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 MB
  • 2022-10-24 发布

古建筑修建工程规范11(2011.6修编)

  • 17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草稿)1总则1.0.1为加强我省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及保护设施、复建工程管理,提高古建筑修建质量水平,统一验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山西省文物维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文物维修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制订本规范。1.0.2各相关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应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此段应放在附则中1.0.3本规范是针对山西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及复原、复建、迁建、重建工程,旅游区域和宗教活动场所内的古建筑工程、古代民居群体开发建设工程以及在文物保护范围(含建设控制地带)内的逻辑不清,不简明仿古建筑工程和其它建设工程的特点制定的。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项目,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结合文物建筑本体实际制定针对性修缮方案。本规范中制作安装工艺,为业内多年实践总结的通用作法及国家规定相关技术指标的实录,维修工艺是在山西多年维修经验和历史遗存实物做法基础上总结归纳拟定。可删去1.0.4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文物建筑的修缮、移建(迁建)、重建(复建)工程。2仿古建筑的新建和修缮修建工程。3在近、现代建筑中采用古建筑做法项目的新建和修缮工程。与上述1、2有交叉重复1.0.5对文物建筑的修缮修缮还是修建还是修缮保护?应统一应遵循下列程序执行:1现场勘测调研,制定保护修缮方案。2开工前施工单位应针对文物本体现状二次勘察分析加分析分析、收集资料,确定历史时代和风格特点。对照“保护修缮方案”统计残损部位,诊断准确把握残损病症。3、根据“保护修缮方案”对参照本规范相关条例,确定修缮方法,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报山西省文物局审定批准后进行施工。1.0.6175\n对古建筑、仿古建筑进行规划、设计和修缮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对抗震、防火、防腐、防虫、防雷等按照《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设计和施工此话不通。水、电、暖等管线的敷设也必须与木结构承重构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应参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设计施工。1.0.7在实际执行中如遇到本规范找不到未明确的内容时,可对照本所在地区的传统作法制定分项方案,并报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后执行。2术语2.1一般术语2.1.1古建筑:指古代遗存的或近、现代按古代结构体系和传统规则作法建造的建筑物。不全面。应涵盖辞书所列内容!!2.1.2官式建筑:指建筑结构、尺度及模数符合或近似于历代朝廷颁行的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建筑物。2.1.3仿古建筑:指整体或局部仿照古建筑式样而运用现代结构体系或古代结构体系,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2.1.4地方作法:某一地域在营建过程中,不完全遵循官方建筑规制的民间贯用作法。2.1.5文物建筑:指各种公布为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中去掉的古建筑或虽未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但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物。2.1.6单体建筑:指独立的单个建筑或多个有关联的个体建筑中某一建筑物。2.1.7群体建筑:指由多个有关联的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组群。2.1.8廊:廊为联络建筑物、分隔院子,用以通行的建筑或用于陈列物品的单体不加装修的建筑物,分“明廊”、“内廊”、“回廊”、“联连廊”、“檐廊”、“廊庑”等。2.1.9迁建工程:指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组群或单体古建筑,因有更重要的建设需要,不能原地保留按与原建造相反的顺序拆卸下来,异地再按原样建起来的建筑工程。2.1.10复建工程,指在文物、旅游及宗教活动场所区域内及其他地域,建筑主体已经毁坏无存。且遗有建筑遗址,或经考证原址曾有过历史建筑,现已全毁无存,根据需要经考证设计后,再按原建筑造型法式比较费解在原址再建起来去掉的建筑工程。也叫复建工程。2.1.11175\n改扩建工程,指在文物、旅游及宗教活动场所区域内根据需要增加建设保护设施和扩大区域规模,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建造的建筑工程。2.2基础术语2.2.1驳岸:沿河叠石成墙,以阻挡泥土者为驳岸。2.2.2石桩:一般断面200×200mm以上,长1.5m以上,打入土中提高地基承载力。未见主语2.2.3嵌桩石:打入石桩之间的块石,起固定桩位,增强地基承载力的作用。2.2.4仓石:毛石砌筑时,作为填充空隙稳定毛石之用的小块石。2.2.5拉结石:砌于驳岸,类似于砖墙中丁头砖作用之石。2.2.6磉石:鼓磴下所填之方石。2.2.7侧塘石:基础石料名称。在土衬石上用塘石(石料)侧砌而成,是建筑台基的主体部分。湖泊、河流岸边所砌的驳岸,石墙体用塘石侧砌的也可以称为侧塘石。2.2.8盖桩石:驳岸的水下部份传统作法是先打木桩,木桩上面铺一层条石(类似桩承台)叫盖桩石。2.2.9锁口石:驳岸顶砌筑的一层石材为锁口石。2.2.10锁口:是砌体灌浆工程中最后一道工序。指在每次灌浆完成后,要用灰把砌体缝封灌严实,因墙体在砌筑时要进行多次灌浆,故锁口可以将每次的浆隔开。这样就可以避免因灰浆下串而造成墙面鼓胀。2.2.11挑筋石:支承挑出驳岸房屋的石挑梁即为挑筋石也叫千斤石。2.2.12台基;位于建筑之下,以砖、石砌成的平台,由地下、地上两部分组成,地上露明部分为台明,地下部分为基础。2.2.13台明:台基地面以上露明部分为台明。2.2.14须弥座:台明做的得比较讲究,有束腰,有上下枭、上下枋线角。一般还常有雕饰的台明称须弥座。叙述不正确2.2.15月台:在建筑物台明前边凸出一块(常为矩形)平台,为之月台。常放香炉、经幢等物。应修改2.2.16象眼;台阶两边的三角形(遮挡台阶踏步的端部)石为象眼,又称菱角石。2.2.17望柱;木、石栏板之间所用的间隔矮柱。175\n2.2.18毛石:石材开出后,就在石场加一简单剥凿工作,又称双细。无主语2.2.19毛料石:石料运至石作现场后,加以剥高去潭之工作,棱角成形。又叫出潭双细。是术语!不是工序解释!!2.2.20粗料石:石料经“双细”后,再加一次剥凿,使石材表面高低基本齐匀,称“市双细”。同上2.2.21半细料石:石料经“双细”“出潭双细”“市双细”等加工后,再以錾斧密布斩平,使表面平整,棱角齐直,又称錾细。同上2.2.22细料石:经“双细”或‘出潭双细”“市双细”“錾细”后,再用凿细督,使表面平整,棱角齐直方正。又称督细细料石等于督细??。2.3大木构架术语2.3.1大木构架;以柱、梁、檩(桁)、枋构成的建筑木构架,称大木构架。有抬梁式,穿逗式,攒尖式等。2.3.2抬梁式:又称迭梁式,梁栿之间施驼峰或瓜柱隔承迭放数层梁,梁长逐层减短。槫、檩(桁)置于各层梁端,早期建筑多在梁柱或驼峰之上设斗栱。2.3.3穿逗式:每檩(桁)下,直接由柱支承,不用梁。柱间只有枋子将柱联络拉结。2.3.4步架:大木构架中相邻槫、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南方称界。2.3.5贴式:按本规范2.3.3条制造的构架称帖式。房屋山墙处构架叫边帖,房屋中间构架叫正帖。2.3.6轩:厅、堂之一部,深一架或二架,其顶架椽作假屋面,使轩顶天对称。2.3.7梁、栿:木结构建筑大木构架中承受屋顶荷载的水平主要构件。上一层梁、栿较下一层短,层层叠升构成屋架,最下一道梁、栿置于柱或铺作之上,元以前称栿,有明栿和草栿做法之分;明以后称梁,无草栿之做。2.3.8乳栿:是檐柱与内柱之间主要联络拉扯构件,也是构架之平行承压构件,长两步架,之上设搭牵。明以前称双步梁。2.3.9搭牵:是檐柱与内柱之间主要联络拉扯构件,也是构架之平行承压构件,长一步架,多设于乳栿之上,也有单独使用的,上承单坡椽,明代以后称单步梁。175\n2.3.10铺作:由方形的斗形构件和弓形构件、斜伸的昂和矩形断面的枋材层层铺迭而成,置于建筑物柱与檐槫之间或梁栿间,是传递屋顶荷载的过渡构件,明代以后称斗栱。2.3.11举折:《营造法源》中称“提栈”。“举”,为屋架檐槫至脊槫上皮的总高;“折”,是由脊槫向下经平槫至檐槫,逐步向下折曲,使各槫之上的上下椽间形成折线,达到屋顶瓦面曲线和缓的一种木基层做法。与明代以后举架做法相反。2.3.12抹角梁:设在木结构建筑的转角处,搭在正侧平板枋或斗栱或檩上的斜梁,也叫搭角梁。2.3.13老角梁:四坡屋顶建筑转角处450方向置于廊檩与檐檩之上梁,《营造法源》中称“老戗”。2.3.14仔角梁:仔角梁置于老角梁上其方向与老角梁同的梁,《营造法源》中称“嫩戗”。2.3.15随檩枋:檩上通长帮木条与其平行,以助其负重者。早期称通替。2.3.16井口枋:楼层承重大梁挑出之端部(开间方向)封头枋。2.3.17垫板:大门门框腰枋间用来遮空档的木板。2.3.18垫板(夹堂板):桁(檩)与枋间之板,按位置分有脊垫板,老檐垫板上,中、下金垫板,额垫板等。2.3.19封檐板:檐口瓦下钉于檐椽(或飞椽)端之木板。2.3.20博缝板:悬山、歇山两屋面相交,沿屋面两边斜向钉在桁头之上的木板。2.3.21山花:歇山两坡屋面相交之三角形称山花,山尖外钉之木板称“山花板”。2.3.22连机:即随檩枋,与檩同长,相当于通长替木。2.3.23替木:早期木构件名称。位于槫缝下与跳头上承托槫枋的长条形木构件。2.3.24裙板:装于窗下栏干内之木板。又长窗的中垫板横料与下垫板头间之木板。2.3.25椽:指排列在槫檩之上以承托屋面荷载的圆或方形木基层构件。2.3.26飞:出檐椽之上,檐端伸出稍翘起,以增加屋檐伸出之长度。2.3.27175\n翼角椽:檐椽在古建筑转角部位的特殊形态。头部呈圆形或菱形,后尾呈薄厚不等的楔形,成散射状排列。角处的飞椽称“翘飞椽”。2.3.28翘飞椽:飞檐椽在古建筑转角部位的特殊形态。腰部有折角翘起,排列形状同翼角椽。2.3.29挂落(吊挂楣子):柱之间枋下之木制网落漏空之装饰品。2.3.30雀替:置于额枋之下与柱相交处从柱中伸出承托额枋的构件,用以加强额与柱的连结。2.3.31馒头榫:柱头上用于固定梁或梁头的榫。2.3.32管脚榫:柱根部用于固定柱脚的榫。2.3.33檩碗:古建筑榫卯的一种,用于梁头、脊瓜柱头、角云头等部位,作用在于承接圆形截面的檩(桁),使它避免滚动。2.3.34鼻子榫:与檩碗同时配合使用的一种榫卯,位于梁头部位,它的功能在于建筑物受纵向水平推动时,防止檩子左右错动或脱碗滚落。2.3.35阶梯榫:专门用于趴梁、抹角梁同檩(桁)扣搭相交部位的一种榫卯呈阶梯形。2.3.36法式要求:泛指《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历代朝廷颁行的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建筑式样,建筑尺度和做法要求。2.3.37平水线(机面线):梁侧面表示檩底皮水平位置的墨线。2.3.38抬头线:梁头正面和侧面表示梁您度的墨线。2.3.39乍:榫头根部小,端头大称为“乍”2.3.40溜:榫头上面大,下面小称为“溜”。在古建筑中,柱子根部略粗端头略细叫做“收分”,也俗称“溜”。2.3.41箍头榫:用于古建筑枋类构件上的一种结构作用很强的榫卯。2.3.42箍头枋:端头做箍头榫的枋称为箍头枋。2.3.43滚楞:古建筑中截面呈方形的木构件(如梁、枋等),楞角通常做成圆角,称为滚楞。2.3.44燕尾榫:又称大头榫、银锭榫,具有拉结作用,多用于枋、随梁、檩等构件。2.3.45金盘:古建筑中截面为圆形的木构件(如檩、桁)与其它构件相迭时,为增强稳定性,需在上面或下面刨出平面,称为“金盘”。175\n2.3.46椽碗:檐椽,脑椽等椽子的后尾搭置于梁、枋、踩步金、扶脊木等构件侧面时,需在上述构件上对应椽的位置剔凿出的承按撩尾的卯口,称为椽碗。用以堵挡圆形椽之间空当的构件也称椽碗。2.3.47椽花线:檩上面标志椽子位置的墨线称椽花线。2.3.48银锭榫:古建木构件中的一种榫卯,呈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多用于板缝拼接。2.3.49龙凤榫:用于板缝拼接的一种榫卯,作用类似于企口榫,由阳榫和阴榫组成。2.3.50螳螂榫:古建木构件中的一种元以前榫卯,呈头为梯形,尾小于头为长方形,螳螂形状,多用于枋、槫等等构件。2.3.51罗锅椽:一种栱形的椽子,用于卷棚建筑的顶部。2.3.52斗栱卷杀:斗栱栱头做成孤状折面,称为卷杀。2.3.53侧脚:檐柱向内倾斜为侧脚。2.3.54老中:木构件中线的名称之一。2.3.55由中:檩子中线与角梁或其它构件侧面边楞的交点。2.3.56雀台:椽(或飞椽)端头露出于连檐之外,其外露部分称为雀台。2.3.57乱搭头:上下两面椽子交错安装的一种做法。2.3.58鸡窝囊:因翼角翘起部分连檐的局部低于正身连檐而出现的连檐曲线下凹现象称为鸡窝囊。2.3.59翘飞母:翘飞椽椽头与椽尾的分界线处。2.3.60包掩:古建木构件榫卯的构造作法之一,通常两根矩形截面的构件扣搭相交时,卯口不外露,这种做法称为包掩。2.3.61归安:修缮工程中将拔榫或移位的构件复归原位。2.3.62拆安:修缮工程中将构件拆下经修理后再行安装。2.3.63打戗拨正(戗屋);一种对整体歪闪的木结构建筑的修缮手段。打戗拨正之前必须拆除屋面、椽望、围护墙以及影响拨正归位的铁件等,然后通过牵拉、支顶等手段,使木构架复位。2.3.64墩接:将柱根的糟朽部分截掉,换上新料,并用铁箍加固。2.3.65包175\n镶;对柱子或梁袱的外围用数根小木料进行包固后用铁箍箍牢,从而使之美观的一种节省木材的办法。在文物维修中对柱根表面糟朽,内部尚好时,将糟朽部分剔除,包上木条使之与原构件尺寸形状一致,亦称包镶。2.3.66槛框:古建木装修中横槛与立框的总称。2.3.67敲交榫:两额枋在建筑外围阴角处与柱相交的榫。2.3.68桩榫:斗盘枋(坐斗枋)与坐斗相联结的榫。2.3.69昂:斗栱的翘向外弯伸的部份叫昂。2.3.70穿肖:为固定榫所用的木肖。2.3.71勒望:为防止望砖沿屋面下滑,每隔一段距离在椽子上钉一木板条,木板条厚度与望砖厚度相同。2.3.72大连檐:在出檐椽顶端上部钉方木,其上刻出按装飞椽的缺口。2.3.73闸挡板:在椽子之间加一板条,把椽之间的空档堵满之木。2.3.74望板:在椽子上铺的木板叫望板,在椽子上铺的砖叫望砖。2.3.75汇榫:构架安装前先将各有关构件进行试装。2.3.76透榫:枋或穿的榫头穿透柱子的榫叫透榫。2.3.77芦壳:方木与园构件相贴时,为贴的紧密,将方木相贴的面挖成凹弧状叫芦壳。2.3.78云头:梁头伸出廊桁外雕云形装饰,以承桁条。2.3.79蒲鞋头:不用大斗,由栱身直接挑出半截华栱,来承托梁枋。2.3.80垂莲柱:亦名荷花柱,即花蓝厅之步柱不落地所悬吊之短柱。2.3.81抱框:柱旁用以安置门窗之木框。在梁枋与柱汇榫处,因脱掉,腐蚀梁头加柱临时支撑,亦称抱柱。2.3.82发平:柱,梁,腐朽而影响局部楼面下沉,经顶撑达到原标高谓发平。3.3.83丈杆:是古建筑木构件制作和木构架安装工程中必备的度量工具用优质木材制成。分总丈杆和分丈杆两种。总丈杆是制备、验核分丈杆的依据。分丈杆是直接用来进行木构架制作、安装的度量工具,每一种或一类构件都要专门制备一根分丈杆。2.3.84月梁:形如弧虹状的梁。2.3.85生头木:在屋角檐檩上将椽子垫托,使椽商与角梁背相平的三角木。2.3.86柁175\n墩:在两层梁之间,垫于下层梁上的方木,使上层梁达到一定的高度,其横截面尺寸大于纵向尺寸,在此方木上常有雕饰称柁墩,有的地方也叫驼峰。2.4砖石术语2.4.1干摆:即磨砖对缝作法。其最大特点是,摆砌时砖下不铺灰,后口垫平,然后灌浆。它是古建墙体中的高级作法。2.4.2丝缝;与干摆作法相比,丝缝作法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砌筑时砖棱上要抹上灰条。它是古建墙体中的讲究作法。2.4.3淌白:古建整砖墙以砖料是否经过砍磨加工来区分,可分为细砖墙和糙砌墙。淌白墙是细砖墙中最简单的一种作法。2.4.4收分:第一皮砖以弹线为准,往上逐渐微微向内收进一些,即为收分。收分仅是墙面向中心线收进。2.4.5花羊皮:指砖的露面铲磨后,局部仍存留的糙麻不平之处。2.4.6棒锤肋:加工转头肋的质量通病,正确的转头肋剖面应很平,如果操作不当,转头肋的剖面则呈圆弧形,这种情况就叫做棒锤肋。2.4.7上小摞:检查砖的厚度的一种方法。任意抽取城砖5块(小砖为10块)叠成一摞,以摞为单位进行检查。2.4.8剁斧;在经过加工巳基本凿平的石料表面上,用斧子剁斩,使之更加平整,表面显露出直顺、匀密的斧迹。2.4.9打道:用锤子和錾子在已基本凿平的石面上打出平顺,深浅均匀的沟道。2.4.10砸花锤:锤顶表面带有网格状尖棱的锤子叫花锤。石料经凿打,已基本平整后,用花锤进一步把表面砸平称为砸花锤。2.4.11背山:在安装过程中,用石片、石碴或铁片把石活垫稳、垫平。2.4.12虎皮墙:用毛石(乱石)砌筑的墙体。2.4.13墙帽:独立的墙体,如围墙、马头墙(屏风墙、封火墙)顶所做的装饰性的顶盖。按造型分常见的有坐吻式(在墙帽外端有坐吻)、鹊尾式(墙帽外端鹊尾。苏州一带叫雌毛式),还有和屋脊作法一样有纹头式、甘蔗脊式等。按使用的材料分有花瓦式、花砖式。2.4.14菱角檐:在墙桅处常常为了装饰或作墙帽的需要,用砖每皮排出墙面外1/4砖长,常常挑出皮砖。当挑出的砖斜砌用砖的一个角(或等腰三角形)排出形假一个菱角即为菱角柏,常用在砖排檐处,古塔的出檐处。175\n2.5屋面术语2.5.1瓦顶:四周有屋脊围起来的平屋面。0泛指建构筑物屋盖的顶部(顶面)有筒版瓦顶、小青瓦顶等等2.5.2小青瓦:灰色无釉之瓦,又称“片瓦”。2.5.3正吻:用于正脊两端的饰物。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头部向里如龙吻、鱼吻等;一种头部向外,也称为望兽。2.5.4垂兽:屋顶脊饰,安装在歇山、硬山、悬山等屋顶垂脊最下端。2.5.5仙人:又名钉帽子,屋面出檐头,盖瓦上有瓦人或其它饰物2.5.6走兽:也称垂兽。殿庭水戗(垂脊)上之脊兽,用以装饰。2.5.7细望:望砖经刨磨加工者称做细望砖。2.5.8糙望:望砖未经过加工者称糙望砖。2.5.9轩望:望砖经刨磨加工,用于各式轩。2.5.10勾头:筒瓦之头瓦,用于筒瓦垄的檐头,比普通筒瓦多一个圆形的瓦当。元以前称瓦当。