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2-26 发布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善于求异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善于求异 ‎ 内容摘要  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是一门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学者引导学生经过多种学习途径和方法,积极思维,乐于求异,善于求异,培养创造性能力。其具体做法是:养成审度习惯,消除心理定势,探求辐射发散。具体举教学晏殊的《浣溪沙》一词,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感受生活,思考人生为例,说明教学中如何善于求异思维的问题。关 键 词  语文教学  培养  形成  探索  贵在求异 语文是基础工具,是实实在在的;它又是一门生动活泼的课程。作为工具学科,要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必须扎扎实实下苦功夫不可。就如原先的教学大纲指出的“勤学苦练,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这只是学好语文的最基本要求。作为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课程,需要教学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和方法,积极思维,乐于求异,善于求异,培养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创造性能力,单单鼓励其乐于求异的兴趣和勇于求异的胆略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善于摸索求异思维的途径和掌握方法,实施创造性思维。一、培养怀疑习惯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爱因斯坦也说:‎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老师要以此引导教育学生,对无论是书本上写的还是老师课堂上讲的,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是否真有道理”?要用审度的眼光、怀疑的精神看待一切现成的结论,而进行鉴别、探索、深化以至产生创见,决不盲从。如课堂中经常对所谓权威敢于审度他们的作品,提出许多异议。二、形成反定势心理“心理定势”是人们在感知、评价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它来源于各人原有的知识、经验、情绪甚至刚刚发生过的感觉、知觉的影响。它对人们获取新知识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尤其是人们为了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心理定势”常常会成为难以突破的“框框”,成为先入为主的成见。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加强自我克服能力,有意识形成一种反定势心理,以剔除定势的不良影响,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如教文言文和古诗词,学生往往用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去理解古代汉语,望文生义,结果造成了许多错误。为了抵制这种心理定势,教学中,自己常常反复提醒学生,并使之掌握规律,形成了反定势心理状态。三、探索发散辐射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是发散性,即围绕中心提出多种设想,使群辐环轴,向四面八方辐射。这有利于开拓思路,展开想象和联想,有利于比较探索,同中求异;这有利于鉴别筛选,找出“最佳”,创出“最新”‎ 见解,进入语文教学的最理想答案境界。如教晏殊的《浣溪沙》一词,教学中,在讲解清楚了词中作者借助新词一曲、酒一杯、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写出了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怀旧惜春的思想情绪后,就启发学生求异思维,词中看起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低调的、无奈的,他举酒唱词,在小径间徘徊,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但是否隐含有积极的意义?比如说时光逝去、往事不再,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好好珍惜年华、珍惜时光,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呢!世上有些东西是挽留不住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财富留不住,有“千金散尽时”;容颜留不住,美人总有迟暮的时候;往事如烟,终要在你面前消散。这些都是自然的道理。但可以求异思考:人生不要把智慧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留不住的东西上,这样将会像有的农民把辛勤投在颗粒无收的劳作上一样,然而你给人留下的印象留得住,你给人传诵的口碑留得住,你给人留下的温馨留得住,因此,要一切朝前看,要在自己的学业上、事业上大干一番,创造一个一个的辉煌。总之,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积极兴趣,夯实基础,培养各种能力,更贵在引导善于求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