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52 KB
- 2022-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以法律与政策为视角学科专业国际法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硕士研究生耿利君指导教师杨丽艳教授摘要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全球及我国的能源现状以及研究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重要性与意义第二部分是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概述对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进行概念界定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第三部分在对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进行定义分析特点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能源组织逐一进行具体分析第四部分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对外能源法律机制下了定义分析了特点并对美俄日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部分在详述国际能源法律机制对我国的影响的基础上为我国能源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在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国际能源现状认为国际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中心分离的特征全球能源的需求增长以及我国不容乐观的能源现状造成当今世界的能源问题这也使得研究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具有了重要意义之后笔者对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作了概括的介绍在第二部分中首先阐述了其他学者对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主要是指国际组织和国家调整处理涉及能源问题的国际法律规范政策的总和鉴于本文的篇幅笔者在本文中所采用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为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作的法律规范和政策的总和以便于本文内容的深入分析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包括法律规范的软法性特点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性特点及与国家政策的紧密结合性的特点等在本部分的最后详细阐述了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军事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三部分对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笔者认为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是指全球性的或者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地区内部的及相互之间的关于能源的法律和政策的总和他具有全球性区域性及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能源法律制度共存以软法为主的特点国际能源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八国集团和国际能源论坛是主要的全球性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的制定者国际能源机构国际能源机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国际组织之一是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内的一个独立的政府间组织其最具特色的是紧急石油分享机制并且实践证明该制度非常有效\n石油输出国组织亦名欧佩克具有自己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在冷战时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如今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由于石油危机的原因能源问题也是八国集团的重点问题其完整的组织协调机制和成员国的影响力使得八国集团的能源政策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国际能源论坛的作用在于在产油国和消费国之间建立积极的对话机制其对能源的经济一体化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区域性的国际能源组织也是主要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制定者均在本组织区域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其中包括能源宪章欧洲联盟东盟及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并不是一个国际组织但鉴于东北亚地区能源问题的重要性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的可能性及对我国能源供给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也对该地区国与国之间的能源法律机制予以分析能源宪章是能源合作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其主要目的与任务是制定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尽可能考虑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过境运输国能源利益的发展欧亚地区多边能源合作的各种实施机制欧洲联盟的能源法律与政策也是能源国际法律机构研究的一个重点远在1952年的巴黎条约到21世纪的欧洲能源安全绿皮书欧盟在成立前后的能源法律机制相当多可分为基本法和从属法两大类但是总体上看欧盟的共同能源法律政策并未真正形成东盟的自然地理情况法律框架及能源资源情况决定了东盟的能源法律机制形成的基础东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能源安全战略并成立了东亚展望小组专门对能源合作进行研究在东北亚地区国与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很密切俄日中日韩中俄之间均有合作形成完善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利弊因素皆有以至有学者提出东北亚地区可依照欧盟来推进自身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建立在第四部分中笔者认为所谓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是指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能源本文主要指石油和天然气的国际生产和消费等领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制度条约或政策其特点有二国家政策与法律紧密结合的特点和能源与经济现状决定能源法律政策的特点例如美国美国的能源自然条件决定了美国的能源并不紧缺但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决定了美国必须要制定实施相关的能源法律政策来达到控制国际能源的目的俄罗斯国际能源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地缘政治情况分不开的俄罗斯与美国欧盟里海和远东等地区均签署了国际协议来发展自身的能源经济相与之下日本作为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则对内对外均加强了能源法律机制的建立工作采取全方位的对外能源政策与中东太平洋地区俄国均有能源方面的合作第五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阐述了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能源立法上的建议世界主要的能源国际组织及主要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国均与我国有不同程度的密切联系我国与其签订的法律文件相当多并且在积极参与相当的能源方面的活动为我国寻求海外能源供给笔者结合我国国情及以上几部分的论述为我国能源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颁布我国的能源基本法构建金字塔式的能源法\n律体系第二以国与国之间的能源合作为主并以此推动我国参与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能源国际组织第三深入参与到重要的国际能源组织之中关键词能源国际法律机制国际法律政策\nEnergyof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LegalandpolicyperspectivesAbstractMostofthispaperisdividedintofive.Thefirstpartistheintroduction,mainlyontheglobalandChina'senergysituationandenergyontheimportanceof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andsignificance.Thesecondpartistheenergyof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outlinedintheenergyof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fordefiningtheconcept,andtoanalyzeitscharacteristicsandsignificance.PartIIItoPartVisthemainpartofpapers.Inthethirdpartoftheglobalandregionalenergydefinitionof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ontheba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majorglobalandregionalenergyorganizationsonebyonespecificanalysis.PartIVoftheworld'smajorcountriesofforeignenergyunder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definedanalysisfeatures,andtheUnitedStates,Russia,andJapanforaspecificanalysis.PartVoftheInternationalEnergydetailedinthelegalmechanismoftheimpactofChinaonthebasisofChina'senergy-relatedlegalsystemandputforwardtheirownproposals.Ifirstdescribedinthefirstpartoftheinternationalenergystatusquo.Believethattheinternationalenergyproductionandconsumptioncentresseparationcharacteristics,globalenergydemandgrowth,andChinashouldnotbeoptimisticaboutthecurrentsituationofenergyintoday'sworld'senergyproblems,ithasmadeontheenergyof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hasanimportantsignificance.Afterthemainpartofthispaperisageneralintroduction.Inthesecondpart,firstexpoundedonotherscholarsof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ofenergyawarenessand,basedonthisauthorbelievesthat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energymainlyreferst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andcountriestorestructuredealwiththeissueofenergyinternationallegalnorms,andpoliciessum.Giventhelengthofthispaper,theauthorsofthispaperusedbytheenergyoftheconceptof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fornationalan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forthedevelopmentofoilandgasresources,andcooperationintheuseoflegalnormsandthesumofpoliciestofacilitatein-depthanalysisofthecontentofthispaper.Energyof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hasitsowncharacteristics,including:legalnormscharacteristicsofsoftlaw,thelegalsystemandothercharacteristicsofthecloseintegrationwiththenationalpolicyandthecloseintegrationofthespecialfeatures.Inthispartofthefinal,detailedenergyof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nforeconomicdevelopment,political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ofmilitarysignificance.Thethirdpartoftheinternationalandregionalenergy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foradetailedanalysis.FirstofallIbelievethatinternationalandregionalenergy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itisthatinternationalorregional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withintheregionandbetweenthetwocountriesonenergylawsandpoliciescombined.Hehadaglobal,regionalandstate-to-stateenergyofthelegalsystemofinternationalcoexistence,mainlytothecharacteristicsofsoftlaw.The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the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theG-8andtheInternationalEnergyForumisamajorgloballegalmechanismsoftheInternationalEnergymakers.The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stheworld'smostimportantsourceofenergyinoneof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economicdevelopmentandcooperationwithintheOrganization,anindependentintergovernmentalorganization.Isthemostunique"emergencyoilsharingmechanisms,"andPracticehasprovedthatthesystemisveryeffective.YimingOPEC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hasitsownrelativelywellorganized,intheColdWarperiodhaveconsiderableinfluence,butnowitsinfluenceisdeclining.Sincetheoilcrisisofreason,theenergyissueisthefocusoftheG-8issues.TheintegrityofitsorganizationandcoordinationmechanismsandtheinfluenceofthemembersoftheGroupofEightenergypolicymakestheworldhasanimportantinfluence.InternationalEnergyForumistheroleofoilproducersandconsumersinapositivedialoguebetweenthemechanism,andtheeconomicintegrationofenergy,energyof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forthedevelopmentofgreatpositiveroleinpromoting.InternationalEnergyregionalorganizationsarealsomajorenergytheformulationof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bothintheregionalorganizationstoplayarole.Theseinclude:EnergyCharter,theEuropeanUnion,ASEANandtheNortheastAsianregion.NortheastAsiaisnotan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butinviewofthenortheastAsianregionimportanceoftheissueofenergy,thepossibilityofenergycooperationbetweenNortheastAsiannationsofChina'senergysupplyandmayhavesignificantimpact,andthereforetheareaofenergybetweenstateslegalmechanismstoanalyze.EnergyCharterenergycooperationisthespecialize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anditsmainpurposeistodevelopataskforceofinternationallaw,asfaraspossibletoconsiderenergyexporting,importingandtransitofenergyinterests,andthedevelopmentoftheEurasianregionmultilateralcooperationinthevariousenergyimplementationmechanism.TheEuropeanUnion'senergypolicyistheenergylawandinternationallegalinstitutionstostudyoneofthekeypoints.Farinthe1952"TreatyofParis"inthe21stcenturya"EuropeanGreenPaperonenergysecurity,"theEUintheenergybeforeandaftertheestablishmentofalegalmechanism,andtheBasic\nLawcanbedividedintotwobroadcategoriesofsubordination,butgenerallyspeaking,EU'scommonenergypolicyhasnotreallylegalform.ASEANgeographicsituation,thelegalframeworkandenergyresources,thedecisionoftheASEANenergyformedthebasisoflegalmechanisms.ASEANhasinitiallyformedarelativelycompletesetofenergysecuritystrategy,andsetupthe"EastAsiaProspectGroup"devotedtothestudyofenergycooperation.IntheNortheastAsianregionenergycooperationbetweenthetwocountriesveryclosely.Russia,China,Japan,SouthKorea,ChinaandRussiahavecooperation,andimprove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ofenergyfactorstheprosandconsofboth.SomescholarshavemadeandtheNortheastAsianregion,inaccordancewiththeEUtopromoteitsenergy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Inthefourthpart,theauthorbelievesthattheso-calledworld'smajorinternationalenergy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