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48 KB
  • 2021-04-20 发布

2020年整理新评审准则程序文件

  • 10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XXXXXXXXXXXXXXXXX 程 序 文 件 ‎(LJJ/QP01~32-2020)‎ ‎ 第 三 版 ‎ ‎ 编 制:体系改版工作小组 审 核:‎ 批 准: ‎ 批准日期:2020.02.01‎ 受控状态:‎ 分 发 号:‎ 持 有 人:‎ ‎2020-02-01发布 2020-02-01实施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发布 14‎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1-2020‎ 共 1 页 第 1 页 标 题:修订页和第3版编制说明 ‎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序号 文件编号 页码 修 订 内 容 批准人 日 期 编制说明:本版为第3版程序文件,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主线,结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等,满足第3版《质量手册》的相关要求,在第2版基础上进行改版编制。‎ 14‎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2-2020‎ 共 1 页 第 1 页 标 题:程序文件目录 ‎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序号 程序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起始页码 ‎1‎ LJJ/QP01-2020‎ 质量目标管理程序 ‎3‎ ‎2‎ LJJ/QP02-2020‎ 保证公正和诚信检测管理程序 ‎5‎ ‎3‎ LJJ/QP03-2020‎ 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管理程序 ‎8‎ ‎4‎ LJJ/QP04-2020‎ 人员管理程序 ‎11‎ ‎5‎ LJJ/QP05-2020‎ 岗位培训管理程序 ‎14‎ ‎6‎ LJJ/QP06-2020‎ 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16‎ ‎7‎ LJJ/QP07-2020‎ 检测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19‎ ‎8‎ LJJ/QP08-2020‎ 安全管理程序 ‎21‎ ‎9‎ LJJ/QP09-2020‎ 内务管理程序 ‎23‎ ‎10‎ LJJ/QP10-2020‎ 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25‎ ‎11‎ LJJ/QP11-2020‎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33‎ ‎12‎ LJJ/QP12-2020‎ 文件管理程序 ‎35‎ ‎13‎ LJJ/QP13-2020‎ 检测合同管理程序 ‎39‎ ‎14‎ LJJ/QP14-2020‎ 检测分包管理程序 ‎43‎ ‎15‎ LJJ/QP15-2020‎ 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46‎ ‎16‎ LJJ/QP16-2020‎ 服务客户管理程序 ‎49‎ ‎17‎ LJJ/QP17-2020‎ 投诉和申诉管理程序 ‎51‎ ‎18‎ LJJ/QP18-2020‎ 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 ‎54‎ ‎19‎ LJJ/QP19-2020‎ 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57‎ ‎20‎ LJJ/QP20-2020‎ 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59‎ ‎21‎ LJJ/QP21-2020‎ 记录管理程序 ‎62‎ ‎22‎ LJJ/QP22-2020‎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67‎ ‎23‎ LJJ/QP23-2020‎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71‎ ‎24‎ LJJ/QP24-2020‎ 检测方法管理程序 ‎74‎ ‎25‎ LJJ/QP25-202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管理程序 ‎77‎ ‎26‎ LJJ/QP26-2020‎ 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 ‎79‎ ‎27‎ LJJ/QP27-2020‎ 样品抽样管理程序 ‎ ‎82‎ ‎28‎ LJJ/QP28-2020‎ 样品管理程序 ‎ ‎84‎ ‎29‎ LJJ/QP29-2020‎ 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88‎ ‎30‎ LJJ/QP30-2020‎ 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91‎ ‎31‎ LJJ/QP31-2020‎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92‎ ‎32‎ LJJ/QP32-2020‎ 开展检测项目管理程序 ‎99‎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1-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质量目标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为规范质量目标的制定、考核和修订,保证质量目标的有效实施,确保质量方针贯彻落实和本公司总体目标实现,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目标体系的制定、考核(评审)和修订的管理。‎ ‎3.职责 ‎3.1经理负责总体质量目标(三年期)管理。‎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年度质量目标管理。‎ ‎3.3组长负责本组及组内各岗位质量目标的管理。‎ ‎3.4 各岗位按目标实施。‎ ‎4.程序内容 ‎4.1质量目标的体系 本公司质量目标体系由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各组及岗位目标三个层次组成。‎ ‎4.2本公司总体质量目标的管理 ‎4.2.1本公司总体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体现,质量工作的战略性目标。一般为三年质量目标(以下称为总体质量目标)。‎ ‎4.2.2经理组织管理层制定并批准总体质量目标。‎ ‎4.2.3分管质量副经理或质量负责人负责总体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统计,提交管理评审。‎ ‎4.2.4当期限满或有重大变化时(指政策环境、质量方针、人事等重大变化),重新评估、制定或修订总体质量目标。‎ ‎4.3年度质量目标的管理 ‎4.3.1年度质量目标是指具体年度的质量目标,是年度质量工作的具体目标。‎ ‎4.3.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年度目标,经理(或质量副经理)批准。‎ ‎4.3.3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各组组长讨论拟定年度质量目标,并分解质量目标,形成年度质量目标体系,同时确定质量目标考核办法。‎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1-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质量目标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3.4管理评审前,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年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统计,并拟定下年度质量目标,输入管理评审,经管理评审输出下年度质量目标。‎ ‎4.3.5无特殊情况,年度目标不进行调整或修订。‎ ‎4.4各组及岗位质量目标的管理 ‎4.4.1各组组长根据年度质量目标,结合本组检测工作实际情况,拟定本组目标,并分解到具体岗位目标。‎ ‎4.4.2各组目标不得低于本公司年度目标,由质量负责人批准。‎ ‎4.4.3组长负责岗位目标的考核,负责每季度按照本组分解目标进行跟踪统计,统计结果报质量负责人。‎ ‎4.4.4岗位目标纳入月考核内容,岗位目标可由各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动态修订。‎ ‎5.记录 ‎ LJJ/QR01-01 质量目标分解表 ‎ LJJ/QR01-02 年度质量目标考核表 LJJ/QR01-03 部门分解目标实现程度统计表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2-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保证公正和诚信检测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 为保证本公司对检测结果判断的独立性和诚实性,确保本公司全体员工不被卷入任何可能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实性方面保证诚信度控制的活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开展的检测服务活动。‎ ‎3.职责 ‎3.1经理负责发布《诚信承诺和公正性声明》,对公正、诚信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2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客户、认证等其他外部机构、组织或个人对本公司公正性和诚实性活动实施情况的评价;‎ ‎3.3全体员工按《诚信承诺和公正性声明》要求开展活动。‎ ‎4.程序 ‎4.1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活动的识别和实施 ‎4.1.1经理应组织管理层人员根据《质量手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或体系改进要求识别本公司需要有哪些层次的文件来指导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活动的实施,哪些现有文件需要改进,哪些改进要求需要写入现有文件中。以保证有文件化的要求来指导和维护本公司的公正性和诚实性活动,预防出现体系活动的失效。‎ ‎4.1.2管理层根据识别要求和任务负责编制/修订本公司关于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的管理程序、公正性声明、奖惩、 廉政等规章制度。‎ ‎4.1.3质量负责人审核这些程序、声明、规章制度内容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4.1.4经理批准发布本公司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的程序、声明、规章制度,确保公司工作人员免受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不正当压力及影响。‎ ‎4.1.5质量负责人负责将这些程序、声明、规章制度在本公司内部进行宣贯,并将这些文件根据文件控制要求发放到对应的人员或场所。使所有人员了解、理解并执行这些文件要求。‎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2-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保证公正和诚信检测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1.6在新进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保证其行为公正性的培训,提醒其注意不正当行为的影响和危害。‎ ‎4.1.7公司保证遵守非歧视原则,一视同仁地为所有客户提供科学、公正、优质、高效的检测服务。检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所规定的程序、规程、方法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信。‎ ‎4.2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活动的实施有效性的核查 ‎4.2.1质量负责人应动态的从外部的沟通、交流活动中收集外部各方(检测委托方、支持服务与供应商、认证审核机构)对本公司公正性和诚实性活动的评价。‎ ‎4.2.2经理如授权非质量负责人负责实施本章4.2.1规定的活动,应有充分、合理、符合管理体系规定的理由和书面授权文件。‎ ‎4.2.3内审员负责在内部审核活动中,审核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的程序、声明、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2.4当通过服务客户、投诉、满意度调查、监督、内审等环节发现存在影响本公司公正性和诚实性的活动时,应立即暂停被影响的工作,暂停活动实施人的相关权力,报告质量负责人,经调查属实后,可停止有关人员的工作,并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通知客户。‎ ‎4.2.5经理应在一系列的内部沟通的活动中,对出现的影响公正性和诚实性的活动进行通报、启动调查、委派调查人员(符合本章4.2.1、4.2.2的规定)、通报处理进展、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在按相关程序进行纠正和原因分析后,由活动授权调查人给出处理意见报经理,由经理负责作出最终的处理要求。‎ ‎4.2.6当涉及到外部组织或个人时,委派调查人员应及时将调查的进展、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应的外部组织或个人,并获得其对处理结果的反馈意见。‎ ‎4.3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活动的实施活动结果的应用 ‎4.3.1质量负责人负责在年度管理评审会议中对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的程序、声明、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并输入到管理评审报告中。‎ ‎4.3.2资料管理员负责管理评审全部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2-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保证公正和诚信检测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4公司应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严禁商业贿赂,规范服务行为,执行党风、行风廉政规定,廉洁自律,自觉维护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违反本程序要求,一经发现,应按《职工行为规范及聘用人员考核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执行。‎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3-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管理程序 ‎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 保守客户秘密、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确保公司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客户保护所有权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适用范围 ‎ 适用本公司人员接触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时所进行的活动。‎ ‎3 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本公司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监督工作。‎ ‎3.2各组负责职责范围内为客户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的工作;‎ ‎3.3本公司全体人员负有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责任;‎ ‎4.程序 ‎4.1保密情况处理 ‎4.1.1当检测委托方要求对检测样品及数据需要保密时 a)当委托方提出的保密要求,不在常规保密活动控制范围内的,综合组或合同受理人应与委托方沟通,询问保密的原因(特别是涉及到纠纷性的委托),必要时报质量负责人,制定保密的措施和方法;‎ b)需要时应与委托方签定保密协议,将保密措施、方式、结果数据的代表性及有效性告知委托方,在委托方签字认证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合同管理程序》签定委托协议书,受理委托;否则不予受理;‎ c)业务受理后,对样品的来源信息、可能的技术参数进行保密处理,使之不泄露样品的相关信息(检测中必须涉及到的数据参数应告知检测人员);‎ d)检测组组长应指定无利益关系的有检测资格的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由指定人员出具报告,并对样品进行独立封存;‎ e)检测过程应由质量监督员实施质量监督。‎ ‎4.1.2对检测数据、报告发放方式的保密和保护要求 a)业务受理时,委托方对检测数据及报告有特殊要求时,应在检测合同或代合同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3-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管理程序 ‎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中进行注明并确认。确定检测报告及数据的具体传送方式(自取、邮递、电子邮件、传真等)、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信箱等,防止检测报告的错误寄送或传达;‎ b)检测人员不得私自联系并告知委托方检测结果数据;‎ c)检测报告及数据完成后应按约定的传送方式由综合组进行传送,向客户以电子方式(传真、电话、E-mail 等)传输结果或报告或需保密的有关数据时,应对传输对象予以确认,传输完毕后应要求对方对接收到的传输内容予以确认,并保留相关证据,具体方式根据《检测报告管理程序》要求进行。‎ ‎4.1.3检测过程保密保护要求 a)委托受理后,收发员应将待检样品贴上样品标签后,归入样品存放区域或设施中,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并根据《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控制。‎ b)所有检测过程或现场,非客户单位的外来人员未经经理或其委托人同意,不得擅自进入,经同意后需由公司人员陪同方可进行。‎ c)与检测无关的人员不得接触检测样品客户提供的图纸、技术文件等涉及商业秘密的相关技术资料。‎ d)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只能记录在原始记录格式或检测系统中,不得随意记录,不得以任何形式扩散外传。‎ e)检测报告出具后未经客户授权,不得将检测报告转交他人,不得擅自公布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报告管理程序》要求进行报告传送。‎ f)公司内部留存的所有检测报告存档本及原始记录、技术资料、电子版本、电子数据由文件管理员妥善保存,并按《检测报告管理程序》管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查阅,拷贝、刻录、复印、拍照、扫描、带出。‎ g)电子数据和计算机保密保护要求根据《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进行。‎ h)检毕样品保密和保护工作按《样品管理程序》进行。‎ ‎4.1.4本公司工作人员应保守下列秘密,未经客户许可,不得透露。‎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3-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管理程序 ‎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a)委托人提供的质量规格、价格条款、客户情况等有关合同、信用内容;‎ b)委托人提供的具有专有权的配方、工艺及内部标准;‎ c)委托人申明的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项。‎ ‎4.1.5未经公司经理批准不得透露以下秘密:‎ a)公司属保密范围的文件和内部资料;‎ b)本公司工作计划、总结、技术统计以及科研、制标中需要保密的内容;‎ c)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 d)质量普查与质量分析报告;‎ e)承担或参与的科研课题在未完成前,未经许可,不得向外界透露有关细节。‎ f)其他需要保密的资料信息。‎ ‎4.1.6电子存储的客户机密信息保护应符合《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 ‎4.1.7质量负责人对造成泄密的根本原因应进行评审,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制定纠正措施进行纠正,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若是相关的程序文件造成的不适应,则应进行文件的修订。‎ ‎4.1.8对本公司人员违反本程序规定,造成泄密者,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泄密事件结果组织讨论、处理和总结,并将处理意见报经理,由经理召开相关会议作出处理决定,相关工作内容输入年终管理评审。‎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4-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人员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规范人员的新增管理、岗位管理、考核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与检测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管理。‎ ‎3.职责 ‎3.1经理负责人员总体管理(人员配置、选聘、岗位分配、考核)。‎ ‎3.2技术负责人负责岗位责任制管理。‎ ‎3.3组长负责本组及组内各岗位日常管理和考核。‎ ‎3.4 资料管理员负责人员档案管理。‎ ‎4.程序内容 ‎4.1人员新增管理 ‎4.1.1新增人员分为现有岗位的人员新增和新增设岗位的人员新增。‎ ‎4.1.2各组组长或管理层因现有人员配备或工作变化等情况,对现有岗位提出新增岗位人员的需求,经过管理层评估后,提交经理审批。‎ ‎4.1.3各组组长或管理层因新增检测项目或组织结构变化等情况,需要新增设岗位时,明确岗位职责、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包含专业、学历、性别、基本技术等)、岗位人员数量。经过管理层评估后,提交经理审批。‎ ‎4.1.4通过公开招聘新增人员,由管理层或技术负责人组织招聘小组按岗位要求筛选应聘人员,择优符合条件的人员,报管理层研究讨论,经理批准后办理聘用手续。‎ ‎4.1.5新聘人员上岗前实施试用期和检测见习期,具体按《职工行为规范及聘用人员考核实施细则》执行,符合考核要求的,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进入人员岗位管理。‎ ‎4.2人员岗位管理 ‎4.2.1建立与组织管理结构、实际工作规模和发展相适应的全岗图,明确岗位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明确岗位任职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4-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人员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2依循因事择人、因材使用、动态平衡的基本原则,为各岗位配置相适应的人员。经理批准配置各检测项目的检测人员,各检测项目一般配置两名以上检测人员。‎ ‎4.2.3入职规定:从事检测活动相关的人员,不得在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检验检测机构同时从业。与本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签订“职工任职承诺书”,承诺未在其他检验检测机构同时从业。‎ ‎4.2.4上岗:依据人员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现有监督记录,按岗位任职要求进行(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以公司文件形式确认,同时实施相应的授权。‎ ‎4.2.5转岗:因工作需要,实施人员实施转岗的,必须符合新岗位基本要求,由新岗位对应检测组组长在一个月内负责完成对人员的岗前培训、跟踪监督和转岗确认。‎ ‎4.2.6监督:按《质量监督管理程序》进行监督。