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00 KB
  • 2022-04-21 发布

合肥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审查要点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合肥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n目录1总则12规划阶段22.1居住建筑22.2公共建筑73施工图阶段113.1居住建筑113.1.1建筑专业113.1.2结构专业133.1.3给排水专业143.1.4暖通专业163.1.5电气专业173.2公共建筑203.2.1建筑专业203.2.2结构专业223.2.3给排水专业233.2.4暖通专业253.2.5电气专业28n1总则1.1为落实合肥市推行绿色建筑的政策,在方案报批和施工图审查环节进行绿色建筑审查,为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审查要点。1.2本审查要点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绿色建筑规划方案及施工图审查。1.3本审查要点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市政府令第167号)、《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合政[2013]76号)、《关于加强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合规[2012]104号)等有关规范、标准及地方政策文件。1.4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与常规施工图审查同时进行,施工图除应符合本审查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1.5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的建筑,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30n2规划阶段2.1居住建筑选址审查材料选址意见书及附图、场地地形图、土地使用证、土壤氡检测报告。审查要点1、场地是否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2、场地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的要求,或采取相应的防氡措施;3、场地周围电磁辐射强度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的要求,否则建筑规划应保持相关的安全距离;4、若场地周围存在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建筑布局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控制项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控制项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标明技术经济指标)审查要点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人,多层不高于28m2/人,中高层不高于24m2/人,高层不高于15m2/人。注:1、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照绿色建筑申报地块进行计算。2、当不同层数类型的住宅混合建设时,按照不同层数对应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乘以该层数的住宅居住面积占申报地块总建筑面积比例进行加权求和核算。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1.3条:低层不高于43m2/人,多层不高于28m2/人,中高层不高于24m2/人,高层不高于15m2/人。30n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1条: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3层及以下,高于35m2但不高于41m2;4-6层,高于23m2但不高于26m2;7-12层,高于22m2但不高于24m2;13-18层,高于20m2但不高于22m2;19层及以上,高于11m2但不高于13m2;得15分。2、3层及以下,不高于35m2;4-6层,不高于23m2;7-12层,不高于22m2;13-18层,不高于20m2;19层及以上,不高于11m2;得19分。绿地率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标明技术经济指标)、景观设计图纸(含绿地率指标)、人均公共绿地分析图审查要点绿地率符合《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中规定的不低于40%的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1.6条: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2条: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规则如下:1、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项目不低于25%,得2分。2、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新区建设不低于1.0m2但低于1.3m2,旧区改建项目不低于0.7m2但低于0.9m2,得3分。2)新区建设不低于1.3m2但低于1.5m2,旧区改建项目不低于0.9m2但低于1.0m2,得5分。3)新区建设不低于1.5m2,旧区改建项目不低于1.0m2,得7分。日照审查材料日照模拟分析报告审查要点住宅日照标准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的相关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1.4条: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4.1.4条: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风环境审查材料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热岛强度模拟分析报告审查要点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域不出现涡旋或无风。30n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1.13条: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6条: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评分规则如下: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北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5Pa,得3分。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或50%以上建筑的可开启外窗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3分。声环境审查材料场地环境噪声模拟分析报告审查要点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1.11条: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便捷交通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项目所在地周边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布图审查要点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最远不超过500m。2、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注:对于公共站点规划滞后于小区规划的情况,只需要审查小区周围的公共交通规划满足以上要求即可。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1.15条: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8条: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分规则如下: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800m,得3分。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30n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共享审查要点1、规划设计图纸上应标明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等八类设施)的位置和服务半径。2、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小学、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分别不超过300m、500m、500m;场地1公里范围内设有5种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注:对于公共站点规划滞后于小区规划的情况,审查申报地块周围的公共交通规划是否满足以上要求即可。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1.9条: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分规则如下: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至少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1、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3、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4、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5、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布局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审查要点建筑布局、采光、通风符合《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的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和楼距等进行优化设计。装饰性构件审查材料建筑效果图审查要点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不作为建筑物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2、屋顶等处不大量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30n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7.1.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水系统规划方案审查材料水系统规划方案审查要点水系统规划方案内容的完整性及合理性:水系统规划方案应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内容。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1: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可再生能源审查材料建筑效果图、建筑方案图、可再生能源应用方案审查要点符合《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160号)、《关于加强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合规[2012]104号)的相关规定。30n2.2公共建筑选址审查材料选址意见书及附图、场地地形图、土地使用证、土壤氡检测报告。审查要点1、场地是否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2、场地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要求,或采取相应的防氡措施。3、场地周围电磁辐射强度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的要求,否则建筑规划应保持相关的安全距离。4、若场地周围存在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建筑布局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控制项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4.1.