itisthattheworld'senergy(thismainlyreferstooilandnaturalgas)productionandconsumption,andotherinternationalareascanhaveasignificantimpactontheinternationallegalsystem,thetreatyorpolicies.Itscharacteristicsare:nationalpoliciesandlawsandincloseconnectionwiththecharacteristicsofenergyandeconomicsituationoflegalpolicydecisionenergycharacteristics.Forexample,theUnitedStates,energyandnaturalconditionsdecidethattheUnitedStatesisnotenergyshortage,butAmerica'ssuperpowerstatusdecidethattheUnitedStatesmustdevelop,implementenergy-relatedlaws,policiestoachievecontroloftheinternationalenergypurposes.Russianinternationalenergylawand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system,withitsabundantnaturalresourcesandgeo-politicalsituationinseparable,RussiaandtheUnitedStates,theEuropeanUnion,theCaspianSeaandtheFarEast,andotherregionshavesignedinternationalagreementstodevelopitsownenergyeconomy.Phase,Japan,asaveryscarcenationalresources,bothinternalandexternaltostrengthentheenergyintheestablishmentoflegalmechanisms.Takealltheexternalenergypolicy,andtheMiddleEast,thePacificregion,bothRussianenergycooperation.PartVisthelastpartoftheenergyonthe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aswellastheimpactofChinaonChina'senergylegislativeproposal.Theworld'smajorenergyandthemajor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energyproductionandconsumptioninChinaandbothcountrieshavevaryingdegreesofcloseties.Chinasignedthelegaldocumentswiththeconsiderable,andintheveryactiveparticipationintheactivitiesofenergyforourcountrytoseekoverseasenergysupply.China'snationalconditionsandtheauthoroftheabovepartoftheexpositionofthelegalsystemforChina'senergybuildingputforwardthreeproposals:First,thepromulgationoftheBasicLawofChina'senergy,theenergypyramidbuildingthelegalsystem;Second,theenergybetweenstatescooperationbased,andthuspromoteChina's\nparticipationinregionalandglobalenergy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Third,deeplyinvolvedintheimportanceofinternationalenergyorganizationsKeyWords:energyinternationallegalmechanismsinternationallegalpolicy\n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日期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生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43\n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以法律与政策为视角学科专业国际法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硕士研究生耿利君指导教师杨丽艳教授一引言国际能源问题对当今世界与我国的重要性是笔者对本文论题进行研究的直接动因由于国际能源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这与当今全球的能源情况有直接关系当今的全球能源现状呈现出生产与消费中心分离的特征中东等石油生产国石油储量和生产量巨大但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石油消费量很小据有关数据表明i中东以外的石油储量只有22年的持续生产能力而中东则有88年的生产能力而世界的主要石油消费国却没有与之消费量相应的生产量和储量例如在2003年世界前十大ii能源消耗国中只有俄罗斯和加拿大是净石油出口国也正是因此全球的能源消费与生产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对全球的政治经济等都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如此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的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这一切都使得国际能源问题不得不成为一个国际的焦点问题而且据相关数据预测全球的能源需求以后将有增无减国际石油资料公司总裁曾说过随着亚洲新兴经济市场如中国印度和中东国家崛起它们对燃油的需求每年快速增长使得能源需求的整体情况更为吃紧全球能源需求未来二十五年将增加超过百分iii之五十到了二O五O年将增加一倍所以能源问题以后也必然会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的能源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但已的原油储量只占iv全球储量的2.4%天然气仅占1.2%石油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110我国的石油资源需求也是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增加的1990年我国的消费量仅为210万桶日到1993年我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到了1996年又成为了原油的净进口国到了2002年我国的进口石油已经增至7180万吨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30%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已达1.2亿吨突破了1亿吨大关我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备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曾表示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规模将达到1.82亿吨vvi进口依存度也将随之突破50%2020年对外依存度甚至达到66%从中可见国际能源问题对我国的重要海外能源的充足有效的供应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保证甚至同时确保着我国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丹尼尔•尤金(DanielYergin)就认为确保有充1\nvii足的能源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城市每年吸纳2000万农民工所必需的但是对国际能源的法律机制进行研究的论著却寥寥无几就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来viii看仅有李扬勇的国际能源法刍议余敏友国际能源法的演进两篇文章以国际能源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因此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取了这一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研究论题本文的论述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与特点所谓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是指国际组织和国家调整涉及能源问题的国际法律规范和政策的总和其特点主要有三法律规范的软法性特点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性的特点与国家政策的紧密结合的特点由于篇幅及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把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限定在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作的法律规范和政策的总和这一范围内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全球性和区域性组织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进行的分析首先分别分析了全球性和区域性组织的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与特点之后各举了几个例子一一进行分析全球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进行分析的例子是国际能源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八国集团和国际能源论坛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进行分析的例子是能源宪章欧洲联盟东盟和东北亚地区第三部分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进行详细阐述该部分首先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界定之后选取了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对世界能源法律政策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阐述了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我国能源法律制度的影响以及笔者对我国能源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二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概述一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与特点.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有很多种有学者认为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是调整能ix源法律关系的所有的法律规范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的统一体又有学者认为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是调整国际间能源产生的跨国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所调整的对象并不限于国家层面的关系还包括国家通过其他主体包括国际组织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形成的关系笔者认为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主要是指国际组织和国家调整处理涉及能源问题的国际法律规范政策的总和采用这一概念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从主体方面看国际能源法律制度的主体不限于国家国际能源主体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第二部分是国际组织因此仅仅认为能源的国际法主体限于国家是不合适的第二从法律渊源2\n上看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法律文件不限于条约能源的国际法律渊源多样有的法律规则规定在本国的能源法律之中有的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加以规定有的以双边或多边的正式条约或非正式条约的形式予以规定等等第三从调整范围上看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不限于国际能源与买卖能源的跨国运输跨国的油气管道建设等都是国际能源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第四从调整对象上看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也不可能仅规范能源问题本身例如属于环境法公约的文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对能源的相关问题作了规定因此笔者采取了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来定义国际能源法律制度但鉴于本文篇幅及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把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限定为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作的法律规范和政策的总和本文采用这样一个定义进行研究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油气资源的法律政策十分相似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研究内容首先应与能源的范围相对应能源主要是指石油天然气煤炭电能风能等能源但这些能源的对于国际社会的重要程度及法律层面的复杂程度很不同但其中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物理性质及作用十分相似而且都是不可再生及污染较小的能源资源也是对一国政治经济发展有重大基础作用的能源资源因此由于能源的范围相对较广以及本文的篇幅所限本文对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仅限于石油天然气方面其次能源法律机制的特点决定了研究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不但要研究其法律更要研究其政策尤其是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对外政策从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外延上看主要包括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能源法律与政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的能源法律与政策国家对外的能源法律与政策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能源法律机制因此对能源的国际法律研究一定要研究相关的政策这样才能较好的理解其法律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再次以这样一个较小的定义范围内进行研究有利于本文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入因此本文以下都是以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为基础进行阐述的.能源的国际法律制度的特点x一些学者对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特点已归纳出自己的看法如有学者认为首先由于国际能源法的相关规定大部分分散地规定在不现的国际法律文件里因此认为国际能源法呈现早期性特点其次由于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利用和承认现有的国际法对相关环境保护能源利用进行规制和调整并且表现出向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中心原则接近的趋势这一特点由于对于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定义不同使得笔者与其他学者对其法律特点的归纳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在本文的国际能源法律制度的定义下国际能源的法律制度有如下一些特点3\n第一法律规范的软法性特点能源问题关系到一国命脉除少数能源国际组织确立了极少的有效硬性法律规范外如国际能源机构的紧急石油分享机制大部分与能源有关的国际组织并没能建立相应的硬法机制因此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缺少硬性的法律机制和违反规范的惩罚机制而具有极大的软法性特点第二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性的特点在已有的与国际能源法律相关的文件中以能源为主要规制对象的文件极少如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基本文件国际能源纲领协定等而由于能源法律问题涉及到全球的经济贸易政治主权环境保护等众多主权国家关心的问题因此研究能源问题大多情况下都把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其他问题结合在一起共同研究因此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呈现出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性特点第三与国家政策的紧密结合性由于能源问题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联系紧密能源是否充足的供应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机器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问题更是维护一国主权独立的敏感问题因此凡是世界主流国家都把能源问题提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因此国际能源贸易的法律问题具有强烈的国家政策指导的色彩形成鲜明的法律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下文的分析就主要围绕着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的这些特点逐步深入地进行了分析二研究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意义能源的世界状况与我国的状况决定了能源法律制度的国际层面的研究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有重大的意义保罗·罗伯茨PaulRoberts甚至认为能源已经成为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通货是国家之间力量等级体系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成功和物质进步xi的一个新的筹码获得能源成为世纪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1.