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2 MB
  • 2022-04-22 发布

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7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内图书分类号:乙7臼9彦弓]国际图二传分类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密级:公开年姓专二。一三年五月nclassifiedIIldeX:乙7吖矽;]U.D.C: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MasterDegreeThesisASTUDYONHOWTHEVISUALAIU、LANGUAGEOFANCIENTDWELLn寸GSFROMTHEHUIZHOUI冱GIONISAPPLIEDINTHEMODERNINDOORDESIGN.Grade:2010Candidate:LvYin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DegreeSpecialty:TheArtofDesignSupervisor:HuJianzhongMay.2013n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彳,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多R期:珈,≥.6.1指导老师签名:隅枷咩.f冈t笙.日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本人在学位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如下:一、前期资料搜集和整理。开题前广泛搜集资料,确定题目、文章结构、研究目的等。二、撰写开题报告,提交并获得通过。三、所有研究内容除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均为个人原创。在撰写过程中详细分析、认真研究,根据研究情况随时调整撰写,充分考虑开题时指导老师的意见。四、与导师认真沟通,听取导师的修改意见,完善论文。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毒≥蛊FI期:如t≥.々.>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页摘要民居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揭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伦理、习惯、宗教信仰和哲学、美学观念。民居具有坚固、适用的物质性要求,也具备美观、舒适的精神性需要,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造就出来的集自然美、艺术美于一体的物质实体。徽州古民居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文化背景和经济的发展形成,展示了皖南地区“徽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艺术与室内装饰艺术。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精雕细琢的装饰构件和优雅的室内陈设深刻细致的表达其意境的美,体现出的民居地域的营造技巧和美学价值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影响和启发。视觉艺术是一种运用不同符号的形象语言,共用的表意工具和符号系统是视觉艺术语言,表达了艺术文化内涵。对其语言特征的了解对欣赏艺术作品,思考艺术作品的深层次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造型艺术领域的范畴里,传统的造型语言指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门类遵循自身的艺术规律,用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造型手段和技法所表达出的其特有的精神涵义。室内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设计,也是一种具有独特与文化内容相联系的艺术语言载体,是空间的功能性与设计的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更是涵盖了丰富的艺术性与装饰性。目前对于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已经很常见,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民居元素,表达其中的文化内涵是现代室内设计的探索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徽州古民居形成的地理自然条件、历史与文化传统;接着论述了视觉艺术语言的理论,为后文的对古民居的归纳做铺垫;然后详细探究了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通过分析徽州古民居的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归纳其视觉艺术语言,探究其内在的语法关系和特征,理解视觉艺术语言的符号系统,从形式规律、潜意识和审美修养作为切入点,剖析其中的地域文化所表达的审美思维,获得深层次的反思与再生语言结构的能力,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理念及发展趋势和当下的审美趋势,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将其设计规律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赋有文化底蕴和审美意境的室内空间。关键词: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室内设计;审美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AbstractAsaconstructionthatmostcloselyconnectedtohumanlife,residencerevealshowdifferentnationssurviveandthriveatdifferenttimesandunderdifferentenvironments,reflectingpeople’Sconceptionontheeconomy,culture,production,life,ethics,customs,religiousbeliefs,andphilosophicandaestheticideas.Residences,both+constructivelysolidandmentallycomfortable,arephysicalentitiesthatcombinenaturalandartisticbeautiesinaparticularspatial-temporalenvironment.Pursuanttoitsnaturalandgeographicalconditions,culturalbackgroundandeconomicdevelopment,theHuizhouregionalancientresidencedemonstratesthearchitecturalandindoordecorationartsfromthe“Hui-regionalculture”insouthernAnhuiProvince.Theresidencearchitecturalskillsandaestheticvaluesreflected,throughingeniousspatiallayout,uncompromisingelegantdecorativeelementsandfurnishingsofaprofoundanddetailedexpressionofdomesticinstrumentsdohaveanimpactandinspirationonmodeminteriordesigning.Visualartisafigurativelanguagethatusesdifferentsymbols,ideographictoolsandsignsystemstoexpressthecontentofartandculture.Theunderstandingofitslinguisticfeaturesisofgreatimportancetoappreciatetheartworksandtoexplorethedeepermeanings.Intherealmofplasticarts,thetraditionallanguagewithrefertosculpture,painting,architectureandotherartcategoriesfollowingthegeneralrules,expressesauniquespiritofitsownmeaningshapingintuitiveimagesviatheskillsandtechniques.Interiordesignismorethananartisticdesign,butauniqueartisticlanguagevehicleassociatedwiththeculturalcontent,andisacombinationbetweenspatialfunctionalityandtheartofdesigning,richinartisticanddecorativeelementsintheinteriorspacedesign.Today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elementsintheindoordesigniscommonplace,butthemodemindoordesignlaidhugeemphasisonhowtomakebetteruseofdwellingelementstoexpresstheculturalconnotationcontained.TheprofoundhistoryandrichculturalheritageoftheHuizhouRegionendoweditsancienthouseswithuniqueculturalbackgroundandaspecialcharismaconsistedofnature,antiquityandelegance.ThispaperwillfirstanalyzethegeographicandnaturalconditionsoftheHuizhouancientdwellings,aswellasthehistoryandtraditionalcustoms;second,itwillintroducethetheoryofvisualartlanguage,pavingwaysforthelaterinductionoftheancienthouses;andthird,itwillmakedetailedresearchonthevisualartlanguageembodiedintheHuizhouancienthouses.Throughanalysesofthebasicelementsanddesignprinciplesofthedwellings,wecouldgeneralizeitsvisualartlanguage,exploringitsinnergrammatical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ll页relationshipandfeaturesinordertounderstandthesymbolsystemsofthevisualartlanguage.Fourth,throughaspectsoffigurativerules,subconsciousandaestheticaccomplishment,thepapertriestoanalyzetheaestheticthinkingexpressedasthegeographicalculture,SOthatweobtainabilitiesofdeepreflectionandregenerationoflanguagestructure.Finally,combiningtheconceptofmodemindoordesignandtheprevailingaesthetictrend,thepaperdoesitshumblebestininheritingnationalcultureandcarryingforwardthecorespiritinside,andtriestoapplyitsdesignlawintomodemindoordesign,creatinginteriorspacethatis如1lofculturalandtheaestheticconceptions.Keywords:AncientDwellingsofHuizhouRegion;TheVisualArtLanguage;IndoorDesign;Aesthetics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V页目录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研究思路与内容⋯⋯⋯⋯⋯⋯⋯⋯⋯⋯⋯⋯⋯⋯⋯⋯⋯⋯⋯⋯⋯⋯⋯⋯⋯j.21.2.1研究思路⋯⋯⋯⋯⋯⋯⋯⋯⋯⋯⋯⋯⋯⋯⋯⋯⋯⋯⋯⋯⋯⋯⋯⋯⋯⋯一21.2.2研究内容⋯⋯⋯⋯⋯⋯⋯⋯⋯⋯⋯⋯⋯⋯⋯⋯⋯⋯⋯⋯⋯⋯⋯⋯⋯⋯..3l-3研究区域的概况⋯⋯⋯⋯⋯⋯⋯⋯⋯⋯⋯⋯⋯⋯⋯⋯⋯⋯⋯⋯⋯⋯⋯⋯⋯.51.3.1自然地理条件⋯⋯⋯⋯⋯⋯⋯⋯⋯⋯⋯⋯⋯⋯⋯⋯⋯⋯⋯⋯⋯⋯⋯⋯..51.3.2历史变迁与社会条件⋯⋯⋯⋯⋯⋯⋯⋯⋯⋯⋯⋯⋯⋯⋯⋯⋯⋯⋯⋯⋯一51.3.3人口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一61.4研究现状分析⋯⋯⋯⋯⋯⋯⋯⋯⋯⋯⋯⋯⋯⋯⋯⋯⋯⋯⋯⋯⋯⋯⋯⋯⋯⋯.61.4.1古民居国内外研究现状⋯⋯⋯⋯⋯⋯⋯⋯⋯⋯⋯⋯⋯⋯⋯⋯⋯⋯⋯⋯..61.4.2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应用现状⋯⋯⋯⋯⋯⋯⋯⋯⋯⋯⋯⋯⋯⋯⋯⋯⋯一71.5本章小结⋯⋯⋯⋯⋯⋯⋯⋯⋯⋯⋯⋯⋯⋯⋯⋯⋯⋯⋯⋯⋯⋯⋯⋯⋯⋯⋯⋯..8第2章视觉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92.1视觉艺术语言的概述⋯⋯⋯⋯⋯⋯⋯⋯⋯⋯⋯⋯⋯⋯⋯⋯⋯⋯⋯⋯⋯⋯⋯.92.1.1视觉艺术⋯⋯⋯⋯⋯⋯⋯⋯⋯⋯⋯⋯⋯⋯⋯⋯⋯⋯⋯⋯⋯⋯⋯⋯⋯⋯⋯92.1.2艺术语言⋯⋯⋯⋯⋯⋯⋯⋯⋯⋯⋯⋯⋯⋯⋯⋯⋯⋯⋯⋯⋯⋯⋯⋯⋯⋯⋯92.1.3视觉艺术语言⋯⋯⋯⋯⋯⋯⋯⋯⋯⋯⋯⋯⋯⋯⋯⋯⋯⋯⋯⋯⋯⋯⋯⋯102.1.4视觉艺术语言结构⋯⋯⋯⋯⋯⋯⋯⋯⋯⋯⋯⋯⋯⋯⋯⋯⋯⋯⋯⋯⋯⋯102.1.5视觉艺术语言关系⋯⋯⋯⋯⋯⋯⋯⋯⋯⋯⋯⋯⋯⋯⋯⋯⋯⋯⋯⋯⋯⋯112.1.6视觉艺术语言特点⋯⋯⋯⋯⋯⋯⋯⋯⋯⋯⋯⋯⋯⋯⋯⋯⋯⋯⋯⋯⋯⋯122.2视觉艺术语言的内涵⋯⋯⋯⋯⋯⋯⋯⋯⋯⋯⋯⋯⋯⋯⋯⋯⋯⋯⋯⋯⋯⋯⋯122.3视觉艺术语言的多重性⋯⋯⋯⋯⋯⋯⋯⋯⋯⋯⋯⋯⋯⋯⋯⋯⋯⋯⋯⋯⋯⋯132.3.1表象性⋯⋯⋯⋯⋯⋯⋯⋯⋯⋯⋯⋯⋯⋯⋯⋯⋯⋯⋯⋯⋯⋯⋯⋯⋯⋯⋯132.3.2针对性⋯⋯⋯⋯⋯⋯⋯⋯⋯⋯⋯⋯⋯⋯⋯⋯⋯⋯⋯⋯⋯⋯⋯⋯⋯⋯⋯132.3.3文化性⋯⋯⋯⋯⋯⋯⋯⋯⋯⋯⋯⋯⋯⋯⋯⋯⋯⋯⋯⋯⋯⋯⋯⋯⋯⋯⋯.142.3.4精神性⋯⋯⋯⋯⋯⋯⋯⋯⋯⋯⋯⋯⋯⋯⋯⋯⋯⋯⋯⋯⋯⋯⋯⋯⋯⋯⋯⋯⋯⋯⋯⋯⋯.152.4视觉艺术语言的图形化趋向⋯⋯⋯⋯⋯⋯⋯⋯⋯⋯⋯⋯⋯⋯⋯⋯⋯⋯⋯⋯152.5本章小结⋯⋯⋯⋯⋯⋯⋯⋯⋯⋯⋯⋯⋯⋯⋯⋯⋯⋯⋯⋯⋯⋯⋯⋯⋯⋯⋯⋯16第3章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剖析⋯⋯⋯⋯⋯⋯⋯⋯⋯⋯⋯⋯⋯⋯⋯⋯⋯⋯173.1民居的概述⋯⋯⋯⋯⋯⋯⋯⋯⋯⋯⋯⋯⋯⋯⋯⋯⋯⋯⋯⋯⋯⋯⋯⋯⋯⋯⋯173.1.1民居的产生⋯⋯⋯⋯⋯⋯⋯⋯⋯⋯⋯⋯⋯⋯⋯⋯⋯⋯⋯⋯⋯⋯⋯⋯⋯173.1.2徽州古民居的形成⋯⋯⋯⋯⋯⋯⋯⋯⋯⋯⋯⋯⋯⋯⋯⋯⋯⋯⋯⋯⋯⋯183.2徽州古民居的视觉形式元素解析⋯⋯⋯⋯⋯⋯⋯⋯⋯⋯⋯⋯⋯⋯⋯⋯⋯⋯203.2.1徽州古民居的视觉元素构成⋯⋯⋯⋯⋯⋯⋯⋯⋯⋯⋯⋯⋯⋯⋯⋯⋯⋯203.2.2徽州古民居的特征⋯⋯⋯⋯⋯⋯⋯⋯⋯⋯⋯⋯⋯⋯⋯⋯⋯⋯⋯⋯⋯⋯283.2.3徽州古民居视觉元素特征分类⋯⋯⋯⋯⋯⋯⋯⋯⋯⋯⋯⋯⋯⋯⋯⋯⋯29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V页3.3徽州古民居的室内设计艺术特征分析⋯⋯⋯⋯⋯⋯⋯⋯⋯⋯⋯⋯⋯⋯⋯⋯313.3.1室内设计艺术特征⋯⋯⋯⋯⋯⋯⋯⋯⋯⋯⋯⋯⋯⋯⋯⋯⋯⋯⋯⋯⋯⋯313.3.2徽州古民居室内陈设艺术特征⋯⋯⋯⋯⋯⋯⋯⋯⋯⋯⋯⋯⋯⋯⋯⋯⋯333.4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探究⋯⋯⋯⋯⋯⋯⋯⋯⋯⋯⋯⋯⋯⋯⋯⋯⋯⋯343.4.1设计原则的艺术语言结构⋯⋯⋯⋯⋯⋯⋯⋯⋯⋯⋯⋯⋯⋯⋯⋯⋯⋯⋯343.4.2造型语言的视觉审美⋯⋯⋯⋯⋯⋯⋯⋯⋯⋯⋯⋯⋯⋯⋯⋯⋯⋯⋯⋯⋯353.4.3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的语法关系⋯⋯⋯⋯⋯⋯⋯⋯⋯⋯⋯⋯⋯⋯373.4.4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的内涵与特征⋯⋯⋯⋯⋯⋯⋯⋯⋯⋯⋯⋯⋯373.5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审美⋯⋯⋯⋯⋯⋯⋯⋯⋯⋯⋯⋯⋯⋯⋯⋯⋯⋯383.6本章小结⋯⋯⋯⋯⋯⋯⋯⋯⋯⋯⋯⋯⋯⋯⋯⋯⋯⋯⋯⋯⋯⋯⋯⋯⋯⋯⋯⋯.39第4章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404.1现代室内设计的阐释⋯⋯⋯⋯⋯⋯⋯⋯⋯⋯⋯⋯⋯⋯⋯⋯⋯⋯⋯⋯⋯⋯⋯404.1.1室内设计概念⋯⋯⋯⋯⋯⋯⋯⋯⋯⋯⋯⋯⋯⋯⋯⋯⋯⋯⋯⋯⋯⋯⋯⋯404.1.2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414.1.3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424.2视觉艺术语言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作用⋯⋯⋯⋯⋯⋯⋯⋯⋯⋯⋯⋯⋯⋯⋯⋯424.2.1增加空间内涵的丰富性⋯⋯⋯⋯⋯⋯⋯⋯⋯⋯⋯⋯⋯⋯⋯⋯⋯⋯⋯⋯424.2.2营造空间氛围的趣味性⋯⋯⋯⋯⋯⋯⋯⋯⋯⋯⋯⋯⋯⋯⋯⋯⋯⋯⋯⋯434.3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的运用⋯⋯⋯⋯⋯⋯⋯⋯⋯⋯⋯⋯⋯⋯⋯⋯⋯434.3.1徽州古民居室内设计的本质和设计规律⋯⋯⋯⋯⋯⋯⋯⋯⋯⋯⋯⋯⋯434.3.2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思维与方法⋯⋯⋯⋯⋯444.4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504.4.1徽州古民居与艺术的交融⋯⋯⋯⋯⋯⋯⋯⋯⋯⋯⋯⋯⋯⋯⋯⋯⋯⋯⋯504.4.2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对现代室内设计启发⋯⋯⋯⋯⋯⋯⋯⋯⋯⋯524.5本章小结⋯⋯⋯⋯⋯⋯⋯⋯⋯⋯⋯⋯⋯⋯⋯⋯⋯⋯⋯⋯⋯⋯⋯⋯⋯⋯⋯⋯57第5章结语⋯⋯⋯⋯⋯⋯⋯⋯⋯⋯⋯⋯⋯⋯⋯⋯⋯⋯⋯⋯⋯⋯⋯⋯⋯⋯⋯⋯⋯⋯585.1本文研究重点及主要结论⋯⋯⋯⋯⋯⋯⋯⋯⋯⋯⋯⋯⋯⋯⋯⋯⋯⋯⋯⋯⋯585.2论文研究创新点⋯⋯⋯⋯⋯⋯⋯⋯⋯⋯⋯⋯⋯⋯⋯⋯⋯⋯⋯⋯⋯⋯⋯⋯⋯58致谢⋯⋯⋯⋯⋯⋯⋯⋯⋯⋯⋯⋯⋯⋯⋯⋯⋯⋯⋯⋯⋯⋯⋯⋯⋯⋯⋯⋯⋯⋯⋯⋯⋯⋯⋯⋯⋯⋯⋯⋯.59参考文献⋯⋯⋯⋯⋯⋯⋯⋯⋯⋯⋯⋯⋯⋯⋯⋯⋯⋯⋯⋯⋯⋯⋯⋯⋯⋯⋯⋯⋯⋯⋯⋯60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62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1.1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民居指百姓居住之所。《礼记·王制》中说:“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中国幅员辽阔,受地理、气候、文化、民族等不同条件的影响,民居不仅是百姓居住的住宅,还包括住宅延伸的居住环境。