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控制项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绿地率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标明技术经济指标)、景观设计图纸(含绿地率指标)审查要点1、商业、金融、交通枢纽、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宜小于20%;2、机关团体、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卫生、科研院所等单位,绿地率不宜小于35%。3、绿地布局应符合《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市政府令第167号)要求。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2条:1、公共建筑的绿地率:1)高于30%但不高于35%,得2分。2)高于35%但不高于40%,得5分。3)高于40%,得7分。2、公共建筑的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容积率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标明技术经济指标)30n审查要点容积率至少高于0.5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1条:公共建筑的容积率1、高于0.5但不高于0.8,得5分。2、高于0.8但不高于1.5,得10分。3、高于1.5但不高于3.5,得15分。4、高于3.5,得19分。日照审查材料日照模拟分析报告审查要点日照模拟分析报告需体现出本项目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1.3条: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4.1.4条: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风环境审查材料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审查要点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度处的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域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1.7条: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6条: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评分规则如下: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北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5Pa,得3分。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或50%以上建筑的可开启外窗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3分。声环境审查材料场地环境噪声模拟分析报告审查要点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30n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1.6条: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建筑布局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审查要点1、结合合肥主导风向,判定布局合理性;2、主要功能房间采光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的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和楼距等进行优化设计。便捷交通审查材料规划总平面图、项目所在地周边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布图审查要点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最远不超过500m。2、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注:对于公共站点规划滞后于小区规划的情况,只需要审查申报地块周围的公共交通规划满足以上要求即可。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分规则如下: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800m,得3分。2、场地出入口500m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装饰性构件审查材料建筑效果图审查要点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不作为建筑物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2、屋顶等处不大量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7.1.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30n水系统规划方案审查材料水系统规划方案审查要点水系统规划方案内容的完整性及合理性:水系统规划方案应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内容。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1: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可再生能源审查材料建筑效果图、建筑方案图、可再生能源应用方案审查要点符合《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160号)、《关于加强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合规[2012]104号)的相关规定。30n3施工图阶段3.1居住建筑3.1.1建筑专业热工设计审查材料建筑节能计算书、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符合《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及合肥市建筑节能的相关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5.1.1:建筑设计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房间采光审查材料室内自然采光模拟报告审查要点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5.2: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规定。围护结构隔声减噪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有关构造措施审查要点1、卧室、起居室白天、夜间在关窗状态下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低限要求。2、楼板、分户墙、户门、外窗的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低限要求。3、主要功能空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外门窗的隔声性能指标及材料和构造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30n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8.1.1: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要求。控制项8.1.2: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或相邻两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要求。自然通风审查材料通风开口面积比计算书审查要点居住空间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开窗视野审查材料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1、居住建筑建筑间距符合《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市政府令第167号)相关规定。2、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5.6: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8.2.5: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避免视线干扰。评分规则如下:居住建筑两栋建筑直接间距超过18m,或无视线干扰,得3分;套型至少有一个卫生间为明卫,得3分。设备/管道便于维修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并预留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6.1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建筑材料及制品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对设计选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在国家和地方禁止范畴。2、《合肥市外墙保温工程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合建[2013]27号)30n要求设计单位必须选用经市城乡建委登记备案的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不得指定生产企业和产品,不得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在施工图等设计文件中明确系统构造、干密度、导热系数等主要性能指标,确保建筑节能设计符合现行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控制项4.5.5:室内游离甲醛、笨、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7.1.1:不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无障碍设计审查材料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乡土植物审查材料景观施工图及设计说明、植物配置图、苗木表审查要点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种植适应合肥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对照合肥市乡土植物名录表),并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分规则如下:1、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2、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得3分。3.1.2结构专业混凝土、钢筋审查材料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6层以上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是否合理使用了HRB400级或以上高强度钢;或对于6层以上建筑,竖向承重结构中是否合理采用了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的混凝土。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7.2.10: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评分规则如下:1、混凝土结构:30n1)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达到总量的30%,得4分;达到总量的50%,得6分;达到总量的70%,得8分;达到总量的85%,得10分。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10分。2、钢结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8分;达到70%,得10分。3、混合结构:1)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按本条第1款进行评价。2)对其钢结构部分,按本条第2款进行评价。3)得分取前两项得分的平均值。预拌混凝土审查材料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审查要点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应写明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3.1.3给排水专业给排水系统设计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用水定额、用水量计算、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内容。