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规制国际能源贸易促进国际能源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首先是由于全球能源分布不平衡世界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并不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而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能源生产并不能自给比如中东产油大国占全球石油储量的2/3但自身石油消费很少而且生产成本大大低于世界水平而美中日欧等国自身的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相当一大部分依靠进口因此世界能源贸易显得十分重要对世界能源的法律规制就更显得重要其次20世纪后半叶亚洲经济起飞增xii大了全球对于能源的需求年全亚洲的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消耗总量的27%这使得全球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再次由于在能源运输过程中尤其在陆路运输中能源过境运输也会产生能源过境运输的法律问题这些都使得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世界经济健4\n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对政治发展的意义除了经济方面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于政治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当今世界各国家都把能源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利用本国的政治外交及军事手段最大限度的维护本国安全如美国介入中东事务以伊拉克为突破口在中东建立民主政权从而控制中东的能源进口安全其次在能源运输上管道路线的选择充满的国家安全因素例如里海地区国家出口本国能源到欧美及其他市场过程中美国不惜重金不顾破坏里海生态环境的危险铺设穿越里海绕道到地中海的管道路线来进口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因为这样可以绕过伊朗这一无赖国家保证管道安全再如俄国向远东地区出口能源的管xiii道线路选择俄在安大线安纳线和泰纳线之中最终选择了造价最高线路最长输油能力最大的泰纳线其本质就是俄在本国利益的基础上俄日中三国政治博弈的最终平衡最后某些国家为争夺潜在的能源聚集区而引起了领土之争以及海洋资源归属权方面的争端如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的确定我国与日本的东海能源之争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就我国南海主权问题等这都加大了国际能源市场的变数这一切都表明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于国际和国内政治能否良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对军事发展的意义石油的战略价值最早最突出地是表现在军事方面早在1925年斯大林就说过石油问题是生命攸关的问题因为谁拥有更多石油谁就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指挥地位谁拥有更多的石油谁就能指挥世界的工业商业自从各先进国家的船只改用马达来发动以xiv后石油就成了世界列强在平时和战时争夺优越地位的命脉了这一观点也在二战时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二战开始时德国进行闪电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没有充分的石油供应而盟军也把轰炸德军的炼油厂作为轰炸重点以至到了1945年德国由于缺乏航空用油的生产只有少量飞机能够投入战争而日本由于石油运输线被美军完全切断xv而使其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能源对一国军事的重大意义三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一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分析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概念5\n随着能源经济的发展各种全球性和地区性能源组织相继成立在上世纪60年代欧佩克成立开始在主要石油输出国之间协调石油生产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全球性的能源政治协调中心之后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的能源消费国为了制衡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以保障各成员国的集体能源安全其中建立和共同运用战略石油储备制度是其核心内容在1991伊拉克战争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两次事件中该制度被成功运用保证了成员国石油的安全自1991年始全球性的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对话会议国际能源会议2000年后被称为国际能源论坛每年举行一次旨在认识世界石油市场推进能源市场上主要国家的合作与政治对话此外八国集团联合国的相关机构世界能源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对全球能源的协调也起了很大作用所谓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是指全球性的或者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地区内部的及相互之间的关于能源的法律和政策的总和首先主体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全球性的能源国际组织有国际能源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区域性的能源国际组织有能源宪章等其中像欧盟东盟这样的区域性组织虽然不是专门性的能源组织但却对该区域的能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也列入该范围内予以讨论其次法律机制的表现形式为法律和政策这也是由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此不再赘述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特点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也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全球性区域性及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能源法律制度共存在当今国际社会离开了国际组织或国际法律制度进行国际能源的合作是不可想象的各国为了各自的国家能源利益油气生产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油气消费国成立了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论坛又起到了沟通油气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作用各地区都有自己地区的能源组织或在区域组织体系下的能源组织和机制如欧盟东盟等国与国之间的能源条约也是多如牛毛多层次跨区域的各种能源条约与组织已经形成其次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以软法性为主在全球层面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违反其规定的成员国并没有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八国集团的能源问题也只是其众多议题之一国际能源论坛只是论坛性质连一个国际组织都还不是只有国际能源机构的石油紧急分享计划非常成功实践表明非常有效在区域能源组织中即使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为了各自的能源利益都还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能源法律制度二对全球性和区域性的主要能源组织的国际法律机制的具体分析6\n对主要的全球性能源组织的国际法律机制的具体分析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上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冷战时期石油危机对石油消费国的影响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而给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于是着手建立一个国际性的能源组织1974年2月由美国英国日本等13个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部长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高级官员共同举行了华盛顿能源会议在会上决定成立了能源协调小组,指导协调与会各国的能源工作1974年9月该小组完成了经xvi济合作理事会决议草案和国际能源纲领协议并在同年的11月15日经合组织各国在巴黎决定建立国际能源机构其总部设在巴黎并在三天后签署了国际能源纲领协议xvii1976年1月19日国际能源纲领协议正式生效目前已有26个成员国而且所有的成员国都是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国际能源机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国际组织之一是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内的一个独立的政府间组织国际能源机构的基本宗旨是确保工业国家的能源安全具体包括维护和改进旨在应对石油供应中断问题的系统运营一个关于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信息系统倡导能源技术的国际合作帮助实现环保政策和能源政策的整合通过发展替代性能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改善全球能源供需结构通过与非成员国工业组织和国际组xviii织的合作关系在全球背景下倡导合理的能源政策等其基本法律文件是国际能源纲领协议主要有四大机关理事会管理委员会xix常设小组和秘书处理事会是国际能源机构的最高权力机关依据国际能源纲领协议第50条第一款规定理事会由各成员国的能源部长或高级官员为代表的一名或一名以上代表组成并由煤炭工业顾问委员会和石油工业顾问委员会协助工作其作用是制定政策和承担该机构的组织领导工作充当理事会的主要公共代言人完成理事会委托的工作其主要的职权包括制定国际能源机构的政策确立成员国的义务协调本机构的内xx部各机关的工作等此外理事会还设立了国际能源机构争端解决中心解决石油买卖双方的争端或因执行紧急石油分享计划期间的石油供应交易双方的争端其仲裁规则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及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规则相类似管理委员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各成员国的主要代表一人或一人以上组成依多数选出自己的主席和副主席履行国际能源纲领协议中规定的职责和理事会委派的其他工作内容并可就协议内的事项进行检查并向理事会提出建议还可应会员国请求召开会议等国际能源机构设立了四个常设小组每个常设小组由各成员国的政府代表一人或一人以上组成其主席和副主席由管理委员会依多数选出并且还设立了辅助机关具体包括石油市场常设小组紧急情况常设小组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关系常设小组以7\n及长期合作常设小组常设小组的职权主要是为理事会准备报告和提出建议国际能源机构的秘书处由执行主任和公务员组成执行主任由理事会任命其包括经济统计情报系统石油市场和紧急防备长期合作和政策分析五个办公室其职权为履行国际能源纲领协议规定及理事会所委派的职责该组织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共享信息模式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模式为了使能源安全的保障达到多元化高效率和灵活性的基本条件国际能源机构主要在四大方面进行合作第一针对短期目标的紧急石油分享机制来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给成员国带来的威胁第二从长期目标上来看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第三促进开发替代能源鼓励能源开发第三和第四项也都是长期的目标其中的重点是紧急石油分享机制这一应急措施该组织要求每一个成员国必须有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而且如果有某一成员国由于石油减产或者禁运的原因石油进口量少于7%时其他的成员国按相同的比例减少消费并且由所有的成员国分享剩余的石油如果面临的石油供应短缺达12%以上那么这时最终的石油消费总量必须减少10%这一机制实际实施只有两次但实践证明是相当有效的其中一次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另一次是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那飓风时1991年1月17日国际能源机构实施该应急计划21个成员国以及冰岛芬兰和法律每天向国际市场提供2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以至在该阶段内国际石油市场仍然供给充足达到了稳定国际石油市场的目的因此紧急石油分享机制这一法律制度在国际能源机构中得到有效的执行这与所有成员国均为石油消费国均有90天以上的石油战略储备国际事务中利益一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为了使紧急石油分享机制更好的实施依据国际能源纲领协议第27条到31条的规定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必须将包括公司财务资本投资原油成本等在内的管辖范围内的石油公司情况定期向秘书处汇报以便由理事会做出必要的决定为了获取该汇报系统无法获得的信息国际能源机构建立了与石油公司的协商机制由石油市场常设小组与石油公司个别协商并将由此获得的信息汇报理事会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1960年9月14日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委内瑞拉在巴格达举行的会议中通过了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决议目前成员国共有11个总部设在维也纳其主要目标是协调并统一政策确定保护成员国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的最佳途径寻求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方式和手段保障石油消费国获得有效定期的供应保障石油工业的收xxi入与投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大会理事会每个成员国一名通常由石油部长担任秘书处以及咨询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等等其中石油输出国组8\n织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的次数不得少于两次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决定内容包括申请加入国的审议和批准章程预算的审议与批准等等秘书处由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其他工作人员组成下设秘书长办公室行政部经济部法务部情报部xxii技术部等部门主要工作是根据理事会的要求管理行政事务石油输出国组织并不对成员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因此笔者并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一个跨国卡特尔组织这是因为首先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有自己的监督制度和惩罚制度但是惩罚措施会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而应当接受惩罚的国家也并未服从制裁只能通过自觉遵守和外界压力等间接手段实现这使得欧佩克组织对待各成员国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因此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下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并不能xxiii给予超额生产的成员国以强制性的惩罚所以从法律层面看石油输出国组织组织的法律制度具有更多的软法性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影响力现在已远不如冷战时期在冷战时期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影响力很强1971年阿拉伯产油国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德黑兰协议地中海产油国与之签订了黎波里协议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公司签订了两个日内瓦协议提高了石油价格并从跨国石油公司手中夺取了部分的石油标价决定权1971年9月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召开的第26届会议上决定与跨国石油公司举行参股问题谈判并在1972年10月5日签订了参股协议使得海湾成员国获得了所在国石油公司股份的25%到1983年xxiv增加到了51%同时也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而如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从1973年至今欧佩克对世界石xxv油出口的控制已由53%下降到37%在2001年欧佩克成员国在世界石油市场占据的xxvi份额仅为1/3强多一点这首先是由于欧佩克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状况差异极大而且大多数成员国除了石油外经济政治上都很脆弱穷国为了增加收入而违反生产配额协定这严重影响了欧佩克作为一个统一的国际组织调控国际油价的能力其次欧佩克相对于世界石油需求的上升速度而言产能提高过慢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佩克抑制油价上涨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再者国际能源机构等国际能源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是欧佩克影响力减少的重要原因八国集团Group8G八国集团G8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组成是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经济国家为了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协调各个国家的政策而形成的1975年6月其第一届会议在法国举行但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参加在次年6年的第二届会议中加拿大参加形成了七国集团并把七国每年一次轮流在各国召开固定了下来直到1997年俄罗斯以正式与会者身份参加了丹佛会议才被外界第一次称为八国首脑会议1998年伯明翰会议使得七国集团正式完9\nxxvii成了向八国集团的转变俄罗斯成为了G8的完全成员国在2006年7月15日到17日俄罗斯作为G8主席在圣彼得堡举行了该年的八国首脑会议,使得俄罗斯在经历了十余年的等待后终成强国俱乐部的一员自G7或G8成立以来其会议议题也在不断变化从成立到1980年因为石油危机的原因能源和贸易问题一样都是会议的讨论重点上世纪80年代随着冷战的升级其议题逐渐转向政治方面而到90年代上半期会议重点又到了冷战结束与前苏联的民主与市场改革上之后的会议论议题越来越广泛已经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环保反恐援助非洲等等相比第一届会议只作出了14项承诺2002年的第28届峰会有187项xxviii之多G8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协调机制其组织结构包括首脑会议部长级会议领导人私人助理会议专家小组和工作小组其中首脑会议是核心G8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申请加入G8有很高的入门条件首先必须是实行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政治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全球具有重大影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国家非常少第二G8的管理结构渐渐向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第三议题领域逐年扩大已从最初的贸易扩展到了涉及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的各个方面第四逐步开展与非成员国的对话活动以期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应当说G8在国际社会中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地位G8的成员国占了联合国安理会5xxix席中的四席成员国的GDP占到全球的约70%军费开支占到全球总额的一半以上但是从本质上讲G8由于还并不具备构成国际组织的基本要素因而还不是一个国际组织仍然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非官方集团G8成员国是世界传统的能源消费国在能源政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75年在法国的朗布依埃1976年在美国的波多黎各1977年在英国伦敦的最初的三次会议上xxx能源问题成为美国与其他工业国关系的中心议题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之后的首脑会议几乎都以石油为中心由于西方国家在会上一致决定了石油消费比例从xxxi而使得80年代石油价格跌落西方国家也因此渡过了能源难关在俄罗斯成为G8一员后G8开始把能源问题作为一个独立问题加以审议1988年3月31日在举行G8部长会议前召开了圆桌会议G8的最大能源公司的代表出席并讨论了全球能源市场能源部门的自由化能源投资和能源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问题1998年3月31日至4月1日由俄罗斯和英国作为会议的主席在莫斯科召开了G8和欧盟的部长会议研究世界的能源问题并在该会议的框架内举行了三场专题会议2002年5月23日在美国的底特律召开G8与欧盟能源部长会议前同样举行了圆桌会议由能源行业的领导与相关国际组织与学术界人士参加组织讨论了能源安全能源市场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先项目等待议题正式会议的议程有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市场和能源供应的安全性问题能源技术开发与使用问题等等这些使得G8在世界能源政策和外交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0\n国际能源论坛InternationalEnergyForumIEF国际能源论坛成立于年目的是在产油国和消费国之间建立积极的对话机制1991年由法国和委内瑞拉发起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能源会议在2000年以前国际能源论坛被称作国际能源会议在第一届国际能源会议上与会国支持以后定期举办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对话活动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打下基础次年在挪威举办在第二届会议强调以适当的合作方式消除能源领域的对抗等内容到1994年第三届会议在西班牙举办与会国认为