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50 KB
  • 2022-10-24 发布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一、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首先树立争取的成本节约目标,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就是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建设期成本+使用成本)÷使用期其次,工程造价控制是全过程的,即是指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开始,到工程实际造价的确定和经济后评价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中,要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内。具体说,要用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中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再次,工程造价控制是全方位的。应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多方面采取措施。最后,工程造价控制是动态的。一方面,工程造价具有动态性。40\n任何一个工程从决策至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在预计工期内,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工程造价在整个建设期中处于不确定状态,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另一方面,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的造价控制紧紧围绕着三大目标: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这种目标控制是动态的,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始终。在这一动态控制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对计划目标值论证和分析。实践证明,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项目规划中的计划目标有可能是难以实现或不尽合理的,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合理调整,或细化和精确计算。只有项目目标是正确合理的,项目控制才能有效。(2)及时对项目进展做出评估,即搜集实际数据。没有实际数据的收集,就无法清楚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更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因此,数据的及时、完整和正确是确定偏差的基础。(3)进行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偏差。这种比较同时也要求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应对数据体系进行统一的设计,以保证比较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4)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二、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各个阶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多方面采取措施。40\n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以下几方面是工程建设全过程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方法:(1)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现实、实用和可靠,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作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及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还能为银行贷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它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2)限额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采用限额设计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投资金的有力措施。所谓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考虑节约,它可以处理好技术与经济对立的关系,提高设计质量,扭转投资失控的现象。(3)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40\n价值工程活动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的所需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价值工程是一种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创新为支柱的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与功能协调的方法。在工程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在保证建筑产品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要求的产品,还可以降低成本25%~40%。价值工程运用面很广,可以运用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选材、结构选型、设备选型以及造价审查等方面。(4)招标投标。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体制改革,是由计划配置资源向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工程资源的转变。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是业主在建设市场上择优购买活动的总称。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既然是建筑市场上建筑产品的交易方式,因此它必然成为建筑业经济和投资经济的微观运行活动在建筑市场上的交汇。从经济学角度看,工程招标投标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解决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使业主和承包商获得相互的信息;二是能够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为业主和承包商相互选择创造条件,使业主和承包商获得双赢。这些功能使得招标制度在经济学上具有特殊意义,对建筑产品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总之,采取工程招投标这一经济手段,通过投标竞争来择优选定承包商,不仅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是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40\n(5)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合同具有独特的地位:①合同确定了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合同双方在工程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②合同一经签订,工程建设各方的关系都转化为一定的经济关系,合同是调节这种经济关系的主要手段。③合同是工程建设中业主和施工单位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④业主通过合同分解和委托项目任务,实施对项目的控制。⑤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解决争执的依据。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价格(成本)工期和质量(功能)等目标,规定着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所以合同管理必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由于工程合同周期长,工程价值量大,工程变更、干扰事件多,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关键。工程合同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合同必须遵守公平合理的原则,风险的分担也应该公平合理。所以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兼顾双方的利益,公平合理,从而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合同是在双方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的,合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合同各方的真诚合作,如果双方缺乏诚实信用,或在合同的签订与实施中出现“信任危机”和“信用危机”,则合同不可能顺利实施。在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原则需要用经济的、法律的形式来给予保障。如银行保函、保证金和担保措施,以及违约责任赔偿、索赔、直至仲裁、诉讼等等。(6)造价审核。40\n工程造价审核的目的是建设单位为了节约造价,对施工单位编制并提报的工程预算、结算等造价文件或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的自我审核,在建设单位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具备造价咨询审核资质的中介机构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审核。为了节约造价,建设单位不但要在工程竣工后进行审核,更为关键的是在整个建设工期内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只有以全过程、全方位的方式去控制造价,才能以合理的成本达到造价控制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造价工程师是直接为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提供工程造价咨询的专业人员。造价工程师是服务于建筑市场的工程咨询业主体,提供的服务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造价工程师不仅提供价格鉴证文件成果(包括工程量清单BQ),也要提供诸如协助招标、合同管理、索赔管理、支付管理、结算管理等的相关材料,这些工作深入到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本篇通过6章的内容分别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建设过程需要采取的造价控制措施和审计重点进行了介绍,并在最后一章对工程造价审计的现状、方法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不同建设阶段影响造价的重要因素和造价管理的具体方法,并对造价控制形成一个明确的思路和安排。