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1-04-20 发布

国际档案日2020征文六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际档案日2020征文六篇 ‎【篇一】‎ 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来,可谓是“天翻地覆慨而慷”,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其中,档案作为一个“数据库”,记录了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的成就,提供宝贵经验,帮助我们顺应时代的变化,开创时代的新局面。‎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到人民银行工作还不到一年,而接触到档案管理的时间则更短,我对档案工作的了解是从今年四月份换岗到办公室才正式开始。之前,在我脑海浮现的关于档案室的样子,总是死气沉沉,包裹着令人窒息的空气,一堆堆档案总是安静的、拘谨的陈列在档案架上,用黄色的牛皮纸包住,黑色的老板墨水伴随着呆滞的字圈写在封面上,让人没有想去回忆的冲动。而换岗到办公室之后,我和档案的接触变得日益频繁,对它也有了更直观、鲜活的认识。‎ 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音、照片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严肃而且乏味的,但在和档案一天天的深入接触过程后,我有了改观,我听着它诉说着过去,让人回忆着曾经。‎ 作为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档案有种真实的美,翻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纸张,总能把我带到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仿佛就是一个盆栽,安安静静地在桌子的角落,时刻感受着他们肆意激情。从80年代的照片档案里我看到,鹿寨支行营业室设在一楼,透过泛黄的木质工作柜台,在与商业银行人员进行交换票据时,大哥、大姐那洋溢着青春的笑脸的照片,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空调,大哥大姐们就是用手工、算盘和一台老式的打字机完成了基层央行国库、会计等繁重的任务。这一张张照片,不仅能记录那段时期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也记录了那时期的思想、工作、生活的状态。‎ 档案的外表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却皆是历史和岁月的痕迹。在档案室里有一张毫不起眼的黑白的照片和几张带着几分陈旧的纸张,冲击着我的脑壳:有一年,冬天来得特别的早,市场上现金交易也特别活跃,辅币需求量大大增加,各商业银行辅币告急,人民银行辅币告急,为了缓解市场上辅币需求的压力,急需到上级中心库调动现金。当时交通不便,没有专用车辆,更没有专门的护卫车,大哥们借了兄弟单位的一辆农用卡车,因情况紧急,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换上棉衣,冒着刺骨的寒风,和一百多箱的硬币挤在卡车的后车厢里,花了三个多小时从市里把钱调回了支行。看着照片里他们被风吹得透红的脸颊,发白的嘴唇,笔直的站在卡车上的,使我不禁陷入思考:大哥大姐们这种奋斗、敬业的精神,通过档案向后人传播,让人知晓,岁月赋予了档案历史的价值,不正是一种积累沉淀之后的文明吗?‎ 再翻看90年代、00年代、10年代的照片档案,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环境、办公设备、人们的着装和精神面貌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工作环境越变越好,办公的设备越来越现代化,人们着装也越来越时尚靓丽,这些都是改革开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四十年前,是邓小平同志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了深化改革,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方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产生和巨大的影响,四十年的努力拼搏,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之源。‎ 档案是人类和社会发展传承的记载,是人类社会得以继续发展的阶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档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拓展,这将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记录的范围越来越广,不论是机关单位、企业还是个人,档案都记载了相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现在不只是纸质记录,更是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渠道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并时刻通过多种渠道更深层次的挖掘档案记录的背后事件,深层次的帮助我们分析事件,以使我们获得教育、文化、行政等帮助。‎ 档案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和传播载体,保护和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 档案,让我们见证了40年来国家的崛起、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洪流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在新时代,档案也必将见证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篇二】‎ 在学院档案室有几张老照片,是黑白的,显得比较陈旧,照片中一排低矮的平房掩影在树丛中,一群人围成半圈在看某人在投蓝球;另一张是在树丛中的一片草地的沙坑上,有人在做跳远动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这是学校在开运动会,这是七十年代的**职工学校的老影像。‎ ‎**职工大学创办于1972年,伴随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至今已走过四十多个春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学校发展越来越大,愈加焕发出青春活力,特别是1998年与几所学校合并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后,学校发展上了个新的台阶,进入到新时代。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看到这几个可喜的变化。‎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长。‎ ‎**职工大学是由企业创办的。1972年3月,**党委根据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创办工人大学。1972年5月17日,**以[72]革字第65号文件下达了“关于成立**工人大学筹备组的决定”,并先后从厂属各单位(车间)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十多人进行筹备工作,于七月份举行招生考试。