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1 MB
  • 2022-04-22 发布

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类号学校代码10542学号2Q!!Q21Z盟1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The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ofvirtual·‘·11o-‘J‘andrealphilosophyinmodeminteriordesign研究生姓名』璐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型焦塾撞学科专业遮盐茎盎鲎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O一四年五月n摘要}iillllllllllllllllHilllllllH{Y2549377传统设计美学思想与现代室内设计进行融合,其中体现出的创新性以及延续性是可取的,也符合价值观的发展。虚实相生存在于大象宇宙,因为其传达出来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使之成为了美学家、艺术家、设计师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一直以来,对虚实相生在哲学理论上、美学上的研究比较多,而立于现代室内设计理论以及表现的并不多,这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的一定价值所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蕴含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主义,其设计手法也会带给现代室内设计师诸多的启示。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的发展愈发地体现了一代人对审美的独特追求。在室内空间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文情怀和质量。这是“实”的不同演变、不同组合得以创造更多的“虚”的价值,而“虚’’的存在才给予了“实’’的更多内涵和个性。这既是是人类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自信和尊重。其中实例例证虚实相生在实践上的优势以及处理方式,间接地表达出回归本心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设计的期待。这不仅仅要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需要的尊重和宽容的是我们的心。回归本心不只是一种理想的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懂得思考如何去回归,如何去优待“善良’’的事物,才得以重拾美好。关键词:设计美学思想,虚实相生,回归本心,室内设计,应用和发展nAbstractInthetraditional,basedonthefusionofmodeminteriordesign,whichreflectstheinnovationandsustainabilityisdesirable,alsoinlinewiththedevelopmentofvalues.Vacuousnesssurvivallieselephantuniverse,becauseitconveysculturalheritageandaesthetics,makingitanimportantaestheticprinciplesaestheticians,artists,designersseek.Allalong,tovirtualandreal,intheory,thestudyofaestheticmore,butremainmodeminteriordesigntheoryandtheperformanceisnotmuch,whichisthevalueofthisprojectlies.Throughitsculturalbackground,●_●●J●●●●‘J●1‘Jdiscussesenterthedesigndirection,providingadirectwaytoapproachmodeminteriordesignandcreativedesignmethodstobroadenthecontent.Papersfromtheintroductionofthecauseofthestructureandpurposeoftheresearch,andthenenterthetextsection.Thefirsttwochaptersmainlytoillustratethetheoreticalsignificancebased,thirdandfourthchaptersmainlyfromthepracticalmeaningtorender.First,fromanaestheticbackground,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architectureinterior,summedupitsdesignprinciplesandmoralvalues,madevirtualandrealexistence;reanalysisculturaloriginsandlanguagefeaturesofvirtualandreal,andtheexistenceofproperty,whichwaspresentedwiththetaskmatchestherealityAioiconnotations.Thenfromnnthevirtualandrealinm.oderninteriordesignaswellasitsspecificapplicationdevelopmenthasmademacroandmicroaspectsofintegrationandinduction,aswellasthroughcaseexamples,expressedvisionoffuture.Typicaltpleswhich4rtua‘andrealadvantaglyplcalexamplesprovevirtualadvantaResi。npracticeandapproach,designedtoexhortpeople,themoodismoreimportantthansubstance.Notonlytorespectourtraditionalculture,agreaterneedforrespectandtoleranceisourheart.ReturnConscienceisnotonlyanidealwayofthinking,moreimportantistounderstandhowtot11inkaboutreturn,howtofavor。’good¨things,wasabletoregain.Keyword:Designaesthetics,virtualandreal,returnconscience,interiordesign,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IIIn目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论题研究的缘起⋯⋯⋯⋯⋯⋯⋯⋯⋯⋯⋯⋯⋯⋯⋯⋯⋯⋯⋯⋯l1.2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3论题研究的内容与主要方法⋯⋯⋯⋯⋯⋯⋯⋯⋯⋯⋯⋯⋯⋯.21.4国内外研究现状⋯⋯⋯⋯⋯⋯⋯⋯⋯⋯⋯⋯⋯⋯⋯⋯⋯⋯⋯22.“虚实相生"的设计美学背景探讨2.1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虚实探讨⋯⋯⋯⋯⋯⋯⋯⋯⋯⋯⋯⋯42.2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形式特征⋯⋯⋯⋯⋯⋯⋯⋯⋯⋯⋯82.2.1富于伦理的严谨布局⋯⋯⋯⋯⋯⋯⋯⋯⋯⋯⋯⋯⋯⋯⋯⋯82.2.2天尊地卑的装饰陈设⋯⋯⋯⋯⋯⋯⋯⋯⋯⋯⋯⋯⋯⋯⋯⋯1O2.2.3形式与内容的统一⋯⋯⋯⋯⋯⋯⋯⋯⋯⋯⋯⋯⋯⋯⋯..102.3传统建筑空间处理的基本原则⋯⋯⋯⋯⋯⋯⋯⋯⋯⋯⋯⋯..112.4传统设计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132.5本章小结⋯⋯⋯⋯⋯⋯⋯⋯⋯⋯⋯⋯⋯⋯⋯⋯⋯⋯⋯⋯⋯⋯153.“虚实相生”理念概论3.1“虚实相生"理念的美学价值⋯⋯⋯⋯⋯⋯⋯⋯⋯⋯⋯⋯⋯⋯173.2“虚实相生"的文化渊源⋯⋯⋯⋯⋯⋯⋯⋯⋯⋯⋯⋯⋯⋯⋯⋯.173.3“虚实相生’’的语言特点⋯⋯⋯⋯⋯⋯⋯⋯⋯⋯⋯⋯⋯⋯⋯⋯.18n3.4“虚实相生’’的存在属性⋯⋯⋯⋯⋯⋯⋯⋯⋯⋯⋯⋯⋯⋯⋯⋯203.4.1虚实相生的自然属性⋯⋯⋯⋯⋯⋯⋯⋯⋯⋯⋯⋯⋯⋯..203.4.2虚实相生的人文属性⋯⋯⋯⋯⋯⋯⋯⋯⋯⋯⋯⋯⋯⋯..213.5本章小结⋯⋯⋯⋯⋯⋯⋯⋯⋯⋯⋯⋯⋯⋯⋯⋯⋯⋯⋯⋯⋯⋯224.“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4.1室内设计发展概况⋯⋯⋯⋯⋯⋯⋯⋯⋯⋯⋯⋯⋯⋯⋯⋯⋯⋯234.2意在笔先⋯⋯⋯⋯⋯⋯⋯⋯⋯⋯⋯⋯⋯⋯⋯⋯⋯⋯⋯⋯⋯⋯⋯⋯.234.2.1实例解读:槊梨旧街改造概念设计⋯⋯⋯⋯⋯⋯⋯⋯..244.2.2结论⋯⋯⋯⋯⋯⋯⋯⋯⋯⋯⋯⋯⋯⋯⋯⋯⋯⋯⋯⋯⋯⋯⋯⋯⋯274.3空间的虚实关系⋯⋯⋯⋯⋯⋯⋯⋯⋯⋯⋯⋯⋯⋯⋯⋯⋯⋯⋯274.3.1实体空间⋯⋯⋯⋯⋯⋯⋯⋯⋯⋯⋯⋯⋯⋯⋯⋯⋯⋯⋯。284.3.2精神空间和气空间⋯⋯⋯⋯⋯⋯⋯⋯⋯⋯⋯⋯⋯⋯⋯.294.3.3灰空间⋯⋯⋯⋯⋯⋯⋯⋯⋯⋯⋯⋯⋯⋯⋯⋯⋯⋯⋯⋯.304.3.4相生⋯⋯⋯⋯⋯⋯⋯⋯⋯⋯⋯⋯⋯⋯⋯⋯⋯⋯⋯⋯⋯。314.4软装的虚实理念⋯⋯⋯⋯⋯⋯⋯⋯⋯⋯⋯⋯⋯⋯⋯⋯⋯⋯⋯314.4.1人文态度⋯⋯⋯⋯⋯⋯⋯⋯⋯⋯⋯⋯⋯⋯⋯⋯⋯⋯⋯⋯⋯⋯⋯314.4.2家具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334.5虚实相生与意境营造的统一⋯⋯⋯⋯⋯⋯⋯⋯⋯⋯⋯⋯⋯⋯344.5.1心与境⋯⋯⋯⋯⋯⋯⋯⋯⋯⋯⋯⋯⋯⋯⋯⋯⋯⋯⋯⋯⋯⋯344.5.2意境崇尚自然⋯⋯⋯⋯⋯⋯⋯⋯⋯⋯⋯⋯⋯⋯⋯⋯⋯⋯344.5.3意境营造的方式⋯⋯⋯⋯⋯⋯⋯⋯⋯⋯⋯⋯⋯⋯⋯⋯..354.5.4意境的和谐统一⋯⋯⋯⋯⋯⋯⋯⋯⋯⋯⋯⋯⋯⋯⋯⋯..38n4.6案例解读:长沙窑主题餐厅设计的意与境⋯⋯⋯⋯⋯⋯⋯⋯394.7本章小结⋯⋯⋯⋯⋯⋯⋯⋯⋯⋯⋯⋯⋯⋯.]⋯⋯⋯⋯⋯⋯⋯.415.“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5.1相对继承与创新⋯⋯⋯⋯⋯⋯⋯⋯⋯⋯⋯⋯⋯⋯⋯⋯⋯⋯⋯425.1.1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的继承⋯⋯⋯⋯⋯⋯⋯⋯⋯⋯⋯..425.1.2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的创新发展⋯⋯⋯⋯⋯⋯⋯⋯⋯⋯⋯.435.2新民族风格的崛起⋯⋯⋯⋯⋯⋯⋯⋯⋯⋯⋯⋯⋯⋯⋯⋯⋯⋯⋯⋯⋯435.3简约风格的新内涵⋯⋯⋯⋯⋯⋯⋯⋯⋯⋯⋯⋯⋯⋯⋯⋯⋯⋯⋯445.4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455.5回归的新内涵⋯⋯⋯⋯⋯⋯⋯⋯⋯⋯⋯⋯⋯⋯⋯⋯⋯⋯⋯⋯465.6案例解读:长沙佳日设计工作室的虚无观⋯⋯⋯⋯⋯⋯⋯⋯465.7建议与总结⋯⋯⋯⋯⋯⋯⋯⋯⋯⋯⋯⋯⋯⋯⋯⋯⋯⋯⋯⋯⋯.48结语⋯⋯⋯⋯⋯⋯⋯⋯⋯⋯⋯⋯⋯⋯⋯⋯⋯⋯⋯⋯⋯⋯⋯⋯⋯⋯⋯⋯⋯.50参考文献⋯⋯⋯⋯⋯⋯⋯⋯⋯⋯⋯⋯⋯⋯⋯⋯⋯⋯⋯⋯⋯⋯⋯⋯⋯.51附录⋯⋯⋯⋯⋯⋯⋯⋯⋯⋯⋯⋯⋯⋯⋯⋯⋯⋯⋯⋯⋯⋯⋯⋯⋯⋯⋯54致谢⋯⋯⋯⋯⋯⋯⋯⋯⋯⋯⋯⋯⋯⋯⋯⋯⋯⋯⋯⋯⋯⋯⋯⋯⋯⋯..55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1.绪论1.1论题研究的缘起对于虚实相生的探讨,先是在哲学,体现为有无相生。因为其存在的意义,进而在美术界引起了共鸣。人对精神形态的重视和深化,使得现代人的审美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由于涉及到的层面不广泛,在设计表现上和理论上的具体探讨也不够全面,所以这成为了此课题研究的起源之一。之二,他具有时代性和延续性,融合现代的室内设计发展特征,能够总结和探寻出未来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为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那些伟大的作品,正如谢林指出的,“艺术作品具有无意识的无限性”,∞这就是虚实的配合用来表现艺术氛围。研究中国文论和作品,显然要借助现代艺术审视的态度,在中国大家的思想光辉中,才得以激活或照亮未来的路。当进入这个课题研究,走向和探寻中国哲学、美学背景时,结合现代设计的审美,设计之路的质量和境界远远会超出当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深知当下室内设计的转型需求,作为一个哲学底蕴深厚的国家,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能让自己的传统文化去承托新文化,共同进步。承载着责任,拥有着未来设计的美好展望。应该学习和吸收的不仅仅是飞速发展的科技,对于传统的美好,我们需要坚持。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居住习惯和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局限性弊端也日渐显露,如何取舍再结合,成为了思考核心。1.2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分析和研究,论文需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总结传统经验。从对传统美学出发,分析中国传统典型的建筑空间的背景及艺术特点,提炼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髓,并且探寻这些思想要素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第二,革新和发展。分析研究虚实相生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进而总结和探寻未来改进和发①杨俊杰著.艺术的危机与神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6.27n硕士学位论文展的方向。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的居住环境不仅仅是体现在功能布局需求,更大部分体现出对精神层面的诉求。传统美学的介入,打开了室内设计的新篇章和活力。在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同时也推动了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审美观。1.3论题研究的内容与主要方法本选题主要是思考如何结合传统的审美观点,将其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当中,增强现代设计的文化背景和底蕴。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以及当前的潜在影响分析,总结了传统的室内设计和典型特征的艺术形式、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以后室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以及要求。