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 MB
  • 2022-04-22 发布

2012年10月[金融学硕士论文]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校代号:10532学号:S10181095密级: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堂僮由谊厶娃名;邃剑昱哑筵刍壁驱叠;围鸿里教援墙差望僮;金融墨统让堂院童些名整!金融堂迨窒提童日期;2Q12生!Q旦诠窒筌辩旦期;至Q12生!!月簦避委员会圭廑;姚41竖塾援n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户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内唯一的中小银行机构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政策层面希望在县域农村地区培育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方面希望以增量改革倒逼存量改革,从而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另一方面缓解县域融资难问题。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小型银行,是我国第一次出现的完全股份制和商业化的小银行,其生存和发展问题值得关注。所以,对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研究能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小银行优势为切入视角,首先从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对小银行优势理论进行剖析,分析并归纳出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对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及其对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进行了分析。设立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设立主体以及设立主体对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发挥。这种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即能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得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是形成小银行独特的商业模式,使村镇银行具备形成小银行优势发挥的条件。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直接影响其内部的产权和治理结构,从而影响内部激励机制。因此,不同的设立方式将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村镇银行设立方式的不同体现在设立主体及其持股比例上,不同的设立主体及其持股比例将会对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为提高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结合前文分析结果,从内部设立制度层面、经营层面以及外部环境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小银行优势;设立方式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AbstractDifficultiesinfinancingofrural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ndhouseholdshavealwaysbeenaproblemineconomicdevelopmentinourcountry.Astheonlysmallandmedium—sizedbankinginstitution,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inthecountycannotbeagoodsolutiontotheproblem.Somenewtypesofruralfinancialinstitutionsarewanted.Ontheonehand,SOastopromotethereform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ontheotherhand,toeasecountyfinancingdifficultproblem.Asanewtypeofruralsmallbank,Banksofvillagesandtownsarefirstlyappearedcommercialbankswhosesurvivalanddevelopmentquestionisworthyofattention.So,theresearch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villagebankscan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hedevelopmentofvillagebanks.Thispaperisbasedontheperspectiveofsmallbankadvantage.Atfirst,thispaperanalyzedsmallbankadvantagefromtheperspectiveofinformationasymmetryandprincipal—agent,thenconcludedthedefinitionof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villagebanksandthemaininfluencefactors.Basedonthetheoriesabove,thispaperanalyzestheestablishmentmodeandhowitaffectedthesmallbankadvantageofvillagebanks.Thedifferenceofestablishmentmodeisreflectedontheestablishmentsubjectandshareholdingratio,thefactorswilldirectlyaffectthesmallbankadvantageofvillagebanks.Thisadvantagewillbeeventuallyreflectedonthebusinessandperformance.Inotherwords,itwillformauniquecommercialmode,thenacquiresthe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conclusionsareasfollows:thekeypointof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villagebanksistoformauniquecommercialmodeofsmallbanks,whichmakesvillagebanksendowedwiththeconditionsofsmallbankadvantage.Theestablishmentmodeofvillagebankswilldirectlyaffecttheinternalpropertyandmanagementstructures,theaffectsinternalincentivemechanismofvillagebanks.So,differentestablishmentmodeswillaffectthesmallbankadvantage.Thedifferenceofestablishmentmodeisreflectedontheestablishmentsubjectandshareholdingratio,differentestablishmentsubjectsandshareholdingratioswillhavedifferenteffects011thesmallbankadvantageofvillagebanks.Atlast,inordertopromotethe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villagebanks.Combinedwiththeresultsanalyzedbefore,thispaperputforwardsomen硕士学位论文suggestionsintermsoftheinternalestablishmentsystemlevel,operatinglevelandexternalenvironmentlevel.Keywords:villagebank;sustainabledevelopment;establishmentmode;SmallBankadvantageIV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I=1三王口承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摘要⋯⋯⋯⋯⋯⋯⋯⋯⋯⋯⋯⋯⋯⋯⋯⋯⋯⋯⋯⋯⋯⋯⋯⋯⋯⋯⋯⋯⋯⋯IIAbstract.⋯⋯⋯.⋯⋯⋯⋯⋯⋯.⋯⋯⋯⋯..⋯⋯⋯⋯⋯⋯⋯.⋯.⋯⋯⋯⋯⋯⋯⋯⋯⋯⋯⋯⋯.⋯⋯..III插图索引⋯⋯⋯⋯⋯⋯⋯⋯⋯⋯⋯⋯⋯⋯⋯⋯⋯⋯⋯⋯⋯⋯⋯⋯⋯⋯⋯⋯.VII附表索引⋯⋯⋯⋯⋯⋯⋯⋯⋯⋯⋯⋯⋯⋯⋯⋯⋯⋯⋯⋯⋯⋯⋯⋯⋯⋯⋯⋯VIII第1章绪论⋯⋯⋯⋯⋯⋯⋯⋯⋯⋯⋯⋯⋯⋯⋯⋯⋯⋯⋯⋯⋯⋯⋯⋯⋯⋯.11.1选题背景与意义⋯⋯⋯⋯⋯⋯⋯⋯⋯⋯⋯⋯⋯⋯⋯⋯⋯⋯⋯⋯⋯⋯一11.2文献综述⋯⋯⋯⋯⋯⋯⋯⋯⋯⋯⋯⋯⋯⋯⋯⋯⋯⋯⋯⋯⋯⋯⋯⋯⋯一21.2.1村镇银行发展的国外文献综述⋯⋯⋯⋯⋯⋯⋯⋯⋯⋯⋯⋯⋯⋯21.2.2村镇银行发展的国内文献综述⋯⋯⋯⋯⋯⋯⋯⋯⋯⋯⋯⋯⋯⋯51.2.3文献综述的简要评价⋯⋯⋯⋯⋯⋯⋯⋯⋯⋯⋯⋯⋯⋯⋯⋯⋯⋯61.3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61.3.1结构安排⋯⋯⋯⋯⋯⋯⋯⋯⋯⋯⋯⋯⋯⋯⋯⋯⋯⋯⋯⋯⋯⋯⋯61.3.2研究方法⋯⋯⋯⋯⋯⋯⋯⋯⋯⋯⋯⋯⋯⋯⋯⋯⋯⋯⋯⋯⋯⋯⋯71.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一7第2章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一92.1小银行优势理论⋯⋯⋯⋯⋯⋯⋯⋯⋯⋯⋯⋯⋯⋯⋯⋯⋯⋯⋯⋯⋯⋯..92.1.1信息不对称与小银行优势⋯⋯⋯⋯⋯⋯⋯⋯⋯⋯⋯⋯⋯⋯⋯⋯92.1.2委托代理与小银行优势⋯⋯⋯⋯⋯⋯⋯⋯⋯⋯⋯⋯⋯⋯⋯⋯一102.2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112.2.1村镇银行的特征⋯⋯⋯⋯⋯⋯⋯⋯⋯⋯⋯⋯⋯⋯⋯⋯⋯⋯⋯..112.2.2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分析⋯⋯⋯⋯⋯⋯⋯⋯⋯⋯⋯⋯122.2.3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13第3章村镇银行设立方式对小银行优势的影响⋯⋯⋯⋯⋯⋯⋯⋯⋯⋯⋯⋯.163.1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及比较⋯⋯⋯⋯⋯⋯⋯⋯⋯⋯⋯⋯⋯⋯⋯⋯⋯.163.1.1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一163.1.2村镇银行设立方式的比较⋯⋯⋯⋯⋯⋯⋯⋯⋯⋯⋯⋯⋯⋯⋯一183.2不同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影响⋯⋯⋯⋯⋯⋯⋯⋯⋯⋯一193.2.1不同设立方式下的股权结构及影响⋯⋯⋯⋯⋯⋯⋯⋯⋯⋯⋯⋯203.2.2不同设立方式下的组织结构及影响⋯⋯⋯⋯⋯⋯⋯⋯⋯⋯⋯⋯22第4章村镇银行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24Vn硕士学位论文4.1村镇银行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244.2村镇银行经营的优劣势分析⋯⋯⋯⋯⋯⋯⋯⋯⋯⋯⋯⋯⋯⋯⋯⋯⋯.284.2.1村镇银行经营优势分析⋯⋯⋯⋯⋯⋯⋯⋯⋯⋯⋯⋯⋯⋯⋯⋯一294.2.2村镇银行经营劣势分析⋯⋯⋯⋯⋯⋯⋯⋯⋯⋯⋯⋯⋯⋯⋯⋯一30第5章提高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对策建议⋯⋯⋯⋯⋯⋯⋯⋯⋯⋯⋯⋯.335.1村镇银行设立方面的制度性安排⋯⋯⋯⋯⋯⋯⋯⋯⋯⋯⋯⋯⋯⋯⋯.335.1.1村镇银行发起行的选择⋯⋯⋯⋯⋯⋯⋯⋯⋯⋯⋯⋯⋯⋯⋯⋯一335.1.2村镇银行股权结构安排⋯⋯⋯⋯⋯⋯⋯⋯⋯⋯⋯⋯⋯⋯⋯⋯一345.1.3村镇银行组织结构安排⋯⋯⋯⋯⋯⋯⋯⋯⋯⋯⋯⋯⋯⋯⋯⋯一345.1.4村镇银行治理结构安排⋯⋯⋯⋯⋯⋯⋯⋯⋯⋯⋯⋯⋯⋯⋯⋯一355.1.5发起行股份退出机制⋯⋯⋯⋯⋯⋯⋯⋯⋯⋯⋯⋯⋯⋯⋯⋯⋯一355.2村镇银行经营方面政策建议⋯⋯⋯⋯⋯⋯⋯⋯⋯⋯⋯⋯⋯⋯⋯⋯⋯.365.2.1借助优势构筑竞争条件⋯⋯⋯⋯⋯⋯⋯⋯⋯⋯⋯⋯⋯⋯⋯⋯一365.2.2差异化定位⋯⋯⋯⋯⋯⋯⋯⋯⋯⋯⋯⋯⋯⋯⋯⋯⋯⋯⋯⋯⋯⋯375.2.3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一375.2.4降低营运成本策略⋯⋯⋯⋯⋯⋯⋯⋯⋯⋯⋯⋯⋯⋯⋯⋯⋯⋯一385.3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优化的政策建议⋯⋯⋯⋯⋯⋯⋯⋯⋯⋯⋯⋯一39结。论⋯⋯⋯⋯⋯⋯⋯⋯⋯⋯⋯⋯⋯⋯⋯⋯⋯⋯⋯⋯⋯⋯⋯⋯⋯⋯⋯⋯⋯⋯⋯⋯⋯⋯⋯⋯⋯⋯⋯.40参考文献⋯⋯⋯⋯⋯⋯⋯⋯⋯⋯⋯⋯⋯⋯⋯⋯⋯⋯⋯⋯⋯⋯⋯⋯⋯⋯⋯⋯..42致谢⋯⋯⋯⋯⋯⋯⋯⋯⋯⋯⋯⋯⋯⋯⋯⋯⋯⋯⋯⋯⋯⋯⋯⋯⋯⋯⋯⋯⋯⋯.45VI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插图索引图2.2村镇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图⋯⋯⋯⋯⋯⋯⋯⋯⋯⋯⋯⋯⋯⋯⋯⋯⋯⋯11图2.3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逻辑关系图⋯⋯⋯⋯⋯⋯⋯⋯⋯⋯⋯⋯⋯⋯⋯13图3.1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方式逻辑图⋯⋯⋯⋯⋯⋯⋯⋯⋯⋯⋯⋯⋯⋯⋯⋯⋯17图3.2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模式⋯⋯⋯⋯⋯⋯⋯⋯⋯⋯⋯⋯⋯⋯⋯⋯⋯⋯⋯18图3.3村镇银行设立方式影响其持续性发展的逻辑图⋯⋯⋯⋯⋯⋯⋯⋯⋯⋯.19图4.1村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均值比较⋯⋯⋯⋯⋯⋯⋯⋯⋯⋯⋯⋯⋯⋯⋯⋯26图4.2村镇银行与农信社涉农贷款、农户贷款比例⋯⋯⋯⋯⋯⋯⋯⋯⋯⋯⋯.31VIIn硕士学位论文附表索引表4.1湖南省农村金融主体竞争指标分析⋯⋯⋯⋯⋯⋯⋯⋯⋯⋯⋯⋯⋯⋯⋯24表4.2湖南省县域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盈利指标对比⋯⋯⋯⋯⋯⋯⋯⋯⋯⋯⋯.25表4.3村镇银行内部因素的分析⋯⋯⋯⋯⋯⋯⋯⋯⋯⋯⋯⋯⋯⋯⋯⋯⋯⋯⋯27表4.4村镇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28表4.5村镇银行与竞争者分类⋯⋯⋯⋯⋯⋯⋯⋯⋯⋯⋯⋯⋯⋯⋯⋯⋯⋯⋯⋯29表4.6湖南省部分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情况对比⋯⋯⋯⋯⋯⋯⋯.30表4.7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成本收入比⋯⋯⋯⋯⋯⋯⋯⋯⋯⋯⋯⋯⋯⋯⋯3l表4.8村镇银行贷款方式比较⋯⋯⋯⋯⋯⋯⋯⋯⋯⋯⋯⋯⋯⋯⋯⋯⋯⋯⋯⋯32n硕士学位论文1.1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章绪论农村中小企业(或农户)贷款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农村金融体系不发达导致了农村金融资源外流、金融供需缺口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主体只有信用社、邮政储蓄以及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市场处于垄断状态,缺乏竞争,农民的贷款需要无法解决。因此,2006年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其特点是不仅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本准入,而且允许境内外银行业资本、民间资本和产业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多种新型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大突破,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村镇银行由现有金融机构发起,且持股比例按规定不能低于20%。从实践效果来看,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非常低,2010年底多数省份的不良贷款率为0,东部地区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7%,中部地区为O.32%,西部地区为0.1%。按照《新兴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2009年.2011年,全国计划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而截至今年9月中旬,全国组建的村镇银行共711家,还需要组建300多家才能实现目标。可见,在村镇银行现有的设立方式下,发起行的积极性不高,但村镇银行的风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村镇银行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方式,体现的是政府隐性存款担保。从已成立的村镇银行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村镇银行基本能实现盈利,但均呈现业务结构单一,存贷款比例过高,中间业务开展困难等特点。由政府主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持大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方式体现的是政府一种怎样的改革策略,政府和发起行的目的是什么,这种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有何影响,村镇银行能否实现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立意所在。目前已成立的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仅仅从表面分析就能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关键是挖掘出村镇银行内部的生存因素(即如何形成和发挥村镇银行作为小银行的比较优势)。但村镇银行比较优势的形成不仅仅是表面的规模小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内外部因素的结合过程。只有深入到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和外部发展因素,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本文从小银行优势形成和发挥的角度,分析并归纳出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对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及其对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进行了分析,这种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最后,对于提高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从设立制度层面、经营层面以及外部环境层面进行的探讨分析,因而具有现实意义。1.2文献综述1.2.1村镇银行发展的国外文献综述村镇银行是典型的小银行,在国外,中小银行(指资产规模小于lO亿美元的银行)被统称为社区银行(CommunityBank)。但社区银行不仅仅表现为资产规模小,还表现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独立经营、市场化运营、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和客户(DeYoung等,2004)【l】。