民居是一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辉映,充满感情又灵性盎然。触动的是人们的情感、想象与审美意识,传达文化意义。通过它,人们在领略诗情画意之美的同时还得以领会其积淀良久的民风民情、民俗文化。中国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从布局、形态、结构上反映出中国宗法社会的礼乐秩序和纲常伦理。传统民居具有提供给人们物质满足的使用功能、文化认同的认知功能、符合人居环境的审美功能;形成了古民居特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意识文化。徽州传统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鲜明,有一种强烈的、优美的韵律感。以明清时期徽商的经济资本为基础,在宗族观念的社会环境中和徽州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记录了古代徽州的社会历史文化。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民居已形成承载文化精神的脉络,并展示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风格。民居文化是徽州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徽州古民居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体现出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地域文化的完美融合,表达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1.1.2研究意义地域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区域或者空间范围文化特点的文化类型,深受地域和自然地理环境、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是艺术创造,人类对他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衣服、器皿、武器等,从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的。从古至今,人类在住屋上总是或多或少地下过功夫,以求造型上的美观。⋯⋯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页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面也更重要。在文化方面,建筑也有最高度的代表性。”1建筑无疑是文化的~种形态。就建筑实体而言其本身就是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与适应中取得的进步;就建筑的精神意义而言,它又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鲜明而生动的反映,是后者的物化形态。民族的文化是当代文化的根基,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显示出历史遗留和实物以外的现实性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对于民居建筑以及室内空间的形式把握衍生到意义的层面上,派生出新的带有徽派意味的室内设计语言,发掘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价值,为当代迅猛发展的中国室内设计艺术服务,也为新文化语境下保持设计中的传统和地域特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文艺符号学的奠基人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将徽州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归纳和研究应用于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此研究成果有利于新中式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我国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语言,促进中国室内设计在当代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小觑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2研究思路与内容本文在全面性和启发性两个方面加强传统民居研究,通过多重分析比较,探索其价值取向,寻求其空间构图规律的原则与手法,了解决定其空间构图的内在原因,获取视觉上的形象启发和道理启发。本文采用归纳总结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在新文化语境下室内设计的地域性形式再生性研究进行分析。罗西的《城市建筑学》认为建筑的本质是文化习俗的产物,从历史中抽取出来的某种简化还原的抽象的产物,不同于简单的建筑形式,也不局限于形式与功能,更重要的是从传统的文化视觉来研究分析。1.2.1研究思路按照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定化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被定义为类型学。类型作为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媒介,注重追寻内在本质,探索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梁思成:《建筑是什么》(1953),《凝动的音乐》,天津:百花文艺iIj版圣l:2006年版,第182、183负。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页罗西在《建筑百科辞典》中写到“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类型的概念就象一些复杂和持久的事物,是一种高于自身形式的逻辑原则。(1)对研究区域做概括描述,具体分析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对形成徽州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形式的原因打下基础。(2)对视觉艺术语言的理论作出系统分析,详细剖析视觉艺术所表达的语言,并说明这种语言形态的内涵和特征,为下一章节分析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做好理论基础。(3)具体的,详细的分析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其中包括装饰艺术特征分析,设计原则探究,室内设计基本元素的剖析,造型的视觉审美;分析当今中式设计借用古典民居的案例,从中对比分析出可应用于当代室内设计的视觉艺术语言。(4)对室内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展望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5)具体分析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民居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室内化现象的理解,室内意境的营造,应用性分析及体现,从案例分析中得到的启示。(6)结合应用研究的特性,论述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及发展。1.2.2研究内容民居建筑是一项实用的建筑,它的形式美主要表现是依附于建筑本身,表现力反映出朴素的、单纯的美学观念,其美学价值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粉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独具特色。徽州指历史上的徽,、1'1府,即今天的安徽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以及江西省婺源县。“徽州山JIl秀美,名胜古迹遍布,而徽派建筑中的古民居被誉为“徽州三绝”之一。”2本文研究的指明清和民国时期按传统模式构建的徽州古民居,这批古民居多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名村——堂樾、唐模;历史文化名城——歙县。2中国民居占春.编著时代fIj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1-II{版发行2012年8月P75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页所谓的“古”民居其实是~个动态概念,徽州地区混杂着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老房子,有的翻修过,更替了若干构件,改变了某些平面和立面的形态,所以“古民居”是一个在时间上、空间上和使用功能上相当宽泛的概念。论文框架如下: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绪论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区域概况上视觉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视觉艺术j宅i亩的概述、锆构、语言关系、特点、内涵、语矗的多重性、图形化趋势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一一一·-·-···一-·一一一丫’’:一·_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剖析古民聘的形成、散州古民居的视觉形式元素解折、艺术特征分拆、税觉艺术语言撮究、审美上截州古民螽的援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诗中妁应耀现代室IlI设汁阐群、键觉艺术语育的作用,量州古民居的搅觉艺术语言的运用、赣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寄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r⋯⋯⋯:?+T’’’一一一结论本论文研究重点及主要结论、论文研宄创新点tI●课题总结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页1.3研究区域的概况1.3.1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各地、各民族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民族习惯风俗不同,因此,各地的民居样式和风格也就十分多样化。《周礼·地官·大司徒》有云:“以土宜指漳,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意指民居亦可延伸至民居环境。徽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交界处,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黄山嶂其北,天目山屏其南,新安江及其众多支流蜿蜒其间,“阡陌天成,遂以桃园”。古徽州地区位于北纬30。线周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域内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风景旖旎。夏季阳光较强烈,因而民居建筑需以避免日照时间过长而使室温过度升高,以西南季风为主,室内多利用南风增强通风效果;冬季多为东北风,需设置避风设施用以保持室内温度。六月为雨季,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83%,因此排水设施也是民居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徽州的生存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李白在《过漳水》一诗中有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1.3.2历史变迁与社会条件古徽州,位于安徽南部地区,又称新安,今天已经不是行政地理概念,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文化圈。自从两千多年前秦朝置障郡设歙县、黟县起,历时八百余年的“一府六县”行政格局,在历史上较为罕见,然而正是由于古徽卅I的地域一直保持着相对固定的格局的历史条件,为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延伸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契机。秦统一后,设新都郡。三国之前,山越人聚集于此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三国时被孙吴纳入管辖,自此开始徽州的发展之旅。后北方战乱,中原世家大族为躲避战争南迁至徽州聚居,带有强烈宗法观念的北方世族保持着严密完整的宗族组织,形成独树一帜且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徽州文化,文风兴盛蜚声海内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列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三大地域文化。徽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对稳定的封闭性为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页供了契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商的崛起让徽州文化熠熠生辉,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3.3人口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便利的交通是文化形成的必要元素之一。新安江水系使得徽州人与外界的来往方便快捷,因此在徽州文化得以取长补短的同时,又能成功得向外界传播。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术五代和两宋之际,中国历史上曾因战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中原世家大族向南方迁徙。徽州因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发达的水利交通,吸引大量北方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迁居至此。中原地区的文化思想,民风民俗,生活方式,生产技术的引入,打破了土著山越文化单一的格局。中原文化与土著山越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终孕育形成了独有的徽州文化。水系的四通八达让徽州与外界的交流快捷而方便,徽州是一个独立的民俗单元,有其稳固的地域文化传承载体。“新安理学”是指产生于古徽州地区、以弘扬儒学传统、传承“程朱理学”为宗旨的理学派别,因徽州古时又称为新安郡,故称“新安理学”。“新安理学”是徽州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古徽州的思想与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该学派由徽州籍理学家组成,奉朱熹为宗师,其社会思想的核心是维护伦理纲常之道,主张“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强调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途径加强伦理道德修养。1.4研究现状分析1.4.1古民居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现状:中国民居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而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学术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无论是学术交流、论著出版还是在研究观念、研究方法上都有明显成绩。出版的论文集有《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民居史论与文化》等共上百余部。民居研究涉及的内容广泛,如研究其地域性、审美观、聚落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营造与设计法等元素,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古民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而且还有技术、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理论框架的逐步建立以及基础研究的同趋完善,国内对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页中国古民居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古民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老一辈学者在这个系统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们再迸一步探索提供了标准和参考。例如李秋香著《中国村居》以散落在民间的村落个案为对象,作历史、文化、建筑的全面的综合研究。王其钧编著《结庐人境一中国民居》介绍了以木结构为主的徽州民居的形式美与意境美。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徽州篇》,该书从传统民居的整体视野中把握徽州民居,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徽州民居的特色作深入的探讨。张仲一:《徽州明代住宅》,江骥:《徽派建筑》,东南大学建筑系:《徽州古建筑丛书》,王明居、王木林合著的《徽派建筑艺术》等系统地论述了徽派建筑布局简洁、造型古朴、雕饰精致的风格特点。(二)国外现状:国外民居研究较早,应用也较多,对民居定义的认识过程相对曲折。1969年,Rapopor认为民居是被排除在所谓的艺术网络之中,通常被定义为“本土的”、“自发的”、由本地居民参与的适应自然环境和基本功能的营造。民居定义在于把功能性和目的性作为区分民居和建筑的主要手段,而建筑是营造的艺术与科学,且隐含着由特定价值观所支配的美学品位。这定义是把民居仅仅当成是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形式产物。Norberg.Schulz认为民居并非对环境和需求的直接反映,而是同大型建筑一样表达象征意义、价值观和需求。在具体表现方面,民居是通过质朴的形式关系来表达相对含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建筑”则是通过更高层次的抽象,通常是用几何逻辑关系来准确地表达象征意义。近期,国外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是:对民居建筑地域性的重视;对民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民居建筑地域性研究:侧重地域性表现是当代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当代现代主义强调环境、重视生态、关注建筑的场所性与地域性,将地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创作形式作为新时期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新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其创作的基石,是延续与创新。