‎ ‎4.2.7培训:按《岗位培训管理程序》进行培训。‎ ‎4.3人员考核 ‎4.3.1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 ‎4.3.2日常考核采用岗位层级考核,由上一级岗位者按照岗位责任制、具体工作情况,对下一级岗位实施考核,侧重于岗位工作责任考核。日常考核按月统计考核结果。‎ ‎4.3.3年度考核采用集中考核,由经理指定管理层组织考核小组实施年度考核,经理批准考核结果。年度考核一般为年度管理评审前实施,由考核小组综合日常考核结果、年度整体工作情况、监督记录、工作总结等,对人员进行能力、绩效等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归入人员档案。‎ ‎4.3.4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均应符合《职工行为规范及聘用人员考核实施细则》。‎ ‎4.4离职:按本公司相关规定办理离职手续。‎ ‎4.5人员档案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4-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人员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5.1建立人员档案,动态保持人员的劳动、聘用、录用关系,保留相关授权、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等记录。‎ ‎4.5.2人员档案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人员基本情况材料;‎ b) 能力、教育、资格等证明材料;‎ c)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d) 职工任职承诺书;‎ e) 年度考核记录;‎ f) 相关授权、培训、监督、奖惩等记录。‎ ‎4.5.3资料管理员负责人员档案的动态管理,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整、有效、保密。‎ ‎4.5.4查阅档案(内、外审工作除外)应经经理批准方可查阅。‎ ‎5.记录 ‎《职工行为规范及聘用人员考核实施细则》‎ LJJ/QR04-01 新增人员申请表 ‎ LJJ/QR04-02 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LJJ/QR04-03 人员花名册 ‎ LJJ/QR04-04 年度工作考核表 LJJ/QR04-05 月考核统计表 LJJ/QR04-06《职工任职承诺书》‎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5-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岗位培训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确保各岗位人员具有和保持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符合其工作的需要,并实现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2.适用范围 与检测工作相关岗位人员培训工作。‎ ‎3.职责 ‎3.1经理负责岗位培训的资源保障。‎ ‎3.2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总体管理,检测技术类培训和培训考核工作。‎ ‎3.3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培训和培训考核工作。‎ ‎3.4各组组长负责组内培训和培训考核工作。‎ ‎3.5资料管理员负责培训记录收集、登记和归档。‎ ‎4.程序内容 ‎4.1岗位培训分类管理 ‎4.1.1按资格和能力的获得或保持分为:上岗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培训。‎ ‎4.1.2按计划确定性分为:计划培训和临时培训。‎ ‎4.1.3按培训师资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4.1.5按培训方式分为:集中学习、技术交流、实际操作、继续教育等。‎ ‎4.2上岗培训管理:上岗培训是资格和能力的获得培训,即对未取得相应上岗证的在培人员和有证新进人员的上岗前培训,由该岗位对应检测组负责培训,技术负责人组织上岗培训考核,具体执行《职工行为规范及聘用人员考核实施细则》。‎ ‎4.3转岗培训管理:由新岗位对应检测组负责转岗培训和培训考核,一般要求转岗一个月内完成新岗位能力的确认。‎ ‎4.4在岗培训管理:为资格和能力的保持进行的继续教育。‎ ‎4.5内部培训管理:内部培训由本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一般为计划培训,按年度培训计划实施管理,具体操作见本程序第4.7条。‎ 14‎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5-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岗位培训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6外部培训管理:外部培训是指参加外部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含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适应性培训、继续教育等),因举办时间和内容的不确定,一般为临时性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由对应岗位管理者(例如组长、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填写“培训申请表”,提出培训申请,经理审批后实施。“培训申请表”、“培训实施记录” 、培训考核证明、有关证书复印件等资料交资料管理员办理登记手续。‎ ‎4.7年度培训工作管理:‎ ‎4.7.1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各岗位管理者(例如组长、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依据管理评审输出(例如转岗、新体系宣贯等)、各岗位人员资格和能力的获得或保持、其他工作计划安排(例如检测任务情况、内部审核等)等因素,提出相应的培训需求,经质量负责人汇总培训需求综合考虑后,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4.7.2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组长按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并做好培训考核,“培训实施记录”等培训记录交资料管理员办理登记手续。‎ ‎4.7.3技术负责人负责计划实施情况跟踪,年度培训工作的总结,输入管理评审。‎ ‎4.8培训记录管理:‎ ‎4.8.1每次培训后,相关人员(外培参加人员或内培实施者)应整理培训申请、实施记录、培训证明证书等记录资料。‎ ‎4.8.2资料管理员负责培训记录收集和登记、输入对应人员管理档案、归档保存。‎ ‎5.记录 ‎《职工行为规范及聘用人员考核实施细则》‎ ‎ LJJ/QR05-01 年度培训计划表 LJJ/QR05-02 培训申请表 ‎ LJJ/QR05-03 培训实施记录表 LJJ/QR05-04 年度学习培训汇总表 LJJ/QR05-05 上岗证登记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6-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确保检测人员具有从事检测工作的能力满足规定要求。保证检测工作过程处于严格控制状态,确保工作质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检测工作质量有关的监督工作。‎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管理,负责制定“ 年度质量监督和报告抽查工作计划”;负责对监督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进行裁决。‎ ‎3.2质量监督员负责对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质量监督,并对监督结果进行评价。负责对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负责对检测报告质量的抽查工作。‎ ‎3.3出现监督时机时,检测组组长负责会知质量负责人。‎ ‎4.程序内容 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的范围、业务量和重要性,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年度质量监督和报告抽查工作计划”,明确监督对象、监督时机。质量监督员按照计划负责对本职范围内的检测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其检测全过程与标准规范、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符合性作出评价。‎ ‎4.1监督对象 ‎ 所有从事与检测工作相关的人员,监督的重点为新员工上岗、转岗人员及正在接受培训的在培人员,评价其检测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备相应技术能力。‎ ‎4.2监督时机 a.参加能力验证或内外部比对试验;‎ b.新项目开展、新标准和新方法的实施(包括标准变更后)‎ c.新设备或修复后的重要设备,以及无法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使用时。‎ d.客户投诉(抱怨)或申诉复检时。‎ e.检测数据有异议或处于临界状态需再次检测时。‎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6-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f.涉及检测的纠正措施执行时。‎ g.在培人员、新员工上岗或老员工转岗时。‎ h.重要的检测任务或质量负责人认为有必要进行监督时。‎ ‎4.3质量监督内容包括:‎ a.环境条件设施是否调整到规定要求;‎ b.样品接收、流转、存储、清理、标识及制备的符合性;‎ c.仪器设备的计量和工作状态及操作;‎ b.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 e.原始记录在记录过程中的原始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f.结果数据处理及判定;‎ g.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定期抽查。‎ ‎4.4质量监督的侧重点应是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 ‎ a.检测方法的运用能力;‎ ‎ b.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 ‎ c.识别环境条件和设施需求的能力;‎ ‎ d.样品识别、样品制备能力;‎ ‎ e.数据处理能力;‎ ‎ f.安全性识别及执行能力;‎ ‎ g.异常情况应变能力。‎ ‎4.5本公司应配置足够数量的质量监督员,人员在数量上要与工作量相适应。其专业面应覆盖所有检测项目,质量监督员由本公司发文任命。质量监督员应了解检测目的、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以及能对监督结果进行符合性评价。应具有整理、分析有关检测数据的能力和经验,并具备提出规范的改进建议的能力。‎ ‎4.6质量监督员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偏离或问题会影响检测工作质量时,质量监督员有权责令检测人员立即纠正或停止检测工作。应将完整的质量监督过程和结果评价填入“质量监督记录表”中。‎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6-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7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需根据事实严重程度提出整改要求.‎ a)当检测过程发生的个别、偶然的不符合检测方法和本公司有关程序要求,但未对检测结果或客户造成不利影响时,可现场纠正,不需停止检测工作;‎ b)当检测过程发生不符合检测方法和本公司有关程序的要求,对检测安全、检测数据和结论造成一定影响,已对客户造成损失或带来不利影响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并填写《不符合工作记录单》,报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批,根据不符合工作程度采取纠正措施或者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c)当报告抽查过程中发现基本信息、结构部位、检测数据输入错误,检测方法未及时变更等,但不影响检测结论判定,未给客户造成损失或带来不利影响时,可回收原报告,更正后重新发放报告。‎ d)当报告抽查过程中发现结构部位、检测数据输入或计算错误,检测方法不正确或未及时变更,导致检测结论判定错误,给客户造成损失或带来不利影响时,应立即通知客户停止使用并回收问题报告,填写《不符合工作记录单》,报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批,根据不符合工作程度采取纠正措施或者预防措施。‎ ‎4.7执行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计划或其他监督时机出现时,检测组组长负责会知质量负责人具体时间,方便质量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进行质量监督。‎ ‎4.8质量监督员在实施质量监督与被监督人员发生争议而无法确认时,应记录相关情况,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由质量负责人裁定争议。‎ ‎4.9对质量监督中发现较多的共性问题,必要时,由质量负责人负责采取预防措施并制定持续改进计划。质量监督记录对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和培训需求及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4.10质量负责人对全年的质量监督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记录 LJJ/QR06-01 年度质量监督和报告抽查工作计划 ‎ ‎ LJJ/QR06-02 质量监督记录表 ‎ LJJ/QR06-03 报告抽查记录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7-2020‎ 共 2页 第 1 页 标题:检测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保障检测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和检测产生的“三废”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以及不对环境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检测工作和检测产生的“三废”处理。‎ ‎3.职责 ‎3.1 经理负责所需资源的保障。‎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环境条件要求审核。‎ ‎3.3检测组负责提出环境条件要求,做好环境条件控制和记录工作。‎ ‎4.程序内容 ‎4.1检测环境控制 ‎4.1.1检测组应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区域正确识别,确定控制范围并设置警示标识,对互相影响的检测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4.1.2检测组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及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等技术条件的要求,对影响检测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电网电压、振动、现场场地条件、安全状况等)提出书面的控制要求(含样品室),由技术负责人评价要求的合理性。经技术负责人审核通过的环境条件要求,检测组应组织实施并达到规定的要求。‎ ‎4.1.3必要时,应对环境条件进行记录,以证实环境条件符合相关要求。若对环境条件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的,应保持记录的连续性。‎ ‎4.1.4在现场检测时,必须记录现场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确保环境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4.1.5检测人员应严格地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一经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汇报组长,启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并对此期间出具的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追溯。‎ ‎4.2 环境保护控制 ‎4.2.1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处理要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7-2020‎ 共 2页 第 2 页 标题:检测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2 废水泥胶砂、废试块、配合比废料等检测完毕后的废料应放置到指定废料堆放处,并应定期进行处理。‎ ‎4.2.3 配合比以及水泥物试房间的排水管道要定期疏通。‎ ‎4.2.4 本公司所有检测废水和生活废水都应按规定连接到废水管网。‎ ‎4.2.5 现场检测所产生的“三废”和噪声、固废物等处理,均应遵守检测工地环境保护要求的相关规定。‎ ‎5.记录 LJJ/QR07-01 监控记录表 LJJ/QP07-02 废料处理记录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8-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安全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室内和现场检测活动的各个环节。‎ ‎3.职责 ‎3.1经理全面负责安全工作。‎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有关安全措施的检查。‎ ‎3.3检测组负责检测过程中的安全保证和应急处理。‎ ‎4.程序内容 ‎4.1危险品管理 ‎4.1.1本公司使用的危险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化学物品等。‎ ‎4.1.2 危险品的申购、领用按《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执行,检测组应对领用的有毒化学物品指定专人保管,高压气瓶应按气体不同性质隔离,直立、固定地点、固定存放,易燃、易爆气瓶不能存放在易燃化学物品附近,与明火和加热设备的距离应符合安全要求,切忌日光直射,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4.1.3 对于有毒化学物品,执行二人共管,其中一人为检测组组长。有毒化学物品保存于箱子内,钥匙由组长和检测人员共同掌管。‎ ‎4.1.4 危险品的使用必须按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 ‎4.2安全用电管理 ‎4.2.1仪器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厂家提出的安全接地或屏蔽接地等接地系统的要求负责安装施工。对于检测场所可能触及的带电物体、高压装置及其他电气装置应有必要的防触电措施(如可靠的安全保护接地、绝缘、有效的隔离、防护罩或有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4.2.2检测人员应在下班前应关闭电源开关。‎ ‎4.2.3桩基检测现场的接电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要时落实电工对每个项目的用电安全进行检查。‎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8-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安全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3防机械损伤管理 对于有可能引起机械损伤,造成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检测组应对有关仪器设备、试验装置采取有效的防护和隔离措施(如安装防护网罩、划定专门的安全工作区域等),并有醒目的警示标志或文字。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得进入这些专门的工作区域。‎ ‎4.4消防管理 本公司应安装消防安全装置。综合组负责装置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灭火装置的完好有效,以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4.5防盗管理 各组应随时对检测场所和办公场地的门窗进行检查,在室内无人时要及时锁闭门窗,防止公共财产和私人财物被盗窃。对于重要部门或须保管贵重物品、剧毒品、危险品的部门应加强防盗、安全措施(如加装防盗门、保险柜等),并落实专人负责保管。必要时,应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和保安公司连网防盗。‎ ‎4.6室内检测的安全管理 ‎4.6.1检测人员应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和检测规范进行检测工作。‎ ‎4.6.2新检测人员在进入检测现场前必须经过安全上岗培训。‎ ‎4.6.3与工程有关的人员经允许后可进入部分检测场所。‎ ‎4.6.4为保证相邻区域相互之间不产生不利影响,布局安排上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7现场组检测现场的安全控制:按《现场检测安全作业规定》执行。‎ ‎4.8桩基组检测现场的安全控制:按《桩基检测安全作业规定》执行。‎ ‎4.9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先确保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再启动相关程序处理发生的事故。 ‎ ‎4.10检测设备的安全管理:按《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及各组的规定执行。‎ ‎5.记录 LJJ/QR02-01   安全检查记录表 101‎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9-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内务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 目的 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公司工作环境和秩序,规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工作环境和秩序。‎ ‎3.职责 ‎3.1综合组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内务管理工作,并定期向经理提出管理建议。‎ ‎3.2各组组长负责所辖区域的内务管理。‎ ‎4.程序内容 ‎4.1严禁在上班时间打牌、网络聊天、玩电脑游戏、看视频、网上炒股等。严禁在检测区域内饮食、吸烟、进行娱乐活动和一切影响检测工作的活动。‎ ‎4.2未经批准不得将无关人员带入检测区域,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工作的安全、保密性。 ‎ ‎4.3个人办公桌、办公柜内应摆放整齐,不得乱放杂物。未归档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妥善保管,避免遗失和被盗。‎ ‎4.4检测室和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4.5下班要关好办公室门窗,妥善保管好现金、有价证券、各种票据、帐簿、文件等,每天下班确定水已关,电已断后方可离开。各组组长应在下班前检查所辖区域内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6桩基组和现场组内务管理 返回的仪器设备应放至设备间、仓库或指定区域,摆放整齐。设备间、仓库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整理。‎ ‎4.7室内组内务管理 ‎4.7.1检测区域要保持清洁卫生,每次检测后应及时清扫。水泥、配合比室沉淀池和检测废料堆放处需定期清理。‎ ‎4.7.2 检测所用的仪器、药品,放置要合理有序,检测台面要清洁;检测结束 101‎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09-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内务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后,一切仪器、药品、工具要放回原处。‎ ‎4.7.3 危险器具和药品应由双人保管和使用,应划分出相应的检测区域并做显著标识。盐酸、酚酞、高压棒放入带锁柜中,钥匙由两名保管员分持。