2.5.11滴水瓦:底瓦于檐口处,其下端有下垂之圆尖形瓦片。2.5.12花边瓦;盖瓦于檐口处,其下端翻起有边之瓦,瓦边做曲折花纹。2.5.13百斜:走廊,厢房,抱厦屋面与正房屋面相接之两侧瓦楞盖瓦,随斜沟砍角成斜形边的瓦。2.5.14苫背:瓦瓦前的工序。它指屋面木基层以上,以灰(泥)抹出的垫层。2.5.15瓦瓦:在屋面施工中,自苫背以上,铺瓦的全过程称为瓦瓦。2.5.16捏嘴:干槎瓦屋面檐头,瓦与瓦的接缝处要堆抹出三角形或半圆形的灰梗,这一作法称为捏嘴。2.5.17旁囊:由庑殿推山作法(正脊加长)所引起的庑殿垂脊的侧向弯曲。2.5.18堵抹燕窝:檐口不用连檐瓦时,檐头底瓦下的三角部分(俗称燕窝)用灰堵抹。2.5.19檐头瓦尿檐:指檐头瓦使用普通板瓦时,瓦的坡度过缓,致使雨水从檐头底面回流至连檐、椽子甚至木檩上。2.5.20戗脊:指庑殿、歇山屋顶的四个墙角处的屋脊,各种亭子角脊叫戗脊。2.5.21围175\n脊:指重檐屋面中下层屋面的上端与上层的山墙,前后檐墙相交处的屋脊称围脊。与博脊做法大致相同,主要由当沟、瓦条、混砖,盖脊筒等瓦件组成。2.5.22博脊:指歇山屋面的两山墙与山花板下端相接处的屋脊。2.5.23过垄瓦:用于卷棚屋面搭接前后坡的瓦垄做成弧形的曲线,采用的罗锅瓦封顶的做法。2.5.24宝顶:按装在攒尖屋顶尖端的构件,由宝座及宝顶珠两部分组成。2.5.25正吻:用于正脊两端的饰物。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头部向里如龙吻、鱼吻等;一种头部向外,也称为望兽。2.6楼地面术语2.6.1细墁:方砖经过加工刨磨后铺设的地面。2.6.2粗墁:未经加工的砖铺设的地面。2.6.3甬道:庭院中无屋盖之走道,铺有各式图案之花街。2.6.4仿古地面:指素混凝土的仿古方砖地坪。粉面加轻煤成青灰色,有预制和现浇划线两种。2.6.5海墁:庭院中除甬路井,其它地方也全部墁砖即为海墁。2.7木装修术浯2.7.1飞罩:与挂落相似.花纹较为精致,两端下垂似栱门,悬装于屋内部者。2.7.2落地罩:与飞罩同,唯两端下垂至地,起分隔作用的装饰,内缘作方,圆、八角等式样。2.7.3坐槛,栏板上铺之板备坐息用。2.7.4长窗:窗之通长落地,装于上槛与下槛之间者。2.7.5短窗:窗下有矮墙,可以里外启闭之窗。2.7.6格扇:格扇又称纱隔,形与长窗相似,但内心仔钉以窗纱或书画装于内部,作为分隔内外之用。2.7.7和合窗;窗之装于捺槛与槛或中槛之间,成长方形,上部有铰链,下部可支起的窗。2.7.8横风窗:窗之装于上槛与中槛之间,成扁长方形,窗可以向上,下开。175\n2.7.9槛附件:因门窗开启,上、下槛用楹子,有单双连楹亦有铁制之单双楹。2.7.10美人靠;可以坐的栏板,坐凳栏杆的一种。。。。。。。在外缘附加曲形靠背。2.7.11夭花:又称棋盘顶,屋内上部用方木交叉为方格放木板,板下施彩画或彩纸称夭花,亦称“藻井二者不同”。2.8装饰术语2.5.1砍净挠白:用油工专用的小斧子,砍掉旧地仗灰,喷水闷,用挠子把余灰挠净的过程。2.8.2剁斧迹:用小斧子在新木材表面顺序砍出斧印。2.8.3汁浆,基层清理后,为使地仗灰粘结牢固,先刷(喷)一道浆(或操油),其作用与刷素水泥浆,胶水作用一样。2.8.4崩秧:柱与枋接合处称秧,粘麻糊布时,在秧处因压得不实而产生空鼓的现象。2.8.5龟裂:又称鸡爪纹,即在细灰表面呈龟背纹现象。2.8.6挂甲:在古建地仗施工中,由于钻生油擦不净,表面留有浮油,干后结膜,其结膜称为挂甲。2.8.7混线:又称框线。上槛、中槛、抱框、间槛边上的线条,砍出八字边,再用竹制或铁皮做成轧子,轧出半圆形的线。2.8.8线口:轧线前,根据设计尺寸及传统作法要求,在槛框边砍出八字口。2.8.9水缝;连檐与瓦口接合处。2.5.10椽秧:椽和望板交接处的缝隙,每根椽两条缝隙。2.5.11绽口:贴金不严,金箔裂缝,称绽口(錾口)。2.5.12洇:液体接触到纸或布,液体表面向外扩散渗透的现象。2.5.13袖口:纸画、丝绸面、壁纸等,在裱糊中,用浆糊表面,又称胶迹。2.5.14熟漆:由生漆加桐油配制而成,又叫广漆,用于一般大木构件。2.5.15揩漆:用于由银杏木,楠木,榆木、榉木、梨木等非红木制作的装修件通过上色、刷猪血、擦漆、揩漆、罩面漆、撑平等工序成为红木色的木器件。2.5.16方圆光:夭花板彩画,井字形之内圆外方形部,分称方光,正中园部分称园光。175\n2.5.17地仗:指古建筑、仿古建筑的木基层面、砼面或抹灰面上实施油漆彩画前的底子灰,即麻布地仗、单披灰地仗、胶溶性地仗等统称为地仗。2.5.18侵口:指下架槛框装饰线的角度。2.5.19潲生;指使麻遍的其中一道程序(使麻过程中的底浆不均匀,未渗透到麻层表面而产生干麻层。通过潲生达到质量要求)称为潲生。2.8.20溜细灰:指凡圆构件使用手皮子攒细灰。称为溜细灰。2.8.21顶生:指地仗钻生油后,未充分干燥就进行下道工序造成漆膜表面桔皮或彩画颜色不一致现象,称顶生。2.8.22窝浆:指使麻糊布的底浆未挤压出来,窝在里面的底浆干燥收缩后造成麻、布与地仗灰面出现空鼓的现象o2.8.23发笑:又称收缩等,指涂膜在干结后部分地收缩成锯齿,圆珠、针眼等形状(象水洒在蜡表面上一样),呈斑斑点点状,称发笑。2.8.24超亮:又称失、倒光,指油漆涂刷后,遇到大量烟气或水蒸气,寒雾侵袭,光泽显着消失和部份消失,或有一层白雾凝聚在油面上,俗称冷超、热超。2.8.25扫道:又称“砂道”“划痕”。指攒刮地仗灰或腻子时,表面或灰、腻子里有脏异物,刮出的道痕。2.8.26串秧:指油饰物的阴角(秧)或沥粉条的底部油漆,金胶油聚溢而形成成串的起皱称为串秧。2.8.27纹理:指贴金(钢)箔时,金(钢)箔与金(铜)箔重叠的缕纹未理平称纹理。2.8.28花:指因金胶油过劲或金胶油表面不洁净出观的局部贴金(铜)不严实或金(铜箔)表面颜色不一致,统称为“花”。2.8.29飞金:指施贴物表面的边缘未拢肘净的不规则浮飞金,称为飞金。2.8.30木:指贴金时,企胶油未达到贴金(铜)时间,就进行贴金,使金面没有光泽甚至让金胶油将金吃掉,呈皱纹状即称木。2.8.31溜缝:油饰大漆地仗层一种做法的工艺,捉缝灰后将缝隙(木材面裂缝、榫缝)糊一道布条,其作用是防止地仗灰层或地仗表面裂缝。2.8.32抄生漆:在大大漆地仗施工中,基层处理后,不支血料油浆不操油,而涂刷一道大漆和地仗表层不钻生桐油,而涂刷一道。大漆。其作用是:第一道抄生漆为使漆地仗与基层结合牢固,最后一道抄生漆是起保护地仗层的作用。175\n2.8.33浆漆灰:地仗完成后,大木或匾额进行漆皮工艺的第一道工序。作用是补薄层腻子所弥补不了的地仗砂眼、麻面等缺馅。2.8.34抄面漆:大漆工艺施工的第一遍大漆涂饰。2.8.35垫光漆:大漆工艺施工的第二遍大漆涂饰。2.8.36罩面漆:大漆工艺施工的最后一遍大漆涂饰。2.8.37瓦灰浆:均指大漆磨退工艺中采用的一种材料,同砂腊作用,它的制方法为:将瓦碾碎成粉沫然后通过水漂洗的淋灰干后,成瓦灰粉末。在磨漆面时先撒瓦灰粉札用头发团成把子蘸水顺磨,即成磨瓦灰浆。传统没有砂纸,采用瓦灰粉沫或砖灰粉末和灰油调成油泥,做成不同规格的长方块称灰条晒干待用。2.8.38地仗:指古建筑、仿古建筑的木基层面、砼面、抹灰面上做油漆彩画前进行底子处理的统称。有麻布地仗、单披灰地仗、胶容性地仗、胶灰地等。2.9彩画术语2.9.1磨生;彩画之前对生油地仗表层进行打磨的工艺,其作用是使表层细腻、光洁,有利于彩画沥粉、刷底色等工艺的施工。2.9.2过水:用水擦拭地仗表面,将磨生后浮土擦净,使其表面洁净。2.9.3谱子:画在纸上的1:1的彩画实体大样,图案用针刺成密排的小孔,彩画前,将其附于构件表面,图粉包拍打针孔。图样便显于构件表面。2.9.4沥粉:在贴金彩画上,做出半圆型凸起状线条的工艺称沥粉。线条称“沥粉线条”。沥粉为彩画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2.9.5包胶:在贴金的彩画中,对贴金部位事前涂黄色(黄色颜料或黄色油漆)的工艺称“包胶”。黄色多涂在沥粉线条之上,并将其包严包到。2.9.6晕色:在同一色中,加白后形成的浅色称晕色,如三青、三绿、硝红(浅红)等。2.9.7大粉:彩画中的白色粗线条,它为图案中的主要线条,多为直线。2.9.8黑老:为彩画退晕层次中的黑色部分,见于大木和斗栱之中,它起增加彩画层次和修整贴金线条轮廓的作用。2.9.9刀子粉:断面呈三角形凸起的沥粉线条,它形状不美观,影响贴金操作和最后金线的效果。2.9.10175\n疙瘩粉:粗细断续不均,高低不平,手摸、目测有明显起伏感的沥粉线条。2.9.11麻渣粉:表面粗糙,手摸无光滑感的沥粉线条。2.9.12风路:局部图案的外围轮廓与框线之间的部分。2.9.13靠色:退晕中,两色过于接近,深浅差别不明显。这里指包袱烟云轮廓的多层次退晕。2.9.14跳色:退晕中,两色差别过大,这里指包袱烟云轮廓的多层次退晕。2.9.15合条:指沥粉线条交叉搭按时互相不伤线条,搭接处结合饱满整齐。2.9.16随形黑老:斗栱彩画中、升、斗中间的黑色部分,形状与升,斗相同。2.9.17软天花:在纸或绢上画天花彩画,按块贴到天花板上或顶棚的龙骨上。2.9.18生高丽纸、生绢:未经加矾的高丽纸或绢。做彩画时,必须加胶矾液"熟化"后方可使用。2.9.19圆鼓子线:天花图样中的圆圈形线条。多为沥粉线奈且线条凸起。2.9.20硬天花:直接画在天花板上的天花彩画。系与“软天花”相对而言。2.9.21留晕:在退晕图案中,先满涂浅色(晕色),再用深色涂盖其中一部分,并留出一定宽度的图样的做法。2.9.22藻头:又叫找头,它是用来解决箍头与枋心之间联系,可长可短。2.9.23锭粉:又叫铅粉、铅白粉,也叫胡粉。2.9.24枋心线,圈彩画枋心的线,也叫楞线。2.9.25雄黄:又叫石磺。2.9.26包袱;苏式彩画中,将梁垫枋联在一起,在构件的中段绘一个像包袱一样的多层次的弧线叫包袱。2.9.27烟云:苏式包袱多层退晕的内层叫烟云。2.9.28托子:苏式包袱多层退晕的外边叫托子。3土方、地基及基础工程3.1一般规定3.1.1本章适用于古建筑、文物建筑、仿古建筑的修建、修缮、新建工程的土方、爆破、地基、基础、挡土墙、台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3.1.2地基与基础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质地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古建筑、文物建筑其用料及工艺须以地方共性的传统做法为准。175\n3.1.3本规范有关岩石与土的分类及鉴定,应符合国家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3.1.4土方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3.1.5地基与基础工程一般规定的其它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3.1.6地基与基础工程中有关传统做法。3.2土方与场地3.2.1在文物建筑附近采用爆破施工,必须经过文物主管部门批准。3.2.2在文物建筑附近回填土方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掩埋文物建筑台明附近的原有室外地面标高。2不得影响原有建筑的正常排水及防洪系统。3不得影响原有建筑的稳固和安全。3.2.3经上级部门批准在文物建筑附近挖土方时下列情况应采取支撑支护措施:1土质不良,如软土,土层中合有淤泥层或流砂层。2地下水位距坑槽底不足50厘米。3坑槽底深度超过1.5米,边坡坡度≥1:2,且边坡顶点距台明不足3米。3.2.4在土壤类别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等不良土壤地区的文物建筑场地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排除地表水对建筑物附近土壤的不利影响。3.2.5新设置给、排水系统不应从文物建筑(围墙除外)地基基础中通过,进入建筑物时应设置明管,文物建筑附近的地下给、排水系统应采取有效防渗漏措施。3.2.6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应新开挖人工湖池、蓄水池等。院外水池(消防设施除外)。或沟渠应远离建筑,且应采取有效的防渗漏措施。3.3砖、石挡土墙3.3.1地基与基础工程应按本规范第3.1.1—3.1、6条的规定执行。3.3.2所用砖、石材的材质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隙,用于露明部份的清水挡土墙驳岸应色泽均匀一致。3.3.3砖、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和污点,砌筑前应清除干净。3.3.4175\n砌筑挡土墙应按设计要求作出收分,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一般可按挡土墙的H3%一H8%的要求作出收分。注:(1)H为挡土墙自基础顶至挡土墙顶的高度。(2)收分是指挡土墙面由下而上的向挡土墙中心倾斜的数量。3.3.5挡土墙的砌筑应采用先座浆后灌桨法砌筑,座浆之砂浆厚度宜为3—5厘米,气候变化时应及时适当调整。3.3.6挡土墙分段砌筑时,在分段处应砌成斜槎,不得留直槎,在接砌时斜槎处应清洗干净后再砌。3.3.7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挑筋石(做悬挑用)、镂孔石(拴船用)。3.3.8砖挡土墙应符以下规定。1所用砖之强度须达到MU8.5以上。2灰浆须饱满。3砌筑时须根据设计的时代特征进行砌筑。4砌筑必须错缝交咬。3.3.9毛石挡土墙应符合以下规定。1毛石块体最大尺寸不得超过墙厚,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20厘米。2毛石挡土墙分皮卧砌,即大面向下,并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3毛石挡土墙的灰缝厚度宜为1.5厘米至2.5厘米,外露挡土墙面灰缝厚度最大不得超过2.5厘米。砂浆应饱满,石块间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仓石(即碎石块)嵌实,不得先摆仓石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砌筑。4毛石墙的表层应尽量选用大而规整的块石座浆砌筑,并保持墙面平整。在挡土墙顶端应设置压顶石(锁口石)。5毛石挡土墙在砌筑中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布置,相互错开,每一平方米墙面不得少于一块。3.3.10料石挡土墙应符合以下规定。1料石按其加工面的平整程度分为细料石,半细料石,粗料石和毛料石四种。料石各面的加工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砌体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五章表5.3.1条的规定。2各种砌筑用的料石宽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厘米,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四倍。料石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观行的《砌体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五章175\n5.3.2条的规定。3料石挡土墙的灰缝厚度,应按料石的种类确定:细料石不宜大于0.5厘米,半细料石不宜大于1厘米,粗料石和毛料石不宜大于2厘米。4砌筑料石挡土墙时,料石应放置平稳,砂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应设置皮数杆以保证砌筑标高和灰缝厚度均匀平直。5料石基础的第一皮应座浆丁砌。阶梯形料石基础,上一阶梯的料石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3。6料石应上下错缝搭砌,当石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料石宽度时,在同一皮内应丁顺相间砌筑,丁石的间距不应大于2米。3.4复、增建工程柱基、台基工程3.4.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对每个柱基下都应提供满足基础设计要求的钻孔(大钻或小钻)资料,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图3.4.1-1,3.4.1-2)。3.4.2工程柱盘石或柱顶石以下柱基(磉墩)应按高脖子基础进行施工,高脖子基础之间宜设置地拢墙(拦土)高脖子基础与地拢墙应同时施工,不能同时施工时应留出插筋进行联结。3.4.3台基的四个外露墙面,应符合本规范第五章“砖石工程”的有关规定。3.5地基、基础修缮与加固3.5.1修缮前应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科学的技术鉴定,找出残损原因,而后进行分析,提出修缮设计方案。3.5.2在修缮施工前,应在受加固修缮影响范围以外适当的地方设置控制点1—2个,控制加固修缮施工过程中标高和垂直度的变化。3.5.3文物建筑基础或台明因古树根原因而遭受破坏时,修缮前须注意对古树的科学保护。3.5.4对加固修缮工程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应预先敞好防护措施,使其不受修缮影响。3.5.5基础修缮应符合以下规定。1因地基基础滑坡、位移造成古建筑损坏的,应探明土质,根据实际现状进行传统做法加固处理,必要时也可施钢筋混凝土桩基处理。175\n2因地下水位过高或原木柱过长造成牌楼柱脚糟朽的,应3∶7胶泥灰土夯实保护,必要时也可施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杯口标高应比地下水位至少高出1米。木柱与杯口之间的空隙,应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充并振捣密实。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进行斗栱、椽望等上部构件的安装。牌楼木柱埋入地下的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材料可选用现代材料,理化性能应能针对于该地区的水质,土质特点。基础杯口附近应采取措施,防止水的渗入。3文物建筑原有基础为素土、碎砖、石、瓦渣地基,配合比不当的灰土地基等,宜保留历史原状。因地基造成建筑物损坏时,新做地基宜加在原地基周围或叠加在原地基之上。4古建筑重做灰土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砖、石作工程中所用灰浆按表3.5.5.4配比1)没有特殊要求时,宜选用3:7灰土,房心回填地面,散水垫层可选用2:8灰土。2)白灰(熟石灰)必须用块状的生石灰现场适时泼制。不宜用袋装生石灰粉。生石灰的块料应占50%以上,灰不宜泼水太多。不得使用被大雨冲刷过的白灰。白灰应过筛,筛孔不超过0.5厘米,灰泼好后,应尽早与黄土拌合下槽,最迟不超过3天。3)土应过筛,筛孔不超过1.5厘米,应使用塑性指数小于17的粘土、不得使用亚砂土或砂土。4)石作工程传统灰浆配料表表3.5.5.4石作工程传统灰浆配料表灰浆名称制作方法配料比使用范围大麻刀灰用泼灰、麻刀加水,搅拌均匀。泼灰∶麻刀=100∶5—3用于石活的砌筑和勾缝麻刀油灰油灰∶麻刀=100∶4—3用于受潮石活的勾缝石灰膏用生石膏粉加水调匀后,加适量桐油搅拌均匀,待发账即可用于石活灌浆前锁口。