1.4.2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应用现状本课题来源于传统文化和室内设计专业之间的融合,在传统文化领域中,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研究成果:在室内设计领域,对于徽州古民居的空问、结构、材料、造型、工艺等多个方面都有了专业系统的研究与成果。本文主要基于徽州传统民居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对室内空问设计的借鉴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页和启发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所涵盖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恰如其分的运用,增强室内空间的文化氛围,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并能体现徽州民居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设计风格。1..5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将论文的构架,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做了主要说明,通过对徽州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与人口历史文化的分析为下文详细剖析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的形成做了铺垫。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页第2章视觉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2.1视觉艺术语言的概述2.1.1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一种表意语言形式。美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通常被称为视觉艺术,是一种在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空间中展开的、表态的、诉之于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视觉艺术作为传达信息的语言媒介,与语言和文字一样,具有其自身的语法结构与使用规则。只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清晰的认识和感受视觉艺术所表述的语言,就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悟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味。类似学习英语的过程是要先懂得英语中的词汇和语法关系。“视觉艺术是一种运用不同符号的形象语言”,作为一种基本语言形式,不同形式的视觉艺术作品具有不同内涵的文化精神。2.1.2艺术语言艺术语言也叫艺术语汇,主要是指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的各种艺术体裁所用的材料和工具。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需要借助于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作为欣赏对象。没有艺术语言,艺术作品就没有灵魂。在艺术的长期发展中,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绘画是以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是以有组织的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建筑是以空间组合、形体、线条、色彩、光影、质感、肌理和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建筑形象;工艺美术以材质、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工艺形象;电影以画面及镜头的组接构成电影形象等等。艺术语言的类型分为写实、夸张、隐喻和象征等,以表现内容为目的,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艺术创作实践的不断发展,艺术语言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对艺术语言特色的了解对欣赏艺术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艺术语言成为了解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页2.1.3视觉艺术语言词典对于“语言”一词的注解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学上将其释义为——静态存在着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作为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揭示出语言符号本身的精神性,也揭示出作为艺术语言要素的精神涵义有其不依赖于戏剧性、情节性、文学性因素而独立存在的价值。因此,艺术语言作为人类感性精神符号本身就具备精神性。”3在造型艺术领域的范畴里,传统的造型语言指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门类遵循自身的艺术规律,用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造型手段和技法所表达出的其特有的精神涵义。通常共用的表意工具和符号系统是“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视觉基本元素是构成一件作品的基础,这其中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类似于文字语言中字和单词。设计原则是设计师用来组织和运用基本元素传达意的原则和方法,其中包括:布局、对比、节奏、统一、平衡。视觉语言支撑着我们的思想体系。在物质世界中,线条、形状、。色调、构图、色彩、肌理、形式、比例、空间等视觉要素构成的视觉语言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所有可视事物中,对于视觉语言的理解不同,在面对同一事物的结果和感受也会不尽相同。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写到:“一个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机械师和生理学家,在观看一种伤口、一部机器和显微镜下的标本时,会看到一个新手从中看不到的东西”。古语云:“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博染,然后形似”,意指欣赏画作由视觉艺术语言切入,形成这种意识的知识结构通常由眼界构成,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感受视觉艺术语言的能力,学习有关视觉语言方面的理论知识,扩大眼界和知识面,更深刻的欣赏视觉艺术所涵盖的的深层次内涵。2.1.4视觉艺术语言结构语言本身的生命力是精神体验的方式和结果,并非仅作为物质构架而单独存在,其表达的精神应和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视觉语言结构是视觉艺术作品中的隐性骨架,合理的应用和表达视觉语言结构的能力是造型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在当代艺术文化的语境中,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理念大行其道,艺术的内涵和形式呈现多样性,产3韩宝生.对绘I田j视觉艺术语苦’j文化精神的几点思考【J1,《装饰》2006-11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页生不同的风格与理念,视觉的边界已然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但是视觉形式本体的研究并不能被取代,尤其是对于抽象形式语言的研究。“抽象”是一种有别于“具象”的语言方式和文体,从客观物象中剥离出来后,再从独特的角度进行自我更新,还原于形式本体,而后直接与人的精神和心理相通或派生出新的艺术语言方式。抽象形式是抽象思维的表现方式,是蕴含在视觉语言中的内在构架,语言本体之间并无高下褒贬的分别,尽管“抽象”表面上并没有“具象"那么普遍。俄国画家康丁斯基主张:“形与色本身组成足够表达感情的语言因素,正如音乐的声音直接影响灵魂一样,形与色也是如此。”视觉艺术语言基础研究基于超越具象与抽象的界限,打破创作门类的区别,回归视觉语言的最基本要素——点、线、面、形态、色彩、材质,分析不同的视觉形象和构成关系,从中感悟艺术品本身最基本的视觉语言要素和语法游戏,循序渐进的理解视觉语言的符号系统;发挥想象力,介入偶然性,渐渐形成主题明确的视觉语言秩序,将视觉语言本身作为思考对象,分别从潜意识和审美修养、形式规律和视觉语言的理解作为切入点,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反思与再生语言结构的能力,运用视觉艺术语言方式清晰表意。2.1.5视觉艺术语言关系(一)视觉语法关系的对应联系在进行文字表达时,如果没有编排好语言的语法关系将无法产生合理的语义。视觉表达亦是如此,视觉语言有其自身内在的诸多规律与原则,内在语义传达的基本方式是由视觉语言要素之间的编排关系产生的视觉形式,这一形式的创造能力源自于对语言要素本体的感知、提炼和概括。对于语言结构关系的剖析需要灵活多样的调控各种语言要素。在视觉语法关系中,基本图形由点、线、面组成;基本明度包括黑、白、灰;基本态势涵盖了大小、水平、垂直、倾斜等形式;基本秩序主要分为松紧与疏密、强弱与虚实、规律与无序、穿插于透叠等等。在视觉文化语境的构成形式中,重叠、折射、对比、矛盾共存的处理方法正是合理利用了视觉语法关系的对应联系,产生了丰富的视觉语言。(二)视觉形式的心理联想从内在含义上分析,视觉形式规律是某种视觉心理规律的表征。当作品的语言形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页式在作者与大众之间产生共鸣时,作品的意义方可呈现出其自身的表象语义,其视觉语言正是由图形表意这种隐性骨架所构成,不同的点、线、面组成的构成会引发不同的心理联想。比如在看到“静谧”、“留恋”、“舒畅”这类抽象名词时可以引发出直接明确的语义,是因为这些抽象形式的名词与人的心理建立了联系,从而产生心理联想。在视觉形式中所涵盖的语言‘要素和语言结构往往饱含更丰富的审美特征及情感意义。新文化语境中视觉文化语言代表着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转变,文化载体已经从语言文字向视觉形象过渡,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以理性主义形态为主,感性主义形态为辅。2.1.6视觉艺术语言特点视觉形式的修辞手法和视觉的语言要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同的艺术语言特征。瑞士结构主义学者索绪尔提出的一对语言学概念——“共时”与“历时”,被适用于视觉语汇中,用来描述视觉形式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变化。视觉艺术中共时性与历时性常交叠出现,即在视觉形式中出现动态过程和静态过程交替的表达方式,阐释出视觉艺术语言的多元化。(1)共时性视觉语言的共时性意指空间性,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对象,旨在表达静态的视觉语言,其中包括传统的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也包括现代视觉形式,如图形、设计、图像、摄影等。(2)历时性视觉语言的历时性旨在阐释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形式变化,属动态对象的视觉语言,包括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多媒体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形态,其中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画面中拓展了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体现了历时性的特点。2.2视党艺术语言的内涵视觉艺术语言与常用的文字语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人类用于传达信息的方式与有效载体。文字语言是用高度抽象化的符号系统,根据有规定性的语法规则来传达所要表达的内容。视觉艺术语言则是用经过设计的图形、符号等来表达思想,在视觉艺术语言。罩,图形的形态、色彩、纹理、组合方式等因素都可以使表达的内容有所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页不同。与文字语言不同,视觉艺术语言没有确定的规则,任何图形或符号,不论有机、无机、抽象、具象都可以是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在传达的精确性、逻辑性上,视觉语言较文字语言略微逊色,因此人们很难使用视觉语言来描述科学定律;而在传达的形象性、情感化方面视觉语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视觉语言可以细致入微的将一些难以言说的感受表达出来并具有通用性,不受文字语言和民族地域的差异影响,并且在传达信息量上远远超过语言文字。人在进行视觉语言的认读时可以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文字描述而是在短时间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内涵。视觉艺术最初在西方是一种在宗教宣传中被长期使用的重要宣传载体和记录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工具,具有单一性和排他性的特征。视觉艺术语言是社会对话的一种形象语言,对话的双方对同样的形象符号所代表的社会内涵须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认识或一定程度上的基本认同。视觉艺术语言的发展、变革,必然伴随着对文化精神体验的深化。2.3视觉艺术语言的多重性2.3.1表象性视觉思维能够用表象进行思维直觉综合判断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较多的是依靠逻辑表象而不是逻辑推理,视觉语言是通过眼睛观察识别,经由神经和大脑运用视觉艺术的点、线、面、肌理、色彩等形式而反映出的视觉心理和视觉意念,具有直觉性、跳跃性、敏感性、综合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随机性的特征。在文字语言出现之前,视觉语言就存在于每个具有感知的个体中。对于客观形态关系的概括、分析、提炼、了解、重组并非要求排列出时间性的秩序,而是在空间中合理利用视觉语言要素突出造型主旨,排列点线面,黑白灰,横直斜等相似因素,形成有序的视觉路径,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关系。2.3.2针对性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民族传统造就风格迥异的语言体系,归纳出艺术语言具有其特殊的针对性。人类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中包含各类深沉的情绪和意愿,并非仅靠语言、文字、图形可以充分表达出来。视觉艺术语言的表达源于创作者对周围环境的理解,空fnJ设计是运用独具匠心的思维方法、技术手段和特殊的材料组织、延伸、丰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页富空间形式,充分考虑其功能、流线、色彩、材质、照明等基本构成要素,运用特定形式的视觉艺术语言表达和传递出情感和内涵,赋予不同空间多样化的视觉语言艺术形式。艺术形式的结构决定了艺术的内在情感表达,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具体的艺术符号形式均有其内在的艺术表达方式,它们都是折射实在的方式,所有艺术符号形式,均按照符号的本性,是诉诸视觉然后结合想象的。建筑以自身形和物的形式使情感固定为符号形式。2.3.3文化性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自然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也包括教育≮艺术、体育等方面在内的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人类文化的复杂多样性造就了万象纷呈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视觉艺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性不言而喻,不同的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不同的文化特质。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认为视觉文化“不是形象的一般的积累,而是以形象传播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4哲学的形式包罗万象,就符号这一形式而言,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各种符号艺术。而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自然科学、神话故事一样,艺术的地位毫不示弱,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直接方式之一。艺术之所以能使人认知世界,是因为它可以从自身的结构展开始蔓延到人的高级思维层面,如想象、直觉、联想等高级活动。视觉艺术或者说视觉文化需要传播便必然需要媒介,这种媒介便是符号,在创造符号、流通符号或消费符号的同时,符号将承载的信息传播给人们,这便实现了认知世界与情感互动的过程。这些符号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大众的不断更新的体验需求。人们通过符号带来的视觉形象产生出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用以填充人们所获得信息的不同感悟,可以是情感认同,也可以是精神满足。而这种体验的过程又会刺激更多的视觉文化需求。艺术既然是符号的表现形式之一,符号构形便是艺术存在的前提。『F因如此,艺术才必须注重实在的形式,与此同时又应该通过形式看到“高于形式的更多生动精彩的形象与内涵”,由此通往艺术更高的精神层面。格尔兹说:“文化是通过符号在历史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4盂建.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J].http://www.anin9365.tom,2005,(4).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5页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只是及对生命的态度”。