‎ ‎4.8综合组内务管理 ‎4.8.1综合组应保持对外服务的窗口形象,保证交流所需的电子电气设备功能正常,重要接待活动和会议,由综合组布置会场。‎ ‎4.8.2综合组定期对各组内务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填写内务管理监督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上报至管理层。各组对监督检查反馈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5.记录 ‎ LJJ/QR09-01 内务管理监督检查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1 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用于检测的所有仪器设备、设施,确保配置合理、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和性能退化,保证检测数据能够满足检测规范和相应标准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施、测量仪器设备的选购、购置、改造、验收、建帐、建档、校准、标识、启用、运输、使用(含外借使用)、存放、期间核查、维修、保养维护、停用、报废及租用仪器设备的管理。本程序文件规定设施指空间设施、安全设施、水电设施、工作台等对检测工作有影响的设施。测量仪器设备指检测专用的包括对保证测量十分重要的高价值辅助工具及配套软件。‎ ‎3.职责 ‎3.1经理负责为检测需要的仪器设备、设施提供资源保障。‎ ‎3.2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设施的技术审核。‎ ‎3.3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总体管理。‎ ‎3.4检测组组长负责组内仪器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 ‎3.5检测组设备员负责协助组长和设备管理员对仪器设备、设施实施日常管理。‎ ‎3.6检测人员负责仪器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程序内容 ‎4.1选购 ‎4.1.1检测组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申报购置设备设施时,填写“仪器设备设施购置申请表”,需要改造时填写“仪器设备设施改造申请表”。‎ ‎4.1.2由检测组组长审核,必要时报送技术负责人技术审核。‎ ‎4.1.3经理批准后,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采购。‎ ‎4.1.4 仪器设备应优先在合格供应商中选购,选择新供应商时,应提交供应商评价所需的相关资料。‎ ‎4.2验收 仪器设备设施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方能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2 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使用。验收分开箱验收和质量验收,验收状况应填入“仪器设备设施验收单”。验收由检测组组织进行。‎ ‎4.2.1开箱验收内容包括:‎ a)包装物是否完好无损;‎ b)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 c)检查主机、附件、随机工具的数量与合同及装箱单的一致性;‎ d)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4.2.2质量验收 根据购货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或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对检测数据有影响的关键量值需进行校准或核查。验收记录由验收人员填写,验收资料和设备技术资料交由设备员归档。‎ ‎4.2.3验收后处理 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设施按4.3规定办理;‎ 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采购人员或指定人员负责向供给方退货、返工。‎ ‎4.3建帐、建档 ‎4.3.1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统一编号,并编制“仪器设备台帐”,对验收合格的新增设备应填写“ 年度设备购置台帐”。‎ ‎4.3.2设备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每台仪器设备都应建立档案,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仪器设备名称;‎ ‎(2) 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 ‎(3) 购置合同;‎ ‎(4) 接收时的状态及验收记录;‎ ‎(5) 目前放置地点(适用时);‎ ‎(6) 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7) 所有校准报告,或自校记录;‎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3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8)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4.4标识管理 ‎4.4.1每一台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具体标识管理如下:‎ ‎(1)合格证(绿色):为计量校准合格证;‎ ‎(2)准用证(黄色):测量仪器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验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或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或设备无法检定,经比对或鉴定使用者;或降级使用的设备。‎ ‎(3)停用证(红色):检测仪器设备损坏(降低检测数据准确性的)、经校准不合格、性能无法确定、超过校准周期。‎ ‎(4)设备标识应填写本公司的设备编号、合格期限、校准溯源单位。‎ ‎4.4.2各检测组设备员负责根据校准证书填写仪器设备标识和保管人标识并粘贴。‎ ‎4.5使用 ‎4.5.1检测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在合格或准用有效期内,使用前后填写“设备使用记录”。记录应包括开机功能检查、使用时间、使用人和异常情况等内容,并适时归档,现场(包括桩基)检测设备还应记录使用地点。‎ ‎4.5.2 根据需要,由检测组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或分发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或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由设备保管人置于设备附近,便于使用人获取。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为:‎ ‎(1)设备开机前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要求和配件安装、接线等要求。‎ ‎(2)接通电源开机后要求:包括开机步骤,预热时间、有关数据显示要求、状态记录等。‎ ‎(3)设备状态检查及比对操作要求:包括设备零位、满量程调整及检查,与标准样品的比对及数据记录等。‎ ‎(4)正常检测时的具体操作步骤。‎ ‎(5)检测结束后设备的操作要求:包括设备的复位,相关数字指示、显示要求等。‎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4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6)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要求:按顺序关闭电源,电源插头的连接及必要的处理等。‎ ‎(7)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处理。‎ ‎(9)必要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应包括维护和期间核查要求的内容。‎ ‎4.5.3存放、运输 ‎1)仪器设备设施使用部门应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保管人因人事变动重新确定的、放置地点有变化的,检测组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作好相关变更记录。使用地点与放置地点不相同的设备,应在放置地点做好标识。‎ ‎2)仪器设备设施存放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的原则。存放时应注意合理利用空间和水电设施,注意技术文件中提到的环境条件,防止受到污染,避免使用时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 ‎3)设备需运输到使用地点的,运输时需注意对仪器设备设施的固定及保护,必要时运输前后应由指定人员进行清点并填写设备“仪器设备进出库/流转记录”,大型设备设施的运输由检测组长找专业运输人员运输并指定专人押运。需寄回厂家或校准单位的设备应通过合格的运输供应商提供服务。‎ ‎4.5.4仪器设备设施应按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使用后须保持设备设施整洁。‎ ‎4.5.5仪器设备外借:严禁私自外借,特殊原因由检测组报送公司经理审批。仪器设备在归还后必须进行核查。‎ ‎4.6校准 ‎4.6.1各检测组设备员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需编制动态的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由设备管理员将各组的校准计划整合。‎ ‎4.6.2设备员提前一个月告知设备管理员需要校准,设备管理员接到通知后与溯源机构联系现场校准时间,或将设备送检,确保计划的实施。校准之前,检测组应对设备状态进行确认,避免将失效设备送外溯源。设备管理员领取设备及所有附件时,应现场检查设备外观。‎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5 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6.3检测组须对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进行确认,并对校准结果做出评价,填写“校准证书确认表”。根据检定和评价结果,更新每台设备的状态标识有关证书及记录应由设备员及时归档,并协助设备管理员对设备台帐和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进行更新。‎ ‎4.6.4对无法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测量设备,应通过比对等方式提供结果相关性的满意证据。有关记录应存入设备档案中。对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的,需立即停用。经修复,重新校准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4.7期间核查 ‎4.7.1由检测组组长根据现有技术能力和经济条件对哪些检测设备需要进行期间核查进行识别和确认。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使用比较频繁、使用环境恶劣、容易产生漂移、能力验证结果有问题、对检测数据有疑问的测量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应进行期间核查;对新购置设备进行质量验收时,对脱离本公司控制的关键设备返回后,对停用后重新启用的设备,也应进行期间核查。‎ ‎4.7.2各检测组设备员在年初时编制动态的期间核查计划,计划在编制和修改后应由检测组组长审核。核查方法和核查结果的可接受范围由检测组组长确定。核查结果的可接受范围应以合理和经济为原则,设置的依据为仪器本身的不确定度、参照对象的不确定度、稳定性、均匀性、环境等影响因素及测量的要求。核查的参数范围由检测组自己规定,一般选择经常用的量值。‎ ‎4.7.3期间核查的方法 a)采用性能稳定的计量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比对;‎ b)采用三台以上同准确度的仪器设备或更高等级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c)采用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对保留样品的再检测;‎ d)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核查;‎ e)利用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资料、技术指标等。 ‎ ‎4.7.4期间核查结果的确认 由核查人员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并填写“期间核查记录”,检测组组长进行审核。核查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可继续使用;核查结果不符合要求,需立即停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6 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并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经修复,重新核查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设备员每年年末将核查记录放于设备档案中。‎ ‎4.8修理 ‎4.8.1校准/期间核查不符合要求或使用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仪器设备设施,应立即停用,由检测组长评审并给出维修意见。可修复的由检测组自行修复;需专业人员维修的,由检测组长填写“仪器设备设施维修记录表”上报设备管理员,经公司经理同意后由设备管理员联系专业人员修理。‎ ‎4.8.2修复后的仪器设备设施有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须经重新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4.9停/启用 ‎4.9.1需要停用的仪器设备设施由检测组填写“仪器设备设施停(启)用记录表”, 说明设备停用的理由、停用后的处理措施、对停用前检测数据的影响等内容,必要时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并贴上停用标志。‎ ‎4.9.2重新启用的仪器设备设施应向技术负责人申报,经校准(必要时)或核查符合使用要求,并贴上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4.10降级使用的仪器设备由检测组填写“仪器设备降级记录表”,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4.11报废 ‎4.11.1仪器设备设施经过多年使用后无维修价值或因事故损坏致使无法满足检测要求而又无法修复者,可申请报废,检测组填写“仪器设备设施报废(失)记录表”报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经理批准,相关资料报送财务部门。‎ ‎4.11.2报废的仪器设备设施由设备员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处理,并记入“仪器设备报废台帐”年终将有关报废资料移交设备管理员。‎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7 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12管理状态监督抽查 ‎4.12.1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专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状态进行监督抽查。每次随机抽查量不少于5台件,每年抽查量不少于15台件,抽查应覆盖所有检测组。‎ ‎4.12.2抽查对象应偏重于对检测结果直接影响、使用频繁、价值较昂贵的设备。‎ ‎4.12.3抽查内容为本程序文件规定的管理环节、期间核查等。‎ ‎4.12.4由抽查人将抽查情况填入 “仪器设备监督检查表”。‎ ‎4.13租借用设备 ‎4.13.1租借用设备由检测组提出,填写“租/借用仪器设备登记表”,报技术负责人审核,由公司经理批准。租借用设备的量程、准确度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并具备有效检定证书;‎ ‎4.13.2检测组办理租借用设备协议的签订及租借用设备的档案资料收集。‎ ‎4.13.3租借用设备参照4.3~4.8条进行管理。‎ ‎4.14保养维护 检测组长应组织相关检测人员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和使用说明书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及特殊保养维护工作,包括执行保养维护计划,填写维护记录等。年初由设备员编制动态的保养维护计划,编制和修改时需上报检测组组长审核,年末由设备员将维护记录放于设备档案中。‎ ‎4.15设备管理员每年年末对设备档案整理一次,与财务部门清点核对属于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的变更情况。已报废的设备档案单独归档。需要时将仪器设备的内部编号重新整理登记一次。每年的设备台帐、购置台帐和报废台帐的电子文件应妥善备份。‎ ‎4.16当发现仪器设备丢失后,立即逐层上报至公司经理,并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 ‎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0-2020‎ 共 8 页 第 8 页 标题: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5.记录 ‎ LJJ/QR10-01 仪器设备设施购置申请表 ‎ LJJ/QR10-02 仪器设备设施验收单 ‎ LJJ/QR10-03 仪器设备台帐 ‎ LJJ/QR10-04 年度设备购置台帐 LJJ/QR10-05 仪器设备报废台帐 LJJ/QR10-06 仪器设备设施停(启)用记录表 ‎ LJJ/QR10-07 仪器设备设施报废(失)记录表 LJJ/QR10-08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LJJ/QR10-09 仪器设备进出库/流转记录 LJJ/QR10-10 租/借用仪器设备登记表 LJJ/QR10-11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 LJJ/QR10-12 校准证书确认表 LJJ/QR10-13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表 LJJ/QR10-14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 LJJ/QR10-15 仪器设备设施维修记录表 LJJ/QR10-16 仪器设备降级记录表 LJJ/QR10-17 仪器设备监督检查表 LJJ/QR10-18 仪器设备维护计划 LJJ/QR10-19 仪器设备维护记录表 LJJ/QR10-20 仪器设备设施改造申请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1-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选择适宜的标准物质,使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维持其可信度,满足测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采购、标识、校准/核查、保管、使用和档案管理。‎ ‎3.职责 ‎3.1经理负责批准标准物质的采购申请。‎ ‎3.2检测组组长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申请的技术审核。‎ ‎3.2设备管理员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 ‎3.3检测组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标准溶液的配制,保管,使用,校准/核查,档案管理。‎ ‎4.程序内容 ‎4.1采购、验收、建档 标准物质的采购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经检测组组长审核,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由设备管理员或设备员负责购置、验收、建档,并移交使用人。验收其品种、数量、参数、有效期、外观质量、合格证等,并作记录。自行配置的标准溶液应由专人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等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配置,配置后应通知设备员更新台帐。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必须有明确的标识,注明其名称、关键量值、配置日期、有效期、核查人和校准状态等。‎ ‎4.2标准物质的保管与使用 ‎4.2.1使用人遵循说明书中的要求和保存规定对标准物质进行贮存。标准粉、标准液应置于干燥、清洁的容器中,避光存放,严禁潮湿和污染,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相应的保存规定存放。对有危害的标准物质应实施安全隔离。要求贮存环境条件较高的标准物质,其贮存环境应建立监控手段,必要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如需要运输或随身携带,则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以保证上述过程不会引起标准物质的损坏或污染。‎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1-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2使用人填写使用记录,应注意瓶上的标识,过期的一律不准使用。开封后进行简单核查,注意缩短开启时间,尽量避免标准物质受到外界的污染。‎ ‎4.3标准物质的校准与核查 ‎4.3.1由各检测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时机,由使用人完成核查。‎ ‎4.3.2核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a)对于有证标准物质,仅核查外观完整性、有效期、是否受潮、变质、污染。‎ b)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核查。‎ c)用新配置的溶液对旧溶液进行核查。‎ ‎4.3.3需要校准的标准物质,由检测组提前一个月提出要求,设备管理员负责联系校准机构实施校准。校准证书由检测组进行确认和评价。‎ ‎4.4不合格标准物质的处理 ‎4.5.1超过有效期、受到污染、标识不全且无法追溯、变质损坏的标准物质按不合格标准物质处理。‎ ‎4.5.2对于不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立即停止使用,粘贴停用标识,使用人填写 LJJ/QR15-07“ 报废申请表”,由设备员审核,经检测组组长批准后做作废处理。必要时报经理批准。‎ ‎5.记录 ‎ LJJ/QR11-01 标准物质台帐 LJJ/QR11-02 标准物质采购申请单 LJJ/QR11-03 标准物质验收单 LJJ/QR11-04 标准物质使用记录 LJJ/QR11-05 标准物质核查记录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2-2020‎ 共 4 页 第 1 页 标题:文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对本公司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文件进行控制,确保相关场所能及时得到并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防止误用无效或作废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受控文件的管理,即管理体系的内部制定文件和外来文件。‎ ‎3.职责 ‎3.1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的批准。‎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性文件的审批。‎ ‎3.3质量负责人负责体系文件组织编写、审核或审批。‎ ‎3.4检测组负责组内技术性文件的收集、编写和管理工作。‎ ‎3.5资料管理员负责所有受控文件的日常管理。‎ ‎4.程序内容 ‎4.1受控文件的分类 ‎4.1.1内部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测实施细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红头文件、管理体系有关的计划和通知和各种档案。‎ ‎4.1.2外来文件包括:与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区域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4.2内部文件的编制、审核和批准 ‎4.2.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并参照《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编制,由质量负责人审核,公司经理批准。