最后,主要是对虚实相生的具体含义作出理论和特定环境下的解释,以及其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用例子来证明传统文化的回归是未来设计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之路。主要方法:(一)理论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哲学大家进行有重点地分析和对比,以及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传统观进行研究,为后续的学术以及实践打下基础。(二)整理归纳法:对论文前的所有资料进行有条理地整理,归纳总结出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建议从而真正地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去探讨现代的室内设计以及它的审美观。(三)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的案例进行论证和研究。(四)比较分析法:在对古代建筑室内部分以及现代室内设计进行比对,找到其关联性与差异性,为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4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叶朗主编的《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库》,可以被描述为是一个巨大的审美方面的数据库。而李泽厚的《美得历程》,对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特点的点评以及分析一语中的,从独特的视角去描述各朝代的美学特征,细腻又丰富。国内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方面的研究甚多且观点各异,唯有取其精华,作为自己对此方面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在硕士论文方面,例如杜燕秀的《传统美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融》,从宏观角度出发,再回归到现代设计问题上来。当前,国内的设计师越来越倾向于将室内设计当场文化传承的载体,用不同形式去挖掘自己的本源文化。如著名设计师吕永中、琚宾等。以技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背景为出发点,创建设计作品独特的艺术氛围。这种设计理念和方式同样地给予了现代室内设计新的观念和启发。国外研究现状:在17.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发展过程起到了较大的影响。瓷器,丝绸,漆器家具,壁纸和其他中国出口欧洲的艺术遭受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并影响到了欧洲艺术与设计领域,形成了一股席卷了欧洲社会的中国风格。中国风设计始于荷兰,却在法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法国学者安田朴说.‘‘中国风不仅扩展到文学界,并在整整一个世纪之中,其辐射面蔓延到了技术、艺术中,最后传到了风俗习惯中”。此外,仿中国建筑、建筑寺庙、楼阁,也成为欧洲作为一个社会时尚之国的设计风气。在法国、英国、荷兰、瑞士等国家建造一个塔、假山,以及门窗和室内装饰之时,都深受着中国儒家和道家哲学的影响。n硕士学位论文21;I;虚实相生"的设计美学背景探讨虚实相生作为传统设计美学的基本审美观,其背景文化具有深度和广度。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建筑和室内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几千年后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科技、经济以及艺术的层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作为文化最宝贵的根源所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依然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审美效果,一直影响着艺术界数千年,具有跨时代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艺术思想,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全人类共通的规律,又有各个民族各自特有的规律。第一,中国文化思想体系,自古以伦理为中心。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开端始于生活和自身,教人以做人和做事。在基本伦理道德以及基本道德体系的形成之后,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便也体现了当下的气息和文化特征,这是相生之理在伦理道德和艺术层面的隐性存在。第二,中国非主流知识分子历代相承的对社会对人生的超脱心理,从另一方面给艺术思想打下了深深印痕。纵观古人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以及政治方面,他们之中的高人,篾弃功名,鄙视流俗,追求精神的独立,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第三,中国长期处于宗法社会,社会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对不同艺术类型的生灭兴衰,对文体心理、对形式美感,影响至大。这些众多的社会背景因素成为了影响每个时代的美学思想以及审美意识的关键所在。而这些关键之处,人和环境的相生成为了关键之中的指导者,也成为了研究各个朝代和阶段的重点方面。2.1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虚实探讨(一)雏形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相对低下,借以栖身的不过是天然形成的洞穴、树巢。后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大自然获取到了灵感,便开始积极进行改造。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原始的农业经济取代了渔猎经济,4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先民开始了相对文明的定居生活,也逐渐形成了中国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的穴居建筑以及干阑建筑,如图1-1、1-2。这两种建筑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显示着当地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北方气候相对寒冷,地穴的隔绝性能好,能够更好地御寒。南方气候湿润,干阑建筑离开地面较高,适合建在炎热潮湿和沼泽低洼地带,也能够避开虫蛇等动物的侵扰。原始社会的建筑相对简单,但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原始先民已经了初步的规划。在地下室或半地下的建筑中,通往室内的门口在进入室内的部分用一个小图卜l穴居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图1-2干阑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凹的短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防止雨水流入。在地面的建筑中没有门道,但门下有较高的门槛。在门口和大厅作为一个过渡空间,成为室内空间的链接之用。往往在房屋中心或稍靠前的部位,设置炕灶。炕灶对原始人来说意义重大,火既能加工食物,也用以取暖照明,炕灶居于房屋中间,能够使火光均匀地分布,并且方便运送燃料和灰烬。在炕灶的右边通常为睡卧的地方,为了防潮,往往高出地面几厘米。在炕灶的另一侧用以炊事和储藏。室内如果有柱子,多位于炕灶后方,并不阻碍交通流线,如果是多根柱子,以炕灶为中心做对称布置。在屋顶的顶尖或前坡的位置有天窗,用以出烟,也利于采光。这样的设置虽然较为简陋但很适用,再加上内部空间简单的分区,无不透露出先民早期朴素的设计意识。在具有公共活动意义的“大房子”中,其内部分成大小不一的数个房间,就是按功能设计划分空间的具体表现。在对室内空间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有意识地美化和装饰,如“大房子”的地面平整光洁。在河南汤阴白营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的n硕士学位论文村落中的地面建筑中,室内墙面和地面都使用了白灰面。这种有意识的墙面处理,是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的体现。原始社会的建筑较为简陋,建筑内部空间也十分狭小,原始先民对其合理划分以追求空间效用的最大化,对地面和壁面进行的装饰,体现了满足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对审美功能的追求,奠定了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思想基调。其中对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对壁面的装饰为后世的室内设计所传承。夏商西周时期室内陈设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家居的种类、数量、样式、制作工艺各方面,都已经脱离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粗陋状态。由于当时的生活习惯是席地而坐,与这种生活起居方式相适应,家具普遍较为低矮,既有用于祭祀等仪礼场合的青铜家具,又有相对简单的木质家具。其陈设有相对固定的形式,也有根据场合的需要临时布置的,屏风至迟在周代就已出现,在当时屏风也称“依”、“邸”④。从上述文献记载可以看出,举行重要典礼时,在天子的座席后设有屏风。屏风最初的功能的功能是遮挡、隐蔽,但在殿堂内陈设的屏风更多具备了衬托君王威仪的功效。这种做法,直到清代在室内设计中任然被广泛使用。当时普通人居所一室多用,用以会客的厅堂在夜间也为卧室之用,处于礼仪的需要,卧具在夜间铺设,白天则隐匿起来。(二)发展、成熟阶段:封建时期1、建筑室内空间基本形态在这个阶段内,主要的室内基本形态已经基本出现,其内容大致囊括了如下这些特征:中国古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清代形成了定型,在布局、外观、结构、装饰及色彩等多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布局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以组合见长,以“间”为单体建筑单位,再以多个单体合成建筑群。宫殿、陵墓、坛庙、衙署、宅邸、佛寺、道观等多以庭院的形式出现。庭院式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建筑组群前部多布置门、阙、牌坊、照壁等附属建筑,构成建筑组群的序幕,衬托主体建筑。大型建筑群的空间处理通常呈现中轴线对称布局,功能多样、内容复杂的建筑群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形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①吴明娣著.中国艺术设计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122—1246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群体。礼制建筑如天坛、地坛的平面布局,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使之更为庄严和肃穆。宫殿、礼制等建筑的出现及发展,其雄伟和威严达到了极致的美。其室内空间的形态特点在于是由许多个小的方正的矩形单元合成的一个宽敞的室内大空间,平面布局则是呈现的“前朝后寝”。而一般的住宅为单体建筑,表面形态多为一堂二内。院落空间的形成是各部分各功能分置的结果,时代越久远,院落之间的联系和功能越复杂,如图1.3,直到现代室内的发展才逐渐回归本源,开始简化。同时,室内开始出现分界作用,由青铜构建与木杆为骨架,覆以帷幕,模仿宫室建筑的帷幄。当时的帷幄的形制是专为君王等上层人物用来处理政务时候使用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另外,楼、阁、阙等多层建筑随时年代在外形和功能的配合中也有了发展。图I-3院落空间(图片来源i互联网)图/-4屏风隔断(图片来源:电子资料)2、灵活多变,虚实相生隔断在室内的使用,很好地中和了古代“室大则多阴”的问题,如图1.4。这种将灵活的帷帐置于固定空间的做法,把空间的不足很好地进行了弥补,而且协调了各个室内空间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灵活的布局工具和审美最终在哲学层面体现了虚实相生的思想。无论是用屏风还是织物形式的帷幄,这种对室内空间进行再组织、分割和限定的设计手段,对中国的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直至今日,跨越无数个朝代后的它n硕士学位论文对当下对室内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3、以礼而序:家具陈设的和谐之美继秦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思想领域的正统,更加推动了建筑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室内布置上来。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上层建筑的不同形态发展,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直到明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类家具都出现了新样式,而且根据不同功能,划分地更为细致和科学。如椅凳类,形体端正多为客厅陈设;凳、墩则小巧灵活,用于卧室、户外十分灵便。桌案类家具中,用于餐饮、书画的气造型平正,边沿不宜翘头或气棱,高度、大小须适合人体的坐姿;而陈设在客厅中的案须高大,有沉稳严肃之感:用于放置花盆、香炉的几、架则多为小巧雅致之作。但是其空间布局依然遵照着礼仪制度,以长幼,尊卑为序。汉代礼制规定,在聚会场合“群居五人,长着必异席”。长者与尊者的座位必须单设一席,以示尊重。空间的处理以及家具陈设都受制于礼制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从而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但同时也在每一个时代和谐发展,这就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效果,也是相生的体现。