40\n第十章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第一节 概 述  一、建设项目决策的含义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二、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一)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做出科学的决断,优选出最佳投资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决策失误,主要体现在不该建设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或者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错误,或者投资方案的确定不合理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失误,会直接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进行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已经毫无意义了。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事先就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二)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40\n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80%~90%。因此,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三)造价高低、投资多少也影响项目决策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及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的参考依据。(四)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依次分为若干工程阶段,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如投资机会及项目建议书阶段,是初步决策的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在±30%左右;而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最终决策阶段,投资估算误差率在±40\n10%以内。另外,由于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即决策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及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相应形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按照“前者控制后者”的制约关系,意味者投资估算作为限额目标,对其后面的各种形式的造价起着制约作用。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发生。三、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一)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生产规模过大,超过了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量,则会导致开工不足、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致使项目经济效益也会低下。因此,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40\n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经济实体(如项目)在规模上大小适应。这样可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须注意,规模扩大所产生的效益不是无限的,它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超过一定限度,规模效益将不再出现,甚至可能现出单位成本递增和收益递减的现象。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有:1、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中,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提前。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生产规模应以市场预测的需求量为限,并根据项目生产品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作相应调整。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它们也对项目规模的选择起着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如项目规模过大可能导致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项目需投资资金的筹集困难和资金成本上升等。2、技术因素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若与经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及其装备的来源没有保障,或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或管理水平跟不上,则不仅预期的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还会给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工程支出浪费严重。3、环境因素40\n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讯条件。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特别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国家对部分行业的新建项目规模作了下限规定,选择项目规模时应予以遵照执行。(二)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投资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合理与否。标准水平定得过高,会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造价;标准水平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建设标准水平应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合理确定。大多数工业交通项目应采用中等适用的标准,对少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或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标准可适当高些。在建筑方面,应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建设项目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能定量的应尽量给出指标,不能规定指标的要有定性的原则要求。(三)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40\n一般情况下,确定某个建设项目的具体地址(或厂址),需要经过建设地区选择和建设地点选择(厂址选择)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工作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种递进关系。其中,建设地区选择是指在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适宜配置在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建设地点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1、建设地区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因此,建设地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1)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2)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条件、能源条件、水源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需求及运输条件等。(3)要综合考虑气象、地质、水文等建厂的自然条件。(4)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来源、生活环境、协作、施工力量、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地区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40\n满足这一要求,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避免原料、燃料和产品的长期远途运输,减少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缩短流通时间,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但这一原则并不是意味着项目安排在距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等距离范围内,而是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和要求,具体对待。例如,对农产品、矿产品的初步加工项目,由于大量消耗原料,应尽可能靠近原料产地;对于能耗高的项目,如铝厂、电石厂等,宜靠近电厂,它们所取得廉价电能和减少电能运输损失所获得的利益,通常大大超过原料、半成品调运中的劳动耗费;而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建设项目,由于大中城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协作配套条件完备、信息灵通,所以其选址宜在大中城市。(2)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在工业布局中,通常一系列相关的项目聚集成适当规模的工业基地和城镇,从而有利于发挥“集聚效益”。集聚效益形成的客观基础是:第一,现代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分工合作体系,只有相关企业集中配置,才能对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便于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尤其对那些具有密切投入产出链环关系的项目,集聚效益尤为明显;第二,现代产业需要有相应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相配合,其能力和效率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布点适当集中,才有可能统一建设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提高这些设施的效益;第三,企业布点适当集中,才能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但是,工业布局的聚集程度,并非愈高愈好。