‎ ‎4.2.2技术性文件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向检测组下达编写任务,由检测组人员编写,检测组组长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4.2.3其他体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人员编写,由质量负责人审批。‎ ‎4.3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编号参照以下规定。‎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2-2020‎ 共 4 页 第 2 页 标题:文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3.1质量手册的编号 LJJ / QM01 - □□□□‎ 公司代号 质量手册代号 编写年号 例:本公司质量手册编号为LJJ/QM01-2020。‎ ‎4.3.2程序文件的编号:‎ LJJ / QP01 - □□□□‎ 公司代号 程序文件代号 编写年号 例:本公司2020年第1号程序文件的编号为LJJ/QP01-2020。‎ ‎4.3.3作业指导书的编号:‎ LJJ / TG - □□ - □□□□ ‎ ‎ 公司代号 作业指导书代号 序号 编写年号 例:本公司2020年第1号仪器操作规程编号为LJJ/TG-01-2020。‎ ‎4.3.4标准规范 计量认证附表中所列标准为便于获取使用,应发放至每个检测项目,其分发号为:标准-检测项目。如标准丢失或破损更换按相关流程办理。其他引用(参考)标准登记在“标准规范登记表”中,其编号为:路桥检测中心-流水号。日常检测工作中如需借阅,到资料管理员处办理借阅手续。‎ ‎4.3.5作业指导书包括:仪器操作规程、检测实施细则。分发号分别为: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发放总数-部门/工号、检测实施细则-发放总数-部门/工号。‎ ‎4.3.6内外部红头文件分发号为:文件编号-发放总数-部门/工号。‎ ‎4.3.7管理体系有关计划的分发号:表单编号-记录号-部门/工号。通知类文件的分发号:通知标题-发放总数-部门/工号。‎ ‎4.4文件的更改 ‎4.4.1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文件更改提出部门的负责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表”,说明更改原因,对重大更改(如技术参数)应附有充分的证据。‎ ‎4.4.2文件更改的审核、批准由原审批人进行,当原审批人不在岗时,可由接替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2-2020‎ 共 4 页 第 3 页 标题:文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其岗位的人员审批,接替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4.3文件更改批准后,由相应责任部门实施更改,文件更改时应注明更改人标记和更改生效时间,(若可行)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适当的附件中标明,并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的名单发放修改后的文件,同时收回作废的文件。‎ ‎4.5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4.5.1文件经多次更改或文件需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 ‎4.5.2作废的文件由资料管理员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收回并记录,作废文件加盖“作废”印章,资料管理员填写“文件作废(留存)申请表”,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销毁。需作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申请人填写“文件作废(留存)申请表”,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资料管理员加盖“作废保留”印章后方可留用。‎ ‎4.6受控文件的审批 ‎4.6.1新编制、更改、换版后的内部文件及外部文件,相关人员填写“受控文件审批表”,由质量负责人批准。‎ ‎4.6.2内外部文件经审批后,由资料管理员加盖“受控”章,按照种类分别填入“受控文件( )一览表”中。‎ ‎4.7文件的发放 ‎4.7.1受控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确定文件发放范围,资料管理员根据发放范围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发放文件。必要时文件电子版(不能修改)在公司QQ群里公开,便于相关人员使用。‎ ‎4.7.2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上签名领取具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的文件,每一份文件具有唯一的分发号,便于追溯。‎ ‎4.7.3受控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资料管理员处更换,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沿用原分发号。‎ ‎4.7.4受控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应办理申领手续,填写“文件补发申请表”,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资料管理员沿用原分发号补发文件。‎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2-2020‎ 共 4 页 第 4 页 标题:文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8文件的受控状态 ‎4.8.1文件分“受控”、“作废”和“作废保留”三种状态。公司内不允许使用 “作废”文件,对于旧版标准、过渡期内使用标准或具有保留(参考)价值的作废文件应盖“作废保留”印章,由资料管理员登记保管备用。‎ ‎4.8.2年度类的计划及通知,有效期为当年度,过期自动作废。‎ ‎4.9文件的管理 ‎4.9.1本公司的受控文件不得随意复印,不得使用未加盖“受控”章的受控文件。‎ ‎4.9.2需临时借阅文件的人员,到资料管理员处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后借阅文件,借阅者应在指定日期内归还文件,到期不还由资料管理员收回, 原版文件一律不外借,以防丢失损坏。‎ ‎4.9.3每次内部审核前资料管理员全面检查各类在用文件的有效性,核查各使用 者手中的文件,发现失效或废止文件及时收回后销毁或存档。‎ ‎4.9.4管理评审前各部门对其编制或使用保管的管理体系文件实施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文件。‎ ‎5.记录 ‎ LJJ/QR12-01 受控文件( )一览表 LJJ/QR12-02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 LJJ/QR12-03 文件更改申请表 ‎ LJJ/QR12-04 文件作废(留存)申请表 ‎ LJJ/QR12-05 文件借阅登记表 ‎ LJJ/QR12-06 红头文件登记表 LJJ/QR12-07 文件补发申请表 LJJ/QR12-08 标准规范登记表 LJJ/QR12-09 受控文件审批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3-2020‎ 共 4 页 第 1 页 标题:检测合同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在受理检测业务前或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对客户的要求或合同进行评审,确保本公司能全面履行、满足客户的所有要求。‎ ‎2.范围 适用于与客户检测业务有关的所有要求、合同评审以及合同的执行。‎ ‎3.职责 ‎3.1 经理负责对工程项目检测合同及其他特殊服务合同的批准;‎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特殊服务合同(协议)中技术内容的审核;‎ ‎3.3 综合组负责所有常规检测业务的受理。‎ ‎4.程序内容 ‎4.1合同的分类 ‎4.1.1工程项目检测合同:指客户与本公司签订的某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检测合同。‎ ‎4.1.2桩基检测合同:指单桩竖向抗压、单桩竖向抗拔和低应变检测三个项目。‎ ‎4.1.3结构检测检测合同即现场检测任务下达单(代合同):指回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现浇板厚度检测等结构检测的合同。‎ ‎4.1.4常规材料检测合同即收样单:指砼试块抗压、砂、水泥等常规材料的检测业务,如“钢筋原材料委托检测收样单”。‎ ‎4.2检测合同编号方式:‎ ‎4.2.1工程项目检测合同编号方式:□ □□ □□□□□‎ 工程合同 年份(2位) 流水号(5位)‎ 例:本公司2020年工程项目第1份检测合同编号为:工程合同1600001。‎ ‎4.2.2桩基检测合同编号方式: □ □□ □□□□□‎ 检测类别 年份(2位) 流水号(5位) ‎ 例:本公司2020年单桩竖向抗压项目第10份检测合同编号为:静压1600010。‎ ‎4.2.3结构检测检测合同编号方式:□ □□ □□□□□‎ 检测类别 年份(2位) 流水号(5位) ‎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3-2020‎ 共 4 页 第 2 页 标题:检测合同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例:本公司2020年保护层厚度检测第1份的检测合同编号为:保护层1600001。‎ ‎4.2.4常规材料检测合同编号方式: □ □□ □□□□□ ‎ ‎ 检测类别 年份(2位) 流水号(5位) ‎ 例:本公司2020年砂类第10份的检测合同编号为:砂1600010。‎ 备注:检测类别用中文名称表示,例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砼配”表示;低应变法检测用“动测”表示。‎ ‎4.3合同评审的内容 ‎4.3.1本公司在受理客户的各种业务时,对客户的要求和合同均进行评审,确保能全面履行,满足客户要求;只有在合同评审通过后,才能与客户签定合同。评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对客户的要求予以适当规定,形成文件,便于双方理解;‎ b.本公司有能力和资源满足客户要求;‎ c.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方法;‎ d.付款方式、检测时间要求。‎ ‎4.3.2当合同涉及分包项目时,合同评审的内容包括被分包的所有工作。‎ ‎4.3.3检测组负责保存所有合同评审记录。‎ ‎4.4合同评审的方法及合同生效 ‎4.4.1工程项目检测合同评审和生效:该类合同和其它新的、复杂的、先进的特殊服务合同,应由经理组织人员对本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客户需求程度、范围进行全面审核,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合同生效。‎ ‎4.4.2桩基检测合同:该类合同由桩基检测授权人负责对客户的要求进行评审,当桩基检测授权人不能确定时,桩基检测组组长参与评审,经过评审确认后,由桩基检测授权人编制检测合同,由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4.4.3结构检测代合同(现场检测任务单):该类合同由授权受理人负责对客户的要求进行评审,必要时现场检测组组长参与评审,代合同经双方确认和客户付款后生效。‎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3-2020‎ 共 4 页 第 3 页 标题:检测合同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4.4常规材料检测代合同(委托检测收样单):该类合同授权综合组办理,由客户填写委托单(代合同)或登录公司网上委托系统填写相关信息,邀约内容转化委托检测收样单(代合同)形式,代合同经双方确认和客户付款后生效。‎ ‎4.4.5桩基检测合同客户应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及时付款。‎ ‎4.5检测合同的执行 ‎4.5.1桩基检测合同的执行:桩基检测组组长应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合理安排检测时间;落实检测人员现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了解客户的场地情况等相关信息,并依据规范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4.5.2结构检测合同的执行:现场检测组组长应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合理安排检测时间,落实检测人员依据规范要求做好检测工作。‎ ‎4.5.3常规材料检测合同的执行:检测人员依据规范要求及时做好检测工作。‎ ‎4.5.4在合同执行期间,检测组组长或检测人员与客户沟通的有关记录应予以保存。‎ ‎4.5.5当客户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求对合同委托事项进行变更时,应由客户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合同更改申请表》,合同受理人在与检测组负责人进行识别后,评审客户的变更要求,报经理或授权人批准后进行更改;‎ ‎4.5.6当因本公司自身的原因需要更改客户委托事项时(需要分包、需要延迟、需要暂停等),由检测组以《合同更改通知单》书面形式先征得到客户的认可,必要时由该专业技术负责人给出技术上的解释;质量负责人按服务客户要求收集客户的反馈和谅解。‎ ‎4.6检测合同的更改 ‎4.6.1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如发现合同需要修改,相关部门应及时把合同交还合同受理人,由合同受理人负责与客户沟通后收回原合同并填写《合同更改申请单》,经经理或者授权人评审批准后,再由合同受理人对合同进行修改或者重新生成合同。修改过的或者重新生成的合同应及时传达给客户和检测组。‎ ‎4.6.2修改合同的编号在原合同编号后加大写字母G,以区别原合同。修改合同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3-2020‎ 共 4 页 第 4 页 标题:检测合同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还需在备注栏中声明:“本合同为原合同单号的修改合同,原合同作废”。‎ ‎4.6.3重新生成合同时,原合同应在系统中和合同记录中注明“此合同作废,需重新签订合同”。‎ ‎4.7检测合同的封闭 合同履行完成后,检测组负责合同执行情况的登记,封闭合同,并及时交由资料管理员进行归档保存。‎ ‎5.相关记录 LJJ/QR13-01 现场检测任务单(代合同)‎ LJJ/QR13-02 ××委托检测收样单(代合同)‎ LJJ/QR13-03 ××(桩基)检测合同 LJJ/QR13-04 ××工程检测合同 LJJ/QR13-05 合同评审表 LJJ/QR13-06 合同更改申请单 LJJ/QR13-07 合同更改通知单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4-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检测分包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的分包工作,对分包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使之符合本公司管理体系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需进行分包的检测项目。‎ ‎3.职责 ‎3.1经理负责合格分包方名单批准、分包申请的批准以及分包协议的签订。‎ ‎3.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分包方的审核、合格分包方名单的建立、分包方档案的建立。‎ ‎3.3检测组负责分包申请的提交、与委托方的沟通以及分包协议的起草。‎ ‎3.4资料管理员负责分包方档案的管理。‎ ‎4.程序内容 ‎4.1分包的时机:短期内工作量大,以及关键人员、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等条件不满足时。‎ ‎4.2分包方的要求:‎ ‎4.2.1其法律地位、管理体系、项目和应用的技术应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获得资质证书,并符合《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 ‎4.2.2其应用的技术应符合本公司使用的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4.2.3有满足分包项目检测工作所需的环境设施、测量设备等硬件资源配置。‎ ‎4.2.4有熟悉检测依据和检测方法的有资格的人员。‎ ‎4.2.5其应能提供通过计量认证证书、与分包项目对应的证书附表、项目承担人员的技术能力证明材料、项目所用设备的有效性的溯源证书。‎ ‎4.3分包活动的控制 101‎ ‎4.3.1在合同评审前如果决定执行分包活动,则应将分包安排以书面形式(分包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4-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检测分包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客户确认表)通知客户,得到客户签字的准许;如客户自行指定分包机构,本公司有义务可以帮客户就其自己提供的分包机构进行识别,拒绝或接受客户的要求,均应书面告知客户并由客户签字;‎ ‎4.3.2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方不在本公司的控制范围内,但需要告知客户,由客户自由选择是否需要委托本公司进行代理。‎ ‎4.3.3在合同执行后如果需要执行分包活动,则应将分包安排以书面形式(分包客户确认表)通知客户,并应得到客户书面的同意。‎ ‎4.3.5涉及分包的项目出现争议问题或导致其他后果,本公司应就分包方的工作对委托方负责,但由客户或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方除外。‎ ‎4.4分包方的管理 ‎4.4.1建立合格分包方名单:质量负责人按条款4.2的要求收集分包方相关资料,形成“合格分包方名单”,报经理批准。‎ ‎4.4.2分包协议的签订:每次分包的申请经批准后,由检测组编制分包协议,经双方经理(或代理人)签字盖章后协议生效。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双方承担的责任义务;‎ b) 分包项目名称和执行的检测依据;‎ c) 分包项目检测费用;‎ d) 违约责任;‎ e) 分包有效期限。‎ ‎4.4.3检测组负责对每次分包检测填写“分包使用登记表”,归入分包方档案。‎ ‎4.4.4分包方档案管理:质量负责人建立分包方档案后交资料管理员进行档案的管理,档案应包含但不限制以下内容:‎ ‎(1)分包机构的资质证明材料(机构法人、机构注册证明、计量认证证书、‎ 101‎ 包含分包项目的授权范围复印件);‎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4-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检测分包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2)分包项目的检测设备有效的检定/校准证书复印件;‎ ‎(3)承担分包项目的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 ‎(4)能力评审记录;‎ ‎(5) 分包使用记录表;‎ ‎(6) 历次分包的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的复印件;‎ ‎⑺获得外部机构的能力验证证明等材料复印件。‎ ‎4.4.5在分包协议履行中,若发现分包方的能力有变化不能满足本公司质量要求时,由检测组及时填写“终止分包协议申请表”及有关资料,交质量负责人审核,由经理批准后终止分包协议。‎ ‎4.4.6分包方的变更应在中止分包协议后。变更应重新进行分包批准,执行本程序4.3.1~4.3.3条。‎ ‎4.5分包结果的应用 ‎4.5.1由本公司选择的分包方提供的数据,本公司应进行必要的核查分析;‎ ‎4.5.2分包方的检测结果必须独立结果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委托方,并在报告中以“××项目由××××××机构分包”字样明确标识出分包的机构,分包方提供的检测报告应连同本公司检测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一起存档;‎ ‎4.5.3应向客户提供分包机构的联系方式和相关的资质证明。‎ ‎5.相关记录 LJJ/QR14-01 合格分包方名单 LJJ/QR14-02 分包申请表 LJJ/QR14-03 分包能力审核表 LJJ/QR14-04 分包客户确认表 LJJ/QR14-05 终止分包协议申请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5-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对提供外部服务和供应品的供方进行评定,确定合格供方名单,实施定点采购,保证外部服务和供应品符合使用规定的要求,确保本公司的检测工作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外部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3.职责 ‎3.1经理负责合格供应商名单的批准。‎ ‎3.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培训服务供方的评定。‎ ‎3.3各检测组负责对所使用的试剂和耗材的供方评定;负责服务需求和供应品的申请、采购文件的编制、供应品的验收及贮存、对使用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3.4设备管理员负责对计量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维修服务供方的评定。‎ ‎3.5资料管理员负责相关资料的保存。‎ ‎4.程序内容 ‎4.1本公司所需的外部服务和供应品主要包括:‎ a) 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计量检定/校准、提供技术校核、验证比对等服务;‎ b) 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人员培训服务;‎ c) 检测工作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维修等服务;‎ d) 标准、技术规程和技术资料、试剂、消耗性材料等提供服务;‎ e) 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提供、维护、技术咨询等维护服务;‎ f) 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仪器设备、试剂、消耗性材料等。‎ ‎4.2供方评定 ‎4.2.1评定合格供方时按下列要求进行:‎ a)提供仪器设备计量检定/校准服务的供方,应是通过计量认证的计量检定机构,‎ 101‎ 建立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具备相应的资源。‎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5-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b)对提供培训服务的供方,综合考虑其资源、声誉、业绩及专业情况。‎ c)提供仪器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维修服务的供方,应具有法人资格,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熟悉相关业务,工作认真负责,售后及时、到位。‎ d)试剂和耗材,包括蒸馏水、标准砂等,应选择产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生产、经营企业购买,必要时可选择合适的品牌或是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4.2.2对各供方的调查评定记录在“供方调查评价表”上。对于本公司长期使用、定点/品牌采购且质量稳定的常规化学试剂,可根据使用情况,对供方进行评价复核。‎ ‎4.2.3每年确认“合格供应商名单”,作为采购的依据。‎ ‎4.3采购 ‎4.3.1实施采购时供应商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中的:相关人员填写“供应品购买申请表(或购买服务申请表)”,组长审核,经理批准后由指定人员实施采购。‎ ‎4.3.2实施采购时供应商在合格供应商名单外的:检测人员应提供供方的公司情况介绍、资质、所涉及的服务或供应品资料等相关信息,由技术负责人或检测组组长组织实施供方调查评定,形成“供方调查评定表”。通过评定后按4.3.2流程实施。‎ ‎4.4验收和领用 使用部门和综合组组织人员对采购的每批试剂、检测耗材等供应品实施验收,核查外观包装、数量和主要指标,证实其符合规定的要求。经验收合格的供应品需填写“供应品验收单”和“供应品台帐”,然后由使用部门领用,由综合组进行资料归档。‎ ‎4.5贮存 ‎4.5.1常用的试剂、耗材应保持一定量的储备,对危险品、易挥发或易损耗的试 剂、耗材,尽可能做到随用随买。