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5 M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图分类号:单位代号:10280密级:学号:MFA学位论文SHANGHAIUNIVERSITYMASTER’SDISSERTATION题社会养老模式下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目——以桐乡高桥养老社区公共区室内设计为例作者任薇学科专业艺术硕士艺术设计(环境)导师何小青完成日期2015.4I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确认符合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答辩委员会签名:主任:委员:导师:答辩日期:II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日期: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导师签名:日期:III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论文社会养老模式下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以桐乡高桥养老社区公共区室内设计为例姓名:任薇导师:何小青学科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5年4月IV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DissertationSubmittedtoShanghaiUniversityforTheMasterofFineArtsTheResearchofAgingCommunityPublicSpaceEnvironmentDesignInSocialPensionModel——CaseStudyonInteriorDesignofTongxiangGaoqiaoAgingCommunityPublicareaMACandidate:RenWeiSupervisor:HeXiaoqingMajor:ArtDesignEnvironmentArtDesignFineArtsCollege,ShanghaiUniversityApril,2015V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老龄化进程也在急剧加快,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3亿,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3。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滞后必然导致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日渐突出。社会急需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即是最易见效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然而,以往的社会养老模式下的养老社区易忽略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缺少人文关怀。因此,研究和完善养老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以养老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及交往的行为活动特征的研究,分析老年人对社区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的需求,探求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与室内设计手法,以改善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为最终目的。同时,结合国外成功案例对我国养老环境设计可借鉴的原则和对策,对国内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文章就如何打造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展开讨论。以设计实践中获得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经验,阐明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与空间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试图对我国养老社区公共空间提出自己的设计建议和看法。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对今后的养老建筑建设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事业发展提出参考性意见。关键词:老年人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适老性VI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sourcountryeconomyfastdevelopmentand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aswellastheglobalagingprocessisaccelerating.China'selderlypopulationwillexceed430millionandbeone-thirdofthetotalpeopleuntil2050.Meanwhile,theoldpeople'sconsumptionabilityandconsumptionconsciousnesscontinuouslyhasimproved,thehysteresisdevelopmentofpensionindustryinevitablyleadstotheincreasingcontradictionsofthesocialpensionservicerequirement.Asfarasitgoes,theexistingpensionservicecategoryandlevelaredifficulttoclarifytheincreasingpensionrequirements.Countriesneedtobreakthroughthewayoftheoriginalfamilypension.Socialpensionisthemosteasiestansuccessfulbreakthroughpointandappropriatelyentrypoint.But,Itusuallyignoredthe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requirementsofoldpeopleandbelackofhumanisticcare.Therefore,thestudyandimprovementinpensioncommunitypublicspacedesign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hemainresearchdirectionistheagingcommunity,throughtheanalysisof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requirementsandthecharacteristicsofcommunicativeactivitiesoftheoldpeople.Ithasbeenanalyzedtherequirementfordifferenttypesofcommunitypublicspacetotheoldpeople.Itwillbeseektheinteriordesigntechniqueofagingcommunityenvironmentandtoimproveandenhancetheirspirituallifeastheultimateobjective.Andbecombiningwithforeignsuccessfulcasesthattheprinciplesandmeasurescanbereferencetoagingenvironmentdesigninourcountry.Thisarticlediscusshowtobuildaagingcommunitypublicspaceenvironmentdesigninourcountry'ssocialpensionmodel.Togettingthedesignexperienceofagingcommunitypublicspacepractice,andilluminatingtheconnectionbetweenoldpeople'sphysical,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characteristicswithenvironment.Itbeenattemptedto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andoptionsinourcountry'spensionVII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mmunitypublicspacedesign.WhatIexpectedthattheseresearchresultscanbeguidingfunctiontoforfuturepensionbuildingconstructionandagingcommunitypublicspacedesign.AnditwillprovidesomereferencecommentsconformtoChina'snationalconditionsandpensioncareerdevelopmentsuitableforoldpeople.Keywords:Theelderly,Agingcommunitypublicspace,Environmentdesign,ElderlyfitnessVIII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11.1课题背景...........................................................1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2.1研究的目的...................................................21.2.2研究的意义...................................................21.3国内外研究概况.....................................................31.3.1国外研究概况.................................................31.3.2国内研究概况.................................................41.4论文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51.5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51.5.1研究方法.....................................................51.5.2技术路线.....................................................6第二章老年人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与研究........................72.1相关概念界定.......................................................72.2老年人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82.2.1养老社区无障碍设计...........................................92.2.2老年人的生理需求.............................................92.2.3老年人的心理需求............................................102.2.4老年人的行为活动需求........................................112.3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分类和形态特征....................................132.3.1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