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活动是可以相互补充和互利的1996年12月68日国际能源论坛首次在亚洲举行地点是印度的果阿在此次会议上对话内容更加广泛具体包括为能源开采和加工领域的投资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天然气的增长趋势与天然气运输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加大及发展亚欧能源基础设施的问题等甚至委内瑞拉代表团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全球能源组织的主张并且得到了法国印度意大利欧盟俄罗斯等国的支持但最终由于美国对此持消极态度无果而终2006年4月23日第十届国际能源论坛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为世界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再一次提供了对话交流的机会有55个产油国和消费国能源部长32个世界能源企业负责人国际能源机构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数百名能源xxxii领域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参加就如何应对高油价以及能源政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从法律与政策角度分析国际能源论坛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组织而仅仅是定xxxiii期举行的非官方论坛根据其制定的程序规定国际能源论坛每年召开一次每次持续23天会议地点设在同意主办论坛的国家东道国应在上一次会议上表达主办的愿望并为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能源工业领袖们提供就预先选择三个现实问题发表意见的xxxiv机会到1997年至2000年之间由于世界能源市场的动荡建立一个常设机构来组织全球的能源对话的观点又有所上升在2002年大阪举行的第八届国际能源论坛上建立常设性秘书处的建议得到了大部分与会代表团的支持并于2005年11月19日在沙特首xxxvxxxvi都利雅得落成并且其常设机构设也设在利雅得国际能源机构似乎在向常设国际组织转变通过国际能源论坛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对话交流机制得到了加强对能源的经济一体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以至于该论坛成为了世界能源发展中能源生产国与消费xxxvii国交流与对话的有效机制对主要的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具体分析xxxviii能源宪章(TheEnergyCharterTreatyECT)能源宪章从提出到正式生效经历了10余年的时间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11\n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为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能源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机遇1990年6月25日在都柏林举行的12国首脑会议上荷兰首相路德卢柏斯RuudLubbers提出了欧洲能源宪章的构想1991年2月各缔约方正式提出了成立能源宪章的想法到1991年12月17日大多数的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美国和日本在海牙签署了欧洲能源宪章但此时的欧洲能源宪章仅仅是一份政治文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其目标是为欧亚的能源合作创造政治环境为了使欧洲能源宪章这一政治文件转化为具有法律义务的国际条约并为形成开放竞争和有效益的能源市场建立法律框架1992年1月能源宪章条约谈判开始能源宪章条约谈判的非常艰难因为参加谈判的国家发展水平极不相同而且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当时并不是关贸总协定或经合组织成员国就能源本身来讲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能源贸易过境运输投资调节等等又都同其他经济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直到1994年12月条约的谈判才算结束于1994年11月17日在里斯本签订12月17日开始签署由于该条约的成员国不限于欧洲国家因此该条约的正式名称为能源宪章条约由于条约规定第三十个国家批准条约生效后的第90天为条约生效开始日期因此条约在1998年4月开始生效到2002年已经有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蒙古等51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及相关议定书但不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等能源大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能源宪章是能源合作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其主要目的与任务是制定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尽可能考虑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过境运输国能源利益的发展xxxix欧亚地区多边能源合作的各种实施机制能源宪章仅仅是对这种实施机制的制定并不包括制定决定某国能源的能源政策强调国家对能源资源拥有国家主权特别是国家政府有权决定勘探能源资源的地域使用及储存的发展政策和税收并且有权决定是否参xl加开采和生产能源宪章的最高决策和领导机构是能源宪章大会并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设有秘书处代表大会是政府间组织所有缔约国成员都是大会的成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两次例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可能签署的能源文件和草案批准秘书处的工作和财务计划讨论缔约国的能源合作及总结条约及有关议定书的执行情况代表大会下设投资贸易运输和能源效率四个工作组工作组例会在代表大会前召开投资组主要受代表大会的要求对一些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有关政府提出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议贸易组工作主要是帮助缔约国消除条约执行的障碍能源效率组组织有关论坛并对缔约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方面的工作进行跟踪在税收价格环保补贴政策方面提出建议运输组于1998年4月成立1999年12月开始代表代表大会进行过境运输议定书的谈判其议定书的宗旨是在条约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保证能源的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过境运输能源宪章是全球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投资保护协定,共八大部分50条具12\n体包括定义和目的商业促进及保护投资其他条款解决争端临时条款组织机xli构最终条款和十几项条约附件为国际能源投资贸易运输能源效率环保等国际能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和机制而其包括的相关法律文件有能源宪章贸易条款修正案TradeAmendment投资补充协定InvestmentSupplementaryTreaty能源效率与环保问题议定书PEEREAProtocolonEnergyEfficiencyandRelatedEnvironmentalAspects能源运输协定(EnergyTransitProtocol)等能源宪章条约主要有五项原则第一在能源物资及相关设备的贸易中遵循WTO的组织原则第二对外国投资给予法律上的保护第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能源方面的污染第四保障能源及能源产品的安全运输第五通过协调专家委员会调解和国际仲裁等形式解决出现的争端在能源投资方面能源宪章条约适用于缔约方的投资者与能源部门任何经济活动有关的投资包括开采提炼精炼生产储存陆路运输过境运输分配贸易市场能源原料及产品的销售建造能源设施勘探咨询管理和设计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的服务等条约要求签约国有义务促进运输投资允许能源从本国过境创造牢固平等有利的能源投资条件如果外资注入国违背了条约义务则投资方可以向国际仲裁法庭起诉该国政府等等在能源的运输领域宪章倡导各缔约国遵循非歧视原则和自由运输原则以便能建立起多边发达的能源运输网该类条款不仅包括管线运输也包括其他固定设施尤其是用于装卸能源原料和产品的海运站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即使如果能源在ECT能源宪章xlii条约缔约方的境外生产的或是将要运到该缔约方境外过境运输条款也同样适用在能源贸易方面则不够深入成果不多但对未加入WTO的缔约国同样给予WTO成员国待遇履行相应义务而在能源解决程序方面则做了如下规定第一如果在能源运输中发生法律争端应通过争端解决程序进行解决任意一方不得停止缩减运输的数量直到该法律争端得到解决第二能源宪章秘书长有权指定中间人调解该争端条约还规定对于缔约国与投资者间在投资领域的争端双方可以选择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斯德哥尔摩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解决国家和它国自然人或法人间投资争端由争端公约ICSIDConvention进行国际仲裁从法律角度看能源宪章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能源宪章条约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投资保护协定第一个同时覆盖投资保护和贸易的多边协定第一个将过境运输条例应用于能源网络的协议也是第一个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案作为xliii总则的多边条约如此多的第一使能源宪章在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的构建中具有了重要意义能源宪章生效后不断扩大自身的各方面影响希望将该涉及政府间能源领域合作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条约辐射到欧洲以外的地区并吸纳中国伊朗包括欧佩克的一13\n些成员国等国作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但是由于欧佩克本身作为石油生产国的组织认为xliv能源宪章与该组织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欧佩克对能源宪章的活动并不积极另外xlv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也由于利益的不同而没有计划加入能源宪章xlvi欧洲联盟的国际能源法律机制欧盟国家绝大部分都是能源较少的国家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欧盟的产油区只有罗马尼亚和北海两个但产能和开采潜力都已经达到极限因此欧盟所需要的石油中的82%xlvii和57%的天然气需要进口因此在欧盟内部进行能源法律制度的协调对能源的充分供应与能源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52年依据当时的签署的巴黎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其宗旨是宏观上控制和管理欧共体成员国煤钢市场的稳定保证欧共体内部能以较低的价格保证供给消费消除欧共体内部的数量限制进出口关税国家援助补贴等1958年签署生效的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其宗旨在于改善能源结构建立利用核能力求摆脱对外来石油的依赖经过了上世纪60年代的石油廉价时代70年代的两次能源危机和当时欧共体对能源消费的严重对外依赖明显刺激了欧洲能源法律政策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进入到1970年xlviii代后石油已占欧共体能源消费总量的59.5%其中98%的石油消费量又依靠进口到xlix1973年的依赖高峰时期石油已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7%1974年1月部长理事会决定成立能源委员会协助其制定能源政策同年的12月部长理事会又通过了从1975年到1985年10年的能源政策及相关的具体的措施保证降低对外进口石油依赖的总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第一应对发生能源危机的措施具体包括各国必须保持117天的储备危机情况下的分配供应计划各国之间相互通报情况等等第二对有关石油天然气的新工艺技术给予5亿美元的补助第三以在国际能源谈判中的有利地位来协调成员国的市场第四提倡节约能源消费第五鼓励再生能源的研发第六对能源生产和建设提供资助等等1981年3月欧共体还通过了对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研究计划这使得欧共体的对外能源依赖程度大大缓解到1982年欧共体能源对外依赖程度下降l到了46.8%1980年代在能源主要生产国英国的能源部门私有化的示范作用影响下西欧国家开始了能源部门私有化的过程能源领域进一步市场化1986年欧共体批准了自从1988年起欧共体把开发内部能源市场作为统一的大市场的一部分这为统一能源政策奠定了基础1988年5月欧共体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的项目计划包括加强欧共体能源制度的灵活性消除妨碍能源政策一体化的障碍等现代欧洲的能源政策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1985年欧盟批准了能源政策奠定了现代欧洲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并确定了90年li代中期前的目标14\n1991年海湾战争后欧共体对能源安全供应与能源环境等问题越来越关心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对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目标进行了重申1993年欧盟制定了欧盟可持续发展规划1994年12月45个欧洲国家签署了欧洲能源特许经营条约其中说明了能源供应的目标东西欧能源合作操作规则要求一国国内的能源不能享受任何特权但是由于能源生产国担心该条约的实施会控制本国的能源资源因此该规则只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执行1995年底欧盟委员会正式以COM95682号文件形式lii公布了欧盟能源政策白皮书从而完成了欧盟能源发展总政策的制定任务其重点包括能源供给能源市场环保和科研等政策1998年12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能源行动框架计划199820021999年欧盟又制定出了第一个能源与环境协调战略2000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欧洲能源安全绿皮书描述了欧盟统一能源战略强调从对外政策上保障能源供应2002年4月其又发表了欧洲智慧能源计划EnergyIntelligentEurope2006年3月欧盟执委会公布了可持续单键和安全的欧洲能源战liii略绿皮书其目标是可持续性有竞争力和供应安全其内容包括建立内部天然气和电力市场保证内部市场供应安全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团结需要真正在全欧盟范围对不同能源进行讨论包括成本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使欧盟的能源结构符合供应安全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以符合其里斯本目标的方式应对气候变暧所带来的挑战liv制定能源技术战备计划统一对外能源政策欧盟能源法律政策主要分为两类一大类是基本法thePrimaryLaw,比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另一大类是从属法(theSecondaryLaw)包括条例Regulations指令Directives决定(Decisions)建议Recommendations和意见Opinions等等其中建议和意见没有法律约束力欧盟的能源法律政策总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能源供给政策建立国际合作石油储备制度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竞争等等能源市场政策促进内部能源市场统一开放能源标准的统一等等其他还包括能源研究与技术开发政策可持续能源环境政策等等欧盟的能源法律政策总体上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共同的能源政策增加了内部能源供给的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对外来能源进口的依赖在内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能源市场而在外部增加了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发言权及与其他能源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但是欧盟共同的能源政策还是有很多问题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多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能源储备的贫富不均对能源需求的不同使得难以用统一的欧洲能源政策来进行协调其本质是国家根本利益的冲突难以协调这也使能源政策成为欧盟较薄弱的政策领域之一另外欧洲能源对外高度依赖性也使得欧盟的能源政策必然受到外来能源供应国的影响例如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和石油分别约lv占欧盟总量的40%和30%则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影响自不必多言总体上讲欧盟的共同能源法律政策并未真正形成该政策领仍然停留在欧盟和成lvi员国政府间共享的水平上真正意义上的共同能源政策的实现还需要时间和历史契机15\n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东盟是东南亚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组织最早有五个创始国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之后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先后lvii成为了东盟的成员国东盟合计人口约有5.3亿多国民收入合计约5698亿美元作为区域组织东盟的法律框架及能源资源情况决定了东盟的能源法律机制形成的基础东盟以12个基本文件构建了东盟的法律框架这包括第一1976年曼谷宣言或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第二1971年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第三1976年东盟协调一致宣言第四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五1987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修订协定第六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有效普惠关税安排协定第七1995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有效普惠关税安排协定修订方案第八1995年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九1997年东盟2020年展望第十1998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二次修订协定第十一1998年的河内行动计划第十二2002年南中国海诸方行lviii动宣言东盟各国的能源资源情况各不相同印尼是该地区的能源出口大国天然气储量为石lix油96亿桶160万亿立方英尺分别可供开采20年和58年是该地区唯一的欧佩克成员国马来西亚越南文莱是该地区中等能源出口国马有约48.4亿桶的石油储备8.1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越南石油储量为6亿桶天然气较少文莱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也有天然气储量13.8万亿立方英尺泰国菲律宾是中等能源进口国相对于其储量和产量来讲能源缺口相对较大需要进口油气资源新加坡缺少油气资源但是世界lx上第三大石油加工中心和著名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对于能源问题东盟在1980年就已经开始探讨能源问题在1982年便开始展开设立lxi跨区域的能源网络1986年签署了东盟石油安全协议协议要求东盟的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在供应短缺或过剩时采取合作措施尤其是当对东盟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供应量低于其正常水平的80%时东盟石油出口国应该优先向本区域内的石油进口国供应石油相反如果东盟石油出口国的出口量低于其正常水平的80%时东盟石油进口国应该优先lxii从本区域内的石油出口国进口石油2002年3月1820日东盟石油委员会首次工作组会议开始进一步完善APSA发生机制并提出将APSA机制与国家间的政策合作结合起来同年7月关于东盟各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签署对东盟国家的天然气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到2007年东盟已经召开了25届东盟能源部长会议初步形lxiii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能源安全战略,并为建立统一化的能源市场而努力东盟能源法律中的石油安全协议较为重要但是该协议的合作机