油灰用泼灰、面粉、桐油(加少量白矾搅拌均匀。用于受潮石活的砌筑和勾缝桃花浆用白灰浆与粘土按体积比3∶7或4∶6进行混合搅拌均匀用于不受潮石活的灌浆生石灰浆生石灰块加水泡解,过滤去渣而成用于一般石活的灌浆盐卤浆用盐卤∶水∶铁粉=1∶5∶2用于固定石活中的铁件白矾浆用白矾加水调匀而成用于固定石活中的铁件糯米浆将生石灰浆∶糯米汁∶白矾=100∶0.3∶0.33混合搅拌而成用于重要石活的灌浆175\n忝忝浆用白灰或桃花浆∶碎砖或碎石∶生桐油==1∶0.5∶0.05搅拌而成用于石活下的垫基5基础老化、腐蚀酥碎需要托换时,必须采用分段间隔掏修的办法进行,每段长度不得超过1.0米或基础底面积的20%,间隔距离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有严密的施工安全措施。6基础强度不足,需要加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根据设计所选用材料方法的不同,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7独立柱基的底面积不够,需要扩大基础底面积时,应采用三七胶泥灰土夯实之上设毛石桃花浆灌实。也可施钢筋混凝土加固,其厚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加固的可靠性和施工质量,每边扩大基础的宽度不小于30厘米,其厚度不小于15厘米。将原基础的外表面保护层全部打掉,露出钢筋并在基顶以上65厘米范围内将柱表面打毛,并在四角各插一根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钢筋,按直径6@100配置箍筋。将此段柱每边加厚大于等于5厘米进行施工,柱加厚的部分与基础扩大和加厚的部分一次浇注完成。8条形基础扩大加固,加固宽度按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30厘米,为保证新老基础共同工作,需在基础顶每隔1~1.5米加一根扁担梁,扁担梁的断面与配筋由设计确定。9挡土墙(石驳岸)修缮时,应将损坏部分分段拆除干净,每段长度,毛石挡土墙不得大于1米,料石驳岸不得大于1.5米,采用与原挡土墙相同的材料。砂浆标号不低于M10号,进行座浆加灌浆砌筑法。地下部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代用材料,露明部分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色泽应与原挡土墙相同。10修缮台基应将损坏部分全部拆除干净,露明部分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色泽应与原台基相同。3.5.6地基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技术鉴定的意见和修缮设计方案,制定加固修缮,施工措施,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2因局部土壤松软或地基浸水造成基础下沉时可采用下列加固措施:1)当荷载影响深度不大,且为局部加固时,可采用碎砖三合土或胶泥三七灰土等代换原来的软弱土,还可采用抬梁换基或加设砂石垫层进行局部换基。2)柱基下沉,可采用不拆除木架、175\n墙体的情况下打桩加固,将梁架支起后,拆除柱基及原来的灰土,在松软处打木桩或胶泥三七灰土之上设石基础并施桃花浆灌实,也可打混凝土桩,再恢复原来的灰土和柱基。3)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可采用关注水泥浆加固。用1—2个大气压的机器将水泥浆或细砂水泥浆注入松软的地基内,每个注孔的加固作用半径为40厘米。4)硅化加固,用1个大气压的机器将硅酸钠(水玻璃)与氯化钙溶液注入松软的地基内,每个注孔的加固作用半径40厘米。硅酸钠与氯化钙的体积比为2:1。每孔分两次注入,第一次注入2/3。硅化加固不宜用于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土,对渗透系数为0.1—0.2米/昼夜,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可采用无压或压力单液(无氯化钙)硅化法。3压力注浆法加固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法施工前应平整场地。除干钻法外,应在钻孔位置开挖沟槽及集水坑,以保持场地的整洁干燥。2)注浆施工必须现场采用自动流量和压力记录仪,并对资料及时整理分析,以便指导注浆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为验收工作作好准备。3)水泥浆配制,宜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般不超过出厂期二个月。4)拌合水泥浆的水应符合现行《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5)注浆孔的钻孔孔径一般为70—110mm,垂直偏差应小于1%,注浆孔有设计角度时应预先调节钻杆角度,倾角偏差不大于20度。6)注浆压力应在0.30—0.60Mpa,水泥浆凝结时间应控制在2—4小时,必要时应对压力扩散半径,凝结时间等进行测试。7)注浆流量一般为7—10L/min,对充填型灌浆,流量可适当加快,但不应大于20L/min。8)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用磨细粉煤灰或粗灰,部分代替水泥,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掺入量均为水泥重量的20——50%。9)为改善水泥浆的性能宜掺入外加剂,其掺入量宜按表3.5.6.3选用。表3.5.6.3外加剂掺入量名称化学试剂掺入量(占水泥重量%)速凝剂氯化钙1—2175\n硅酸钠0.5--310)施工中当压力异常时,不冒浆或冒浆量超过20%时,须会同勘察设计单位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4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按勘察设计要求挖出基础坑,清理干净,必要时做好排水处理,查清已有建(构)筑物的地下管网,尤其注意通讯电缆,煤气管道等。2)对已有沉、裂建(构)筑物的沉降、裂缝应作全面检查,作出标记,埋设观测点,以便施工期间的观测。3)在压桩施工前,压桩架应与锚杆固定牢靠,压桩时,千斤顶轴线与桩的轴线必须对应重合,压桩施工过程中须注意保持各杆受力均衡、对称。4)压桩施工时,防止数台压桩机同时在一个独力柱基上施工,施工期间压桩力总和不得超过该基础及上部结构所能发挥的自重。5)压桩施工中途不得停顿,应一次到位,如中途必须停顿时,桩尖应停留在软土层中,停歇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当压桩达到1.5倍设计单桩承载力时,将桩与基础锚固。6)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接头侧面应平整光滑,上下桩面应充分粘合,轴线一致。待接桩中硫磺胶泥固化后,才能开始继续压桩施工。7)应选用合格的硫磺胶泥,配合比见表3.5.6.4,熬制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在140℃一145℃的范围内,浇注时温度不得低于140℃。表3.5.6.4硫磺胶泥配合比硫磺砂聚硅橡胶水泥44441118)采用焊接法接桩时,应清除表面铁锈,进行满焊、确保焊接质量。9)桩顶压到设计标高时,对于外露的桩头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切除,切割时应先用楔块把桩固定,然后用凿子开出3—5cm深的槽沟,露出钢筋加以切割,以便摘除桩头。严禁在悬臂情况下乱砍桩头。10)桩与基础锚固(封桩)前,应把压桩孔内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清除孔壁和桩面浮浆,用C30175\n早强微膨胀混凝土浇捣严实。封桩砼应作试块,以保证封桩强度。11)压桩施工的控制标准,应以设计最终压桩力为主,桩入土深度为辅加以控制,保证达到设计要求。12)压桩过程中必须做好压桩施工各阶段的记录,记录格式可见表3.5.6.4.12。表3.5.6.4.12压桩记录工程名称:______桩号______压桩日期______最终入土深度____Cm最终压桩力______KN桩段序号压桩时间桩入土深度m油表压读数(MPa)单位冲程累计千斤顶型号_________台数_____________记录员__________4文物建筑修缮加固要求使用木桩时,必须选用柏木,杉木等耐腐的树种。用于水位升降幅度大或浸蚀水质地区时,木桩必须经过防腐蚀处理。木桩长度至少桩尖至于生土层。3.6冬雨季施工3.6.1当室外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5℃时,即转入冬期施工。当次年初春连续7天不出现负温度时,即转入常温施工。雨期施工通常期限按当地气象决定。如气象预报有中到大雨,或实际发生中到大雨时,即转入雨期施工阶段。3.6.2雨季节施工期间不宜进行挖土方及地基施工。3.6.3冬期施工期间不得使附近文物建筑的地基、基础裸露。3.6.4在文物保护范围内或风景名胜范围内进行地基,基础冬季期施工时,保温覆盖不应使用草帘等易燃材料。应使用岩棉等阻燃材料。3.6.5冬季施工基土保温覆盖材料应随钎探进度随时掀盖。3.6.6冻结的白灰和黄土不得用于拌合灰土。3.6.7雨期挖槽(坑)、拌合灰土,应有防雨、排水措施,拌合灰土应有防晒措施。3.6.8不宜在受水浸泡的基土上进行钎探。3.6.9受浸湿的基土或灰土,应在晾干后,重新夯打密实。175\n3.6.10雨后灰土含水量过大,无法进行夯实操作时,可适量拍入粒径不大于6厘米的干碎砖。3.7工程验收3.7.1工程验收的检查方法和应提供的技术资料须符合现行《土方与爆破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工程验收规定。基础验收尚应符合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工程验收规定。文物建筑的土方、地基、基础修缮验收尚应符合设计方案要求及《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有关规定。3.7.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石料品种、材质、规格及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传统做法。3.7.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露明部分及台明的石料表面应整洁、平直、无缺棱掉角,色泽基本一致,表面剁斧的石料,斧印应基本顺直、均匀,深浅一致,刮边宽度一致。石质须符合设计要求。3.7.4地基与基础施工中的各类料石的砌筑方法和安放位置,各类铁件的品种、型号、规格、质量和安放位置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传统做法实施。3.7.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砂灰浆标号、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灰浆饱满,灰缝顺直,勾缝密实牢固,厚度均匀。其桃花浆所用白灰须块状,严禁粉状;所用土须胶泥,可适当配以黄土,且适当参加加明矾和糯米桨,按表3.5.5.4和附录A规定执行。3.7.6对完成的隐蔽工程应做中间验收,并应提供验收记录。3.7.7石料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7.1的规定。表3.7.7.1石料加工的允许偏差料石种类允许偏差(mm)宽度、厚度长度半细料石,细料石±3±5粗料石±5±7毛料石±10±15175\n3.7.8石驳岸砌筑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8的规定。表3.7.8石驳岸砌筑的允许偏差的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毛石驳岸料石驳岸毛料石粗料石细料石轴线位移15151010拉线尺检查驳岸厚度+20+20+10+10尺量检查-10-10-5-5垂直度H在5m内202010半细7,细5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H在5m以上302520半细20,细15表面平整度——2010半细7,细5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水平灰缝平直————10半细7,细5用2m直尺(不足10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压顶石顶面标高±15±15±15±10用水准仪和和尺量检查3.7.9台基工程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9的规定。表3.7.9台基(台明)工程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料石半细料石细料石阶沿石平整度1075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宽度±5±8±2尺量检查标高±5±3±2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侧塘石垂直度532用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检查平整度1075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磉石标高+5+3+3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中心线±5±3±3尺量检查平整度±5±3±2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捡柜平面尺寸±5±3±3尺量检查石级平整度1064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级宽±5±3±3尺量检查级高±5±3±3尺量检查3.7.10注浆工程验收一般选注浆孔数的2—5%,检验点的强度平均值应达到设计要求,检验点的不合格率应小于20%。3.7.11对注浆法的验收应根据设计提出的要求进行,一般在注浆结束28天后,可选用标准贯入法和静力触探法对加固地基进行检测。3.7.12压桩工程施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如下材料:175\n1桩位平面图和桩位编号图。2桩材试块、封桩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报告,硫磺胶泥的出厂合格证,抗压抗拉试块强度报告。3压桩记录汇总表。4压桩曲线(P1—Z曲线)。5隐蔽工程自验记录。6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单桩荷载试验资料。3.7.13压桩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13的规定。表3.7.13压桩施工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压桩孔位置±202桩的垂直度1.5H%(H为桩长)3.7.14基础修缮后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7.14的规定。表3.7.14基础修缮后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毛石砖1表面平整度2010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新旧接槎高低差±15±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3轴线位移±20±10尺量检查3.7.15石驳岸修缮后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7.15的规定。表3.7.15石驳岸修缮后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毛石驳岸料石驳岸毛料石粗料石细料石1新旧接槎处高低差1515105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其它项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同本标准表2.8.5.1的规定4大木构架工程4.1一般规定4.1.1本章适用于传统的文物建筑修缮、复原、复建、迁建和古建筑建设中大木构架的制作、安装工程。大木构架指柱额、梁袱、槫檩、椽飞、斗栱175\n、枋等木构件的总称(图4.1.1-1,4.1.1—2,4.1.1-3)。4.1.2木构架所用的木材材种、材质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耐久性要求,且符合本章4.2节规定。4.1.3在木构架构件制作,安装的全过程中必须节约用材、要作到综合用材、材尽其用,严防资源浪费。木构架中构件的配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须有合理的配料单,配料单须以设计图纸为准一次性编制完成。制出配料表,见表4.1.3.1。表4.1.3.1木构件配料单单位工程名称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项次构件名称数量(根)净构件规格(长、宽、厚、径)(mm)毛构件下料规格(长、宽、厚、直径)(mm)材积(平方米)单根合计法定代表人技技术负责人审定制表2木构架各构件按实际使用尺寸应放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应符合表4.1.3.2的规定。表4.1.3.2木构架下料加工余量表项次构件种类加工余量长(mm)宽(mm)厚(mm)直径(mm)1Φ250以内圆柱6020-302Φ250-350圆柱8020-303Φ350以上圆柱10020-304面宽×250以内方柱60885面宽250-350方柱80996面宽350以上方柱10010107Φ200以内桁条5010-208Φ200以上桁条7010-209长边200以内矩形桁条506410长边200以上矩形桁条708611枋类构件508812Φ200以内梁类构件5015-2513Φ200以上梁类构件10015-2514板类构件单面光50103双面光5010515方形椽305516圆形椽3010-153按配料单统一配料,先配大构件,后配小构件。4175\n各构件毛料须在按装后隐蔽处注有该构件专用名称,不得错位,直径或面宽350mm以内构件下料口歪斜不大于20mm,直径或面宽350mm以上构件下料口歪斜不大于30mm。4.1.4木构架制作、安装程序如下:1放样——按设计图纸或原构件放足尺寸大样,排柱头尺寸,开间尺寸,出样板,样板用材为胶合板或不易变形的干燥板材。