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1: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避免管网漏损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2、室外埋地管道应选择适宜的管道敷设及基础处理方式。3、合理设计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4、根据水平衡测试要求,设计分级计量水表。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30n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分规则如下: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得1分。2、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1分。3、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5分。节水器具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审查要点设计说明中应写明:1、节水器具的类型、用途,节水率不低于8%。2、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3.3:采用节水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3:采用节水器具。评分项6.2.6: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评分规则如下:1、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得5分。2、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得10分。用水安全保障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非传统水源专项设计及说明)审查要点1、是否写明了非传统水源的消毒杀菌、安全防护和检测措施、供水系统切换设施;水量平衡。2、是否采取了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2: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完善、安全。雨水利用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景观施工图审查要点1、是否合理收集利用屋面、道路或绿地雨水。2、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雨水入渗措施。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一般项4.3.10: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及利用方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分规则如下:1、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55%但低于70%,得3分。2、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但低于85%,得6分。30n太阳能热水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图纸及说明)审查要点1、民用建筑的采暖制冷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和照明设备应当优先采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余热,并与工程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形外,新建十八层以下居住建筑以及十八层以上居住建筑的逆向十二层,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条件的,应当经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并予以公示。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当与建筑物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用水点供水压力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审查要点用水点供水压力不超过0.3MPa,如超过,是否有减压措施。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评分规则如下:1、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30MPa但大于0.20MPa,得3分。2、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得8分。分户分类计量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住宅内水表设置是否实现了分户计量。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6.2: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3.1.4暖通专业冷热源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冷热负荷计算书审查要点1、冷、热源机组选型是否与计算相符。2、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比、冷热源机组性能参数、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热效率应符合《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相关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30n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高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评分规则如下:1、冷、热源机组的能源效率等级高1级,得3分。2、冷、热源机组的能源效率等级高2级,得6分。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采用集中供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是否有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2.3:采用集中供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高效用能设备和系统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计算书审查要点集中采暖系统的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通风与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低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定值的20%。设备/管道便于维修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包括采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以及公共的管道阀门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等,同时,应确定风管水管是否采取保温保冷绝热措施。并预留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6.1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3.1.5电气专业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30n照明及控制审查要点1、公共场所和部位照明是否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2、在设计说明中应标明灯具类型及照明控制方式,照明系统应采取分区控制、定时、延时、感应控制、照度调节等节能控制措施。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9: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照明功率密度值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电气设计说明中应有主要功能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照度值的标准值及设计值,并审查是否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现行值,且平均密度值不超过7W。2、对于毛坯房形式的住宅建筑,仅评价其公共场所,且应有装修照度及功率密度值的控制值。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5.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规定的现行值。分户分类计量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住户电表设置是否实现了分户计量。2、公共照明、电梯等动力也应设置分项计量。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4.6.2: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变压器及电能质量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计算文件审查要点三相配电变压器选型及供配电系统说明,确定三相配电变压器是否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的节能评价值要求,供配电系统采取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措施,同时变压器无功补偿方式,谐波治理等是否满足合肥电力部门要求。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12: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的节能评价值要求,供配电系统采取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措施。智能化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弱电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建筑智能化需符合《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的规定。30n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6.6: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设备/管道便于维修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审查要点电表间、电气管井、配电间设置是否合理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4.6.1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30n3.2公共建筑3.2.1建筑专业热工设计审查材料建筑节能计算书、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及合肥市建筑节能的相关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5.1.1:建筑设计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外窗幕墙气密性和可开启面积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外窗/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文件审查要点1、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6级要求。2、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级要求。