招生对象是**在职职工。当时经单位推荐,本人自愿报名,应考者近五百名。通过择优录取,首届学员81名,于1972年入学,9月5日举行开学典礼。‎ 建校初期,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难,一缺资金,二缺设备,三缺师资。但全校师生以校为家,同心同德,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嬴得了社会的承认。1981 年 4 月 22 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政函 【1981】 28 号),并于 1982 年 6 月 16 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备案文号:教工农字 ‎【82】 019),命名为“**钢铁厂职工大学”,从而成为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职工高等专业学校。自 1985 年起,招生扩大到全区企事业单位,在校学生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从间隔几年招生一次,发展到每年连续招生。到1992年7月底,大专学历教育已毕业12届近1100人。‎ ‎1998年,**职大与几学校合并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了,校园面积由几十亩发展到一千多亩,招生由面向全区到面向全国,2017年普高招生数4316人,成高招生数781 人,近至柳江县,远到新疆,都有学生来读,在校学生近12000 人。‎ 二、专业设置与时俱进,从厂内培训到海外办班 ‎**职工大学是根据中央的“721”精神开办的,这类大学是给自己单位培养人才,学生从工人中选拔,生产中需求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学习内容都是生产中急迫要求解决的东西,主导思想为“学以致用”。大学创办初衷是为本厂培养技术人才。学校隶属于**钢铁厂领导,主要承担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任务。1972—1974 年设置有炼钢、炼铁、轧钢三个专业;1975 年暂停原办专业,新开冶金机械和板带专门化两个专业;1979 年新增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自 1985 年起,招生扩大到全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又增设了机械制造、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试行学分制。1988 年,根据**生产的需要,再增设钢铁冶金和轧钢 2 个专业。1990 年,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满足中小企业对机电合一专门人才需求,学校经自治区教委批准,新设机电合一的机电工程专业,并分全日制三年和业余四年进行招生,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政工队伍后继乏人等问题,新增设企业政治工作专业。‎ ‎**职工大学,自80年代以来,为提高**职工的素质,更好地完成岗位培训等任务,陆续开办非大专学历教育的各种岗位培训班、进修班。根据企业生产与管理的需要,举办了多期微机应用学习班,数十期职工短训技术(岗位)培训班职工文化补习和成人高等教育补习班等。‎ ‎**厂长**在学校成立二十周年的校庆上说,“二十年来,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大专学历教育从办学初期的3个发展到现有的7个,在校生人数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学校从**生产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提高了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一批批职大毕业生走出校门成为分厂工作生产技术骨干,一些人还担任了领导工作,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做出了极积的贡献。”‎ 如今二十年又过去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数已大大增加。根据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一批新专业,专业数也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个,2018年计划招生的专业达52个。‎ 学校除办有全日制大专班外,还走出去,主动融入到地方产业链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新产品设计及研发,搭建起一个**市企业服务平台,先后为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市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举办了各种培训班,为**柳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了“柳工售后服务班”。 今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柳职院携手柳工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共建的卡坦尼学院将于10月在当地招生,学院的办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从师傅带徒弟到“现代学徒制”,走国际化办学道路 过去的七二一厂办学校,上课的基本上是本厂的技术人员或富有经验的老师傅,主要是解决工厂工人业务技术问题,实习和实践操作的场所就是本厂,可以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学院引进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物流管理专业的英国现代学徒制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是传统学徒制的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从一厂办学校的发展壮大,我们看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 ‎【篇三】‎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档案事业长足进步的40年。**市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利用档案充分的展现**市工商联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档案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劳动成果汇总,是一代又一代工作者的智慧凝聚。档案给我们后人讲诉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迹。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档案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 一、档案工作新时代的新形势 档案事业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是原有的档案问题仍然突出,传统的档案资源体系与海量的资源信息不相适应。