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2-26 发布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走向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走向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 走向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施爱华广州市玉岩中学 广东 广州 510530   摘要: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学生活化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本文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其教学环境是开放的、民主的;其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教学过程是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究生活,追寻真理;其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 ‎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就是给严肃而神圣的课堂教学赋予活泼愉快的生活内容,这种新模式以通俗的现象诠释干枯的理论教条,寓教于乐,高度灵活地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巧妙地将思想情操与知识技能融为一体,给以往古板而程式化的课堂更多人文气息。生活化的课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生活是具体的、现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促进学生与周围自然的亲和力。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实现。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也是新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感悟新理念,开辟新课堂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化,使其焕发生机和活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环境民主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研究知识的灌输手法,不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只强调知识的落实,不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只强求答案的一致,不鼓励求异和创新。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致使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不平等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动传授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倦心理,也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种种社会现象,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作为政治课教师,我们虽然要在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但我们不是“教训者”,我们要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 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要创建民主化的教学环境,尤其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p6)这种教学环境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从生活中构建新知识。就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出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就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向服务者、指导者、促进者,从讲台走下来,与学生共同体验、实践、探索。2   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内容当然有抽象的理论,但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生活化是指摒弃传统的空洞的“说教”,而是从社会和个人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自主生成知识,这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言之有物,抽象的理论其实离我们是这么的近,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教学内容远离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去甚远。陶行知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教材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 改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如何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呢?教学内容要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的效果的关键。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不可能及时作出调整,因而教材内容会出现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例如在讲高二“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时,我结合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要求学生搜集在抗灾中的先进事迹,分析我国抗灾取得胜利的原因。通过关注社会热点,结合教材知识,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上理解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而且从情感上接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教学内容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富有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渴望获得自由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现实生活已获取了大量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观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引导学生身体性参与,即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 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手操作,带着对生活现实的体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必须而且只能来源于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是为了生活,为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但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生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现实生活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建一种新的、更为完美的可能生活服务。为此,生活化课堂必须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的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倡导他们做生活的主人,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3   教学过程生动化我们姑且把一节课分为开始、中间、结尾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在整节课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但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都必须做到“生动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从“生活”情景入手。“我们在导入新课设置情景时一定要与现实生活贴近,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并从不同的回答中寻找共性,从而引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疑问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p78)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淡化了知识的理论体系,突出了知识的生活化,因此,新教材的内容更为丰富,主题更为广泛,许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紧密,因此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热点时事,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事,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和所要讲的课的知识、理论和观点结合起来,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重大事件是比较关注的,只要教师设置合理的生活情景,学生的情绪就能一下子调动起来,参与度明显提高,都能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讨论。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认真引导,要放得开,又能及时收得拢,通过启迪来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热情,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寻求答案的学习主动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探究“生活”为核心。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有关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主动探究解决共同确定的主要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活的探究中去。思想政治课的“生活探究”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创新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运用眼、耳、口、手、脑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联想、概括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新方法,从而形成概念,掌握基本理论。思想政治课要以“生活化总结”收尾。“课堂小结是每节课必须的环节,它是将本课新授知识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小结也应该生活化……”(p78)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但这还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为了更好的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因此,在课堂结尾时,师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仍然要联系实际,走“生活化”的道路。通过“生活化”小结,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升华了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4  ‎ ‎ 教学方法多样化如何更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如何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围绕“生活化”这一要义实施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情景体验中体验生活。生活情景对学生认知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情景密切相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间接性、抽象性、辩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理解掌握思想政治课内容上会有不少困难。若教师不注意适当地设置情景,生活化教学就难以启动,知识、理论的教学也容易流于形式和教条化。只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际的或模拟的的情景中去感受所学的内容,学生才可以真正理解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关系。生活化情景创设的主题来源广泛,既可以来源于现实的自然生活情景、校园生活情景、社会生活情景,也可以是历史情景,既可以是真实生活情景的再现,也可以是虚拟的生活情景。这正是,在生活中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参与生活。在互动交流中理解生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是在参与“生活”‎ 的过程中建构和运用知识,接受并内化道德,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思想方法,提高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发展。如果没有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内省,那么,道德观念的内化、能力的发展以及觉悟的提高都不可能实现。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增设了诸多“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和学生生活关系紧密,或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问答、讨论和辩论;或以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共同探究各种生活现象,上升到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认识。在探究拓展中升华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探究拓展,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功与快乐。新课程正是注重了学生在课后的探究拓展中升华生活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每一单元之后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个探究拓展活动,不能把“综合探究”视同为知识的归纳整理,而应该把它当作本单元知识的运用和升华,或者是把所学知识生活化的一个途径。探究升华活动还可以把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如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教材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基本概念,学生必须走出课堂,步入社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去印证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化,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陈吉仕.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7.宋君.新课程呼唤生活化课堂. 考试[J]. 2007,1.宋君.新课程呼唤生活化课堂. 考试[J].‎ ‎ 2007,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