52.3.4精神性创作构思艺术作品的技术和造型语言表达出了艺术内容,即形成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符号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结构,都是由人类精神的多样性决定。艺术语言表达艺术精神,而艺术精神的体验和深化是依赖艺术语言的感性体验和升华的理性体验来表述,艺术精神指人的心绪、意念、感受等,既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所形成,也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从理论上意识到艺术的实质功能在于精神性的审美,这些艺术形式是表达认知、情感和意念的感性精神符号。《尚书》中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在审美直觉面前,“物”的纯粹物质实在性常常被忽视。荀子在《乐论》中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当代视觉艺术形式万象纷呈,这些艺术形式载体的艺术语言相对独立,人们通过艺术作品的符号认识和感知世界。2.4视觉艺术语言的图形化趋向视觉艺术语言本质上是现实世界的意义能够产生同构的图形符号,人们在理解图形符号时也是通过这种寻找方式来获得现实世界的意义。设计大师鲁巴林(Lubalin)说过,“图形设计师的天职就是利用图像投射信息”。图像呈现出的内涵和精神可以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语言沟通理解,可以跨越地域、民族的界限以及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图形中的视觉语言集中的体现了一种对即时的视觉效应的追求,这种释放信息的方式是理性和感性的凝结,用图形表达设计的意义与旨趣。视觉语言除了体现设计思维的形式外还在于透过视觉语言中内涵的思想和情感,界定一个作品需要传达的意念,促成作品与观者之间的良性对话,实现有效沟通,从而使得对于视觉效果的把握有迹可循。视觉语言所传达的意义并不一定存在于某一具体物象中,这种涵义存在于画面的图形关系中,存在于互相依存的因素早,存在与受众的视觉文化心理结构中。5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卜海:|.^海人民j|I版社,1999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页2.5本章小结卡西尔指出:“艺术王国是一个纯粹形式的王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颜色、声音和可以感触到的性质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形状与图案、旋律与节奏构成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艺术都是语言,但它们又只是特定意义上的语言。它们不是文字符号的语言,而是直觉符号的语言。”6本章节详细论述了视觉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视觉艺术与艺术语言之间的关联和语法结构,阐述了视觉艺术语言的内涵和多重性,对视觉艺术语言的发展趋向做了论述,说明艺术形式中的视觉艺术所涵盖的语言体现出其深刻的文化性和内涵,为艺术设计注入了精神层面的意义。6E.卡尔两.语言.’j神话.北京三联书店,1988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页第3章徼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剖析3.1民居的概述3.1.1民居的产生“民居”一词最早来自于《周礼》一书,当时是相对于皇宫的居室而言,把平民百姓的住宅称为“民居”。作为物质生产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民居把人们带进了历史。《周易·系辞下》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由此可知,早期人们顺应自然营造居所,以穴、巢为起居始,以躲避风雨和野兽的侵袭。人们从洞穴中搬出来,获得一个私人空间是一种本能,这种倾向于更具组织化的生活表明了人类对秩序的需求。我们的祖先在不断的改善居住环境的创造中,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辉煌的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居变化发展,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可以看出历史的、社会的、地理及生态环境的变迁。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也有直接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经营,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现象。列维·斯特劳斯说过:“我们是通过文化来使自己完备或完善的那种不完备和不完善的动物。⋯⋯并不总是你我们想象的那样化繁为简,相反,它总是以一种较为浅显易懂的繁杂取代不大容易让人明白的繁杂。’’7文化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对秩序的需求。古朴的民居表达的是先民对于宇宙结构的认识,是“天圆地方”说。《周易·说卦传》:“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为方”。“圆”象征天上之万象变化不定;“方”象征地上万物各有定形。在民居建筑方面,按方圆理念,建筑实体及其围合构造的空间,表达天地合德、天地人和谐的宇宙图景、人生理想追求和生态审美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适应、重构和融合,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是世界观的交流、冲突和碰撞。文化不是单纯的社会现象,它代表不同的群体、不同种族的生存智慧、生态策略、生活方式选择。多元文化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个在统一系统内的多观念共济、多角度思维、多方法实践、多途7瑞I: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年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页径选择、多方面发展和多价值评价的方法。"8回顾民居是因其中有可以吸取的思维方式的灵感。地域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区域或者空间范围文化特点的文化类型,深受地域和自然地理环境、政治权利和行政区划、民族的风俗和习惯、民族的迁徙和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古民居建筑所表达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归纳出含有民族特点与地域特色的视觉艺术符号、语汇,既有利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把这些符号语汇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对民居渲染的丰富色彩,作心理学、民俗美学解读,涉及色彩的物象、意象指代。然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运用类比、象征、联想,传递文化意蕴各有千秋。中国民居文化深受社会意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风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民居的细节中,形成了中国民居的精神内核。在传统的文化观念里,中国是一个以宗法制度维系社会家庭稳定的国家,儒家的礼乐、宗法思想,提倡长幼有序、兄弟和睦、男尊女卑、内外有别的道德观念,崇尚数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这种宗法制度和道德观念,对民居的平面布局、室内构成和规模大小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解析、提炼、归纳,使传统文化语汇鲜明、符号突出、形象经典;通过选择、组织和重构,使传统文化得以再生和进化;通过传递、传播、融合,使传统文化发生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衍生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变化,提高文化的发展力。我国民居的审美设计哲思的美、意蕴的美、意境的美。传统民居以富有哲理的选址布局,形象塑造,建筑构造,空间组织,装饰装修,尽显和谐与自然的环境之美,和谐于社会的秩序之美,和谐于理想的意蕴之美。3.1.2徽州古民居的形成民居的形成主要来自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爱好和审美观念,民居的建造技术则来自地方的自然环境与气候地理条件。汉术三国时,孙吴政权打开徽州门户,桃花源里的故乡自然成了文人仕官纵情山水、寄身林泉的理想之所。北方人士南徙,极大的促进了徽州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民居形成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条件因素。8牟岱.“多冗一体文化概论”.中困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0(3)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9页在古徽州地区中,由于历史上的大规模的南迁,北方人民与南方土著社群人民经过长期碰撞、沟通和融合,对当地土著社群的人口构成、经济、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礼仪习俗、语言,以及居住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徽州受程朱理学影响至深,儒学观念和儒家礼义深入到徽州社会各阶层。对民居来说,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和审美的不同,也导致了各地民居类型、居住模式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古徽州“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峙立,后有幽谷窈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树阴翳”。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朝中叶,明清徽商极盛时期,活动遍及全国。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获得丰厚的利润之后,回故乡筑宅邸、建家祠,民宅多为木构架楼房,梁栋无不精雕细刻,描金绘彩,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流派。徽州村落依山傍水,民居外部造型特色鲜明,檐角青瓦起势飞翔,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建筑类型丰富又能自成体系,工艺精湛而又朴素清新。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基本单元,少则二三个,多则十几个,组合成几代同堂的祖屋。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植花卉果木。厅堂木柱上刻的凸字楹联,长条案桌上的东瓶西镜,案前八仙桌,两旁罗汉椅,以及窗棂、门罩、屋瓴、花门栏杆上的镂雕,都透露着徽州人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孝悌仁爱、福寿安康的孜孜追求。原始居住中原窑洞山西平遥民居图3.1徽州民居的演化过程,图片米白互联网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0页人对于居住环境在实用、认知和审美三方面的功能要求,不同的住宅形式、群体组合和居室陈设等等,作为语汇和符号提供了文化的认同感,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古民居要满足人的物质层面、生理层面、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不同要求。这些民居需要说明了人与环境的依生、共生关系,随着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3.2徼州古民居的视觉形式元素解析3.2.1徽州古民居的视觉元素构成(一)建筑元素(1)建筑最直观最表象的特征是形态特征。村镇聚落和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徽州古民居无论是聚落选址、村镇结构、街巷走向、视觉廊道等都尽可能显山露水,利用这种环境朝阳、避风、除湿、防火、改善小气候等,又将村落融入景观,衬景、对景、借景。徽州民居建筑最鲜明直观的视觉元素是由黑瓦、灰门、白墙组合而成的几何形体。外墙的黑色系主要由马头墙顶部覆瓦构成,是白色外墙的黑色线条,也是民居轮廓最主要的边缘线,黑色的马头墙对于黑白对比的色彩效果起到强化作用,很大程度上使得白色墙壁成为有意义的实体而非空洞的色块。黑白的渗透和对比与自然的调和恰如其分。鸟瞰徽州古民居村落,姿态各异的坡屋顶与马头墙、墙上的点窗,形成点线面的构图关系。建筑的朝向、高度、层数和规模各自不同,所用的建筑材料、色彩和组合方式又基本一致,形成了风格统一、蕴含丰富的建筑景观。徽州民居通过淡雅明快的色彩搭配和室内元素的组合,形成一种整体的、统一的、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美。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1页图3。2徽州古村落幽』|I米自《老房了》(2)马头墙的鲜明特色仿佛连续的、渐变的、交错的、起伏的,具有韵律美的黑白抒情诗,以青山绿水衬托,组成了旋律优美的民居建筑交响乐,如此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徽州古民居所独有的特征。屋脊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部位,多以马头墙相连。马头墙的形式分为四种:①横向线条;②山墙两端横向、山尖部分呈三角形;③圆弧形、扇形;④横向水平,转折处稍加弯曲。建筑群的组合将马头墙的各种韵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徽州民居粉墙黛瓦,质朴典雅的色彩体现出江南文化的审美情趣。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晨昏昼夜的更替都在马头墙上留下时光的变幻。一正面然?摄如葚兰圃琏隳t娼+博茂监蓬羹蚕霭薹薹碧弼}强国臼醋应7厦:..【:=£=【=l:=£::■}㈣蛀壤嚣鬟爿l枷。m”铡。溉跨l|卜湖章一{图3—3雀尾_J=℃马头端幽JI米白《安徽民居》\2;一岈冁黼髓姒㈣鹾嚣娃岛脯㈣平媾,蛙好心一一.巍歌¨配懿霈n球书雒蹲臻攘睫_;鬟: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2页覆边娃臻0麟^魏-"I.【j:砖蕊蕊铡萄B肇:l-式图3.4印头式马头墒图片米白《安徽民居》燕薅饿癌图3—5坐吻式马头墒图片来白《安徽民居》镧赫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3页(3)门罩是入口的标志,有雨罩功用。考究的门罩有镏金彩画和斗拱,一般做成双脚起翘的小挑檐,下伸檐橼头,上覆瓦片。通常作为马头墙大片粉墙上的装饰重点,形成统一的艺术效果。门罩的下部门脸上嵌有砖雕,由坚实的灰砖加工成浮雕、半圆雕、镂雕的各种戏文、花卉、图案。门罩的主要类型有:拱形门、字匾门、垂花门、八字门、四柱牌楼门等。女儿墙上的花格砖板、各种几何形的砖雕、拼砖花窗布置得体、色彩淡雅,作为马头墙上的构件,尺度宜人又亲切。(4)门窗是徽州古民居重点装饰的部位,外框多用精雕细镂的大青石门罩或门坊,相比整齐淡雅的外墙显得繁复,宅居正立面的通宽和二层通高,大体相等,门洞与立面墙面之比,大体是15:1——20:1,显得小二不张扬。大门也是立面装饰重点,门洞之外,加上门套、砖雕字隔、门罩,形成了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门”,其与墙面之比,已增大到8:1——10:1,由石库门、门墙、门楼三部分组成。石库门的门框是曝固的上等石料做成,左右对称竖立两块长方条石,上面横架一块石门楣,下面铺一块长石做门槛。门板铁皮包面,加圆泡钉。早期的用水磨青砖蒙面加铁钉,兽头门环。图3-6徽州I古民居“门幽3.7民居门环(5)门墙有一字墙也有加照壁的八字墙,照壁镶嵌砖雕。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构成,统称门罩门楼。上方是一座挑出的飞檐,鳌鱼戏角,重瓦飞檐加斗拱组成,既可遮住上方流下来的雨水又可以增加美观和气势。飞檐下方以砖石额枋、花板加雕刻组成。(6)门楼有垂花式门楼、字隔式门楼、四柱牌楼式门楼多种。垂花式门楼大多饰以垂莲柱,有佛教色彩,字隔式门楼有如展开的手卷横I幅,文人气息浓郁;四柱牌楼即贴墙牌楼,为四柱三间,有三层、五层不等。一般民宅门口左右各置一块石墩,称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4页“上马石”。门口有石台阶,两侧加抱鼓石并有台阶垂带、青石栏板,显得威严、庄重。(二)室内元素(1)室内空间的基本格局徽州古民居为庭院形布置,多是院落的形式,基本的院落形式是三合院和四合院,也有在此基础上变化组合多个三合院与四合院相结合的形式。内部多楼房形式,厅堂为人字形屋顶,大多三开间,中间开间楼上下都是不带窗的敞厅形式。厢房是单坡屋顶,格扇门窗。朝向院落的部分均使用木材料。外围一圈由高墙围合。为了适应宗法礼治的需要,民居严格按中轴线左右对称,以天井为中心,天井正前方为厅堂,朝天井一面不用门隔断,形成敞开的活动空间。以一明两暗的三间式为基础,连接组合成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四种:图3-8徽州民届的窄问布局,图片来自互联网①“凹”形平面的三问式,为三间一进楼房。平面呈对称布局,内天井,中间厅堂,有厢房的为“一明两暗”;没有厢房的朝天井的三间,称“明三间”。明三问在多单元组合的群屋中作大厅,又称“大厅式”,天井两侧用廊衔接。如下图: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5页幽3-9“川”形、r商图片米白《安徽民居》②四合式即“回”字型,俗称“上下厅”,也称“上下对堂”。为三间两进楼房,是两组三问式相向的组合,即门厅与客厅相对的四合式组合。分大四合与小四合两种。大四合式上厅与下厅相向,中间是天井。上厅旱三问式,地坪较高;下厅也为三问式,地坪较低,进深比上厅略浅,天井两侧以厢房相接。大四合式的上厅和下厅均有楼层。小四合式上厅三间与大四合式相同,为正厅。下厅则为平房,没有楼层,进深浅,房间小。中问名掌通常构不成厅,只能作通道使用。俗称“穿堂”。四合式房屋一般会在穿堂加一屏门,使外人从大门之外不能直接窥视厅堂。如下图:幽3.10“l口J⋯,型、r面幽”米白《安徽民居》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6页③三间两进堂即“H”型,中间为两个三间式相背组合。前后各有一个天井,前面天井一侧沿正面高墙,后面天井一侧沿屋后高墙。中间两厅合一屋脊,也称“一脊翻两堂”,连廊内设楼梯。如图3.11所示:④“日”字型,为三间三进式。三进之间各有天井,以三间式为一单元,按中轴线纵向排列三进。中间隔以天井,两侧以廊连接,这种组合可以多单元延伸,如四个三间式单元,即为“目”型,可以组合成四进堂、五进堂等多进堂形式,由于徽州地处山区,多为阶梯型村落,所以纵向排列的房屋多以层层递升,寓意“步步高升”。如图3.12所示:图3.11“H”型、F面图图片米白安徽民居3.12“Il⋯≯型、|,面图J{‘米白安徽民居(2)徽州古民居中的庭院和天井徽州古民居的文化内涵是古越族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而形成。庭院相对素雅的建筑外部要显得色彩浓重丰富,木制品多漆成本色,青砖青石铺地。