40\n当工业聚集超越客观条件时,也会带来许多弊端,促使项目投资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各种原料、燃料需要量大增,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延长,流通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增加;第二,城市人口相应集中,形成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大量需求,势必增加城市农副产品供应的费用;第三,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增,在本地水源不足时,需要开辟新水源,远距离引水,耗资巨大;第四,大量生产和生活排泄物集中排入,势必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利用自然界自净能力净化“三废”的可能性相对下降。为保持环境质量,不得不花费巨资兴建各种人工净化处理设施,增加环境保护费用。当工业聚集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总和超过生产集聚带来的利益时,综合经济效益反而下降,这就表明集聚程度已超过经济合理的界限。2、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项目建设条件、产品生产要素、生态环境和未来产品销售等重要问题,受社会、政治、经济、国防等多因素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所在地点的城乡建设规划与发展。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决策。(1)选择建设地点的要求:40\n1)节约土地。项目的建设应尽可能节约土地,尽量把厂址放在荒地和不可耕种的地点,避免大量占用耕地,节省土地的补偿费用。2)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土壤耐压力应满足拟建厂的要求,严防选在断层、溶岩、流沙层与有用矿床上以及洪水淹没区、已采矿坑塌陷区、滑坡区。厂址的地下水位应尽可能低于地下建筑物的基准面。3)厂区土地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厂房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并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和流程布置厂房与构筑物。4)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5%~10%为宜),以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工程量,节约投资,又便于地面排水。5)应靠近铁路、公路、水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建设投资。6)应便于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的取得。7)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的项目,不能建在城市的上风口,以免对整个城市造成污染;对于噪声大的项目,厂址应选在距离居民集中地区较远的地方,同时,要设计置一定宽度的绿带,以减弱噪声的干扰。40\n上述条件能否满足,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建设期限,对项目投产后的运营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确定厂址时,也应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最佳厂址。(2)厂址选择时的费用分析。在进行厂址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时,除比较上述厂址条件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项目投资费用。包括土地征购费、拆迁补偿费、土石方工程费、运输设施费、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费、动力设施费、生活设施费、临时设施费、建材运输费等。2)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比较。包括原材料、燃料运入及产品运出费用,给水、排水、污水处理费用,动力供应费用等。(四)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和主要设备的选择两部分内容。1、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生产工艺是指生产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工艺流程是指投入物(原料或半成品)经过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品)的过程。评价及确定拟采用的工艺是否可行,主要有两项标准: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2、主要设备的选用在设备选用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1)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40\n。凡国内能够制造,并能保证质量、数量和按期供货的设备,或者进口一些技术资料就能仿制的设备,原则上必须国内生产,不必从国外进口;凡只引进关键设备就能由国内配套使用的,就不必成套引进。(2)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有时一个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时,为了考虑各供应厂家的设备特长和价格等问题,可能分别向几家制造厂购买,这时,就必须注意各厂所供应设备之间技术、效率等方面的衔接配套问题。为了避免各厂所供设备不能配套衔接,引进时最好采用总承包的方式。还有一些项目,一部分为进口国外设备,另一部分则引进技术由国内制造,这时,也必须注意国内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3)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主要应注意本厂原有国产设备的质量、性能与引进设备是否配套,以免因国内外设备能力不平衡而影响生产。有的项目利用原有厂房安装引进设备,就应把原有厂房的结构、面积、高度以及原有设备的情况了解清楚,以免设备到厂后安装不下或互不适应而造成浪费。(4)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料如果必须从国外引进时,应安排国内有关厂家尽快研制这种原料。第二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40\n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选择,是对国家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前期,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从而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选择的一种重要方法。一、可行性研究概念和作用(一)可行性研究概念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合面分析、系统论证、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由此得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该向投资者推荐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使投资者明确项目具有多大的财务获利能力,投资风险有多大,是否值得投资建设;可使主管部门领导明确,从国家角度看该项目是否值得支持和批准;使银行和其他资金供给者明确,该项目能否按期或者提前偿还他们提供的资金。(二)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在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前期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一经批准,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就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作为建设项投资决策的依据40\n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投资决策方法、从市场、技术、工程建设、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论证,依其结论进行投资决策可大大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2、作为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审批通过,意味着该项目开工批准立项,可以进行初步设计。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主要生产流程、设备造型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证和研究,设计文件的编制应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3、作为向银行贷款的依据4、作为建设单位与各协作单位签订合同和有关协议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对建设规模、主要生产流程及设备选型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建设单位在与有关协作单位签订原材料、燃料、动力、工程建筑、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协议时,应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保证预定建设目标的实现。5、作为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审批项目的依据建设项目开工前,需地方政府批拨土地,规划部门审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审查都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总图布置、环境及生态保护方案等方面的论证为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建设项目申请建设执照提供了依据。6、作为施工组织、工程进度安排及竣工验收的依据40\n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以上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可行性研究又是检验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的依据。7、作为项目后评估的依据建设项目后评估是在项目建成运营一段时间后,评价项目实际运营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因此,后评估应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二、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与内容(一)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阶段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生产时期。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在投资前时期进行。