4、立象尽意,境生象外人文陈设在室内陈设当中有着重要性地位,也是中国传统室内的设计中一个重要方式。古代社会许多主要建筑的室内立面的装饰层面都以壁画为主。壁画的构图讲究平面的效果,视觉讲究内容充实,数量及界面分布均匀,形成一定的缓和节奏。注重各种题材的变现,并且通过各种手法,立象尽意。人在镜中,境生象外。绘画丰富空间结构,拓展了视野和情趣,使得室内设计充满了精神上的愉悦。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依据来探索当时的室内设计理念和方式。2.2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形式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蕴含着独特的人文底蕴。而其艺术形式长期被传统文化熏陶,所展现的无疑是中国纯粹的文化特征,特别是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因此体现出来的更多是“中和”以及对自然的崇拜、欣赏之情。同样地,也在对现代室内设计进行浸染和熏陶,其设计的手法和方式给设计师诸多的启发。2.2.1富于伦理的严谨布局孔子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就是“礼”和“乐”。“礼”最显在的表现时物质上的来往,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而其本质则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规定,是关于君臣、父子、长幼、贵贱等等的秩序的规定。中国传统的民居当中,整体上也包含着传统的封建思想,礼制的特点也限制着平常生活。院落式布局,一般分为厅堂、书房以及卧室三大功能布局。从微观方面考察,礼制也时刻影响着室内的装饰设计,室内的意境营造,以及平面的布局,无不体现当下的文化体系。但是相比现代设计,朴质的传统民居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就是如今设计界的一种本源的回归,对传统的重视体现,而不是封建思想重现。平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形式,可以用它来呼应建筑的某些特性表达,也可以用它来创造很多功能形式。而在中国古代,室内的平面布局很保守且很周正。多采用的是规整的几何形状,一般是正方形、矩形、六角形、圆形居多。这也就是在封建社会其秩序以及中和的思想体现。其次,秩序和均衡感也呈现在空间层次和家具陈设之中,而且非常重视以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在室内家具陈设中,其色彩、形状以及装饰图案都与当下社会的上层建筑相关联着。室内家具的形制和摆放讲究礼仪和秩序。在厅堂设计方面将中轴线对称布局发挥到了极致,并且运用不同的家具组合来强化封建等级、伦理等级;书房以及卧图I-5平面布局(图片来源:互联网)室相对而言布局较为灵活,与厅堂庄重严肃形成对照。床和榻通常位于重要位置,或置于房间中央,并且往往带有围屏,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国古代建筑中注重空间划分以及装饰作用,多采用形式多样的罩、隔扇、博古架、屏风等来分隔室内空间。这不仅改善了采光,也美化了空间。其在室内设计中广泛运用,与中国古代建筑木架构的特征密不可分,彼此呼应,协调统一,也是古代室内设计的特色之一,更是虚实的表现。n硕士学位论文2.2.2天尊地卑的装饰陈设中国古代统治阶层通过法律对器具、建筑设计等加以非常严格的限定,使其作品受到种种制约。屋顶、屋身以及台阶的三部分的不同程度地处理也意味着区别于皇族和凡人。不同级别和功能的建筑其屋顶形制各不相同。屋顶越大,就越庄重。胡乱搭建者,不仅仅是触动法律,而且还是无道德者。在住宅室内装饰上,王公大臣、富豪大贾的住宅装饰极为奢华,高档香木为梁栋,名贵香料和泥涂壁,在嗅觉上营造出极为奢靡的气氛。而民间宅邸的布局以及装饰形式则要朴实的多,主要以实用和简洁为主,朴素中往往带有些无杂质的美态。在建筑装饰和色彩的处理上,手法十分丰富。装饰主要集中在梁枋、斗拱等部分,综合运用雕刻、绘画、书法等进行装饰,此外,牌匾、楹联、门窗的棂格等,也构成了装饰。如同服饰等级严重遵从典章制度一样,建筑的装饰题材、色彩也需要依据建筑功能与所有者的身份地位而定。北方官式建筑多为黄、绿色的琉璃瓦,朱红色屋身,白色台基,青绿色调的建筑彩画,对比强烈而和谐;而一般北方居民如北京四合院色彩灰暗平淡,以烘托出官式建筑的富丽堂皇,南方民居建筑则多为青瓦白墙,色调素雅。这都是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严格的等级差别以及人们不同的审美取向而形成的。2.2.3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建筑以及室内形态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审美和制作也不断演进,设计也渐趋于合理化,在注重功能性提高的同时,也对其装饰加以关注,为后世形态的多样性化作了铺垫之用。但是一般随时时间进程,变化之后依然存留着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来。如中国古建筑在外观设计上,由屋顶、屋身、台基组成,屋顶形式十分丰富,不同功能和级别的建筑屋顶各不相同。屋身的正立面多以隔扇围合,不仅改善采光条件,而且增强了装饰效果,台基除了普通的石台基外,重要建筑物配以栏杆,使其更加壮观且实用。在结构设计上,以立柱和横梁组成骨架,以柱子承重,墙壁不承重,有“墙倒屋不塌”之说。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构件,图1.6,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在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更为突出了。再拿西安大小雁塔来比,图1.7,就可以发现,大雁塔更加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的宝塔的协调之美。分明的层次、精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美的差异比例,都体现出建筑物追求的精致和整体之美。这些都是以统一为原则,在获取功能的同时,同时注重宏观的整体美;而在处理形式外表之时,也要以建筑的功能为参照。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融合,这就是相生的实践意义。图I-6斗拱的形制(图片来源:互联网)图卜7大雁塔(图片来源:互联网)2.3传统建筑空间处理的基本原则(一)中正与和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受制于封建社会的礼制思想,以及儒、道等各大家的思想。“礼制”严格制约着生活的各方面并且也升华为创作的基本原则与源泉。“中”的真正含义是既不太过,又无不及,虚实之间,有点恰好之意。“和”是调和不同以达到统一。儒家的中和思想,基本上不是指点人们去改变客观的现状。最主要的就是淡化与忽视矛盾、冲突和斗争,这是由儒家在社会图i-8“中正”之美(图片来源:互联网)n硕士学位论文政治上的保守立场所决定的。中国古代建筑以组合见长,以“间”为单体建筑单位,再以多个单体1大型建筑群的空间处理通常呈现中轴线对称布局,功能多样、内容复杂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形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如目建筑如天坛、地坛的平面布局,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使之更为J[从而形成“中正”之美。以乾清宫为例,殿宽九楹,深五楹,如图1-9。主要家具设在中轴线上,将宝座置于中轴线的正中,绝对对称的布局使更加严肃。其通过各种手段,突出和强化统治者的神圣与威严,集中体代封建社会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却又在等级和伦理之中保持和谐的苤图卜9乾淆百(图片来源:互联网)(二)天人合一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形而上”之道,看上去是深奥莫测,实际上是和规律。它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然而,“天人合一”是个庞杂而多变是与原始宗教相贯通的“自然崇拜”,肯定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二是儒i人合一”的思想,主要关注人类和道德、天的相类与相通。具体体现为:l、道法自然自然生态与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自然是“设计之母”提供资源,/人父”创造不同功能和形式的事物。如果没有人类的智慧,自然永远只是开物一词,便是此意。然而把自然一词放置于中国传统美学中,便含j淡、精神的自由和技巧的解放之意。最本质的,要从原始的文字开始。最初的象形文字,便是从一切李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态的模仿,也成为了一种最实用的艺术方式。但也有其限制。随着时代变迁和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的崇尚,需要站在不同的高度去欣赏。刻意地模仿表象,则是一种倒退的状态。在现代的审美观念之下,我们需要做的或许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谐共存。或许,这是最重要的,但是,却被轻视了。2、虚实结合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的发展。在室内空间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文和设计质量。这是“实”的不同演变,不同组合去创造“虚”的价值体现。这也是人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与自信。由最原始的建筑结构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各种人性化的空间布局,都不体现着对精神上的绝对需求。虚实正如物质和精神。不同的取舍,才能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官。在古代官场,人们都会寄情与书画的创作。在官场俗物之后,都会对此留恋有加,而这种寄托看似无足轻重,却被视为知识分子达到“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在条件未成熟之时,寄托会投射在住屋的方丈庭院里面;一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必大造园林。无论建造房屋的目的如何,园林的要求都大致相同,就是在现实目的之外,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得到精神的解放。总而言之,从宏观方向来说,传统建筑艺术时刻体现的是当下的文化和主流意识。从微观方面归纳,文化之下便是以人为本的情怀。而这些是传统延续下来的精神,也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之处。2.4传统设计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人类善于记录历史、用于总结经验、乐于继承传统。历史经验不仅告诉我们古人有伟大的思维方式和造物系统、审美价值,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其时代的局限性与未来设计发展趋势,这就是研究传统美学的价值以及意义所在。(一)传承与积淀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美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①可见,美离不开历史的沉淀,也可以理解为,审美取向的变革任何时候都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历史的沉淀并不是历史的重复,而是历史的演进和发展。而经过积淀的内容会以某种特有的样式传承。这种程式中隐含的就是历史上的人①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21n硕士学位论文类的观念和想象。与功能相应的形制。无论什么时代,无论有怎样的审美趣味,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与功能相应的形制往往变化不多。最典型的例如西方的刀叉和中国的筷子、器皿以及笔墨纸砚等。皆因有效的功能和简洁的形制而世代流传。从中我们不难体验到一种古今相通的审美。当然,也有少许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形制已经被淘汰,或转而为欣赏品。如鼎是一种煮肉和盛肉的器物,在奴隶社会转化为权利的象征,成为一种象征物。与审美相关的形式。在古代的造物形式活动中,设计有两种形式:一是为审美而作,二是为了显示出其特殊意义和象征的设计。比如很多器物如鼎,建筑构件的斗拱等,但都随着时代的变化,其性质也在发展改变或已经产生实质性的转变。斗拱在明清代之后,不完全是用来承托之用,更多的是木架构形制的表达以及装饰的审美而己。中国古代礼制建筑面南而建,大门必面向南方,东西两方是山墙。这种样式不但见于宫室、衙门,也见于庙宇和道观。面南而治,就是向明而治,因为日出照明万物,象征圣人明察秋毫。所以,礼制建筑都坐北向南,大门开在南墙,形成面宽大于进深的结构。民居向南主要是由于采光和日照。而大大小小的政府大楼则一律大门朝南,正面的大路直通大门,就是古建筑礼制的典型遗风体现。(二)实践意义中国古代的艺术学思想,也如中国古代各种文化学术思想一样,虽然历经几千年,依然向后世辐射其思想的辉光,激发思考者新的灵感。这就是传统美学思想对于现代的价值所在,也随着时间而得到验证。现代是对传统的相对超越。现代审美观念虽然会涉及传统的审美特点,但是自二十世纪以来,已经不再循规蹈矩。工业革命冲击传统社会产生的余波一直影响着未来设计的发展,只是我国相对来说,进展和态度相对缓慢,但这也是一种发展。但就其实践意义而言,传统给予现代设计的含义已经超越出了本身,在于不同时代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审美的契合,其和谐的基点在于如下原则与规律:1、与经济生活相适应无论什么社会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人类的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人的基本行为体现了人的需求,而需求会促进人类行为的发展。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人类的每一个阶段的进程,都是人类进步和需求发展的结果”。这就说明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之时,设计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这也就是相生层面的含义之所在,统一存在而又互相影响。而人类的物质生活的进步与退步可从当下的设计体系得到反馈,衣食住行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通过设计这个手段来满足于人的生活和生存,这是最浅显的方面也是最本质和最终的层面。