2配料——按样板、设计图纸及实物尺寸,数量放加工余量,编制配料单,按配料单定料。3加工——按样板和设计图纸及实物加工。4试组合(汇榫头、讨退)——按图将相关的两根或二根以上构件在加工现场试组合后分开。5安装——按设计图纸及实物尺寸,复核平面等尺寸,且质量合格后,在建筑现场安装。以上工序应在前道工序结束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4.1.5木构件制作、安装应以机械加工与手工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4.1.6文物建筑、古建筑的维护、修缮、迁建等工程必须对“不改变文物原状”这一重要原则具体的深刻理解,依原工艺、原法式、原材料制作、安装,若无法采购与原材料一致的材料时,应在设计单位变更设计的后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选用材料、材质相近材料。修缮前必须对原构架各构件的材料、材质、法式、做法、尺寸、风格特征损坏构件作认真的勘察、测绘、摄影,记录,且以此作为编制修缮方案的主要依据。4.1.7各构件的修复及复制须安原建筑原构件的时代风格、制作手法进行,不得随意制作。原建筑露明木构架的各构件如表面光洁、制作细致的,须无刨痕用手横模构件感觉匀和、光滑无锤印、戗搓,原建筑草架木构件表面原遗有留斧痕、锯痕的,尤其是山西金元建筑,必须按其原风格和手法草做,但不得留树皮。4.1.8新建木结构仿古建筑之构件端棱角倒楞宽度一致,倒棱宽为构件直径或面宽的1/15—1/120,倒楞深为楞宽的1/3。构件联结透榫饱满,无“瞎子榫”。半榫长与眼深相差不大于lOmm。受弯木构件的搁支面长度不得小于该构件1/2高,当不能满足时应设雀替、机等构件增加其承载面。4.1.9在保管、运输、木构件毛料、半成品、成品时应根据加工场、175\n建筑现场、运输条件等情况,采取措施做好防火、防潮、防晒、防盗、防污染工作。木构件成品堆放距地面不少于600mm,每层不少于二处垫木,垫木的位置一致,厚度不小于80mm。4.1.10用于加固、固定木构架、构件的铁件的质地型号、规格、数量及加工要求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规定。4.1.11木构架的防腐要求应符合本规范4.22.6的规定。4.1.12在确定木构件的方向时,应选择材质较好、年轮较密的一面位于受力较大或受拉区。4.2材料质量要求4.2.1木构架用材应符合表4.5.4选材标准规定。4.2.2在文物建筑修缮中,须维修和更换部分木构件时,最好选用与原构件树种相同的材料。如选购不到,可选用材质及性能不低于原构件的树种。4.2.3梁栿、槫檩类构件有遇下列情况应按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作检验,如按《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确定其强度后再行制作。1木构架用不熟悉其性能的新树种制作。2用于制作木构架的木材色泽明显与同类木材有差异。3用于制作木构架的木材在达到平衡含水率的条件下其自重小于420kg/立方米。4木材心材的平均年轮宽度大于4mm者。按试验得到的极限强度最低值降低一级作为该批木材的强度等级,且不适宜用于文物建筑修缮。4.2.4制作木构架各构件所用的木材,其含水率大于表4.5.4规定时,宜采用自然法干燥;剥去树皮或加工成成材、堆垛、架空,离地面不少于800mm,达到通风防雨、防潮。当加工成规格材采用自然法干燥者,应按其毛料宽、厚之尺寸各放大4%的收缩余量。自然干燥法的干燥期不应少于3个月。4.2.5弯曲木构件应用木纹交织的材种制作。4.2.6用于木构架要的胶粘材料,其粘结力不应小于被粘结构件的自身强度;胶结材料应根据使用所在地自然条件选用,具备耐水、耐潮等性能,并具备与木材相等的耐久性。梁枋、柱化学加固及灌浆配料见表4.2.6——4.2.8。4.2.7环氧树脂材料操作应在20度左右的环境条件下进行。175\n4.2.8构件粘接后,若需用锯割或凿刨加工时,夏季须经48h,冬季须经7d养护后,方可进行。4.2.9木结构构件粘接时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5%。4.2.10在承重构件或连接中采用胶粘补强时,不得利用胶缝直接承受拉力。表4.2.6不饱和聚脂树脂灌注剂配方表灌注剂成分配合比(重量比)不饱和聚脂树脂(通用型)100过氧化环已丙桨(固化剂)4萘酸钴苯乙烯液(促进剂)2——6干燥的石英粉(填料)80——120表4.2.7环氧树脂灌注剂配方表灌注剂成分配合比(重量比)E——44环氧树脂(6101)100多乙烯多胺13——16聚酰胺树脂30501号活性稀释剂1——15表4.2.8环氧树脂胶配方表胶剂成分配合比(重量比)E——44环氧树脂(6101)100多乙烯多胺13——16二甲苯5——104.2.11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4.3大木构架维修、制作、加固工程4.3.1在文物建筑工程动工之前,应对其本体进行二次勘察,过程中应对其构架及个构件进行测量,并绘制详图、标注完整尺寸。4.3.2木构架的整体维修与加固,应根据其残损程度分别采取下列方法:175\n1、重点修复,是保护工程中对原物干预最多的重大工程措施,主要工程有:恢复结构的稳定状态,增加必要的加固结构,修补损坏的构件,添配缺失的部分等。要慎重使用全部解体修复的方法,经过解体后修复的结构,应当全面减除隐患,保证较长时期不再修缮。修复工程应当尽量多保存各个时期有价值的痕迹,恢复的部分应以现存实物为依据。附属的文物在有可能遭受损伤的情况下才允许拆卸,并在修复后按原状归安。经核准易地保护的工程也属此类。具体措施是全部或局部拆落木构架,对残损构件和残损点逐个进行修整,更换残损严重的构件,再重新安装,并在安装时进行整体加固。2、现状修整,是在不扰动现有结构,不增添新构件,基本保持现状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性修缮措施。主要工程有:归整歪闪、坍塌、错乱的构件,修补少量残损的部分,清除无价值的近代添加物等。修整中清除和补配的部分应保留详细的记录。3、防护加固,是为防止文物古迹损伤而采取的加固措施。所有的措施都不得对原有实物造成损伤,并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环境特征。新增加的构筑物应朴素实用,尽量淡化外观。保护性建筑兼作陈列馆、博物馆的,应首先满足保护功能的要求。4、原址重建,是保护工程中极特殊的个别措施。核准在原址重建时,首先应保护现存遗址不受损伤。重建应有直接的证据,不允许违背原形制和原格局的主观设计。5、环境治理是防止外力损伤,展示文物原状,保障合理利用的综合措施。治理的主要工作有:清除可能引起灾害和有损景观的建筑杂物,制止可能影响文物古迹安全的生产及社会活动,防止环境污染造成文物的损伤,营造为公众服务及保障安全的设施和绿化。服务性建筑应远离文物主体,展陈、游览设施应统一设计安置。绿化应尽可能恢复历史状态,避免出现现代园林手法,并防止因绿化而损害文物。6、打牮拨正即在不拆落木构架的情况下,使倾斜、扭转、拔榫的构件复位,再整体加固。对个别的残损严重的梁枋、斗栱、柱额等应同时进行更换或采取其他修补加固措施。7、整体加固二种做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不揭除瓦顶和不拆动构架的情况下,直接对木构架进行整体加固。这种方法适用于木构架变形较小、构件移动不大,且不需打牮拨正的维修工程。二是在整体木构架修整完毕后,大木立架过程中于平柱垂直缝位置的兰额、平板枋之间隐蔽增设铁活,使兰、普结构一体化;于槫檩两侧设拉杆椽,使其桁架一体化。175\n4.3.3重点修复工程,即解体修缮工程,应先揭除瓦顶,再由上而下分层拆落望板、椽、檩及梁架。在拆落过程中,应防止榫头折断或劈裂,并采取措施,对彩画进行有效的保护处理,避免磨损木构件上的彩画和墨迹。4.3.4拆落木构架前,应先给所有拟拆落的构件编号,并将编号表明在记录图纸上。4.3.5现状修整工程,应注意作到最小干预。避免对修整部位周围构件及结构点的挠动。对彩画进行有效的保护处理,避免磨损木构件上的彩画和墨迹。4.3.6对木构架进行整体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固方案不得改变原来的受力体系。2对原来结构和构造的固有缺陷,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对所增设的连接件应设法加以隐蔽。3对本应拆换的梁枋、柱,当其文物价值较高而必须保留时,可另加减力支柱,所加减力柱应作到可识别性。4对任和整体加固措施,木构架中原有的连接件,包括椽、檩和构架间的结构件,应全部保留。若有短缺时,应重新补齐。5加固所用材料的耐久性,不应低于原构件材料的耐久性。4.3.7木构架中,下列部位的榫卯连接构造较为薄弱,在整体加固时,应根据结构和构造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结构铁件、拉杆椽、铁箍等附属铁活构件加固:1柱与额枋连接处;2檩端连接处;3有外廊或围廊的木构架中,抱头梁或穿插枋与金柱的连接处;4其他用半榫连接的部位。4.4木柱维修与加固4.4.1本节适用于木构架中的圆形、方形、梭形、多角形、斗圆形、瓜楞形等各种形状的蜀(脊)柱、檐柱(廊柱)、内(金)柱、步柱、立柱、童柱等柱类构件的维修及加固。4.4.2每柱应有一个名称及编号,同一建筑的柱不得有重复名称。柱类构件中的名称书写位置应在隐蔽处,不得随意书写。书写字迹清晰、规范。175\n4.4.3对木柱的干缩裂缝,当其深度不超过柱经(或该方向截面尺寸)1/3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整修:1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时,可子柱的油饰或断白过程中,用腻子勾抿严实。2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30㎜时,可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材料胶粘剂粘牢。3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0㎜时,除用木条以耐水性材料胶粘剂粘牢外,须在柱的开裂段内加铁箍2——3道。若柱的开裂段较厂,则箍距不宜大于0.5m。铁箍应嵌入柱内,使其外皮与柱外皮平齐。4.4.4当干缩裂缝的深度超过本规范4.4.3条规定范围或因构架倾斜、扭曲而造成柱身产生纵向裂缝时,须待木构架整修复位后,方可按第4.4.3条第三款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柱子裂缝处于重要受力部位,则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加固措施,如影响整体构筑物重力荷载直至不能延续使用的柱子,须更换新柱。4.4.5对裂缝继续延伸展开的柱子,必须对其强度进行测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措施或更换新柱。4.4.6对糟朽木柱进行整修、加固时可采取下列剔补或墩接的方法处理:1柱心完好而表面糟朽,经测验柱截面能满足受力要求时,应剔糟除尘,防腐处理后,施干燥木料依原样及原尺寸用耐水性胶粘剂粘接加固,如柱子周围剔补,则需视情况加设铁箍2——3道。2自柱脚向上1/4以内糟朽严重的柱子,可采取墩接的方法进行处理。可采用下列方法:(1)木料墩接法先剔除木柱糟朽部分后,选择榫卯结构,一般采取“巴掌榫”、“抄手榫”、平头等。(图4.3—1)施工时,须将榫卯清理干净,刷环氧树脂粘接剂后,将榫卯严密合缝,且加铁箍,铁箍应嵌入柱内,使之与柱外皮平整。接头与原柱截面接触面必须与接面垂直,严禁斜面。墩接半榫宽度宜为柱径的1/10—1/15,深度与长一致。平头接长应不得大于柱直径。(图4.3—1)。(2)搭接长度宜为柱径的2—3倍,当柱径大于160mm,小于250mm,搭接二端接缝处应设铁箍,铁箍不小于4mm,宽度不小于40mm;柱径250mm175\n以上两端接缝处设铁箍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小于60mm,铁箍表面与柱外表平齐。柱径小于160mm者搭接处可用长度不小于120mm,不少于4枚铁钉或2只直径10螺栓联结。(3)当柱损坏断面积小于柱断面积1/3,损坏高度明柱小于1/5柱高;暗柱小于1/3可以拼接方法加固。拼接的上、下两端用铁箍包结,铁箍用料参照4.3.6.2款。也可用耐久性、强度、稳定性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化学材料包固替代铁箍。(4)石料墩接法用于柱脚糟朽高在20㎝以内的木柱。将石料墩接部分加工成小于原柱直径8㎝的石柱,且于石柱之上制成管脚榫,并于其周围施木板条及环氧树脂粘接剂加固包镶,后在与原柱接缝处加设铁箍一道。(5)环氧树脂粘接剂配料比见表4.2.84.4.7如木柱内部糟朽、蛀空,单表面保留完好厚度在50㎜(包括50㎜)以内,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材料灌浆加固,其条件是:1在柱中应力小的部位开孔。若通长中空,可现在柱脚开凿方洞,洞宽不大于120㎜,再每隔300--500㎜凿洞眼,直至中空的顶端。2灌浆前应将糟朽部分的碎物清理干净。3如木柱内部糟朽中空超过150㎜,应在中空部位填充木块以减少高分子材料干后的收缩,4不饱和聚酯树脂材料灌注剂配料比见表4.2.64.4.8位于柱梁联结部位柱的断裂深度在柱直径l/2以内,应根据断裂相应位置.用钢夹板加固,钢夹板厚度不小于8mm,长度不小于柱径4倍;宽度不小于柱直径1/3,且不小于60mm,夹结螺栓不少于4根;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或根据现场情况用钢箍加固。当断裂深度大于柱径l/2,且现场不具备更换柱条件可用钢套管加固,钢套管长度不小于柱径4倍。4.5木柱制作4.5.1本节适用于木构架中的圆形、方形、梭形、多角形、斗圆形、瓜楞形等各种形状的蜀(脊)柱、檐柱(廊柱)、内(金)柱、步柱、立柱、童柱等柱类构件的制作。木柱制作必须在配料工作结束后进行。4.5.2每柱应有一个名称及编号,同一建筑的柱不得有重复名称。柱类构件中的名称书写位置应在隐蔽处,不得随意书写。书写字迹清晰、规范。175\n4.5.3一般柱类构件四立面必须有纵、横二个方向的前、后,左、右四条中线;角柱或多边形柱类构件除四条中线以外,还必须有对角中线。柱类构件两端断面必须有头线、两端头线必须重合、不翘曲,立面中线与头线一致。4.5.4圆形柱类的收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以典型实物为准。若设计无要求的仿古建筑,其收分率应在0.7%一0.8%内。表4.5.4大木构架材质标准(一)项次木材缺陷构件类别腐朽木节斜纹虫蛀裂缝髓心含水率钝棱(花斑)1柱类构件不允许在构件任何面任何150MM长度上所有木节尺寸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2/5斜率不得大于12%允许表面层有轻微虫眼径裂不大于直径1/3,轮裂不允许榫卯处不允许不限不大于25%露明不大于周长的1/12,隐蔽不大于周长1/10露明每根不多于1处2梁类构件不允许在构件受压区任何150MM长度上所有木节尺寸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2/5在构件受拉区任何150MM长度上所有木节尺寸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3斜率不得大于8%不允许径裂不得大于材宽(或直径)的1/3榫卯处不允许不限不大于25%不大于面宽1/10或周长的1/12。每根不多于1处3仿类构件不允许在构件任何面任何任150MM长度上所有木节尺寸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3死节面积不得大于截面的1/20,节点榫卯处不允许斜率不得大于8%不允许榫卯处不允许。其它处外部裂缝不得大于材料宽度的1/3,轮裂不允许不限不大于25%不大于面宽的1/10每根不多于1处4板类构件不允许在构件任何面任何任何150MM长度上所有木节尺寸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3榫卯处及其附近不允许斜率不得大于8%不允许外部裂缝不得大于板厚的1/4,轮裂不允许。榫卯处及其附近不允许不限不大于18%二面正的不允许,一正一反的反面不大于板厚1/45桁檩类构件不允许在任何150MM长度内所有活节的总和不得大于所测部位周长的1/3,单个木节直径不得大于檩直径的1/6,死节不允许,榫卯处及其附近不允许斜率不得大于8%不允许榫卯处不允许,其它处不得大于桁(檩)径的1/4。轮裂不允许不限不大于20%不大于周长1/12,每根允许1处表4.5.4大木构架材质标准(二)项次木材缺陷构件类别腐朽木节斜纹虫蛀裂缝髓心含水率钝棱(花斑)175\n6椽类构件不允许死节不允许,活节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3斜率不得大于8%用香樟等木纹交织的材种制作、弯椽斜率不限不允许裂缝深度不大于椽厚的1/4,轮裂不允许不限不大于18%不大于面宽1/107斗栱类构件不允许在任何一面150MM长度内所有木节尺寸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4,,死节不允许,榫卯处及其附近不允许不大于8%用香樟等木纹交织的材种制作、弯椽斜率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限不大于18%不允许8斗栱各构件座斗不允许在构件任何一面,任何150MM长度内所有木节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2,死节不允许不大于8%用香樟等木纹交织的材种制作、斜率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大于18%不允许栱、云头、昂、撑头、檩碗不允许在物体任何一面任何150MM长度内所有木节的尺寸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4,死节不允许,榫卯处及其附近不允许不大于8%用香樟等木纹交织的材种制作、斜率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大于18%不允许外拽枋连机正心枋不允许在物体任何一面任何150MM长度内所有木节的尺寸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2/5,榫卯处及其附近不允许不大于8%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大于18%面宽的1/10抗弯、抗压、抗剪物理性能试验对比表序号产地树种含水率%抗弯强度顺纹抗压顺纹抗剪抗弯弹性模量1大兴安岭双江林场落叶松(方)45.1571.0534.25弦面9.35径面10.50175\n2吉林敦化林场场落叶松(圆)12111.465.59101红松(圆)1266.839.376433吉林铁岭落叶松(圆)13113.1965.729341.8吉林长白山落叶松(方)14112.7962.419152.74大兴安岭榆木14116.0774.4213934.95兴安岭胡忠林场落叶松(方)39.9666.0032.206黑龙江双鸭山落叶松(圆)12105.4462.758943.637内蒙古图里河林场落叶松(方)52.2772.2532.50弦面5.85径面7.25落叶松(方)12112.8765.969255.98华北宁武林场落叶松(方)1591.1457.398852.9落叶松(圆)41.8161.1527.95弦面6.4径面8.359俄罗斯莫尔道嘎林场落叶松(圆)15104.5359.969695.610俄罗斯伊尔库林场落叶松(方)13105.5662.728895.811印度尼西亚榉木12119.758.413396菠萝格12148.7067.51658912应县木塔用材落叶松71.936.6弦面8.924.5.5木柱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维修工程,应依据原柱子榫卯制作。