因此,国外文献综述主要是指社区银行发展的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主要阐述社区银行对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也是社区银行在面临大银行的竞争压力下能蓬勃发展的关键。国外对社区银行的文献综述可归纳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采用的贷款技术为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第二层面是社区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上的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第三层面是社区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第一层面: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且往往缺少贷款抵押品,所以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采用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软信息”(SoftInformation)是相对于“硬信息”而言的概念,它是指一种难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在组织内部传递的信息,且这种信息具有一定的“人格化”,除了信息的生产生以外,这种信息难以被其他人获得。“软信息”一般是关于企业及相关人员、以及整体运行状况的信息。“硬信息”则与“软信息”呈现相反的特点,这种信息一般能以书面的形式传递,容易识别和确认。根据“软硬信息”的不同特点,Berger和Udell(2002)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技术概括为4种主要的类型:财务报表型贷款、资产保证型贷款、信用评分(Creditscoring)和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lending)‘引。其中,前面三种贷款形式统称为交易性贷款技术,是基于“硬信息”的贷款技术,而关系型贷款则是基于“软信息”的贷款技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Berger和Udell(2002)认为小银行通过和中小企业的长期接触,能获取更多企业的“软信息”,软信息的获取有助于解决借款人的信息不透明问题,开展更多的关系型贷款;相比之下,大银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更擅长于处理“硬信息”,更多的开展交易性贷款。Scott(2004)发现小银行的贷款对象比大银行的评级更高,且贷款者关注的信息为信贷员的社会关系以及社区信息,n硕士学位论文这些信息均为“软信息”,说明小银行生产“软信息”的能力更强【jj。Cole、Goldberg和White研究发现,小银行更多的依据与小企业所建立的关系(即银企关系)来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而大银行则主要依据书面的财务信息来决定向中小企业贷款,说明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依据“软信息”【4J。Haynes、Ou和Bernay(1999)研究发现,与小银行不同,大银行往往贷款给资产规模大的、资金实力雄厚的、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这种公司财务报表完善,信息透明,大银行对其贷款属于交易性贷款【51。Berger、Kashyap和Udell贝,lJ从另外一个视角分析,认为大银行由于自身的特点,很难开展对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这就是大银行障碍假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小企业由于信息不透明,很难从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金,往往更依赖于银行贷款。大量研究发现,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具有重要的意义。Harhoff、Korting(1998)发现与金融机构有着较强关系的小企业将以更低的贷款利率获得贷款【6】;Berger、Udell(1995)发现这些小企业的担保品更少【"。另外,这些小企业的商业信用依赖度更低(Petersen和Rajan,1994)18]、信贷可得性更高(Scott和Dunkelberg,1999t91,Cole,1998)[10】。第二层面:国外学者从理论层面分析得出了小银行比较优势产生的机理,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区域位置优势、组织结构简单、激励机制优势。同时,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小银行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位置优势:Hauswald和Marquez(2000)指出,一般而言,大银行往往坐落于大城市的中心,这些位置一般远离潜在的关系型贷款的中小企业,将使关系型贷款变得困难,并且论证了关系型贷款将随物距的增加而减少【111。Berger和Udell(1998)认为,小银行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社区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这将有利于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长期、近距离接触并获取软信息,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具有相对比较优势【l21。组织结构简单:小银行管理层级、决策链条少,将减少“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代理成本。Berger、Klapper和Udell(2001)认为,大银行科层结构复杂、委托代理链条长,必然付出较高的成本来解决“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代理成本,而小银行则管理层级少、组织结构简单,有利于较少关系型贷款的代理成本【13】。J.Stein(2002)贝,0从“软信息”特点的角度分析,基层信贷员搜集的软信息需要向上级传递,软信息难以以书面的形式逐层传递,信心传递容易失真,将产生较大的代理成本,小银行简单的组织结构和管理链条能减少软信息的传递层级,从而减少代理问题¨4|。激励机制优势:Brickey、Linek币DSmith(2003)贝JJ提出社区银行在对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上的比较优势源自于所有权激励。软信息一般掌握于管理层,尤其是基层信贷员,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管理层人员可能与股东利益不一致,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层人员将以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方向使用这些软信息,从而产生较大的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将产生所有权激励,有效缓解这种代理成本Il川。J.Stein(2002)贝J]提出了控制权激励,认为在小银行中,基层信贷员往往拥有更大的资金支配权力,实现了控制权与信息储量相一致,这将激励基层信贷员搜集更多的软信息。同时,也有一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小银行与大银行的贷款方式的选择。有观点认为大型银行在对大规模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批发业务的同时也开展对小规模企业的零售业务,可能会导致威廉姆逊型组织不经济(organizationaldiseconomies)。Berger,Demsetz矛HStrahan(1999)认为大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少的原因是范围不经济问题,简单而言就是,如果某一金融机构同时开展多项业务种类,而这些业务品种又要求使用不同的技术,必然会增大经营成本Il6。。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小银行比较优势除了受内部因素影响外,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影响,主要包括银行业市场结构、监管环境和司法环境、社会环境等。从银行业市场结构来看,Berger、Goldberg和White(2001)认为银行竞争程度的增加将增加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会减少大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l71。与此相反,Peterson、Rajan(1995)认为在一个竞争程度较弱的市场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因为竞争会使借款者更容易转换银行,从而阻碍长期银企关系的形成【18】。目前,主流的观点是适度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增强关系型贷款的可得性,因为关系型贷款具有“软信息”的特质,银行或客户转移合作对象的成本较高,银企关系所创造的成本优势也将消失。从监管环境和法律环境来看,对小银行过度的监管不利于小银行优势的发挥,因为关系型贷款是基于“软信息”,在提高监管标准时,基于“软信息”的贷款往往被视为风险资产,必然会使关系型贷款减少(周鸿卫、文慧2011)[19】。Berger、Udell(2006)建立了一个关系型贷款的完整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大银行和小银行的贷款技术受贷款基础设施的影响,而监管环境和司法环境属于贷款基础设立的因素【201。从社会环境来看,关系型贷款“软信息”的生产需要信贷员与客户的长期接触,信贷员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如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都将影响其生产“软信息”,从而影响关系型贷款。Berger等(2001)发现,由于文化风俗、语言等一些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外资银行由于总部在国外,往往对当地的社会环境不大了解,一般很少发放小企业贷款,并不具有关系型贷款的优势。第三层面: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文献主要构件社区银行盈利能力的经验模型,文献结果证明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往往强于大银行,说明小银行能较好的处理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AigbeAkhigbe、JamesE.McNulty(2000)【2l】在固定生产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对大银行和小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规模在5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的利润率高于大银行,且进一步对小银行细分发现,n硕士学位论文非市区的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强于市区小银行的盈利能力。William.F.bassett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比较并分析了美国1985.2000d、银行对保险和非保险存款的吸收能力,在剔除了基于测定增长率的并购效应后,发现大银行在资产扩张方面的速度还不及小银行,小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更占优势,并发现主要原因是小银行往往能获取更高的贷款利率,且贷款呈现更分散的状态,这也有效分散了小银行的总体风险【2引。Berger等(2004)采用49个国家1994.2000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区银行的发展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就业率并促进竞争,提高整体银行业的效率和信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31。1.2.2村镇银行发展的国内文献综述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点。在新一轮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中,我国设立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体现了外生金融和内生金融相结合的改革方式。目前,对于村镇银行的研究较少,以下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来阐述国内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文献综述。1.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村镇银行07年试点以来,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赵志刚、巴曙松(2011)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认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设立目的存在一定的偏差、资金筹集困难、经营成本较高且风险较大,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2引。程昆、吴倩等(2009)从信贷营销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并从企业定位、产品以及消费群三个层面对村镇银行的定位及经营模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应减少来自中央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并加强地方政府的扶持,完善村镇银行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设立应该因地制宜,稳步推进【251。王修华、贺小金(2010)首先肯定了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能起到“鲶鱼效应”和“汤水效应”的作用,然后对最初成立的172家村镇银行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起机构单一且条件苛刻,基础设备和政策条件不完善等,并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261。洪正(2011)指出在政府金融增量改革中设立的村镇银行属于外生金融,通过建立借款人融资条件决定的道德风险模型框架,比较分析了村镇银行对农村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发起行的商业银行缺乏明显的监督比较优势,由其发起的村镇银行难以长期经营;通过对发起行动机的研究表明:村镇银行缺乏创新,基本沿用发起行的业务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2”。2.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吴少新、李建华(2009)通过DEA超效率模型对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银行间投入.产出的差异,发现我国村镇银行的效率差别较大,存款规模小、资本实力弱、业务盈利差的村镇银行效率低,认为村镇银行应通过扩大存款规模、增强资本实力、提高业务水平等n村镇银行发展的司持续性研究来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281。曾刚、李子光(2011)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村镇银行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村镇银行风险状况良好、总体盈利水平低、资产规模对绩效呈正向影响;地区性差异对绩效影响显著,市场化程度与盈利正相关,与经营风险关系不明确;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发起行有利于村镇银行的盈利,其他法人参股有利于提高盈利水平和降低风险【291。1.2.3文献综述的简要评价通过对文献综述的回顾,可以看出以下特点:国外文献综述主要集中于研究社区银行的生存比较优势的产生原因以及社区银行相比大银行有更好的盈利能力。国内文献综述在肯定村镇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时,对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证上的研究。以上研究值得肯定的同时,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1.村镇银行作为近年来成立的农村地区小银行,其发展的持续性具有一般商业银行的规律,但也存在其特殊性。村镇银行的持续性发展的特殊性体现在什么方面、如何实现其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2.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是由政府主导的,这种设立方式有利有弊。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弊端的探讨,对对其利处的探讨却很少涉及。本文认为,由政府主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方式对其持续性发展的利弊分析应置于合理的理论框架下,才能真正解释问题的本质。3.目前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村镇银行在长期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村镇银行问题的探讨基本局限于表面的分析,没有深入到本质。本文认为,村镇银行作为小银行,存在小银行的比较优势,但小银行优势不仅仅是规模小就能形成和发挥的。要实现持续性发展,只有将村镇银行通过合理的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形成和发挥小银行的优势,才是问题的本质。1.3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1.3.1结构安排全文的思路是:本文以小银行优势为切入视角,首先从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理论对小银行优势理论进行剖析,分析并归纳出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对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及其对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进行了分析。设立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设立主体以及设立主体对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发挥。这种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即能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得发展的可持续性。n硕士学位论文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首先是提出问题,通过大量阅读进行文献综述,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为研究所做的工作。第二部分,村镇银行发展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同时,归纳并总结出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并从内部制度、外部环境以及实际经营的比较优势三个层面分析其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由政府主导,体现的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本章首先分析了村镇银行的四种发起设立方式,并进行了比较。然后从小银行优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发起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优势的影响。