制从未使用过一旦危机发生能否实际正常运作有待实践的检验1999年东盟成立了东亚展望小组专门对能源合作进行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建16\n议建立一个框架促进短中长期的能源政策的形成东亚各国在各种能源领域合作加强东亚各国的能源安全方面的合作设立东盟3能源政策管理组织等等对于东盟3框架下的能源合作提出的合作内容与计划有很多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石油信息共享网络建立亚洲石油储备体系消除亚洲溢价建立亚洲能源共同市场等等2004年11月29日在第八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就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能源lxiv部长对话机制的建议东北亚lxv东北亚地区并非是一个区域性组织但是鉴于东北亚地区能源问题的重要性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的可能性及对我国能源供给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本文把该地区的能源法律问题也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东北亚能源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断开展最早的能源合作是在国与国之间开始的1997年11月初俄日两国首脑叶利钦和桥本龙太郎发表了叶利钦桥本计划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里程碑之后日俄间的经济合作主要就是开发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及天然气管道等韩国在冷战结束后就开始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为其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开发打下基础之后韩国的企业也积极参与原苏联边疆地区的油气开发2000年11月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会议期间正式确立了中日韩领导人之间的正式协商与合作机制在次年11月再次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一致同意设立工商论坛经济部长和贸易部长会议在2002年9月的第八次国际能源论坛上中日韩和东盟发表了日中韩与东盟国家间的能源合作的声明其内容包括成立能源应急网络建立石油储备共同创建亚洲石油市场提高天然气的利用促进能源储备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内容2003年3月东盟与中日韩成立了亚洲能源合作工作组10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又在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中会晤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其内容包括了能源在内的众多领域的合作并表示三lxvi国将扩大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并共同致力于加强地区和世界的能源安全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能源挑战与合作圆桌会议提出东北亚国家先行动以建立东亚能源合作机构2004年6月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在青岛举行发表了具有亚洲能源合作框架性质的青岛倡议认为能源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坦诚对话互利合作才能解决能源合作应成为区域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合作对话国将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及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能源对话与合作为亚洲的可持续发展争取稳定的能源保障2004年9月中日韩与东盟能源部长会议在菲律宾召开呼吁lxvii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节约能源的措施与此同时由商界和学术界举行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也在进行1995年第一届东北17\n亚天然气管道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次年第二次东北亚天然气管道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成立了一个天然气管道项目多边合作组织的建议1997年第三次东北亚天然气管道会议在首尔召开成立了非盈利组织东北亚天然气管道论坛NortheastNationalGasPipelineForum东北亚能够开展能源合作得益于东北亚国家的地缘关系及其他有利因素中朝俄三国有相通的陆路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也是联通的其中俄罗斯又是能源生产和输出大国中日韩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具有互补性从资金上看日本韩国与中国的外汇储备丰富具有购买俄方能源的实力而俄罗斯在进行石油开发过程中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在技术方面东北亚的能源合作也可以促进能源相关技术的合作而对中东中日韩三国的政治协调可以保证中东石油对东北亚的长期供给但是东北亚能源合作的不利因素也很多远东地区是政治问题多发地带朝韩间的对抗中日的历史遗留问题东海油田之争台海问题日俄北方四岛归属问题等等都影响着东北亚的能源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再者日本与其他国家对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重点认识也不相同日本由于其出发点在消除其他东亚能源消费大国对其自身的能源安全的威胁其合作重点主要在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储备方面而东北亚其他国家则把能源的多边合作开发作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主要方面另外日本作为世界霸主美国的忠实盟国希望美国能主导能源合作这无疑是俄罗斯与中国等国不愿望看到的因此目前的东北亚能源合作还仅限于非官方性质的合作有学者认为东北亚能源合作可以借鉴欧盟能源合作为范例比如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和俄罗斯在能源共同开发的基础上参考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和欧洲能源宪章订立东北亚能源宪章并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且提出了建立该组织的具体机构lxviii安排但笔者认为建立该共同体已具有了必要性但该必要性并不一定等同于建立的可能性例如东北亚的重要国家中国和日本在俄罗斯远东油气管道和东海油田等问题上均产生了激烈的摩擦单单中日之间进行比较密切的能源合作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可能更不要说整个东北亚地区但是东北亚的能源合作也不是一点不可能实现的在能源输出大国俄罗斯的作用下低层次的或民间性质的合作已经出现而且一定会继续发展而在具体实施方式上由于中国与韩国的利益相近可以中韩首先进行合作并以此为核心以小带大最终整体推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发展四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一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的概念与特点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的概念18\n能源问题关系到一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发展能源贸易与合作往往体现了政治外交的导向性云南大学国际能源问题专家吴磊教授认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一lxix亿吨时往往需运用外交经济等手段来保证石油安全因此当今世界能源产生或消费大国的对外能源法律政策不得不成为了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研究对象之一所谓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是指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能源本文主要指石油和天然气的国际生产和消费等领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法律制度条约或政策首先主体必须是能对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产生影响的国家唯有对此产生影响其对外能源法律政策才可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其次该法律机制同样包括国家法律制度条约和政策而且由于能源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政策性因素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将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如此定义是比较合适的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的特点首先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的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国际能源法律机制中的国家政策与法律紧密结合的特点体现了国际能源法律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利益色彩并以政府的政治外交为导向其次各国能源的法律机制都体现了能源与经济现状决定能源法律政策这一特点美国作为经济第一强国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大国为保障自身能源安全利用包括法律和政策在内的各种力量控制世界能源的生产与运输通路俄罗斯则利用自身能源优势与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展开能源合作日本则在建立自身能源法律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能源合作以保障自身的能源消费最后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还以能源合作为主要特征展开各种层次的能源合作以促进保障本国能源的安全二对世界上主要国家能源法律机制的具体分析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选择了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选择这三个国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三个国家与我国的能源贸易密切而是因为这三个国家在能源领域对整个世界影响力的巨大以及对我国能源消费进口的影响力巨大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霸主又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其能源政策的变化对我国能源影响巨大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又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因此俄罗斯的能源政策及与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日本作为我国的近邻也是全球能源最匮乏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却能保持自身经济的较快增长因此其能源对内对外法律政策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在我国进口石油的国家和地区中中东占到进口量的44%非洲主要是安哥拉和苏丹占到32%俄罗斯占到11%拉丁美洲占到5%亚太地区占4%除以上地区的其他19\nlxx地区占4%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中东和非洲的能源进口占到我国的76%但是我国与中东地区的能源外交交易的分析已包含在本文石油输出国组织相关章节的分析中因此在此不再逐一分析另外非洲产油国基本上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且不受同业联盟产量的限制只有尼日利亚属于欧佩克成员对我国的石油供给有一定的保障虽然非洲地区与我国的能源贸易量很大但法律外交关系较其他地区简单因此在此也就不作过多分析其他国家由于我国能源进口量总体较小因此在本文中也不再做具体分析另外能源法律政策作为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里其能源法律政策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全球化的印记因此在下文的分析中会对具体国家的能源法律政策作出包括其国内能源法律与政策的整体分析以求能在全面了解其能源法律政策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其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综上所述本章节主要对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能源法律政策作详细分析美国的能源法律与政策1美国能源的对内法律与政策分析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约占世界石油消耗总量的42%尽管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5%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对本国的能源问题十分重视对世界能源的生产运输与消费也尽自己所能来进行控制以便得到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表面上看美国原油的进口像其他国家一样因进口产生能源安全的重大担忧2005年美国原油的净进口总量占整个原油供应的58%预计到2010年美国石油lxxi进口量与目前持平但到2020年会达到65%2025年更上升到68%以至于美国能源部长斯潘塞·亚伯拉罕在2001年3月1日的国家能源高层会议上说在今后20年中美国将遇到一个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我们不能战胜这一挑战的话,那么国家的经济繁荣将会受到威胁我们的国家安全就会有风险,而且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变lxxii化小布什政府也很早就成立了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NEPDG以副总统切尼为首为美国制订长期的能源政策并在2001年12月完成了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于2002年5月17日公布这份报告成为了美国在本世纪的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的指导性lxxiii文件2005年8月美国通过了美国能源政策法案EnergyPolicyAct2005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授权增加美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消除进口液化天然lxxiv气的法律障碍等但是该法案并未根本上改变美国石油的供需方向之后到2007年6月22日美国参议字又通过了2007可再生燃料消费者保护和能源效率法案该法案旨在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并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该法案成为法律将会影响到包括公用事业石油可再生及替代性能源等行业并且降低美对外的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美国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长达1720多页共有十八篇章420多条对美国20\n能源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以至于美国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多门尼斯干lxxv脆把这部法律称为美国在能源政策上的“未来之法”lxxvi该能源法案的具体包括四大部分内容首先是保障能源供应这也是该法案的重点包括提高全国电网的输电能力可靠性推广不危害环境的清洁能源包括地热风能太阳能海浪能潮汐能植物能源水利能源和天然气等同时提高国内油气资源的开采能力并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限额从7亿桶提高到10亿桶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石油安全其次是推进能源科学研究特别是洁净煤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开发研究并为此进行几十亿美元的财政拨款明确恢复核电站建设再次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如在扩大能效之星项目的推广上为高能耗消费品和工业产品制定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以节约能源同时该法案规定到2015年要使联邦政府建筑物的能耗在2003年的水平上降低20%并为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改进计划提供资金支持等最后改进汽车燃油利用状况进一步鼓励使用各种替代燃料的车辆制定新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加强对地方汽车燃油地下储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等lxxvii纵观上述能源法案该法案具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立法速度相对较快短短四年就获得了参众两院的通过第二本能源法案适应了美国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对原有的法律做了修订如对现行的联邦电力法1992年的能源法案以及1978年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等多项法律的规定做了修订还废止了1935年的公用事业控制公司法等第三也是十分值得我国借鉴的一点就是该法案的可操作性强规定具体虽然该法案长达1724页内容广泛但可操作性极强例如在第十二章电力一章中专门增加了可靠性标准一节并且全法案有40处提到可靠性标准再如该法案规定从2007年开始将夏令时时间增加4周向开发太阳能和网通等新型公司提供补贴等具体可行的制度第四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度该法案不仅需要联邦州政府和司法系统执行而且明确要求由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制定强制性的各项实施计划2美国能源的对外法律与政策分析美国在积极调整国内能源政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外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由于石油资源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对外能源贸易与外交中石油等能源的安全成为了美国对外能源政策中被考虑的核心问题美国的国际能源政策主要是通过利用地缘优势进行自由能源贸易和能源投资以及与石油供应国建立长期可靠的供给关系来实现的其lxxviii具体政策有第一与海湾产油国加强关系美国认为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成为了美国对外能源政策的关注焦点第二加强与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和沙特阿拉21\nlxxix伯等产油国的贸易关系从这四国的石油进口数量约占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55%尤其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又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国从该两国进口石油对提高美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有极大的好处第三由于里海石油资源的丰富美国对开发里海油气资源也产生了很大兴趣此外美国密切关注着亚洲特别是中国与印度两个最大的石油需求增长国的石油动向因为这两国与日剧增的石油进口需求在美国看来会给美国带来越来越大的能源压力虽然美国对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在事实上美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威胁美国有充足的石油战略储备美国的石油进口量的约一半在拉丁美洲地区加拿大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石油进口总量约占其进口石油总量的42%作为lxxx石油仓库的中东美国从中进口石油量也只占其进口总量的21.7%非洲占到13%而且美国大部分消费的天然气是生产于国内的即使有进口也多是来自加拿大并且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也为扩大进口天然气提出了法律上的支持不仅如此美国的军事力量还力图控制全球主要的石油运输线全球六大石油海运要道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中除了马六甲海峡和曼德海峡外都有美国的军事力量因此总体来看美国的能源安全并不像欧洲或日本等其他能源消费