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36 KB
  • 2022-04-22 发布

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基本素质平衡培养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基本素质平衡培养的研究实践——对比伶工学社办学经验给南通高等师范学科学校五年制室内设【摘要】张謇创立于20世纪初期的伶工学社和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曾经轰轰烈烈的伶工学社的确是南通戏剧界中极具历史意义的盛事,然而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弥合而未能长久。让后人从中感受艺术与现实结合时发生的碰撞。对照伶工学社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曾经的伶工学社在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对于现今创立在通高师的艺术职业的延续发展具有以史为鉴的映射意义。【关键字】伶工学社五年制大专室内设计比较【正文】近代高职学者认为洋务运动的实业学堂开始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张謇创立于20世纪初期的伶工学社和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创办职业性质是非常明确的,然而两者结果却不一样。对照伶工学社创建和发展,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对通高师五年制室内设计教学有用的经验。师范和戏剧教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占有相同比重不同,曾经的伶工学社在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对于现今通高师艺术职业的延续发展具有以史为鉴的映射意义。张謇和欧阳予倩的合作可能来自于梅兰芳的“畏难”,也可能来自于“南梅北欧”的名声,更有可能来自于两个人对于中国戏剧事业的改革决心和热情。曾经轰轰烈烈的伶工学社的确是南通戏剧界中极具历史意义的盛事,然而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弥合而未能长久。如今的伶工学社虽然重修面世,但是也不过成为一些有历史记忆的人们聆听时代回音的地方。伶工学社曾经的办学宗旨已然很难再次吸引当今年轻人的求学目光。这让后人从伶工学社中找到张欧合作的历史意义,也能让后人从中读懂艺术与现实结合时发生的碰撞。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也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积累和多方面知识。21世纪我国的室内教育专业发展状况可谓初成。不过通高师美术高职教育的前景是否明朗也有待时间佐证。我们可以从分析两者培养学生就业上异同点开始:“伶工学社自开办至解散,先后入社的学员有九十多人,最后从事戏剧表演专业为生的,仅有二十人左右③。”伶工学社的就业率仅为22%。日本的艺术设计专业在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调查则是日本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然而国内选择念艺术设计专业的男生占31%,女生占69%,毕业后有三分之二学生改行,而从业人员中男生占76%,女生则为24%。首先我们来分析下两者面临的共性困难问题:我们来回顾一下伶工学社和通高师的室内设计中所共同存在困惑:资金问题:虽然说伶工学社也有一些其他原因,但是资金问题是把自己工资奉献出来的欧阳予倩也无法解决的根本问题。通高师室内设计专业的资金问题集中在资金现状较为单向并未形成教学和产业的良性双向循环;办学思想(教学定位)和艺术品位不同:学校办学的思想和初衷决定了它的定位、品位、专业走向。n在诸如“公子哥儿”出身的欧阳较为“前卫”的教育方式上,却让张謇很难向股东们回答“为什么科班的学生三个月就可以登台演出,而伶工学社学生正式登台却遥遥无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能还是素质常常困扰如今教学组织者。随着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从精英式转型为大众性,室内设计专业有不少学生在教育泛化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后会改行。教学目标又重新回到我们的面前。当然也有声音认为不应该将大学教育和学生就业作捆绑。但是于中国国情而言,教育不能够完全悖离国情,不应该将素质和技能教育完全割离。受众认知有限:伶工学社创办在拥有“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称江苏南通,整体文化发展水平不能算是中国最落后的城市。大众的认知度于伶工学社中未成熟表演未能有应有的包容。或者说市场本就是现实的甚至残酷的,我们却应该给予其辛劳工作的人文尊重。而在中国的设计行业中这样的问题并不鲜见。“设计费”绝对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因为中国进入资本社会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对于在资本世界中产生的创意行业的运作环节中把其中设计师灵魂性创意的价值忽略了。更多的中国人不愿意认为“设计”之后是会产生“费用”问题的也更加不习惯为“设计”付费。由此看来设计行业的食物链中设计师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这几乎成了中国设计师的原罪之一。即使是付费之后还得要接受各种思维模式的客户的各种挑剔。“年龄”问题:无论是戏剧行业还是设计行业都无法回避部分从业者年纪大了之后就会慢慢淡出原先的行业。比如有很多的从业人员在40岁以后还能做室内设计的人都是凤毛麟角。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有更多才人辈出的情况。再加上中国国际化初期,有些设计公司更加喜欢赶时髦聘请外国人等来自己的公司。市场能够给予本土设计师的真正空间又小了。其次我们可以从通高师五年制室内设计专业来分析其本身特有的问题:我国室内设计行业依旧未成熟:相对于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需要迅速寻找到切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培养人才的方式。另外“设计”这个名词在于中国本土气候进行结合时,不能够像德国一样的严谨、有序发展。不规范操作和混乱的秩序依旧存在,这些对于刚出校门的学生又增加了生存压力。本土就业市场现状:一方面,面对室内设计行业对于出现的对于人才结构型短缺的问题,教学调整甚至是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本地设计类公司对于初出社会的学生的待遇并不乐观:一、薪金待遇方面:毕业后的学生会很难抵抗现实生存压力;二、技术经验方面:同行本身就是赤裸裸的竞争关系,所以注定了大部分的学生会走一段较长的求知路;三、平台发展性:小型公司本身是不是能站稳脚跟、能不能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也是学生初入社会考虑面对的情况;四、心理认同感:处于“学徒”期间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社会性的认同,会让一部分独生子女学生形成鲜明的落差感;五、其他原因。接着我们可以来分析五年制大专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部分:1.时间优势。