例如,如果没有陶器,人类就不能蒸煮实物。这就是文化背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相生的物质体现。2、与精神层面相结合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二在于精神上的得到满足和获取。正因为在精神上足够得到重视和满足,人类社会才得以前进和发展,而设计美学才会得以传承。虽然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经济生活很难分清,但早在旧石器时期中期原始宗教思想已经发生。其中,包括对自然的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图腾等等。适应这方面的需求,人类在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的时候,就勉力制作宗教器物。原始社会尚且如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用于礼仪的器物就更多、更精。当社会发生变革,礼俗一旦发生变化,这一类的设计也会随之变化,甚至消亡。大量的教堂、庙宇建筑也能说明设计对精神生活的适应。特别是西方现代教堂的内外设计因审美取向而发生的变化就更加具有代表性。传统的美学审美同样包含两个因素的需求,所以在随着社会变革以及时代的更迭,物质和精神层面也会随着产生很多的不适应性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面对传统,我们依然要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在吸收现代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之上再进行融合,这就是未来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追求和目标。2.5本章小结此章节的特点在于侧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形制特征,得出中国美学的典型精神。再分析传统设计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从古代群落式的建筑发展,中轴线的布局到现在高楼耸立,见不到庭院深深的场景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底是人类改变了自然还是自然造化了如今的我们。建筑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的结晶,古代的建筑,深受百家文化的影响,体现的是传统的文化气质。如今,建筑灵气消失殆尽,弥漫的是浓重的商业气味。虽n硕士学位论文说建筑是民间的艺术,但是对于如今来说,“艺术”二字还处在尴尬境界。我们唯有深思,抓住我们传统文化的脉络,重拾古代建筑的精髓,去造就另一个划时代的经典。最后,我们需要回顾的便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对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影响以及持续性。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一种欣慰剂,追求独立性不能只以眼前的发展趋势作为方向,我们更需要的是从长计议。这便是此文的最大目的。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3.“虚实相生’’理念概论3.1“虚实相生"理念的美学价值虚实相生与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审美的心理现象,是意境的理念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虚”的存在和价值是被“实”而挖掘,并且赋予了更为深远的色彩和美学意义。对于虚实相生的理论探讨,因为其的存在意义,进而开始了在美术界的学术议论和研究,艺术家们也逐渐将其引用于艺术实践当中,去融合,去引起效用。随着例证,虚实相生的美妙理念和手法成为了各界追捧的重要设计原则。只是,它存在于无形,产生于共鸣。然而,具体的艺术表现的作品和案例以及纯粹的实际学术理论还并不多,也不完善。涉及到的层面不广泛,在设计表现上的具体探讨也还比较少。因此,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是一个漫长而极具意义的过程。它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感,因为它蕴含一种道不尽的文化象征,所以艺术家们充分运用各种理解,各种视觉感官,去呈现不同层次的理念表达。它的美学价值,在现代人眼里是复杂的。但是作为它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3.2“虚实相生”的文化渊源虚与实、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对立统一规律的艺术辩证范畴,它们从不同方位和层面展示有无相生的艺术的奇姿异彩,同时在道无的文化背景之上显示着意蕴的深邃与神秘。《老子。二章》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①在老子提出的六对范畴中,应该说无与有属于母范畴,这里是指现象世界的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它具有形象概括的抽象意义,指向一切事物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哲学一美学的符号意义。《老子.十一章》以比喻性描述,揭示了有无相生的道理。意思是说因为车毂中留有空间,①老子著.道德经【M】.湖南:岳麓书社,2005:12n硕士学位论文才有了车轮的作用;陶土器皿中留有空间,才有了器皿的作用;房屋里留有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这就是“物莫不因其所有,用其所无”的简单而普通的道理,却又揭示了一种普遍而深刻的自然法则。从无的双重意义上理解虚实相生,更显示出这一中国古老辩证法的哲学智慧与神秘色彩。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为一般人所觉察。老子强调“以无为本”,不仅将无提升到认识论的高度,而且特别把这无的作用彰显出来,发挥到了极致。这在艺术美的创造中,显示“无中生有”的艺术光芒,特别能体现中国艺术的审美特色。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结合古典诗画、音乐等作品,对有无相生的内涵作了富有诗意的深入发掘和辨析:“当其无,方有‘有’之用;亦即当其有,始有‘无’之用,‘有无相生’而相需为用;淮南子所谓必‘因其所有’,乃‘用其所无’耳”,这段话是他从大量艺术分析中概括提炼出来的理论总结。古代艺术家将“因有用无”视为创作的诀窍。如戴熙在《习苦斋画絮》中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任何艺术形式仅仅是一种媒介体,艺术家最大程度地发挥媒介体的作用,正是要通过“用无”即虚来实现的,去塑造一个“无中生有”、“似有似无”的艺术境界。艺术形式上的有无相生离不开人的自由的精神生命的本体。其从艺术精神高度上体现的“无”与“有”,“虚”与“实”的关系,突出显示着中国艺术的智慧形式及美的特质。它对我国古代艺术注重主体表现,讲求神韵、意境,留有大片空白等传统特点的形成,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3.3“虚实相生”的语言特点(一)实的涵义在《说文》中:“育,富也”。《小尔雅》中有:“实,满也,塞也”。所说的“富”、“满”,与虚相对而言,皆是指可视可触碰的空间与事物。介于实涉及的广,此文的“实”是在室内设计的背景之下探讨的虚实关系,指的空间里面的可视可触碰到的一切事物。细分为三大类:建筑体围合和占领的实体;空间实体以及软装部分的实体。其主要特点在于:直观性(显性)、多为具象而非抽象,容易获得感知。实的特点很直白,这就是其显性的典型特征。相对于虚来说,虚的存在是一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种对实的丰富和扩充。实相当于名词,而虚相当于形容词,互相协调互相作用。图3一l实体空I司(图片来源:自制)(二)虚与空白的涵义在《尔雅》中:“虚,空也”。是指虚空,不可视不可触碰,物质上的不存在。“虚”,相对于“实”来说,是一种抽象的无,一种形容词的介质,一种惚恍。在本文中,虚所指的是在界定的环境中去探讨其中的关系。落实到实处,则细分为:建筑体围合的空间关系;空间内部的功能以及借助实的力量,达到的意境营造。其主要特点在于:隐性、多为抽象而难以处理,难以感知。虚实的界定是相对而言的,“虚”的不断被重视,使得它也可以被直接阅读,常常“实”还要借助“虚”来强化。在本文中,“虚”还指关系和状态。就表现的形式而言,“白”或者是“空”就是“虚”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体现,就本质而言,性质还是相同的,并且都是意境表达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白意味着空,而白成功地由一种无能量的颜色转化为充实的符号。但空并不意味着负增长或者为零。在很多情况以及状态之下,它更多地是存在着另外一种状态,即生手之意:将来是会被内容填满的。创造性的头脑,简单来说,不会将一只空碗视为无价值的物品,而是视之为正处于一种过渡的状态,等待着终将去填充它的内容。这种创造性的观点将力量注入空之中。空白或虚的体现将以此方式来呈现和爆发。由此可见,空或白拥有一个未知的能量空间,也是种模糊和神秘的空间,“空纳万物”就是指示的这种状态。在中国画中,空旷和留白的地方更加让人遐想,可以无限地传达出抽象和自由的意境之美。在图形设计中,空白、留白所带来的可感而可视的虚形;而这些也常常都是作品的点睛之处,创作的巧妙所在。n硕士学位论文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高度崇尚留白,称:“留白的空间是未曾浪费的空间’’①。可见,空或者留白,是体现“虚”状态的一种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以“白”去体现“虚”、虚空间的艺术形象,也是艺术家、设计师所普遍追求的。图3—2“虚”空间(图片来源:互联网)(三)虚实相生的涵义相:副词,交互,动作由双方共同发出。相形见细,相得益彰。生:动词,生长,促进,向上。相生:辩证的道理蕴含了相互的协调关系:互相包含且互相转化,互为条件。而此动作却是艺术家艺术营造的奥妙所在,不仅仅在意境营造的方面,更多的是存在于整个设计的体系理念之中,直到设计的完成。而这也就是我们直观的感受、审美心理的过程体现方式。由此,虚实相生:是指虚实之间相互作用,因“相”生“实”,因“相”生“虚”,虚实共同存在的一种创作方法。虚实相生,无论是以实求虚,还是以虚衬实;何为实,何为虚;谁在前,谁在后,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相”的动作,有“相”发生,则虚实共同存在,互相影响。3.4“虚实相生"的存在属性①原研哉著.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2320图3—3虚实相生的效果(图片来源:互联网)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3.4.1虚实相生的自然属性虚实相生在哲学理论上来说是辩证的。它包括着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就像事物的相反性质,两种终端。每种事物都有两面性,一种是最本质的,一种是社会给予的,自然和人文。一切自然世界的事物其规律是对立和统一,太阳东升西落;水满则溢等,传达着最本质的存在.自然存在。所有的事情都包含着虚实相生的道理,而时刻存在的。在光照的存在之下,明暗无时无刻出现在万事万物中。因为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植物的生长健康疏密变化都与现实条件成正比。世间存在着盆地,就有着山地和高地,也有丘陵。有山峰,也有着湖泊和海浪。这些都是相对的自然存在,而正是这些自然的存在,才赋予了在不同界别的虚实理念和状态。这些例子,都是自然世界中的自然现象,但是确实相生的存在,也是辩证的发源处。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自然的存在是“有”,人文的存在便是“无”,这些都是人为地去研究、探索的成果。若没有人脑的机能和主动,虚永远都是虚,实而永远都只是存在,不赋予更加深远的含义。这就是虚实相生的另外一种价值.人类给予的审美。图3-4自然属性(图片来源:自制)3.4.2虚实相生的人文属性人文属性,是指因人类活动,人类的参与和研究而赋予的社会价值属性。其特点在于:人为创造、社会审美价值观。若从专业的角度去考察虚实相生,其存n硕士学位论文在也是一种自然的属性。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需求,虚的发挥越来越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于是乎,自然和人文的联系也就时刻地联系在一起了。其本质还是在于人的观念和最终的诉求。因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人类便开始凿穴而居,凿石为器。正如同老子所说描述的:车毂中间的空,才造就了车的功用;器皿的空间造就了器皿的功能,正如海德格尔的“壶说”;门窗的结构成就了房间的界定。这些所有的一切皆是这些无的存在才成全了人的需求,创造了意义。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的发展。在室内空间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文情怀和质量。典型的人文建筑如寺庙,如佛堂。在其最原始形式中,地上至少要竖立起四根柱子用来支撑,中心留下一处空的空间。就因这一空间被设计为空的,则总是存在着被充满的无限可能,那便是信仰。怀抱真诚的心,去祈祷。这便是空的宗教意义。空或虚总是会带来各种可能,而被人类察觉,被人类设计,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精神层面。或许,到了某一天,人们会突然顿悟,物质和精神谁会更可贵。口图3-5人文属性(图片来源:自制)3.5本章小结虚实结合是辩证思维,唯有用客观和感性的双面角度去思考现代室内的发展和未来,才能让其行驶地更加久远和持续。而虚实的理论层面又是错综复杂的,深刻包含的学科和应用的范围又是宽广的,最佳方式可以从既定的角度,从相反角度去探索和研究其与设计或者室内设计的匹配性。这才是研究的实效性和理论意义。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4.“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4.1室内设计发展概况室内设计是-f-j相对年轻的行业。从传统意义上讲,一方面室内装潢商或是家具生产商都会为客户提出建议,知道他们应该如何装修或是规划房屋的布局。另一方面,建筑师也经常全权负责整个建筑从里到外的设计。室内装潢这个行业是在20世纪早期出现的。最初的兴起要归功于一些兴致勃勃的爱好者。当时,女性对推动该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20世纪50年代,室内设计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它的地位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如今,室内设计已经作为了一个涵盖许多学科的职业而得到了社会的肯定。