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9 KB
  • 2022-03-29 发布

经济和信息化局年终总结二篇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和信息化局年终总结二篇经济和信息化局年终总结二篇【篇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新形势,县经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一五六”工作体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探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德清路径”,大力开展“十大工程”求突破,不断激发工业经济新活力,全县工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总体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各项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在全市稳居前列。生产指标方面,全县完成规上工业产值902.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结构指标方面,全县规上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4.9%。效益指标方面,实现规上工业利税91.3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规上工业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投资方面,全县完成工业投资79.6亿元,同比增长30%。 经济和信息化局年终总结二篇经济和信息化局年终总结二篇【篇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新形势,县经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一五六”工作体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探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德清路径”,大力开展“十大工程”求突破,不断激发工业经济新活力,全县工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总体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各项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在全市稳居前列。生产指标方面,全县完成规上工业产值902.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结构指标方面,全县规上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4.9%。效益指标方面,实现规上工业利税91.3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规上工业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投资方面,全县完成工业投资79.6亿元,同比增长30%。 (二)主要工作成效县域工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国工业百强县排名较上年度提升16名,上升至全国第58位,全省第11位。对上争取成果丰硕,全年共争取到国字号荣誉7个、省字号荣誉61个,成功入围**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名单和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重点县名单,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产品升级改造、设计赋值能力提升、重点产业培育等5项工作入围全省**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提升发展名单,累计获得省级专项资金3.3亿元。企业培育成绩亮眼,天马轴承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德华兔宝宝入围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德华集团入选省首批“雄鹰”企业名单,欧诗漫、中电华莹获评**省创新示范企业。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盯先进制造布局和未来产业谋划两大路径,打好赶超发展新路基。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坚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手抓”,奋力突破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瓶颈。一是全力争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根据省级创建要求,结合自身定位,理清现实基础,提出合理目标,制定务实举措,高标准编制了《德清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申报、答辩、评审,成功入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创建名单,获得连续三年每年1亿元的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开展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充分发挥“后地信大会时代”效应,突出地理信息产业优势,以车联网、自动驾驶为主攻方向,打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口。出台《德清县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划(**—2022)》,从顶层设计、硬件基础、应用落地、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谋篇布局,积极争创全国车联网先导示范区。加快推进封闭测试场、开放测试道路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大力构建德清车联网规模化应用生态和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产业生态。积极承办全国“车联网+地理信息”产业高端研讨会、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工信部陈肇雄副部长、张峰总工程师及相关司局级领导先后来我县调研指导。 (二)围绕低效土地处置和“低散乱”整治两大重点,打好亩均改革组合拳。坚持把“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一是扎实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对全县1300余家用地3亩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亩产效益评价,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全县所有工业企业用地情况进行了实地精准测量,并结合工业大数据平台升级版,进一步打通关健信息数据通道,加强互通互享。同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制定出台“进一步落实工业企业综合分类评价补充意见10条”,进一步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的倾斜度和导向性,全年累计对评价结果较差的企业收取差别化电费、水费等费用946.9万元。二是全面开展低效用地处置。制定出台《德清县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工业低效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列入改造提升名单,分类施策进行提质增效,目前已完成231家,其中政府收储1家、追加投资61家、转让出租115家、关停搬迁26家,税收达标28家。全年累计盘活提升闲置低效用地5056.3亩,其中盘活闲置土地679.7亩,提升低效利用土地4136.1亩,盘活僵尸企业土地面积240.5亩。共摸排出工业“后三未”土地80宗2985.84亩,已全部完成整治。三是深入开展“低散乱”企业整治。在往年整治提升3356家小企业、小作坊的基础上,对产业方向差、亩均产出低、风险隐患大、违法违规企业实施常态化治理,出台《德清县**年“低散乱”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出清问题企业。累计排摸发现、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1238家,其中改造提升566家,搬迁入园3家,关停淘汰669家。此外,完成落后产能企业淘汰63家,腾出用能空间5.3万吨标准煤。 (三)狠抓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两大关键,打好新生动能攻坚战。坚持项目为王,以优质项目引推为核心,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赶超发展。一是深入开展项目招引。以沪杭、苏南为重点区域,以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地理信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为重点方向,深化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以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标准精选项目,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全县共完成市工业“大好高”新认定项目57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9%,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认定3项(启航汽车、氢谷新能源、物产中大)。