大户人家多用红梁红柱,饰以精美木雕且外敷金粉。古民居天井对理水非常讲究,根据风水之理“得水为先,藏气次之。”徽商素有“肥水不外流”的观念在设计理水时以“滴水为界”,出檐深浅按天井形体大小,以出檐橼的长短变化而定,老橼与子橼的比例为3:5,子橼出挑要比营造法则的比例略大。天井水平投影有一米多宽的顶界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7页面与室外相连,地面有比天井略宽的下沉界面为蓄雨水之用,下沉地面有深约400ram的u形水槽,徽州人视水为财,意指锁住财气。如图所示:图3.13天并图片米源《安徽民居》由于风沙尘埃对院内影响较少,南屋厅堂临院的一面门扇大开或不设门。厅内见院,院内见厅,由厅至院形成了徽州民居的天井庭院,由前后两座房组成的院落称为天井院,这样的院落形制特别。后面的三『白J为正房,与『F房相对的是下房,同样也是三间,一侧的厢房与前后房相连,前后房均为两层楼,中间的院落狭窄,从下往上看就像是一口方井一样,“天井院”因此得名。幽3—14传统徽派民居的天』l:院窄问图”来自互联网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8页(3)室内的梁架结构徽州古民居厅堂梁架多用硕大木料构成,且极其注重装饰,尤以清代中后期徽商崛起为最。木横梁中部略微拱起,俗称“冬瓜梁”,两端雕出曲线纹样,中间部分雕刻多种图案,通体大气、洗练;穿斗式构架和抬梁式构架的混合使用是徽州古民居的重要特点之一。立柱部分用料粗大,上部稍细,呈优美的弧线条。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处理融合的十分巧妙。(4)院落布置和装饰徽州古民居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的、华丽的,长方形的院落前后有门,前后门的形制对比分明,突出主次;院内的布置和装饰更为讲究,方正的庭院内设有莲花水池,四面围合的栏杆板上有精细的雕刻;正偏房上设置隔扇门窗,正房的窗设成护净窗的形式,窗上的雕饰繁复华美,雕镂细腻;二楼房前由栏杆和廊柱组成走廊,更显严整和谐;室内陈设也具有一定的品位,整个院落温婉不失华丽。铺地常用石板铺地、青砖铺地和卵石铺地,图案朴素、简洁,有席纹式、万字锦式、直条式。铺地两侧砌有排水沟,每隔一定距离设有雨水井以满足排水需要。庭院门装饰主要体现在门洞形状、门套及匾额上。常见的门洞有圆形、拱形、多边形和花瓶形。庭院门门套以石材镶边,考究的则会配以石雕装饰图案。在装饰方面,由明代的朴素无华变得奢侈富丽,晚清更盛,宛如宫室,雕刻愈发细致,内容由明代几何形图案为主发展到以戏文、民俗图案为主。3.2.2徼州古民居的特征徽州古民居建筑是“明清时期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州文化的熏陶下下形成的,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及其时代精神的见证。”研究古民居,除了掌握民居的建筑特征之外,还需要对民居室内空间设置和布局加以研究,了解建筑特征和室内视觉艺术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徽州古民居的楼房四面院墙高耸,沿着墙壁将门做成漂亮的砖雕牌坊或门罩,白墙灰瓦有如水印木刻画,衬着马头墙层层叠落,生动形象,尽显儒商之雅。敦实的抱鼓石更是光耀门楣。“各地的民居村落之所以格局特色,在于文化内部有着独立定性的机制,应遵循民俗文化系统ill身的解释习惯,对民众文化传统进行理解,保证研究结论的完整和合理性。”英国建筑史学家布鲁士·柯尔索普(BruCeAllsoPp)在《建筑通史》中写到:“民间的建筑好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9页像围着桑树唱出来的民歌,是自然生长出来的。”9中华民族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民居聚落和乡土民居建筑异彩纷呈,群星灿烂,已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瞩目。徽州古民居从表象到内涵,从本体到外延,是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的建筑装饰精美、典雅,体现了徽州地区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是构成传统徽州民居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3.2.3徽州古民居视觉元素特征分类(一)外部装饰艺术设计的视觉元素特征徽州的黑瓦白墙并非为装饰而装饰的产物,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粉饰墙面的白垩在徽州十分常见,且能起到反射日光、防水防潮保护墙体内木构架的作用;民间烧瓦的工艺普遍纯熟,从而形成了徽州特有的黑瓦白墙的建筑特色。如此透出中国水墨山水画风格韵味的素雅审美情趣受到普遍认同。淡雅的建筑色彩,简约的建筑符号。“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粉墙黛瓦的清新淡雅是一种内涵丰富且深邃含蓄的美。徽州古民居的建筑美以马头墙的造型、色彩和细部装饰为特征,其造型是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和屋脊,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空间环境中的点线面分述其中,有的直观,有的非直观,不同点线面的交接处、转折处、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交界均有不同的构成效果。最初设计成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是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同时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面高低错落、富于变化。马头墙的设计是为了封住内部的木构架,隔断连绵的屋顶达到防火的功能,因而又称“封火墙”,由于广泛运用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格。例如一些大型民居宅院由数间、数十间不同朝向的房屋组成,马头墙也就交错出不同的朝向。又因房间宽度、进深的不同,地形高低的变化,马头墙的高低就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马头墙表现了连续的韵律美;相邻两栋民居由于连续的数进和高低不同的差异显现出起伏,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美感。渐变的韵律在民居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得到体现:形成这种千变万化、交错起伏的原因是:①村落地形有起落;②民居群自身的宅基高低、层数、进数、用料大小不等、组合不同,使得建筑群形成高低9(德)黑格尔.荚学[M】.商务E1J书馆,1961年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0页起伏、穿插丰富的形态。蜿蜒的街巷空间,宜人的建筑尺度。徽州民居聚落与山势地貌、溪水走向协调,地狭人稠使得建筑群底层高密度,造就了街巷曲折幽深,宁静祥和。青石板的路面,街头巷尾的券门洞,砖雕、石雕点缀其中以及桥头、水圳、亭台、牌坊种种室外空间和小品建筑处处体现出精心。图3.16马头墙的跌宕图片水自《老房了》图3.17粉墙黛6i外讧面图片来自《老房了》(二)室内装饰艺术设计的视觉元素特征因山区地理条件的限制,庭院紧靠屋前的有限地形或屋与屋之间的问隙地带布置宅院,多呈三角、半圆、矩形、多边形等多样平面布局。特点是小中见大,出奇制胜,从紧凑、狭小的建筑空间里寻求疏朗、丌阔的艺术空间。徽州古民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通过环境选择、空间组合、体型、体量质感、比例、尺度、色彩、装饰等建筑语言,构成特定的视觉艺术形象,表达社会组织结构、物质和文化风貌。室内各种祥禽瑞兽、植物及一些几何纹样等表达了对“福、禄、寿、喜”的诉求。仙鹤、鲤鱼、蝙蝠、喜鹊都有美好的象征。在民居雕刻中,表现“忠”:岳母刺字;表现“孝”:卧冰求鲤;表现“节”:苏武牧羊;表现“义”:孔融让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美,将传统的道德规范表现的淋漓尽致。鱼与莲子寓意年年有余,仙鹤与桃寓意长寿,蝙蝠与福同音,鸳鸯寓意婚姻美满,石榴表达多子多福。门窗装饰上的冰裂纹暗喻寒窗苦读,冰裂纹象征坚韧的性格,图案较其他规整的几何图形更活泼自然。冰裂纹与梅花表达“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哲理。云头纹表示功成名就,展示了徽州人重学重教的观念。木头结构色彩格调基本以原木木材本色为主,色泽沉稳淡雅,格调和谐统一。“室内设计构成要素形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灵动自然的整体效果,表现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1页特有的意境和情调,使人们从有限的空间生发出无限的境地,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创造空间的意境,就能使空间成为有意义,有思想的空间,设计理念通过情感语言得以表达,从而完成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完美对话。”103.3徽州古民居的室内设计艺术特征分析3.3.1室内设计艺术特征(一)空间布局空间不仅是物质实体之间的空隙,更是赋予它以深刻的精神意义,乃至有关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理。通过儒家与道家的阐发,形成了虚实相生,阴阳对立而辩证统一的空间观念。影响着人们生活态度,审美观念,艺术创作。有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各种尺度的空间——庭院、天井,其重要性不亚于实体本身。徽州古民居的布局极为讲究,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园林中配以池水、假山、花径、小榭、亭阁等,构成了一个雅致的空间,分布于民居的堂前屋后,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室内摆设精巧,厅堂中问挂着的巨幅中堂和楹联,两边板壁上挂字画,配上八仙桌、太师椅显得庄重而典雅。室内在门坊、门罩、漏窗、裙板、窗扇、斜撑等都有精美木雕饰之,雕刻文字、图案、人物等题材,雕刻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二)装饰技术墙体下部是石块垒砌的,石块雕凿方整,所以砌的墙面严丝合缝。墙的拐角处下部也有石料作保护,同时起着装饰作用。墙体大面积为白色的石灰抹面,而墙内实际是由薄薄的望砖砌筑的空心砖墙,即用砖砌成方盒子形状,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称空斗,墙体也称空心斗子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隔噪声等功能。砖材料对墙面起围护作用,木构架才是真『F起承重作用的。围墙上最富于变化的是墙体上部小青瓦做成的屋檐,类似人字形,檐上有屋脊。墙体上部的边缘呈台阶状的折线,类似马头墙形式,变化多样,值得玩味。徽州古民居院内天井地面由青石铺砌,与粉墙黛瓦相融相映。黟县的西递村被称为桃花源早人家。阳光明媚的三月,沿着溪流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悠然前行,片片粉红的桃花丛中,粉墙黛瓦的房屋若隐若现。尚德堂和仰高堂是村中现存最早的古民居,两座建筑都是木结构承重,且为素色原木,其上并没有繁缛雕刻和彩绘,只有刚。杨英.室内设计伞息论[D】西南交通人学,2010.5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2页柔并济而极富韵味的回纹线条。尚德堂的八字门楼高大壮观,门框和八字墙都是用整块大理石筑成,打磨的光可鉴人,边角、接缝做工精细。(三)装饰材料徽州古民居材料主要有木、石、砖、瓦等,与其他地区相比,其材料经过精心雕琢,因此细致、精良,多有华美的装饰,如砖雕、木雕等。徽州古民居的天井院在功能上既缩小自然空间又不完全是,除采光、通风、承接屋面流下的雨水外也是建筑空间的补充,与建筑相互渗透、融汇。屋面和墙檐一样全部铺设小青瓦,所有的屋顶都向院内倾斜,下雨时水都流向院子里,呈“四水归堂”之势,喻意财不外流。院落四周的高墙是白色,配上黑色的屋瓦,呈现“粉墙黛瓦”,风格清新素雅。天井庭院也是家庭共享空间,是大家共同活动的地方,同时联络楼梯、过道、通廊及前后其他天井、房间,与厅堂共同组成徽州古民居的核心部位。(四)装饰构件徽州古民居的屏风又称太师壁,多位于正堂北侧。屏风上方会悬挂匾额、中堂画、楹联、.做整个厅堂的正面背景,两侧有门通往后厅或后天井的后进。屏风背后则是上N-层的楼梯。隔断、挂落与花牙子是处于两柱间梁、枋下的木构装饰构件,装饰图案与装饰手法与门窗大体一致,取材多样,图案内容蕴涵着丰富的地区文化内涵、民俗民风。古民居有木栏杆和木栏板两种防护形式,栏板装饰以浅浮雕或线雕图案为主,而以栏杆为防护构件的楼梯一般位于天井或庭院中。栏杆通过木构件的拼接组成各种图案,以达到楼梯及内部空间的装饰目的。美人靠则是处于天井二层出挑平台上的防护构件。在一些二层封闭的天井中,美人靠下面有木斜撑支撑,上面有木窗扇,均有精美构件,富有装饰效果。明清时期是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发展鼎盛时期,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其中砖雕、木雕、石雕号称徽州装饰艺术“三绝”,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语言,以独特而精湛的雕刻技巧,生动活泼又雅俗共赏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往往“一宇之上,三雕骈美”,从入口到室内,两厢回廊的左右上下,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俯仰皆是,美不胜收。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3页3.3.2徽州古民居室内陈设艺术特征(一)家具元素徽州古民居十分重视室内的家居和陈设,重点部分在厅堂,因为厅堂是礼仪活动的庄重场所,散发着家庭文化和书香气息。厅堂正壁上高悬匾额,有的题有堂名,下挂巨幅中堂字画与楹联,下方设条案,条案上置放座钟、花瓶、以及配有镜子或镶镜面的座屏等,寓意终生平安。同时配以八仙桌,太师椅,厅堂两侧放置茶几、座椅等,两侧墙壁上均有悬挂字画以及楹联。徽州古民居内部的陈设书卷气息浓郁,宁静而不失庄重,厅堂分『F厅与内厅:『F厅是主厅,主要用于接待、议事;内厅位于正厅之后,又称后厅,是接待亲友和处理同常家务的地方。内厅家具陈设比正厅简单却更富有生活气息。图3.5厅堂图J}米自《老房_了》卧室设置在厅堂的两侧,即厢房。楼上下都有卧室,主要有柜子、梳妆台、桌、凳和床。徽州古床中,雕琢最为精美的当属清代的木床,木雕床在装修装饰上有描金、镶螺钿等工艺;花板上的木雕多取材于戏曲和民问故事,图案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工艺出众。(二)装饰元素砖雕起源于汉画像砖,为了适应达官显贵、大贾富室构筑宏利精致的祠宇庭园的需要,砖雕工艺精益求精。从早期的简单、粗犷、朴素的纹样,逐步演变到后期的精致华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JxL格。砖雕多用于装饰门罩,在门框两边上方各嵌一朵垂莲柱,柱下方雕一朵含苞初放的莲花,两柱问用两层横枋连接,枋上嵌饰精美的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4页砖雕图案。瓦檐用砖雕的斗拱或挑出的砖制飞橼支承,大小依据门罩、门楼的规模和使用部位而定,通常是五寸到二三尺长。砖雕的图案取材有的以人物为主,如“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有的以戏曲故事“郭子仪拜寿”、“三英战吕布”等为主;民间风俗,如“渔翁打渔”、“农夫耕作”等。有的以动物为主,如狮、鹿、马、牛;有的以植物为主,如梅、兰、竹、菊;还有吉祥图案,如八宝、双钱、万字纹。工艺上最多有九层,层层深入、前后通透、尺度匀称。风采动人的石狮子,古朴典雅的抱鼓石,玲珑剔透的石漏窗,诗情画意的石栏杆和造型多变的石柱础、石鼓都展现出徽州石雕艺术的精湛技艺。刀法柔和、线条流畅、立体感强,风格浑厚古拙。题材以莲瓣卷草、花鸟鱼虫、云水日月为主,人物较少见。明末时期,多选石质坚硬的“黟县青”,雕刻风格趋于细腻,主要为浅浮雕,间以高浮雕、线雕、刀法娴熟,线条明快。受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限制,题材较砖雕和木雕少但整体布局合理,运用烘托、对比、呼应等艺术手法,展示主次、轻重、虚实、起伏等效果,展现出大体量建筑构件的气势。庭院中的石雕漏窗或圆或方、或如扇面、或像秋叶、或似云朵,皆精雕细琢,将徽州古民居装点的格外古朴典雅。木雕应用极其广泛,涉及装饰的各个方面,使用圆雕、透雕,极富装饰效果。室内的床和衣橱是运用木雕工艺重点装饰的构件,各种吉祥图案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寓意也是光耀门楣的方式。梁托、斜撑棋、雀替和月梁上的精美木雕栩栩如生,构图巧妙,造型优美,深刻表意了徽州木雕的精湛技艺。3.4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探究3.4.1设计原则的艺术语言结构传统民居建筑通过自身的结构、设计和布局,创造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观赏情感和美学意境。首先在空间布局上的节奏更是把握的恰到好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在布局结构的设置中,整个民居形成统一的格局,庭院、天井、厅堂、厢房等各个环节对比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平衡,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形态,多层次的室内复合空问与丰富的室内空问气氛是徽州古民居室内环境的特征概括。哲学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形成了构建空问环境观念,室内环境气氛。包括空问大小明暗对比之美,空间的虚实硬软的对比之美,空间的质感之美,线条的变化处理之美。反映人文艺术的装饰和装修艺术形式: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5页位,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真实的表现了居住者的生活情趣,理想追求和文化品位。精细的装饰透露出自然古朴的风格,显示了典雅气质。传统民居装饰题材的选择,反映了居住者的生态审美和精神审美倾向。通过比兴、隐喻、象征等手法,用花鸟人物形象表达人格、人性、人品的美学意境和人生的理想追求。细致的雕琢与房屋体量形成个体对比,大气粗矿的房屋中透着精致的装饰艺术品,在对比中追求变化的节奏,形成统一的整体。黑白灰体现了徽州的地方色,实质上是徽州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伦理等诸多元素综合成的地区色彩。徽州作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给人印象深刻,单从文化色彩上分析可以发现不分时空的黑白灰存在,这种文化色彩的不断复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互相表现,互为共通。在居住建筑上用匾额、楹联、条幅、字画抒发情怀,增加环境的儒雅格调,渲染祥和安逸的生活情趣,表达理想和审美追求,与室内陈设相得益彰,这是传统民居意识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分析,正是丰富了墙立面的装饰,赋予室内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具有线条上的变化。在技术与艺术上,民居是空间与时间、材料与结构、方形直线与圆曲韵致、阳刚与阴柔、庄重与活泼、理性与情感之间所进行的一场严肃而美妙的文化对话方式。