分类......................................142.3.2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16第三章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183.1国内外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发展的现状分析..............................183.1.1国外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发展的现状分析..........................183.1.2国内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发展的建议和方向........................20IX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213.2.1交通动线设计................................................213.2.2可识别性设计................................................213.2.3材料及色彩设计..............................................213.2.4物理环境设计................................................23第四章设计实践——桐乡高桥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室内设计...............244.1项目限定..........................................................244.2平面功能布局与设计定位............................................274.3主要公共空间室内设计..............................................304.4室内风格与色彩的表现..............................................384.5主要公共空间材料选择..............................................40第五章结论与展望..................................................455.1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案例综述........................................455.2设计实践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465.3未来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展望..........................................46参考文献....................................................................47附录...............................................................49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11致谢..............................................................112X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联合国规定,人口老龄化定义和标准为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0%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全世界老龄化问题已逐渐引发社会的关注。而我国现已步入老年化社会,因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绝对数的改变,到2014年底,中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达到2亿。而我国国情决定了在今后一个时期,老年人口还将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总人口数的31.3%,换言之,每3到4个人里面,将有一位是老年人。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即将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状态。养老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养老对于许多人而言,还存在着客观上和心理上的落差,虽然老人的经济供给和基本的社会保障有了很大的提高,却依然面临不容乐观的老龄化局势,特别是养老服务业成长的滞后,人们一直在力求改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实际上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其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为适应未来的需求,社会养老模式是最容易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应将其定位为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新生活的发展模式。最后,基于我国重视生活环境的传统历史背景,社会养老模式不仅使得老年人在关注基本的居住权利之余,还满足了他们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更高层次需求。目前养老社区的开发、设计与改造在我国仍是新鲜事物,还没有专门针对养老社区以及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国内学界对老年人的相关住房制度的研究较少。这促使我们在相关经验中进行探索并提出了疑问:“思考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想的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环境?得出的答案是:它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地方,它不一定是在建筑外观夺人眼目,但应在室内环境的每一个细节和功能上对老年人的关怀和人性化体现。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在设施设备的细节化研究基础上,探索一个综合考虑人文精神方面等因素的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让设计更符合老年人需求,实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身心愉悦。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考虑如何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在空间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下,除了研究人体尺度与无障碍等方面的设计之外,也应从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角度对我国老年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环境是一种能诱发人行为的潜能,能对老年人在空间上的使用状况为我们提供一个反馈,从而优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结合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我国养老现状的具体国情,对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更为人性化的分析,希望对未来的同类课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1.2.2研究的意义我国在老龄化趋势的冲击下,关于养老建筑的探索性研究大多数仅停留在功能层面上。本研究基于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规范理论,以60-84岁有一定行为能力的、拥有主动性和适应能力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鼓励老年人不拘泥于居所空间中,走到室外与大家交流,因此需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无障碍的可活动的空间环境。需要改变人们心目中老年人是负担的传统观念,从公共空间各功能性布局和合理的人流动线出发,研究中国老年人的空间使用尺度和符合公共空间的适老性特征,充分发掘和满足老年人各方面和各层次的需求,通过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初步研究和探讨,创造属于老年人的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着重关注功能养老与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精神养老并重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养老社区公共空间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1.3国内外研究概况1.3.1国外研究概况对老年人与环境特性关系的课题在国外有许多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期瑞1典著名学者本▪那杰提出了“正常化”(Normalization)理论,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弱势群体来说,正常化的社区是最合适的生活环境。这些理论及实践也促进了社区养老的发展。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养老社区的研究开展较早,但是专门针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却不多见,而在社区规划和环境设计上却有较早的研究,我们可以从相应的空间组成和功能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适用于我国的对策。以美国、日本为例,美国是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也是其中老龄化速度较慢的国家。在养老社区规划方面,20世纪60年代,戴尔·韦博公司开发的太阳城成为第一个商业性老年建筑,其中包括弗罗里达太阳城、亚利桑太阳城以及加利福利亚太阳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多功能老人中心”计划,它包含一系列综合服务组织和相应设施,提供健康、教育、社会参与和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的老年社区是美国老年居住环境建设的重要特色,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把老年住宅、公寓、餐饮、商店、娱乐中心及医疗保健机构等设施连成一体,即形成所谓的“太阳系”布局的社区空间结构(图1-1)。日本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日本人有很强的养老观念,老年人对家庭其他成员的依赖性很高,但近年来,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养老。日本在2000年推出了介护保障制度之后,养老社区的数量开始增多,形式也愈发多样化。日本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设置,其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恢复体能,促进身体健康,从而可以重返社会的一个过渡场所。作为养老产业和建筑设计范畴的专业丛书《全球老年住宅:建筑和设计手册》,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养老案例作和其1瑞典人本·那杰(BengtNirje)於1969年1月10日发表了一篇专述正常化原则的文章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作为参考,让更多人关注老年群体,让设计师更用心体会老年人的需求。