工业大好高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12项,完成“大好高”项目投资34.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9.2%。二是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每月例会互学、集中打桩互比、专班领办互督”,以县“重大项目百亿工程”为抓手,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双进双产”专项行动,紧盯前期项目、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三张清单”,抓好前期服务、中期督查和达产复核,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早见效。全县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达到134项,较去年同期增加26项,竣工85项,创历史新高,启航汽车、氢谷新能源、物产中大、浙大涡轮院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青春宝药业、申达机器等项目顺利投产,泰普森、鼎力机械、纳奇科等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全力抓实投资入库。今年以来,全县完成新入库工业项目88项,中车、易智电、物产中大、中南高科、浙大涡轮院项目等大项目均已入库。在库项目共305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1项,在库储备项目投资达到600亿元以上。 (四)突出绿色智能制造和数字产业赋能两大核心,打好数字经济先手牌。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主线,制定出台《德清县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数字经济突破工程,全力打造“三区一中心”。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发展以地理信息为特色,电子元器件、磁性材料、电线电缆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编制《德清县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地理信息+”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将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1-11月,全县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72.0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营收62.5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新产品产值率65%;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15.8亿元,同比增长20.2%。二是全面深化产业数字化。以智能工业“十百千”工程为载体,积极推广“互联网+工业”新模式,全力培育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建成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成两批智能工厂(车间)专家评审工作,认定县级智能工厂(车间)项目18个,其中欧诗漫、中电华莹、鼎力机械、德华兔宝宝、正大青春宝等5个项目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此外,中电华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全县累计获证企业达到6家。我县**年度两化融合总指数达到92.63再创新高,在全省排名第17名,稳居第一梯队。年初以来,先后召开了全县数字经济宣讲会、培训会、分享会,并在5月中旬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专题研修班,组织企业家和政府部门50余人参训学习。12月中旬,与中企联合作成功举办**中国智慧企业发展论坛,汇集500余位业内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我县共商智慧赋能。三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加快推进城区重要公共场所免费无线WiFi广泛覆盖和铁塔基站改建,积极推动5G试点和IPv6的部署应用,与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深入对接,完善规划,加快5G网络试点布局,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欧诗漫、云峰莫干山家居、中电华莹等3家企业入选**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累计完成上云企业超过3000家。 (五)聚焦问难帮困解忧和降本减负增效两大痛点,打好服企助企持久战。围绕全市“三服务”活动部署,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清亲型政商关系为主题,制定出台《德清县经信局“三进三服务”活动实施方案》,聚焦政策惠企、服务助企,进一步鼓励工业企业“提信心、稳预期、增实力”。一是强化企业走访。重点针对工业重点骨干企业、亏损企业,开展县领导带头走访,局领导重点走访,党员干部全面走访的三级联动大走访,主动深入企业送政策、解难题,累计走访重点企业300余家。共梳理汇总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以及合理化建议433个,全部予以交办解决。在全县开展“三进三服务”活动基础上,积极组织举办书记县长与企业面对面恳谈会,已举办19期,共邀请工业企业233家,现场收集问题建议383个,现场答复及7个工作日内办结率达到93.2%。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对民营企业共性问题的深入分析,打出政策“组合拳”,制定出台《德清县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稳增长活动方案》、减负新政“28条”,修订出台新工业“18条”,为民营企业在降本减负、信贷融资、人才招引、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以更精准、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为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新的助力,并优化审核兑现流程,提升审核兑现效率,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全年共兑现县级财政奖补资金超2亿元。三是强化减负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类减负文件精神和要求,印发关于推动“降本减负稳增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降低企业用能、用工、物流、融资、用地、制度性交易等方面的税费及成本,全年为企业减负39亿元,另排查并清理完成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126.08万元。【篇二】 **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稳企业稳增长会议精神,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练好内功,深化细化转型提升专项行动,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积极开展“三服务”活动,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缓”的运行态势。1、稳企业稳增长。一是优服务。深入开展“三服务”“四服四促”“政企同心、你我同行”企业服务系列行动,组建运营8718**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全年累计走访企业10752家次,走访出动24293人次,累计办理困难问题527个。二是优政策。安排近3亿元财政资金,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十条意见》(慈政办发〔**〕37号)。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总额3100.9万元,牵头督促落实上级降本减负政策,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40.5亿元。三是抓监测。完善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百强企业和规下样本企业预报机制,指导服务78家企业申报修订产值11亿,将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列入市委对镇街道及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内容,每月召开一次工业镇长(主任)会议,部署稳企业稳增长工作任务。应对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核算规则调整,通过开展非目录企业迁移入库、属地政府加强分类指导等工作,打好了打赢规下翻身仗。全年工业小微企业“进规”144家。2、抓规范促提升。一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1246家规上企业、4225 家占地3亩(含)以上规下企业效益评价,完成5210家3亩以下规下企业的基本信息、用地情况的调查,完成11573家租地企业的基本信息调查,并超额完成部分租地企业用地情况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年我市规上企业亩均税收23.1万元/亩,同比增长21.2%,亩均增加值105万元/亩,同比增长14.2%,85家企业入围**“亩产论英雄500强”,企业数占比全**市居首,6家企业(公牛集团、公牛电器、公牛数码、福尔达、迦南电气、东旭成)列入**年**市“246”产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兴瑞电子列入省领跑者名单。同时,分类帮扶480家低效企业提升达标,已完成两年任务527家的90%。二是引导促进“慈企回归”。