4.2意在笔先虚实相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实践的应用开始于设计前的策划或者主题构思。策划在一个完整的设计作品中,越来越凸显其功能与地位。设计策划的精髓在于逻辑和方向。如何去定位以及如何去找寻主题方向成为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概念之一。然而这便是虚实之中虚以及其相生的体现。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所谓立意或构思就是在宏观方向,确定自己的心向,确定自己的创作主题方向,可抽象可具体。但地位举足轻重,它影响着设计的前进方向,控制着其思想内涵。建筑发展至今,类型各样,但千差万别。任何的艺术创作,无论是绘画、文学还是音乐,都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源。“意在笔先”是所有艺术创作的指引者。许多的著名设计师的成功之作无不如此。如法国的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扩建工程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想法,如图4-1。这一大胆想法是在反复进行现场探查确定n硕士学位论文的,虽招来各种非议,但最后的效果确实照耀世界。又例如朗香教堂,图4.2,它的定位位于神圣与神秘之上,这是教堂的最高性质。也正是有了这种对事物的准确定位和认识,才有了朗香教堂的随意平面布局,沉重冷静的神色檐口,洁白纯洁的墙面,奇特的采光设计以及各异的窗口,由此构成了这一个充满着神秘与深邃的旷世美作。图4-1贝聿铭玻璃金字塔(图片来源:互联网)图4-2朗香教堂(图片来源:互联网)而这就是典型的案例例证了虚实相生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以及作为其理念体现的所在。“虚”在设计前期体现在意念的确立,指引着设计的始终,成就一个完整的作品。可见,“虚”的功效性在配合“实”的实效性之下,完整地呈现出一个作品且丰富了它的灵魂。4.2.1实例分析:槊梨旧街改造概念设计(一)概况分析1、区位与优势槊梨镇东面紧邻长沙市区,北与本县星沙镇接壤,西和黄花镇、干衫乡交界,南和黄兴镇为邻。驱车抵达仅需40分钟左右。陶公庙、老街是项目的核心资源。此次项目规划设计总面积2683亩,以局部调整为主,对原有城市机理不做过多的改动。2、现状分析24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陶公庙、老街是项目的核心资源,具有很好的发展潜质,仍然凸显出其朴素的态势和大量潜力。除陶公庙、老街以外,槊梨还有很多其它的自然、人文资源。除此之外,最珍贵之处在于,这是老长沙的记忆和留恋所在。而面对如此局面,对于古镇重塑,是按仿古方式进行还是依旧打造旅游小镇?何处才是最好的抉择?其实都不然。图4-4陶公庙和老街(图片来源:自制)(二)项目定位项目定位:慢时尚,生活小镇定位支撑(一):最奢侈的奢侈品是时间定位支撑(二):将老街转变成为“博物馆展厅”定位支撑(三):散淡闲适的道家文化(三)定位解读幔时尚生活小镇图4—5定位分析图(图片来源:团队自制)关于规划的定位问题,成为此项目的重点。因为涉及的面积广大和复杂,唯有把定位和初步策划完成,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才有迹可循。这就是意在笔先的重要性,也是虚实相生在具体一个设计中的灵活应用和体现。当地文化。槊梨拥有深厚的道家文化基因,1500年历史的陶公庙,是湖南最早的道教活动场所,目前香火依然旺盛。陶淡与陶煊的仙修逸事,为项目带来丰富的n硕士学位论文故事题材。也成为了整个定位的文化背景。时间。随着城市的发展,能保存老长沙记印的地方越来越少。槊梨老街的价值在于其间流淌的时光与记忆,并且越发明显。慢生活。为忙碌的长沙人提供一处能放慢生活节奏的地方,慢慢地吃一顿午餐,懒洋洋地说一阵闲话,悠闲地晃荡一下午,实质就是精神得到解放。得以配套的政策上鼓励如:成衣定制、慢食餐厅、茶社、瑜伽养生馆、陶艺馆、咖啡厅等慢节奏业态的进入,形成整条街市的慢活氛围。正是从这些因素为主要方向,逐渐形成的项目定位,才指引接下来的设计草案、实施方案的完成。图4-6时光的记忆(图片来源:团队自制)图4-7慢生活(图片来源:团队自制)(四)规划设计草案老街为项目重点规划区域,主要由陶公庙、老街、有机农场、主题公园、水上娱乐中心、活动广场等几个次中心构成。新城区主要承担为老街进行商业配套,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条件的作用。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l辱IZ■毫3七●膏5并6崩藕4.2.2结论图4-8项目方案草图(图片来源:团队自制)笔者认为,意在笔先的重要性在整个设计之中是相当大的。意是虚实相生中虚的体现,更是处理具体设计落实到实处的指引,指导着空间的完成。在设计之中,立意与设计方案从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虚实,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双方面,却又无法分离。唯有双方面的配合,整个项目才能成立,才得以完成。这就是虚实相生在设计中的指引作用的体现,也是其重要的实践意义。4.3空间的虚实关系设计的基本方法在于从宏观方向出发,依靠主题指引设计作品的完成。而对于设计的过程来说,设计的实体对象.空间,其处理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空间是一个比较纯粹却又复杂的物体,兼含着虚实两部分的构成因素。因此,对于空间的不同功能的处理,相生作用的指引又逐渐凸显。在中国古代,从“日出和日落”的生活经验之中,人们建立了第一个具体的方位意识.二方位。由此可见,人类对于空间的概念并不是直接感受而来,而是根据生活的经验和研究逐步演变的一种科研型的过程。到了甲骨文时代,甲骨文中关于“四方”、“四风”及祭祀方式的记载,可以证明在这一时代,逐渐形成了东西南北n硕士学位论文的意识。在对空间的进一步认识中,人们又意识到空间并不仅仅只有四个方位,则又出现了四个亚方位,形成了八方位。虽然方位在不断增加,但此时的方位仍然停留在平面的形式理解。逐渐地,将天、地或者上、下的方位结合起来,形成了立体的方位概念。就出现了“五方位”和“九方位”的概念,由平面到立面的意识转换,也是设计中具有启发性和承上启下的一个过程,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设计以及文化底蕴的加深。■■I"嚣Ull=’。■_,一⋯一■—■'.■■■-“擘’。蠢I。。ll芦..C净^-I膏。。一I^^t,。。℃l’。●1.,_^●l“l。}—'⋯一●—■●■一棚l黾R.图4—9《三礼图》所绘的五室和九室明堂(图片来源:书籍资料)4.3.1实体空间“空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这种陌生表征在空间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使得我们很难用语言的方式对它作出具有普遍性的明确定义。“空间”的概念是具体而又抽象的,但是根据分析和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实体论。指代任何事物的存在,实体。二是有“空”或“无”的这种特性,这是所谓的虚空经验。三是哲学角度的广延概念,即物质的空间属性。即只要是物质就必然占据空间,成为空间的“实”的具体表现。实体空间从建筑学的定义角度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实物的围合,围合的实体部分。二是占领,整个物理体积的占领范围都是空间,图4.10所示。图4一10围合和占领(图片来潺:互联网)二o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从艺术的层面来分析空间,“空间”的最大价值应存于以“虚”形式存在的状态:精神空间和建筑结构中的“灰空间”。4.3.2精神空间和气空间王贵祥先生在其所著的《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一文化空间图式及历史建筑空间论》中认为,“建筑作为其轮廓实体与内蕴空间的统一体,既是一件实用的器物,又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如果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进行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之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①在西方的哲学世界之中,整个世界或者宇宙就是由物质与精神上的高度统一所构成。而基于此点,就引发了一个“精神空间”的范畴和理论概念。在西方,笔直进入教堂的部分在整个教堂中间占据很大部分,而这个部分到教堂的后堂都是信徒的主要聚集场地,只有在教堂的尽头,会放置人们朝拜的圣坛,这对于信徒图4一11教堂“精神空间”(图片来源:互联网)们来说,是最神圣和最纯净之地,如图4-11。因此,这个所谓的圣坛之处,也就是后堂成为了教堂建筑的浓烈的精神空间,而中厅以及步入后堂的这块区域则是建筑空间的物质空间。在中国人的意识和概念里面,认为空间中一直存在一种物质,其视而不见,无可触碰,却成为了区别于西方意识的本原文化之一。这种东西就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这种理论认为,世间由阴阳组合。具体的体现为阴气和阳气两个层面的意识。而我们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概念是追求“中和”。中国古代堪舆理论与风水理论的全部精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气”字。风水讲龙脉,来龙去脉就是指的气的源流走向。而精神空间以及风水的概念,给予了当下室内设计另一趋势的思考。在如今物质化的社会之中,设计的趋向越来越偏向于对精神的满足和文化的追求,室内①王贵祥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建筑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8.161n硕士学位论文空间的布置以及实体处理都体现出除表面之外的境界感,这是什么?这就是空间的精神表达,也就是虚实之间的配合、影响产生的效果。4.3.3灰空间建筑中的三要素天花板、墙壁以及地板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完整空间。而根据这三个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呈现的不同的物质或精神上的空间感受和具体空间的展现。而“灰空间”就是被定义为纯粹物质和精神的中和效果。根据外界理论认为,其由天花和地板两种元素构成。“灰空间”的特殊性在于,其“中和”位置的存在,已经打破了传统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绝对界限,成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过渡。使得两种空间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和相生。因此,其具有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特性。檐下空间、廊下空间、亭下空间成为了“灰空间”的例证。图4-12檐下空间(图片来源:刘伟)图4-13亭下空间(图片来源:电子书籍)图4-14室内“灰空间”应用(图片来源:刘伟)“灰空间”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有所借鉴和发展。在室内设计中越来越趋向将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室外和室内空间的结合。其中无意识地就会运用到过渡之法,去连接室内和室外的空间,也就是“灰空间”的效用。“灰空间”不仅仅是虚实相生在空间的表现之一,而从美学角度来思考,更拓宽了设计的法则和内容。4.3.4相生在中国的古代,哲学的发展空前强大,流派也众多繁杂。如果仔细地去考察各大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理论成果,便会清楚地获得到许多的共通之处。也就是:“空间是两种对立力量和谐而又动态地共存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与相互转化”④。这就是事物相生的力量和结果。这就是说的实体的静与虚所表达的功能的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中国古代哲学阐述了许多的空间意识理论之中,我们可以知道空间是一个由阴阳以及两种相反的制衡力量的统一和谐体组成。正是这种独特的空间意识,使中国的空间概念不是一种“处于物质元素之间的空隙”而是一种“位于更高层次的关于宇宙、自然界、社会与人的意念”。正是这种宏观的意念深刻影响着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而这种延续性又典型渗透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之中的各个方面。4.4软装的虚实理念软装的虚实理念的表达之一便是室内的陈设、装饰气氛和意境的体现。而意境的呈现是靠前两者的配合以及精神层面等相生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技巧的解放,这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而陈设艺术设计的个性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需要把握好质与量,这也是虚实在显性的概念表达。“质”在于与主题紧扣,体现人文精神。“量”在于陈设品点到为止,少而精,正如中国画中常常表达的“留白天地宽”之意。而从隐性层面思考,室内软装不仅仅只注重质与量的诠释,更多的便是精神层面的表达和释放,更多的关注点应是人和人的精神。4.4.1人文态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本身就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人文性的首要特征表达①詹和平著.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6.140n硕士学位论文便是“以人为本”,做符合于人类适用的设计产品。中国传统居室在陈设上很讲究空间的层次感,产生一种血经通幽的空间效果。例如,在古代,文人的住宅中,书房是读书、怡情、养性的地方,其重要性仅次于厅堂,而书房的设计处处体现出文人的审美取向。书房的设计多为简洁、朴素的风格。注重采光和美化环境,或在庭中植幽竹一丛,或在案头、窗前设香兰一盆,创造明洁优雅、格调高雅的氛围,如4.15所示。从小处可见,室内的人文性质的体现不单单是从刻意地营造开始,最主要的是人为的心境表达,境由心造也是不无道理的。室内陈设中,字画、匾幅、盆景、瓷器、古玩、屏风、博古架等各种元素的配合,相生相长,以致达到一种追求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空间的装饰常用简洁柔和的线条,来营造出质朴温暖的氛围感受。