3.4.2造型语言的视觉审美(一)朴素自然的美学理想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首先服从自然,然后征服自然”。徽州古民居的选址即是重视环境选择,重视服从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徽州古民居建筑体现出质朴之美,单纯的以砖、木、石为建筑材料,以青石、麻石等纯石质材料质感而不施丹青;门楼的砖雕精工细作但不以五色勾画;隔扇、梁架的木雕保持木制的纹理和天然色泽。充分体现出材料质地的美,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单纯、统一的建筑色调,表现出东方美学“道法自然”的悠久历史。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表达审美的“后归于朴”。周庄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其审美理想充分体现道的精神的“朴素”。徽州古民居一直保持石质、木质及砖瓦的质之美,深受道家美学观的影响。徽州学者朱熹认为“大抵圣人之言,本自评议,而平易之中其旨无穷”,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6页主张平淡自然的美学理想,从理论上赋予道以美的属性,主张平淡自然的美。宋以后,徽派儒士“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这种美学观念深深的渗透在民居建筑艺术之中。(二)以线造型的审美法则徽州古民居中体现着对线条的美感形式的追求倾向,室内空间的木结构表达了极强的线的概念,构成以线造型的视觉艺术语言。其中,柱子、梁架、斗拱是长线与短线的组合。徽州古民居是方圆结合,外型属直线条,马头墙顶端是水平线,墙面是垂直线,青瓦覆盖的屋顶呈弧线坡面,檐1:3处挑起一些,体现出美学上的曲线之美。民居室内空间的木构件纵横交错,横跨在木柱上的梁架剖面形同琴面,梁身呈曲线状;木柱断面呈圆形,上下两端较细小、中部粗大,形如梭子,视觉上看具有曲线条的圆润优美;民居斗拱也是直线和曲线结合的线条组合,斗是方线条,拱是弧线,层层叠叠的斗拱是一片密集的短线组合,在视觉中起着强烈的、短促的、有力度的节奏感均表现出线条柔和的一面。徽州古民居充分运用线条的长短、曲直组成多样、统一的变化,具有鲜明的东方式的形式美。(三)对立统一的审美语法在徽州古民居中运用了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例如虚实对比、大小对比、明暗对比、疏密对比、简繁对比、刚柔对比等等都是徽州古民居的造型手段。在整体与局部的层面上分析,建筑外立面大面积空白的墙面上嵌入精雕细琢的石雕窗洞,这种疏密的对比形成的反差达到了点与面的对比统一的艺术效果;镂空的窗和隔扇在室内空问中营造出虚实对比,将窗外与窗内的景色隔而不断,相互映衬;厅堂与厢房的明暗对比细腻的契合了人们心理上的不同需求;砖石材料与木质地材料则很好地体现了刚柔对比,其中木斗拱起到承重的作用,斗与拱体现出刚柔相济的审美语法。(四)寓教于美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的古代儒家美学理论揭示了美的伦理性本质,将审美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美学几乎成为了伦理学的附庸。徽州古民居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儒”这一精神内核上,封建社会的宗教伦路观念在空间形态和室内布局上得到印证。“民居的秩序感确定了尊卑有序、上下有序。厅有上厅、中厅、下厅;房有『F房、偏房、厢房。中轴线让座椅都有严格的上、下等级,主次分明的建筑是为适应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7页等级森严的宗族制度而存在。”¨3.4.3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的语法关系徽州古民居造型是黑、白、灰的色彩和点、线、面、体的造型元素的巧妙搭配和优化组合,外立面粉墙黛瓦是为“面”。“长短相随”,兼具封护屋架和梁柱的构造功能以及防火功能的马头墙组合是为“线”。搭配和点缀在建筑物整体中的大门、小窗、砖雕等立面上大大小小、错落有致而又有机随机的灰色、黑色方块,相比之下是为“点”。徽州古民居的空间流线布局应和了文学中写作手法,从入口到室内,大门“起”,内院“承”,到达天井内院及厅堂的廊即是“转”,后经太师壁左右两侧门洞到达后堂意为“合”。整个空间布局与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切合的完美无缺,节奏上赋予变化又平衡统一,如果将室内各部件看成点、线、面之间的转折和对比会发掘出当中的趣味和设计构思简单中又有值得推敲的深意。3.4.4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的内涵与特征视觉艺术语言的多义性、朦胧性和不确定性恰恰是文学语言所擅长的,古民居在关键节点上调动了文学语言弥补视觉语言的缺失,做审美意境鉴赏的只因,画龙点睛,抒情喻志,升华意蕴。古代民居装饰题材广泛,多种多样,一是增强建筑的美感,加深建筑的个性特征,提高可识别性;二是表达吉祥、风雅、道德教化的内容和象征;三是沿用当地喜闻乐见、流行广泛的内容和图案,地域特色鲜明,传统民居艺术文化在丰富多彩的装饰上渲染的淋漓尽致。黟县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西递、宏村等古民居建筑布局严谨,工艺精湛,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吉祥福禄图案和有趣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民问故事,其生动活泼的题材和精湛传神的表现手法,增添了传统民居的精神审美情趣。历史故事和书法楹联展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思想,潜移默化的进行着伦理秩序、道德教化、是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和文学艺术达到完美统一。传统民居的文化渊源包括儒、道、释等。儒家学说作为集华夏文化之大成者,历¨俞宏理.李玉祥编著.老房了——皖南徽派民居(,I:册)【M],江苏:江苏美术j_}j版礼,1997,第39负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8页经两千年的灿烂辉煌和风雨洗礼,其理想人格在于不断的完善自己。徽州古民居思维观具有重体悟的特征。民居通过共生——生态关联的自燃性,共存——环境容量的合理性,共荣——构成要素的协同性,共乐——景观审美的和谐性,共雅——文脉经营的承续性,让人感受和体悟人与自然,人与人相融相协的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当人置身于合院式民居中,沿庭院、天井行走使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宇宙的无限和永恒。·3.5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审美(一)审美与视觉艺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离不开美的艺术、美的哲学、美的意蕴、美的意境,民居文化作为美的艺术,其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的美的哲学。歌德说:“古人的最高原则是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不只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面、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文字乃至于其他媒介,更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审美活动所涉及的不再是现实形象,而是审美意象。阿瑞德提出:“意象具有把不在场的事物再现当事的功能,产生出从未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功能。通过心理上的再现去占有一个不在场的事物,不仅可以满足一种渴望而不可得的追求,而且还可以成为通往创造力的出发点。”审美活动中的性质在于它是人的自由本性的理想实现,是指人的超越性。康定斯基说:任何人,只要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12(二)艺术语言的审美意境“传统文化注重人文精神,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强调仁心与天地万物一体和人的文化陶冶建构作用。中国人文精神深谙“天人合一”知道,讲求天地人统一,以道德理性、感性慧心、人文精神为依托,内外兼修。人文精神所标举的艺术精神是一种“穷观极照,心与物冥”的人生审美体验和精神境界,一种技进乎道、以形媚道、以艺写意的审美人格升华完成。”13意境是一个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妙意蕴。2章海荣薯.生态伦理。j生态美学一l二海:复口.人学jJ:版社.20053:E岳-/Jl著.发现东方.北京:北京图书馆⋯版社,2003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9页就审美意义上的意境范畴而言,中国的意境学从“诗言志”开始,将就情与景、神与形、比与兴、味与象作为探讨意境的核心概念,并随“比兴说”、“诗味说”、“情景说”等理论的历史发展,清晰的揭示出独有的思想意蕴。意境的蕴藉隽永。余味无穷,“有形之境”、“未形之境"和“无形之境”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三个不可或缺、不可分离的维度。传统民居其深邃的意蕴,体察传统民居有形的实体形象,未形的空间意象,无形的审美意境,进而体会传统文化情景铺叙,情感比兴,情景诗意升华,逐层深入的艺术手法。(三)审美与室内设计艺术性的关联李约瑟说:“再也没有其他地方表现的像中国人那样热衷于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大自然的原则,⋯⋯城市中不论集中的或者散布于田园中的住宅,都经常的出现一种对宇宙的图像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气、风向和星座的象征意义。”14民居住宅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意”,其结构虽简单但意蕴十分丰富,民间住宅以艺术的真情实感打动人们的心扉,抒发情怀,表达出复杂、细致、深厚、具体的思想感情。气氛和意境使人们产生某种感受,委婉地流露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古民居住宅取材自然,立足于自然,舒展有味,平易近人。原本不相关的要素在民间住宅中透过构图法则的组合产生出韵律。在空间中突出“人”的主题,有亲密感、安全感,既是自然美,又是艺术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礼制思想和宗族观念;也反映了乐观向上的心理和整体思维方式。满怀诗意的体会古民居平实、朦胧的比兴的空间造型艺术手法,其哲思的美、意境的美值得细细品位。3.6本章小结本章节详细剖析了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从徽州古民居的产生和形成到其视觉形式要素的细致描述,从而得出其特征,由此延伸到室内设计艺术特征和装饰设计艺术语言的归纳。对于其设计原则的艺术语言结构和造型语言的视觉审美论述推出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的语法关系以及其审美的多样性,为下文的应用和启发做出详实的描述和铺挚。4李约瑟著.中困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n版社.1999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0页第4章徼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4.1现代室内设计的阐释4.1.1室内设计概念(一)室内设计的概念室内设计是在一个围合的空间里根据环境,利用装饰技术和手法创造出满足功能需求和心理享受的室内环境。所有与室内环境息息相关的设计行为和实践都能称为室内设计,实际上这是一种对空间的塑造,与音乐家谱曲一个道理,从满足人们内心对于空间的体验感受出发,营造出高品质的室内环境。设计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满足实用功能,其意义在于创造具有时代感和文化内涵的环境美学。老子在《道德经》里写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字面意思是说建造房屋需要留出装门窗的空洞,空气方能流通,人能出入,房屋因而具有居住的作用,旨在表达使万物产生效果,“无”让“有”发挥了作用。现代室内设计是美学、科技和思维的多方面的融合。书面的这样下了定义:“室内设计是运用美学法则和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能同时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室内环境的学科”。巧《室内设计解析》中对于室内设计做了如下剖析:“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涵盖了相当宽广的知识面。文学艺术、工程技术、行业法规、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等都会在一个项目里面得到综合的体现。广泛的涉猎相关的知识与信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有效的达到室内设计的目的。室内环境艺术亦是综合性的审美艺术,室内环境艺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集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于一身,同时与电影、绘画、雕塑等艺术学科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并且还受到工程技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环境艺术是集时间性与空间性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在设计中融合各门艺术的形式元素与艺术语言,构成综合美学空间。”室内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设计,也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语言的载体,是与文化内容相联系的艺术载体。(二)室内设计过程作为建筑艺术的延展与升华,室内设计是空间的功能性与设计的的艺术性相结合5张书鸿.室内设计概论[M】.北京:华中科技人学II;版礼,2009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1页的产物。室内空间的设计具备更丰富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是对建筑实用性的完善。通过室内设计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让空间被赋予文化内涵和心理上的精神特征。实用和艺术的高度统一融合并呈现出符合当下审美趋势的装饰特征是室内设计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民居的室内环境营造观念中大部分室内空间不做绝对封闭,在变化中有连续的过渡,这和现代的室内设计观念是不谋而合的。4.1.2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一)发展概况髓着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室内设计作为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基本需求,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涌现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力求创造出符合功能需求和现代审美并充满文化内涵的室内空间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室内设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并慢慢发展起来,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如今的多元化设计思维,伴随科技的进步,国内的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与时代特征。(二)现代室内设计现象由于“室内设计”这一概念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建筑行业应运而生,早期专业基础教育的局限使得整个设计理论体系缺乏完备的指导,因而在艺术修养、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的能力上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与训练,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在对待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创新问题上尤为重视,认为民族的才是世晃的,更好的运用传统的地域符号元素,传承民族文化应当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研究分析的课题。在室内设计中,表面形式的元素堆积而缺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会模式化且不具备长久的审美价值,不富于变化的造型符号往往无法给人留下印象。合理的流线,统一的风格样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极具美感的视觉层次中表现出室内空间的节奏和韵律是好的设计所呈现出的效果。徽州古民居的室内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视觉变化,繁复和质朴的设计元素相得益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如果可以很好的把握到传统视觉艺术语言的精髓会让室内设计的创新更具有突破性和全面性。当传统和现代相辅相成的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之后形成符合当下审美趋势的设计理念继而创造出具有民族地域性的文化神韵又展现出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2页鲜明时代特征的设计作品是本文剖析的重点。4.1.3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现代室内设计在艺术风格上的探索与尝试已然衍生出许多新的设计手法和艺术理论,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室内设计作为应用艺术已经趋向多层次、多风格的表现形式,越来越浓厚的创新意识层出不穷,表达出浓郁艺术气息。现代室内设计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进行的艺术创新,室内设计理论伴随智能、生态、可持续的路线发展,反映了人与环境的融合。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自然环境的融合和空间合理优化越来越被重视,高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的运用增加了室内环境的科技含量。理想美观的室内空间设计需要在风格氛围基调中融合地域文化从而得到审美上的精神认同感和归属感。