图1-1“太阳系”布局形成的社区空间结构1.3.2国内研究概况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关注养老社区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关于居住环境的适老性和无障碍设计方面,有一些较为系统的研究;在老年建筑设计和居住问题方面,如胡仁禄、马光的《老年居住环境建筑》,周燕珉等的《老年住宅》,他们都包含了对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以及对当下的养老居住空间特性的分析和研究,但专门针对国内养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内容却不多见,研究人员只能从相关建筑及规划类型的公共空间中借鉴实例进行研究,如李斌《养老设施空间结构与生活行为拓展的比较研究》、柴彦威等的《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的活动空间》、王江萍的《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这些从老年建筑的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体系到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公共空间进行论述和研究,但这些研究内容多从功能出发,缺乏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人文关怀的阐述。在养老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方面,也有一些系统的研究和规范,如姜孟厚的《无障碍建筑设计》、宋磊的《养老院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GB/T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这些规范和书籍中所介绍的养老空间和其他相关功能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可给予我们在养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借鉴。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国情、居住者的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我国开始重视养老产业,政策有所改变,政府也逐渐对其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投资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者逐渐兴建了高级的老年公寓和社区,让使用者与消费者的老人或其儿女愿意接受这种新式的养老模式。越来越多学者和关注于养老问题的人们愿意投身于养老事业中,也相信未来会有专门针对于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成果。1.4论文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本文首先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类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养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是老年人生活最主要的空间载体之一,是老年人脱离社会之后进行集体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另一个平台,其研究意义在于落实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与法律,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并且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微社会中,享受晚年生活。其次,本论文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行为活动三方面出发,其特征对于空间环境的特殊需求,通过调研的手段收集有关老年人对于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的经验材料,对于尊重和关怀老年群体,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国内养老现状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关于老年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环境设计的探讨,对未来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环境和生活质量给予建设性建议。1.5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分别从国内外相关论著和文献资料、养老论坛的最新资讯、相关网上信息搜集相关资料,对有关养老模式的现状、老年建筑和公共区域设计的发展和类型、老年人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心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提取适用于桐乡养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实例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数据。2.案例调研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国外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经验,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项目进行调研考察,运用环境学和空间设计理论对适应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的适老性设计进行探讨,有针对性的制定基本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框架。3.实例参与参与桐乡市高桥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从人性化角度着手,将设计想法转化为实践案例。借助实例的演绎,可以更好地从实践反观到理论,进一步检验和调整论文相关内容和表述的合理性。1.5.2技术路线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老年人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与研究本章首先对老年人这一群体及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界定进行了说明;其次对老年人、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及交往需求进行了分析,对老年人的活动空间提出建议和要求;再次,社区公共空间作为研究目标是根据老年人的使用情况而谈的,针对性分析和研究了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分类和形态特征,这将为下文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探讨进行了铺垫。2.1相关概念界定1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被定义为老年人。本文对养老社区室内环境设计的研究,主要以人的身心特征和行为方式为线索,因此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的是生命活力较旺盛、身体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即自理老人和部分自理的老人,其中包括使用助听器的老人和坐轮椅的老人等。养老社区,它是以老年人为居住或者活动主体的社区。它是隶属于全新养老模式下,不同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是基于现代住宅开发和兴建过程中,置入养老的理念与功能,创造除了基本住宅空间之外拥有养老等多功能的附属价值,是养生养老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2-1)。图2-1养老养生产业链示意图养老社区公共空间,是基于老年人为活动主体的公共空间,“公共”一词1老年人_百度百科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是指它的拥有者是集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内均可进入的场所。社区公共空间的周边相关服务包含餐饮、商业网点、健康、健身、娱乐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以及生活服务等设施,并且周边配套的老年住宅的居住者能以最近距离到达(图2-2)。图2-2老年人10分钟步行可达区域示意图2.2老年人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养老社区作为新兴社会养老模式中必不可少一部分,从居住条件到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同时在社区中公共空间的现状不容乐观,需针对老年人这个弱势同时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予以特别对待和照料,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要求。本章将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性以及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同时概括出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合理完善的养老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应该是基于这些需求之上的,分析出这些需求对于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产生的特殊性,从人性化与细节性入手,为老年人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身心环境,也以此作为后文研究的依据。1赫曼赫茨伯格.《设计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01.01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1养老社区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的定义是指为各种有障碍的人创造消除周边障碍的环境和产品1设计。针对老年人来说无障碍设计是基于对老年人意识、行为与动作反应所做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为优化一切老年人所用的物质、信息传递、交流环境所做的设计,为老年人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这也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2.2.2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人进入老年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的器官功能都有相应的变化,身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都会随之减退。但界定老年人的年龄跨度范围较大,个体差异也相差甚远,但整体来讲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以下生理特点:感官机能会出现退化,其中包含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以及嗅觉的退化(图2-3);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功能退化;内分泌系统及集体代谢迟缓;神经系统中体现出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下降;运动系统会导致智力下降与肢体的迟缓性。