很多企事业依然沿用原来的档案管理办法,手工填写,人工整理,工作量很大。同时,较先进的地区已经拥有了较高的档案管理水平,但是很多落后的地区仍然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且档案管理水平落后。例如:‎ 现代化管理设施较落后。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科技的不断更新,大部分的管理工作都使用了高科技的管理手段。由于计算机在个别的单位档案管理中没有受到重视,仍然以书面形式作为管理主导,工作量大,导致档案的归档杂乱无章。‎ 档案开放力度不足。档案工作者必须突破固化思维,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档案工作理念,切实解决工作重点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由于档案资源建设的局限性、资源利用平台的封闭性等,带来了群众查档难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努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促进互联互通,不断打破地域壁垒,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档案工作新时代的新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工作必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如何迎接挑战,开创档案事业新篇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打破区域不平衡局势,充分调动各路资源,努力为档案事业开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档案工作带来先进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对信息数据安全形成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好现在的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服务,各个区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帮扶,实现技术掌握水平的平衡发展。‎ 掌握档案建设工作的话语权,变封闭为开放。相较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受众更广。档案部门应抓住机遇,用好新媒体平台,扩大档案工作宣传阵地,让档案与群众“零距离”,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档案,进而支持档案工作。‎ 三、档案工作新时代的新思路 社会在进步,科学也在进步,很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开始应用到了现在档案管理管理工作中,所以在沿用原来的工作作风中,要有新思路的创新。‎ 帮扶互助,经验交流,共同探讨档案管理新办法。对于档案负责人,应该多出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工作中找问题,寻答案,求最优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互相借鉴工作经验。‎ 开阔档案人员视野,激发新思维新活力。在改革开放中,档案执法宣传、档案升级认证、村民建档、民营经济建档、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资源共享等等,这地有效探索,与时代相呼应,为档案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档案载体的广泛应用,给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方式都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档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在新时代,每一位档案工作者都必须具有新思维。有没有新思维,不但决定着档案事业能不能出彩的完成,而且更决定着我们是否已经落后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着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工商联根据社会进步的需求,结合自身的情况,创新传统管理模式,主动探求新的管理手段,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努力的把档案工作做好,做实。从源头做起,从档案的建立开始,每一个流程都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确保档案能够准确、完善,便于查阅,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篇四】‎ 改革开放40年,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档案就像那一条条车辙,记载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了民族悠久的文明。档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档案保存的重要场所--档案库房的变迁,也正好记录和反映了开放40年的变化。‎ 档案库房是档案室保存档案的基地,是为保护档案提供基本物质条件的重要场所,是档案保护技术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档案库房作为档案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开展各项档案业务活动的中心。档案库房建筑与设备为档案保管、保护和利用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其基本任务就是要确保档案的长期安全和全面开发档案资料利用。‎ 根据资料记载,从建国开始,存放档案的地方都是利用办公用房,面积小,建筑结构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委员会于上世纪90年代初设立之时,由于机构单一,业务少,产生的档案数量也寥寥无几,更没有专门用于保存档案的库房。随着高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构越来越多,部门分工也越来越细,职能也越来越明确,业务量的增加导致档案数量也呈阶梯式的增长,以前的仅仅用几个文件盒、一个铁皮柜保存档案的方式已不满足档案存储的需求。2007年柳东新区成立时,办公地点也已经从高新区搬至官塘工业园,办公区域也比原来扩大了几倍。因为档案、机要等收发文均为办公室业务,所以根据需求设立了独立的机要室,共两间房,每间房约20平方米,一间办公、一间存放档案。当时存放档案所用的均为绿色铁皮柜,分为上下两层,上、下层各两格,每格可以竖着存放A4大小的文件盒,每层都是双开的铁皮门。此种方式存储档案,不透气、不透光,建档时还要贴标签做标记,档案不易查找。‎ 为确保档案安全和便于集中统一管理,柳东新区管委会在租用的新办公楼规划了档案库房。2018年年初随着柳东管委会搬迁到新办公楼办公,新的档案库房也正式启用。新库房位于企业总部大楼D座4层,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档案功能用房41间,其中库房面积2621.5平方米共19间供13个部门使用,库房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全部使用密集架陈放档案。