‎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5-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5.2试剂、耗材应存贮于固定的场所(仓库),应保持存放场所的合适环境条件,并配备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各种试剂、耗材应分类存放。‎ ‎4.6对过期的试剂、耗材应填写“材料报废申请表”,由经理批准后实施报废。‎ ‎4.7对合格供方的控制 ‎4.7.1各部门在验收采购供应品的同时,还应考查其产品和服务的其它方面情况,包括:及时性,价格合理性,存在哪些问题等,结合供应品的使用情况,使用部 门应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供方,连续出现问题或出现严重问题的,经检测中心经 理批准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4.7.2对检测分包方的选择和控制见《检测分包管理程序》。‎ ‎4.8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贮存等管理按《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实施。‎ ‎4.9各部门定期将记录交资料管理员归档。‎ ‎5.记录 LJJ/QR15-01 供方调查评价表 LJJ/QR15-02 合格供应商登记表 LJJ/QR15-03 供应品购买申请表 LJJ/QR15-04 购买服务申请表 LJJ/QR15-05 供应品验收单 LJJ/QR15-06 供应品台帐 LJJ/QR15-07 材料报废申请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6-2020‎ 共2页 第 1 页 标题:服务客户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 目的 保持与客户沟通,全面了解并收集客户的需求,通过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提升服务客户质量,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检测相关服务。‎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为客户提供检测相关的服务活动的控制和客户的沟通。‎ ‎3.职责 ‎3.1经理及管理层负责建立和完善服务客户的政策、制度、流程、计划,提供服务客户的资源保障。‎ ‎3.2质量负责人负责服务客户的总体管理,组织客户满意度调查,落实和改进提升客户服务的各项制度、计划或措施。‎ ‎3.3检测组负责实施各项服务客户的措施,确保检测服务工作。‎ ‎3.4综合组负责实施各项服务客户的措施,确保窗口服务功能。‎ ‎4.工作程序 ‎4.1经理及管理层(含质量负责人)‎ ‎4.1.1经理保障客户服务所需资源;‎ ‎4.1.2管理层应按“文明服务”质量方针,根据政策环境、行业特征、公司发展战略等,制定和完善服务客户的政策、制度、流程、计划等,并通过管理评审输出,持续改进服务客户工作。例如建立无节假日检测值班制度、开发方便委托的网上委托业务系统、实施三年提升计划、完善桩基检测业务流程、编制和印发检测业务指南、公开检测时限承诺、设置意见箱等。‎ ‎4.1.3质量负责人负责将客户服务的政策、制度、流程在本公司内部进行宣贯,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活动的监督。‎ ‎4.1.4质量负责人组织对客户投诉和申诉的调查和处理;‎ ‎4.1.5质量负责人组织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和处理:‎ 101‎ a)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活动。‎ b)客户满意度调查活动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6-2020‎ 共2页 第 2 页 标题:服务客户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c)应通过现场走访的方式,必要时也可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 d)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检测环境、改进的要求和建议等。‎ e)质量负责人组织人员对客户反馈的检测需求、建议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用于改进管理体系、检测活动及服务,以取得客户的持续满意。‎ ‎4.2 检测组执行公司服务客户的政策、制度、流程、计划,落实具体措施:‎ ‎4.2.1 检测全过程中,应与客户保持沟通,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 ‎4.2.2为客户就检测业务相关流程、样品要求、环境设施要求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并解答有关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4.2.3 应在承诺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遇特殊情况及时与客户沟通,并上报管理层。‎ ‎4.2.4客户如需进入检测场所的相关区域直接观察为其进行的检测情况,检测人员可在保证检测工作正常运行,并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客户或其代表进入检测相关区域观察检测活动。‎ ‎4.2.5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检测报告,为客户提供检测报告相关内容的咨询服务。必要时,由技术负责人解答。‎ ‎4.3综合组:‎ ‎4.3.1 负责客户的日常接待,提供检测服务相关咨询;‎ ‎4.3.2 负责检测委托业务办理,接收和保护检测样品,获取客户与检测服务相关的需求信息;‎ ‎4.3.3 负责检测结果报告的发放;‎ ‎4.3.4 受理客户意见或建议;‎ ‎4.3.5 提供同条件试块送检时间提醒等其他窗口服务功能。‎ ‎4.4质量负责人将客户反馈信息及改进情况进行总结,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101‎ ‎5.相关记录 LJJ/QR16-01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7-2020‎ 共3页 第 1 页 标题:投诉和申诉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 目的 正确、有效地处理客户投诉申诉,预防和消除影响工作质量的因素,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的质量。‎ ‎2.适用范围 客户对本公司检测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质量方针、工作程序、报告等提出的投诉和申诉。‎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客户投诉、申诉的总体工作,组织客户投诉、申诉的调查与分析、处理、纠正措施等工作,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客户反馈。必要时组织人员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3.2检测组或综合组组长配合客户投诉、申诉的调查处理,并具体落实处理措施。‎ ‎3.3全体人员遇到客户投诉、申诉有义务告知相关受理人及流程。‎ ‎4.工作程序 ‎4.1客户投诉 客户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对本公司服务、行为的不满意或抱怨。‎ ‎4.1.1投诉的信息来源 a)客户来电、来人、来函;‎ b)与客户的直接沟通;‎ c)客户满意度调查;‎ d)其他获取渠道。‎ ‎4.1.2投诉的接收 公司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组长等负责接待客户的投诉。由客户自行或接待人代填写“客户投诉受理单”,详细登记投诉内容,遇重大投诉时,应及时将记录报公司经理批示。‎ 101‎ ‎4.1.3投诉的调查 质量负责人确定投诉受理人,由受理人组织对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7-2020‎ 共3页 第 2 页 标题:投诉和申诉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分析原因,填写调查经过及结论,由质量负责人根据调查结果评判投诉是否有效 并确认相关责任部门/人。必要时组成专项工作小组进行调研、分析、评判、确定处理方案。‎ ‎4.1.4投诉的处理 a)检测服务态度方面:由相关检测组或综合组组长协助调查处理,当投诉有效时,应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进行有效的纠正,并及时报质量负责人。‎ b)对本公司的工作程序、合同执行、检测时限等方面:由相关检测组或综合组组长协助进行调查处理,当投诉有效时,应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进行有效纠正。如涉及到体系文件或有关程序运行存在缺陷,需要文件修改或变更时,应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必要时实施附加审核,按《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执行。‎ c)涉及本公司各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作风、遵纪守法、保守机密等行为方面:由公司经理组织进行调查、处理。‎ ‎4.2客户申诉 客户以书面形式表达对本公司的决定不满意或对检测数据和结果存在异议。‎ ‎4.2.1申诉的受理 质量负责人负责客户申诉的接待工作。客户提供必要的材料(包括原检测报告)并填写“客户申诉受理单”,详细记录申诉理由,根据客户的申诉内容,质量负责人给出受理意见,重要申诉应及时报公司经理批示。‎ ‎4.2.2申诉的处理 申诉受理后,质量负责人确定申诉受理人,由受理人组织对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分析原因,填写调查经过,并做好处置记录,由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共同根据调查结果给出处理措施,报经理进行审批。‎ ‎4.2.3申诉的处理 101‎ a)对于明显超出留样备样有效期或检测数据无法追溯复现的申诉,不予复验。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客户进行解释、沟通工作。‎ b)凡涉及对本公司的检测方法、数据结论等方面提出的申诉,由质量负责人和技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7-2020‎ 共3页 第 3 页 标题:投诉和申诉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术负责人共同组织相关检测组进行调查分析。当原检测工作中某些环节确实存在不符合工作且对检测数据或结论有影响时,应组织检测人员,对样品的留样或备样进行复验,收回原检测报告,发放更正报告,并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 c)其他方面的充分理由;‎ ‎4.6回避措施 为保证公正性,客户投诉、申诉涉及的有关人员应采取回避,由质量负责人另行安排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复验,且复验需在质量监督员监督下进行。‎ ‎4.7复验 经复验证实原检测报告数据或结论无误,维持原检测报告判定,继续发放给申诉方原检测报告。经复验证实原检测报告数据或结论有误的,在原检测报告基础上以复验数据或结论进行更正,并在备注中注明“本报告为XXXX号报告的更正报告,原报告作废”,发放给申诉方更正报告。‎ ‎4.8答复 a)经调查、分析、评判,客户的投诉、申诉成立或不成立时,均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及时通知客户调查处理结果,并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b)经调查核实因本公司的偏差,已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损害或不良影响,应及时尽量挽回客户的损失和造成的影响。‎ c)本公司在受理客户申诉和投诉时,如申诉和投诉方对申诉和投诉的处理有疑问或不满意时,质量负责人负责答疑和解释。本公司接受客户对申诉和投诉处理不满意的再次申诉和投诉。‎ ‎4.9质量负责人在管理评审中输入年度活动中客户申诉和投诉处理的总结,并根据申诉和投诉情况实施必要的体系改进。‎ ‎4.10投诉、申诉受理的相关文件资料、处置记录等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归档。‎ ‎5.相关记录 101‎ LJJ/QR17-01 客户投诉受理单 LJJ/QR17-02 客户申诉受理单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8-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及时对检测活动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识别和控制,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工作及其结果偏离管理体系时的所有活动。‎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总体管理,负责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程度进行审核、决定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程度、必要时组织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调查评定,指导不符合工作所涉及的责任部门对不符合工作原因进行分析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安排质量监督员或内审员对不符合工作整改情况的跟踪验证,批准恢复被停止的不符合工作。‎ ‎3.2内审员、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识别、判定不符合工作的严重程度,并跟踪验证针对不符合工作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3.3检测组和综合组负责对发生的不符合工作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意见,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活动。‎ ‎4.程序内容 ‎4.1不符合工作:检测活动不满足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与客户约定的要求或者不满足体系文件的要求。‎ ‎4.2不符合工作的信息来源(但不限于):质量监督员的监督、客户的意见、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评审、设备设施的期间核查、检测结果质量监控、采购的验收、报告的审查、数据的校核及组长的日常管理。‎ ‎4.2.1当检测人员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开展检测工作时,收发人员按照流程办理业务时,一旦出现偏离或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汇报组长。‎ 101‎ ‎4.2.2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工作及时记录,并报质量负责人。详见《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8-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3内审员在内部审核过程中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记录,详见《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4.2.4报告审核人、授权签字人在报告审核、批准过程中,发现检测报告或者原始记录中存在不符合工作情况,应扣发报告并追溯分析。‎ ‎4.3不符合工作类别 a、一般不符合工作:检测全过程发生不满足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与客户约定的要求或者不满足体系文件的要求。可能或已对检测安全、检测数据和结论造成一定影响,或偏离检测合同,或超出检测结果质量控制预判,但未给客户造成损失或造成外界不良影响的检测活动。‎ b、严重不符合工作:检测全过程发生不满足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与客户约定的要求或者不满足体系文件的要求。已对检测安全和检测数据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得出错误检测结论,或偏离检测合同,并给本公司或客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严重的外界不良影响的不符合工作;经审核证明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区域性失效的不符合工作。 ‎ ‎4.4不符合工作处理:‎ 不符合工作发现人填写“不符合工作记录单”,与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共同评定不符合工作严重程度及整改要求。一般不符合工作由质量负责人进行审批、严重不符合工作由经理审批,再移交至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接收并对不符合工作进行原因分析,按照《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或者预防。‎ ‎4.4.1对于体系系统性失效或者区域性失效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并实施附加审核。‎ ‎4.4.2当发现不符合工作对检测数据或结论有影响或涉及检测安全时,如不能现场纠正应暂停检测工作,待不符合工作消除后,再重新或继续检测工作。‎ 101‎ ‎4.4.3当对已结束的检测工作进行追溯和分析,发现存在不符合工作,且对检测数据或结论有影响时,应及时通知客户停止使用问题检测报告并回收。‎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8-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4.4当发生偏离检测合同或不满足与客户约定的合理要求时,不能现场纠正应暂停检测工作,必要时需重新对检测合同进行评审,如需变更需经客户同意后再通知与检测相关的人员实施。‎ ‎4.4.5当检测项目或参数被停止检测工作时,需在不符合工作消除后,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恢复。‎ ‎4.4.6当不符合工作对检测样品或结果造成损失或影响时,应及时尽量挽回客户的损失和造成的影响。‎ ‎4.5当启动纠正措施后发现不符合可能重复出现,或怀疑本公司的运作不符合或偏离本公司的政策和程序时,不符合工作所涉及的主要质量职责部门应将此情况报告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及时向经理汇报,启动附加审核。‎ ‎4.6对年度不符合工作的控制情况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由质量负责人做汇总、分析、报告,并输入管理评审。‎ ‎5.记录 ‎ LJJ/QR18-01 不符合工作记录单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9-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有效实施纠正措施,建立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发现的偏离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时的不符合工作采取的改进纠正措施。‎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纠正措施的总体控制。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服务持续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纠正措施的实施。‎ ‎3.2 检测组或综合组组长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3.3质量监督员进行日常检测工作质量监督,发现和判定不符合工作,提出纠正要求,对纠正措施实施进行跟踪验证。‎ ‎3.4内审员负责对内审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验证。‎ ‎4.程序内容 ‎4.1当识别出一般不符合工作和严重不符合工作,或在管理体系、技术运作中出现对政策和程序偏离时,应立即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4.2由质量监督员或内审员对不符合工作事实进行描述,对纠正时间、方法、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经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向相关部门发出“纠正措施处理单”。‎ ‎4.3相关检测组或综合组组织人员对不符合工作进行评审,分析不符合工作发生原因、制定最佳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具体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提出资源需求或配置等合理化建议,并报质量负责人审核后实施。‎ ‎4.4相关人员执行具体纠正措施,及时向组长报告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4.5质量监督员或内审员负责跟踪检查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执行结果进行验证、记录,发现未达到要求时应向相关组长提出,要求限期改正并再次验证。‎ 101‎ ‎4.6质量负责人应督促纠正措施的实施,对实施中出现的资源要求、时间要求以及其他合理的需求应给予支持。当验证表明未按规定时间实施纠正措施时,质量负责人应要求相关组长报告未完成的原因或理由。并再次提出限期完成。当验证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19-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表明纠正措施效果较差时,质量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重新实施纠正措施或调整纠正措施方案。‎ ‎4.7为消除不符合原因,防止不符合工作再次发生,经选择确定的纠正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a)能从根本上消除问题,防止不符合工作再发生;‎ b)与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造成的风险大小相适应;‎ c)兼顾全面、经济、快捷、合理的原则;‎ d)有实现的现实性;‎ e)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4.8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的内容:‎ a)计划是否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 b)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都已落实完成;‎ c)完成后的效果如何,是否还有类似的不符合工作发生;‎ d)计划实施是否有记录可查;‎ ‎4.9对纠正措施实施中涉及到需要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或变更,应按照《文件管理程序》执行。修改后的体系文件应审批后实施。‎ ‎4.10当发现偏离和不符合的性质可能影响到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法律责任、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员工职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一次附加审核,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有效性。附加审核按照《内部审核管理程序》进行。‎ ‎4.11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和保存所有有关纠正措施实施的措施、跟踪和验证结果记录。年度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输入管理评审。有关记录及时移交资料管理员进行归档保存。‎ 101‎ ‎5.记录 ‎ LJJ/QR19-01 纠正措施处理单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0-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它潜在不期望的情况而采取措施,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中潜在的不符合工作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对预防措施的总体控制。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服务持续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预防措施的实施。‎ ‎3.2检测组或综合组组长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预防措施。