图4-15传统人文陈设(图片来源:互联网)图4-16人文气患(图片来源:刘伟)图4-17细节与意境(图片来源:电子资料)然而,人文特性的室内布置、立面布置以及空间中的线条感、家具陈设以及装饰造型等各方面,都会吸收传统美学的经验,将“形”和“神”统一于整体之中。室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内的材料视觉主要以木材为主,或常常将自己古玩用于室内作为装饰和功用,这些最能营造出一个出彩的氛围,但是同时取决于各要素的搭配程度:也可以运用庭院的组织结构空间,注重环境与建筑的协调;还能巧妙地利用色彩和灯光效果去营造。而在空间内部的细节部分的处理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例如,室内盆景的点缀以及下意识地种植绿色植物,都可以让空间充满生机和活力,增进艺术的素养和人文气息的熏陶。这样在视觉上也具有完整性,既能表达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4.4.2家具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儒家要求质实与文饰的高度统一,也就是虚实的统一。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不可以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当然,“错彩镂金”并不是错误的认识,只是需要根据其背后的理念来判断其发展的性质和状态。而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对“清水芙蓉”清新之美的追求。如明代家具的盛行,正是一种积极的审美观念的指引。在室内设计中,而由于礼制以及经济社会的影响,制作精美的家具多为上层社会拥有,而寻常百姓日常使用的则强调功能,较少装饰,相对粗陋和简洁。由于家具是室内的主体部分,也是营造氛围的重要内容,其选择和布置也成为了显现室内特色的关键所在。从中国传统美学观点出发,整体之美成为了首要核心,师法自然成为其手段。在对家具进行选择和布置之时,对家具的功能和造型符合空间的主题定位以及意境的营造,从而达到从“形”以及“神”上的真正一体化设计。图4-18家具与空间的融合(图片来源:半木设计官网)n硕士学位论文4.5虚实相生与意境营造的统一中国意境的灵性在于虚空中显示出流动,似乎有一种流动的音乐一生命的律动,万象的纷呈节奏,这些都表现了生命一隋感、生长、运动、情绪和所有赋予生命存在的特征的东西。古代官场,人们都会寄情于书画的创作。在官场俗物之后,都会对此留恋有加,而这种寄托看似无足轻重,却被视为知识分子达到“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无论建造房屋的目的如何,要求都大致相同,就是在现实的目的之外,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这就是意境的实际心理感受。意境美,是虚实相生美学结构的存在方式。而虚实相生之“虚”,是意境美的根源。意境呈现的是一种情感的投射。所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指向的是虚的创作意识,也就是作品中的虚无诠释激发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4.5.1心与境善赏花者,既爱花之貌;更在意花之妙。花貌在于姿色,花妙在韵味,在精神。艺术形象或者形式的创造,更多地要发掘其蕴藏的内质,个性化的、原本的东西,这样才有最大的艺术感染力的可能。境的含义蕴含着:精神的、情感的色调;主体的意合度以及思维的深博玄妙程度。然而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意境的营造也同样开始于心。回归本心就是其境的精华所在。图4-19平江府外墙(图片来源:刘伟)图4-20意境营造之美(图片来源:琚宾)图4-21室内与情境(图片来源:刘伟)嵝糊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4.5.2意境崇尚自然在现代的审美观念之下,我们需要做的或许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谐共存。这种对于自然的崇拜和欣赏之情一直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并且对现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因素。古人似乎更注重对自然的情感表达。传统室内处理手段“移天缩地”,对室内人工环境的渲染成为其又一大特色。我们现代在遵循和借鉴古代优秀设计技法之时,也会参考其氛围营造的手法。其实就是利用绿色植物,盆景或者插画,选择性地将花、草、树、木、山、石引入到室内之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效仿,又人为地赋予了自然的情感因素。关键就在于尽可能地素雅和质朴。利用各种植物的塑性和摆放去塑造一个自然的情境。当然,自然并不是仅仅对植物的依赖,更多的,是对于概念的提炼和理解。作为当下设计师,我们应该要做的是既有自己设计风格又要结合优秀的传统理念和方式,双管齐下。4.5.3意境营造的方式艺术家的意识里面十分关注的是理念以及意境的表达,也就是在“实”的立场之下,去营造和体现“虚”的美感。意境是灵魂的塑造。其前提是建立在以整体和宏观为基准的准则之上,强调整体的和谐和线条,这与现代的审美趣味相一致。而营造室内环境在整体上达到统一,就要求室内设计的理念、空间处理方式、软装搭配等各个部分在色彩、材质、形制以及细节的处理之上达到和谐的美感。最后并且要通过能体现风格特色的元素,将其融入到家具陈设与装饰之中,起到点缀和衬托之用。使这几方面条件互相渗透、互相磨合达到审美的完美。(一)色彩与光线的选择和使用色彩与灯光是室内设计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其既有审美的功用,又具有调节和烘托气氛的作用。色彩的选择随空间使用的目的、空间的大小以及方位而变。由于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其相应的室内的色彩构成也皆有所差异化。比如,餐厅会更倾向于与采用橘色或者偏红色的色调,其原因在于色彩能够刺激直接的感官,从而获取信息;大的空间一般多会采用深色调进行空间比例的协调,小的空间较多学则浅色的色彩,以增加空间的明度和宽敞的视觉感。n硕士学位论文总之,色彩是主观选择,但应该根据客观感受来进行营造和设计,以达到设计的目的。图4-22室内色彩(图片来源:电子书籍)图4-23自然与人工光源(图片来源:互联网)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灯光设计的作用,巧妙地使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来对室内进行规划和调整,图4.23。如果能够谨慎地使用好这两种方式,就能创作出意境丰富且巧夺天工之作。(二)材质的选用和搭配室内装饰材料的质感、尺度、线型、纹理和色彩等,对“虚”的空间意识以及意境的营造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其选择,应力求合理和适宜,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图4-24材质的表达(图片来源:互联网)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三)细节的处理内部空间的细节和特征是能够赋予空间个性的元素。正是通过创设和设计细节元素,设计师才能给予空间具有特定的标识,这个空间才能旗帜鲜明地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而细节部分可以是构成整体空间的单个元素,也可以是这些元素本身的设计。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些细节和局部的存在,整个空间才会洋溢着舒适和特性的气氛。(四)“虚”与“实”的再创造现代室内设计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又专业的性质。不同于以前的处理方式,要素之间的区别和定义也更明显和清晰。家居陈设、装饰以及灯光设计等,都会根据不同的人和空间的需求做出不同形式的处理方式。或许,这也是现代设计能人为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氛围的原因之一,重于表达和敢于表现。现代室内设计的趋势越来越广躞邪焉逵ir卓㈠4憩。’(图片来源:电子资料)图4-26借景和造景(图片来源:互联网)倾向于背景文化的塑造,而意境的体现就是其产物之一。这也是虚实相生的客观要求以及方式。例如,一个整体的室内设计的流程。首先是设计的观点表达与定义诠释。其次是整体和功能的规划,强调主体的重要性,这也就是“虚实”之中“实”部分的呈现。之后,就是在整体布局的状态之下,对局部进行处理和塑造。这是“虚”部分的设计,也是一个缓冲和意境塑造的重点所在。这只是一个对于设计框架的逻辑罗列,但是应用与具体的设计之中,我想要足够的思想意念以及强大的逻辑思维方式才能满足到这些框架的呈现,而这也是可贵之处。在室内空间之中,其本质以及重点、难点就在于“真假音的转换”,也就是“虚n硕士学位论文实”如何相生。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也是思维体现的过程。对于其成功的把握才是设计的关键所在。但是,对于其度的把握,在谨慎之余,还应该大胆和创新,寻求变化。在进入具体设计实践时,设计师可以通过“借”的手法。例如园林山水的引入就是很好的例证,水的引入能带来空间的生机。两旁或置于石林、花草。借助水面的飘渺朦胧之感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或者通过“框景”来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抑或借助“障景”形式来塑造神秘的色彩,其玄关、隔断等构件皆是此方式的表达。设计师们也可以借鉴分隔室内空间的一些传统方式,融合自己的创新方式,把握住“断而不断,隔似未隔”的神韵。此外,设计师也可以使用代表人文气息的水体、绿色植物进行营造和隔离空间,这样人们不仅在听觉和视觉上直接地获取到美的享受,而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有效解放和放松。4.5.4意境的和谐统一和谐被视为美的基本标志,也是美的最高标志的表达。或者说,构成的完整性,取决于是否和谐。和谐在黑格尔的《美学》的阐述之中,被定位最高一级,是一种对立统一之美。多样性的统一。意境中和谐的概念蕴含了整合中的多样性以及多样性的整合两大对立统一的方面。在完整的构成里面,它们是共存的。室内的元素众多,如何在一个由偌大的元素组合之中,体现出和谐和美感,这就要取决于一个因素.统一,而这也恰恰是整合的概念和手段。而统一的规律在于既定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其影响着每一步的效果,以至于从整体达到意识上的区域美。统一的多样性。统一不是绝对的统一,这种和谐性要求室内空间元素的配合在统一管理和区域范围之下,呈现的效果应该是多样性。例如,四棱锥体是公认的“天然和谐”的几何体之一,但我们可以从以其为原型的各类建筑设计之中,发现出统一形似之下,蕴藏的是各种不同的特色。而在室内之中,理念、硬装、软装之间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在个元素受理念支配之下进行整合,整合之后的效果应要根据各特点进行表达,和谐的意境才会在相生之下呈现。和谐的新形式。传统美学对形式美强调调和;而现代设计为了与功能相适应而偏爱几何体;当代设计又提倡反现代主义的反叛精神,以至达到“求异构”的美学风尚。所以,从孟菲斯集团到后现代主义直到解构主义以及参数化设计,传统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的和谐样式在某些形式下是荡然无存的。和谐有相对性,并随时代而变。传统的观念认为不和谐是一种非美,甚至是丑,但时代的发展、科技和知识水平的进步,势必要扩大人类认识范畴,其中,也包括对美的再认识。4.6案例解读:长沙窑主题餐厅设计的意与境机缘巧合,登琨艳、刘伟教授等一起合作,成就了一处近4000m2的建筑和室内设计.长沙窑主题餐厅。这是一项全方位的空间情境设计,不仅仅参与了室内设计,还包括对建筑的外形改造工程。该项目的特点在于从建筑的改造到室内的布局、陈设,从餐厅的取名到室内空间整个要素的视觉效果,设计师都进行了参与设计和执行。而这个项目的成立到项目的结束,其贯穿的理念都在于佛教的“六食说”.色、声、香、味、触、法。力求从整体到局部,或从细节到整体都能体现出设计师的本心和理念的表达:回归与超脱。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设计师从技法和精神上进行了完整的呈现。建筑空间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建筑的空间以及外形的处理方式时,主要应用到的就是情境营造,用虚实的结合手法,营造出一种雅·致和朦胧的意境感受。如图4.27,建筑的平面布置周正而又主次分明,体现出秩序之感。大堂和包间的处理显得平稳有愆翻07",llalj、Ili-j■j一●p嚼嚣嚣罱曼捌-:≮’氏’z卜掏‘圈一.2一。篮21,口r】.’:,o㈣叠蘸”lofRg*l魏肆网目算露..Il-I,五£1’!譬鼍匦匕k≮'J广{舞蒸1’焉陌一一一1毫j照图4-27长沙窑主题餐厅平面图(图片来源:刘伟)序。最大的包间位于伦理的主位之处,体现出其礼制特点。包房围绕在大堂四周,显得整个空间饱和而又平衡。整体的布置营造的是一种成熟、中正、整体的秩序空间。室外部分,为了遮挡外部的嘈杂,用了玻璃墙体来隔挡无序的因素,内置微微的灯光,感觉寂静又神秘,却又不被打扰。设计师注重植物呈现的效果。在拔n硕士学位论文除了一些杂小灌木之后,更换上了长沙特有的大号毛竹,将建筑进行了遮掩,这种情境的设置无意识地展现了禅意般的韵味,如图4.28。室内陈设方面。该建筑的室内布置的另种特征在于就地取材,体现长沙的特性以及独特的文化背景,以长沙窑为背景,把餐厅营造成了一个长沙博物馆的氛围和气息。摒弃了华丽的装饰和昂贵的材料的堆砌,采用了工业用的紫铜纱网、玻璃和镜子等素材进行点缀和营造并且最大限度地采用长沙窑遍地都是的烧制材料,做到了素雅且高贵的意境,稳重而又踏实之感,如图4.29。室内弥漫着质朴的中药味,布局多采用朴素的砖体结构墙作为隔断的效果,如图4.30,各结构之间空出的缝隙隐隐透漏出每个包间的故事,增添了一丝情调和无限的遐想。长沙窑主题餐厅是传统延续的典范。在如今嘈杂的环境声里,追求片刻的安宁和心境成为了奢侈品。作为设计师,设计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人,更重要的是人心或者是心境。当明白心境的重要地位,设计的作品将会把意境带出这个俗世,而达到所谓的超脱,这也就是最终目的。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碰撞的力量不可估量。但是适度而行,中国的室内设计的发展将是美好而又持续的。图4—28长沙窑主题餐厅(图片来源:刘伟)图4-29“长沙窑博物馆”(图片来源:刘伟)图4—30室内空间情境(图片来源:刘伟)40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4.7本章小结在融合艺术原则之下,探索性地提出室内设计的人文表达和意境营造的关键在于虚实的处理和转换的方式。室内的三大部分,空间、软装以及意境的营造都要求人文意识的处理手段以及精神的表达和诠释。而传统美学背景的熏陶,以及对设计环境的美的再认识加深,使得对于意境营造的需求和手法也渐趋于成熟。这是“虚实相生”的主观体现。而客观要求在于,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堪忧。“虚实相生”是辩证的,相生的道理需要我们懂得不仅仅只看当下审美的原则,更多的是,结合背景,规划以及展望未来的室内设计的发展。