3、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且可开启部分的面积不宜小于幕墙面积的15%,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参考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2008;《建筑幕墙》GB/T21086-2007室内自然通风审查材料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建筑平面布置是否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5.7: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灵活隔断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除楼梯间、设备间、卫生间等具有固定功能的房间外,其他非固定使用功能的房间如办公室、商场商铺是否采用了灵活隔断。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4.9: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有关构造措施30n围护结构隔声减噪审查要点1、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相关要求;2、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的相关要求;3、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相关要求。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5.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的相关要求。一般项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无障碍设计审查材料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建筑入口和主要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5.12: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设备/管道便于维修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2、应预留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6.6: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建筑材料及制品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对设计选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确保不在国家和地方禁止范畴。2、《合肥市外墙保温工程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合建[2013]27号)要求设计单位必须选用经市城乡建委登记备案的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不得指定生产企业和产品,不得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在施工图等设计文件中明确系统构造、干密度、导热系数等主要性能指标,确保建筑节能设计符合现行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控制项5.5.4:室内游离甲醛、笨、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7.1.130n:不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审查材料建筑施工图、装修图审查要点公共部位需进行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4.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评分规则如下:1、30%以上户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6分。2、全部户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10分。乡土植物、立体绿化审查材料景观施工图及设计说明、植物配置图、苗木表审查要点1、种植适应合肥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2、绿化方式的合理性。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1.9: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一般项5.1.8: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分规则如下:1、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2、公共建筑绿地采用复层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方式,得3分。3.2.2结构专业混凝土、钢筋审查材料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6层以上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是否合理使用了HRB400级或以上高强度钢;对于6层以上建筑,竖向承重结构中是否合理采用了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的混凝土。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7.2.10: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评分规则如下:1、混凝土结构:1)30n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达到总量的30%,得4分;达到总量的50%,得6分;达到总量的70%,得8分;达到总量的85%,得10分。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10分。2、钢结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8分;达到70%,得10分。3、混合结构:1)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按本条第1款进行评价。2)对其钢结构部分,按本条第2款进行评价。3)得分取前两项得分的平均值。预拌混凝土审查材料结构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3.2.3给排水专业给排水系统设计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用水定额、用水量计算、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内容。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1: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避免管网漏损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2、室外埋地管道应选择适宜的管道敷设及基础处理方式。3、合理设计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4、根据水平衡测试要求,设计分级计量水表。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3.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30n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分规则如下: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得1分。2、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1分。3、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5分。节水器具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选用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及《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0-2011的要求。2、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应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3.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3:采用节水器具。评分项6.2.6: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评分规则如下:1、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得5分。2、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得10分。用水安全保障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非传统水源专项设计及说明)审查要点1、是否写明了非传统水源的消毒杀菌、安全防护和检测措施、供水系统切换设施;水量平衡。2、是否采取了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6.1.2: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完善、安全。雨水利用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景观施工图审查要点1、是否合理收集利用屋面、道路或绿地雨水。2、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雨水入渗措施。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3.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分规则如下:1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55%但低于70%,得3分。2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但低于85%,得6分。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及设计说明、景观施工图及设计说明30n景观用水审查要点绿化、景观浇灌供水管道是否接自非传统水源用水管道,且明确绿地的浇灌方式为节水灌溉方式。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3.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6.2.12: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评分规则如下:1、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得4分。2、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得3分。设备/管道便于维修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核实平面图中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等,以及公共的管道阀门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等,布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和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并预留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6.6: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用水点供水压力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用水点压力不超过0.3MPa,如超过,是否有减压措施。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评分规则如下:1、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30MPa但大于0.20MPa,得3分。2、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得8分。太阳能热水系统审查材料给排水施工图(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图纸及说明)审查要点新建、改建、扩建宾馆、酒店、医院等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条件的,应当经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并予以公示。