投资前时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评价和决策阶段。1、机会研究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又称投资机会论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建设项目投资方向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部门内,根据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贸易情况,通过调查、预测和分析研究,选择建设项目,寻找投资的有利机会。机会研究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是否需要;二是有没有可以开展项目的基本条件。机会研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40\n(1)以开发利用本地区的某一丰富资源为基础,谋求投资机会;(2)以现有工业的拓展和产品深加工为基础,通过增加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生产工序等途径创造投资机会;(3)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基础分析各种投资机会。这一阶段的工作比较粗略,一般是根据条件和背景相类似的工程项目来估算投资额和生产成本,初步分析建设投资效果,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能进行建设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方案。这个阶段所估算的投资额和生产成本的精确程度大约控制在±30%左右,大中型项目的机会研究所需时间大约在1~3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0.2%~1%。如果投资者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则可再进行下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2、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40\n在项目建议书被国家计划部门批准后,对于投资规模大、技术工艺又比较复杂的大中型骨干项目,需要先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也称为预可行性研究,是正式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前的预备性研究阶段。经过投资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建设项目,值得继续研究,但又不能肯定是否值得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就要做初步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判断这个项目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经过初步可行性研究,认为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便可转入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否则,就终止该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初步可行性研究作为投资机项目机会研究与详细可行性研究的中间性或过渡性研究阶段,主要目的有:①确定是否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②确定哪些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辅助性专题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内容和结构与详细可行性研究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所获资料的详尽程度不同、研究深度不同。对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估算精度一般要求控制在±20%左右,研究时间约为4~6个月,所需费用占投资总额的0.25%~1.25%。3、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又称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阶段,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它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经济、社会、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有:(1)提出项目建设方案(2)效益分析和最终方案选择(3)确定项目投资的最终可行性和选择依据标准这一阶段的内容比较详尽,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而且本阶段还为下一步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因此,在此阶段,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计算精度控制在±10%以内;大型项目研究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为8~12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1%~3%。4、评价和决策阶段40\n评价和决策是由投资决策部门组织和授权有关咨询公司或有关专家,代表项目业主和出资人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再评价。其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评价意见,最终决策该项目投资是否可行,确定最佳投资方案。项目评价与决策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进行的,其内容包括:(1)全面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属实;(2)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各项指标计算是否正确,包括各种参数、基础数据、定额费率的选择;(3)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分析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对项目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5)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由于基础资料的占有程度、研究深度与可靠程度要求不同,可行性研究的各个工作阶段的研究性质、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时间与费用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各阶段的研究内容由浅入深,项目投资和成本估算的精度要求由粗到细,研究工作量由小到大,研究目标和作用逐步提高,因此,工作时间和费用也逐渐增加(见下表10.2.1)表10.2.1可行性研究各工作阶段的要求工作阶段40\n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价与决策阶段研究性质项目设想项目初选项目准备项目评估研究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项目评估报告估算精度±30%±20%±10%±10%研究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0.2~1%0.25%~1.25%大项目0.2%~1%小项目1%~3%—需要时间(月)1~34~68~12—(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做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提出结论性意见和重大措施建议,为决策部门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它的内容应能满足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的要求。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深度应符合国家规定。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总论40\n综述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名称、主办单位、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投资环境、提出项目调查研究的主要依据、工作范围和要求、项目历史发展情况、项目建议书及有关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概要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拟建规模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状况,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对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进行调查估计,进行产品销售预测、价格分析,判断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及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确定拟建项目的规模,对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比较。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经过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评述;所需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来源和供应的可能性;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和储运条件;材料试验情况;所需动力(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条件、外部协作条件,以及签订协议和合同的情况。4、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40\n指出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市场的距离;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技术要求,在指定的建设地区内,对建厂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地震、洪水情况和社会经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基础资料,了解交通运输、通迅设施及水、电、气、地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面积、占地范围、厂区总体布置方案,建设条件、地价、拆迁及其他工程费用的情况;对厂址选择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选,提出选择意见。