最后运用典型的例子来证明“虚实相生”在实践上的优势以及处理方式,旨在劝诫人们,心境比物质更加重要。不仅仅要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需要的尊重和宽容的是我们的心。回归本心不只是一种理想的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懂得思考如何去回归,如何去优待“善良”的事物,才得以重拾美好。4ln硕士学位论文5.“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5.1相对继承与创新当代的设计不能孤立地立于当下文化体系之中,既要继承又要发展。与中国传统、西方的各种审美美学思想的碰撞,产生新审美理论和体系才是当下的要务。而基于这一过程的重要程度,遂将中国的传统美学精髓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配合,力求在满足现代人对设计的审美发展前提之下,获取更多的精神层面的内涵和精神。5.1.1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的继承现代室内设计面对如今的速食文化以及快速的更替阶段,也开始不断尝试改变,无论是形式上,还是精神上都有着质与量的变化。然而面对这些变化,室内设计若想持续不断地壮大以及延续传承下去,唯有的办法便是面对自己的本源文化,面对自己的根,将传统美学文化作为现代设计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点和锚,吸取其精髓,再壮实自己。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理性地进行思考和深究,挖掘出适应当下的理念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可借鉴因素的概念或典范,加以消化和吸收,才可以成为发展的动力和文化底蕴。无论是照搬还是借鉴,或是截取片段的形式,还是直接套用旧的形态,或是直接阐述“天圆地方”为延续传统的方式和理由,都不可取。所以,对于传统,我们似乎应该更加理性地去对待。那么,现代化的潮流之下,应如何继承传统和发扬精髓?两种方式:一种是对于传统形式的沿袭,一种是继承非形态精神。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现代室内设计强调的是个人特色和民族精神。所以,创造性和理性地运用传统特征的方式,能更好地激发民族形态。从以上简单地对传统继承的分析思考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和领悟:(一)单纯地效仿具象形态和图腾符号,用显性的特征,从传统的角度去界定设计作品和事物,这是片面的和不可取的。(二)求变。传统也有弊端,我们所能运用的便是选择性地,客观地对待。从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显性当中去挖掘隐性的特性,古为今用,积极地影响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三)创新。将传统美学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的步伐,从而让现代的设计得到正增长。总之,我们对待新文化以及自己的传统文化,依然要有原则性地进行取舍,而择善而从、回归本心会是很好的理念以及处理的方式。吸收和借鉴只能作为参照,理性地将传统美学观点融入现代室内设计的竞争之中,更能有效地推动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体系。5.1.2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的创新发展创新发展不再是在继承之上单纯地借鉴和模仿,创新即是在传统之上的多元发展。所谓多元论,主要体现在美的多样性、审美主体的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多元化,就形式而言,呈现的是多样的设计流派和设计方式。20世纪出现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结构主义派、极少主义派等各种流派,让室内设计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都植根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度之间,造就了风格类型迥异的作品。随着时代脚步的快速前进,如今的室内设计又在多元化的设计背景文化之下,壮大和成长。这就又造就了另一批与时代相匹配的多元的设计作品,这就是时代沉淀的趋势与特征。5.2新民族风格的崛起从设计的现实和长远发展考虑,唯有把传统的精华与现代文化结合,才是未来的设计之路。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设计理论体系,才可以在世界的设计系统当中具有识别性和独特的地位。反过来,才能让世界从作品当中无意识地吸收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和内涵。这是一条互相影响和互相帮助的长远之路。一种新的民族风格的崛起和盛行,不仅仅需要的是物质手段,更多的是需要摆脱其物质化的表象,去深掘出精髓,结合现代设计的方式,合理且客观地进行塑造主体,这就是“相生”的实质要求。虽然新的民族风格,例如典型代表新中式,还在不断地改变和探索阶段,但是他的出现无疑是一种重大的转型和挑战。意境的营造是新中式风格的主旨。硬装的技巧以及软装的搭配成为了新的考验。新中式讲究的不是照搬最传统的模式,而是抓住那种各种家具、布局之间的关n硕士学位论文联性去营造。正如现代许多古镇的复制,许多失败的结果告诉我们,单纯地复制表征,结果是四不像。这些例子都足矣告诫我们,探索的阶段,我们需要好好保持,做到主次分明。认清楚什么该习得,什么该舍去。图5-1新中式风格(图片来源:刘伟)一5.3简约风格的新内涵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柔和了各种因素的整合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民主色彩,强调机械的美,功能美,设计合理。崇尚简单、实用,否认装饰的附属作用,把形式与功能在统一的基础上对立起来,从而发展出了地方特色的流派和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的理念在于以少胜多,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功能最大化的实现。其具体体现在室内因素的各种配合,以功能为基点。对于其涉及到的色彩、材质、灯光等元素的质感和数量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并且要求达到雅致且低调的效果,用柔和的感官体现出现代风格的干净利落之美,如图5.2。现代简约风格的设计手法在于设计的讲究以及空间的通透性。除开功能的实现之外,还应该体现出节约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新的简约风格,不仅仅看到是功能性的住宅和建筑,更多地是对空间资源合理化的体现与表达。具有代表性的装饰以及家具陈设的方面,设计方式体现的尤为重要。真正的简约不单是形式的简化,而是要求精致以及舒适。顶棚、墙面处理以及家具、灯光设计等均以此为设计的理念。合理地进行简化,才能从简单之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美感。这才是简约风格对于生活的期望与寄托。至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从世界的现代主义风格挖掘而来,但是出现到自己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的民族之时,伴随而来的仅仅是简约?直到现在,简约和民族风格融合的新中式的逐渐被认可,人们逐渐意识到,原始的繁琐的辉煌的中式设计不适用于大众水平,伴随而来的是一层一层地剥落,剥落下来的便是繁复的外衣,直抓精髓。直指心源想必就是此理。图5-2简约室内设计风格(图片来源:电子资料)5.4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虚实相生的精髓之一在于对自然的欣赏和崇拜,到了现代,其时代的发展已经吸收了其精华,成为新时代之物,体现在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21世纪初,可持续性问题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建筑设计、建造以及维护对于我们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仅仅是维护建筑物所需要的能源就要站到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建筑还是主要的污染源,是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全球变暖会带来很多衍生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讲,如何开发可持续性的方案来建造以及使用建筑是当前建筑师和设计师们面临的第一要务。绿色设计要求节约型设计。为了减少建筑带来的环境问题,建筑师和设计师们提出了很多新方案。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在前期的设计策划当中,绿色和持续就要成为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无论是设计、取材、施工还是管理乃至后期的更新维护问题,都要注意到节约和保护的问题。而节约型的设计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人为理念的变革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为节约油和煤、天然气等资源,改45n硕士学位论文用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等。而且逐渐地在进行推广和普及。而且,这种“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污染,.自然会有美好的前途和实践阶段。绿色设计决定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决定了设计行业的延续性,反映的是设计师的责任感和人格基调。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能更好地契合好如今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也体现出了我们传统的美好思想.天人合一的境界。5.5回归的新内涵第一,回归自然。人处于一个环境中,设计必须要将环境作为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绿色设计走的不仅仅是低能耗、无污染之路,而是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古人也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哲学也同样给予现代人提示。以往大型的室内中,人们往往重视装饰的样式,恢弘的气派,偏向于形式的美。随着审美观念的迁移以及回归概念的深入人心,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需求。这是回归的第二层含义,回归心境。文化意识和背景、美学价值以及意境的如何营造成为了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思考问题,这也是一个优秀作品必须要体现的深度。今后,我们着手的方向已经明朗,需要提高和锻炼的便是随之带来的技术层面了。然后,这一切,都是一种绝对的包容和宽容的体现,更是精神的升华和虚实的高度体现。5.6案例分析:长沙佳日设计工作室的虚无观雅致的佳日办公空间位于长沙市博物馆内一处被树木和池塘半包围的不起眼路边。如果不细心瞄一眼,谁会料到此处拥有的别致和用心,如图5.3。此处不是高楼大厦的钢筋铁盒子,是一栋古色古香的矮小建筑体,外墙都是落地窗户。外边的景致很出彩,有湖,有树,有花,有草,即使不推开窗来,也能将一切尽收眼底。推开,微风袭来,缕缕清香。随见一处私人的办公空间,但是绝对不孤芳自赏。办公室内永远弥漫着茶香和檀香味,洁净而又质朴的味道。空间虽不大,却似于一处艺术博物馆。悄悄位于一处的小空间内,如图5.4,挂着书画家杨福音提的“会无轩”,三三姨解释道:“会晤之处,便是无。”多精妙的一字。无便是有,境界达到了,便也就升华了。之外,就是办公、会客和做学问之处,公司总会邀请许多特色的学者来面对面去探讨专业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这也是此处最大的特色之一,从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不为名气,只为了本真。装饰和布置也独显其独特和无价。空间意境的营造除了初衷,也需要各方面的因素相互配合才得以显现。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大有来头又历史悠久。角落里毫不起眼的矮凳是明朝的,一个灰不溜秋的瓶子是宋朝的,未经打磨的长桌板是汉朝的⋯..一切的一切都经历了图5-3精致的角落(图片来源:自制)童7’图5-4“会无轩”(图片来源:佳日)朝代的洗礼以及现代人对其观念的改变。随意地一摆看似无意却恰似新意。这些有心之物全来自有心之人,无心之间却形成了雅致惬意之境,实属珍贵。此处的空间感觉显得端庄而又精致,其重点在于心境和文化的熏陶。由于此处的设计师长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究以及各种探索,形成的氛围就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公司的环境,更多的像是一种做学问之地。无论是景致还是人与人的配合和交往,都显示出佳日的核心价值观:立足本土,坚持原创,只做符合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多美好的字眼,全都来源于人心的捉摸和实践。这就是无的最美妙的表达。尽管出身于物质的社会,却能宽容地包容一切。这就是虚实相生之中,虚与无之间最契合的连接点,于物质于精神的统一。坐在窗前,喝上一杯黑茶,随手往外一指都是慢慢的记忆。确是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才让这群可爱的设计师们想一直“赖”上这里,陶冶心境。47n硕士学位论文图5-5记忆(图片来源:自制)5.7建议与总结本章节的重点阐述在于虚实相生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主张在传统的继承之中体现出多元化以及创新的意识,体现出宏观以及人文精神。最后,用一个案例进行例证和分析,总结出现代室内设计对于传统的具体实践和总结。现代对于传统的态度是客观的,所以才有了理念的升级和相应的实践意识。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动势,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年代之下,呈现的现象会有所差别,但是研究其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一)和谐是美的最高形式在传统美学思想沉淀的过程中,“大美”即“以整体为美”的思想理论成为从古至今不变的美学原则之一,其要求在微观层面得到整体上的统一,以及从宏观入手,让细节服务于整体,整体包含细节的设计处理方式和手段。