第四部分,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会表现为不同的经营的比较优势,从而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本章分析比较了村镇银行与农信社在经营层面的优势和劣势,然后结合具体经营数据进行说明,归纳总结出村镇银行在经营端的问题。第五部分,政策和建议,从设立制度、外部环境以及经营层面来提出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1.3.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归纳分析法,首先确定了从小银行优势的视角来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大量阅读小银行优势的国外文献,以一定的逻辑体系将这些文献的观点串联起来,得出了小银行优势理论的本质。然后通过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文献归纳,总结出村镇银行的特点,并从小银行优势的视角分析了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对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是分析其设立方式对其小银行优势的影响,此时采用定性分析来阐述。分析村镇银行经营问题和总体发展情况时,通过具体数据来说明分析。最后,采用规范分析方法,从内部制度设计、外部环境优化以及经营层面提出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1.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以小银行优势理论为视角,为研究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标准。小银行优势理论在国外是一个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但在国内的研究还较少。村镇银行是我国典型的小型商业银行,以小银行优势理论为视角来研究村镇银行不仅科学合理,更能涉及到问题的本质。本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数据上,由于村镇银行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方面的信息披露还不健全,这为本文的研究带来了较大的障碍。本文尽可能利用现有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数据,并积极搜寻新数据,力求能充分的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n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户,这不仅是政策层面的需要,也是村镇银行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内在要求。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信息不透明,贷款时缺乏抵押物,这就决定了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应采取有别于大企业的方式。研究表明,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存在比较优势,这种优势被称为小银行优势。基于此,本章首先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的角度来阐述小银行优势理论。然后以小银行比较优势为切入视角,分析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2.1小银行优势理论2.1.1信息不对称与小银行优势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且信息充分的一方往往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则处于劣势。基于此,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就业与失业、股市沉浮、商品促销、信贷配给、商品的市场份额等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并因此成为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十分广泛地应用到包括传统农产品市场和现代金融市场在内的诸多领域。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来看,小银行优势体现为“信息优势”(主要指软信息)。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是收集和处理贷款信息的专家。银行处理的贷款信息分为两类:一是硬信息;二是软信息。硬信息一般能够以书面的形式实现传递,不具备人格化的特征,如财务报表等。软信息则是潜在的、具有人格化的信息,很难以书面的形式传递。基于“硬信息”的贷款为交易型贷款,基于“软信息”的贷款为关系型贷款。中小企业和农户信息披露不健全,无法为银行提供贷款的“硬信息”。但小银行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借款者,使得小银行能够搜集更多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村镇银行为小型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户。9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和农户信息不透明,且往往缺乏抵押品和担保人,很难通过交易型贷款技术开展贷款。所以,针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村镇银行可采取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对其进行贷款。中小企业和农户基于硬信息的交基于软信息的关系信息不透明,缺易型贷款开展困h\型贷款才能有效缓/乏抵押品难解信息不对称图2.1信息不对称与村镇银行贷款技术逻辑图2.1.2委托代理与小银行优势对于委托代理的含义,约翰逊和麦克林(1976)认为委托一代理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在此种契约关系下,一个人或更多的行为主体(即委托人)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即代理人)为其服务,并授予其某些决策权,同时委托人根据代理人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普拉特和泽克豪瑟(1985)认为,只要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产生了依赖行为或行动,那么委托一代理问题便产生了。K·阿罗(1985)认为,委托一代理问题可分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种基本类型。其中道德风险一般指代理人借事后信息的非对称性、不确定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全性而采取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而逆向选择是指代理人利用事前信息的非对称性所进行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小银行优势体现为小银行能有效控制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中的委托代理成本。根据贷款审批程序可知,基层信贷与首先与借款者接触,基层信贷员所获取的信息将逐层的传递,直到具有贷款审批权的高层管理者,这种层层的传递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关系型贷款中,“软信息”由于无法以书面的形式传递,所以关系型贷款的信息传递成本必然比较高。小银行理论认为,由于小银行的管理层持股(包括层次信贷员),将产生所有权激励,从而降低关系型贷款的委托代理成本。具体逻辑为:如果基层信贷员持股,那他们将有更大的动力搜集软信息,并高效利用这些软信息;如果高层管理者持股,他们将会以与股东相一致的方式利用这些软信息,其实就降低了股东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村镇银行也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包括了村镇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银行所有者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高层管理者与基层信贷员的委托代理关系等。这些委托代理关系将增大银行的代理成本,降低村镇银行的贷款效率。大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一般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来控制代理成本,这些标准化的方法是通过提供硬信息来缓解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村镇银行则通过软信息来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n硕士学位论文图2.2村镇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图2.2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为了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我国于2006年以来实行了农村金融增量改革。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发展的可持续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焦点。村镇银行以股份制形式设立,其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般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但村镇银行作为农村地区的小银行,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的可持续具有与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的农村信用社不同的特征。2.2.1村镇银行的特征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地点位于县域内,村镇银行的总部原则上设在农村地区,也可以设在大中城市,但其具备贷款功能的营业网点只能设在县(市)或县(市)以下的乡(镇)和行政村。村镇银行作为新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金融服务必须能够覆盖机构所在地辖内的乡(镇)或行政村。(2)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户,村镇银行是中国最典型的小银行,表现在资产规模小、最高法人位于县域、以股份制形式设立等。在美国,社区银行(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小银行的统称)的数量占总银行数量的90%以上,这些小银行有效地为美国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了金融服务。因此,村镇银行应该是中国最典型的社区银行,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户,这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决定于村镇银行的特点。(3)村镇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农村金融市场金融主体缺乏、竞争不充分,且经营效率不高。目前,农村金融主体只有三种:一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和大量的历史包袱等问题,制约了其服务农村金融的有效性;二是邮政储蓄,邮政储蓄经历了改革后,由原来的只存不贷的模式转变为可存可贷,但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三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是农业银行的县域分支机构,自四大行大规模撤出农村市场以来,只有很少的分支机构设于县域内,且目前很多县域分支机构只是农村金融资源的“吸金器”,吸收的存款上收后导致了农村金融资源的严重流失。(4)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且发起行的持股比例不能低于20%,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持股比例均被严格限制。目前,发起机构已经对民间资本放开,最低持股比例也由20%下调到15%,但民间资本的进入依然面临着各种障碍。农村金融不仅面临金融主体缺乏的问题,而且现有的金融主体长期经营不善,风险控制难度较大。这不仅与农业所具有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更多是因为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村镇银行作为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在成立初期必然会面临较大的风险,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行正体现了风险控制的需要。2.2.2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分析对于商业银行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学术界普遍的认识是:银行竞争力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银行竞争力集中表现为银行效率,银行效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可通过银行日常经营中成本与收入的比例关系来衡量,集中反映了银行的资金配置能力以及风险管理水平。对此,杜晓荣,张玲(2007)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商业银行在遵循金融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经营管理体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等,提升银行竞争力,使银行合理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增强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协调好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商业银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3⋯。对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范惠雯(2003)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的考察,指出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可见,银行可持续发展表现为通过改善内部治理等措施,不断提升银行竞争力,使银行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业务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不断优化,从而实现资产总量和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术界对小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社区银行,且最初主要采用简单的经营绩效指标来反映银行竞争力,发现大银行与小银行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Nakamura(1994)发现社区银行(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高于其他银行,且利息收入与资产的比例反比于资产规模,其实表明了。小银行的效率高于大银行p引。另外,Akhigbe&McNulty(2003)采用随机前沿法发现,生产技术一定时,小银行的经营效率高于大银行,且不同区域的小银行的经营效率也有所不同,位于大城市的小银行普遍低于非大城市区域的小银行p引。可见,小银行的经营效率比大银行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对此,主流的观点是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具有相对比较优势。Strahan和Weston(1996)发现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存在较强的反比关系,这其实表明小银行对n硕士学位论文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多于大银行【34】。Charter(2004)发现银行规模与风险调整回报率成反比,表明了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效率高于大银行f35】。可以看出,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商业模式与大银行存在较大的差别,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内涵是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比较优势。村镇银行是中国最典型的小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远远小于同业主体(农村信用社的平均资产规模为6亿),且村镇银行最高法人位于县域,主要服务于当地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经营特征。所以,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形成像美国社区银行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能促使其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这样使村镇银行在对县域社区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得商业上可持续。基于此,我们对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理解为:形成一种社区银行的独特商业模式,能使村镇银行形成并发挥小银行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农村金融资源,不断提升村镇银行的竞争力,实现村镇银行在风险控制前提下的总资产不断增长、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并在高效服务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2.2.3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主要影晌因素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小银行独特的商业模式,使村镇银行具备形成并发挥小银行比较优势的条件。小银行比较优势的本质是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具有比较优势,表现为小银行能有效控制关系型贷款的代理成本。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较小,在县(市)和乡(镇)设立村镇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分别为300万和100万,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远远低于农村信用社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但小银行优势并不是仅仅资产规模小就能形成和发挥的,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村镇银行优势形成和发挥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治理层面的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其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即能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得发展的可持续性。