这些生理衰退会伴随着老年人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本正常的环境条件会成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能力的障碍,须考虑建筑环境中人文关怀的因素,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为首要前提,图2-3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而其主要需求表现如下:(1)听觉环境听觉退化会导致在休息的时候对于噪音十分敏感,易失眠、怕干扰。他们对于门铃和警报的声音不敏感,远距离对话障碍,亦对于远距离观看电视与节目活动也有不适。1无障碍设计_百度百科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视觉环境视力衰退导致对光线感知度差,对形象和色彩的辨识能力下降,对强光较为敏感,喜好温和光源,对于光亮突变的适应能力减弱等。(3)触觉环境触觉能力的衰退会导致对于烫伤不敏感,在磕碰受伤之后不易察觉。老年人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夏天喜欢在通风阴凉的环境力活动,冬天则喜欢在有太阳背风处停留等。(4)无障碍环境老年人肢体灵活度的下降会影响四肢的活动幅度,做抬腿、下蹲、弯腰和手臂伸展等常规动作困难;骨骼变脆,严重者会导致跌倒后发生骨折的现象,生理机能损伤后恢复时间长;不宜食用过软的座椅、沙发等,会导致腰部和颈部不适;对楼梯、台阶、正常尺度的卫生洁具、开关插座等部分设施使用不便。2.2.3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在不断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状况,也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这与老年人生理机能、大脑功能的老化、社会角色的改变以及经济地位等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导致心理感受的变化,容易产生孤僻、失落感、自卑感、抑郁感等消极的心理。我们应该针对老年人所处的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而“老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使得老年人在对社会和空间环境中有以下心图2-4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理需求(图2-4):1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怀旧心理老年人在退休和离开社会交际圈之后,为了寻求更多的亲切感与共同回忆,他们更乐意与同年龄人相处和交流。怀念旧时的美好时光和期望健康与长寿是每个老年人共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2)依赖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越发不能自理的日常生活状态中,理性与依赖性产生斗争,并逐渐向依赖性转换,渴望得到关爱与保护,从而减少紧张感与忧虑感,满足越发敏感的心理需求。(3)喜欢“唠叨”老年人因刚离开工作岗位后会情绪低落和产生孤独感,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社会的尊重,偏爱热闹的氛围,从而能从空虚和无奈的心境中解脱出来。(4)“返老还童”由于生理的衰退,逐渐产生对寻求纯真与简单的向往,应多接触自然与阳光,参与户外活动和文娱活动,避免了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老年人都乐于与老朋友一起下棋、打牌、跳舞等。2.2.4老年人的行为活动需求人是空间环境的核心,环境为人而存在,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应以人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为依据,也应考虑人们对于空间能够展开的行为活动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由于生理与心理需求等自身的活动规律,决定了他们比其他年龄段更为强烈的交往需求。在公共空间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和分析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活动规律,恰如其分的规划社区环境,才可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以下五个方面重点表现了老年人的行为活动需求:1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集中性需求进入老年,行为活动也因生理性因素变得迟缓,很多老年人由于老年病和长期病的困扰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故最佳的社区活动为十分钟可到达区域;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也没有年轻时那么广泛和随心所欲,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由于交往意愿会走出居所集中性地聚集在公共空间中进行聊天交谈(图2-5)。图2-5老年人集中性需求示意图(2)自主性需求人是空间的主体,老年人具备在公共空间环境中会选择性独处或者共享的权利,这就意味着空间需具备开敞或者封闭的条件。灵活性是自主性的前提,自理的老人和部分能自理的老人由于身体的可支配状态对于空间的可能性要需求更高,他们有时想坐下专心致志地学习、看报,不愿意受人干扰;有时会主动来到健身室和棋牌室与人交流聊天(图2-6)。图2-6老年人自主性需求表现(来自http://image.baidu.com/)(3)交往性需求人是高级的情感动物,有被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以及社会环境中与人相交往的需要,老年人就算离开社会在安享晚年的岁月中也有交往的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年人身心开朗的组成部分,在公共空间中可营造共同的地域1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化、职业特长、价值属性、兴趣爱好等等,这不仅能促进老年人结交新朋友,增加聊天互动等行为方式,也消除了老人们在离开社会之后产生的孤独感(图2-7)。图2-7老年人交往性需求表现(来自http://image.baidu.com/)(4)休闲性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多的休闲场所往往是建筑物周边零碎的剩余空间,如室外小庭院和小花园,对于公共空间的室内环境来说,可以将室外的休闲功能概念引入到室内来,以便于形成可供老年人停留休闲的空间环境。(5)人性化需求人性化,即以人为本,应充分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能够吸引老年人进入空间、享受空间、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与人交往。在城市中,不同主题和装修风格的空间会吸引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而在养老社区中,根据不同类型空间的功能和需求,营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和室内设计对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也是相当重要的。2.3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分类和形态特征养老社区作为一种公共建筑类型,不仅承担着老年人的居住功能,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着娱乐活动、餐饮、医疗护理等各项日常生活所具备的功能空间,它更像是一个老年人社会的缩影,使老人们在享受一般居家养老无法享受到的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娱乐生活,促使他们参与社会活动与交往,在生命的晚年也能得到自身价值的释放。由于本课题的对象为养老社区公共空间,所以排除居住部分,只针对公共空间进行研究。营造一个不仅功能完善,而且可以给老年人带来各种需求和便利的公共空间类型,让舒适的环境陪伴老人们走过人生最后的岁月,这才是最温馨和有意义的事情。1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1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分类研究的对象为社区内行为活动发生较多的以及老年人频繁使用的四大类功能性空间——入口空间,走廊空间,餐饮空间,娱乐和活动空间。以下是对各功能空间的定义及功能要求:(1)入口空间在老年社区中,门厅、大堂及大堂包含的休息处构成其主入口空间。大堂空间在整个入口空间中占据较大的建筑面积,也起到承上起下的关键作用,主要用于解决交通、休息洽谈及社区文化宣传等多种功能。这就意图2-8自摄于背景泰康养老社区味着空间需要有较高的利用率,故通常被规划为问询、接待、休息、疏散等功能。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功能区域中休息区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老人都比较愿意在入口大堂处停留,这就需要在入口大堂处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亲切感并且舒适的休息空间,方便老年人休息停留并且聊天交流,同时也为老年人其他行为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图2-8)。(2)走廊空间走廊空间的主要用途为人流的通行和疏散,它是穿插建筑各个空间中的交通空间,在养老社区中它是构建整个社区交往空间网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很多养老社区的室内走廊中临时设置了饭桌、麻将桌等设施(图2-9),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弥图2-9走廊空间现状(来自http://image.baidu.com/)补餐饮空间及娱乐活动空间的利用匮乏,弊端是掩盖了原本走廊空间的功能性和开场性的特点。我们应该优化每个1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类型空间的功能和布局,扩展走廊空间原有的单一的功能,丰富走廊空间的视野,基于事先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尺寸,不破坏走廊的人流动线,走廊中扶手设施的必要性,考虑老年人日常生活兴趣,可以在走廊中添加休息、景观、展示的功能,在放松老年人的心情的同时,也促进了交往,让老人在闲暇之余可以愉悦心境并且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3)餐饮空间老年社区餐饮空间的基本形式都是与厨房相邻,位于一层,由走廊与社区主体相连,以一种容纳几十人的大空间方式出现呈现。但现在为老年人服务的餐厅或食堂都是一种相对较大、较为空旷的空间,就餐方式大多是以集中式、托盘式为主,充斥着一图2-10餐饮空间现状(来自http://image.baidu.com/)种生硬的制度化氛围,与在快餐店就餐无异,这样便让每日的就餐成为一种任务式的流程,难以让老年人在就餐时体会到应有的亲切感与舒适感(图2-10)。因而,这就启发我们应该注意适当改变封闭形式的空间形态,引导我们去思考怎样去消化巨大的尺度和合理调整呆板的空间氛围。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人流的动态及餐桌的摆放方式,从人性化和生活化的角度去考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使他们能在就餐中放松心情,并在无意识中放慢用餐速度,下意识地与周围人交谈对话,从而起到增进相互间感情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老人们的联系与交流。这样的话,在社区餐饮中心就餐便理所当然成为一种惬意的日常生活行为,这也体现了优质空间应具备的属性。(4)娱乐和活动空间娱乐和活动空间是承载除就餐、睡眠等日常生活之外最重要的场所。养老社区的娱乐和活动空间是为了满足老年人能够自由进行所喜爱活动的需求所设置的,通常由健身房、棋牌室、游艺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咖啡厅和茶室、等公共空间组成,由于现代老年人娱乐活动的多样化和年轻化,现阶段很多养1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老社区还包含舞蹈室和卡啦OK室。