2、柱加工应在原料两端断面上划出纵横中心线,角柱或多角柱还应划出对角线。各线相交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与样板中线重合。原料的自然弯曲应在划中线时调正。3、圆形、八角形柱加工必须弹八卦线,其它断面形状的柱应弹相应的角线。4、柱上的各卯宽度之两边线都在立面中线左、右两面对称的位置上。各卯的透卯应在基面线以下至梁底;半卯应在机面线以上至梁面。柱上各种卯、榫的高度与柱头杆一致。5、仿古建筑的圆形童柱下端直径应比与之相交的梁的直径大30—40mm;贡式方形童柱下端与梁侧面平齐。童柱上端直径直为下端直径的1/2,且不小于120mm。文物建筑修缮工程,须严格按照修缮文件及实物特征加工。6、童柱下端应根据建筑形式做成相适应的风格,且必须与梁榫卯结合牢固。通常童柱与梁的咬合深度应在基面线以下,梁高的1/2以上部位。175\n4.5.6柱的节点、结构方式应符合设计及当地的传统做法,在文物建筑修缮中,须特别注意按照该建筑中原有的接点方式及榫卯形制加工制作。木结构仿古建筑柱子榫卯尺寸和联结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廊柱或所有柱子要求做侧脚者,侧脚大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要求时,侧脚为柱高的2%。柱下端做管脚榫者,圆柱榫长不小于该柱端直径的1/4,不大于该柱端直径的1/3。榫宽与榫长相等;方柱榫长不小于该柱宽的1/4,不大于该柱宽的3/10,榫宽与榫长相同。童柱的管脚榫宽以柱径的l/10为宜,樟长为柱端径的1/3-l/5。2平头柱设坐斗者,其顶空榫宽按斗宽度的1/5,长与榫宽相等。3柱或童柱上端直接与檩条结构者,其榫长不小于柱直径的1/5,不大于该柱直径的1/3,且不小于30mm;方柱榫长不小于柱截面宽的1/4,不大于截面宽的3/10,榫厚宜为柱直径的1/10,且不小于15mm。榫宽之外边缘应与柱边向内收进不小于20mm。同一建筑的柱头榫尺寸必须一致。燕尾榫的厚度和长度可取柱截面边长或直径的1/4—3/10,燕尾榫的燕尾部分高度应不小于榫厚。燕尾榫收乍宜取榫厚的1/10,枋与石柱联结使用勾榫时,勾榫厚按柱径或边长的1/4—3/10,榫长大于榫厚,榫勾为榫长的1/5。4柱类构件的中部与梁类构件,枋类构件端部相交,应做榫卯联结,榫卯采用大进小出做法,应在基面线以上至梁面部分做半榫;在基面线以下至梁底部分做透榫。当一柱头同高度基面线有二根或二根以上梁类的构件交汇时,出榫的高度应按梁的数量平均分派,其中受力最大的应做底出榫,受力较次的做中出榫,受力最小的做上出榫。5与透卯共同作用的半卯的深度不小于该榫宽的1.1倍,不大于该榫宽的1.3倍。单独半卯的深度不大于柱径的1/2,不小于柱径的1/3。留涨眼者为卯高1/10。卯内做摘榫联结者,摘榫高宜为卯高1/10—1/12,且不小于15mm,榫宽宜为1/6柱径,榫宜留在柱中心部位。4.5.7本柱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5.7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5.7木柱制作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柱长3米内±3,8米以上1/1000尺量检查2直径(截面尺寸)±l/50尺量检查3柱弯曲3米内5,3米以上2/1000柱线尺量检查175\n4柱圆度Φ200内,Φ200以上6用圆度工具检查5榫卯内底面内壁平整度300内±1,200—500±2,500以上±3用直尺楔形尺检查6榫眼宽度尺寸宽40以内+2,40-70+3,70以上+4尺量检查7榫眼长度尺寸+5尺量检查8中线、升线位置柱直径或面宽1/100尺量、曲尺检查4.6梁枋、槫檩、椽、望维修与加固4.6.1当梁枋构件有不同程度的糟朽现象时,应根据不同程度进行修补、加固,不得主观随意更换,经科学检测证实不能继续使用时,应按原构件的形制及材质(若选不到,可选性能不低于原构件材质)更换新构件,更换制作须按照原构件的手法和风格进行。需修补加固的构件应根据其承载能力的验算结果采取不同办法。验算结果其剩余部分截面积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构件,可采用粘补和铁件加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复。粘补前,须将糟朽部分剔除干净,经防腐后,用干燥木材按所需形状及尺寸,以耐水性胶粘剂粘补严实,再用铁箍或螺栓紧固。4.6.2梁枋干缩裂缝修补1、当梁枋构件的挠度下弯曲大于构件本身长度的1/150,且两端或支撑部位完好,水平裂缝深度(当有对面裂缝时,用两者之和)小于梁宽或梁直径的1/4时,裂缝宽度小于30㎜,裂缝长度小于构件长度1/2,裂缝斜度小于180度,可采用化学材料加固和镶补的办法,即先用木条和耐水性胶粘剂,将缝隙镶补粘接严实,再施铁箍两道。2、若构件的毁坏指标超过上款的限值,则应进行承载能力验算,若验算结果满足受力要求,仍可采用本规范4.5.2.1款的方法修整,若不满足受力要求时,应按4.5.3条的方法进行处理。4.6.3当梁枋构件的挠度下弯曲大于构件本身长度的1/150,且两端或支撑部位糟朽面积大于该构件断面截面积的1/5,或虽然两端支撑部位毁坏小于上述指标,但其他部位有2处或2处以上毁坏断面截面积占该构件断面积的1/6以上者,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1、在梁枋下面支顶立柱。2、更换构件。175\n4.6.4当梁底支撑点承压压缩变形,小于梁高0.8/10,其它部位无明显变形,受剪部位良好,可用硬木块垫平后用钢板垫子底面,增加其搁支面积,且钢板最好隐蔽。当压缩变形超过梁高变0.8/10或虽然压缩变形小于0.8/10但在受剪区或受拉区有明显的变形、裂痕则应更换构件或支撑减力柱加固、加代梁加固。4.6.5对梁枋脱榫的维修,应根据其发生原因,采取下列修复方法:1、榫头完整,仅因柱倾斜而脱榫时,可先拨正,再用铁件拉结卯榫。2、梁枋完整,仅因榫头糟朽、断裂脱榫时,应先将破损部分剔除干净,并在梁枋端部开卯,经防腐处理后,用新制硬木榫头嵌入卯口内。嵌接时,榫头与原构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并用螺栓箍紧。榫头的截面尺寸及其与原构件嵌接的长度,不得小于原榫规格,并应在嵌接内用玻璃钢箍或两道铁箍箍紧。4.6.6对承椽枋的侧向变形和椽尾翘起,应根据椽与承椽枋搭交方式的不同,采用下列维修方法:1、椽尾大在承椽枋上时(图),可在承椽枋上加一根压椽枋,压椽枋与承椽枋之间用两个螺栓箍紧;压椽枋与额枋之间每开间用2—4根矮柱支顶。2、椽尾嵌入承椽枋外侧的椽窝时(图),可在椽底附加一根枋木,枋木与承椽枋用3个以上螺栓连接,椽尾用方钉钉在枋上。4.6.7角梁(包括仔角梁)维修,山西木结构古建筑的角梁除唐代为斜置式外,其他基本为平置或近似于平置式,故维修时依据原梁枋构件确定。4.6.8槫檩构件的挠度下弯曲大于构件本身长度的1/150,且两断或支撑部位完好,水平裂缝深度(当有对面裂缝时,用两者之和)小于梁宽或梁直径的1/4时,裂缝宽度小于30㎜,裂缝长度小于构件周长1/3,可采用化学材料加固和镶补的办法,即先用木条和耐水性胶粘剂,将缝隙镶补粘接严实,再施铁箍两道。4.6.9椽类构件背部腐烂深度不大于椽高的1/8,或椽头,搭接部位腐烂则应更换;椽背腐烂小于以上规定且强度级满足荷载,则可清除腐烂木质,作防腐处理加固后继续使用。5板类构件腐烂,损坏平均深度达板厚的175\n1/4应更换,损坏小于1/4板厚,且完好部分最小厚度在25mm以上,宜去除腐烂或损坏部分木质、作防腐处理后继续使用。4.6.10当梁、柱严重腐朽或折断,可采用“抽梁换柱”方法进行替换,但必须有详实的施工方案,当不具备抽梁换柱替换原构件条件时可用辅柱代梁方法加固。大木构件修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6.10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6.10大木构件修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圆形构件圆度4用专用圆度工具检查2垂直度3吊线尺量检查3榫卯节点的间隙5用楔型塞尺检查4表面平整(方木)3用直尺和楔型塞尺检查5表面平整(圆木)4用直尺和楔型塞尺检查6上平直8以间为单位拉线尺量检查7出挑齐直8以间为单位拉线尺量检查8轴线位移12尺量检查4.7一般梁类构件制作工程4.7.1本节适用于一般做法的梁栿类构件制作,包括滚棱做法和圆作做法的各椽栿,乳栿、搭牵等各种梁类构件制作。4.7.2一般梁栿类构件制作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梁栿类构件在制作前,应放足尺大样且必须放两头截面大样,大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经两人以上核定。按大样制作样板。制作样板的材料按4.5.4规定。2梁类构件两头截面必须有中心线、水准线(机面线),柱中线。水准线宜在梁高7/10的位置,且能满足槫檩碗之深度要求。梁类构件两头的中心线、水准线应重合,且与样板一致。3圆形梁类构件制作应保证构件中线与前后结构点左右一致。4梁栿类构件的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梁的起栱应利用原木自然弯曲,弓背朝上,加工成l/200梁长之起栱,梁的两头截面应与样板一致,中间加粗按梁长的0.8%一0.5%。梁的底、背、侧都应呈匀和的曲线,不得呈折线。175\n5当梁栿类构件的一端以箍头榫形式与柱顶端联结,另一端以榫卯形式与柱中部联结者,应以原木的大头做榫卯。小头做箍头榫。6梁栿类构件必须要有各自的构件名称,并编写位置号,同一建筑的梁袱类构件不得有同名称构件。书写构件名称的位置应在构件的隐蔽部,书写清晰,不得无规律随意书写。7梁栿类构件左、右两侧必须有水准线,各与之间相关的中心,面、底中线,各榫、眼、槽等中线。各榫、卯都须在中线左、右、前、后对称的位置上。8梁栿类构件一端与柱类构件中间相交,必须做榫卯与柱联结,榫的宽厚按本章4.5.6条执行。9搭角梁的底面高度应不低于被搭构件自高的1/2。搭角梁头应压过被搭构件中线1.5/10该构件直径。当圆形搭角梁断面积在200㎝2以内,搭角梁与被搭构件的搭接处可做成圆弧搭联接,搓合处必须密缝;当搭角梁断面积在200平方厘米以上者,搭角梁与被搭构件两构件联结处必须做阶梯榫,阶梯榫的阶梯数量不少于2个,阶梯榫必须结合紧密,被搭构件做阶梯榫截面损失不大于其总截面积的l/20;当被搭构件为矩形断面,搭角梁必须做阶梯榫,阶梯榫做法如上。10承接转角搭交檩的梁头、做搭交檩碗。11趴梁、抹角梁与桁檩相交,梁头外端必须压过中线,过中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10檩径(即斗金盘)。梁端上皮必须按椽子上皮抹角。大式建筑抹角梁端头如压在斗栱正心枋上,其搭置长度由正心柱中至梁外端头不应小于3斗口。12桃尖梁、抱头梁、接尾梁等各种梁与柱相交,其榫子截面宽不得小于梁自身截面宽的1/5,不大于3/10,半榫长度不小于对应柱径的1/3。不大于1/2。13梁类构件制作四角须做滚棱,滚棱尺寸为各面自身宽度的1/10。滚棱形状应为混图。14梁类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7.2.14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7.2.14梁类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长度两端中线距3米内±3用进深杆或尺量检查两端中线距5米内±4用进深杆或尺量检查175\n两端中线距5米以上±5用进深杆或尺量检查构件直径或面宽250内±3250以上±5套样板或尺量检查起栱1/200梁长+4-3拉通线检查圆度4用样板或专用工具检查4.8枋类构件制作工程4.8.l本条适用于攀间枋,檩枋、大额枋、小额枋、随梁枋、单额枋、平棋枋、穿插枋、跨空枋、普拍枋、承椽枋、井口门枋、天花枋、栱枋等矩形枋类构件的制作工程;枋类构件制作必须有开间宽或进深步架宽为该类构件的长度标准。开间宽、进深宽须经两人核准。4.8.2枋类构件的制作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枋类构件的断面尺寸、形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形状复杂的应放大样,作样板,按样板制作。枋类构件必须有中心线、柱中线,各支承或安置于该枋上的构件位置中线和与该枋联结构件的卯、榫、槽线,且能满足加工要求。每枋类构件必须有名称和编号,同建筑不得有相同名称的构件,书写有序、清晰。2当构件原料单根高度不足时,可以用二根断面宽度近似的方木拼合组成,两根方木应用硬木排销钉联结,排销长宜为该木总高的1/2,厚度宜为该枋的1/8,且不小于15mm。宽度不小于50mm,不大于70mm,中心间隔不大于1000mm,不小于700mm。枋端第一只排销距该枋榫末端不小于300mm,不大于400mm。厚度超过150mm的枋类构件两料相拼,应用两排排销拼接,用五角竹钉联结者,间距规定按排销。当枋子为受弯构件时排销联结后,还应以胶结材料粘结两方木,二销中间用螺栓夹紧。3枋类构件与柱类构件相交,用部分透榫部分半榫联结(大进小出),透榫高不大于3/4枋高,不小于1/2枋高;榫厚不大于3/10柱直径,不小于1/4柱直径,当两根枋子与同一柱,同一水平高度平面一直线上相交。当三根枋子交汇于一柱的同一高度内,分上、中、下出榫,受力最大的做下出榫,若起拉结法用的构件只能做半榫时,其下所施的辅助构件(雀替、替木)必须通长。4当井口枋与楼面承重梁相交,进深梁做双夹榫,榫厚不大于井口枋高1/5,不小于1/7。拍口枋面与廊桁底联结,拍口枋面应做芦壳结合,枋、桁之间用排梢连结,排梢间距不大于1米,不小于800mm,梢厚在150—200mm之间,梢长埋入枋内不少于70mm,不大于lOOmm,梢外露应视桁条直径大小而定,宜为175\n50mm-80mm,埋入廊桁内。5弧形枋类构件的圆弧必须按设计要求放足尺大样,出样板,按样板制作,弧形构件的断面形状、榫卯、线条应符合一般枋类构件制作规定。枋类构件四角做滚棱者,浓棱尺寸为各面宽的1/10,形状为浑圆。6枋类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6.2.6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8.2.6枋类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起栱1/300构件长3米内±2拉线尺量检查3米以上±32构件截面尺寸高度±1/60截面宽尺量检查宽度±1/30截面宽3侧向弯曲1/500枋长拉通线检查4线肢清晰齐直目测、用样板或专用工具检查注:采用原木做枋时,可不作检验项目。4.9槫檩类构件制作4.9.1本节适用于传统古建筑各类型结构中的各种圆形、矩形截面等槫檩类构件制作工程。4.9.2槫檩类构件制作前必须放断面足尺大样,大样应符合设计要求,按大样出样板,排开间宽。经两人核定,尺寸正确,椽花线齐全,方可实施。槫檩类构件制作必须符合以下规定,维修工程更换的槫檩类构应依原物为准进行制作。1圆形槫檩两端断面尺寸、形状应按样板划线、样板中线与槫檩中心重合。槫檩的中部必须按槫檩长之0.8%——0.5%“胖势”,形成中间粗。每根槫檩类构件必须有一名称,且编号,同一建筑不得有相同名称的槫檩类构件,构件名称书写清晰、有序。在划线时应利用木材原料的自然弯曲、加工为1/200-1/300之起栱,弓背朝上。同一建筑起栱,胖势应基本一致。2圆形槫檩制作顺序应先划头线、弹八卦线,按八角线加工、制作成囤形,划线做榫卯。槫檩成品应有构件中线。脊部及廊部背部必须有椽花线。规则的矩形平面建筑同一开间椽花线数量、尺寸应一致,正间的正中位置宜有一条椽花线(通常椽花线的间距尺寸应210mm一230mm之间),在屋架中心必须设步架椽。3两槫檩在同一水平面直线上两端相接,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榫卯或所设计建筑物时代制做榫卯进行联结,明代以后建筑物的榫最大处宽度宜按檩直径的1/5175\n,榫的大小头之比宜为1:0.8。榫长不小于檩直径的2/5,不大于檩直径的3/5,且不宜短于80mm。两榫顶端空隙不大于8mm,檩头下端开刻必须与榫尺寸一致;檩类构件底部的机梢眼、枋子梢眼、顶空榫眼必须与相对应构件一致。同一建筑的榫、各种梢眼、顶空榫尺寸、距离应一致。4当两檩在同一高度不在平面一直线上相接,应做硬木锭榫联结两檩;当两檩在阳角相交,且相交内角在135度内,相交两端必须做搭交,榫宽不小于檩直径的l/4;不大于檩直径的1/3,两檩端必须留檩条头,檩条头长度参照同建筑梁类构件;两檩阴角相交宜合角做法,且做硬木锭榫联结两檩,锭榫的尺寸参照檩条燕尾榫尺寸。5当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一根檩条的一端与另一根檩条支承点以外丁字形相交,应做扁榫(火通榫)联结,榫宽不小于该檩直径的1/2,不大于该檩直径的2/3,榫厚不小于该檩直径的2/10,不大于2.5/10;榫长不小于该檩直径的1/3,不大于该檩直径的1/2。檩条与其它构件(枋、扶脊木,衬头木)相迭时,必须在迭置面做出金盘,其宽度为檩径的3/10—1/4。弧形檩制作应放弧形足尺大样、套样板,按样制作。6扶脊木(山西建筑中一般不用)宜用长原木制作,其直径宜不小于脊檩直径。扶脊木的接缝位置宜避开檩头位置不小于200mm。用铁夹板螺栓联结,扶脊木用晃脊钉联结脊檩,每间宜用2枚晃脊钉。扶脊木两侧开椽碗者,其深度应能满足头定椽支于脊檩一椽面宽。4.9.3槫檩类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9.3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9.3槫(檩)帮脊木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圆形构件圆度4用专制圆度工具检查2圆形构件截面±1/50构件直径尺量检查3矩形构件截面宽±2,高±3尺量检查4矩形构件侧向弯曲1/500构件长±3拉通线尺量检查5起栱1/200-1/300构件长(同一建筑应一致)3米±23米以上±4拉通线尺量检查6胖势±3拉通线尺量检查7帮脊木椽碗中距±1/20椽径尺量4.10承重梁及乳栿、搭牵制作工程175\n4.10.1本节适用于楼面承重梁,乳栿(双步梁)、搭牵(单步梁)的制作工程。4.10.2承重梁,乳栿(双步梁)、搭牵(单步梁)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承重梁、乳栿(双步梁)、搭牵(单步梁)制作应以进深步架为该梁的长度依据。