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2.3:图2.3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逻辑关系图13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1)内部治理因素。由前文研究结论可知,小银行优势形成的内部因素除了简单的组织结构和与接近潜在借款者外,主要是所有权激励因素。因此,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内部治理因素为的组织结构和股权结构。小银行的所有权主要集中于管理者和当地投资者,一方面银行管理者,将会以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方式使用软信息,另一方面当地投资者将在日常生活中监督银行的管理人员。另外,小银行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较少的管理层级将减少“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委托代理成本。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直接影响其内部的产权和治理结构,从而影响内部激励机制。因此,不同的设立方式将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村镇银行设立方式的不同体现在发起行的属性以及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上,不同的发起行及其持股比例将会对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来看,村镇银行由发起行控股发起设立且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被严格限制,由于现有金融机构大多含有政府股,有可能对村镇银行发挥小银行优势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村镇银行的组织结构来看,村镇银行的最高法人位于县域,其机构部门设置较简单,这表明村镇银行的法人层级较少,决策机制较灵活。但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控股必然会影响到村镇银行决策的独立性,如虽然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性,经营运作上则可能定位为发起行的分支机构,这将影响村镇银行简单的组织决策链条,从而影响小银行优势的发挥。(2)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村镇银行所处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监管环境、社会环境、与政府的关系。从银行业市场结构来看,一个适度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增强关系型贷款的可得性,村镇银行所处的县域市场,竞争主体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大型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存在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小银行优势发挥。从监管因素来看,由于关系型贷款是基于“软信息”,常常难于通过文字书面传递,如何采取与其它大中型银行一样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不利于村镇银行发展关系型贷款。如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主要是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但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和农户,严格的监管制度将不利于其关系型贷款的开展。从社会环境来看,关系型贷款“软信息”的生产需要信贷员与客户的长期接触,信贷员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如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都将影响其生产“软信息”,从而影响关系型贷款。村镇银行作为小银行,吸收人才的能力较弱;一些信贷员虽然熟悉当地风俗文化、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但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风险识别和控制意识较弱,导致关系型贷款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此外,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特点使农民对中小金融机构普遍不大信任,农户和信贷员之间的信任感不强,这也阻碍了关系型贷款的开展。从村镇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来看,村镇银行与当地政府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关系。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管理当地经济,n硕士学位论文村镇银行的发展必然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地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企业信息,并且可通过自身权力构筑企业与村镇银行的互动平台,有利于村镇银行优势形成。但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也会阻碍村镇银行的发展,特别是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参股时,政府可名正言顺地对村镇银行进行负面的行政干预,从而阻碍村镇银行的发展。(3)经营层面比较优势:村镇银行的小银行比较优势最终体现在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上,如果不能在经营层面形成比较优势,一方面说明在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形成和发挥的内部治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中,可能存在制约其小银行优势发挥的因子。另一方面,有可能一些经营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其经营绩效,如作为一个新设立的商业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经营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经营绩效。资金不足是村镇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问题,村镇银行的县域化经营使资金来源较少,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将极大地制约村镇银行的存款来源。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社会知名度不高,吸储困难成为村镇银行成立初期普遍面临的困境。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第3章村镇银行设立方式对小银行优势的影响作为小型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在对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户关系型贷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应形成与大型银行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直接影响其内部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从而影响内部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将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从而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考察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析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对其小银行优势的影响。3.1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及比较3.1.1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村镇银行由政府主导成立,体现的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与此相反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由个人或一群人在追求潜在利润最大化时自发实行。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比,强制性制度变迁减少了成立村镇银行的时间成本和摩擦成本,也保证了新的制度安排能较为彻底的执行,能化解诱致性变迁过程中的外部性及搭便车问题。此次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中,总体的政策倾向是放宽资本准入条件的同时又进行审慎监管,一方面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均可进入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并对所有金融机构开放:另一方面,非发起行的持股比例被严格限制,单个自然人股东或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个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而的10%;村镇银行的这种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发起行的设立方式更多的体现了风险控制的需要,对民营资本的进入持审慎监管的态度(如下图1)。村镇银行股东准入的限制使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的借贷行为缺乏合法途径,中小企业大多只能通过地下民间借贷满足资金需求。以温州为例,银行贷款难、民间借贷利率过高使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而持续倒闭,温州民间资本充裕却缺乏有效的投资方式,多数民间资本欲进入银行业却壁垒过高、限制太多。2012年初,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旨在建立一种民间资本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有效机制,打破了民间资本不能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限制。银监会近日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不得单独针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设置限制条件或其他附加条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并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16n硕士学位论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不足,缺乏竞争,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图3.1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方式逻辑图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模式:1、发起行直接控股发起设立模式;2、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模式;3、村镇银行“子银行”模式;4、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模式(下文分别简称为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在模式1下,由于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发起设立机制不完善、目标规划不一致等原因,国有大中型银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周琳静2011)p6。。为推进村镇银行发展,2010年5月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中规定:对于设立30家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人,允许探索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即模式2)。模式2极大地调动了商业银行的投资热情,以建行为例,计划通过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的模式组建村镇银行200家,占据了银监会三年规划目标的20%。由于控股公司模式存在其复杂性,建行的计划被搁置,但这无疑证明模式2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控股公司模式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很尴尬,将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将与我国金融立法冲突严重,存在诸多的法律障碍;《商业银行法43条》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次,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对控股公司监管的完善法律框架,对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最后,村镇银行控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难以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储、汇兑结算等难题,这样将不利于村镇银行初期的发展。所以,政府对采用模式2的设立方式一直持观望的态度。与模式2相比,模式3(即村镇银行子银行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1、模式3的发起行的准入门槛更高,《征求意见稿》规定发起行注册资本不低于20亿元、且必须为绝对控股、最近1年末总资产不少于1000亿元、监管评级连续3年达到二级以上。2、村镇银行子银行能够经营银行业务,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定义,村镇银行子银行是经银监会批准,依托境内外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发起人出资并设立,可实行批量化设立、专业化服务和集约化管理村镇银行的持有限牌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子银行能以同业合作的方式,为村镇银行提供放贷资金以及后台服务。另外,村镇银行子银行可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同业存款等17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筹措资金,可代理村镇银行设立统一的电子银行渠道,集中加入银联网络,统一申请并管理银行卡品牌等。发起行直接控股发起模式(模式1)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模式2)[!I村镇银行控股公司1L上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模式(模式3)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模式(模式4)[至互]I村镇银行子银行上1L村镇银行图3.2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模式3.1.2村镇银行设立方式的比较四种设立方式的比较如下:1、前三种模式的发起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模式4则打破了村镇银行不能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限制,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的股本中占主导地位。2、与模式1相比,模式2和模式3能专业化、规模化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高发起行的积极性,降低发起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效率。3、模式2和模式3能避免发起行同时管理多家村镇银行的巨大压力,并通过专业化管理更有效降低村镇银行的风险。因为村镇银行具有规模小和地域性的特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给村镇银行形成很大的风险,模式2和模式3下能同时对多家村镇银行进行管理,当一家村镇银行出现危机时,其它村镇银行将不受影响。4、模式2、3更有利于村镇银行中间业务的整合,刘锡良(2006)认为控(参)股制n硕士学位论文能实现城商行非信贷类中间业务的整合,这其实表明小银行可以通过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来实现中间业务的集中整合13‘71。村镇银行的三种设立方式本质上均为银行控股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模式1下,由于专业化水平以及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的限制,并不能有效实现村镇银行非信贷类中间业务的整合。5、模式3更有利于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汤水效应”,村镇银行子银行定位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当于获得了一张全国性的银行牌照,将所有的村镇银行连成一张单独的网络,一定程度上能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目前这种发起设立的方式在实践上,从短期来看,基本解决了村镇银行的生存问题,但从长期来看,村镇银行这种发展方式是否可持续,值得深入分析。从第二章的分析可知,村镇银行作为中国典型的小型商业银行,只有形成和发挥其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关系型贷款优势,才能既满足政策层面对其的期望,又能获得商业上的可持续性。村镇银行内部治理因素是影响该种优势形成和发挥的主要因素。发起人和设立方式直接影响村镇银行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从而影响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赖以形成内部激励机制。因此,研究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不同设立方式对其小银行优势形成的影响。3.2不同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影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村镇银行是否能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小银行优势在股权结构上表现为所有权激励,在组织形式上则表现为简单的组织结构和较少的管理层级。在不同的设立方式下,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等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以下分别从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来深入分析不同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优势发挥的影响。