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当与建筑物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参考标准《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160号)、《关于加强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合规[2012]104号)3.2.4暖通专业冷热源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冷热负荷计算书30n审查要点1、冷、热源机组选型是否与计算相符。2、冷水(热泵)机组、吸收式冷水机组等的能效比、锅炉额定热效率、多联机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的要求。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高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评分规则如下:1、冷、热源机组的能源效率等级高1级,得3分。2、冷、热源机组的能源效率等级高2级,得6分。部分负荷空调节能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水系统、风系统是否采取了水力平衡措施。2、冷热源机组的IPLV值是否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3、冷热源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2.12: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8:降低建筑物在部分冷热负荷和部分空间使用下的暖通空调系统能耗。评分规则如下: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对空调系统进行分区控制,得3分。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得3分。3、水系统采用水泵变频技术,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得3分。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计算书30n高效用能设备和系统审查要点集中通风与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系统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集中热水供暖系统的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2.13: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3.26、5.3.27条的规定。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低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定值的20%。新风量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新风量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设计要求。2、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需核实其新风口的位置,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5.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设计要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8.1.4: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规定。室温调控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室内是否采用了独立开启并对温度、湿度、风量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2、实现使用时间分室、分区域可控。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5.8: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8.2.9: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独立调节方便、有利于改善人员舒适性。评分规则如下:1.70%及以上的主要功能房间的供暖、空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和调节室温得4分。2.90%及以上的主要功能房间满足上述要求,得8分。设备/管道便于维修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核实平面图中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阀门设置在公共部位,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6.6: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30n排风热回收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集中空调系统是否合理地设置了排风热回收装置。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2.10: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可调新风比审查材料暖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1、未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项目,此条可不审查。2、对于过渡季需要空调的建筑,暖通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在过渡季节、冬夏季节的运行策略,并提供空调机组可调新风比的范围。3、核实新风井百叶进风口有效面积,新风管及排风设备、管道等是否符合可调新风比的要求。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7: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可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评分规则如下:1、最大可调新风比不小于50%,但小于75%,得3分。2、最大可调新风比不小于75%,得6分。3.2.5电气专业景观照明审查材料景观施工图审查要点室外照明是否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第7章的相关要求,有无节能控制措施。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分规则如下:室外照明设计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关于光污染控制的相关要求,并避免夜间室内照明产生溢光,得2分。照明功率密度值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照明功率密度计算书审查要点电气设计说明中应有主要功能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照度值的标准值及设计值,并审查是否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现行值。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5.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规定的现行值。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计算书30n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审查要点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是否《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符合GB50034-2013的规定。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5.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8.1.3: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指标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规定。能耗监测系统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审查要点1、暖通专业的分项计量表是否接入能耗监测系统。2、新建公共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参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控制项5.2.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5.1.3: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设备/管道便于维修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公共使用功能的电气设备、管道设置在公共部位,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并结合平面图纸检查是否与说明一致。变电所、配电间设置是否合理。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6.6: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智能化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弱电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否满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设置合理、完善的建筑信息网络系统,能顺利支持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并运行安全可靠。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一般项5.6.8: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变压器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三相配电变压器选型及供配电系统说明: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的节能评价值要求,供配电系统采取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措施。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12: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30n的节能评价值要求,供配电系统采取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措施。太阳能光伏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太阳能光伏施工图)、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顶工程、照明工程等是否符合《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合政[2013]76号)》规定。参考标准《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合政[2013]76号)》、《安徽省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照明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公共建筑照明应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并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和《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的规定。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控制项8.1.3: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规定。照明控制审查材料电气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审查要点照明系统应采取分区控制、定时、延时、感应控制、照度调节等节能控制措施,符合《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的规定。参考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x评分项5.2.9: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3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