不过从实践调研中看出,目前的养老社区对于老年人娱乐和活动空间的设置存在着些许问题,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很多设施的放置都比较混乱,社区管理者不明确在什么样的功能房间应该设置什图2-11娱乐和活动空间现状么样的设施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来自http://image.baidu.com/)需求,大多数的老年活动室都是在空旷的室内随意的放置几张桌椅,以供打牌下棋和观看电视节目为主(图2-11)。因而,只有明确社区空间组织、功能划分以及地域特性带给老年人的需求,才能为老年人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娱乐活动空间。只有根据他们的需求去选择和安排相应的行为活动,才能够使老年人更清楚地认知空间所要传达的涵义,使他们的生活更具有规律性,一方面可以让喜欢安静的老人不拘泥于自己的居所,并且更快地融入所处环境中,另一方面也使喜欢与人交流的老人在公共空间中有一定的存在感和归属感。2.3.2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养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是为老年人交往活动和休闲娱乐提供的空间场所1。从空间类型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社区对活动空间的服务设施设置较为单一,也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社区在健身房放置一些不符合老年人使用的体育器械,在空间较大的房间随意放置几张桌椅和电视,这样的空间内容简单,不太能体现良好的空间氛围,很难吸引老年人参与到空间中的行为活动中去,也会造成空间的浪费与使用率的下降。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针对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老年人对空间的使用情况。近年来,中国老年学学会养老与护理专业委员会对北京市场的老年养老需求进行了社会调查,见表2-1。在诸选项中,以“应对人数百分比”为例,我们可以观察到,由于自我需求不同的老年人对空间设施有着不同的期望,因此这也为社区公共空间1养老院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_百度文库1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多元化交往形式提供可能,为形成一个整体化且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空间环境提供有利的依据。表2-1养老社区必备设施服务设施空间应对次数应对人数百分比应对次数百分比图书室54514.461.6健身房54214.361.2棋牌室43411.349.1垂钓1403.715.8门球1213.213.7餐厅58815.366.5小卖部50113.256.3茶室2225.825.1美发室3439.038.8种植3208.436.2其他601.66.8总计3816100431.2本节从使用者在公共空间所发生的行为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老年人在不同空间类型中的实际交往行为,总结出空间形态特征、交往行为的情况以及主要的交往行为类型。经过本人的实地观察与调研,并结合上一节论述的相关内容,得出如下情况汇总表见表2-2。1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2-2空间类型形态特征交往行为情况主要交往行为类型(发生频率从高到低)入口空间开敞性十分活跃休息聊天、散步停留、结伴锻炼走廊空间开敞性不太活跃社交娱乐、休息聊天、兴趣共享、健身锻炼娱乐活动空半开敞性较活跃结伴锻炼、休息聊天、视听娱间乐、晒太阳餐饮空间半开敞性不太活跃,休息聊天、社交娱乐周期性明显第三章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3.1国内外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发展的现状分析3.1.1国外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发展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国外养老社区的一些管理者观察到养老社区中老年人与空间环境特性的关系,因而他们有针对性地在老年人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精神娱乐等细节方面都做出了相应地调整。本章节主要从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养老社区环境设计现状出发,总结两国在其领域发展的优势处,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取长补短地对我国养老社区环境设计研究提供可行性的策略。在美国,他们研究者将老年人比作太阳,而喜欢参加体育和社会活动的老年人被称为活跃型长者,他们经常出现在俱乐部,游泳池,图书馆,高尔夫球场,餐厅等场所;由于社区环境比较人性化,他们也参与到教育课程、艺术和工艺品学习制作等活动中去。国家每年也会投入很多财政经费以支持本国的养老事业,私人也投资一些环境好、规模大的老年社区为并进行商业化运作,入住者主要是一些家境较为富裕的老年人。养老社区的空间构造为具有不同生活1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和公共设施,老年社区的环境设计往往借鉴社会学、美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能够很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上的1种种特殊需求。如落杉矶FairOaks老年公寓,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丰富的活动选择,有私人餐厅、自助厨房、礼品选购店、多功能活动室、经验交流中心、健身洗浴中心、图书馆、观景平台、电脑房和花房等。养老社区公共空间设施配套成熟,环境宜人。采用简洁、明快的美式乡村风格,能满足当地人的身心需求,具有人性化等特点(图3-1)。图3-1洛杉矶FairOaks老年公寓(来自http://www.doc88.com)就日本而言,战后日本在亚洲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与我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也同样受到儒家观念影响,无论是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养老体系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养老事业的建立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日本在养老社区公共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与生活方式对应的配套设施,如日本静冈县热海老年社区,包含了会客室、茶道室、大浴场、和室、陶艺室等符合地域特色的空间场所(图3-2)。在空间环境和尺度上也比较符合亚洲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据所搜集与掌握的材料来看,日本在养老建筑和空间环境上有以下主要特色:首先,注重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的衔接,通过对边界空间的设计和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减轻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过渡,使公共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其次,创造多样化的停留、休憩空间,使空间在满足各种活动和生活行为需求的同时,设计出能够从更多样的视角来欣赏风景的场所,并注重赋予其不同的形式和功能,让使用者拥有个人喜好的选择性和自由性,从而能够很好地丰富了社区公共空间的价值;最后运用开敞的空间与各空间的有机联系。空间的开敞性更有利于老年人行为活动的便利。为了扩大老年人的行动范围,引导其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1老年之家实例_百度文库1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本的设计者在设计上注重建立公共空间之间的视觉联系,有效地增强了老年人的合群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图3-2日本静冈县热海老年社区(来自http://www.doc88.com)3.1.2国内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发展的建议和方向根据上述实证的研究与对比,日本养老设施的基本理念上,突出服务意识;环境设计和设施上更加注重细节,很好地体现了适老性,经济性,高效性等特点;较之欧美,在理念上将衰老作为人生的一个必经过程,积极地去面对,尽量充实老年生活;在平面布置及功能上注重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令老人们充实乐观地度过晚年生活;然而,也存在一些缺点:一、在空间感官上接近医院,缺乏感情的交流与互动,二、在细节和适老性上不够严谨,养老社区的空间较大,存在一定的浪费。根据我国基本养老国情,朝着积极养老的方向努力,在细节和适老性的设计上,向日本靠齐;在功能、感官刺激和交流感受上借鉴欧美的处理方法,取二者之长,设计出适合我国老年人行为活动及需求的公共空间场所。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尊敬老年人,同样也是全人类的传统美德。社会在不断进步,养老社区的发展同“老化”本身一样,是一个动态过程。结合东西方不同的养老理念,根据老年人特殊的心态、体能和行为特点,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养老社区的案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同时给予老年人最大的满足,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身心环境。2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进入老年期后,人的生理、心理都发生改变。因而,所有设计的基础是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此之上,创造一个方便、温馨、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空间。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用设计手法和语言在空间中创造归属感,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策略进行阐述:3.2.1交通动线设计在养老社区的公共空间的交通动线设计应基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范围,考虑其行为的便利性和趣味性,在动线上都应该避免交叉干扰的可能性,合理安排建筑物各空间之间以及空间与室外的交通动线,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对空间使用的需求。3.2.2可识别性设计记忆力和认知力下降以及患有脑退化等疾病会导致老人经常忘事,找不到空间场所或者忘记当时想去的地方;视力下降会导致老年人对形象和色彩的辨析能力下降,因此在养老社区中应采用可见的、明确的、多样的标识系统。可见性是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为了让老年人一眼就发现标识,可以将它们设置在空间门头,走廊地面,书架标牌等位置上,适当放大标识牌和字体;明确性是指各空间明确分类的特征,且阐述方式要简单易懂;多样性是运用不同形状和色彩的标识牌与社区不同空间产生联系。3.2.3材料及色彩设计(1)材料的选择室内的装饰材料是指覆盖于整个建筑物内部的墙面、顶面、地面上的装饰材料,简而言之,是指人在空间中能看到和接触到的六个表面,也包括其中具2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装饰作用的艺术品以及陈设品的材料。在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状态随之变化的条件下,老年人活动的公共空间需要选择更贴心、更具人性的室内装饰材料。首先,应该选择非反光材料,反光材料容易产生眩光,使老人的眼睛产生刺激引起的暂时性失明,也容易使人变得暴躁,情绪低落,因此在光线充足的空间里,需谨慎使用反光性强的材料,如大面积的玻璃与镜面材料。