图3.3村镇银行设立方式影响其持续性发展的逻辑图19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3.2.1不同设立方式下的股权结构及影响根据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一般将股权结构定义为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布状况与匹配方式,主要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对不同股东的准入和持股比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实质就是对村镇银行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的进行了规定。从村镇银行的股权集中度来看,三种设立方式下村镇银行发起股东的持股比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镇银行的股权集中度(模式1、4发起行为直接发起股东,模式2、3发起行为间接发起股东,这里的发起股东指村镇银行的直接发起股东),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区间:①l00%持股,如汇丰村镇银行由汇丰银行全资成立,此时村镇银行为其全资子公司。②100%--50%持股,此时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绝对控股,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由发起行绝对控股。③50%--200%持股,此时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相对控股。温州金融试点改革前,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的持股均高于20%。④20%一15%持股,此时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参股,是一种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⑤15%以下,按规定村镇银行的发起股东持股比例必须高于此区间,此区间作为参考区间。此时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参股,是一种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于村镇银行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的影响是不同的:第一,当发起股东全资设立村镇银行时(第1区间),发起股东有很大的积极性支持和管理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董事长或行长由发起股东派出,能实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一致,降低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但村镇银行经营决策权很大程度上控制于发起股东,虽然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法人独立性”,但村镇银行的自主决策机制无从体现,而且极有可能复制发起行的经营方式。此外,股权完全集中于发起股东,管理层和当地投资者均不持股,无法产生所有权激励,可能不利于村镇银行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挥。第二,当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时(第2、3区间),能实现发起股东利益趋同下的经营激励,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因为在控股模式下,大多数发起股东都是直接指定自己最直接的代表或本人担任银行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比较有效的缓解了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研究表明,在美国股票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股权结构为绝对控股的公司中,90%以上的控股股东指定本人(当控股股东为自然人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或自己最直接的代表(当控股的股东为公司时)。但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的控股可能引起利益冲突下的机构权力空化,发起股东利用自身的控股优势来架空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小股东的利益必然受到侵害。此外,发起股东控股时其他股东的占股较少,由于监督的成本20n硕士学位论文和收益往往不对称,中小股东失去监管动力而选择“搭便车”,这样必然会增加代理成本。可见,发起股东控股村镇银行时,通过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理成本,但此时股权过度集中于发起股东,当地投资者和管理层人员占的股份必然较少,将不利于小银行优势的发挥。第三,当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适度持股时(第4区间),能实现直接约束下的有效监督和代理权竞争,使大股东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有了现实性,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股权按适度集中模式还能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大股东实施最有效的监督力度,缓解一股独立造成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以及小股东的“搭便车”问题,还能有效防止出现“所有者缺位”和“内部控制人”现象。相对控股模式下能引入更多的当地投资者和管理层人员持股,一定程度上利于村镇银行形成和发挥比较优势,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引入机制。第四,当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参股时(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即第5区间),由于持股较低,没法派出董事长,但发起股东在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上承担了技术输出业务和风险管理义务,这会导致控制权缺失与风险承担的不对称,将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此外,分散的股权结构下还会出现多种公司治理失效的问题,如“内部控制人”和“所有者缺位”,将大大增加委托代理成本。因为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股东有意愿和能力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层进行监督,这时管理层的权力被放大。可见,分散的股权结构不利于村镇银行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从村镇银行的股权属性来看,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包括了外资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如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等。不同的发起行对于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影响是不同的:①发起行的所有权类别。Berger、Klapper(2008)发现,不同所有权类别的银行倾向于和不同的公司建立关系,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等大型银行一般倾向于和信息透明的大企业建立关系,并大多采用交易型贷款【38】。国有产权对代理成本的控制起不利作用,将产生较多的负面效应并抑制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开展。国有银行虽然会在政策驱使下或自主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但是市场约束的缺乏且(或)被政治目标驱使,低效、弱激励政策、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有力收贷程序的缺乏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也将产生。这些负面效应十分不利于银企之间关系的建立与改善,即使给贷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在数量上不少于私有产权的银行。此外,由于制度设计上发起行承担了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等职责,由外资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的关系型贷款必然受到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村镇银行发挥小银行优势。如北京密云汇丰村镇银行有汇丰银行全资发起设立,其所在的密云开发区云集了伊利、今麦郎等大型知名企业,这无疑证明了外资银行更倾向于进行交易型贷款。同时,外资银行的管理者对我国金融市场缺乏深刻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的理解,即使其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不一定能在搜集软信息和监督软信息的传递上具有比较优势。②发起行的产权是否明晰,王曙光(2008)认为如果村镇银行发起行的产权不明晰,则会使村镇银行出现严重的内部治理扭曲,诱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p引。这将增加村镇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将不利于村镇银行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的产权不够明晰,大型国有银行、大多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政府股权依然一股独大。农村信用社虽然不含政府股,但股权结构的过度分散已经内控机制的失效使其面临多种公司治理缺陷,如“所有者缺位”和“内部控制人”等;虽然一部分农信社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但这种改造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依然不够明晰。相比之下,民间资本产权较明晰,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不会出现连带性产权不明晰问题。③发起行的地理位置,如果发起股东为本地股东,必然对当地的企业比较了解,将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关系型贷款。大型国有银行和外资地理位置上远离村镇银行所在地,而当地区域性银行和民间资本则具有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关系型贷款中软信息的搜集和代理成本的控制。3.2.2不同设立方式下的组织结构及影晌三种设立方式下,村镇银行的组织结构均为控(参)股制。一般而言,银行的组织结构可分为三种:分支行制、控(参)股制(即银行持股公司制)和独立法人制。其中,分支行制和独立法人制是两种主流模式,而参(控)股制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模式(刘锡良2006)。控(参)股制的组织形式对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影响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利于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Stein(2002)发现小银行组织结构简单且管理层级较少,基层信贷员一般拥有更多的贷款权限,这样能起到控制权激励的作用,促使基层信贷员搜集更多的软信息;并且在软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简单的组织结构和较少的管理层级能减少软信息的传递失真问题,从而降低软信息在传递时产生的委托代理成本【7j。所以,控(参)股制的组织形式对关系型贷款影响的实质是: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基层信贷员的贷款权限大小以及贷款信息(指关系型贷款的软信息)的传递层级。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锡良、辛树人(2006)认为通过控(参)股制的组织形式可以保留城商行灵活的信贷决策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这其实证明了银行持股公司制有利于小银行保留简单的贷款决策链条。国外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学者认为银行持股公司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是不利的,DeYoung(1998)认为银行持股公司制对中小企业贷款是有害的,因为这种组织形式将增加银行的贷款决策层级【401。PeterRose认为,银行持股公司制的组织n硕士学位论文结构在功能上更接近于分支行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DeYoung的观点【4¨。另有学者认为银行持股公司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影响关键在于是否能合理分权,有效分权将有利于小银行对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Berger,Miller,Peterson认为虽然银行持股公司制将减弱管理人员对资金的控制权,但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影响关键在于是否能合理分权,如果能有效分散决策权,将会抵消机构增大带来的负面影响f4引。可见,银行控股公司制对村镇银行关系型贷款的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这种组织形式本身,更多的取决于在这种组织形式下采用的具体的管理控制方式,更进一步则是基层信贷员的贷款权限大小以及贷款决策链条。对此,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框架,熊波、肖华(2002)认为控股制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产权控制是通过派出董事成员实现的,并且以是否涉及产权变动作为晃定经营自主权边界的标准,此外还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关【431。所以,我们可以从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和发起行的发展战略两方面来分析控(参)股制对村镇银行关系型贷款的影响:①从持股比例来看,当村镇银行被绝对控股时,村镇银行的自主决策机制无从体现,灵活的信贷决策机制受到削弱。一方面基层信贷员的贷款控制权较少,不能有效发挥控制权激励;另一方面,贷款决策链条变长,将增加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委托代理成本,不利于村镇银行发挥小银行优势,相对控股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②发起行的发展战略。发起行出于不同的目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有些发起行并不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多的是政策的号召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我们称之为被动发起设立;有些则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立村镇银行,我们称之为主动发起设立。如近年来发展较迅猛的城市商业银行,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其跨区域发展。这种主动设立与被动设立将对村镇银行的关系型贷款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被动设立时,发起行的政治目占主导,更多的是追求政治上的特许权,发起行更倾向于通过上收贷款权限来实现风险的控制,将不利于软信心的搜集和处理,无法形成和发挥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在主动发起时,发起行往往倾向于下放贷款权限来提高银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包括基层管理信贷员),贷款权限的下放将有利于发挥基层信贷员的控制权激励,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关系型贷款。所以,主动设立将有利于村镇银行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此外,与模式1相比,模式2和模式3体现的是“母、子、孙”的三层管理层级,由于每一层级都有民间资本的参与且在法律意义上均为独立法人,必然将增强村镇银行的法人独立性和经营独立性,村镇银行的贷款决策机制更灵活,更有利于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发挥。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第4章村镇银行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不同发起人和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比较优势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经营层面上,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会表现为不同的经营比较优势,从而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另外一些经营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其经营绩效,如作为一个新设立的商业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经营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经营绩效。所以,对村镇银行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是考察其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面。本章首先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归纳并总结出村镇银行在经营层面的优劣势。4.1村镇银行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村镇银行的主要竞争者为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三者基本情况的分析基本代表了村镇银行经营竞争的对比分析。因此,本文对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银行的县域分支机构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农信社的县域营业网点的平均数为49个,远远高于农业银行的8个,而村镇银行则不足2个。从总资产、存款、贷款规模来看,农村信用社均处于领先位置,村镇银行最小。但从盈利性来看,农业银行县域机构的资产利润率最高,农村信用社次之,村镇银行最低。说明农业银行的盈利性最强,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弱。村镇银行的三农贷款占比最高,农业银行最低,说明了村镇银行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强于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的县域机构。