大国一样严峻但是美国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在世界能源上的政策导向并利用着自身的世界第一强国地位使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俄罗斯的能源法律与政策1俄罗斯的对内能源法律与政策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大国油气资源丰富其中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天lxxxi然气探明储量占13%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油气经济lxxxii甚至在1999年到2002年之间俄罗斯约90%的经济增长都利益于能源出口的推动在lxxxiii2003年俄罗斯已经成为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以至到目前俄罗斯已经把能源行业定位为今后长期的优先发展方向由于俄罗斯所具有的独特的能源资源及地理位置俄制定出了适合本国特点的能源战略早在1992年俄罗斯政府就制定了新经济条件下的能源政策基本构想在1995年又制定了俄罗斯能源战略构想这两个基本文件确立了当时叶利钦政府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结构目标等等内容并依据此制定了能源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在2000年11月俄政府正式批准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2003年5月30日批准了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明确提出要以能源为坐标确定外交重点强调lxxxiv要以能源外交促进经济复苏维护地缘政治利益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能源战略指导思想下形成了独具俄罗斯特色的能源局面22\n2俄罗斯的对外能源法律与政策俄罗斯的对外能源法律与政策主要体现在与美国欧洲国家及里海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方面美俄能源关系的变化是在9·11事件发生后2002年5月俄罗斯与美国签署了美俄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俄美关于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宣言和能源对话声明表明要从巩固俄美关系保障世界能源安全和战略稳定的高度来开展能源合作lxxxv从而扩大了俄对美的能源出口也增加了美对俄的能源投资同年7月4日俄罗斯首批200万桶石油就运抵了美国休斯敦港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合作也逐渐加强1999年2月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关于在能源工业领域进行合作的备忘录2000年9月欧洲委员会又通过了普罗迪计划决定进一步发展双方的能源合作2000年11月俄罗斯欧盟峰会签署了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确定了双方能源合作的总体规划次年5月俄罗斯欧盟峰会又签署了能源合作声明强调俄欧能源合作会促使双方结成能源战略伙伴有助于巩固欧洲大陆的能源安全且俄拥有进入欧洲能源市场的特殊权利双方要加强能源方面的合作现今俄罗斯能源的供应已经成为欧洲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俄与里海地区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与贸易也愈发频繁2001年12月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签署了25年的天然气开发合同2002年6月7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15年的能源合作协议在远东中国日本韩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有非常多的合作俄罗斯国际能源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地缘政治情况分不开的欧洲亚州等地区的能源需求的增长客观上也了俄的能源对外合作的开展日本的能源法律与政策1日本的对内能源法律与政策众所周知日本是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油气资源也不例外但是日本的石油需求lxxxvi量很大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世界第二位因此日本对进口油气资源的依存度很高2003年日本石油进口依存度为97.9%其中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lxxxvii更达到88.4%正是由于日本先天能源条件的不足使得日本尤其注重油气资源的立法在石油方面早在1962年就制定了石油业法之后先后制定了石油业法施行规则石油供给适当化法挥发油销售业法石油以及可燃性天然气资源开发法石油公团法石23\n油及能源供需构造高度化对策特别会计法确保液化石油气体的保安及交易适当化法律石油气体税法确保石油储备法石油代替能源的开发及敃促进法在天然气方面的立法更早1954年日本就制定了天然气事业法之后为贯彻该法的实施先后又制定了天然气事业法施行令天然气事业会计规则天然气事业法施行规则确定天然气工作物的技术上的标准的通产省令天然气事业法相关费用令天然气用品的审定等省令等等到2002年6月14日日本制定出了自己的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日本对能源方面的立法相当完备包括了能源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了鲜明的能源lxxxviii法律特点首先日本构建了金字塔式的能源法律体系日本能源法律体系分三个层次位于第一层次的是能源政策基本法对日本能源法律体系做了总领性的规定第二层次的是能源专门法这包括石油业法电力事业法天然气事业法原子能基本法等而第三层次的是配套法规如电力事业法施行令电力事业法施行规则受电限制规则天然气事业法施行令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施行令等这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日本金字塔式的能源法律体系其次日本实行国家统一管理的能源管理制度根据日本能源法律法规的规定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负责能源管理工作如在能源政策基本法第12条规定经济产业大臣编制能源基本计划草案谋求内容会议的决定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第3条规定其制定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的基本原则并予以公布第5条规定其有权制定或修改新能源利用方针电力事业者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第3条规定其应每四年内听取综合能源调查委员会的意见根据经济产业省令的规定制定该年度以后的八年间电力事业者新能源电力的利用目标天然气事业法第3条电力事业法第3条石油业法第4条等规定其有权统一管理能源相关事业者经营电力事业天然气事业石lxxxix油精制业等工作日本对能源实行国家统一管理不仅有利于能源政策的统一规划也提高了能源政策实施的效率再次日本通过电力事业法天然气事业法石油业法等能源法律法规实行能源市场自由化政策促进能源经济发展最后日本通过立法保障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日本制定通过了能源利用合理化法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电力事业者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电力事业者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施行令等这些能源法律政策的实施对日本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这些立法的措施的实行使日本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保证了油气业的发展为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油气活动实现进口多元化提供了保证2日本的对外能源法律与政策24\n在内部能源立法的基础上日本对外的能源合作也一直在积极进行由于日本的石油进口高度依赖中东不稳定因素太多因此日本在2006年5月公布了新国家能源战xc略其中提出要在2030年把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从现在的50%降到40%正是在这种能源对外战略的指导下日本的能源合作在不放弃中东的前提下逐渐向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发展日本的对外能源政策可谓的全方位的在中东日本努力与中东石油出口大国以多种形式保持良好的关系即使是被美国认为是无赖国家的伊朗也不例外2004年日本国家持股的国际石油公司与伊朗组建合资企业共同开发伊朗的阿扎德甘油田其中日方占股份75%帮助中东国家进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在IT医疗科技环境进行合作以及充分开展民间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都成为了日本与之保持良好关系的方式2007年4月底到5月初日本时任首相的安倍晋三进行了8天的中东访问希望以日本雄厚的资xci金和先进的技术交换到稳定的能源供应在东北亚地区从1986年开始日本外务省和经济产业省就开始资助召开太平洋能源合作会议讨论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能源合作事项1996年7月日本支持成立了亚太能源研究中心东盟中日韩三国能源部长会议也是日本牵头召开的,甚至希望将来组建一个具有石油储备协调运用能力在能源政策xcii方面开展合作的亚洲版国际能源机构另外日本也积极争取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并不惜与中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由于非洲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日本也积极展开与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的能源合作甚至对于中亚国家也不例外虽然日本为了解决进口石油来源单一的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进口石油的来源目前仍然比较单一而且在亚太地区中国韩国印度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对石油需求的挣夺必然会日益激烈而且日本的中东石油要从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再到马六甲海峡再经南中国海台湾海峡才能到达日本本土一路上都是有可能产生武装冲突的地段因此日本的对外能源法律政策问题也不容乐观但是日本作为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却通过能源法律政策的调整促使其经济快速发展这非常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并对我国能源立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五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对我国能源法律制度的影响与建议一能源国际法律机制对我国的影响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能源国际法律机制对我国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程度提高全球性的能源组织以及其能源法律机制与我国的关系也是愈发的密切对我国多方面多层次的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表现25\n在增加相互了解与油气资源信息共享促进我国能国际源贸易以及解决我国南海问题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增加相互了解与油气资源信息共享方面例如我国与国际能源机构的信息共享由于我国与国际能源机构的目标相似都希望能确保石油安全促进能源利用效率因此我国早在1994年就与国际能源机构有了正式的联系并且在1996年10月我国与国际能源机构签署了国际能源机构与中国政策理解备忘录中国成为了参与IEA对话与合作的非成员国该谅解备忘录中涵盖了统计数据这一部分的内容并且我国正在努力使自己的统计数据定义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能源报告格式保持一致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能源报告格式与国际能源机构能源报告格式非常类似这说明我在共享信息层面上与国际能源机构已有了密切的接触通过与国际能源机构的接触加强我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国的联系与合作但是由于我国远没有国际能源机构所要求的90天石油储备而且目前油价接近100元大关建设石油储备必然花费大量资金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加入国际能源机构欧佩克作为国际重要的能源供应组织之一与我国也有相当的信息共享对话机制在2005年欧佩克的部长大会决议中欧佩克决定加强各方的协调与合作建立战备对话机制并于同年12月22日其轮值主席来我国与我国高层进行了交谈并且共同确定了中国欧佩克能源定期对话机制这是欧佩克成立来与我国首次进行直接能源对话我国与国际能源论坛也有所接触2005年11月18日至20日发改委的张国宝副主任出席了在利雅得举行的国际能源论坛部长级非正式会议并分别与美国能源部长鲍德曼xciii和沙特油矿大臣纳伊米举行了会谈此外作为富国俱乐部的对能源的关注程度也是越来越高我国与的逐步接触也为我国获得能源方面的法律政策信息打下了基础xciv其次在促进我国能源国际贸易方面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据统计2005年沙特和印度尼西亚作为欧佩克成员国是我国最大的欧佩克原油供应国每天约向我国出口80万xcvxcvi桶同时欧佩克成员国也正在计划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项目双方出于能源上利益的需要必然联系会促进互相之间能源贸易的进一步开展我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法律政策能源贸易往来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合作在开始时并不多1978年7月我国与菲律宾签订了一份原油长期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xcvii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第一份能源贸易协定在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与东盟的油气合作与贸易较少但到90年代中期后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大量增长油气贸易也大大增加展开了广泛的能源贸易合作如2002年9月第一次中国-印尼能源论坛在印尼的巴厘岛xcviii举行这标志着中印尼能源论坛对话机制的形式启动也必然会对双方的能源贸易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再次能源的国际法律机制的逐步建议对我国南海问题的解决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南海问题也是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菲律宾越南等相关国家关心的26\n问题而南海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南海油气储量丰富而引起的目前的南中国海合作还是处于开始阶段2002年11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勘探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始2003年11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次年9月又签署了在南中海特定区域进行联合海洋地震研究的协议2005年3月双方又和越南油气公司签署了在南海特定海域进行联合海洋地震研究协议虽然东盟多为缺乏油气资源的国家出于国家利益的根本冲突南海能源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这些能源国际法律机制的建立对于我国南海能源问题的解决也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最后对促进我国能源技术更新有相当的作用例如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和我国的合作已经促进了能源新技术的采用而这种发展从长远角度看必会为我国带来巨大的回报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法律机制对我国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所制定实施的能源国际法律政策机制对我国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限于篇幅及笔者的能力这里仅对美国和俄对我国的影响予以详细阐述日本虽然在东海与我国的东海油田的开发存在一定威胁但从整体上看日本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对于日本主要是借鉴学习其完备的能源法律政策体系以促进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建设1美国的能源法律政策对我国的影响美国在能源方面与我国有着长期的合作并且签署了多部法律文件早在1978年10月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访问中国时就对美国参与中国能源建设进行了交流1979年1月与美国签署了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此后以该协定为基础在能源效率xcix等领域签署了多个合作议定书及谅解备忘录之后中美油气能源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1985年我国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化石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合作议定书1994年签署了洁净煤技术合作附件,2005年4月中美化石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合作议定书续签延长5年1998年起中美双方轮流主办中c美石油天然气论坛到2006年9月11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2004年5月2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第九届国际能源论坛时我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与美能源部长斯潘塞·亚伯拉罕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能源对话促进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了解2005年6月在华盛顿中美举行了首次能源政策对话对话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核能清洁能源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2006年9月13日中美两国举行了第二次能源政策对话ci2005年8月中美首次举行了战略对话能源合作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卢格向国会递交了2006能源外交和安全法案建议美国与27\ncii中国和印度共同建立应对石油危机的机制在企业层面我国至今已经与美国石油公司进行了57个陆地或海上的油气资源勘探项目但是由于中美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对中美之间是否会因能源问题产生根本性冲突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中美不仅总量需求巨大而且在世界需求总量中比例也很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大量增长能源已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例如美国就有学者认为中美会因石油问题产生对抗经济增长同利用能源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说明我们为何能设想以下观点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和太平洋地区将对未来的能源产生支配性的影响甚至会在获得中东石油资源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生ciiicivcv竞争和对抗也有西方研究者认为我国会视美国为自身的能源安全的主要威胁但我国有学者认为从根本上看我国与美国在能源战略上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并不影响到美国石油消费的充分供应而且中美贸易投资方面的相互依赖及能源领域的极大互补性这都使得我国与美的能源合作成为可能已有的良好的合cvi作及对话机制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笔者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开展长期的能源合作是有一定基础的中美能源合作中美国对我国的最大影响就是中美两国在石油领域所存在的共同利益可以保证中美两国能源方面的长期合作中美两国都是油气资源消费大国石油价格的稳定与低廉都是两国所共同希望的中美通过合作对平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会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其次对油气资源的运输管道及海运路线的安全也是两国所共同关注的再次