室内设计作为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载体之一,为应用型设计思想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平台,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呈现在人们视野中促进了文化与审美的信息传达。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重要内容,室内设计艺术传达出相应的地域特征,本土化的概念由表象层面上升到精神内涵层面。4.2视觉艺术语言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作用4.2.1增加空间内涵的丰富性民居的象征意义是通过民居的多种外在形态和形式综合显出出来的,民居的造型、序列、雕刻、工艺、还有民居室内装饰中的形状、色彩、肌理、材质等等都是用于体现民居象征涵义的各种外在形态和形式因素。不论通过何种视觉形态和形式,只有与所象征的意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达到艺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时民居的象征性才有审美的意义,并能为人普遍认同,由于其象征性是以建筑特定的外在形象去暗示某种抽象的观念、思想和精神,所以对其象征意义的认识需要充分感知视觉形象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与理性思维相结合获得。徽州古民居在空间布局根据生活行为习惯和文化内涵,内部空问层次相互依存,规划室内空问形态、景观环境、光影、装饰和室内陈设等要素,创造出符合当地审美观念的空问内涵,追求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体现出传统文化的贵和思想,包含着尊重个体的见解和需求的不同,努力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求得家庭和社会内部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3页和谐,依靠群体齐心合力,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价值取向。4.2.2营造空间氛围的趣味性徽州古民居在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上对于自然元素的利用相当巧妙,其中包括阳光、水景、植物、盆景、山石的要素引入室内设计中,利用自然环境景观,营造出空间氛围的趣味性,充分把握了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例如对水景的营造上,黟县宏村的承志堂中巧妙利用三角空间,在天井下设水池,引入水流,池畔有“美人靠”,室内空间亦动亦静,有声有色,极富趣味。徽州古民居的空间氛围反映了空间韵律与节奏关系,并有空间实体营造出了空间文化的民居精神精髓,其中透出的装饰韵味和趣味性对现代室内设计韵思维理念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引申意义。例如万科第五园通过归纳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结合精神与意蕴,应用到现代空间环境设计中,以简洁的构成形式营造出诗情画意,传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诗是美的代名词,民居如一首优雅的诗歌,既有诗情又现画意。诗以语言为手段,在时间上创造先后顺序,沿直线展开;民居住宅则是用体块为媒介,在空间上规划领地,不断伸展自身的各种姿态,由空间的直观向时间的连续渗透。4.3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的运用4.3.1徽州古民居室内设计的本质和设计规律(一)徽州古民居室内设计本质徽州古民居的设计本质是在遵循室内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美学意境的空间氛围,追求的是意境深远的美,其室内空间构成形式的意境是现代室内设计所追求的精神层面的文化境界,其古朴、庄重、典雅、含蓄的审美思想给予了现代室内设计精神文化养分,同时在建筑结构上亦提供了参考借鉴的价值,对于当代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文化构成形式来说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空间的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等形式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规律,使其具象化,然后再将徽州古民居的空间所涵盖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室内空间构成形式中,由抽象到具体,从不同的视角发掘徽州古民居室内空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4页间环境的本质和设计规律。论证了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的传承可行性。(二)徽州古民居室内设计规律徽州古民居的室内陈设设计为营造室内氛围、创造环境意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前厅的庄重和院落的欢快,中堂的高雅和厢房的清新均在规整中透出思想和主题。与氛围相较,意境更能启发精神层面的感受,对于不同的空间采用相应的室内陈设,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价值,使得室内格调高雅而怡情。徽州古民居室内陈设的装饰手法反映当时主人偏爱含蓄。常用蝙蝠、鹿、鱼、鹊、梅等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隐喻某些生态特征,附会人事,赞颂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用竹是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用梅、用松,是因梅、松耐寒,寓意人应具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品格。室内环境艺术是一个统一整体,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特性各不相同。古民居的室内空间与其他空间设计的对应部分相对不多,而在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室内设计空间按照空间组合规律对一切构成要素与形体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空间组织结构,是一个具有层次感的系统,由点、线、面、光、色彩、质感和肌理等构成要素,界面、空间等结构层次组合而成。对于徽州古民居和其他诸如展示空间、办公空问、商业空间等处于空间中同一层次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设计规律的对应关系。4.3.2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思维与方法(一)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思维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可理解成空间美学的形式原则或规律,例如统一与变化、对比、韵律、节奏、比例、尺度、均衡、重点、比拟和联想等等,这也是设计思维,空间的构成普遍在统一性中寻求多样化,在巧妙的变化中体现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态各异的点、线、面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中形成不同的视觉语言传达视觉美感,这种空间环境的美学思维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在空间环境的整体规划方面保留地域性,传承民族性,结合现代性方面引人思考,意义深远。对称可理解为均等,按照相同的构成规律,具有严格的格式和规则,特征为平稳,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5页在室内空间中具有装饰意味,是视觉艺术语言之一。均衡是对称结构的形式变化,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如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均衡的空间构成形式依靠视觉中心的平稳感而获得视觉的稳定,在表现上更为灵动,其设计思维模式依据审美原则。装饰手法的形成与其中蕴含的象征主题设计思维密不可分,以内涵意蕴为设计的思维方式有以下几点:一、辩证思维。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中隐含的设计思维利用互相统一、相互转化的特性,例如在装饰题材的选择上以人物、动物来作为主要图案。二、联系思维。徽州古民居的室内空间设计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视觉艺术语言来搭建,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结合现代审美趋势进行的再创作。三、系统思维。对于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的把握和运用是采用了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在室内设计手法中不断完善和发挥其深刻的意蕴和丰富的意境。(二)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方法及其运用案例一:位于深圳的万科第五园其设计思路是以现代建筑元素融合古典居住文化,在整体规划设计中通过对中式传统民居元素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而展现对于传统文化以及自然的追求与探索,呈现出古朴、典雅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方法。“摈弃脱离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简单复制和符号化语言,第五园尝试用一些新的语法来重新诠释中式,提炼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化及意念中的精髓,去除表象,直达内里,并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传统原生态,以唤醒人们深藏的场所记忆和文化认同感”。166杨道远.解读第五吲原创现代中式[N】.深圳晚报,2006·12一I8(B16)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6页图4一l万科第五园图片米源互联网第五园设计营造的现代中式氛围体现在民居的庭、院、门等单体设计中,选取提炼了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同时又融入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例如钢、玻璃和大面积的开窗及室内空间的重构,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更好的适应现代设计方式,从古民居的传统设计手法中汲取精髓,注入现代设计的模式和需求,创造富于传统精神的现代人居景观环境和室内空问设计,发扬我国的民居文化。幽4-2万科第五I嗣庭院图”来自互联嘲图4.3万科第五剜景观图Jj‘来自互联叫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7页;图¨第五园端体图』【-来自互联刚例如在墙体部分提炼了徽州民居的建筑精髓,采用了双层墙面,既有实体的效果又满足了通风、遮阳的需求。两成墙体之问的区域是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过度,通透而富于变化,如图4.4所示。色彩上采用素雅、质朴的白色、灰色主色调,既传达了民族性的气氛又将现代主义的色彩词汇表达了出来,其色彩的运用借鉴了徽州古民居朴素而简洁的外观,体现出典型传统的雅致JxL韵。院落以多种组合形式呈现,将民居住宅中的院落进行重新演绎,对于面积较大的户型采用了独立内院又相互关联的方式;对于较小的户型采用独立前院,多户相结合形成半公共前庭方式,将内院与外院穿插相连。地面铺装上以质朴的质感,采用乌黑或深灰的石材,如图4.5所示。其幽静而空灵的设计手法将徽州古民居中的清新柔和,虚实有致、淡雅相宜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8页图4.5万科第五园地面铺装图J1。来自互联网深圳力.科第五园所表现出的现代中式住宅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正是研究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的意义,在现代居住生活文化语境中的诗情画韵,而对于文脉的发扬与继承『F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这一手法的运用『F是将传统与现代融汇,将地域性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案N-.:具有馥郁徽派建筑风格和民居室内设计手法的陆和村茶馆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在当地有“茶文化博物馆”之称。建筑外观飞檐翘角、粉墙黛瓦,与高昂的马头墙辉映成趣,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高低错落,与两旁青色的砖雕照壁相得益彰,融古雅、简洁为一体,描绘出一幅温婉含蓄优雅的民族画卷。如图4.5所示: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9页图4.5陆和村茶馆外观图JI来自互联网大厅的布局充分展现出徽州古民居的特征:中堂的条案上放着花瓶、镜子和古钟,寓意“终生平静”,红木太师椅分列两边,一口古井置于门厅的中间,将徽州古民居的室内陈设巧妙的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来。馆内陈列了茶馆经营者收藏的众多文物,从家具到字画共一千多件藏品,以徽文化的风情展示古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发掘徽州古民居的文化精神。图4-6茶馆门厅图JI.米白互联网图4.7门厅的太师椅图"米白互联网陆和村茶馆的室内装饰设计多采用木雕装饰,空间布局和装饰设计和徽州古民居的理念一脉相承,其中木雕窗棂和雕花门扇的运用将空问隔而不断,茶馆中包问的设置形成造园艺术中的穿插、渗透等变化,既有丰富的层次,又可以观赏室内景色。天花顶灯也用雕花窗扇装饰,将现代灯光透过古典窗扇,光影犹如图案,在地面形成光斑并富于变化。茶馆中的砖雕上古拙朴素的纹样既繁复又细致,采用高浮雕、半圆雕的方法增加层次感,在光线下显出阴影,营造出更赋予变化的室内空间氛围。如图4.8所示。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0页徽州古民居中透出的文化气质需要传承与发扬,将其精神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其更具有文化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在归纳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的基础上更好的融合其精神实质,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趣味,创造出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设计作品是徽州古民居价值的体现和意义。图4-8陆和村茶馆室内图片米自互联嘲4.4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4.4.1徽卅l古民居与艺术的交融(一)书法和民居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讲求结构层面上分析与徽州古民居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有着殊途同归的共同点。在古民居的意境里,书法艺术和民居是相通的,书法中的静与动、圆润、刚强等手法与民居艺术形态轮廓极为神似。探索徽州古民居的审美意境时可以借鉴书法艺术的表现方式,丰富其文化内涵。中国文化里对生命的积极向上十分推崇,书法艺术中透出的“气势”与活力追求不谋而合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讲究章法、结构这一点上与建筑相同,也是一种深层次特性的契合。书法艺术讲究均匀、层次、呼应等:而徽州古民居从整体上讲究的对称性、匀称性,显示出空问艺术美的共同法则。宗白华先生说过:“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像一座建筑,有栋梁橼柱,有间架结构。”从书法的形态和结构中归纳出的理念与徽州古民居的设计都遵循比例、层次、对称、节奏、平衡的形式美,反映出其玩味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1页(二)音乐和民居民居建筑可以形容成“凝聚的音乐”,徽州古民居在气韵上体现了浓郁的音乐美感,俯瞰民居全景,表现出或连续、或渐变、或起伏、或交错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徽州古民居独特的艺术语言,如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内外部空间结构的处理、门窗柱子的样式等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是民居和音乐艺术契合的最主要因素,个体和部分之问、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的比例尺度对比差异有浑然一体。民居内部空间的形状、大小、明暗、开合既有变化又整体和谐,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问步移景异,表现出民居艺术空间理性的时间化特征。幽4-9民居建筑单体的节奏与韵律分析示意图(三)绘画和民居徽州古民居在艺术上与画意是相通的,传统绘画以线造型,以形写神,注重虚实相应,以有限之景寓无限之情,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整个民居的结构和布局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中国绘画中的构图规律,如疏密、藏露、虚实、呼应、明暗、简繁、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在民居中得到不遗余力的体现,内外相隔相通,于小中见大,大中观小,使虚实相生、明暗相合、丌合互承,意境深远。古民居的外部,空问、平面和线条的设计遵循了绘画理论的要求;室内的各种装饰也是绘画艺术在民居中的直接表现,无论是精致的雕梁画栋还是简单的装饰,都真切的反映了当地民族在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艺术风格。(四)诗歌和民居诗词和民居都蕴涵着苍茫的宇宙感,、厚重的历史感。在徽州古民居的审美中,由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2页审美感受的获得而进入对民居意境的领悟和体会,是一种关于民居建筑本身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当面对徽州古民居时,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浮上心头,激发隽永如诗的象外之象。民居与诗词艺术对意境的共同追求形成了二者最基本的共通性。诗词艺术被引入民居,有点染、生发、颂扬和美化民居的作用,拓宽和烘托了民居的意境。徽州古民居建筑表现的是一个实在的行为空间,具有明确的功能实用性,其中凝聚的那种美和意境间接启迪了现代室内设计的创意内涵。