表4.1湖南省农村金融主体竞争指标分析(2009年万元)数据来源:调研得出此外,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均具有县域化经营的特点,本文采用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对7家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考察。从表4.2数据可以看到,一些村镇银行的利润为负,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与农信社相比,一些村镇银行的n硕士学位论文净利润为负,一些村镇银行的经营则比较好,资产利润率高于同县的农信社。总体来说,村镇银行现阶段的盈利能力较弱,需要提高其盈利能力。从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发展趋势来看(如图4.1),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增长较快。村镇银行的盈利性指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农信社的盈利能力则呈下降的趋势。从资产利润率的均值来看,2009年村镇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44%,2010年则上升为1.60%,农信社则由原来的0.72%下降为0.19%。从资本利润率来看,村镇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由2009年的4.10%上升为20.75%,农信社则由2009年的14.69%下降为2010年的2.87%。通过盈利环境的比较分析发现,与农信社则呈下降趋势相反,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盈利环境比较有利。表4.2湖南省县域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盈利指标对比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图4.1村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均值比较注:上图为平均资产利润翠比较,F图为平均资本利润翠比较分析同时,我们对村镇银行的内部经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是形成并发挥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并将这种制度层面的影响因素渗透于经营层面。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以内部治理因素、实际经营情况为分析框架的村镇银行经营状况的分析。总体来说,内部治理因素从制度层面说明了村镇银行是否具备比较优势发挥的条件,并不能体现经营层面的因素;而实际经营情况则全面反映了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是村镇银行内部因素和经营层面的综合体现。(1)内部因素对比分析体现的是村镇银行制度层面的安排,其二级评价指标为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根据小银行优势理论,小银行应将股权适度集中于本地的投资者和银行的管理者,这样不仅能起到所有权激励,而且有利于当地股东对银行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减少代理成本。另外,小银行组织结构简单更减少软信息的传递层级,大大减少了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代理成本。股权结构包括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两个层面,村镇银行由发起行设立的特点使发起行的股权结构和股权属性对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该指标体系中,村镇银行的股权集中度指标包括发起行类别、发起行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属性指标包括法人持股比例、自然人持股比例、当地投资者持股比例、本行管理人员26n硕士学位论文持股比例。村镇银行组织结构的描述指标包括董事会人数、部门设置数、一般基层人员到行长的链条层级、分支行数、总营业网点数、具有贷款功能的营业网点。本文采用包商村镇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表4.3所示,包商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且持股比例超过50%,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超高90%,为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这将在长期不利于村镇银行关系型贷款的开展。包商村镇银行自然人持股很小,且无管理层持股,但本地股东的持股则较多,包商村镇银行的本地股为49%。从这点来看,包商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关系型贷款的开展。从组织结构来看,包商村镇银行的董事会人数和部门设置数较少,管理链条较为简单,从基层人员到行长的管理链条为5级,这将有利于软信息的传递。包商村镇银行的分支行数、具有贷款功能的营业网点为l,营业网点的分布过少,不利于区域内软信息的收集。表4.3村镇银行内部因素的分析(2)村镇银行实际经营状况的分析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全面反映,本文从贷款方式、贷款结构、盈利能力、流动性、发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经营效率来构建二级指标。其中,贷款结构和方式反映的是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支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村镇银行的信息优势。盈利能力的三级指标包括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这是反映盈利能力的传统指标。风险控制和流动性管理是村镇银行经营的重要方面,本文选取的风险控制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采用流动比率和存贷比来反映村镇银行的流动性。村镇银27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行作为新兴的小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增长必然对其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存款增长率和贷款增长率来反映发展能力。由于村镇银行的经营成本普遍过高,本文采用营业成本收入比来反映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率。从贷款结构来看,包商村镇银行的农业贷款占比以及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说明村镇银行对当地农业的支持作用较大,也侧面反映了村镇银行具有较强的“软信息”优势。从贷款方式来看,包商村镇银行的信用贷款几乎为零,主要为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这将不利于村镇银行发挥关系型贷款的优势。从盈利能力来看,包商村镇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本收益率均为负数,说明一些村镇银行由于前期的经营成本过高而严重削减了盈利。从风险控制指标来看,包商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远高于规定水平,且不良贷款率均为0,可见包商村镇银行发展初期的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流动比率和存贷比也证明了这一点。村镇银行的存款、贷款增长率均比较乐观,这是由于村镇银行发展初期开发了较多的客户,但经营效率则不容乐观,成本收入比较高。表4.4村镇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4.2村镇银行经营的优劣势分析发起设立方式的不同使村镇银行在经营上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我们按发起行n硕士学位论文总部所处的区域位置将村镇银行分为以下两大类:(1)村镇银行总部与发起行的总部位于同一区域,称为区域内发起行;(2)村镇银行总部与发起行总部位于不同区域,称为区域外发起行。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在下文根据发起行的类别对村镇银行进一步划分。从竞争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竞争者有国有银行的县域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以下同),少数经济发达的县域还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均不属于区域内银行,业务对象和范围与村镇银行差别较大,因此村镇银行最大的竞争者是农村信用社等(如表4.5)。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必须明确自身在经营层面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克服自身的劣势,才能和竞争者形成有效竞争。表4.5村镇银行与竞争者分类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区域外发起行区域外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分类(按发起行分类)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内发起行农村信用社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竞争者农信用社或者农村商业银行或者农村合作银行4.2.1村镇银行经营优势分析(1)村镇银行由发起行持大股的方式发起设立,这决定了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将成为村镇银行经营方面的一个优势。按照发起人的类别将村镇银行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发起人为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第二类,发起人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三类,发起人为民间资本。第一类村镇银行的发起人资金实力雄厚、声誉好,且大多含有国有股权,民众普遍比较信任。第二类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在县域农村金融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且积累了较完善的客户信息。第三类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大多为当地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对当地经济和行业发展情况比较熟悉且在当地享有威望,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关系型贷款的开展。此外,村镇银行组织结构更简单,贷款机制更灵活。简单的组织结构能减少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从而减少关系型贷款的委托代理成本,村镇银行简单的组织结构必然成为其开展关系型贷款的一个优势。(2)村镇银行没有历史包袱,资本充足率高,且产权较农村信用社更为明晰。农村信用社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其产权依然不够明晰。村镇银行的设立吸取了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安排的经验,以股份制形式设立,产权较农村信用社更为明晰。村镇银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如表8.9所示),将有利于村镇银行开展更29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多的关系型贷款。因为关系型贷款的“软信息”特点,一些风险可控的贷款将被监管层视为风险资产,较低的资本充足率必然不利于其关系型贷款的开展。相比之下,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则不大乐观,大多农信社的净资本为负值,为了控制风险,农信社必然会减少关系型贷款。表4.6湖南省部分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情况对比(%)4.2.2村镇银行经营劣势分析(1)农户贷款比例较低,说明对农户关系型贷款优势尚未形成或发挥。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两者设立的一个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户,涉农贷款比例以及农户贷款比例是村镇银行区域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图8.4可以看出,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的涉农贷款比例和农户贷款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虽然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比例高于农村信用社,但农户贷款却明显低于农村信用社。n硕士学位论文图4.2村镇银行与农信社涉农贷款、农尸贷款比例(2)经营成本过高必然成为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竞争的劣势。其金营成本比较见表8.10。村镇银行的经营成本过高的原因:①规模小但机构设置齐全,村镇银行要求现代公司治理的机构部门设置,与大银行相比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但增加了村镇银行的固定成本投入。其高管层人员一般来自于大中型银行,一般倾向于高标准设立办公室等,这些也构成了一部分成本费用。②无法承担前期的一些固定资产的投入,村镇银行作为一个完整的经营主体,前期大量的固定设备的投入是必须的,这些投入能减少后期的经营成本。但村镇银行往往资本金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前期大量的投入,从而大大增加了后期的运营成本。由于发起行并不是100%持股,由发起行出资购买存在一些障碍。③信贷成本过高,没有个人征信系统。为了控制每笔贷款的风险,信贷员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都需要很大的成本。④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支持还不够,税收上,村镇银行依然比照其他商业银行的标准缴纳而农信社的营业税和附加税则较低,且享有3年的免所得税期限。⑤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村镇银行员工较少、规模较小,成本无法得到摊销。表4.7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成本收入比(%)说明:为了使比较更具针对性,我们选取位于例一县域的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数据来源:通过具体调查得出。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3)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开展难度大,阻碍了关系型贷款的开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均具有关系型大款的特征,联保贷款则在于联保小组的设立比较困难,由于联保小组成员承担连带责任,且贷款数额往往是平均分配而不是按需分配。其人们都倾向于找经济状况更好的人组成联保小组,而真正贫穷的人仍然得不到贷款。如表8.11所示,在三种贷款方式中,武冈村镇银行和祁阳村镇银行的信用贷款的比例均为0,担保贷款比例分别为31.28%、68.32%,抵押贷款比例分别为68.72%、31.68%。可见,村镇银行信用贷款的开展还存在较大的阻碍。表4.8村镇银行贷款方式比较(2011年)此外,与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还未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将不利于村镇银行借助政府平台来开展对农户贷款。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便与当地政府有着不解之缘,作为考核当地政府政绩的一项指标,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为例,农户信用等级的评定需要借助当地政府的权力平台,这极大的降低了农村信用社获取农户“软信息”的成本。n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提高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对策建议村镇银行是我国最典型的小型商业银行,由政策诱致而设立的,目前一些制度性安排主要是为保证其能够生存,但从长期来看,村镇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是要形成和充分发挥其对县域小企业和农户关系型贷款的比较优势。通过前分析可知,村镇银行设立制度方面的安排能够对村镇银行内部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等内部治理因素影响,从而影响其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挥,而内部制度、外部环境层面的影响最终会体现为村镇银行在实际经营中的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从设立制度层面、经营层面以及外部环境层面提出对策建议。5.1村镇银行设立方面的制度性安排5.1.1村镇银行发起行的选择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发起行的选择将对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评价:l、发起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由于管理经验的借鉴和移植,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发起行的风险管理水平;2、发起行的产权是否明晰,发起行的产权不明晰将增加村镇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3、发起目的,可以分为主动设立与被动设立,主动设立将有利于村镇银行的优势发挥;4、发起行的所有权类别,一般来说,大型银行和外资银行更倾向于交易型贷款,由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的关系型贷款将受到影响。综合以上四点分析,我们认为,大型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强,但其更倾向于交易型贷款,且外资银行缺乏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层了解;大型国有银行的产权不明晰,故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并不是发起行的最佳选择。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更熟悉,但其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内控机制不完善,且产权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如果选择其作为发起行,可能会重蹈农信社的覆辙。城商行由于跨区域发展的需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属于主动设立,但其风险管理水平较弱,且地方政府股“一股独大”使其产权不够明晰,由其设立的村镇银行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应鼓励跨区域发展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强,能有效实现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且其产权较明晰,大量研究表明其往往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更高的效率,产权安排也更合理;另一方面,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有所增加,一些银行往往设有中小企业信贷部,且其在县域没有分支机构;通过设立村镇银行不仅可以实现其跨区域经营,也能增强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当地资质良好的民营企业也是一种可取的选择,当地民间资本产权明晰且了解当地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村镇银行优势发挥,但民营资本具有极强的趋利性、风险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由此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风险。