其次,因老年人的肌肉和神经反射功能下降,易导致骨质疏松。与此同时,由于平衡和反应能力降低,他们很容易摔倒,因此地面应选择防滑材料或防摔材料,如木地板、环氧树脂地板、防滑PVC等。再次,因特殊场所的隔音需求,应选择防噪音的材料。最后,选择保健材料,如纳米材料。它不仅无毒无味,亦防霉变,更可以杀灭环境中的致病菌,净化室内环境,为老年人创造宜人舒适的居住环境。(2)色彩的选择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人在室内中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很容易受到色彩的影响,色彩不仅能激发人的心理活动,也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休息和生活。平淡而宁静的晚年生活是大多数老年人向往的理想生活,所以在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中,应选择稳重和简洁的颜色,如墙面可采用乳白、乳黄、浅蓝、深绿、浅灰等柔和的色彩涂料,冷色系列可以调节心情,让人心神安定,而暖色系列则有利于休息和睡眠,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就室内家具而言,选择天然的原木色家具较好,也可选用米黄色、珍珠白、浅棕色等柔和轻快的人工色调家具,从而使房间氛围变得温馨、舒适、富有自然气息。就室内的整体空间而言,色彩基调需协调统一,可以在不同类型空间运用不同色系进行区分,但避免纯度、明度太高,给人色彩斑斓的感觉,容易使老年人眼花缭乱,干扰大脑中枢神经,引起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2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4物理环境设计(1)光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视力会随之下降,降低人们辨别事物的能力。充足的室内光线对于老年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所处的公共活动空间的光环境主要由自然采光、人工照明和局部照明为主。自然采光不仅能满足日常光照,也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使老人们在室内感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人工照明在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视力比较差,照度应该针对老年人对光的使用需求和敏感程度进行设计,防止看不见障碍物发生撞伤和摔伤。局部照明设置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如阅读室、舞台、演讲台、展示台、书架等,但室内明暗反差不要过大,需均匀、柔和。由此可见,良好的光环境是老年人选择停留交往和营造室内良好氛围的重要因素。(2)声环境由于老年人对于私密性和开放性的特殊需求,故良好的声环境是老年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环节,也可以体现活动空间的良好效果,声环境的研究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老年人社区的活动空间类型较多,参与社区活动的人群也比一般社区多,公共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而不同类型空间对声音需求及敏感程度不同,例如棋牌室、卡拉OK、合唱厅等,所以对于隔声设计需求较高,也应确定声源的出处并相应地去采取隔声措施,具体解决空间声环境问题的手段可以选择防噪音材料、绿化、隔声板等拉远声源的距离等。最大程度降低噪音源是有效防止干扰老年人平静生活的最有效措施。(3)智能化服务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已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愈来愈多的便利。反映到老年人的生活中,首先,科技运用在医疗急救中能够保证老年人生命急救的最佳时间。在智能信息社会中,养老社区中的安全报警设备是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特定的空间特别是在2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流量不大的空间如走廊拐角处、楼梯间设置摄像头,老年人在突发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脏病的时候,须要被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救助措施。其次,财产安全保证监控系统也是极为必须的,它是为社区提供一个安全的人身财产的环境的重要保障。再次,保证便利的信息共享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互联系统,通过一个客户终端配件储存老年人的各项健康信息、药物过敏、兴趣爱好、参与互动记录、特殊喜好、最重要联系人等相关信息,这对于社区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及时提供人性化的需求有很大的帮助。第四章设计实践——桐乡高桥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室内设计4.1项目限定(1)项目区位该项目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杭州嘉兴湖州平原腹地,属于包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图4-1),海宁市南,嘉兴市秀洲区沿东,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以南,西北毗邻湖州市南浔1区,临近江苏省吴江市。距离上海虹桥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仅咫尺之遥,沪杭高公路速与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320过道等水陆交通枢纽穿境而过。桐乡市总面积727平方公里,人口拥有67万人,距离上海市中心131公里,与杭州市中心相距65公里,与宁波市中心相距120公里,与苏州市中心相距74公里。通过沪杭与申嘉湖高速,由上述城市市中心往桐乡的高铁车程时间约须40分钟至1小时15分钟,形成了新长三角高速铁路网,至此桐乡将真正纳入长三角的“一小时生活圈”(图4-2)。1来自桐乡市地名网2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项目地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示意图图4-2“一小时生活圈”示意图(2)项目建设规划与设计条件从我国目前养老国情出发,桐乡养老社区致力打造社会化、多元化、优质化的社区形象,开发立体的全方面的老年服务体系。桐乡市整体经济在浙江省处于中上等位置,2010年桐乡市在浙江省65个县市中GDP排名15位。桐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等在此交相辉映;桐乡文化名人辈出,赵汝愚、张履祥、茅盾、丰子恺、钱君陶等都是出生1于此;更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1桐乡_百度文库2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项目具体位置本课题所在的具体位置为浙江省桐乡市高桥镇,东临世纪大道,西靠人民南路,优势在于位于桐乡的门户,交通便捷,世纪大道作为区域性道路连接至桐乡市及乌镇,通向高铁站直达区域;962亩农保地为项目未来发展预留了很好的生态环境空间,具有丰富的水系,毗邻镇中心,四周环绕有居民小区、教育区和医疗设施;劣势在于世纪大道快速交通对基地东西地块的阻隔影响,不方便出入交通,噪声污染也较为严重,南日镇及南部厂区的搬迁工作对此有影响(图4-4)。图4-4项目具体位置整个桐乡养老项目的基地总面积约57900㎡,此次设计实践的社区公共空间区域面积为5916.2㎡,见表4-1,在项目基地的西南方位,承载着老年人日常活动与健康咨询理疗的生活区域,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生活、休闲与娱乐项目。2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4.2平面功能布局与设计定位(1)总体平面规划适合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不仅仅各空间及家具尺度的推敲、功能体验、各空间合理的面积配比、还有关乎老年人的最直观的情感需求。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陪伴老人度过大部分晚年时间的地方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因此,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设计是保证老人们晚年幸福开心的重要保证。根据社区所应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与医疗辅助的基本要求,并结合调研出的实际使用需求和行为活动状况,从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出发,我们在设计中将建筑内部功能做了细化并有层次的进行了空间布局,对不同区域赋予主题性的定位,让老年人有更直接性的感观效果(图4-5)。整体空间规划分为七个主题性空间:“第一印象”顾名思义为入口大堂;“怡心养性”为书2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画交流室、公共活动中心及音乐吧;“老有所乐”为休闲娱乐场所,如KTV、棋牌室和交流厨房等;“美食总汇”为社区中心的食堂;“冠军之家”这个区域是根据老年人的“怀旧心理”需求来设定的,是一个包括康体、娱乐中心等功能在内的多功能场所;“防微杜渐”为急救中心以及中医诊疗室;“阳光长廊”为半室外的走廊。图4-5总体平面规划(2)情景设定根据总体平面规划的主题性情景设定,将老年人在不同空间内的使用状态进行调研,结合老年人对于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和行为习惯,分析在不同空间中老年人的感官感受和情感表现,归纳总结出不同空间室内的环境设计风格和特性,见表4-2。以老年人为使用主体开展设计工作,考虑功能与精神并重运用的装饰风格与设计手法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因使用群体的特殊性,在设计上采用功能与精神并重的装饰风格,力求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2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2(3)流线组织在平面分区排布上,按照以下七大板块进行分类划分,各区块之间由走道和半室外的“阳光长廊”进行过渡衔接,形成连续的空间序列,层层递进;同时,两个室外大庭院把所有的功能区块贯穿起来,形成通透的交通组织空间,由于全部功能区域重点展现在一层平面水平交通上的运作,在紧急疏散方面满足了老年人的安全需求(图4-6)。图4-7总平面流线分析2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主要公共空间室内设计(1)入口大堂入口大堂又名“第一印象”,作为整个养老社区开始的地方,在功能上作为社区的出入口,同时给外来人员提供指引信息、起到宣传社区的效果。为了营造一种宁静和舒适的空间氛围,设计者意图把空旷而不失温馨的感觉融入到此空间设计中去。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在进门左手处打造一块舒适休闲的区域,这块区域的地面选用同周围区域相区别的木饰面;墙面上设置落地书架,同时选用色彩鲜明、造型独特的装饰物来提点空间氛围;顶面选用错落的吊灯不仅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度,也使得空间氛围更加轻松活泼,家具方面选用不同款式的木制风格椅子围合式的摆放,自然的形成了休闲洽谈区;进门右手边是人进门习惯性首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设置为接待服务区。接待台作为发放养老社区信息和宣传整体形象的地方,背景为业主标识展示,而接待台旁边的大面积墙面,作为展示墙,用来展示老人们在社区中活动的照片,也活跃了整个空间氛围;同时考虑到乘坐轮椅老人的需要,根据无障碍尺度设计了具有高度差的台面。(图4-7)。图4-7入口大堂(2)公共交流区(音乐吧、公共活动区、书画交流区和图书借阅区)公共交流区为入口大堂的衔接区域,取名为“怡心养性”。是老年人休闲娱乐、交流谈心的主要空间。根据多数老年人的喜好,空间被划分为音乐吧、公共活动区、书画交流区和图书借阅区。