2承重梁、乳栿(双步梁)、搭牵(单步梁)必须有名称、头线、中线、柱中线。同一建筑构件名称不得重复,名称书写清晰、有序。与柱相交必须做榫卯联结,榫卯的尺寸按照本章大梁、乳袱(双步梁),搭牵(单步梁)。3搁栅应有头线、中线、开间中线和承重梁、双步梁的边线。搁栅与承重梁、双步梁相交做长短榫(阶梯榫)。长榫长度不小于承重梁宽的2/5,不大于承重梁宽1/2;短榫长度不小于承重梁宽1/10,不大于承重梁宽1。5/10,长短榫的宽度与搁栅宽度一致。承重梁开刻的截面损失不大于该粱截面积的1/20,高度损失不大于实梁高1/20。4承重梁、乳栿(双步梁)的开刻必须结构严密。4.10.3承重梁、乳栿(双步梁)制作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4.10.3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10.3承重梁、乳栿、搭牵制作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圆形构件圆度4尺量或套样板检查2构件直径±4尺量检查3矩形构件截面±3尺量检查4构件长度3米内±35米内±45米以上±5用进深杆开间杆或尺量检查5矩形构件侧向弯曲1/500构件长拉线尺量检查6榫卯榫-2卯+2尺量检查4.11板类构件制作工程4.11.1本节适用于各种垫板、楣板、山垫板,山花板、瓦口板,博缝板、滴珠板,封檐板(挂檐板)、楼板,望板、天花板,窗台板(榻板)175\n等板类构件的制作工程。专用板类构件必须写明其所用位置,书写有序,清晰。4.11.2板类构件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山垫板,楣板四周与屋架木构件开槽联结,槽深不小于板厚且不小于12mm,槽宽不大于板厚2.5mm。板与板之间应做高低缝,硬木梢联结。高低缝深不小于1/2板厚,不大于板厚且不小于6mm,硬木梢间距不大于400mm。垫板,夹板、楣板的净厚度宜不小于12mm。2山花板,山雾云、掉木应用木纹绞织的木材,板净厚应在30—50mm之间。山雾云、掉木的泼水按该构件高之1/2。山雾云,山花板、掉木外形、尺寸应按图放足尺大样制作,其雕花应按本规范第10.1节的规定执行。3博缝板、封檐板,净厚不小于30mm,不宜大于45mm,博缝板、封檐板,榻板宽度拼接不宜多于4块,拼缝应做高低成凹凸缝,用铁方钉联结,其间距不大于板厚的25倍。板的背面应做与建筑物时代相协调的榫或穿带联结加固板缝,若做银锭榫者,其间距不大于1.5米,不小于1米,其厚度不大于板厚1/2,不小于板厚1/3;穿带者,其深度宜为板厚1/3,间距参照银锭榫做法。封檐板长度接缝应用榫卯连接,接缝应垂直于地坪。博缝板必须按举架延续对接,接缝设置在檩头中线上,接缝做企口榫,下口做托舌,括舌大于椽径。圆弧形建筑垫板,由额垫板必须放大样,套样板,按样制作。4同一建筑,同一立面,瓦口板楞距应一致,且与盖瓦、底瓦,老瓦头尺寸相适应。在建筑中轴线位置必须设盖楞,用简瓦或琉璃瓦者瓦口板留底不小于25mm,不大于50mm;用板瓦的瓦口板留底不小于15mm,不大于40mm。瓦口板净厚不宜小于20mm,不宜大于30mm。5翼角望扳净厚度不小于20mm。一般望板净厚不宜小于22mm,不宜大于30mm,柳叶缝或企口缝相结,单块板宽不大于260mm,(每板在椽背部位竖向钉2—3枚铁钉,纵向铁钉间距500mm—800mm)。望板接头设在椽背上。在一椽上连续接头不大于500mm。6楼板拼缝不得用平缝,当板厚在40mm以上者应做凹凸缝;当板厚在40mm以内者应做企口缝或凹凸缝。楼板的接头应设在楞木上,在同—楞木的楼板连续接头不大于500mm,一根楞木上的楼板接头总长度不应大于1米。4.11.3板类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4.11.3的规定。表4.11.3板类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75\n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表面平整度2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上、下平直5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3表面光洁目测、手摸检查4与构件结合紧密2楔形塞尺检查5拼缝顺直紧密3目测、楔形塞尺检查4.12屋面木基层构件制作工程4.12.1本节适用于屋面木基层各构件制作,包括的内容为:各类椽子、翼角,连檐、瓦口、闸挡板、椽碗等构件的制作工程。4.12.2屋面木基层构件的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本款适用于方形、半圆形、圆形之脑椽、花架椽、檐椽、飞椽,罗锅椽,翼角椽、翘飞椽等椽类构件制作、椽类构件制作前必须放足尺大样,出椽样板,然后按样板制作。1)修缮工程应依原物及设计图制作。2)元代以前椽飞应按设计图制作收刹。3)明以后椽飞不做收刹。圆椽的断面呈正圆形,方椽截面呈长方形。其高宽比不宜小于1:0.85;不宜大于1:1。弯椽、断面高厚比参照方椽。4)厅堂、阁,榭,廊等一般规模的建筑,搭接椽时。椽的小头朝上,自下面往上。5)飞椽断面呈矩形,其宽按檐椽头宽之8/10,飞椽断面高、宽之比宜为1:0.85。飞椽尾长度为悬挑长度的2.5—3倍,悬挑长度不应大于1/2檐椽悬挑长度。飞椽制作须头尾套裁。6)檐椽悬挑长度自檐檩中线起不大于1/2檐步架时。若特殊情况,必须大于1/2檐步架长时必须采取椽尾铁件或其他加固办法,以保证其稳固性。7)175\n翼角椽断面形状、尺寸按同一建筑檐椽,长度按大样尺寸。翘飞椽宽按同一建筑飞椽宽度。翘飞椽根厚度必须能满足翼角曲线匀和要求,翘飞椽梢厚与飞椽一致,且呈平形四边形。同一翼各翘飞椽根厚度逐根加厚,斜形、翘曲逐根加大至实际需要尺度。弯大连檐开洞口必须用手锯锯割,不得用电动锯割。2木角梁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角梁(翼角木构件)(图4.10.2—1,4.10.2—2,4.10.2—3)制作必须放水平大样,大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地方式样(山西五代以后老角梁和仔角梁结构接近平置式并设续角梁)。能正确的反映角梁、翼角椽等构件中的实际长度和各构件的相互关系,以此满足制作样板、翼角瓦口木样板的要求,能如实的反映翼角瓦口木、翼角椽,翘飞椽斜度、翘曲。翼角椽应自续角梁尾部(唐代老角梁斜置尾部与续角梁同位)支点之边与檩中心相交点起,由密到疏的排列角椽分位线,翼角椽的两椽间距最宽处不大于平椽间距。2)老角梁之断面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当地的传统做法,不得无规则自由改变。3)一般地方做法为:老角梁头的断面尺寸宜按其檐檩之后部分断面尺寸的8/10;仔角梁根断面宽随老角梁宽一致,仔角梁头宽按其根宽之8/10。仔角梁车背形状与老角梁一致。4)翼角椽数量应成单数。翼角椽的头与椽身线垂直,严防马蹄形椽。弯瓦口木侧面垂直于翼角椽背,翘飞椽洞口垂直于地坪,严防马蹄形角飞椽,角飞椽背、底翘曲匀和,翼角外轮廊的平面、立面曲线匀和。翘飞椽,翼角椽必须写明位置号。5)老角梁与仔角梁开榫卯联结,槽深宜为老角梁高之3/10,老角梁、仔角梁及角梁附属木件用硬木梢联结。(仿古建筑中也可以螺栓联结老、仔角梁)6)老角梁和仔角梁等翼角构件相交紧密,结构处用铁箍及铁钉加固每端每构件不少于2枚铁钉,钉入深度不少于70mm。3本条适用于小连檐、望砖勒望木、里口木、瓦口木,望板、椽碗的制作工程。以上构件的制作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小连檐宽度不小于椽径3/5,不大于椽径的4/5,厚度不小于望板、砖厚的1.5倍,不大于望砖厚的2倍,且尾部厚与望板高同,四面刨光,同一建筑小连檐宽、厚一致。175\n2)勒望厚度按望砖厚,宽度与眠檐一致,三面刨光,同一建筑之勒望厚、宽一致。3)里口木宽度不小于3/5椽径,不大于4/5椽径,且不小于60mm,厚度为飞椽厚加1.3倍望板、砖厚度。里口木制作宜用矩形断面木材对开。大连檐的洞口中心距离必须与本间椽花一致。大连檐宽、厚、留底高度必须一致,平直、光滑。留底高度宜为1.3倍望板、砖厚。4)望板厚度不小于20mm,宽度不大于300mm,不小于lOOmm,一米长度内大小头相差不大于20mm,缝道平直。椽碗必须与椽径吻合,隙缝不大于2mm,椽碗应连做,除宽角外不得做单椽碗。4.12.3按地方做法的屋面木基层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将合表4.12.3之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12.3屋面木基层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露明椽截面方±2尺量检查圆±22椽背平直8尺量检查3椽侧向弯曲5尺量检查4草架椽厚±2尺量检查宽-2,+25翼飞椽(立脚飞椽)宽度±2尺量检查6表面平整方椽2用直尺-楔形塞尺检查圆椽27望板厚度-1,+2尺量检查8望板平整度4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4.13斗栱修缮工程4.13.1斗栱构件损坏修缮或更换构件应符合以下规定:l斗栱修缮应严格掌握原各构件尺度、法式、做法特征及设计要求。更换构件必须与原样一致,昂等弯曲构件应拓样后按样制作。当拆修时应对原构件编号,安装时各就其位,不得错位。175\n2、维修斗栱时,原则上不增加杆件。但对个别斗栱有结构不平衡的,可在斗栱的隐蔽部位加设铁件补强;角科大斗有严重压陷陷外倾,可在平板枋的搭角上加抹角枕垫,必要时可于斗栱的隐蔽部位加设铁件补强。3、斗栱中受弯构件的相对挠度,如未超过8/100时,均不需更换。当有变形引起的尺寸偏差时,可在小斗的要上粘贴硬木垫,但不得放置活木片或楔块。4、为防止斗栱的构件位移,修缮斗栱时,应将小斗与栱间的暗榫卯补齐,并须严实。5、对斗栱的残损构件,凡能用胶粘剂粘接或铁箍加固后,保证原有承载力者,均不得更换。6以装饰为主的斗栱之坐斗劈裂为两半,裂纹能对齐者。应用胶结法或用螺栓扒拘加固,螺栓的两端螺母应隐蔽。当柱头斗栱等以承压力为主的坐斗之裂缝深度达到斗长的1/3以上,或压缩变形大于斗高3/10宜更换坐斗,斗栱受压整体歪斜变形在斗栱总高的4/10以上应更换部分变形的构件。更换时应严格按照原件制作。小于以上变形对原构件修补。7坐斗压缩变形深度小于2.5/10斗高,斗其余各部位无损坏者宜用硬木片填补方法修正;当承压坐斗变形虽然在2.5/10斗高以内,尚有裂缝等损坏情况严重时应以更换,更换时应严格按照原件制作,8以装饰为主的栱,一端损坏,一端尚好者宜更换损坏的一端,且与尚好的一端在斗口内或栱的中心部位相接,接的方法应为各刻去栱高1/2,相叠,接头端做榫,胶结或胶结后加铁箍。当栱为受力构件时,其损坏断面积超过栱之断面积1/3,或因受力后裂缝深度超过栱厚1/2者应予以更换,更换时应严格按照原件制作。栱压缩变形大于6/10栱高应更换,更换时应严格按照原件制作,小于3/10且无其它损坏时应修补。9斗栱上的雕花构件损坏面积大于该构件面积1.5/2,且影响栱的受力时,应以更换;损坏面积小于该构件1.5/2且不影响栱的受力时,应局部修补。更换或补修时应严格按照原件制作。其图案应用拓原图案、同样手法制作雕花件。修补者应胶结材料,竹梢与析件联结。10升开裂成两半,应以更换,局部损坏应以修补。11斗栱修正后应构件齐全,不得有已损坏未修补的构件重新安装。斗栱各卯榫齐全,正立面斗口、昂、栱、云头在垂直线上。斗栱维修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3.1.11的规定。175\n表4.13.1.11斗栱修缮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上平直12尺量检查2出挑齐直8尺量检查3榫卯缝隙2吊线和尺量检查4垂直度6尺量检查5轴线移位12用水平尺和楔型塞尺检查6对接部位平整度2尺量检查7铁件加固部位表面平整度-2拉线和尺量检查4.14斗栱制作工程4.14.1本条适用于各种尺寸的不出跳(踩)、出跳(踩),出跳(踩)的直形斗栱,以及按其所在位置而分的柱头铺作(科)、角铺作(科),补间铺作(平身科)等斗栱的制作工程(图4.14.1)。4.14.2斗栱制作选用材料应符合表4.14.2的规定。表4.14.2斗栱材料质量要求表名称缺陷种类及允许程度备注腐朽木节斜纹虫蛀裂纹髓心含水率大木不允许构件任何一面任何15cm长度上所有木节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的1/2,死节不允许12%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18%以下翘、昂、耍头、撑头木不允许构件任何一面任何15cm长度上,所有木节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的1/4,死节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18%以下单材、足材栱不允许构件任何一面任何15cm长度上,所有木节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4,死节不允许10%以内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18%以下正心枋内外拽枋不允许构件任何一面任何15cm长度上,所有木节的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3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18%以下4.14.3通常铺作(斗栱)制作前应放大样,大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75\n1应放足尺大样,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大样必须能满足出斗栱各构件样板要求。斗栱构件样板组合在一起,总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大样名构件的形状必须符合建筑时代,建筑地区的特点。同一建筑结构类、构造类(除藻井)斗栱尺度、规格、形状一致。4.14.4斗栱制作适用范围按本章4.14.1条规定,斗栱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坐斗底做斗桩榫与平板枋联结、斗桩榫元代以前为圆形,明代(含)以后做成方形。斗桩榫宽接斗面宽1/7,埋入斗盘枋深不小于斗盘枋厚l/2,不大于3/4斗盘枋厚。埋入坐斗深与不小于l.2倍榫宽;不太于1.5榫宽。坐斗内留胆高按斗高1/10,长1/2斗高,与泥道(正身瓜栱)栱嵌结,栱面升口与升底作硬木圆或方榫卯,栱与散斗(升子)连结,榫宽按散斗(升子)面1/10,木榫两端各埋入构件深度为1/2散斗(升子)高。牌楼斗栱应自坐斗至顶贯以宽为斗面宽1/8—l/10方硬木方榫,连结顶部木构件。斗栱各水平构件相迭每层用于固定的暗榫不小于2个。2用于梁头以下承压的柱头铺作(柱头科)必须做实叠斗栱。实叠斗栱的坐斗木纹应与梁的木纹成90度直角。用于实叠斗栱上的云头(),栱可比行间斗栱云头栱加厚,实叠斗栱两栱相叠应在两端避开升口的位置设硬木梢联结,梢厚为斗面宽1/15,宽为厚的2倍,上、下埋深为l/5斗高。3丁字形斗栱两栱相交,丁字栱根之背部做燕尾榫与檩间栱相连,榫宽不大于栱宽3/4,不小于栱宽的1/2,榫长宜为栱宽3/4,榫高为栱高的1/2,榫做在栱面上。当同高度三根构件相交时,斜出构件留面交,其余二层构件以“山面压檐面”规定做。斗栱纵、横构件相交之节点必须做包掩深为0.1斗口。4平身料(桁间斗栱)之云头(耍头、麻叶头)背面应做燕尾榫与廊檩连机连接,热尾榫尺寸、做法按照本条第三项规定执行。檩间十字形斗栱之云头应用拷交做法与廊檩连机连接。拷交应按本条第三项执行。5斗栱用垫栱板、鞋麻板厚宜为坐斗高1/10,与坐斗、栱必须开槽连结、槽深不小于板厚,且不小于12mm,不大于L2板厚。封栱板与栱拷交连结。175\n6当木构架柱伸入草架,其露明部分与露明梁类构件联结处设坐斗者,露明梁应做榫卯与柱连结,在梁底部位设两半坐斗复于柱上,宜仅在形式上做成柱头坐斗。720攒以上成批斗栱制作前应先试做样品,按表4.15.4.5验收合格后全面进行。斗栱分件制作结束,应以攒为单位进行验收、摆放,保存,并注明安装位置。4.14.5斗栱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4.5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14.5斗栱制作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名斗栱十字口刻半深度1对照样板检查2袖榫深线一致1对照样板检查4.15木构架安装工程4.15.1修缮工程依原构架归为安装4.15.2本条适用于木构件会榫头(试装、讨退)工序。木构架会榫头必须在木构架各构件均制作结束,经中期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各构件有序会榫头(试装),且应符合以下规定:1会榫头必须在木构件加工场内进行,不得在安装现场进行。2必须认真核准柱的名称、方向与其联结的梁类构件、枋类构件及所有与柱相关的构件,严禁会错构件,会错方向。3无侧脚的木构件之柱、梁、枋等构件会合,梁的水平线(机面线),枋夹底的底面必须与柱侧中线成直角,严禁大于或小于直角;有升起、侧脚的柱、梁、枋等构件会合必须正确控制柱的中线,垂直线(生线),横向构件的水平线和侧脚、升起尺寸。梁、枋、夹底的底面或背中线必须与柱端同方向中线重合,严禁二线翘曲。4严格准确的控制柱与柱之间的水平距离。殿、厅、堂等较大规模建筑木构件应采用“大会中”方法会榫头,严禁用“小会中”方法。会榫头用的开间或进深长度准确且必须与地盘尺度一致。175\n5梁的水平线(机面线)必须与柱上的水平线(机面线)重合。6用榫卯联结必须用硬木梢串牢,梢眼应在榫的中心位置。榫上的梢眼宜比柱上的梢眼偏向该构件长度中心3mm,以利柱与梁、枋类构件合腮紧密。卯的直径不小于柱径1/15,不大于柱径1/12,且不得小于12mm。厅、堂类规模建筑出榫与柱外表平齐。大殿类大型建筑的出榫应外露长度为柱径的1/4—1/5。大殿类建筑的柱下端应按纵横中线开透气槽,槽深、宽按柱径1/15。8柱、矮柱的顶端与梁类构件联结必须用箍头做法。其水平线(机面线),中线规定按本节第三项执行。9构架平面尺寸、水平线(机面线)高度必须正确,柱、梁、枋等构件横平竖直,各节点咬合紧密。4.12.2安装应按设计要求复核平面尺寸,在地盘各磉石上,正确地弹出各落地柱的地盘中线。地盘中线必须与相应的木结构尺寸一致,且用同一尺丈量。4.15.2木构架安装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木构架会榫头工作已全部结束。木构架各构件必须按照安装顺序先后运至现场,且按各构件名称到其就位点,严禁构件错位、错方向。3大木构架安装应边安装边吊柱中,且用木撑开间、进深两个方向临时固定木构架。木撑必须用栓镖绳,打镖棍以确保支戗牢固可靠,戗下端设在斜形木板上,能前、后、左、右灵活调整木柱的垂直度,所有柱底部中线必须与磉石中线重合,发现有闯、退中线应及时校准,柱中线必须垂直。有侧脚的柱中线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木撑必须待墙体、屋面工程结束方可撤除。4榫卯结合时应用木质大锤、且用替打衬垫敲击就位。严禁用木锤或铁锤直接敲击木构件。