整层档案库房均配备有消防系统、门禁系统、消防自动灭火报警系统、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库房温湿度显示系统,库房内外均装有摄像头,库房内设施齐全,装有防盗网、三层隔光隔热窗帘、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精密空调,保证档案能够符合防盗、防尘、防光、防火、防潮、防鼠、防虫、防水等要求。并按要求成立了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档案库房巡查制度,确保档案安全工作落实细致。库房内外监控摄像24小时专人监管,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在新库房建设过程中,突出了前瞻性、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开放性等特点,一方面严格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设计施工,并在库容方面考虑到未来30年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多方借鉴吸收其他单位经验,明确了解馆库建设要集现代化管理、公共服务和开发开放等功能于一体的原则。修建完成的档案库房功能布局、库藏档案资源,安全保管、档案数字化等条件大为改善。不断丰富的库藏资源也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为新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为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档案,就在我们身边,伴随我们成长,记录城市变迁,映射时代进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也将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篇五】‎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全国档案事业也随之进入恢复整顿、全面发展、服务创新阶段。**市机构编制档案作为专门类档案,同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楫前行,编办不断创新,实现了由传统手工模式到现代数字化网络化的跨越式发展。笔者以为,总结研究机构编制档案工作历程,对机构编制档案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开放更好更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介绍市编办档案工作成长的四个阶段,回顾往昔,展望未来。‎ 一、起步阶段。1980年,党中央提出开放档案的方针,同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工作在经历“文革”时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机构编制档案工作紧跟党中央步伐,在市编办成立之初已有序开展,各类档案数量逐年上升。由于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经济改革摸索前行时期,经济改革正经历着初期成功、发生失误和改革方向调整与再探讨,档案工作效益的滞后性则显露无疑。在需要“立竿见影”紧抓生产的时期,档案建设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改革开放的“压力”下,很长时期市编办档案工作起色并不明显,档案工作存在制度不规范、整理水平低、业务档案“各自为政”、整理人员紧缺、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 二、完善阶段。直到1995年9月,在全国档案事业全面恢复、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编办第一本机构编制文书档案才正式立卷。此卷采用市档案局监制的标准档案盒、档案封皮,规范制作卷内文件目录、案卷备考表及各项案卷要素,收集整理了1980年-1983年的机构编制相关文件。首本规范案卷的成功制作为市编办档案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随后的1年时间里,按照这一标准,将往年的文书档案资料整理分类、装订成册。制成的档案编目规范、内容完整、要素齐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1996年,市编办文印室正式启用,并于当年6月成功将针式打印技术应用在文书档案制作中。这本案卷的出现标志着编办正式告别“笔墨”录档时代,有效消除了笔迹潦草、墨迹消散对档案识别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对市编办制卷水平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电子化办公在全国大地铺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办公领域广泛应用。在这一形势下,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区于2010年10月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化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办公时代。在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下,**市编办顺利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安装与应用,自此,纸质机构编制证由手工填写改为全册打印,也宣布了自1986年建立起来的业务手工台账、笔填式机构编制证的使用,在陪伴**市机构编制工作走过26个年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随后,市编办获批采购了热铆半自动激光定位装订机,告别“三孔一线”线装订制,正式进入机器装订时代。这让我们感受着现代化办公高效的同时,更体验到先进设备带来的便利。‎ 四、飞跃阶段。2011年,**市编办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开展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并于2014年5月全面完成市级事业单位分类,档案工作成果在这次改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收集整理而成的事业单位历史沿革,清晰的展现了每一个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机构属性、编制情况,为领导在机构编制管理上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机构改革溯源提供有力佐证。‎ 从根本上讲,社会经济发展带动机构编制档案工作前进,改革创新则为机构编制档案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市编办档案一直处于纸质载体、手工操作、人工查询的传统阶段。传统档案在日常工作中依然发挥效用,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市编办清晰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准确抓住矛盾中心点,在2017年决定建立机构编制数字化档案库,同时设立独立资料室。李克强总理曾说:“改革不是剪指甲而是断手腕,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凤凰涅槃的决心。”诚哉斯言,市编办勇于创新,敢于从零开始,再度起航。