所以,应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来防范民间资本的风险性。5.1.2村镇银行股权结构安排目前,很多学者都呼吁降低发起行的持股比例并引入更多民间资本;更进一步,发起行对村镇银行应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还是参股成为学者讨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因为村镇银行在设立制度上,发起行承担了风险管理和技术输出等义务,通过发起行控股能使其控制权与责任相对称,有利于提高发起行的积极性;此外,发起行控股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所以,在初期应保证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控股地位,至于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则取决于股东之间的关联度或股东之间是否是分散的、制衡的。如果其他股东过于强势且股东之间的关联度过高,则可采取绝对控股来保证发起行的控股地位;如果股东之间是分散的、制衡的,则可采取相对控股并将股权适度集中于几个大股东(下文对发起行股份退出机制的分析将证明这一点)。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存在产权不明晰的治理问题,由其控股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容易诱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这种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将大大增加代理成本,严重抑制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发挥。所以,如果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行,长期视角下应降低发起行持股比例并引入更多的当地投资者,将股权适度集中于管理者和当地的投资者,形成一种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关键是如何建立合适的发起行股份退出机制。5.1.3村镇银行组织结构安排随着村镇银行资产规模的不断增长,必然会通过建立分支机构来实现区域内的扩张,这样也必然会导致村镇银行的组织结构更复杂、管理链条更长,不利于小银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所以,村镇银行的区域内扩张战略应建立在有利于其小银行优势发挥的基础之上,追求单一银行制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对此,本文从以下两点提出建议:1、村镇银行可以只设立营业网点而不设立支行,且营业网点直接由总部管理,使村镇银行保持“总行⋯营业网点”的简单组织管理链条。这样不仅存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实际中也存在很大的可行性。因为村镇银行为总部位于县域的小型银行,资产规模小且总部与营业网点的距离较近,总部完全有能力直接管理营业网点。2、营业网点的设立应追求多且精,即营业网点应实现社区化、当地化且数量要多,应挑选熟悉当地环境的营业人员。因为小银行优势的发挥需要大量的软信息,营业网点的社区化和较多的数量有利于获取更多的软信息,营业人员的选择有利于控制软信息使用过程中的成本。n硕士学位论文5.1.4村镇银行治理结构安排控(参)股制使村镇银行保留了独立法人资格,一般而言,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一般基于“三会一层”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为降低委托代理关系链条下的道德风险,传统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呈金字塔形。2005年10月,银监会刘明康提出了“流程银行”的概念,机构扁平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村镇银行是典型的小银行,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内部委托代理问题并不突出,况且村镇银行也无支撑现代银行那个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成本,《暂行规定》规定,村镇银行可根据管理决策的复杂程度以及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所以村镇银行可以设置简洁、层次少的内部组织结构。所以,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不拘泥于“三会一层”的具体形式,可以考虑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合并,通过岗位牵制或人员分工来实现相互制衡,而不是设立委员会和机构,关键在于股东监督要真正有效,股东真正到位。由于基层信贷员在关系型贷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基层信贷员的激励是村镇银行内部治理的重要一环。信贷人员的收益可以随着贷款发放和收回的规模大小的变动而变动,多方多收意味着更多的薪酬,这种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能引入竞争机制,一定时间内收放款达不到一定规模的信贷员将会被淘汰。从长期来看,可引入职工持股、利润分享等来对信贷员进行长期激励。当然,在对信贷员进行激励以扩大其业务量的同时,应该积极采用制度进行风险控制。可以实名制下按贷款规模的一定比例提取准备金,如果贷款能顺利收回,则准备金可归个人所有,如果贷款质量恶化,村镇银行可从信贷员的个人准备金账户中扣除相应的金额用于损失偿付。这种权责明确的关系使信贷员有动力去提高贷款质量。5.1.5发起行股份退出机制根据对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分析可知,村镇银行的股权最后应集中于管理者和当地投资者,这其实就要求建立发起行的股份退出机制。有研究表明,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公司被成功接管的可能性较小,绝对控股股东可能利用自身的控股优势来提高收购成本;对于一个股权结构适度集中的公司而言,如果收购方为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则有利于收购,一方面收购者已经拥有较多的公司股权,收购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对公司信息的了解也有利于收购。这为村镇银行发起行的股份退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1、如果村镇银行的股东是制衡的、非关联的,应使发起行以相对控股模式设立村镇银行。因为股东非关联的情况下,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相对控股已经能确保其对村镇银行的控股地位,实现控制权与责任的相一致。2、对于发起行以外的股东选择上,应在管理层或当地投资者中选择几个资质较好的股东作为村镇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从长期来看,可以通过股份转让的方式将发起行的股份转让给这些股东,这样不仅有利于发起行股份的退出,而且能降低股份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退出的交易成本。所以,发起行股份的退出从另一面又支持了村镇银行应选择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5.2村镇银行经营方面政策建议5.2.1借助优势构筑竞争条件总体来说,村镇银行应发挥自身优势来实现存款业务的同业竞争并挖掘新的存款资源。与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在资金实力、声誉、经营管理方面均无法与其抗衡,要吸收当地存款,与农信社形成有效竞争,最根本的还是要逐步提高村镇银行实力和声誉。当然,在现有发起设立模式下,村镇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经营的支持以及产权更明晰。当发起行为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时,发起行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间接的政府隐性担保作为存款的最大保障,存款人往往比较信任这些大型银行,可以利用发起行对存款的保障作用来吸收存款;但此时村镇银行可能与国有银行的县域分支机构发生“利益冲突”,避免这种冲突最简单的做法是存款营业网点布局的差异化。当发起行为农信社时,村镇银行应充分利用农信社的经营经验,与农信社实现信息共享,了解农户信息。当发起行为民间资本时,作为发起行的民间资本一般为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村镇银行应充分利用发起企业在当地的“威信”来进行自身的宣传。此外,村镇银行不存在农信社巨额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村镇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另外,村镇银行自身简单的组织结构也是其存款业务的一个优势。对于农村区域内小银行而言,基层信贷员是连接农户与银行最重要的一个桥梁,村镇银行可通过信贷员的宣传来提高村镇银行的声誉。与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的组织结构更简单、区域性更强,基层信贷员有着更强的控制权激励来搜集和处理软信息。但更强的控制权可能引起更大的风险,利用这一优势的关键是建立针对基层信贷员合理的激励和控制机制。这样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不仅能起到宣传的作用,也有利于村镇银行形成信息优势。此外,村镇银行可通过自身特点来构筑存款竞争优势,如在区域内设立更多的存款网点,网点的设立要精简,社区性特点使村镇银行便于集中管理这些小型网点。笔者认为,这些网点深入社区,区域性更强且更密集,在和农信社进行竞争的同时能挖掘更多新的存款资源。具体做法可以考虑派信贷员上门系统地介绍村镇银行的设立目的和意义、开办的业务等,使以前没有和村镇银行来往的人对村镇银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建立村镇银行官方网站,并在人群较集中的地方散发传单进行宣传,如大型超市、加油站等。可以考虑建立流动存款点,比如以车为存款营业点,这样不仅能增强流动服务的功能,而且避免了开设固定营业网点的巨大成本。36n硕士学位论文5.2.2差异化定位村镇银行的定位问题是学者讨论的焦点,大多数学者认为村镇银行的定位与农信社趋于一致,只有合理定位才能实现长期发展。我们认为,村镇银行作为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是其比较优势,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是其合理定位的逻辑起点,以下从村镇银行经营定位来提出政策建议:应通过错位竞争来获取更多的贷款,与农信社形成竞争现有客户的同时争取其他客户。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型将金融主体为农信社、农商行等,与村镇银行一样,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是它们的比较优势。从潜在竞争能力来看,农信社等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的股份制改革措施,这些改革使农信社的股权结构更趋合理,组织结构更趋简单,为其发挥比较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制度铺垫。总之,改革后的农信社小银行优势更加明显,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所以,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等。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实力等方面均无法与农信社竞争,只有通过错位竞争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政策层面上,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和农户,这不仅是政府对村镇银行经营定位的一种间接规定,也是村镇银行发挥小银行优势的内在要求。村镇银行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在乡(镇)的则为100万元;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能高于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能高于资本净额的10%。据此可计算出县(市)村镇银行对单一客户贷款的最高额度为15万、30万,乡(镇)村镇银行的则为5万、10万。相比之下,农村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5000万,对单一客户的贷款比例不能高于资本的10%,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贷款额度的上限为500万。可见,政策层面上村镇银行和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已区别较大。但对村镇银行而言,应将主要的服务对象定位为正逐步脱离贫困的水产业、种植业、个体经营业等,包括个人和中小企业在内的一系列对象。这样能有效避免和农信社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形成正面竞争,扩大农村金融资源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其信息优势的发挥。5.2.3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村镇银行的农户贷款比例相对较低,且信用贷款比例几乎为0,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做法是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作为农村两种重要的特色贷款模式,均具有关系型贷款的特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与传统银行的信贷活动不同,信贷员在整个贷款周期内以及贷后的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处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贷员的有效监督是贷款风险控制的主要方面。村镇银行的社区性使基层信贷员更有效监督贷款,小额信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用贷款虽然一直都是农信社的一个特色业务,但村镇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这一业务上的优势。当然,实施小额信用贷款的前提是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协助,村镇银行应充分利用政策性的特征,借助政府平台实现农户信息的集中整合。此外也可以和农信社联合,实现农户信息共享。联保贷款通过组建联保小组,小组成员对贷款偿还的连带责任,减少了内部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开展联保贷款的一个难点是组建联保小组,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半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合作观念很弱,且农户的贷款需求不强。对于村镇银行而言,联保贷款的开展要视当地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定,但不可否认,联保贷款是农村地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种重要的贷款方式,必然成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5.2.4降低营运成本策略村镇银行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营成本高且固定成本无法通过资产的扩张来实现有效摊销,这严重地影响了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内部原因是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小、非信贷类中间业务的基础性设施不齐全、业务的固定成本支出不能得到摊销,外部原因是政府对村镇银行的税收优惠、经营管理支持等政策还没有出台。对此,可行的建议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发起股东来实现中间业务基础设施的集中整合。村镇银行应积极利用发起股东的资源优势,以发起股东作为一个资源集中整合利用的平台,发起股东对村镇银行的产权控制使得这种做法成为可能,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发起设立模式3的可行性,因为这种模式才能通过产权关系将多家村镇银行联系起来,有效实现集中业务的整合。2、逐步发展团体贷款模式降低成本。村镇银行的贷款额度较小,每笔贷款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程序,这样极大地增加了贷款成本。目前,大型银行正逐步建立并完善自身的贷款信用记录,而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则是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具有信息不透明的特点,所以信用记录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村镇银行能积极发展团体贷款,可以省去很多重复的过程,将降低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布较分散,团体贷款建立的基础是各主体方都彼此较熟悉,所以这将会是团体贷款的一个重要的阻碍。3、政策支持降低成本。前面已经讨论了村镇银行的制度性定位应该是商业性与政策性相结合,但政策性的界定标准应该是尽量避免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行政化干预。所谓行政化干预就是政府将村镇银行作为其达到行政目标的一种工具,这里我们更进一步界定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支持职能的具体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多方面的劣势,政府应给与村镇银行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这种政策性支持不仅不属于行政化干预,反而有利于建立城乡金融机构公平的竞争机制,能降低村镇银行的营运成本。n硕士学位论文5.3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优化的政策建议村镇银行小银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不仅需要内部因素的支持,也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因素相配合。村镇银行的外部环境因素突出表现为所处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环境,适度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村镇银行关系型贷款的开展。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主体较为单一,主要的金融主体包括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的县域分支机构。并且近年来大型银行的经营定位愈加清晰,正逐步把营业网点从农村地区撤出,这导致了农村地区较为集中的市场结构,缺乏竞争。