5草架木构件与露明木构件的节点、加固铁构件必须隐蔽。节点有足够的强度。6木构架各构件安装完毕,应对各构件复核,校正、固定,将涨眼堵塞严密,地方做法的木构架总体验收允许误差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表4.15.2.6的规定。表4.15.2.6木构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75\n项次项目允许偏差(㎜)验收方法1面宽、进深的轴线偏移±2尺量检查2垂直度(有收势侧脚扣除)8用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检查3榫卯结构节点的间隙不大于柱径200以内3用楔形塞尺检查柱径200-3004柱径300-5005柱径500以上64梁底中线与柱子中线相对柱径300内2尺量检查柱径300以上35每座建筑物的檐(檩条底)标高±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6整步梁架上下中线错位3吊线和尺量检查7矮柱中线与梁背中线错位3吊线和尺量检查8槫檩与连机垫板枋子迭置面间隙3用楔形塞尺检查9檩条与桁碗之间的间隙3用楔形塞尺检查10檩条底面高度5水准仪检查11各檩中线齐直10拉线或目测检查12檩与檩联结间隙3用楔形塞尺检查13总进深±15尺量检查14总开间±20尺量检查4.15.3坐斗以下构架安装结束,经检查均为正确、固定后方可进行斗栱安装。斗栱安装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修缮工程依原位安装2、自斗开始,自下而上,对号就位、逐件安装,逐组安装,严禁不同开间的不同构件相互套用、串位。3、栱眼板、遮椽板、垫栱板应与其相关的构件同步安装,不得后装,整体构件齐全,一次到位。4、斗栱各构件必须用硬木榫联结良好,各构件结合紧密,整体稳定性好。5、正立面斗与栱、升、昂、云头等外挑检件应在一垂直线上,侧立面之斗口、栱、井等所有檩向构件必须在连机中线与斗盘枋中线垂直线上。6、斗栱各构件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5.3.5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175\n表4.15.3.5斗栱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昂、栱、云头水平度斗口70MM以下4以间为单位,拉线尺量检查斗口70MM以上72出挑齐直斗口70MM以下5以间为单位,拉线尺量检查斗口70MM以上83榫卯间隙1以楔形塞尺检查4构件垂直度3吊线和尺量检查5轴线位移5尺量检查6构件齐全目测检查7构件无损坏目测检查8尺寸正确暗捎齐全拆开检查、尺量目测检查9构件迭合缝隙斗口70MM以下1以楔形塞尺检查斗口70MM以上24.15.4本条适用于脊檩、金檩、檐檩、廊檩、草架等各式檩之方形、圆形的檩条安装工程。檩条安装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修缮工程原位安装2、檩条安装必须按檩条名称、对名就位,严禁错位。檩底中线应在柱或童柱的中线上。檩底与柱口或梁之檩碗结合紧密、牢固,檩底高度正确的落在梁水平线或柱头水平线上。3、檩连接的榫卯结合紧密,檩底与机、枋联结紧密。同一轴线、同高度檩条的中线及底面都在一直线上。4、檩条的接头缝都在界中一直线上,两檩连接处檩背平服。步架中各檩正确的反映举架之曲线。5、檩条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表表4.15.2.6的规定。4.15.5本条适用于角梁、木基层安装工程。角梁、木基层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老角梁构置部位与檩条、构架联结牢固,结合紧密,平面位置、高度正确。2老、仔角梁结合牢固,配件齐全。左、右两翼各构件对称,同一建筑老、仔角梁角度、标高一致。3翼角椽梢应从檐口檐(廊)檩以上一架之老角梁尾旁的檩中起,放射式由密到疏的分布。每根翼角椽尾的底部应半园形,斜置式老角梁椽尾侧以铁钉与老角梁侧联结,平置式老角梁椽尾侧以铁钉与续角梁侧联结,175\n每根椽尾不得小于2枚联结铁钉。4翼角椽根据角大连檐之起势,斜置式老角梁从檐椽头起匀和的过渡至老角梁根之中线,平置式老角梁从檐椽头起匀和的过渡至续角梁根之中线。升头木(枕头木)将翼角椽背过渡至老角梁背的高度。升头木(枕头木)与檐(廊)檩相交紧密,联结牢固,且与翼角椽底面吻合。5翼角椽根的中线必须与角弯曲大连檐的洞口中线一致,大连檐洞口二侧应垂直。6翘飞椽背应由飞椽背匀和过渡至仔角梁背的曲线上。翘飞椽头厚度与飞椽厚一致,翼角椽根与弯大连檐洞口咬合紧密。翘飞椽与弯小连檐联结紧密,翘飞椽头与小连檐平齐,且从飞椽头过渡至仔角梁呈匀和的平面、立面双曲线。7翘飞椽安装牢固,捺脚齐全。8平身脑椽与檐椽的中线在脊檩或廊檩的椽花线上,乱搭头的脑椽、花架、檐椽隔椽相闪中心都在一直线上,椽梢与椽根的宽度差别均匀的分摊在左、右二边。两椽连接处椽背平服、高度一致。檐椽头中线位置与大连檐洞口中心一致。椽头与椽背呈直角,各檐椽头整齐,且在一直线上,外露椽头长度一致。9飞椽起跳一致,各椽头子齐,长度一致,且在一直线上。10小连檐外侧与椽头内错8-12(mm),且在一直线。小连檐的接头必须设在椽背中心位置。小连檐与椽子用铁钉子联结,每椽部位用1-2枚铁钉,不得间隔钉。11平椽部位封檐板底面平齐。封檐板接缝应垂直接头用雌雄榫或丫雀接法联结。土封檐板与小连檐或椽头用铁钉联结,钉距不大于500mm,不小于椽距。平椽之封檐板与椽背呈直角。角梁封檐板自第一根摔翼角椽开始,过渡至仔角梁梢,底面,平面都呈匀和的曲线,且与翘飞椽头结合紧密,两板端在仔角梁梢部中心联接处敞合角,应垂直,紧密。12瓦口的齿距必须符合瓦楞距离,且与老瓦头楞距一致,能满足底瓦,盖瓦足够的搭接,建筑中轴线上宜设一盖楞。瓦口板用铁钉与封檐板或小连檐联结,钉距不大于2楞,瓦口搭距不大于3楞,瓦口板与封檐板或小连檐联结处的露明部分应平整成一体。13175\n望板、垫板、博风板等板类构件拼接部位必须紧密、露明部位平整、光洁、无刨痕。山花板、垫板必须与木构件开槽联结。当净高度在200mm以内的空隙垫板、板的木纹可横向;当净高度大于200mm板的木纹应竖向。14角梁、木基层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表4.15.5.16的规定,修缮工程依原物为基准测量点,即与原物的偏差值。表4.15.6.16角梁、木基层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验收方法1老角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偏差10吊线和尺量检查2每座建筑的仔角梁标高亭±10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厅堂±203每座建筑的老角梁标高亭±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厅堂±104封檐板、博风板平直(翼角除外)下边缘5拉10M线(不足10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表面8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垫板平直下边缘5拉10M线(不足10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表面8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6单构件的标高±3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7每步架的举高±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8举架的总高±1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9翼角超翘高±10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10翼角伸出±10尺量检查11檐椽、飞椽头齐直3以间为单位拉线尺量检查12同一间椽档±2尺量检查13小连檐、大连檐头齐直±3拉通线尺量检查14露明处望板隙缝3用楔形塞尺检查15上、下椽中线对准齐直,两椽相接平直3拉线或目测检查16檩条接头间隙3楔形塞尺检查4.16木楼梯制作安装工程4.16.1本条适用于木质楼梯的斜梁、踢脚板、踏脚板、三角平台等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工程。楼梯制作,文物建筑安原构制作加固,文物建筑内复原、增设和仿古建筑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楼梯的形式与建筑时代,特征相符,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能满足使用安全要求。作到时代风格与地域结构特点一致性。2楼梯踏步三角,扶手断面,有图案的栏杆芯子必须放足尺大样,大样符合设计图纸。出样板,构件按样制作。175\n3180度转弯处弯头外边尺寸不大于250mm者应用一块木材做成。且依地方结构同一。同一建筑同一层楼梯栏杆高度应一致,梯梁与芯子结合牢固、紧密、垂直,栏杆之扶手、芯子不绕曲。扶手齐直、接点平齐牢固,转弯处匀和,接缝严密。4素楼梯踏脚板、踢脚板两端与梯斜梁开槽,榫卯联结,板同方向木构件用出榫联结两斜梁,踏脚板槽深不小于30mm,不大于40mm.;踢脚板槽深不小于20mm,不大于30mm,且槽深不大于梁厚1/3。梯斜梁之间必须有与踢脚板同方向木构件用出榫联结两斜梁,联结构件的间距宜1.5米,其断面积不小于50平方厘米,榫断面积不小于25平方厘米,且每一楼梯段不少于2根联结构件。阳楼梯梯三角的木纹必须与楼梯斜梁木纹方向一致,三角的厚度30-50mm之间,每一三角不少于用2枚铁钉与斜梁联结,当木质较硬应先钻小孔后钉结,钻孔深度宜为钉长的6/10。梯斜梁之间不少于2根与踏步板平行的联结构件,其联结方法按照素楼梯。5楼梯斜梁上端必须与楼面木结构联结、牢固。下端搁支于楼梯基坐上或构件上,用小于直径12mm螺栓与基坐联结。当直角转弯楼梯平台不用落地脚时,上、下两斜梁必须用榫卯联结并铁件加固。6踏步板厚不小于20mm,同一楼梯跳步板宽度一致;踢脚板厚不小于12mm,不大于20mm,同一楼梯踢脚板高度一致。踏步板,踢脚板开槽联结,槽深3mm-5mm。7两斜梁平行、不翘曲。扶手安装牢固、不晃动。踏步板、踢脚板结合紧密,走人无响声,各踏步板外角都在直线上,上、下不翘曲。8当木质楼梯宽度超过1米时,一梯段内应用三根斜梁。通常楼梯的总宽度不宜大于1.5米。9木楼制作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表4.13.1.9的规定。表4.16.1.9楼梯各类构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踏步平板截面±2尺量检查2踏步立板截面±2尺量检查3栏杆垂直2吊线和尺量检查4栏杆间距3尺量检查5踏步平板水平2用水平尺和楔形塞尺检查6踏步立板高度±2尺量检查7扶手侧向弯曲6拉线和尺量检查175\n8跳步板外平直3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9缝隙宽度3用楔形塞尺检查4.17木构架整体拨正工程4.17.1本节适用于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的木构架最小倾斜度小于4%,木构架损坏不大,不足以落架大修的木构架拨正工程。4.17.2拨正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1必须对原有木结构逐件检查,测得各构件的沉陷倾斜、变形,完好的实际数据。对文物古建筑的测绘要求必须符合《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第三章的规定。2拨正木构件前应先将歪闪建筑支保杆,拆卸屋顶瓦、望砖等全部瓦作构件,还应拆除活动的椽子活络的木构件,对无修复价值的木构件必须作临时加固或拆除,对不稳定的木构件应临时加固。3应清除榫卯间隙中的垃圾、涨眼,位于墙体内的柱应使之与墙体脱开,且有足够牮直柱头之空隙。4拨正拉杆必须与柱倾斜反方向设置,下端固定于地锚上,上端固定在倾斜之柱,梁连结部位。当牮二层或二层以上楼房时应在楼面梁架,屋顶梁架部位都设置拉杆。在柱与拉杆的联结部位,柱上必须绑替木,替木的断面积不小于该木柱断面积1/5,长度不小于屋高或层高的1/5,拉杆的数量不小于被拨正柱的数量。与拨正拉杆相反方向必须设置保险拉杆,保险拉杆的数量与拨正拉杆相等。5拨正时牵引动力用花兰螺栓或手动起重等手动工具,严禁使用电动工具或机械动力用作牮屋牵引动力。6牵拉应先从倾斜在的柱开始,当为楼房时应上下同时牵拉。在倾斜度基本达到一致时,全面牵拉。当在牵拉时听到响声时应停止牵拉,观察响声部位,采取措施后再行牵拉。7175\n拨正工序到位后应吊线复测构架垂直度,且以木撑固定,对复位后的榫、卯逐个检查填实。固定木撑应在墙体屋面工程结束后方可拆除。拨正后的木构架修缮应按本规范4.21节、4.3节的规定执行。8拨正工程的木构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7.2.9的规定。表4.17.2.9拨正工程的木构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各柱垂直度H/200且不大于20吊线和尺量检查2楼面平整度10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3标高屋架±10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楼面±104榫卯节点间隙柱径200内4用楔形塞尺检查柱径200-300内6柱径300-500内8柱径500以上10注,H为柱高。4.18本构架整体移建工程4.15.1本条适用于木构架整体良好,原榫卯结合紧密,结构复杂的文物古建筑迁移工程。原一般构件损坏率在5%以内,移泣距离50m内,两地高差不大于1米的整体移位工程。不符合以上条件的迁移工程宜采用落架迁移。4.18.2木构架的整体移位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1必须对原结构进行测量,绘制测绘图,测绘图必须能详实的反映该木构架的各部件各部位尺寸、平面尺寸、法式结构、做法、风格。2按设计图纸做好移位新址基础。3拆除原所有瓦作工程,拆除松动的木基层临时加固松动木构件及结构节点。4对木柱下端设水平夹板,夹板厚度不小于5Omm,夹板底侧与柱端底面平齐。在进深、开间方向设斜撑,稳定构架,使构架前、后、左、右联成一体。5木柱纵轴线位置设(木质)道轨、迭轨与夹板之间放置滚杆,以千斤顶、手拉胡芦等工具为滑动力,移至新址基础上。6移建木构架的修缮按本章木构架修缮规定执行175\n7迁移工程木构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5.2.7的规定。表4.18.2.7整体迁移工程木构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偏移±15尺量检查2垂直度(有收势侧脚扣除)10用经纬仪吊线尺量检查3榫卯节点的间隙柱径200内4用楔形塞尺检查柱径200-300内6柱径300-500内8柱径500以上104檐口标高±10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5翼角起翘标高±15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6翼角伸出±15尺量检查7檐椽椽头齐直10拉通线尺量检查8楼面平整度15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4.19木构架升高工程4.19.1本节适用于在建筑原位置,升高原建筑地坪。整体升高木构架工程。4.19.2升高木构架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体升高木构架必须先拆除原屋顶全部瓦作,原与墙体相联结的柱。梁,夹底等构件应与墙体脱离,加固原松动或脱开的木构件。2按柱的纵、横轴线,用水平杆联结各柱底部,柱,梁之间局部用斜杆联结,使木构架成整体。3牮杆必须支在柱、梁榫卯联结的梁的底面。在牮杆的底以千斤顶。千斤顶的总数不少于落地柱的总数。千斤顶底部垫木板、木板的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nnn,长度不小于500mm。木板放置平服,底下地基结实。千斤顶的上升速度必须一致。4升高后的木构架修缮按本章4.3节的规定整修。5升高、校正、修缮后的木构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7.2.9的规定。4.20木构架发平工程4.20.1本节适用于建筑柱基不均衡沉陷或建筑中部分柱底部腐烂引起局部的楼面、梁架倾斜的发平、修复工程。4.20.2发平、修复工程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及顺序施工。175\n1用水准仪在建筑各柱上作水平标记,用尺丈量出各柱水平标记至梁底的垂直距离,测算出沉陷数据。且用表式列出这些数据。选出一最大数据之柱作为本次发平工程的发平基准,且以最高的柱础作为调正柱础的高度依据,或按设计确定的高度调正屋架、柱础。2对原构架测量、检查,在熟悉原结构条件下,应对原结构节点松弛稳定性不良或其它不稳定因素采取临时加固、稳定。消除榫卯中的垃圾,涨木等有碍构件升高的物体。当需升高的木柱达到木柱总数的30%以上时应局部或全部拆卸屋面。3发平施工顺序应首先抬高沉陷最严重的部位,然后逐柱、逐贴进行。当部分柱底端腐烂引起梁架倾斜大于最大基础沉陷尺度时,应先行发高。发高时应逐次进行,第一次的发高不应超过相邻柱高,待相邻柱发高后再行发平直至需要高度。发平应照顾到前、后、左、右梁架,缓缓升高。发现响声应及时检查。4发平动力宜用手动千斤顶,当发平二层或二层以上建筑时,在牮杆支承的,梁底同部位的梁面上另设杆支承于屋架及梁底部,以分担牮力。5发平结束应检查各榫卯,作必要的榫卯复位,铁件加固、补强等措施。6发平后的木构架修缮参照本章构架修缮执行。7发平工程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表4.17.2.9之规定。4.21木构架拆卸迁移工程4.21.1本条适用于古建筑拆卸迁移工程中对木构架迁移、测绘、拆卸、整修、更换、安装工程。4.21.2木构架拆卸迁移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1构架拆卸前,必须进行测绘,绘制测绘图,在测绘图和构件实物上都标明构件号码,不得标错构件,标错构件方向。文物古建筑的测绘应按现行《古建筑木构架加固技术规范》第九章规定执行。2拆卸木构架应按照安装木构架相反顺序进行。榫卯节点应先出梢后出卯。严禁在拆卸构件时未按榫卯结合的形式乱拆、损坏榫卯。3拆卸应有安全保障措施。4斗栱拆卸应先编号、后拆卸,拆好后就地组装好,成组入库堆放保管。各相似斗栱构件不得串垛,相互套用。5应逐件检查木构件,重点检查柱、梁的榫卯部位,梁、檩类构件的承压、支承部位及受拉区。6对木构件的修补或更换按2.3175\n节规定执行。严禁将已损伤的构件未经修补加固再使用或已无法修补、加固的构件整修后再度安装在工程中。利用原构件者,其受力方向、位置应与原位置一致,不得翻做、倒置。