这一决定不仅提现了改革的勇气,更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了档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下一步,市编办将尝试把电子档案与“云上编办”‎ 相结合,探索程序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新模式。‎ 李瑞环同志为中央档案馆建馆40周年所作的题词:“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揭示了档案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更道出了市编办长期以来重视档案工作的根本原因,只有坚持和发展才能印证历史,服务未来。改革开放不仅给机构编制档案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机构编制工作者,要用与时俱进的头脑,踏实实践的脚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让机构编制档案的应用价值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 ‎【篇六】‎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这样说:有人类的活动,就会产生档案。档案对国家和社会而言,是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能够资政存史,传承文明;对普通公民而言,这是一生生命轨迹的缩写。‎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13周年,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留存的案卷、文书、照片、声像资料等这些都是档案,这些档案是执法局依法行政的依据,是城市和市民的宝贵财富。从最初的纸质档案到现在留存的声像档案,它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光辉历程, 为城市留下宝贵财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常年坚持全方位、广视角、多时段拍摄城市风貌、市政工程、重点区域开发、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照片、录像。近年来,每年拍摄留存大量珍贵照片逾万张,摄录大量视频。‎ 执法局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加大城建档案信息化进程,加快对之前形成的纸质档案、老旧录像带数字化处理,形成了可以安全存储又能方便调用的数字化档案。‎ 执法局还采用信息科技手段管理档案,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执勤过程使用统一配备的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对直接涉及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权益的重要音像资料要长期保存。执法记录仪音像资料的管理与案卷管理相结合,执法记录仪音像资料作为证据使用的,制成光盘或移动硬盘保存,音像记录制作完成后,随执法案卷一起存档并建立台账以备查阅。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做到全过程的记录和归档,可以进一步规范执法队员的执法行为,一旦有纠纷发生,可以及时运用档案记载内容,确保查清复杂疑难的问题,还原事件真相,维护执法公正性。执法局还建成了**市城管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这是为实现网上录入案件信息、审核审批案件、开具法律文书、制作电子案卷、城市管理数据库等而建设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城市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今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了全部电子数据、信息云存储的迁移工作,利用云存储空间,切实改善了城市管理电子档案保管环境,实现了安全、海量存储,助力**市智慧城市管理建设向纵深推进。‎ 在此基础上,执法局还采用信息科技手段拓展了档案的意义。从2010年**市数字城管平台启动运行,到2017年12月**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获得国家“第一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金字招牌。**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提升城市管理的服务水平。在这里档案不是“死的物件”‎ 它不只是采集出来存档的数据,还利用大数据系统,不断地挖掘出城市管理数据的价值。例如,2018年开展的**市城市管理非接触式执法工作。非接触式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现场情况进行收集和记录,并形成特定的影像数据资料,以此为证据,经调查、审核、告知、决定程序后,对违法当事人依法给予处罚。非接触式执法规避了执法人员与违法当事人产生正面冲突的风险。非接触式执法在整治店外经营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执法局要求无人机每月对各城区重点路段采集有关违法证据视频和图片,利用这些档案数据,执法队员采用“非接触式执法”模式对跨槛经营进行依法查处。经过统计,与去年同比,**市今年店外经营类案件月均下降约45%,案件减少1000多起。‎ 为确保城市管理档案管理各项工作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市执法局印发了《关于将执法记录仪音像资料作为案卷材料进行归档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市城管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管理办法》、《**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全面推进非接触执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使城市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市执法局还主动开展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培训指导服务,对各科室、城区执法局等单位进行了集中培训,随时解答各单位在城市管理档案方面的困惑,取得了良好效果。‎ 城市档案管理工作既是执法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一种手段也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基础性事业,它需要各级执法单位的共同关注和广泛支持。今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继续秉持“对执法行为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责任心,加大城市管理档案的管理力度,积累更多宝贵纸质、电子、声像等档案资料,努力将档案管理工程的实施推向崭新阶段,为提升**市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增进城市管理文化积淀,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