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41 KB
  • 2022-11-20 发布

《民事诉讼程序简介》PPT课件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讲民事诉讼程序简介\n一、普通程序(一)起诉与受理起诉的实质要件1、有适格的原告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的形式要件(书面起诉)1、当事人的有关情况2、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4、受诉法院的名称,起诉的时间,原告的签名或盖章(特殊情况下口头起诉)\n一、普通程序(二)审理前的准备1、送达起诉状副本和提出答辩状(5日,15日)2、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组成人员3、审核诉讼材料4、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5、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6、追加当事人\n一、普通程序(三)开庭审理1、准备(1)传唤(开庭3日前)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诉讼,公告(2)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是否到庭(3)审判长宣布开庭,并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2、法庭调查3、法庭辩论4、评议、宣判审理期限:6个月\n一、普通程序(四)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1、撤诉案件受理后、判决宣告前,原告撤回起诉(申请撤诉)或出现法定情形,法院不予继续审理(按撤诉处理)。(1)原告撤诉(2)按撤诉处理A、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B、原告虽已到庭,但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C、原告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耆宿的,该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又不委托诉讼代理人的;D、原告未按期交纳诉讼费用,又没有申请免交或缓交的理由。(3)裁定撤诉的法律后果A、诉讼终结;B、诉讼费用由原告减半负担;C、当事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内再行起诉\n一、普通程序(四)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2、缺席判决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就到庭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并对未到庭的当事人提供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核后依法作出判决。适用情形:1、被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2、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告提起反诉的,对反诉可以缺席判决;3、被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n一、普通程序(四)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3、延期审理人民法院应发出开庭审理的通知并且已经公告开庭审理的日期后,或者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法定情形,是案件的审理工作无法如期继续进行,而将开庭审理日期推延。法定情形:(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n一、普通程序(五)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诉讼中止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某些特殊情况,使诉讼无法继续进行,需等待特殊情况消除后诉讼才能继续进行。(《民事诉讼法》第136条)诉讼在终结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出现特定情形,使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者进行下去没有意义,从而结束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法》第137条)\n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经过审查,作出立案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起诉一经受理,法院即取得该案的审判权,当事人亦取得相应的诉讼地位,同时,诉讼时效中断。\n二、简易程序(一)概念与意义1、概念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第一审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2、设立简易程序的意义(1)民事诉讼“两便原则”的具体体现(2)有利于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n二、简易程序(二)适用范围1、适用法院与审级只有基层法院在第一审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2、适用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n二、简易程序(二)适用范围3、特点(1)起诉方式方便: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口头或书面方式(2)案件受理程序简便(3)审理时间以及传唤方式简便、灵活(4)独任制审判组织(5)庭审程序简便(6)审理期限简短(3个月)\n三、第二审程序(一)二审与一审的区别1、启动机制不同(起诉权—上诉权)2、审判组织不同(合议庭,无陪审员)3、审理对象不同(事实及法律审;评判一审裁判)4、审理方式及裁判的效力不同(可以不开庭;生效裁判)\n三、第二审程序(二)上诉的提起要件1、实质要件(1)裁定不予受理管辖异议驳回起诉(2)判决一审判决二审法院发回重审、按照第一审程序重新作出的判决2、实质要件(1)上诉人和被上诉人(2)上诉期间(15—10)(3)上诉状\n(三)上诉案件的裁判对一审判决的处理1、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依法改判(适用法律错误)3、发回重审(程序违法或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一审裁定的处理1、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2、撤销原裁定,作出正确的新裁定\n(四)二审裁判和调解的效力1、确定力——不得再上诉2、即判力——不得重新起诉3、执行力——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五)二审的审限:3个月\n四、审判监督程序有审判监督权的机关、组织或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确有错误,或者基于法定事实和理由启动或申请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注意:再审与上诉审的区别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与缺陷\n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方式1、基于审判监督的再审(1)本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提起(2)最高人民法院提起(3)上级人民法院提出2、基于检察监督权抗诉的再审3、当事人申请再审(裁判生效后2年内)\n五、判决、裁定、决定、命令(一)判决:针对实体性问题判决书应当写明: 1、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2、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3、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4、上诉期间和法院\n五、判决、裁定、决定、命令(二)裁定:针对程序性问题1、不予受理2、支持或驳回管辖异议3、驳回起诉(受理后经审查发现不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区别与驳回诉讼请求)4、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5、准许或不准许撤诉6、中止或终结诉讼7、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8、中止或终结执行9、不予执行仲裁裁决10、其他\n五、判决、裁定、决定、命令(三)决定1、再审2、对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3、回避4、延长时限以及诉讼费用减免等问题\n五、判决、裁定、决定、命令(四)命令1、搜查令(执行程序中)2、扣押令(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3、支付令(督促债务人)\n六、起诉状格式原告:姓名、住址、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委托代理人:姓名、单位、住址、联系方式被告:姓名、住址、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此致法院名称具状人:签字盖章证据目录(清单)附证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