‎ ‎3.3质量监督员进行日常检测工作质量监督,发现潜在的不符合工作,提出预防改进建议,对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并验证。‎ ‎3.4内审员负责对内审不符合项的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并验证。‎ ‎4.程序内容 ‎4.1当检测活动过程中识别出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潜在因素,因而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或将给客户造成损失、带来外界不良影响,应立即终止检测活动,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符合原因,防止不符合工作的发生。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在下列工作中(但不限于)识别潜在的不符合现象和事实,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a)检测工作质量统计及其风险分析;‎ b)对检测人员的日常质量监督活动;‎ c)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识别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d)外部机构评审意见;‎ 101‎ e)内审和管理评审;‎ f)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 g)对检测报告的质量抽查;‎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0-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h)资源配置状况;‎ i)文件的定期评审;‎ j)仪器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失控的早期分析和预报;‎ k)外部服务和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审;‎ l)对检测市场的分析。‎ ‎4.3一旦识别出潜在的不符合,质量监督员或内审员应填写“预防措施处理单”,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将其移交给不符合可能发生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组长,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4.4不符合可能发生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应分析不符合可能发生的原因,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报质量负责人审核后实施。‎ ‎4.5预防措施的制定应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借机改进。预防措施的制定应考虑以下信息:‎ a)潜在不符合原因的严重程度;‎ b)对体系和其他要素或相关岗位的影响;‎ c)采取措施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 d)选择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符合的潜在因素的措施;‎ e)负责实施的责任人员;‎ f)如何控制措施的效果;‎ g)完成的时限;‎ ‎4.6由质量监督员或内审员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以保证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质量负责人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101‎ ‎4.7由预防措施导致的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应按《文件管理程序》制定或修改加以实施。若需对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作较大改动,应经管理评审决议后进行。‎ ‎4.8质量负责人应收集保存每项潜在不符合所涉及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内容、‎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0-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预防措施实施的验证和有效性评价的记录,年度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输入管理评审。有关记录及时移交资料管理员进行归档保存。‎ ‎5.记录 ‎ ‎ LJJ/QR20-01 预防措施处理单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1-2020‎ 共 5 页 第 1 页 标题:记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对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进行控制,以证实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规定的要求,满足追溯性、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技术和技术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记录表式的设计、检测组负责技术记录表式的设计;‎ ‎3.2相应职责的人员负责相应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记录工作,并为记录真实性负责;‎ ‎3.3资料管理员负责各类质量活动记录,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副本的存档和保管。‎ ‎4.程序内容 ‎4.1记录的分类 ‎4.1.1质量记录:是指管理体系活动中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包括检测合同评审、分包控制、采购活动评价、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质量监督、客户的申诉和投诉等。‎ ‎4.1.2技术记录:是指进行检测活动的信息记录,包括检测记录、人员记录、导出数据、审核记录、环境条件控制、方法确认、设备管理记录、样品和质量监控、抽样记录、检测报告等。‎ ‎4.2记录的编号方式:‎ ‎4.2.1质量、技术记录编号方式:‎ 101‎ LJJ/QR □□ - □□ – □□□□□□□ ‎ ‎(程序文件编号) (顺序号) 右侧流水号(7位)‎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1-2020‎ 共 5 页 第 2 页 标题:记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2检测原始记录编号方式:‎ LJJ/QR21-02-检测类别—□□□□□□□ 右侧流水号(7位)‎ 例:钢筋焊接原始记录LJJ/QR21-02-焊接 (右侧加流水号)NO.0000001。‎ 备注:原始记录有多张时,在检测类别后加“/01、/02”等加以区别,‎ 例:砂浆配合比原始记录由LJJ/QR21-02-砂配/01和LJJ/QR21-03-砂配/02两张 组成,每张右侧均有相应的流水号NO.0000001。‎ ‎4.3记录的内容:每项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便于检索,并确保信息的必要性、充分性、适宜性和可追溯性。‎ ‎4.3.1质量记录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设计、技术记录由各检测组根据检测要求设计,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生效使用。必要时由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对所设计记录的内容进行评审,评审其必要性、充分性、适宜性和可追溯性,并随着实践不断改进完善。资料管理员应有全套记录的清单和表式,在批准起用新表式时,旧表式应废止停用。‎ ‎4.3.2检测记录的信息完整性要保证能通过记录识别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包括足以使未参加检测的同专业人员从记录上查到检测报告所需的原始资料,使检测活动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过程重复。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1) 检测时环境条件,主要仪器设备,样品有效性等状况的检查及记录;‎ ‎(2)样品编号等有关样品的必要描述; ‎ ‎(3)检测过程中,根据作业指导书的检测程序,各检测项目的检测地点(不在本公司时),具体检测数据;‎ ‎(4)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意外事故及处理、必要的附加说明等;‎ 101‎ ‎(5)检测结束后对样品状况、有效性的检查及记录,仪器设备正常性的检查及记录;‎ ‎(6)各项目的检测日期、具体的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的签名;‎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1-2020‎ 共 5 页 第 3 页 标题:记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7)必要时原始记录应附有补充的检测依据等资料;‎ ‎(8)分包检测的项目,应将该分包方的检测报告作为该项目的原始记录;‎ ‎(9)备注。‎ ‎4.4原始记录的填写 ‎4.4.1原始记录应按规定在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产生时予以记录,不允许补记、追记、重抄,不得遗漏、简化、伪造或随意更改。要求达到使未参加检测人员能从记录上查到检测数据、相关计算式及检测报告所需的一切资料,使记录完善到可以按原记录进行“检测复现”的要求。‎ ‎4.4.2记录应用墨水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保证字迹清晰。‎ ‎4.4.3原始记录遇记录错误需更改时,应由原记录人员在记录错误的文字符号上划二横,在近旁写上正确的文字符号并签上更改人姓名或签名缩写,不得在错误的文字符号上涂改,以致辩认不清原有的错误字样。对影响检测结论的重要数据的更改应说明原因经组长签名确认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4.4.4原始记录中没有内容的空白项,应做识别标识。‎ ‎4.4.5对电子存储的记录的修改应设置修改权限,以避免原始数据的改动,并应及时备份,避免丢失。‎ ‎4.5原始记录数据处理要求 ‎4.5.1数据处理时,发现异常数据不可轻易剔除,应报告技术负责人共同复测,经过分析比对研究后决定取舍,将复测数据和分析记入原始记录。‎ 101‎ ‎4.5.2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应符合有关误差理论的规定。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检测依据中技术参数有效位数相同,如检测数据有足够精度,为有利于正确判定可多保留—位有效数字。‎ ‎4.5.3数值修约规则和极限数值的表达在程序设计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1-2020‎ 共 5 页 第 4 页 标题:记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5.4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4.6 检测原始记录的整理和校核 ‎4.6.1 检测人员完成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后,应对收样单(即代合同)、检测原始记录、补充的检测依据、图片资料等,整理、装订后提交校核人员,并作为出具检测报告的依据。‎ ‎4.6.2校核人员应查看所有资料,并对检测原始记录中的计算、数字修约和判 定作复核,并在校核处签名。‎ ‎4.6.3检测原始记录的流水号应保持连续性,缺号时需说明原因经组长审核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4.7记录的收集 各部门的各类记录应分别根据各程序文件的规定按固定流程和时间要求传递,凡程序文件中未规定归档时间的记录,使用后先保存在各使用部门,年终归档至资料管理员,资料管理员进行登记。‎ 检测记录的保存可以纸质的或者电子拷贝的,在通过测量系统直接记录原始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不保留原始观察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应按《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要求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保留修改痕迹。必要时,进行电子存储记录的存储介质更新,以保证存储信息能够读取。‎ ‎4.8归档记录的保存 ‎4.8.1‎ 101‎ 综合组是本公司记录归档保存的职责部门,由资料管理员进行归档记录的管理。资料管理员对归档记录应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归档记录按内容分类、按时间顺序编目,数量多的可考虑区域分类。应建立归档记录台帐。‎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1-2020‎ 共 5 页 第 5 页 标题:记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8.2记录可存于任何媒体上,例如硬拷贝或电子媒体。‎ ‎4.8.3综合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防火、防潮、防尘、防盗等),保证归档记录在保存期限内完好无损。‎ ‎4.8.4所有记录实施保密制度,不允许外借,对其查阅和复印均实行权限管理,应经公司经理批准后,由资料管理员办理查阅或复印,防止泄密、丢失和损坏。‎ ‎4.8.5检测记录的保存可以纸质的或者电子拷贝的,在通过测量系统直接记录原始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不保留原始观察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应按《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要求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保留修改痕迹。必要时,进行电子存储记录的存储介质更新,以保证存储信息能够读取。‎ ‎4.8.6记录归档保存期一般至少6年,质量记录可在第二个认证周期结束后销毁上一认证周期内形成的质量记录,检测记录应和检测报告一起至少存期20年,仪器设备档案记录应保存至该仪器设备报废或注销。如超过保存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经审批后执行销毁。‎ ‎5.记录 ‎ LJJ/QR21-01 记录清单 ‎ LJJ/QR21-02 检测项目原始记录 ‎ LJJ/QR21-03 原始记录领用登记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2-2020‎ 共 4 页 第 1 页 标题: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为有效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验证本公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要求及实施效果的有效性,并为持续改进、完善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及附加审核。‎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 ‎3.1.1内部审核工作的策划及资源保障;‎ ‎3.1.2任命内部审核组组长,选择合适的内审员完成特定的审核工作;‎ ‎3.1.3对内部审核工作进行控制、指导;‎ ‎3.2内部审核组组长 ‎3.2.1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3.2.2指导审核组成员实施审核,归纳审核组意见,得出审核结论;‎ ‎3.2.3编制和完成审核报告;‎ ‎3.2.4负责审核组内外的沟通、协调。‎ ‎3.3内审员 ‎3.3.1按照内审实施计划,准备、实施并报告审核工作;‎ ‎3.3.2跟踪验证不符合项整改情况;‎ ‎3.4不符合项责任部门负责人负责制订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及组织实施;‎ ‎4.程序内容 101‎ ‎4.1质量负责人根据质量活动和技术活动的现状、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在每年初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该计划应保证一个年度内的一次或多次内部审核活动能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覆盖公司与质量职责有关的所有检测工作。计划应考虑以往内审和外部评审的结果,以及纠正措施的验证情况,对重要的或问题较多的部门和要素应加强审核频次和力度。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由经理批准。‎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2-2020‎ 共 4 页 第 2 页 标题: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年度内部审核计划之外,怀疑个别部门或活动要素发现的不符合工作不符合相关政策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时,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对部门或活动要素进行附加审核。当下列情况发生时也宜进行附加审核:‎ a)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时;‎ c)法律、法规及其它外部环境的变更;‎ d)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半年内)。‎ ‎4.3质量负责人按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或附加审核计划在实施内审前组建内审小组,任命内审组长和小组成员。内审组长和内审员应在公司内审员或外审员选择担任。‎ ‎4.4内审组组长编制内审实施计划,该计划应保证内审员尽可能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内审实施计划应在实施前1周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放至各内审员和各受审核部门,受审核部门如有异议,应在实施审核的前5天通知内审组长,以便对计划作出修订。内审实施计划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 b)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c)审核时间及日程安排;‎ d)受审核部门;‎ e)审核报告分发范围。‎ ‎4.5受审核部门应做好必要的准备,确定配合人员、准备好向审核组提供所需检查的资料等。‎ ‎4.6内审组组长负责组织编写内审活动检查表,详细列出审核内容、依据、抽样方法等,审核应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所有场所和所有活动。‎ 101‎ ‎4.7首次会议 a)参加人员: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小组成员、各组长、全体检测人员。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与会者签到;‎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2-2020‎ 共 4 页 第 3 页 标题: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b)会议内容: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组成、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式、成员分工、日程安排及其它有关事项。‎ ‎4.8现场审核 a)内审组长全面控制内审全过程,掌握内审员审核具体情况;‎ b)审核中内审员应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注重客观证据;‎ c)内审员按计划并根据检查表对受审核部门进行现场审核; ‎ d)内审员将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情况和支持性证据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不符合工作需经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 ‎4.9内审员收集信息的方法 a)选择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或岗位人员面谈;‎ b)对检测活动、工作环境和周围条件的观察;‎ c)查阅相关文件和记录;‎ d)现场检测操作、检测能力考核;‎ e)查阅其他信息来源(如顾客反馈、质量事故等)‎ ‎4.10不符合项应建立在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手段所获得事实的基础上,可验证并证明是真实的信息,不可通过估计、猜想、分析、推断或者传闻等作为依据。‎ ‎4.11内审组会议 现场审核后,内审组组长召开内审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客户、分包方签定的合同要求,分析讨论、确定不符合项及审核结论。‎ ‎4.12末次会议 101‎ a)参加人员: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小组成员、各组长、全体检测人员。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与会者签到;;‎ b)会议内容:内审组组长重申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宣读不符合项报告,提出纠正措施要求,代表内审组通报内审结论,‎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2-2020‎ 共 4 页 第 4 页 标题: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c)检测中心经理或质量负责人提出意见或要求。‎ ‎4.13内审报告 现场审核后3个工作日内,内审组组长完成“内部审核报告”,交质量负责人审核,经理批准。具体报告内容应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 b)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c)审核时间、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符合项分布情况分析,不符合项数量及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f)对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建议;‎ g)报告的分发范围。‎ ‎4.14内部审核报告按《文件管理程序》进行发放。‎ ‎4.15受审核部门对不符合工作进行原因分析,必须在5个工作日之内提出整改计划和完成的期限,内审员负责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具体执行《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 ‎4.16内审相关记录及内审报告由内审组长收集后提交质量负责人归档,内审工作输入年度管理评审。‎ ‎6.记录 ‎ LJJ/QR22-01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 LJJ/QR22-02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 LJJ/QR22-03 内部审核检查表 ‎ LJJ/QR22-04 不符合项记录表 ‎ LJJ/QR22-05 内部审核报告 101‎ LJJ/QR22-06 会议记录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3-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定期系统的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职责 ‎3.1经理负责批准“管理评审计划”、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报告、确保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和管理评审输出的实施;‎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协助经理做好管理评审的策划,组织召开管理评审会议,编制管理评审报告,负责管理评审决议的落实和验证工作;‎ ‎3.3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负责准备、提供有关的评审输入资料,负责制定管理评审整改计划和执行;‎ ‎4.