五年制大专招收的是初中生,毕业时大概该为20、21岁,相较本科研究生在进入结婚生子、供房供车的一般性人生阶段之前还有四、五年的时间可以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n劣势部分:1.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性较低。因为五年制大专的专业设置不如一般的本科型学校完善,所以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性明显缺失。2.五年制大专招收学生的特点。一般来说,选择五年制大专的学生大部分是在中考的压力下面回避高考压力的学生。在非应试教育的状态当中,怎样“教—学”成为了非常突出的问题。仅靠学校入学讲座正能量有限。3.课程的基础训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度较低。从美术基础转化美术意识再转化为设计意识的引导较为浅薄,对于设计创意思维培养的课程开展浅薄。最后我们分析如何从哪些方面可以对此情况进行调整如今在中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下选择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入职之间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迷惘期,这段时间的出现则是中国艺术教育见之实践内伤的具体表现。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能够缩短这样的迷惘期呢?设计这一行业本身就是需要设计师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基本操作技能,那中国艺术教育行业做怎样的调整才能让学生和实际工作并轨时的跨度缩小。中国教育在学生社会实践上重视度不够,学生的社会经验也缺乏。教学问题就会简单的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基本技术能力上。两者之间平衡不好也易改行。而作为高校一方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学生的在校期间就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知识点选择面。从社会文化素养方面的提高改善国民素质是较为持久的大课题,人们对于创意行业的非尊重行为却依然存在。学校方面的工作一、专业特色明朗化它应该是建立在优秀特色课程的基础之上,诸如中国美术学院开设有电子出版物设计专业等。只有推出自己切合实际的特色专业课程,才能在各色竞争保证自己的地位。二、管理机制科学化1.课程的安排,知识点的涉及面需扩散和细化:2.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一方面,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制度的新型确立;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制度又该怎样设定,是不是应该将老师的评价权利全部交到学生的手里面?3.招收学生的原因:选择五年制大专的学生大部分是在中考的压力下面回避高考压力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和文化基础对于接受教学中部分较难的课程情况更是参差不齐。4.学生自身的原因:从中考高考的体制下“解放”的学生在进入了非应试教育的状态当中,需要家校双方对孩子有及时引导。从老师方面的提高1.专业模块固定化学校能够发现教师的个人特色,将室内设计课程分别给固定教师担任,这样能够在专业方面有所拓展。2.与公司挂靠让老师和社会的公司进行挂靠实践,让老师在实战中储备经验。3.建立老师工作室n这种提法已经不新鲜,虽然在实际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困难,但是这种方式还是值得实践的。1.与国内外优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这个方法在很多学校各个专业中都能够看到,学校层面能够不止做面子功夫而落到实处互通有无、解决问题的话,会大有益处。2.开设更有意义课程如果老师能够将技能培训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备课的话,相信对于一些较为生涩的技术类课程会做的比较有建树。6.其他办法从学生方面的促进在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当中,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都非常的重要。在校期间我们可以尝试做这样的一些工作来缩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迷惘期。1.创办学生创业模块形式:关于这种形式中,能够真正的让大学生的创业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模式尚待进一步发现。2.举办竞赛的形式:以设计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实践探索能力。这个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实践型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有效诱导下进行竞争和成长。3.利用互联网和新生代媒体为学生搭建作品展示和技术交流的平台。4.与公司实践接轨: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具体的审美品位,学会把握甚至是引导。5.工作室制方法的试用:工作室可以以导师为原点进行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师徒式”的教学模式的再现。6.带学生参观设计公司、家具工厂、材料市场。7.让本行业中较为优秀、成功的设计师到校讲座。8.增强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为人以及做事方式等等。四、总结要把室内设计专业办好需要在多方面提高并整合好资源,设置好系统的课程从而对于学生的增强就业竞争实力更有帮助。在欧阳予倩式的素质培养和实际市场设计人才需求寻求平衡点才是室内设计教育的出路,任何偏颇皆不会长久。通高师应该从多方面提高,并在高职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寻找到切合南通本地文化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才能在众多竞争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傅谨.南通伶工学社的兴衰及启示[J].戏剧.2010,01[2]陈蕴茜齐旭.近代城市空间重组中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以江苏南通更俗剧场为中心的考察[J].江苏社会学.2008,06[3]钦鸿.张謇与欧阳予倩[J]南通大学.2005,01[4]刘庆.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2011[5]黄珺.关于装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9,01[6]冯鲁楠.浅析高职院校艺术装潢设计基础教学模块[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7]卢建洲.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2,0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