纵向走廊贯穿了整个空间,走廊左侧可到达各个小空间,每个小空间则是互相贯通的半开放空间。3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音乐吧的处理具有小的划分。运用顶部高差式的处理,将其分为钢琴弹奏区和音乐交流区两部分,空间紧凑且带有很强的功能性。公共活动区利用墙体分为两个小的活动交流区域,顶面和墙面运用圆管百叶的一体性装饰手法,地面铺设橡木材质的实木复合地板,总体实用性和美观性都很强。书画交流区为喜爱阅读和绘画的老年人所设计,因此设计上没有遵循统一性原则,而是根据空间大小放置相应数目的桌椅,桌椅形态各异,供老年人根据喜好自己选择(图4-8)。图书借阅区利用通透的正面墙设置书架,以便老年人在不弯腰和伸手的情况下拿得到书,墙面可刷纯度较低的彩色乳胶漆,放置装饰挂画点缀,作为特色墙处理,地面选用相同颜色的地毯,突显整个区域的特点。图4-8公共交流区(书画交流)(3)棋牌室、KTV、交流厨房、多功能厅“老有所乐”中,棋牌室是为了迎合中国老年人喜好所分割设定的区域。棋牌室总面积为325.5㎡,空间通透和开敞。棋牌室分为大厅和室内包房两种形态,同时设置茶水间和卫生区域,满足基本休闲饮食需要。老年人可以三五成群约在包间,也可以在大厅玩牌并观赏室外庭院。整体平面功能布局完善,符合整个养老社区棋牌爱好者的流动使用。棋牌室室内风格继续使用圆管百叶元素,顶面用同色系的间隔百叶铺装;地面选用竹饰面地板与整体环境相配;庭院窗户对面的隔墙作装饰墙面处理,亦是整个空间的出彩之处,采用幕布投影出山水画的效果,外层用通透的格栅白页包围,隔墙外的地面用鹅卵石点缀3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突出艺术感。整体风格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让老年人乐在其中(图4-9)。图4-9棋牌室基于整体空间功能定位和歌唱爱好者在老年人中的比例,把空间做了最优处理,使得KTV的面积较小,并划分出了环绕的舞台中心区域、三个包房及水吧,舞台背景运用棋牌室的装饰墙面的投影手法处理,顶部也运用圆管百叶吊顶,舞台周围放置舒适的靠背椅,整体具有围合性和聚集性。在KTV进门处的顶面和墙面放置一些社区里歌唱爱好者曾经获奖的荣誉,照顾到老年人的怀旧心理,让他们一进门就可以“回忆当年”,突出空间的主题也活跃气氛(图4-10)。图4-10KTV交流厨房亦是满足喜爱烹饪的老年人需求而设定的一个区域,人性化地划分出了开放式的交流厨房和中式封闭厨房。交流厨房的核心是开放的橱柜系统、与厨房连接的吧台、大餐桌、两张四人位餐位和休闲沙发座椅。交流厨房的风格处理不同于棋牌室和KTV。为达到活泼温馨的烹饪氛围,地面和顶面的3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处理较为简洁,米白色防滑砖和石膏板吊顶,厨房区域地面采用黑白交叉铺砖方式;整体家具色调穿插搭配一些活泼的色彩;选用具有工业风格的灯罩,将重点照明且点亮食物的色泽,希望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会在交流厨房里“乐在其中”(图4-11)。图4-11交流厨房多功能厅位于社区公共空间的西部,为老年人提供跳交谊舞和参加戏剧、合唱、大型讲座等活动的场地。整体空间为达到干净简洁的效果,在不断的设计推敲之后,地面选用防滑竹饰面PVC;顶面运用圆管百叶进行大面积组合穿插,将大空间进行分割处理,将嵌入式筒灯安插并且隐藏在百叶中,从而达到大面积照明且顶面干净利落的效果;墙面采用与地面统一的竹饰面墙裙,踢脚设置防撞条,为避免老年人跳舞时不经意撞伤(图4-12)。图4-12多功能厅(4)食堂食堂的主题为“美食总汇”,将自然的概念引入其中,意图打造一个活泼3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意的就餐环境,让老年人能放松身心的愉快就餐。地面选用环氧树脂地坪材质,以300×600mm的模数,运用不同浓度的蓝色系块状材质进行拼接,营造一个碧海蓝天的意境;在柱子的处理上使用木隔断连接的装饰花架形式,围合成一个发散的树的造型,打破柱体以往的单调感;顶面吊灯高低错落随意掉下,一簇簇的照明提亮桌面;在墙面的处理上选用活泼的装饰贴纸,用木条围合成波浪型栅栏,让人有身处屋内向往自然的感觉;在家具的搭配上也与整体风格统一,原木餐桌配不同样式的椅子,可供老人们随意挑选(图4-13)。图4-13食堂(5)冠军之家“冠军之家”是整个社区试图打造的特色区域,空间的整体功能为健身娱乐。在空间的室内装饰上,从老年人怀旧心理出发,搜集他们在年轻时参加体育运动中获奖的荣誉,如奖杯、奖牌、奖状等,将其用作陈设品放置在空间的适当区域,如进门的特色陈设墙,反应老年人以往年轻时的荣誉时刻,让他们更有激情和乐趣来参与到强身健体的运动中。在空间功能分区上,从老年人对运动的不同需求及生理上身体的适应程度出发,设置娱乐运动区域和康体运动区域,娱乐运动区域中有台球、沙狐球、乒乓和康乐球等项目;康体运动区域是考虑老年人在室内能够运动的轻型器械,如跑步机和脚踏车等。在康体运动区的室内设计上,为了突出此空间的运动与健康的主题,将选用防滑的环氧树脂地板打造趣味性的运动跑道地面,墙面定做具有运动感的海报墙纸,顶面造型与地面呼应,与传统老年人社区运动空间相比,整体空间氛围活泼,这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出发的设计,让老年人主动且积极的参与到运动项目中(图4-14)。3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4冠军之家(6)健康管理、急救中心以及中医诊疗室“防微杜渐”为健康管理、急救中心以及中医诊疗室这三个区域的总称,由于整个社区的主要对象是针对较有生命活力、身体基本健康的老人,从而分析医疗在整个社区中需要设置的功能和空间比例。在整个平面区域规划上,“防微杜渐”在社区中的西北区域;在整体区域流线上看,“防微杜渐”是整个社区中的就近区域,即紧挨着入口大堂的右手区,直接可以到达。健康管理区域作为记录每一个老年人的病例与身体状况管理中心,社区工作人员会找有需要的老年人进行健康问题谈话。为了营造一个轻松惬意与传统医疗场所截然不同的空间氛围,在空间设计上,我们拒绝了冰冷的装饰材料,墙面选用竹木饰面,地面选用布艺地毯,特色背景墙运用透光布投影山水画,其外围绕圆管百叶,家具选用舒适的座椅与整个空间协调配套;照明上选用圆环型艺术吊灯与地面相呼应,嵌入式筒灯投射墙面用作重点照明来突出氛围(图4-15)。图4-15健康管理3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急救中心为接待特殊病发老年人的区域,由于功能需要分为应急中心、护理房、护士站三个区域,空间整体装饰手法延续上述健康管理区域的风格,墙面选用仿木PVC饰面及浅绿色乳胶漆,地面选用浅橄榄绿PVC铺地,运用嵌入式筒灯与灯带的结合进行整体照明。中医诊疗室为中国老年人设置的特色诊疗区域,拥有大厅接待区域和就诊区域,整体空间在具有禅意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中式元素,如放有各色中药瓶子的花架作为接待处的特色墙,地面选用颜色浓度不同的竹饰面PVC进行穿插铺贴,选用红色中式家具座椅,点亮空间氛围,突出空间主题。(7)走廊景观区域针对建筑的空间规划与老年人的身心需求,走廊景观区域为整个空间的不可或缺的区域;从空间形态特性出发,走廊空间为开放空间,活跃程度低,拥有社交娱乐、休息聊天、兴趣共享、健身锻炼的功能。利用半室外的开场空间与各空间有机相连,创作大面积多样化的停留、休憩空间,不仅放松老年人的心情也促进了老年人进行交往,让老人在闲暇之余可以愉悦心境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图4-16)。图4-16走廊景观区域手绘表现从整体空间区域规划出发,将走廊对应不同的功能区域,花坛采用不同类型的绿植,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喜欢养花的爱好,让老年人自己来打理种植这些植物,丰富他们的生活(图4-17)。如“第一印象”区域种植芳香类植物,有助于老年人情绪的安静与稳定,让走进社区中的老年人都会慢下脚步舒缓身心;“怡心养性”区域种植养颜类植物,所谓以花养人,可以起到护肤美容的3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效果;“老有所乐”区域种植相同空间功能的色彩类植物,这个区域的功能为娱乐,因此多种植色彩丰富的植物,比如开花植物或是彩叶类植物;“美食总汇”的走廊景观种植蔬果类植物,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就地取材,为老年人准备新鲜的果蔬,也给老年人带来一种“慢食”的生活态度;“冠军之家”区域种植寓意类植物,比如三叶草,老年人之间可以进行“寻找四叶草”的比赛,能让植物与老年人产生互动;“防微杜渐”区域种植装饰类植物,这个区域老年人较少到达,因此种一些生命力强,不太需要经常打理的植物。图4-17走廊景观区域平面规划走廊的景观通道区域重点在于花坛观赏区域及休憩娱乐区域的设计。花坛的设计手法基于无障碍尺度,遵循一定的人性化和规律性原则,平面上将花坛进行分割,900mm长度为一个模数,每个功能占一格或是两格,甚至三格,分别供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老年人站立时使用及老年人的休息坐凳;不同区域的各个花坛的分格高度也有不规则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和使用人数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实地施工(图4-17)。花坛的设计须从人性化角度考虑,为了方便老年人打理这些花,花坛的高度必须让老年人能轻松的触摸到这些花,从亚洲老年人平均身高出发,针对自理型老年人的花坛高度为1200mm,适合老年人站立时触摸到植物;并考虑某些老年人用轮椅时也能打理这些花,针对这类老人花坛的高度为900mm,径深为600mm,花坛边缘架空,方便轮椅老人近距离接触;出于将花坛作为观赏和休息一体化的考虑,花坛中设置木质座椅,花坛的所有台面做一圈木质边缘,所有转角做圆角,以便老人坐着的时候手肘可以倚靠,椅背高度做到800mm且椅背有一定斜度以保证舒适度(图4-18)。休闲3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娱乐区域设置大面积面向内部的坐凳,椅背上边设有一道比较宽的边,让老年人的手肘可以倚靠。座椅顶部设置吊杆,吊杆的功能一方面可放置一些悬挂性植物,如吊篮等,将其高高低低的悬挂,某些植物的高度能让老年人直接触摸到;另一方面针对养鸟的兴趣爱好者,吊杆高度在2000mm,能让老人吊挂鸟笼等,座椅也于通常的做法有区别,设置600mm高的独立式座凳,供老年人与爱鸟玩耍嬉戏(图4-19)。图4-17图4-18图4-194.4室内风格与色彩的表现为了让生活在养老社区的老年人不感到孤寂,我们更应该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其中风格的营造和色彩的表现就是其中最关键的手法。而国内的老年场所却是像医院一样,一贯的做法将墙面砌成洁白,生活在其中是乏味的。我们需要改变设计手法和风格,从老年人的生理角度和心理需要出发,通过色彩的选择与其刺激性作用,来帮助他们进行健康恢复。3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共空间所营造的氛围应当是一种温馨舒适的,能使居住者摆脱室外的喧闹,进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状态。在众多老年社区和养老院的案例中,为了显现适合老年人的风格和设计的高雅,设计师会选择深沉的色调和棕色系木质家具,从而使之与年轻现代感的风格拉开差距。然而,过多地将暖色和深色系搭配使用,也会造成心理上的沉重感,视觉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在设计案例中,整体设计风格还是以源于自然的原木色为主导色彩,运用圆管百叶为重点的装饰素材,使整个空间的氛围显得更为活泼,加入主题鲜明和富有趣味性的软装饰以及挂画提点整个空间的格调。每个空间也具有针对性设计,我们遵循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应当选择以纯度低的色彩,明度由高或转为中间调进行搭配,尽可能地使视觉疲劳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同时,根据不同空间的使用功能,展开两条线路的色彩搭配。首先,以入口大堂为主的公共空间,使用偏暖、米色的暖色调,配合原木的功能性装饰架来呈现温馨、禅意的风格;并在部分陈设挂画上,使纯度与明度相互交错,张弛有度中提高使用者的关注度。其次,以食堂、交流厨房和理疗中心为主的空间,采用偏冷色调,在材料与家具的选择上运用一些彩色系穿插搭配的手法,以自然的气息为主体,呈现活泼、轻松舒适的氛围(图4-20)。3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20整体风格与色彩意向4.5主要公共空间材料选择养老社区公共空间以木材为主要装饰材料,温和与平整舒适的质感很符合老年人心理状态的需要。同时通过材料与家具的搭配,营造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将老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一步,减少他们由于长期处于室内而产生的烦闷感,并且使他们更乐于参加到活动中来。