和谐被视为美的基本标志,也是美的最高标志的表达。或者说,构成的完整性,取决于是否和谐。美学概念里,将和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整齐划一。这是从表征层面来说,在室内设计中,应该做到的是整体。第二级,规律的产物。规律会严格地控制失误的几率,在室内之中,各个空间的合理安排需要根据不同人的习性和要求而具体设计,幻想和不切实际不是一个好作品的方式。第三级,和谐境界。和谐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既定的范围,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的表现。和谐即是高度的统一。空间的包容性给了一个意识的道德性,内容的多样全部被规整,共存。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室内的设计必须从整体着手,功能划分,再细分到施工以及软装布置的领域,无论是从理念、施工技巧、工艺材料到形色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间,整体之间和谐搭配必会营造一个“中?’的效果,以达到一个良好的境界感受。(二)注重情感,以人为本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就是让形式和功能按照人的行为习惯进行,把人设为主体部分。这种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人本主义⋯隋怀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将“人本主义”融入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能够体现出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粹,更重要的是,这是现代的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三)自然是设计之母人与自然是一对主客体的关系。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但是同时设计也受着丰富的自然客体的影响,这就是相生的主题。自然是设计的物质之源。在人类的一切设计活动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人的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是自然。但是人类从来都不是单纯地进行生产活动,而是积极地改造自然。但是改造之中又必须从自然中索取资源,加以人的智慧从而生产出工具,用工具再生产出人所需要的食物、住所、生活用品等等。中国古建筑主要使用木材和砖瓦,埃及建筑主要使用石材,并因此形成建筑形式上的明显差异,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的物产。绿色设计的重任。在设计的领域,不造成污染、不危害使用者健康的设计称为“绿色设计”。这是一个很广的定义,也是一份很沉重的责任和使命。但在设计这一体系中,很明显地有具体的指向性。材料、工艺以及使用过程都成为其实践的对象和客体。从远景看,这是一种全社会的理想;从近景看,则是用指标的办法走向治本的一过程。因此,对于绿色设计的重担我们应该在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上,从现在做起,从现在的每一个项目做起,而不仅仅只考虑到物质上的获取。总之,绿色设计的前景辽阔,但任重道远。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坚持从整体出发,从自身的环境出发,择善而从,回归本心。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推动室内设计的特色化和可持续化。n硕士学位论文娃{五当口f口综上所述,用传统的角度去审视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无疑是回归本心的最佳的方式。此文从传统建筑入手,归纳出传统的审美视觉特点,再与之相结合去探讨室内设计如何永葆自己独特的立场和魅力。所以,课题从“虚实相生”作为切入点,现代室内设计最为对象,研究出两大类:一是虚实相生的物象,另一类是虚实关系,即意境和精神高度。在大干世界里,任何-f-]类都不应该单独地视为一类,其背景和产生的环境都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属性,所以现代室内设计也不例外,这也是我写现代与传统的初衷点。经济发展和节奏不能成为量的借口,更加不能忽略质的力量.质量和本质。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有限,因此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缺憾。但是之后必将在这个课题之下,继续探讨和研究。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参考文献专著类[1]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5.27[2】朱光潜著.谈美【M].北京:中华书局,2009:8.14[3]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2—60【4】王新婷等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一匕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2.28【5】老子著.道德经【M].湖南:岳麓书社,2005:12-30[6]杨·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Iu--j[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4.30[7】田春等著.设计美学【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30—38【8】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M】一匕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5.115[9】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1—15[10】钱宁著.新论语【M】.上海:三联书店,2012:10-18[11】王贵祥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建筑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56【12]滕守尧主编.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0.45[13】诸葛铠著.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6-24【14】詹和平著.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40【15】吴明娣著.中国艺术设计简史[M】_匕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0-68[16】姜耕玉著.艺术辩证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29[17】林微因著.林微因讲建筑【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15【18】原研哉著.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37[19】樊美笃.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M]_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33【20】赵广超著.不只中国木建筑【M】.上海:三联书店,2006:45-58[21】王先霈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39.55n硕士学位论文[22】杨俊杰著.艺术的危机与神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6.27[23】周波.中国美学思想阐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5.49[24】王振复等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9.109[25]EH贡布里希,尹定邦等译.秩序感[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54.68[26]SuttonI.WesternArchitecture[M].London:ThanesandHudson,1999:56.88期刊类[27]杨冬江.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J】.装饰,2006(3):30.31[28]高峰.中国传统室内装饰艺术的形式特点及其启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5):98-100[29】徐碧辉。试论中国传统美学的新生[J】.美与时代,2002(7):4.10[30】霍光.简论中国室内设计的精神层面[J].室内设计,2001(2):17.18[3l】赵春光.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设计美学[J].浙江工艺美术,2007(2):34.36【32】唐哗.关于室内设计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思考叨.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9(3):75-77【33】赵晓鹏.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J】.新疆社科论坛,2009(4):75-78[34】王传霞.室内空间中的生态化设计【J】。科学论坛(下半月),2009(4):126[33]林育新.传统室内装饰风格与现代居室环境的交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4):54-56【35】祝丽莉.创新设计原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8):68.69[35]师容,赵永敏.中式室内设计中如何继承传统[J].甘肃科技纵横,2005(5):153[36】余三定.“论”与“史”的有机结合一评王先霈《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J].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7:14.40[37】熊吕茂.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川.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9-62【38]诸葛铠.对“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辨析【J].设计艺术,2003:30.32【39】王传霞.室内空间中的生态化设计明.科学论t-云(T半月),2009(4):26[40]途海勇,胡海燕,王晓莉.室内设计的生态学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学版),2004(1):125—130[41]陈纲伦著.道与中国传统建筑[J】.建筑学报,1998:33.34学位论文[42】李强.我国室内设计特色的思考与探索[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12—14[43】宋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现代呈现[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7:12-15【44】杜燕秀.传统美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9.15n硕士学位论文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作品:[1】甘璐.虚实之间(手绘作品)[J].大众文艺,2013,58(19):封二[2】甘璐.古镇足迹与现行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3,10(11):193n论“虚实相生”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致谢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写作与考察,初步完成了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幸福又难忘。因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在众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得了很大的收获。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意味着即将结束我在湖南师范大学的求学之路。首先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刘伟教授。在论文选题阶段、撰写阶段,他都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给我传递了许多正能量。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宽容和关爱,让我无形之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其次我要感谢美院的所有教师们以及领导,感谢你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这为我完成论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此,我还要感谢我身边的同学们和佳Et的同事,是你们的宽容和支持才让我在专业领域中不断成长。最后,要把最深沉的谢意献给我的父母,是你们的温暖和鼓励,给予我走向终点的勇气和决心。衷心谢谢大家!n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懒·矽l毕年6月7乙日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l、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阌。(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作者签名:咱球窍·日期:训中年Jo月l≯日导师签名:如溉日期酬中年岛月l砂日’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