出台“引导慈企回归,提高亩均效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慈政办发〔**〕40号),实施慈企回归百日攻坚行动,属地政府和税务部门双线开展行动,共排摸异地开票或现金交易企业69家,涉及异地开票(现金交易)金额约19.6亿元,年内已回归产值6.2亿元。三是加快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召开全市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现场会,我市在**市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大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出台《**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年)》及有关扶持政策操作细则,启动编制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年),**首个工业地产式小微企业园——掌起万洋众创城主体建筑已全部结顶,正式签约入驻企业157家,目前我市在建小微园区5个,已取得土地或即将进行土地招拍挂的拟建项目4个,较远期谋划建设项目7个,11个小微企业园列入省级小微企业园,基本形成“一镇一园”格局。四是狠抓整治提升。摸排确定玖发铜业、擎华毛绒、甬潮化纤、圣雅化纤等4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5家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4家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13家企业申报**市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开展食盐市场春季联合整治行动,按要求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化学品2家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拉网式摸排“两小”企业清单,推进块状行业整治提升项目18个,全年淘汰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2046家,完成旧厂房改造39.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3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的131%。 3、强创新转动能。一是推进“产业争先”。出台《**市加快培育“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群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年度工作方案和专项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年度重点任务,我市列入23个(其中**4个)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之一。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全覆盖,加快推进小家电智造小镇建设,完善军民融合工作机制,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市军民融合认定企业21家。二是推进工业强基发展。摸排我市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五位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126家,其中73家企业**年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国内第一位。4个产品入选**年**制造精品,新增省隐形冠军示范企业1家(天行电器),累计2家,11家企业列入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新增**单打冠军示范企业2家(中大力德、人和光伏)、培育企业19家,3家企业(中大力德、长荣酿造、创立机械)列入**市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名单。我市共列入8家企业产品为工业“四基”产品,5家企业首购或采购石墨烯应用、新增10家“四基”为核心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累计达到25家。举办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工业大数据等24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训2000余人次,33个管理咨询项目立项,组织上报5个“泛3315”时尚创意人才(团队)。三是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编制出台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列**第3位、第2位、第2位。一方面,加快“众车联”、“众模联”、**家电馆、“魔蛋”等工业物联网平台建设,“众车联”平台累计交易量突破110亿元,其中开票销售突破5000万元;魔蛋平台已与100多个品牌开展合作,并开设60多个全国范围内的体验馆。另一方面,引导有制造实力的外贸型企业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促进优质出口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打造培育互联网销售新品牌。促成聚匠孵化器落地,引导企业对接打通小米有品、华为荣耀、网易严选、云集等互联网龙头平台渠道,已有月立电器、三A电器、卓力电器、泰尔斯、玉龙电器等本地传统优势企业与上述互联网龙头平台合作。完成企业上云2905家,其中省上云标杆4家(公牛、卓力、海通、亿日),省大数据示范企业1家(德曼),公牛的大数据精准营销列入**年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牛、德曼列入**年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年市本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4亿元,列**第2位;增速11.9%,列**第4位;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113亿元,增速30%。 4、抓项目促投资。一是加快项目推进。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并及时补充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库,94个项目入选全省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数量居**首位。**法莱欣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500万套汽车雨刮器部件生产线(数字化)项目、新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8亿套塑料喷雾器数字化车间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市级数字化厂间示范项目,**包钢展昊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甩带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市级自动化成套设备示范项目,**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台交流齿轮电机生产线项目列入**市级智能装备技改项目。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加强对高新区、滨海区等产业平台项目的统筹协调力度,对两个主要产业平台过会项目实行亮灯通报制度,两区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滨海区完成工业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6.3%,高新区完成工业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促进增资扩产。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专班,对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由市经信局统筹协调解决,今年我局对接推荐本市10家优势企业用地项目落户市高新区和滨海区,目前已对6家企业项目供地351.5亩。引进了和利时、澄天伟业等慈商回归项目。此外,鼓励企业开展存量用地的盘活,将企业闲置的厂房进行二次招商,在滨海区盘活近千亩的闲置土地(厂房),有效保障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全年我市供应工业用地2569亩,占全年土地供应总量的39%。 5、抓合作拓市场。一是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制定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出台专项考核办法,落实援建资金210万元,持续推进“消薄飞地”、“科创飞地”平台创建工作,消薄飞地已成功列入省级建设名单,牵线促成了投资达5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落户**,5月正式开工建设。二是攻坚推进安龙万洋众创城项目,制定《**企业赴**·安龙万洋众创城投资经营奖励暂行办法》,牵头协调推进赴安龙万洋众创城投资,发动各镇(街道、园区)累计走访排摸各类企业近1900家,目前已有20家企业意向签约,合计意向购买厂房面积7.2万㎡,10家企业签订定向建造协议,定向建造厂房4.6万㎡。三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出台境内参展展位费补助政策,举办第15届中国**家电博览会,展会得到郑书记批示,组织18家企业参加**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展、组织22家企业参加法兰克福(**)汽配展等专业展会,组织56家企业申报并已全部纳入**优质产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