解;又如本节中,针对课文P87的三段材料,我在教案学案中设计了四个征询题:1、按照材料指出林肯对奴隶制度的态度如何?2、材料中的“房子”含义是什么?“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情况”又分别是什么?3、按照材料指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限定的范围是什么?为何如此?4、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揣测上述宣言的内容会得到哪些人的拥护?会产生什么直截了当的反响?通过这些隐性征询题的分析、考虑、讨论、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  四、适时小结,理清线索,升华目的  对课时内容的小结,可长可短,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在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中,我将课时知识构造的内在联络、根本的历史线索和一些历史结论,以简约的文字和简表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十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升华,从而精确、完好、系统地洞穿知识的内在联络和根本的历史线索,把握知识的阶段特征或历史定位。如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一节学案中,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我写下如下的小结:“\n拿破仑的失败说明:即便在资本主义力量最为强劲的欧洲,也仍然封建权力更强大些,从资本主义本身的情况来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消费力水平,也还无力将封建制度完全消除,资本主义要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只有到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实现”,99年高考第28题恰恰与这一结论不谋而合,这虽是一个巧合,但也足以说明一个精确、科学、完好的小结将会十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把握。  五、组织测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的施行好与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根本技能的程度,为检测课时目的施行情况,最科学的手段是老师有目的组织测评。在每份学案中,我都精心设计了一些测试题,这些测试标题涵盖主要教学目的,难度适中。题量适度(主要是单项选择题),以确保测试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能获得优良成绩的动力所在。  六、精选稳定练习,精批精评,加深理解和稳定\n  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课时教学目的所规定的内涵,适度进展稳定练习是完全必要的,为到达这一目的,我在每份学案的最后,围绕教学目的,精选了一些练习考虑题,将教学目的分解,分布到详细的练习考虑题中,让学生去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稳定,在修正正程中觉察的征询题及时反响,及时评讲,这不仅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经历和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教学目的的施行。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施行,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稳定的按照,将教案简约为学案,特别是在学案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征询题,将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但只要有利于推进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养教育的开展,我想是值得的。  注:参考文献  (1)刘芃《历史事实与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1997年第11期  (2)《1998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历史教学》1999年第2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