5、项目设计方案在选的建设地点内进行总图和交通运输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确定项目的构成范围,主要单项工程(车间)的组成,厂内外主体工程和公用辅助工程的方案比较论证;项目土建工程总量的估算,土建工程布置方案的选择,包括场地平整、主要建筑和构筑物与厂外工程的规划;采用技术和工艺方案的论证,包括技术来源、工艺路线和生产方法,主要设备选型方案和技术工艺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必要性及其来源国别的选择比较;设备的国外分交或与外商合作制造方案设想;以及必要的工艺流程图。6、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对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拟建项目“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并预策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治理方案的选择和回收利用情况,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城市规划、防震、防洪、防空、文物保护等要求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案。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40\n全厂生产管理体制、机构的设置,对选择方案的论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劳动定员的配备方案;人员的培训规划和费用估算。8、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根据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试生产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项目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横道图和网络图表述最佳实施方案。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包括项目总投资估算,主体工程及辅助、配套工程的估算,以及流动资金的估算;资金筹措应说明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各种资金来源所占的比例、资金成本及贷款的偿付方式。10、项目经济评价项目的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并通过有关指标的计算,进行项目盈利能力、偿还能力等分析,得出经济评价结论。11、综合评价与结论、建议运用各项数据,从技术、经济、社会、财务等各个方面综合论述项目的可行性、推荐一个或几个方案供决策参考,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结论性意见和改进建议。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要解决项目的“必要性”40\n问题;第二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基础,它要解决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第三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共同构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三大支柱。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一)编制程序根据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国家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如下:1、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各投资单位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结合资源情况、建设布局等条件,在广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踏勘建设地点、初步分析投资效果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业主、承办单位委托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40\n当项目建议书经国家计划部门、贷款部门审定批准后,该项目即可立项。项目业主或承办单位就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公司(或设计单位)着手编制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应规定研究工作的依据、研究范围和内容、前提条件、研究工作质量和进度安排、费用支付办法、协作方式及合同双方的责任和关于违约处理的方法等。3、设计和咨询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单位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后,即可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开展工作:(1)了解有关部门委托单位对建设项目的意图,并组建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2)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可行性研究小组在摸清了委托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意图和要求后,即应组织收集和查阅与项目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基础资料和文件资料,并拟订调研提纲,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与抽样调查,收集整理所得的设计基础资料。必要时还必须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主要从市场调查和资源调查两方面着手。通过分析论证,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方案设计和优选。根据项目建议书要求,结合市场和资源调查,在收集到一定基础资料和基准数据的基础上,选择建设地点,确定生产工艺,建立几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结合实际条件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研究论证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在方案设计和优选中,对重大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要会同委托单位共同讨论确定。40\n(4)经济分析和评价。项目经济分析人员根据调查资料和领导机关有关规定,选定与本项目有关的经济评价基础数据和定额指标参数,对选定的最佳建设总体方案进行详细的财务预测、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论证项目在经济上和社会化上的盈利性与合理性,进一步提出资金筹集建议和制定项目实施总进度计划。(5)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各专业方案,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后,由各专业组分工编写,经项目负责人衔接协调,综合汇总,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6)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二)编制依据(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部门发展规划。(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4)对大中型骨干项目,必须具有国家批准的资源的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工业基地规划等有关文件。(5)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和定额。(6)合资、合作项目各方签订的协议书或意向书(7)委托单位的委托合同。(8)经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项目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40\n(9)有关的基础数据。(三)编制要求1、编制单位必须具备承担可行性研究的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取决于编制单位的资质和编写人员的素质。2、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报告编制单位和人员应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实事求是,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负完全责任。3、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要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同行业和不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可以各有侧重和区别,但其基本内容要完整、文件要齐全、结论要明确、数据要准确、论据要充分,能满足决策者确定方案的要求。“报告”选用主要设备的规格、参数应能满足预定货的要求;重大技术、经济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主要的工程技术数据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报告”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所必需的合同、协议、政府批件等。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经签证和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应由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方面的负责人签字,并对研究报告质量负责。另外,还需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40\n咨询或设计单位编制和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文件,按项目大小应在预审前提交预审主持单位。预审主持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委托有关方面提出咨询意见,报告提出单位应向咨询单位提供必要的资料、情况和数据,并应积极配合。预审主持单位组织有关设计、科研机构、企业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广泛听取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预审意见。当发现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原则性错误或报告的基础依据与社会环境条件有重大变化时,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和复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改和复审工作仍由原编制单位和预审主持单位按照规定进行。我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主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专业公司负责预审,报国家计委审批,可由国家计委委托有关单位审批;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专业公司审批。