程序内容 ‎4.1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内外环境变化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等因素适时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报经理批准。管理评审一般每12个月进行一次。当公司内、外部有特殊或重大变化时(如机构重大调整、认可准则有重大变化等)应及时进行补充性管理评审。‎ ‎4.2管理评审计划包括以下内容:评审目的、评审依据、评审方式、评审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评审的主要内容、评审输入的各种信息收集和要求等。‎ ‎4.3在管理评审会议前,质量负责人应在评审的前2周制定出管理评审计划,经理批准后发放至各部门,并要求及收集相关人员的评审输入资料。‎ ‎4.4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101‎ b)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 d)质量目标实现程度;‎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3-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e)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f)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g)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h)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i)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j)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k)资源的充分性;‎ l)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m)改进建议;‎ n)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 ‎4.5管理评审的实施 ‎4.5.1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4.5.2公司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职工代表参加管理评审会议。‎ ‎4.5.3按照管理评审输入内容逐项评审。‎ ‎4.5.4管理评审会议需对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并形成管理评审输出,输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改进措施;‎ b)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资源需求。‎ ‎4.6管理评审报告 ‎4.6.1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质量负责人根据评审过程、评审决议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报经理批准。‎ ‎4.6.2资料管理员加盖“受控”‎ 101‎ 章后,按照质量负责人批准的发放范围,分发至相关人/部门。‎ ‎4.7持续改进 ‎4.7.1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需要改进的事项,由相应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3-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实施改进的详细计划,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相应部门实施。‎ ‎4.7.2质量监督员协助质量负责人做好改进事项实施的检查、督促和验证工作。‎ ‎4.8管理评审报告和有关记录由质量负责人收集归档,保管期至少6年。‎ ‎5.记录 ‎ LJJ/QR23-01 管理评审计划 ‎ LJJ/QR23-02 管理评审报告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4-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检测方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为控制检测方法的选择、确认和使用,规范使用检测实施细则,控制检测方法偏离,确保按照计量认证证书附表的认证项目开展检测工作及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 适用于现有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包含检测实施细则)的选择、使用、变更管理,适用于开展新检测项目时检测方法的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总体管理工作。现有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偏离的审批,开展新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检测实施细则)的审批。‎ ‎3.2综合组负责合同评审中检测方法的确认和选择。‎ ‎3.3检测组组长负责现有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的正确使用(含偏离申请、技术培训、方法变更具体工作),负责开展新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选择、作业指导书编制,参与新项目检测方法评审。‎ ‎3.4质量负责人负责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使用的有效性监控,变更申报。‎ ‎3.5资料管理员负责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跟踪、检测方法的文件化日常管理。 ‎ ‎4.程序内容 ‎4.1现有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的管理 ‎4.1.1检测方法的选用:通过合同评审,确保使用的检测方法为资质认证证书附表(能力表)中的方法标准,不涉及自行制定的方法和非标方法的应用。作业指导书使用现有受控的检测实施细则。(a)、本公司应确保现有检测项目使用的检测方法为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或技术规程 ,并通过计量认证资质评审,不使用非标方法,也不自行制定检测方法;依据“资质认证证书附表(能力表)”形成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技术标准)一览表”‎ 101‎ ‎。(b)、当委托方指定检测方法时,合同评审人员负责检查委托方指定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 ‎ 若客户提供的方法不适用或已过时,业务受理人员应告知客户,共同另选符合本 公司资质认证证书附表(能力表)中的方法标准,必要时同时联系检测组或技术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4-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检测方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负责人确定检测方法。(c)、当委托方未指定检测方法时,合同评审人员负责明确约定使用资质认证证书附表(能力表)中的方法标准。‎ ‎4.1.2作业指导书(检测实施细则)的管理:(a)、如果标准中未包含如何进行检测的简明并足够的信息,本公司应编制检测实施细则对标准加以补充,以确保应用与标准的一致性。(b)、依据“资质认证证书附表(能力表)”的检测项目和使用标准方法情况,各检测组编写必需的检测实施细则,经内部评审确认,形成 “检测方法一览表(检测实施细则)”。(c)、检测实施细则的文件化管理等同于标准,按《文件管理程序》进行受控管理,确保使用人员使用最新有效版本。‎ ‎4.1.3检测方法的偏离: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检测工作不能完全满足检测标准或有关规定时,由检测组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偏离的原因和内容,做出不影响检测质量的技术判断或控制措施,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审(检测方法偏离验证报告),经审批后实施,必要时需经客户同意。偏离的程度和细节应在原始记录中表明,必要时应在检测报告中说明。‎ ‎4.1.4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确认和跟踪:(a)、在资质认定复审、扩项申请提交前的1个月内,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将申请项目中应用的方法列表,由资料管理员报标准化研究机构进行有效性确认,由其出具正式的“方法有效性确认报告”,确保申报的检测项目使用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标准;(b)、资料管理员负责定期(一般规定为半年)跟踪资质认证证书附表(能力表)中所使用检测方法标准的有效性。通过检测协会、浙江质量网、期刊、行业情报网、行业会议等多种渠道密切关注标准的变更情况,填写“标准有效性跟踪表”,当识别到检测方法发生变更时,应立即报告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组织识别变更信息并启动检测方法变更工作;(c)、从事检测工作相关的所有岗位人员(检测人员、报告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质量监督员、技术负责人等)也应通过各种渠道随时收集检测方法变更信息,有变更信息时,报告技术负责人,由其组织识别变更信息并启动检测方法变更工作。‎ 101‎ ‎4.1.5检测方法的变更:当识别到检测方法标准发生变更时,技术负责人组织落 实新标准收集、新标准对检测方法的变更情况、新标准培训(有外部培训时,参 加外培。)(要求合同评审人员、检测人员、质量监督员、报告审核人员、授权签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4-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检测方法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字人等检测相关人员的培训)、仪器设备确认、检测环境适应确认、操作实施细则修订、典型报告和原始记录的修订、组织检测组试运行(质量检测监督)等技术质量相关活动,进行试运行后,技术负责人组织新检测方法能力内部评审(检测能力确认表),经确认具备新检测方法检测相应能力后,由质量负责人在新标准实施前根据资质认定管理部门规定要求申报标准变更。经过批准变更确认后,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文件化变更等工作、实施新检测方法。在标准过渡期内,应慎重控制检测方法使用。‎ ‎4.2开展新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的管理 ‎4.2.1开展新检测项目筹建负责人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应使用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或技术规程,不使用非标方法和自行制定检测方法。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时,应制订所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说明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以及样品的处置、制备等作业指导书(检测实施细则)。如果标准规范中已包含了如何进行检测的足够信息,则无须再制订作业指导书。‎ ‎4.2.2应对检测方法标准进行充分学习研究、并做好培训工作。‎ ‎4.2.3筹建基本完成,试运行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新检测项目内部评审(检测能力确认表),着重评审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经内部评审确认具备基本能力后,后续安排检测方法标准有效性确认、外部比对试验等质量、技术活动,具备符合资质认定申报条件后由申报扩项申请。‎ ‎4.3检测方法文件化管理:检测方法标准、规范或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单、典型性报告、软件等文件化管理,均应按照《文件管理程序》、《记录管理程序》等相应程序进行。‎ ‎5.记录 LJJ/QR24-01 检测方法(技术标准)一览表 LJJ/QR24-02 检测方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览表 101‎ LJJ/QR24-03 标准有效性跟踪表 LJJ/QR24-04 检测能力确认表 LJJ/QR24-05 检测方法偏离验证报告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5-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当用户需要获悉检测项目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当检测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有可能影响检测结论时,本公司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为规范和统一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程序,证明检测的结果具有可接受的不确定度,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公司需要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的项目。‎ ‎3.职责 ‎3.1检测组负责各项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编写、审核工作。‎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批准。‎ ‎4.程序内容 ‎4.1检测组提出需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项目,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4.2检测组负责落实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编写工作。评定工作以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指导。‎ ‎4.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应针对本公司检测项目中所包含的主要参数和量程进行。对给定条件下的所有不确定度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 ‎4.4对测量不确定度有影响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所用的测量仪器和标准物质、所用的检测方法、检测环境条件、被检测物品的状况以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4.5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4.5.1题目 ‎×××(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5.2概述 a. 依据的标准、代号;‎ 101‎ a. 测量原理的简述。‎ ‎4.5.3评定模型 建立被检测和各影响量的数学关系。‎ ‎4.5.4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5-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对每一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 ‎4.5.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评定方法分为A类不确定度评定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 a. A类不确定度评定,按统计的方法以标准偏差计算,其自由度可由检测次数获得;‎ b. B类不确定度评定,按非统计的方法计算,其自由度可由评定的可靠程度进行估算。‎ 求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值及其自由度,并说明获得每个分量数值所使用的方法和依据。‎ ‎4.5.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a. 将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数值、来源、灵敏系数、自由度汇总列表;‎ b. 将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合成。‎ ‎4.5.7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为包含因子,一般取 ‎4.5.8不确定度报告 ‎×××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 …… , k= …… , p= …… ‎ ‎4.6检测组完成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4.7在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来源发生变化时,检测组应及时重新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或计算,据此重新编写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8所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参照检测报告进行归档保存。‎ 101‎ ‎4.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是本公司受控的技术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5.记录 ‎ LJJ/QR25-0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目录 LJJ/QR25-02 测量不确定度检测原始记录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6-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对用于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等功能的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包含软件)进行有效控制,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的、适当的检查,确保检测数据输入或采集准确性,确保检测数据存储、转移和处理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行检测数据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的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工作。‎ ‎3.2质量负责人负责程序运行的监督检查。‎ ‎3.3检测组负责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及软件的使用和管理。‎ ‎3.3资料管理员负责关键验证资料保存。‎ ‎4.程序内容 ‎4.1数据完整性保证 ‎4.1.1数据的采集:在检测工作中,需要对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输入数据或参数的,必须由检测人员进行操作,操作前后须仔细核对输入数据或参数是否完整、正确并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以确保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4.1.2数据的传输: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对传输装置及线路进行检查,保证其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和保养。检测人员应作好数据传输前后的处理程序(如必要时进行的数据压缩、打包和解压缩操作),并对所传输数据的完整性进行必要的核对。‎ 101‎ ‎4.1.3数据的处理:检测人员应正确使用软件对所采集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1.4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测人员在数据采集、传输及处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采集、传输及处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过程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检查、‎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6-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核对。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检查原有或现有数据是否完整、有效,必要时重新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或上报质量负责人。‎ ‎4.1.4数据的备份:检测组对于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输入、采集、处理后的数据及结果必须妥善地加以保存,及时地进行备份;另外检测组每半年将数据提供资料管理员,由资料管理员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备份和保存。‎ 所有检测结果均应打印并作为原始记录予以保存。无论是存贮于计算机中或是备份的数据必须进行分类、建立目录,以便于检索或调用。有关软件及数据库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使用不当而造成数据的破坏和丢失。‎ ‎4.2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及软件的使用和管理 ‎4.2.1与检测工作有关的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管理范围。其申购、采购、验收、停用、报废等工作均由设备管理员按《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4.2.2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必须符合其使用要求和检测工作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干扰、接地和电源等因素),并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保证其功能良好、运行正常。‎ ‎4.2.3检测组负责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及软件的使用、维护、保管及安全保密工作。原则上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由专人保管和使用,其他人使用须征得组长的同意。‎ ‎4.2.4检测组对所使用的软件、数据库等应建立相应的目录,如可能应对软件进行备份和程序打印、形成文件,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将上述备份随意外借,确有必要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4‎ 101‎ ‎.2.5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删或改动计算机内的文件。当软件需进行升级或更新时,在确认不会对校准或检测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应及时地由专人负责将新版软件进行安装和调试,必要时可要求软件供应商提供支持。‎ 计算机软件应能符合检测工作的需要。软件中有关数据的输入、采集、处理、存贮及检索等过程应符合有关检测工作的要求或有关检测依据中的规定。‎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6-2020‎ 共 3 页 第 3 页 标题:自动化数据控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6检测组负责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确认、验证和运行检查,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验证记录交资料管理员归档保存。