4.4.2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对现代室内设计启发“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是徽州古民居的特点写照,也道出了其色彩基调,即粉白和黑黛。从外部看来,建筑的色彩组合简单,线条简洁、凝练,黑、白、灰的组成宛如中国山水画水墨渲染的奇妙效果。徽州古民居室内外空间与自然元素有着巧妙地衔接,形成多层次、多变化的空间氛围。在其视觉艺术方面有着独特光彩的语言体系。古民居保留了徽州完整的地域风貌,其中的室内装饰构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整体建筑自然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现代室内设计的艺术风格提倡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在古典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审美观念,促进地域文化的再创造,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方式表达出来,在室内设计造型和文化内涵上进一步发掘新的契机,营造发展空间。传统的地域文化在今天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现代室内设计艺术形式的再创造是为了传承传统艺术和挖掘新的文化精髓,对于徽州古民居视觉艺术语言的分析、归纳、提炼、学习能更好的启发新的设计方式和表现意境的手法。在室内的空间布局上,现代室内空问设计利用徽州古民居中的透视、光影和色彩变化等手段,使大空间变小,小空间变大,将空间的划分与组合增加视觉上的延展性,通过各种物质构件,营造舒适、惬意、品位和格调的室内环境氛围。结合论文的论述内容,根据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手法,笔者设计出一套方案——和兮茶馆,以更好的阐释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发。此方案为虚拟模型,和兮茶馆是一个集茶艺、休闲、商务会谈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空间,坐落于某商场二层,建筑结构为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总面积1678m2,建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3页筑层高5米。以茶为主题,营造空间,力求在室内设计和装修上达到古朴典雅,把握氛围渲染和气韵的平衡。作为现代社会的饮茶场所,茶楼应该表现的是一种多元化、轻松、惬意、旅游休闲之氛围感。所以在设计中加入了喝茶场所心情的考虑,营造一个有饮茶心情的场所,一个能够品味茶香奥妙的场所。既要作为休闲品茶会友私密之场所,也要兼做艺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公共场所。设计定位更多的在空间感觉和视觉感受上传达华丽而不张扬,宁静而沉稳的空间感受之上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音声相和,前後相随”,中国哲学思想中又包括“和而不同”的辩证观点,因此取名“和兮"是以崇尚自然、顺其自然的思想意境。图4.10和兮茶馆,},.面布局图图片米源:笔者自制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入口处门厅的位置和前、后厅堂的设计均是汲取了徽州古民居的室内设计布局,包括室内设计的手法和家具的摆放,(如图4.1l所示)力求在茶馆中突出徽文化的气息,此方案位于酒店二楼,因此定位较高端,包厢设置较多,均集中在后厅堂,起到私密的作用,也为饮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4页图4.1l和兮茶馆的入U处门厅图片米源:笔者自制在材料上,主要采用青石板、仿古砖和青灰砖等石材,配以木纹石、胡桃木等木材来营造一个安逸、休闲、古朴、雅致的室内空间,进而对室内空间环境加以升华,赋予其个性、情趣、格调和气氛,突出和兮茶馆作为高品位的茶文化消费与休闲空问的内在特征,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空间的需求。图4.12所示为前、后厅堂,很好地诠释出徽州古民居的室内设计意境。H4.12和兮茶馆前、后厅章图”)k源:笔荷白制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5页和兮茶馆的室内设计在徽州古民居尤其是明清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后现代地域主义风格派的设计理念,采用现代装饰材料与设计构成相结合,在室内整体设计中加以统一与提炼,既保持茶馆整体设计风格的完整性,又使各不同功能空问赋予变化,同时突出建筑的艺术特点及商业形象,使之具有现代茶艺馆的商业风韵。图4.13所示为茶馆的接待处。图4.13和兮茶馆接待处图JI米源:笔者自制和兮茶馆的设计在功能上设入口门厅、散座区、多功能区、卡座区,包厢区。分别按照中式茶艺馆标准设计,分区合理,动静划分明确,人流组织通畅。值得一提的是,茶馆的平面布局结合了徽州古民居的室内空问布局,使其在空问的艺术品位上独树一I以,传达了地域性民居的民族性审美。图4.14所示为茶馆的卡座区,沿用了灰墙和冰裂纹的高窗,商字门的元素也体现出意境和精神特质。幽4—14和兮茶馆的卡座区幽"水源:笔名‘自制本设计强调硬质空间与软质空间相结合,在保持原有的建筑框架结构的前提下,在功能与室内装饰上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并对设计的主题进行完善和延续,使其功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6页能与形式得到统一。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徽州古民居的室内空间布局和装饰手法的提炼,结合了现代设计的相关审美,以传达地域文化的空间美学理念,致力于创造一个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民族文化空间。如图4.15所示,为和兮茶馆的散座区,连接用的石桥和圆洞门以及墙边的假山和流水都为打造出古朴、雅致的室内氛围起到了很好地烘托作用。幽4—15和兮泵馆的敌座区图』?米源:笔者自制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饮茶既是传统又是时尚,人们走进茶馆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仅仅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的确是耐人品位的话题。“道家饮茶,从中寻求空灵虚无的境界;佛家饮茶,以茶助禅,明心见性;儒家饮茶,饮出修、齐、治、平的为人之道;文人雅士饮茶,以追求心灵的宁静、精神的超脱。”包问里的家居和布置体现出中式元素的运用和把握,体现出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如图4。16所示为和兮茶馆的包l、自J:幽4.16和兮茶馆的包问幽”)k源:笔者白制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7页4.5本章小结本章细致分析了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和发展趋势,对于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和运用做了详细的论述,由此展开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发与思考。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具体形态。解读徽州古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运用现代阐释的理念,追寻古代匠师艺人表达实用认知审美功能和建筑意蕴世代相传的行使代码、符号语汇,上升到建筑哲学的高度,把握地域的、民族的创作思想、设计意匠、设计手法,以求传承和弘扬民粹精神。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8页第5章结语5.1本文研究重点及主要结论(一)论文从徽州古民居的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形成徽文化的历史原因和人口结构以及文化背景,从客观层面分析形成徽州地域文化以及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手法的渊源,具有现实意义,总结出不同于其他民居类型的历史原因。(二)本文明确了视觉艺术语言的范畴,将其剖析成视觉艺术和艺术语言两部分来阐释,分析其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特征,并详细论述了视觉艺术语言的多重性,为探究徽州古民居隐含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研究依据。(三)本文研究徽州古民居这一具有地域文化的艺术形式,从基本元素,即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等方面剖析其视觉形式要素;又从设计原则,即布局、对比、节奏、统一、平衡等方面探索其精神内涵,将徽州古民居中包涵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发掘出来,归纳成具有文化特质的视觉艺术语言,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思潮,将地域性文化传承和发扬开来,更合理、科学并有诚意的将我国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所蕴含的民族风格形成的地域特色而融入到当代室内设计中来。(四)基于运用古典艺术形式语言的成功案例,将古典与现代融合,启发人们更好的进行室内空间设计,营造更具文化性和精神性的室内空间氛围。5.2论文研究创新点(一)从徽州古民居的视觉艺术语言切入,着重探究其视觉形式要素和装饰艺术语言,对于造型语言的视觉审美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把握室内设计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二)基于类型学的理论对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元素和室内设计元素分析,着重从空『白J布局、室内陈设方面分析其构件的材质、性能、形状,室内装饰手法的精工细作值得细细推敲。(三)徽州古民居的装饰艺术风格凝聚了深刻的思想与文化内涵,这种与整体环境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其保持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徽州古民居的审美研究,探索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趋势和喜好。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9页致谢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指导我从选题、资料收集、考察、分析以及研究工作开展到论文完成初稿的导师胡剑忠副教授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在此过程中,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睿智的洞察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都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感谢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给予的鼓励与帮助,开题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感谢读研期间刘樾、刘芳、杨思瑶、王丹琳、毛彦怡、何少妮、王晓俊、毛夏川等好友的关心与帮助,在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与他们相处的日子带给我无限温暖和正能量。感谢父母和家人在读研期间给予的鼓励和支持。最后,向参加论文评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和答辩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0页IliI参考文献[1】赵新良编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李允稣.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f3】王其钧.编著.中国民居三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6】陆元鼎.民居史论与文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7】韩宝生.对绘画视觉艺术语言与文化精神的几点思考[J],《装饰》2006.11[8】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安徽[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9】刘丽芳.中国民居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0】单德启.安徽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孙大章.中国民居之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荆其敏.张丽芳.编著.中国传统民居【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3】单德启.编著.中国传统民居:徽州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4】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I,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5】刘丽芳.中国民居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6】杨道远.解读第五园原创现代中式IN].深圳晚报,2006.12.18(B16)[17】王翼飞.皖南民居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4【18】周蕾.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其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4[19】刘森林.中华装饰:传统民居装饰意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20】陈蓓.徽州传统民居构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1[21】门瑛.传统民居艺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黄浩.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3】汪玉华.徽州民居[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24]张新荣.中国民居艺术赏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1页[25]薛红艳编著.设计的视觉语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第一版[26]俞宏理.李玉祥编著.老房子——皖南徽派民居[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27]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8](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9】杨英.室内设计全息论[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5【30】黄凯.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05,7【31】陈建红.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探析[J],2003[32】占春编著.中国民居[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出版2012[33]牟岱.多元一体文化概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0(3)[34】(德)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61[35】(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6】E.卡尔西.语言与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8【37】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8】孟建.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J].http://、椭州artin9365.com,2005,(4).[39】陈蓓.徽州传统民居构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2007,11.【40]章海荣著.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1】王岳川著.发现东方【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42】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3]张书鸿.室内设计概论[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4]张新荣.中国民居艺术赏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45]胡剑忠.室内设计解析[M].四川:g马)ll美术出版社,2006[4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四川:g鸟)11人民出版社,1988[47】陆琦.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J】.华中建筑.1988[48](俄)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49]GREATGLASSBUILDINGTHEIMAGESPUBLISHINGGROUPPtyLtd.2004[50]DETAILSINARCHITECTURE.THEIMAGESPUBLISHINGGROUPPtyLtd.2004(5)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2页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1.2011年7月,论文《休闲餐厅的主题性设计》发表于《现代装饰》总第218期。2.2011年9月,论文《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表情、心情、精神》发表于省级期刊《大众文艺》总第275期。。竞赛获奖:2011年03月,设计作品《布鲁餐厅》获IDAA2010第三届国际设计/美术大奖赛优秀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