7确有资料或经论证该迁移木构架在以前修缮过,且在本次迁移中发现确有部分改变了原来法式或做法或后人所增加的构件且不起保护作用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迁移中予以纠正。8除纠正以前修缮中的缺点外,构架的平面尺寸、标高、侧脚、升起及做法、风格必须与原样一致。9迁移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7.2.9的规定。4.22木构架整体加固4.22.1加固方案不得改变原来的受力体系。4.22.2对原来结构和构造的固有缺陷,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对所增设的连接件应设法加以隐蔽。4.22.3对本应拆换的梁枋、柱,当其文物价值较高而必须保留时,可另加支柱,但另加的支柱应能易于识别。4.22.4对任何整体加固措施,木构架中原有的连接件,包括椽、檀和构架间的连接件,应全部保留。若有短缺时,应重新补齐。4.22.5加固所用材料的耐久性,不应低于原有结构材料的耐久性。4.22.6木构件防腐可参照4.22.6操作。4.22.6木材防腐剂的配方、计量、特性及适用范围类别名称配方(%)含量(质量分数%)计量处理方法特性适用范围水溶性氟酚合剂五氯酚钠35氯化钠60碳酸钠554.5-6kg∕m3常温濅渍,热冷槽处理,加压处理不腐蚀金属,不影响油漆,遇水较易流失室内不受潮的木构件防腐硼酚合剂硼酸30硼砂35五氯酚钠356kg∕m3(干剂)无嗅味,不腐蚀金属,不影响油漆,遇水较易流失,对人畜无毒室内不受潮的木构件防腐氟砷铬合计氯化钠60砷酸钠20(或砷酸氢钠)重鉻酸钠204.5-6kg∕m3(干剂)常温濅渍,热冷槽处理,加压处理,减压处理无嗅味,毒性较大,不腐蚀金属,不影响油漆,遇水不流失防腐效果较好,但不应用于与人经常接触的木构件铜砷铬合计硫酸铜35重鉻酸钾45砷酸氢二钠20常温濅渍,加压处理,减压处理油溶性五氯酚、林丹合剂五氯酚4林丹1(或氯丹)柴油9554-5kg∕m3(干剂)常温濅渍,加压处理,双真空处理不腐蚀金属,不影响油漆,遇水不流失,对防火不利用于易腐朽的木构件防腐175\n4.23工程验收4.23.1木构架维修加固和制作验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山西省文物维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及本规范规定进行检查验收。4.23.2重点修复工程、迁建工程和局部复原工程,均应分段验收,并完善《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全部工程项目完成后,应由专业质量监督站、文物工程管理部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验收。4.23.3木构架维修加固和制作验收应在大木构架安装结束,油漆前进行。4.23.4应对柱距中心尺寸,总进深,开间尺寸、总开间进行复核。应对柱的垂直度,侧脚吊线检查。对升起,梁类构件的底面高度、檩底高度,翼角底面高度测量检查。其检验方法及允许偏差应符合本章有关节、条、款之规定。4.23.5应对构件联结接点,榫卯密度情况、木梢齐全进行检查。其检查方法及允许偏差应符合本章有关节、条、款之规定。4.23.6檩类构件应检查以下内容:1、符合设计要求2、维修加固檩类构件保证原物的真实性。3、檩条中线位置正确、齐直。4、檩条交接紧密、平整,与相关构件结合紧密。5、檩类构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规定。4.23.7椽类构件应检查下列内容:1、符合设计要求2、维修加固椽类构件保证原物的真实性。3、椽类构件中心在一直线上,大小头之差均匀两边。4、两椽搭接处北背面平服,不得高低不平。5、椽背平服、不倾斜。6、搭接位置正确,钉得牢固,且无钉裂。椽中心位置正确,都在椽花线上,同开间椽距一致。檐椽外出一致,椽头平齐。7、翼角椽排列应符合本规范规定。4.23.8小连檐、勒望齐全(保证砖望板稳固)、安装平直,接头设置在椽中,牢固。符合本规范规定。175\n4.23.9各板类构件拼缝紧密,遮檐板、博风板、接头垂直,安装牢固。遮檐板底面平直,侧面与檐背呈直角,博风板底面弯曲均和。维修工程须保证原物的真实性,符合本规范规定。4.23.10大木构架各构件按本规范规定的内容、方法检验,符合本规范相应的章、节、条、款、项的规定,修缮工程须保证构架的真实性。4.23.11工程验收应按《山西文物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程》提验收记录和实物。5木装修工程5.1一般规定5.1.1本章适用于古建筑、仿古建筑和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的各种、各式木门,窗、上槛、下槛、抱杜、帘架、隔扇、板壁、栏杆、挂落、楣子、飞罩、花罩、落地,罩、博古架、碧纱厨、坐槛、背靠、裙板、天花板、棋盘顶、藻井等室内外木装修制作、安装工程。5.1.2木装修工程应按图放足尺大样、配料、制作、安装的操作顺序进行,不得颠倒操作顺序。5.1.3木装修制作必须节约用材,严禁无计划用材及好材坏用。5.1.4木装修制作应采用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以降低成本、提高工效,保证高质量。每项工程同类装修在30扇以上则应先做标准实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全面生产。5.1.5木装修制作、安装全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晒、防潮、防污染工作。5.1.6木装修制作结束后应妥善保管,存放木装修的场所必须避雨、雪。木装修的放置以构件形状的不同分类存放,避免其翘曲、弯曲变形,受潮。成品木装修存放须距地面不小于500mm。5.1.7木装修运输必须根据其整体和部位特征进行必要的包装,有针对性的采取防震措施。5.1.8木装修的防腐工作应符合本规范4.215.1.9木装修的每道制作工序结束时,均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一道工序,并应做好施工记录。5.1.10木装修制作、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传统做法,符合使用功能要求,文物建筑木装修的修缮或仿制、安装必须按原工艺、原法式、原风格进行,严禁随意性。175\n5.1.11当仿古建筑中的木装修为现代形式时,则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执行。5.1.12木装修表面必须与相关时代风格一致,不得标新立异,特别是元代及以前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须严格原风原貌。明以后的古建筑应作到表面平整光滑,无缺棱、掉角、刨痕、毛刺、雀斑、锤印,胶迹。构件榫卯联结,通常横向构件做榫,竖向构件做卯,结合处牢固严密,图案准确,线条流畅自然,木材色泽基本一致。5.1.13木装修加固金属件,五金配件的材质、规格、型号、形状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传统要求。5.2材料质量要求5.2.1木装修用材的树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文物古建筑木装修的修缮工程所用的树种、材质宜同原装修一致或接近。对耐腐蚀性差、变形大的树种严禁用于木装修工程。5.2.2在木材加工、配料过程中应掌握木材应力情况,预防构件进深方向弯曲、变形。5.2.3木装修用材的选材标准必须符合表5.2.3的规定。表5.2.3木装修用材的选材标准项次材料名称矩形材板材木材缺陷名称规格断面矩边在100mm以下断面矩边在100mm以上厚度在22mm以下厚度在22mm以上1单个直径(mm)断面短边的1/4(不在榫卯位置)2030任何延长米活节的个数23232死节不允许不允许贯通不允许不允许贯通3斜纹4%6%10%15%4腐朽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6表面虫蛀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6裂缝深度不大于短边的1/6深度不大于板厚的1/4长度不大于构件长的1/5长度不大于板宽的1/47髓心不限不限不限不限8含水率16%18%15%18%注:表中材料规格均为毛料规格5.2.4木装修用材的干燥方法宜采用自然干燥法。一般自然干燥方法为:把原材加工成成材,用横楞木搁空,横楞木面离地面不少于500mm,成材上、下、左、右之间空隙不小于50mm175\n。且通风、防雨、防潮,一般干燥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制作时的含水率达到当地平衡含水率。采用人工法干燥者,其含水率应不大于15%。5.2.5木装修修缮加固或制作完工,经验收合格后,应涂漆一层,严防受自然条件影响受潮。5.2.6木装修毛料必须按实际使用尺寸放长加工余量,且应符合表5.2.6的规定。表5.2.6木装修构件加工余量表项次构件名称长度(M)净构件断面积㎝2放长余量mm放宽厚余量mm1挺类2内25内10052挺类3内25内10063挺类3以内25内10074挺类3以上25以上15065挺类3以上25以上15086横头类25以内2057横头类25以上3068芯类2059双面刨光其他各类40510单面刨光其他各类40311槛类构件80612抱框5065.2.7木构件在允许值内的缺陷应用同一材种填补,其色泽、纹理应一致。在木装修榫卯结合部位、安装五金配件处不得有木节或填补。5.3木装修修缮工程5.3.1本节适用于木门窗框、扇、栏杆、柱落、飞罩,地罩、隔扇、各式吊顶等所有古建筑修缮工程。在修缮中必须符合修缮设计要求,构件的配换,风格、式样及构造做法必须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5.3.2木装修修缮必须按原样进行修缮加固,严禁随意性。修缮用木材材种、材质、色泽宜与原构件一致,当无法满足以上条件则应尽量接近原材种、材质、色泽。5.3.3当乱纹、冰纹等复杂图案的木装修损坏构件占该扇总构件1/6以上或损坏构件在10根以上;一般复杂图案的木装修损坏构件占该扇装饰构件总构件数的1/4以上或损坏构件在15根以上则应按原样放足尺大样后按样复制。175\n5.3.4修缮工程按原样放足尺大样应按下列顺序及方法进行。1将原构件平放在放大样的平台板上,平台板应用胶合板制成。用角尺规方原构件,校正原构件的外形尺寸,边框相交的角度,芯子及其它部件。2如实将原构件中的各分部件的外形正确的画在大样平台板上,以上工作完成,即移开原构件。3在大样的残缺部位,补画已缺损的木芯子,构件。补画部分必须与现存之图案、尺寸相符合。5.3.5各补修构件应按所放大样制作,制作结束后在样板平台上与原构件组合。5.3.6栏杆、窗扇等装修中的挺、框构件长度在1.5米以上,其损坏最大截面积占该构件断面积的1/3以上,或损坏长度为构件总长度的1/4以上,深度大于原构件的1/4截面积者应预以更换。当损坏小于以上规定者应对损坏部分进行补接加固。当构件长度小于1.5米者,且巳损坏不宜用补接加固者,宜预更换。5.3.7剔补加固或更换的木材材质、材种应与原构件一致,当原构件材种确实无法实现,则应用近似材质之木材材种。5.3.8构件补接应做榫卯联结,在原件和接件上各自割去其看面宽度的1/2,搭接长度按该构件看面宽的10—15倍,原件和接件端都做榫卯。在搭接部位必须有不少于一根收条的出榫串固原件和接件。5.3.9当栏杆、窗扇、背靠、挂落的榫卯部分损坏断面积不大于该榫卯的1/2,宜以用胶结修补或铁件加固,当损坏超过以上规定则以更换或补接构件。5.3.10槛、抱框等框类构件损坏长度为构件总长度的1/3以内,损坏深度不小于构件厚度1/2应作补镶加固。当损坏深度大于构件厚度1/2应补接构件;当损坏深度不大于构件厚度1/2,损坏长度大于构件长l/2则应以更换。槛脚板损坏或腐烂深度达扳厚的l/3以上或腐烂高度达板厚的1/3以上或腐烂高度达到板高的1/4,应更换槛脚板。5.3.11芯类构件的榫卯损坏应更换。5.3.12板类构件损坏或拔筋深度在板厚度的1/3以上应更换构件。5.3.13楹子底面腐烂面程度为楹子断面积l/2以上者应更换5.3.14窗扇、门框及额枋损坏深度在1/3以上或榫头腐烂应更换,小于以上规定应修补加固。5.3.15门额、门框、门板损坏按上述规定执行。175\n5.3.16各类装修构件修缮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表5.3.l6的规定。表5.3.l6各类构件修补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芯子交接处高低差1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各种线条横竖交接2尺量检查3表面平整翅曲5将构件平卧在检查平台上用楔形塞尺检查4垂直度3吊线和水平尺检查5相邻两窗、挂落平直度4拉线和尺量检查·6扇与框接触面平整2.5用直尺和栱形塞尺检查7上风缝-1,+3用楔形塞尺检查8下风缝长窗-1,+4用楔形塞尺检查短窗-1,+39各类芯子交接处平整度1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10各类线条竖横交接处错位0.5尺量检查11相邻两片挂落水平平直4拉线和尺量检查12五金配件齐全、横平竖立2目测和线锤、水平尺、尺量检查13安装缝隙±1目测、塞尺检查5.4窗扇制作工程5.4.1本节适用于建筑外立面的各种图案的长、短开关窗、横风扇、和合窗(支摘窗)窗扇的制作工程,文物保护工程的修缮加固及仿制须严格按照原状执行(图5.4.1)。5.4.2对窗扇芯子复杂的冰纹、龟纹、乱纹或在窗扇的宽、长二个方向都不能如实反应部份窗芯实际长度的复杂图案的芯子在制作前必须放足尺大样,按样制作。大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窗扇的外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现场实量尺寸,当二者不一致时,必须与有关部门研究后才能实施。2窗扇的挺、横头、夹宕应做双夹出榫联结。榫厚宜为料厚1/5~1/6,当两料T形相交,起面为平面时应做直叉;起面为混面时应做虚叉;当两料L形相交应做掀皮合角。榫卯结合处宜用胶结,且必须用木契加紧牢固。3通常长、短开关窗位于檐口廊柱位置,应做外开窗,窗的中夹宕以下做外裙板,外裙板在下横头以下的外露长度为窗挺看面宽的1-1.1倍。碰缝部位窗挺下端留走头长度为窗挺看面宽度的3/4,位于步柱位置的长短开关窗应做内开,内开窗不应做裙扳,走头留长为窗看面的1.5/10。4175\n长、短开关窗两窗之间缝道应做高低缝或鸭蛋缝,其深度按窗扇挺看面宽的2/10—2.5/10之间,且不小于8mm。盖缝必须在下料时放大断面,严禁钉出盖缝。盖缝应议顺手缝(在开关时的右边)。5和合窗扇外框的联结方式,窗芯放样,窗芯联结要求按照长、短窗做法。和合窗两窗相交处应做高低缝,上一扇窗做盖缝;下一扇窗做底缝,缝深为8一lOmm。和合窗与抱框及上、下槛相交部位,抱框,槛应做铲口,深为12mm一15mm。6窗芯四周必须做边条。边条的断面尺寸与窗芯一致,芯子做榫与边条联成一体。窗芯段长度宜在不大于1米间距设一收条。窗芯与窗扇框做榫卯联结。活络窗芯做榫卵和木插梢与窗扇框联结。7两窗芯十字相处,应用合巴嘴(敲交)做法。深度互为该芯厚的1/2,中间留旦宜为芯宽的1/3。二芯L形相交,应敞两个羊脚榫联结,且正、反两面做合角。两芯T形相交用深半榫结合,半榫宽为芯宽的1/4—1/3,眼深宜为芯厚的3/4,且不得损坏芯子的另一面。芯子相交面为混面者应做虚叉。三芯料T形相交,其中一根芯应做榫与另两芯之卯相联结。严禁窗芯平肩直接仅用胶水或铁钉联结。8当做夹芯窗时,两芯相距尺寸必须能满足中间的分隔材料(玻璃)厚度。两层芯子图案、芯子位置应重合。9长、短窗,和合窗制作的允许偏差及验收方法应符合表5.4.2.9的规定。表5.4.2.9窗制作的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l外框截面±1尺量检查2单扇长度±1尺量检查3单扇宽度±1尺量检查4单面平面翘曲扇高1.5m以内2将扇平卧在检查平台上,用楔形塞尺检查成侧卧吊线检查扇高1.5—2.5m2.5扇高2.5m以上35扇的对角线长度3尺量检查6窗扇芯子交接处高低差0.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7窗芯水平度或垂直度差长度在100以内1长度在100以上2拉线尺盘检查8窗的各构件联接紧密度①外框1,每扇不大于5处②芯子0.5,每扇不大于10处目测,塞尺量检查5.5纱窗、隔扇制作工程5.5.1175\n古建筑在必要时和仿古建筑中须按纱窗的建筑,应符合本章规定。在复杂的纱窗芯子制作前应按照设计图纸放足尺大样,大样应符合本章5.3.2条之规定。.纱窗为雕花件者,雕花应符合本规范第十章之规定。5.5.2纱窗是室内隔断,制作应用优质木材,其外框及芯子的制作要求应符合本章5.3.l6节长短窗制作规定。5.5.3隔扇下端做法为须弥坐者,须弥坐的材质、材种应用隔扇一致,式样、颜色与隔扇吻合。5.6门扇制作工程5.6.1本节适用于实拼门(实榻门),夹鼓门、撒带门,穿光敲框档门(攒边门)的制作工程。门窗的外形、用材、尺寸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时代手法。撇门装法的门扇宽度以开直后在门框内不露出门挺或摇梗为宜。5.6.2实拼门夹封山,框档的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实拼门两板之缝相拼必须做高低缝或凹凸缝,高低缝的深度按板厚而不同,且在8—15mm之间。当门板厚在50mm以内用一排竹钉或铁素钉拼合。拼钉的间距不大于500mm,不小于350mm。2实拼门厚度在30mm以上,两端应做各穿硬木梢一道,位置在两端向内1.5/10~2/10门长范围内,梢厚不小于门厚1/4,不大于门厚1/3,梢宽不小于门厚,不大于1.5门厚。当大门设门钉时,大门的穿带位置数量与门钉路数位置对应。3当门厚在30mm以内,应用实拼拍横头做法,横头与门板用榫卯联法每横头应不少于有三处出榫,出椎宽宜为门厚的1一1.2倍。在横头的两端及中间各设一出榫,出榫以外的部位都设半榫,半榫长为门厚的1/2。半榫和出榫的厚度为门厚的1/3—1/4之间。拍横头之两端应敞全角与门之角结合。4平鼓门门挺与横头、木档必须做榫卯联结,独榫的厚度不小于门挺厚的1/4,不大于门挺厚的1/3,当门挺厚度不大于60mm时,上下两横头做半出榫与挺联结,光子的间距宜不大于350mm,且每扇门不少于5根光子。5夹鼓门板净厚不小于12mm,不大于15mm,门板与木档穿带联结。板与板、板与门挺以硬木梢联结,板缝应做高低缝。6拷框档板门挺与横头的独榫联结,榫厚宜为门挺厚的1/4。无掀皮合角者榫厚宜为挺厚的1/3,拷框挡门木档应用五根,其中三根用穿带做法与门板联结。上、下两横头做半出榫与挺联结,看面外侧做掀皮合角,摇梗之门挺做直叉。7板缝用硬木钉联结,不应用铁钉联结。硬木钉应避开穿带光。硬木钉间距应在400—500mm之间。板厚不小于lOmm,不大于12mm175\n,板两端做板头榫与横头联结,板侧贯硬木钉与门挺联结。板缝应做企口缝或高低缝,不得平拼缝。8木门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5.2.8的规定。表5.6.2.8木门制作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