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有所放松,如从市场准入条件来看,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亿元,农村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000万,村镇银行在乡镇的注册资本为100万。但是对于民间资本的准入持审慎的态度,如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规定“单个自然人以及职工自然人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农商行总股本的2%,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则规定“单个自然人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虽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股权改造为不同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事实上对民间资本准入的审批制度仍然比较严格,对民间资本的准入还处于试点阶段。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途径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增加区域内金融主体的法人数量;二是增加单一法人的分支机构数。为实现第一种途径,应改变传统的政府经营金融机构的观念,降低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更一步放开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政府适当持股,事实上政府适当参股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但~定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化干预。对于第二种途径,很多学者认为应打破中小金融机构的跨区域经营限制,实质上这种办法并不大可取。因为小银行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简单的组织结构和管理链条能减少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委托代理成本,跨区域经营后必然增加小银行的管理链条,这种优势也随之消失。另外,并购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上通过并购也能实现第二种途径。如果并购后被并购方失去独立资格,并购方虽然资产规模扩大,但将增加其管理决策链条,不利于小银行优势的发挥。如果被并购方保留独立法人资格,理论上保留了其原来的管理决策链条,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途径。39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结论本文以小银行优势为切入视角,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是形成和发挥小银行的比较优势。村镇银行的特点表现在设立地点位于县域内、服务对象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主发起机构的准入资格。小银行的商业模式与大银行存在较大的区别,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存在比较优势。基于此,本文对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理解为:形成一种社区银行的独特商业模式,能使村镇银行形成并发挥小银行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农村金融资源,不断提升村镇银行的竞争力,实现村镇银行在风险控制前提下的总资产不断增长、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并在高效服务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村镇银行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三个层面:内部制度、外部环境以及经营层面。其中,内部治理的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是否具备发挥村镇银行优势的条件,其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即能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得发展的可持续性。(2)村镇银行采取的是政府主导设立的方式,体系的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并在最初对发起行的准入资格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发起行必须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这种设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村镇银行成立初期的风险。随着村镇银行的发展,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的条件所有放开,但依然存在较大的阻碍。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可分为四类:发起行直接控股模式、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村镇银行“子银行”模式、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模式。前三种设立方式的发起行均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是在组织模式上有所区别。短期视角下,前三种设立模式更有利于村镇银行初期的发展,但对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则需考察不同设立方式对其小银行优势的影响。(3)村镇银行的设立方式将直接影响村镇银行的内部激励,从而影响其小银行优势。具体逻辑为:不同设立方式下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直接影响到村镇银行的内部激励机制,从而影响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关系型贷款。股权结构可以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两个维度进行描述,从股权集中度来看,村镇银行可分为全资控股、高度控股、相对控股、适度控股以及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其中适度控股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村镇银行优势的发挥。从股权属性来看,国有股东以及外资股东均不利于村镇银行发挥有利,当地的民间资本最有利于村镇银行优势的发挥。在组织结构上,村镇银行均n硕士学位论文为银行控股公司制,这种组织结构对村镇银行优势的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这种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制度先采取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将直接影响村镇银行的贷款决策链条,从而影响村镇银行关系型贷款的效率。(4)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最终体现为经营层面的业务和绩效优势,不同发起人和设立方式对村镇银行比较优势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经营层面上,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会表现为不同的竞争优势或劣势,从而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有可能一些经营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其经营绩效。村镇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发起行对其经营上的支持、资本充足率高且产权更明晰。劣势则表现在农户贷款比例较低、经营成本过高、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开展难度大等。(5)要提高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设立方面的制度安排上,村镇银行应将股权适度集中于当地股东并选择产权较清晰的发起行、采取单一银行制、构建对基层信贷员有效激励的治理结构、建立发起行股权退出机制。外部环境上,应增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竞争,促进关系型贷款的开展。经营层面上应利用自身优势构筑竞争条件,实现差异化定位、积极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并通过团体贷款等方式来降低经营成本。n参考文献【l】DeYoung,R.,Hunter,W.C.,Udell,G⋯FThepast,present,andprobablefutureforcommunitybanks.Workingpaper,TheFederalReserveBankofChicago,2004[2】Berger,A.N.Udell,G.F.“SmallBusinessCreditAvailabilityandRelationshipLending:TheImportanceofBankOrganizationalStructure’’[J].EconomicJournal,Forthcoming,2002,(12):383.420[3】Cole,R.A;Goldberg,L.G;White,L.JCookieCuttervs.Character:TheMicroStructureofSmallBusinessLendingbyLargeandSmallBanks2004,(03),52.70【4】Scott,J.A.SmallBusinessandtheValueofCommunityFinancialInstitutionsfJl.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2004,(25):207.230[5】Haynes,G.W;Ou,C;Berney,RSmallBusinessBorrowingfromLargeandSmallBanks【J】.JournalofFinance,1999,(1O),210.253[6】Harhoff,D;Korting,JLendingrelationshipsinGermany:empiricalresultsfromsurveydata[J】.JournalofFinance,1998,(04),120.164[7】Berger,A.N.,Udell,G.F.Relationshiplendingandlinesofcreditinsmallfirmfinance[J】.JournalofBusiness,1995,68:351.382[8】Petersen,M.A;Rajan,R.GThebenefitsoflendingrelationships:Evidencefromsmallbusinessdata[J].JournalofFinance,1994,(08),250.296【9】9Scott,J;Dunkelberg,WBankconsolidationandsmallbusinesslending:Asmallfirmperspective[J】.JournalofBusiness,1999,(7),180.233[10】Cole,R.Theimportanceofrelationshipstotheavailabilityofcredit[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8(22):959.977[11】Hauswald,R.,Marquez,R.,Relationshipbanking.10anspecializationandcompetition[R].Workingpaper,IndianaUniversity,2000[12】Berger,A.N;Udell,G.FTheeconomicsofsmallbusinessfinance:Therolesofprivateequityanddebtmarketsinthefinancialgrowthcycle『J1.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8,(22),763.825[13]Berger,A.N;Klapper,L.F;Udell,G.FTheAbilityofBankstoLendtoInformationalOpaqueSmallBusinesses[J】.JournalofFinance,2001,(25):2127—2167[14]Stein,J.C.Informationproductionandcapitalallocation:decentralizedVS.hierarchicalfirms[J】.JournalofFinance,2002,(57):1891.192142n石贞士学位论文[15]Brickley,J.A;Linck,J.S;Smith,C.WBoundariesoftheFirm:EvidencefromtheBankingIndustry【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03,(70),1563-1628[16】Berger,AllenN;RebeccaS.Demsetz;PhilipE.StrahanTheConsolidationoftheFinancialServicesIndustry:Causes,Consequences,andImplicationsfortheFuture[J],JournalofFinance,1999,(02),38-72[17】Berger,A.,Goldberg,L.,White,L.Theeffectsofdynamicchangesinbankcompetitiononthesupplyofsmallbusinesscredit.EuropeanFinanceReview,forthcoming,2001[18】Petersen,M.,Rajan,R.Theeffectofcreditmarketcompetitiononlendingrelationship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5,407—443[19]周鸿卫,文慧.小银行优势视角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95-99[20】Berger,A.N.,Udell,G.F.AmorecompleteconceptualframeworkforSMEfinance.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06,(30):2945—2966【21】Akhigbe,A;McNulty,James.ETheProfitEfficiencyofSmallUSCommercialBanks,2003,(27),567-608【22】Bassett,WilliamF;ThomasF.BradyTheEconomicPerformanceofSmallBanks[J].JournalofFinance,1985—2000,2001,(11),256—298【23】BergerAN,HarsanI,KlapperLF.FurtherEvidenceontheLinkbetweenFinanceandGrowth:AnInternationalAnalysisofCommunityBankingandEconomicPerformance[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K1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4,(07),182·238【24]赵志刚,巴曙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J】,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011,(1):40-44【25】程昆,吴倩等.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J】.经济问题,2009,(2):97-99[26】王修华,贺小金等.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0,(8):57-62【27】洪正.新兴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44—58[28】吴少新,李少华等.基于DEA超效率模型的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研究[J】.财贸经济,2009,(12):45-49[29】曾刚,李广子等.我国村镇银行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J].三农金融,2011,(11):72-77【30】杜晓荣,张玲.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9):28.2943n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31】范惠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动力[J】.西安金融,2003,(10):28-29【32】Nakamura,L.,1994.Smallborrowersandthesurvivalofthesmallbank:ismousebankMightyorMickey?FederalReserveBankofPhiladelphiaBusinessReviewNov—Dec,1994,3—15[33】AigbeA.,JamesE.M.,2003,TheprofitefficiencyofsmallUScommercialbank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3,27:307—325[34】Strahan,P.E.,Weston,J.P.Smallbusinesslendingandbankconsolidation:Istherecauseforconcern?WorkingPaper,FederalReserveBankofNewYork,1996【35]Carter,D.A.,McNulty,J.E.,Verbrugge,J.A.,Dosmallbankshaveanadvantageinlending?Anexaminationofrisk—adjustedyieldsonbusinessloansatlargeandsmallbanks[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2004,25:233—252【36】周琳静.我国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的发展和规制【J】.上海金融,2011,(7):39-44【37】刘锡良,辛树人.资源禀赋与城市商业银行组织形式选择:山东个案[J】.金融研究,2006,(9):30-36【38】Allen.N.Berger,LeoraF.Klapper.Bankownershiptypeandbankingrelationships[J】.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2008,(17):37-62【39】王曙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绩效与机制创新.中央党校学报,2008,(4):60-65[40】DeYoung,R,Goldberg,L.G,White,L.J,1998.Youth,adolescenceandmaturityofbanks:creditavailabilitytosmallbusinessinaneraifbankingcons01idation『J1.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3,463.492【41]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2】Berger,A.N.,Miller,N.H.,Petersen,M.A.,Rajan,R.G,Stein,J.C.,DoesFunctionFollowOrganizationalForm?EvidencefromtheLendingPracticesofLargeandSmallBank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5,76:237-269[43】熊波,肖华.试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构造【J】.西南金融,2002,(11):43.4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