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对能源安全方面的信息交流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中美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中美能源合作还是有相当基础的2俄罗斯的能源法律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俄国作为能源生产大国其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由于俄中两国分别是能源输出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又由于俄中的地缘关系中俄的能源合作中俄顺利建立友好关系之后展开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访华中俄关系顺利建立1996年4月,叶利钦再次访华双方发表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次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俄双方又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样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表明了两国cvii对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的一致立场这为两国的能源合作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早在1995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俄能源代表团访华之际双方就签署了两国部门将铺设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会谈纪要及合作备忘录1996年叶利钦再次访华时双方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协议并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建立了能源委员cviii会这为双方能源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1997年11月911日叶利钦总统访华时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铺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和开发俄罗斯凝析气田项目基本原则的谅解备忘录1994年12月25日中国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28\n签署了关于实施向中国东部地区供应俄罗斯天然气项目的备忘录和关于执行在中国东北建设地下天然气储备池可研报告1998年两国有关部门开始探讨合作铺设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到中国东北的石油管道问题1999年2月朱镕基总理访俄期间双方的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同编制向中国供应科维克金天然气的技术经济论证协议书新世纪伊始中俄能源合作更加紧密2000年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签署了三个关于油气开发合作项目的文件中俄能源合作分委会中方石油天然气工作组和俄方石油天然气工作组关于同意韩国政府指定的公司参加俄罗斯联邦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凝析气田管道供气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辩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联邦能源部管道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关于准备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协议的谅解备忘录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关于三十万吨西西伯利亚轻质原油的购销合同2001年7月16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其中约定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在包括能源的各个方面展开合作26日两国又签署了关于制定修建俄中输油管道的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协议书建议修建安大线即从安加尔斯克到赤塔再到大庆的输油管道同年9月8日中俄问题第六次定期会晤上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总协议该文件确定了安大线的总投资额工期等线路的具体内容2002年8月22日中俄两国总理第七次定期会晤发表了联合公报并指出为及时落实中伯石油管道项目双方认为国家主管机构必须加快对项目进行审批以便经批准后根据项目可研究总协议将该项目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双方将为实施中俄石油管道项目创造条件2002年12月2日普京访华并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并保证已达成协议的输油管道的铺设但是后来日本对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输油管线建设的介入使得安大线未能真正实行经过一翻政治外交的博弈最终俄选择了一个在中日之间折中的解决方案也是在2002年12月日本政府给俄罗斯政府写信表达了建设安纳线取代安大线的愿望安纳线是指从安加尔斯克到赤塔再到纳霍德卡的线路与安大线部分在我国境内不同该线路全部在俄境内并且可以同时向中日韩出口石油从2002年12月cix到2004年3月俄国经过了三番五次的改变主意最终由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推出了泰纳线作为解决方案即从泰舍特到贝加尔湖北侧纳霍德卡并先修建到大庆的支线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俄罗斯与我国的能源合作也为我国增加了一个稳定的油气供应源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对保证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有重大作用二笔者对于我国能源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29\n法律是保障一国能源安全的必要手段由于国际能源问题在总体上讲并不是因为总量不足所造成的更多的时候是世界石油资源应当如何有效合理配置的问题这就为用法律手段解决国际能源问题提供了前提和依据随着国际能源的发展和我国对外能源进口的依赖增加以法律手段规制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秩序和利益都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而有秩序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油气能源进口正是我国所需要的因此从法律的价值属性就决定了法律可以很好的规制国际能源问题对我国能源法律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首先应了解我国目前能源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我国的能源法律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源法律体系不完备能源安全石油储备缺乏法律保障起到今天能源法还未颁布统一的能源政府部门未形成这都是与我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不匹配的第二法律的可操作性差实施不力例如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该法律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当多的配套标准才可能有效实施这与美国能源政策法案的高下可见一斑其次应了解我国目前对外的能源法律机制的特点我国对外的国际能源法律机制有着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我国与各大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都有着广泛的接触如我国已经成为了独立石油输出国集团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石油大会等国际组织的成员与东盟的能源领域也有密切接触而在能源宪章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等区域组织中我国也成为了观察员或成员但是我国对外能源合作大都局限在对话性质实质性的合作很少多数的能源合作以国与国的方式进行总体来讲我国参与区域能源合作的程度高于参与全球性能源组织的程度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的程度又高于参与区域性能源组织的程度第二除上文所提到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外我国与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在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比如我国与中亚国家尤其与哈萨克斯坦有着广泛的能源合作如2004年5月与哈签署了关于在油气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等等在中东2002年4月江泽民对伊朗进行国家访问后与伊朗签署了六个合作文件其中包括油气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在非洲我国能源外交则主要以贸易和经济援助为主针对我国目前的对外对外能源法律机制笔者提出以下法律建议供参考颁布我国的能源基本法构建金字塔式的能源法律体系能源问题是关系到国际国内的重大政治军事经济和环保的问题单单就石油天然气或国内的能源立法根本无法起到系统调整一国整体能源的目的因此没有基本法作指导的能源法律体系对外能源法律制度的构建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大都有自己的能源基本法来指导本国的能源发展如美国日本等另外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如果没有新的政府法律政策出台建立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并且有效地予以实施我国的能源巨大消费终有一天会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30\n与环境保护建设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日本的能源法律政策体系日本在2002年6月14日制定并施行了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其第一条明确写到鉴于能源是国民生活之安定向上及国民经济的保持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并且能源的利用将给地区和地球的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本法旨在通过确定与能源供需政策有关的基本方针明确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规定能源供需政策的基本事项以长期地综合地和有计划地推进与能源供需有关的政策并以此在对地区和地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同时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表明了其立法的目的并且明确提出其指导思想为在降低对特定地区进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过渡依赖的同时推进对我国而言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能源输送体制的完善能源储备及能源利用的效率化并对能源进行适当的危机管理以实现能源供给源多样化提高能源自给率和谋求能源领域中的安全保障作为政策的基础并不断改善政策措施同时也提出了国际合作的指导方针为有助于稳定世界能源供需防止伴随能源利用而产生的地球温室化等国家应努力改善为推进与国际能源机构及环境保护机构的合作而进行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参加国际研究开发活动国际共同行动的提案两国间和多国间能源开发合作及其他国际合作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这些立法指导思想的确定为日本国系统整体协调本国的能源问题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规划国家对外能源政策则显得非常协调和有效如本论文所述日本在国内早已系统制定了金字塔式的能源配套法规统一的能源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已有的能源法规体系与之相似因此对日本能源法律体系进行借鉴而建立我国的能源法律体系应当成为一条可行之路除此之外另一点值得考虑的是像日本这样一个能源十分匮乏的国家都有能力有必要制定这些完善的对外对内能源法律制度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界大国制定我国能源的基本法律和配套能源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对外能源法律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我国目前仍应以国与国为主以点带面推动区域能源法律合作进一步打开我国能源外交局面由于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的软法性使得相关国际组织对于已制定的能源协定执行力度不强因此笔者建议我国应以与重点国家建立能源外交法律关系为主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与我国重要的区域国际能源法律制度的建立比如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与日本在能源问题上冲突频发一步到位式地考虑东亚或东北亚能源问题是不实际的如果先与韩国进行点对点的能源合作与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在南海油气资源上进行合作并由此带动东亚的能源合作似乎更为实际一些欧盟作为一个高度发展的超国家具有一定硬法性质的国际区域组织尚未形成统一31\n的能源法律制度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更难以形成积极加入和深入参与到重要的国际能源组织之中深入参与到能源国际组织中首先可以利用其中的信息共享机制石油紧急分享机制等改善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状况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其中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对我国有重要意义拥有一定量的石油储备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断时可以持续维持我国能源供应而与国际能源组织的互动可以帮助我国解决这一问题据报道国际能源署正cx在帮助我国建立一个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而我国计划在2008年前储备1亿桶石油相当于35天的进口量到2020年前将石油储备增长到90天达到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标cxi准深入参与国际能源组织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的能源多元化中所考虑的内容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又有所不同中国并不把贸易与人权挂钩因此中国利用西方拒绝和“无赖国家”打交道之机尤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使得我国在伊朗苏丹安哥拉缅甸刚果及利比亚等国带来了更多获得宝贵资源的机会其中cxii伊朗占我国能源进口量的17%之多但是正是由于这些能源合作伙伴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问题一旦像伊朗核问题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就好比卡住了我国能源的龙头一样会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对该类事件的预防也成为我国能源多元化的一个特有内容深入参与世界主流国际能源组织对于其他国家了解我国的能源政策获得更多的国际力量的理解也有着巨大的益处加强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对策研究国际国内对于国际能源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还不多如前所述国内目前仅有李扬勇cxiii的国际能源法刍议余敏友国际能源法的演进两篇文章以国际能源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面对我国巨大的能源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及国际能源贸易国际能源组织的迅速发展目前国际能源法律方面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对国际能源法律机制方面的资料收集由于国际能源法律不像国际环境法国际金融法等国际法分支已有相当的学者在进行研究已收集占有了众多文献资料另外由于国际能源法律固有的与其他国际法部门的紧密结合性和与国家政策的紧密结合性使得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的文献资料相当繁杂进行相关的研究时更应当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其次在广泛收集占有文献资料的前提下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开展国际能源资源的互利合作及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能源发展现状的法律研究方面这两方面研究的深入进行才会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国际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最终为保证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32\n能源政治军事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总之我们不论如何进行国际能源法律机制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能源法律机制中对我国有利的部分为我国能源的国际供应提供有力的保障33\n注释i王伟军.日本对中东能源政策的调整及其走势J当代亚太,2007,3ii杨维新.国际能源环境下的中国能源安全[D].硕士论文.上海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2006iii能源专家称未来二十五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一半.中国新闻网.:2007-11-20iv葛传红.中国能源外交稳健开局[N].国际金融报,2006,1(26):11v发改委.2012年中国石油进口规模将1.82亿吨N.中国新闻网2005,2(16)vi叶雷.高举和平发展能源外交大旗.中国石化报,2007,1(11):5vii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丹尼尔>尤金(DanielYergin).FT中文网,2007,5(22)viii余敏友.国际能源法的演进.http://www.hnsc.com.cn/news/2007/10/23/229738.html,2008-3-15ix叶荣泗吴钟瑚.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研究能源立法战略安全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x详见李扬勇国际能源法刍议http://www.erelawinfo.com/lunwen/edit/UploadFile/2006124225624578.doc.2007-4-4xi美保罗罗伯茨为后石油时代创造一个市场吴敬琏比较(第辑)北京中信出版社xii赵宏图.全球能源安全与经济合作能源相互依赖时代的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6/5xiii安大线公里其中公里在俄境内亿美元俄方亿可从中方得到借款安加尔斯克赤塔大庆年输油能力3000万吨安纳线公里全部线路在俄境内50亿美元全部由日本承担日本另追加投资亿美元助俄管理建设安加尔斯克赤塔纳霍德卡年输油能力5000万吨泰纳线4000多公里全部在俄罗斯境内107.5亿美元泰舍特贝加尔湖北侧纳霍德卡年输油能力8000万吨xiv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博士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2xv罗晓云.21世纪初中国的能源安全与中外能源合作[D].博士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3xvi英文原名为AgreementonaninternationalEnergyProgram,IEPxvii杨泽伟.国际能源机构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评论,2006,6xviii世界能源展望2007,http://www.iea.org/about/index.asp2008-4-20xix详见杨泽伟.国际能源机构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评论,2006,6xx详见杨泽伟.