经可行性研究证明不可行的项目,经审定后将项目取消。第三节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一、财务评价的一般概念(一)财务评价的概念及作用1、财务评价的概念40\n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微观层次,它主要从微观投资主体的角度分析项目可以给投资主体带来的效益以及投资风险。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进行投资时,一般都进行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另一个层次是国民经济评价,它是一种宏观层次的评价,一般只对某些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大中型重点建设以及特殊行业和交通运输、水利等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展开国民经济评价。2、财务评价的作用(1)考察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2)用于制定适宜的资金规划(3)为协调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提供依据。(二)财务评价的程序财务评价是在项目市场研究、生产条件及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主要通过有关的基础数据,编制财务报表,计算分析相关经济评价指标,做出评价结论。其程序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估算现金流量(2)编制基本财务报表;(3)计算与评价财务评价指标;(4)进行不确定性分析;40\n(5)风险分析;(6)得出评价结论。(三)财务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指标(1)财务盈利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投资项目盈利水平。为此目的,需编制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三个基本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2)投资项目的资金构成一般可分为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可长期使用,而借入资金必须按期偿还。项目投资者自然要关心项目偿债能力;借入资金的所有者——债权人也非常关心贷出资金能否按期收回本息。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可在编制贷款偿还表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表明项目的偿债能力,可按尽早还款的方法计算。在计算中,贷款利息一般做如下假设:长期借款,当年贷款按半年计息,当年还款按全年计息。表10.5.1财务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基本报表评价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盈利能力分析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40\n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力净现值损益表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偿债能力分析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表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汇平衡分析财务外汇平衡表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产量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敏感性分析灵敏度不确定因素的临界值风险分析概率分析NPV≥0的累计概率定性分析40\n(3)外汇平衡分析主要是考察涉及外汇收支的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外汇余缺程度,在编制外汇平衡表的基础上,了解各年外汇余缺状况,对外汇不能平衡的年份根据外汇短缺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4)不确定性分析是指在信息不足,无法用概率描述因素变动规律的情况下,估计可变因素变动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及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5)风险分析是指在可变因素的概率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分析可变因素在各种可能状态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取值,从而了解项目的风险状况。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是与财务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相联系的。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盈利能力评价和清偿能力评价。财务评价的方法有: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动态获利性评价和静态获利性评价、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财务比率分析和考虑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等。(一)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作不同的分类形式。1、根据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分类可分为静态经济评价指标和动态经济评价指标。见下图:40\n2、根据指标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时间性指标、价值性指标、比率性指标,见下图:第四节项目决策阶段的审计——投资立项审计40\n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进行审计,主要指对项目是否可以上马以及如何上马进行审计,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关于投资立项的审计。一、投资立项审计含义投资立项审计是指对已立项建设项目的决策程序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的审查与评价。投资立项是项目建设的最前面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决策直接关系项目的成败,在这个阶段进行审计就能够避免由于立项发生决策失误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个阶段的审计结论如果被决策人接受,是可以避免所有的损失的。二、投资立项审计的内容在投资立项审计中,应主要依据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及组织决策过程的有关资料。投资立项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㈠可行性研究前期工作审计即检查项目是否具备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项目调查报告是否经过充分论证;㈡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性审计即检查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中数据获取方式的适当性及合理性;检查财务估算中成本项目是否完整,对历史价格、实际价格、内部价格及成本水平的真实性进行测试。40\n㈢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完整性审计。该项审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⒈检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具备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规定的内容;⒉检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报告中是否说明建设项目的目的;是否说明建设项目在工艺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决定项目规模、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条件、技术装备水平、成本收益等方面的经济目标;是否说明建设地点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环保约束条件,并进行选址比较;是否说明投资项目何时开始投资、何时建成投产、何时收回投资;是否说明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方式等。㈣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性审计。该项审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检查参与可行性研究机构资质及论证的专家的专业结构和资格;检查投资方案、投资规模、生产规模、布局选址、技术、设备、环保等方面的资料来源;检查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和交通及公用配套设施是否满足项目要求;检查是否在多方案比较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检查拟建项目与类似已建成项目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和投资预算的对比情况;检查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有关政策,需要配套的环境治理项目是否编制并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等。40\n㈤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审计。即检查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安排是否合理;检查投资估算是否准确,并按现值法或终值法对估算进行测试。㈥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评价审计。即检查项目投资、投产后的成本和利润、借款的偿还能力、投资回收期等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适当;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所用指标是否合理。㈦决策程序的审计。该项审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检查决策程序的民主化、科学化,评价决策方案是否经过分析、选择、实施、控制等过程;检查决策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及组织的发展战略、是否以提高组织核心竞争能力为宗旨;检查对推荐方案是否进行了总体描述和优缺点描述;检查有无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的说明;重点检查内容有无违反决策程序及决策失误的情况等。三、投资立项审计方法投资立项审计的主要方法包括审阅法、对比分析法等。对比分析法是通过相关资料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拟建项目与国内同类项目对比)来确定差异,发现问题的方法。4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