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50 K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室内设计赏析》课程报告姓名:黄河梦学号:20122708学院:食品学院n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博物馆建造地点:苏州设计者:贝聿铭建成日期:2006年建筑流派:新现代主义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2006年10月竣工开馆。贝聿铭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从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将博物馆与北京环境融合在一起。 新馆的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表达方式却是全新的。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色彩是伴随着材料的诞生而出现的,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属性。材料的质地、质感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苏州博物馆的整体色彩搭配让人在清新中看到了庄重,而且色彩将建筑放大,增加了建筑的厚重感。建筑的室外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大面积的,在小块色板上看起来很清淡的衍射,一旦涂到墙面上就可能会使人觉得鲜明和厚重,苏州园林的外墙就是这样的例子。而且边框华和瓦片的使用扩大了视觉效果。是这样的颜色搭配让人看到色彩运用在建筑的奇妙功效。n边框颜色与主题颜色反差对空间有着再次创造的可能。色彩对空间的层次关系有着再次延伸的作用而且见空间的比例再次创造。大面积的灰白墙体或许在有些人眼中单调但是加上灰色勾缝和边框,和瓦的整体结构色彩将整个建筑表现的灵动而富有生机。亭台楼阁的设计运用使整个空间灵动而不单调。使得整个构境的到完美的诠释。使整个空间的层次感不仅仅限于白砖黛瓦的色彩跳跃,更有空间的和谐。统一的颜色搭配让每一个空间都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对立体空间的重新分配和再次组织。色彩完善了建筑形象,使得建筑更加个性化,折射出苏州当地传统的人文风格。色彩的大胆应用使得建筑的肌理统一协调,同样也丰富多彩起来。相同的色相运用,通过色调冷暖、明暗、浓淡的细微差别,在“大同”n中建立“小异”,具有平和、大方、整洁、清爽、完整、静寂的性格,使得苏州园林和周围大的文化环境取得整体的协调和统一,更显高雅和庄重。白与灰的颜色对抗,形成强烈、鲜明、活跃的环境性格,具有高度的空间表现力。苏州博物馆采用一种特别低调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美。深灰色的石材屋面与白墙相配,保持了传统的白墙黛瓦色调,而屋顶采用加工呈菱形的“中国黑”花岗石片,黑中带灰的“中国黑”石材淋淋雨是黑色的,太阳一照就变成了深灰色。深灰色的屋面处理和墙体边框与白墙相配,以追求统一的色彩和纹理。在建筑结构上贝聿铭老先生摒弃了苏州建筑以木框架作为结构的传统采用了开放式钢结构,给建筑带来简洁和明快的风格。苏州博物馆是现代苏州园林的经典之作,它既保留了传统苏州文化更为苏州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当代的典范之作。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贝聿铭老先生的设计原理:1.强调建筑具有社会性,即使现代主义的,又注意与周围环境得关系。尽量使之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2.现代建筑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但是技术条件不是唯一的制约条件,环境与建筑师个人感受和社会需求也要考虑,当然建筑的实用性也应该值得思量的问题。3.强调空间和形式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对于他苏州博物馆是她最疼爱的“小女儿”,整座建筑结构巧妙、意境深远,恰如传统的苏州。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粉墙黛瓦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n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的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对色彩的出彩运用使得景与人产生互动和共鸣的直接因素。整个建筑的室内外设计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园林文明的城市里,这座现代,却又不失古典的建筑无疑成为了一个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