国际能源机构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评论,2006,6xxi[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xxii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博士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2xxiii李天籽王智辉.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3xxiv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博士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2xxv韩立华.国际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上合组织能源一体化[J].国际经济合作,2007,1xxvi吴卫.国际石油政治中的权力博弈[D].硕士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xxvii李锋.八国集团研究[D].硕士论文.北京外交学院2001xxviiiJohnKirton,EllaKokotsisandMlchaelM.Malleson,G7/8SummitCommltments(1975-2002)URL:www.g7.utoronto.ca\datasets\allcommitments/app_b_cycle4.html,2007-11-10xxix陈晓进.八国集团30周年发展回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2xxx[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xxxi李锋.八国集团研究.硕士论文[D].外交学院2001xxxii国际能源论坛多哈开讲55国部长共商稳定油价搜狐网2006年04月24日05:43xxxiii[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9xxxiv[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9xxxv国际能源论坛总秘书处办公楼在利雅得落成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k/200510/20051000540002.html,2007-11-2034\nxxxvi国际能源论坛总部将设在沙特http://jedda.mofcom.gov.cn/column/print.shtml?/jmxw/200305/20030500091771,2007-11-20xxxvii[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2xxxviii主要参考文献有[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7-138曹伟.能源宪章与中国[J].国际石油经济2003,10程春华.欧洲能源宪章与俄欧油气合作[J].国际油气经济2006,6郑仙.能源宪章欲把中国推向国际能源市场[J].中国投资2001,8xxxix[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0xl能源宪章条约条约贸易修正案及相关文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xli能源宪章条约条约贸易修正案及相关文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xlii能源宪章条约条约贸易修正案及相关文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6xliii能源宪章条约条约贸易修正案及相关文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xliv曹伟.能源宪章与中国[J].国际石油经济2003,10xlv莫斯科重申不会批准现有能源宪章条约俄罗斯新闻网http://2006.rusnews.cn/eluosi_duiwai/20061123/41588851.html2007-11-20xlvi欧洲联盟[0]的能源法律机制包括2个层面一个欧盟[0]的能源法律机制另一个是各个成员国自身的能源法律机制在此笔者强调的是欧盟[0]的国际能源法律机制xlvii王怀成.德国推动欧盟采取共同能源外交政策[N].光明日报,2007,1(11):8xlviii黄嘉敏等编.欧共体的历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202xlixWernerWeidenfeldandWolfgangWessels:EuropefromAtoZ:GuidetoEuropeanIntegration:87l黄嘉敏等编.欧共体的历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203li[俄]斯日兹宁.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0lii雷敏曹明明杨海娟.欧盟能源政策及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启示研究[J].科技导报,2007,5liii郭志俊.欧盟共同能源政策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国际论坛2006,9liv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主要内容.http://nyj.ndrc.gov.cn/gjlt/t20060519_96400.htm2007-10-10lv王怀成.德国推动欧盟采取共同能源外交政策.光明日报,2007,1(11):8lvi郭志俊.欧盟共同能源政策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国际论坛2006,9lvii<日>吉野文雄.东盟与中国的贸易现状[J].南洋资料译丛,2005,2lviii杨丽艳.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lix张明亮.中国东盟能源合作以油气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2lxRobertManning,TheAsianEnergyFactor,p.179.lxi东盟国家能源部长会议推动建立一体化能源市场[N]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708/24/t20070824_12661916.shtml2007-11-15lxiiKenKoyama.国际石油市场与东盟国家能源安全[J].国土资源情报.2002,7lxiii张学刚.东南亚各国能源安全战略[J].国际资料信息.2004,2lxiv李涛刘稚.浅析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6,3lxv东北亚包括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有3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总面积的26%人口约6.8亿占世界人口的31%lxvi孙承.日本与东亚一个变化的时代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552-558lxvii赵宏图.东北亚能源合作前景广阔[N].参考消息,2005-1-13lxviii杨泽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5/4lxix葛传红.中国能源外交稳健开局.国际金融报,2006,1(26):11lxx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国与印度探索[M],2007:183.http://www.iea.org/about/index.asp下载2008-4-20lxxi宋玉春.2005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分析.现代化工.20063lxxiihttp:www.eia.doe.gov,2008-3-15lxxiii吴卫国际石油政治中的权力博弈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6lxxiv宋玉春.2005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分析.现代化工.20063lxxv赵薇.美国2005能源政策法及其对我国能源立法工作的启示http://www.fazhi.gov.cn/jsp/contentpub/browser/contentpro.jsp?contentid=co22575854-235\n2008-4-20lxxvi赵薇.美国2005能源政策法及其对我国能源立法工作的启示http://www.fazhi.gov.cn/jsp/contentpub/browser/contentpro.jsp?contentid=co22575854-22008-4-20lxxvii叶荣泗.美国新能源政策法及对制定我国能源法的启示.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901/0855292498.shtml2008-4-20lxxviii刘小丽.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www.eri.org.cn/manage/englishfile/50-2005-9-13-503686.pdf2008-4-20lxxix刘小丽.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www.eri.org.cn/manage/englishfile/50-2005-9-13-503686.pdf2008-4-20lxxx数据来自2002年6月20日剑桥能源研究联合会主席DanielYergin在美国众议院上题为oildiplomacy的证词,http://www.brook.edulxxxi薛君度陆南泉主编.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249lxxxii石磊.透视一次石油外交之伤评安大线出局的深刻原因[N].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lxxxiii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readnews.asp?id=237232007-10-12lxxxiv冯绍雷相兰欣主编.普京外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85lxxxv冯玉军丁晓军李东.俄罗斯新能源外交及其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2,6lxxxvi尹晓亮安成日.中日俄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博弈[J].日本学论坛2006,6lxxxvii卢岩王蕴.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本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5,6lxxxviii参见罗丽.日本能源政策动向及能源法研究J.法学论坛2007,1lxxxix参见罗丽.日本能源政策动向及能源法研究J.法学论坛2007,1xc王伟军.日本对中东能源政策的调整及其走势[J].当代亚太,2007,3xci林木.安倍中东行加紧能源外交攻势[N].第一财经日报,2007,5(8):A05xcii王伟军.试析日本的国际能源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6,3xciii张国宝副主任率团访问沙特并参加国际能源论坛秘书处落成典礼http://finance.sina.com.cn2005-11-28xciv2003年我国在法国主办的G8会议上作为观察员首次出席隔一年在2005年我国第二次出席了英国举办的G8峰会并认为G8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常重视同G8的关系因此在2006年7月17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了15日至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举行的G8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会议这是我国第三次参加G8会议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与G8的进一步接触有分析认为中国有可能加入G8,变为G9xcv韩立华.国际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上合组织能源一体化J.国际经济合作.2007,1xcvi王春枝.欧佩克开启中国阀门[J].中国石油石化2006,1xcvii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tj-zl.shtml.2007-10-15xcviii东盟贸易新闻网http://www.mytrade.com.my/index-mainchinews.htm.2007-10-15xcix查道烔.中美能源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国际石油经济.200511c第七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召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60929/0840955030.shtmlci赵宏图关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6/1cii孙岩冰能源让中美亲密接触中国石油石化20069ciii迈克尔>埃克诺米迪斯.罗纳德>奥力格尼.石油的色彩世界最大产业的历史金钱和政治M.刘振武,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civ盖尔>勒夫特.美中两国将为石油而发生冲突[N].洛杉矶时报,20040202(4).cvDavidLague.Thequestforenergytogrow[J].FarEasternEconomicReview.June20.2005.15cvi赵宏图.关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6,1cvii曲星.中国外交五十年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570-572cviii刘琴.中国能源外交[D].硕士论文.外交学院2004:39cix详见李玉潭陈志恒.中日能源:从竞争走向合作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J].东北亚论坛2004,11cx国际能源署将帮助我国储石油[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3,636\ncxi张秋明.国际能源机构对中国油气展望[J].国土资源情报,2006,4cxii葛传红.中国能源外交稳健开局[N].国际金融报,2006,1(26):11cxiii余敏友.国际能源法的演进.http://www.hnsc.com.cn/news/2007/10/23/229738.html,2008-3-1537\n主要参考文献1.美保罗罗伯茨为后石油时代创造一个市场吴敬琏比较第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AdrianJ.Bradbrook,EnergyLawasanAcademicDiscipline,14J.Energy&Nat.Res.L.193,194(1996)3.叶荣泗.吴钟瑚.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研究能源立法战略安全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4.[俄]斯日兹宁著.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黄嘉敏等编.欧共体的历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6.杨丽艳.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7.孙承.日本与东亚一个变化的时代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8.迈克尔·埃克诺米迪斯.罗纳德·奥力格尼.刘振武等译.石油的色彩世界最大产业的历史金钱和政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薛君度陆南泉主编.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0.冯绍雷相兰欣主编.普京外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曲星.中国外交五十年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12.杨维新.国际能源环境下的中国能源安全[D].硕士论文.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200613.赵宏图.全球能源安全与经济合作能源相互依赖时代的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6,514.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博士论文.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215.罗晓云.21世纪初中国的能源安全与中外能源合作[D].博士论文.暨南大学200316.李扬勇.国际能源法刍议[J]http://www.erelawinfo.com/lunwen/edit/UploadFile/2006124225624578.doc,2008-3-1517.杨泽伟.国际能源机构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评论2006,618.李天籽王智辉.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319.韩立华.国际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上合组织能源一体化[J].国际经济合作,2007,120.吴卫.国际石油政治中的权力博弈[D].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621.王春枝.欧佩克开启中国阀门[J].中国石油石化2006,138\n22.李锋.八国集团研究.硕士论文[D].外交学院200123.陈晓进.八国集团30周年发展回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224.李锋.八国集团研究[D].硕士论文.外交学院200125.杨翼.能源能否联通中国与G8[J].中国石油石化.2005,1426.曹伟.能源宪章与中国[J].国际石油经济.2003,1027.程春华.欧洲能源宪章与俄欧油气合作[J].国际油气经济2006,628.郑仙.能源宪章欲把中国推向国际能源市场[J].中国投资2001,829.雷敏曹明明杨海娟.欧盟能源政策及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启示研究[J].科技导报2007,530.杨泽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5,431.郭志俊.欧盟共同能源政策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国际论坛2006,932.<日>吉野文雄.东盟与中国的贸易现状[J].南洋资料译丛2005,233.张明亮.中国东盟能源合作以油气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234.张学刚.东南亚各国能源安全战略[J].国际资料信息2004,235.李涛刘稚.浅析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6/,336.赵宏图.东北亚能源合作前景广阔[J].参考消息.2005-1-1337.赵宏图.关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6,138.宋玉春.2005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分析[J].现代化工.2006,339.吴卫.国际石油政治中的权力博弈[D].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640.查道烔.中美能源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J].国际石油经济.2005,1141.孙岩冰.能源让中美亲密接触[J].中国石油石化2006,942.DavidLague.Thequestforenergytogrow[J].FarEasternEconomicReview.June20.2005.1543.石磊.透视一次石油外交之伤评安大线出局的深刻原因[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4.冯玉军丁晓军李东.俄罗斯新能源外交及其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2,645.刘琴.中国能源外交[D].硕士论文外交学院200446.李玉潭陈志恒.中日能源:从竞争走向合作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J].东北亚论坛2004/1147.尹晓亮安成日.中日俄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博弈[J].日本学论坛2006,648.卢岩王蕴.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本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5,649.王伟军.日本对中东能源政策的调整及其走势[J]..当代亚太2007,350.王伟军.试析日本的国际能源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6,351.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39\n52.东盟贸易新闻网http://www.mytrade.com.53.能源宪章网站http://www.encharter.org54.国际能源机构网站http://www.iea.org55.石油输出国组织网站http://www.opec.org40\n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耿利君.WTO协议的世界贸易宪法地位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3[2]雷锐耿利君.过渡性保障机制的不合理因素及其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