以下是六个主要的室内主题区域的材料的统计展示,见表4-5:4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54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案例综述通过以上论述,笔者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总结以下结论:(1)老年人、空间、老年人的需求是构成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三大要素,其中意识到老年人在空间中的重要性是最为首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社区公共空间的定位以及服务人群的需求,以此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和着手设计,并在过程中不断地与使用者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设计落实。(2)社区整体空间的形式要以开敞为主,并考虑细节的无障碍性,因为社区中的居住对象为老年人,作为为老年人服务的空间,从空间形式上要向使用者敞开,在细节上让老年人无障碍的条件下无拘束的在空间中行走与活动。(3)在社区公共区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在设计时要考虑空间的转换的可能性,建议社区公共空间的管理者不定时地为老年人举行一些有意义的公共活动,如展览、小型讲座、歌唱书法等比赛、家庭活动等等。(4)社区公共区域中服务空间如休息空间、咖啡厅、茶水等空间的比例应适当提高,也可以利用一些转角空间作为休憩区域,以往养老社区中都不太注重服务性空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休息功能所提供的面积小,没有多余的空间。但是现如今老年人对于服务性空间的需求度已大大提升,故建议在设计中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5)注重环境的营造和装饰设计,现在的老年人对于社区空间的要求不仅限于安静、采光充分等,他们还更进一步地对室内空间的舒适美观程度提出了要求,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情,甚至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踊跃参与到各式的活动中来,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增进室内外空间的交流,从将室内与室外融合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出发,通过一些技术性的设计手法,如设置庭院、中庭、屋顶花园、观赏连廊等4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空间。这些要素在起到基本的过渡连接功能的同时,也能提升建筑的环境质量,使用者也更希望能在其中有多样化的空间体验。(7)最后,由于养老社区的建设常常受到费用的限制,所以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一些低投资的项目中,秉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一来在设计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二来可以尝试低碳环保可持续的设计手段,这样便可以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充分使用养老社区所提供的各种便利,既能节约材料,满足老年人的需求。5.2设计实践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是养老社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是非常有针对性和具有考验的。所以本次课题的设计实践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其中也有很多遗憾和未能在本次设计中体现出的内容。首先在本次设计过程中,缺少了一些在社会学、老年心理学领域等方面的专家与学者的参与。其次,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尚有不足,由于论文和设计的偏向性,笔者仅仅是从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没能更深入的从功能与细节方面来叙述。本次设计实践工作包括了各公共空间室内及半室外环境的设计,因此很多细节的部分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作为一种尝试,设计者想尽可能地体现出一个完成度较高的设计作品。5.3未来养老社区公共空间展望本次的设计案例只是一种尝试,然而随着我国更多的养老社区开始建立,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将在养老社区中得到体现并将服务于社会大众。可喜的是在国家颁布的最新的全国老年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养老社区的建设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衷心希望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师抑或是投资者、建设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国的养老事业与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去。同样也希望此研究和设计能够对我国未来养老社区公共空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4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作:【1】.羌苑袁逸倩王家兰.国外老年人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胡仁禄马光.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3】.(西)ArianMosteadi编;杨小东钟声译.老年人居住建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赵晓征.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6【5】.周燕珉等.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周燕珉.老龄化对住宅空间的人本设计[M].城市住宅,2009【7】.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8】.陈喆胡惠琴.老龄化社会建筑设计规划——社会养老与社区养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114-169【9】.许淑莲等.老年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0】.Rohert·B·Rechtel.EnclosingBehavior.Dowden:Hutchinson&Ross,1977【11】.[德]艾克哈德·费德森,[德]伊萨·吕德克.全球老年住宅:建筑和设计手册[M].中信出版社,2011,11论文:【12】.张妍.老年社区的开发与规划研究[D].江南大学,2007,1【13】.沈迭.人文关怀的养老院室内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14】.顾志琦.养老设施的主入口公共空间设计[D].清华大学,2012【15】.迟向正.基于生理和心理需求研究的养老院人性化设计[D].天津大学,2008【16】.王蓓蕾.基于人文关怀的养老社区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5【17】.李昆.老年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研究初探[D].清华大学,2011,5【18】.王墨林.闽南地区养老设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2,5【19】.贾磊.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研究与设计策略[D].湖南大学,2009,54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孔琳.适老化设计——社区公共养老设施室内空间环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5【21】.薛亮.养老设施中老年人交往障碍与公共空间关联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4【22】.宋磊.养老院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D].天津大学,2008,6【23】.张玉芳.老年人室内照明环境试验及研究[D].天津大学,2006,12【24】.马玉洁.适合我国多元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居住空间环境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期刊:【25】.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2010【26】.周燕珉.老年人生活习惯上的一些共性及问题[J].中国老年人住宅论坛,2008年第7期【27】.周燕珉林倩怡.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中日养老设施设计实录分析[J].装饰,2012年第9期【28】.李庆丽李斌.养老设施内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模式研究[J]..时代建筑,2012年第6期【29】.傅凯钱啸.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1【30】.曹儒张琲.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服务设施[L].包装工程【31】.陈亮.适宜老年人的室内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J525.14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5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7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8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9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0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1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任薇,《探讨老年住宅适老性室内设计的要点》[J],河南,美与时代,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0563n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本论文是在何小青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定稿,都离不开导师的帮助和指点。何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勤勉的工作作风以及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换句话说,他不仅教会我治学的方法,更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对我来说真是受益终生。在此,谨向何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与此同时,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是他们一路的陪伴给予我坚持的信念,是他们见证着我的成长的每一步,也是他们给予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和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老师和亲人。在此,向论文评审老师付出的辛勤表示感谢,祝您工作顺利!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