‎ 在以下情况需要对软件进行人工验证:‎ a)新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自行开发);‎ b)现有软件进行更新后;‎ c)必要时(时机:报告抽查、能力验证等)对已验证过的软件再验证;‎ d)计量认证前,应对所有软件进行验证。‎ ‎4.3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4.3.1用于检测的计算机必须设立使用权限,严禁超越权限使用。不准将有关 程序、数据等资料置于可共享状态,防止非授权人员通过有关途径(如局域网等)‎ 接触和修改计算记录。‎ ‎4.3.2不准使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与检测工作无关的活动。‎ ‎4.3.3各部门对计算机中有需要保密内容的,应做加密处理,限制加密措施的扩散范围,以防止失密。‎ ‎4.3.4计算机应设置防病毒程序,使用存储盘进行操作的,必须事先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未经检查的存储盘不得使用,以免计算机感染病毒,一经发现病毒应立即与停止使用,若程序或数据已被破坏的,应及时使用备份恢复。‎ ‎4.3.5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通报设备管理员,查明情况后,确须外部人员修理的,应在修理过程中采取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存储的程序或数据失密或被修改。‎ ‎4.4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4.5用于其他方面(如财务、设备管理、报告报表编制等)的计算机的管理也可参照本程序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101‎ ‎5.记录 LJJ/QR26-01 计算机软件验证登记表 LJJ/QR26-02 计算机软件确认、验证记录 ‎ LJJ/QR26-03 数据备份保存登记表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7-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样品抽样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规范抽样工作原则、抽样方法、抽样方案、抽样人员、抽样过程记录、所抽样品管理等工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 本公司检测业务主要为见证委托检测或委托检测,一般情况由委托方或监理负责样品的抽样,当有参与或独立抽样时,应执行本程序。‎ ‎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抽样方案的审批、抽样任务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 ‎3.2 检测组负责抽样方案的编写、审核及抽样工作的实施。‎ ‎4.程序内容 ‎4.1抽样原则 ‎4.1.1 凡上级下达的产品质量指令性检测或专项检测的抽样工作,任何人不得事先以任何方式通知被抽企业和单位。‎ ‎4.1.2抽样工作应由至少二名人员进行。抽样人员必须工作认真、遵纪守法、保持公正立场,对被抽企业的名单和抽检项目应严守保密,不徇私舞弊。‎ ‎4.1.3当参与抽样时,抽样工作要在业主或监理人员的见证下,严格按技术规程或制定的抽样方案进行。‎ ‎4.2抽样方法 ‎4.2.1政府指令性样品的抽样,应按指令性检测抽样方案规定的要求抽样。‎ ‎4.2.2有关标准、规范对抽样方法和程序有规定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 ‎4.2.3若有关标准、规范中没有抽样方法和程序的规定时,检测组应制定抽样方案,经组长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101‎ ‎4.2.4委托方提供的抽样方法。‎ ‎4.2.5 合同约定的抽样方法。‎ ‎4.3 抽样准备 ‎4.3.1抽样人员应事先准备文件化的抽样计划和程序,便于现场使用。‎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7-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样品抽样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3.2抽样人员熟悉抽样方法.‎ ‎4.3.3抽样人员领取抽样封签、抽样单、准备身份证件及样品容器等。‎ ‎4.4 抽样工作 ‎4.4.1抽样人员到达抽样现场后,向被抽的企业或单位的人员出具相关证明,提出需协作的事项。‎ ‎4.4.2抽样人员查看现场,了解被抽样品情况,在相关各方人员见证的情况下,按规定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4.4.3需要备样时,同时抽齐备样。‎ ‎4.5抽样记录:‎ ‎4.5.1抽样记录(抽样单)应包括足够信息,包括抽样程序、抽样人员识别、现场条件、被抽样品的信息等。‎ ‎4.5.2抽样人员在现场应及时将必要的数据和操作过程记录在“抽样单”中;并经各方代表签字确认。‎ ‎4.5.3 如果客户要求偏离、添加或删节相关文件化的抽样程序,抽样人员要对偏离进行评估,并及时汇报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做出相应处理意见后执行。‎ 抽样人员应将变动的情况在“抽样单”中详细记录。抽样偏离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并在检测报告中体现。‎ ‎4.6 封样工作:‎ ‎4.6.1 已抽取的样品临时划定一个合适地点暂存,样本抽齐后,抽样人在封签上签字,注明抽样日期,并用封签封固后及时带回公司。‎ ‎4.6.2 对无法立即带回的样品,应随抽随做标记,标记应牢固,不易破坏。并在“抽样单”上注明送样人,在限定时间内送至检测地点。‎ 101‎ ‎ 5.记录 LJJ/QR27-01 抽样单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8-2020‎ 共 4 页 第 1 页 标题:样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对检测样品的接收、标识、流转、存储、保护、制备和处置等过程进行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样品不发生混淆、损坏、变质和丢失,保证样品的有效性、完整性和代表性,并做好样品的保密和所有权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各类检测业务中检测样品的管理。‎ ‎3.职责 3.1经理负责样品管理所需资源的保障。‎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样品总体管理。‎ ‎3.3综合组负责样品接收和对样品完整性及检测要求适应性的确认。‎ ‎3.4检测组负责样品流转、确认、存储、检测、处置等过程的控制。‎ ‎4.程序内容 ‎4.1接收 在合同评审时,应在合同中记录样品的状态,例如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方法要求的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等。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在合同签订前询问客户或相关人员,以得到进一步说明,并记录讨论的内容,方可签订合同并告知相关检测人员:(1)对检测样品是否适宜检测有疑问;(2)检测样品不符合委托信息(如抽样单、合同或其它方式)中的描述;(3)对样品检测要求的描述或规定不够详细、明确。‎ 如遇特殊样品的检测,收发员应及时与检测组组长或检测人员沟通。必要时上报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特殊样品进行评审。‎ ‎4.1.1送检样品的接收 101‎ 收发员办理好委托手续后,在样品或其外包装上贴上带有唯一性标识的标签。‎ 接收人员在接收样品时,应根据委托检测合同和相应的检测标准规范,与见证人员和委托方共同核查样品状况(外观、数量、型号、规格、产品执行标准等)、附件和检测相关的资料的符合性。送检的样品若需委托方加工准备的,由接收人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8-2020‎ 共 4 页 第 2 页 标题:样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员在样品上做好标记,并将加工要求告知委托方。‎ 当送检样品信息与检测标准要求不相符或与合同内容不相符时,由综合组与委托方协调。若无需退样,但需要更改合同信息,由综合组按“合同评审程序”办理。若需要退样或更换样品,由综合组与委托方沟通,做退样或重新见证送样处理。委托信息不变而样品需更换的,委托方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见证送样,逾期由综合组按退样处理(样品不适宜检测时)或由检测组按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检测(样品适宜检测时) 。‎ ‎4.1.2现场检测样品的确认 指定的检测员根据检测委托合同和相应的检测标准规范,与见证人员和委托方共同核查样品状态和信息的符合性,由见证人员签字确认。发现样品状态、信息与合同信息不相符或样品不具备检测条件时,应上报检测组组长。检测组组长与委托方沟通并评审后,决定是否需要更改合同或何时再次进行样品确认,必要时上报技术负责人进行评审。若需更改合同,由综合组按“合同评审程序”办理。‎ ‎4.2样品应具有唯一性标识。‎ ‎4.2.1送检样品的唯一性标识,应包含送样日期、样品编号、检测状态、样品有效性情况。样品编号由收发员按不同检测类别录入“建筑材料检测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由“检测类别”(中文名称) +“年份”(两位数字)+“流水号”(五位数字)+“分样号”组成;‎ 例如本公司2020年第10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样品,其唯一性标识应为“砼压1600010-1”;若有两组样品,则对应这两组样品的编号为“砼压1600010—1”和“砼压1600010—2”。‎ 检测状态分为:待检、在检、检毕。在“□”划“√”‎ 101‎ 表示样品当前的检测状态。‎ ‎4.2.2现场检测样品唯一性标识:用被检测部位构件的轴线名称或被检测桩的桩号来表示;例如回弹构件“十层柱5/A”、保护层厚度“三层顶梁7/A-B”、桩低应变动测桩号“21楼87号桩”等。‎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8-2020‎ 共 4 页 第 3 页 标题:样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3样品的流转 ‎4.3.1综合组和检测组应保证样品流转过程的无缝衔接,对于现场抽取的样品应在被抽取样品上直接用记号笔填写样品部位、抽样日期、抽样人员等以便于识别,必要时形成影像资料留档。在流转过程中要求见证人员全程见证,必要时在流转过程结束后由见证人签字确认。流转后的样品应放置于待检区或指定区域。‎ ‎4.3.2检测人员对流转的样品有疑问时,应及时与综合组和委托方联系,进一步沟通确认后再进行检测。‎ ‎4.3.3样品流转到检测人员时,检测人员应再次核对样品信息,并在原始记录上做好记录。‎ ‎4.4样品的存储 ‎4.4.1公司应设立适宜的样品存储设施设备。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避免相互影响和混淆。样品存储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和安全保护要求,如通风、防潮、密闭、隔离等。必要时需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4.4.2对存储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样品,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定期监控和记录。‎ ‎4.5样品的处置 ‎4.5.1送检样品的处置 应按合同约定和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样品。若合同中未约定或检测标准中对留置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不应少于3个工作日。对于检毕破坏性的样品不作留样,将报废样品放置在指定区域,统一处置。对于检毕非破坏性的样品,按样品处置作业指导书执行,必要时予以记录。‎ ‎4.5.2现场检测样品的处置 101‎ 对于现场检毕样品,检测人员做好相关标记,由委托方自行处理。需做留样处理等特殊情况时,检测人员应与委托方商定样品处置要求。‎ ‎4.6样品在制备、流转、存储、检测、处置等各环节均应加以防护,避免受到非检测性损坏、变质,且样品唯一性标识不得改变,以防止丢失和便于追溯。样品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8-2020‎ 共 4 页 第 4 页 标题:样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如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应在原始记录中说明,并向检测组组长汇报,按“不符合工作程序”处理,同时应立即与委托方联系。‎ ‎4.7分包样品的管理 各检测组对提供给分包检测单位的样品,在交付前应检查样品完好性。交给分包检测单位的样品应有对方接收凭证,并明确检毕样品退样方式。‎ ‎4.8样品的保密和所有权保护 与样品有关的所有人员应严格执行《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程序》,对委托方的样品、附件及有关信息负有保密责任,留样期内的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5.记录表格 LJJ/QR28-01 样品退样登记表 LJJ/QR28-02 样品处置记录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9-2020‎ 共 3 页 第 1 页 标题: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为有效的监控检测工作的有效性,采用技术校核工作,来验证检测工作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证明检测工作的稳定性、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检测工作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计划,并监控活动执行情况,及进行有效性评价和后续改进。‎ ‎3.2检测组负责实施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计划,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 ‎3.3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4.程序内容 ‎4.1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结果的质量状况组织制定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内容一般包括:‎ a)质控计划组织方或比对方 b)所采用的质控手段。‎ c)实施计划的具体时间。‎ d)实施质控的项目(或参数)。‎ e)标准依据或检测方法。‎ f)质控结果评价标准。‎ g)获取样品的方式。‎ h)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4.2质量控制手段可包括(但不限于):‎ 101‎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c)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d)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9-2020‎ 共 3 页 第 2 页 标题: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e)与其他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4.3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a)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b)参加外部比对(能力验证)的频次和结果;‎ c)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经验;‎ d)检测人员岗位变动;‎ e)新采用或变更的检测方法;‎ f)检测工作的业务量;‎ g)与其他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的可获得性;‎ h)内部质量控制结果偏差时;‎ j)存在客户对检测结果投诉的、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的等。‎ ‎4.4本公司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开展举办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具体按《能力验证管理程序》执行。‎ ‎4.5内外部比对活动 ‎4.5.1各检测组组长负责按照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计划,组织实施具体检测项目/参数比对活动,必要时通知质量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落实检测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方法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测,将比对结果和比对分析及时上报技术负责人。‎ ‎4.5.2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检测有效性结果质量监控计划中与其他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活动,负责与其他检测机构进行联系,选定比对方。实施外部比对时通知质量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负责对计划实施进度进行总体控制,及组织对比对结果和活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01‎ ‎4.5.3按照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计划,质量负责人组织监督员对比对活动进行质量监督,当监督过程中发现不符合工作时,按照《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执行。‎ ‎4.6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质控计划、质控手段、质控效果进行评价。当质控结果偏离预先判据时,应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并分析不符合原因,当对本公司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29-2020‎ 共 3 页 第 3页 标题: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有怀疑时,技术负责人指导利用不同检测人员、不同仪器设备或不同检测方法等复测手段验证检测结果.根据质控结果和不满意结果的追溯及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提出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水平的具体措施;指导制定进一步的质控计划。‎ ‎4.7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活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收集和保存。负责对检测有效性质量监控活动的有效性总结评价及改进,输入管理评审。‎ ‎5.记录 ‎ LJJ/QR29-01 年质量控制计划表 LJJ/QR29-02 比对结果评价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0-2020‎ 共 1 页 第 1 页 标题: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保证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参加的能力验证活动。‎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能力验证组织实施工作。‎ ‎3.2检测组负责实施能力验证活动。‎ ‎3.3质量监督员负责对能力验证活动的质量监督工作。‎ ‎4.程序内容 ‎4.1本公司积极参加在检测能力范围内的资质认定部门、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开展的能力验证活动。‎ ‎4.2收到能力验证通知后,技术负责人召集相关检测组组长和有关人员确定参加验证比对的技术准备工作,并落实参加验证比对的检测人员、检测环境设施、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实施时间和其他资源等。‎ ‎4.3检测组负责能力验证的具体实施,及时组织参加验证比对人员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组织者要求和本公司工作程序进行验证比对工作。验证比对结果由技术负责人及时反馈给组织者。‎ ‎4.4质量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负责对能力验证实施过程进行质量监督。‎ ‎4.5收到组织方反馈的能力验证结果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检测组对参加的验证/比对项目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4.6当本公司参加的能力验证结果合格时,证明参加能力验证比对项目/参数运行正常。‎ 101‎ ‎4.7当参加的能力验证结果可疑、离散、不合格时,技术负责人及时汇报公司经理并组织实施整改,具体按照《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执行。‎ ‎4.8能力验证相关资料由技术负责人收集整理归档,并输入管理评审。‎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1-2020‎ 共 7 页 第 1 页 标题: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规范检测报告型式(含格式、主要内容、结论、解析说明等)、编制、审核、批准、用章、发放、归档、更改、保存以及销毁等工作,确保检测报告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的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测报告型式、编制、审核、批准、用章、发放、归档、更改、保存以及销毁等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典型性报告的管理。‎ ‎3.2授权签字人负责报告的批准签发。‎ ‎3.3检测组组长负责本组报告的审核。‎ ‎3.4检测人员负责检测报告的出具。‎ ‎3.5收发员负责报告的打印、签章、发放。‎ ‎3.6资料管理员负责检测报告的归档保存。‎ ‎4.程序内容 ‎4.1检测报告的报告型式(典型性检测报告)管理:‎ ‎4.1.1检测报告的唯一性编号方式: ‎ ‎ □ □□ □□□□□ ‎ 检测类别 年份(2位) 流水号(5位) ‎ 例:砂类2020年第10号的检测报告编号为:砂1600010。‎ 备注:检测类别用中文名称表示检测项目,例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砼配”表示;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用“保护层”表示。‎ 101‎ ‎4.1.2检测报告(典型性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4.1.2.1检测报告的封面使用统一格式:‎ ‎4.1.2.2检测报告应使用规范化汉字,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4.1.2.3检测报告应由计算机打印,报告卷面应清晰、整洁。‎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1-2020‎ 共 7 页 第 2 页 标题: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1.2.4检测报告应采用统一的、基本固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设计应合理,表达方式尤其是检测数据的表达便于理解,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为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以及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检测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标题,“XX检测报告”;(XX代表检测项目名称)‎ b)本公司的名称和地址、进行检测的地点;‎ c)检测报告的唯一性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d)委托方的名称,实施见证送样的工程名称,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 e)被检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标识;‎ f)样品的接收日期和检验日期;‎ g)检测依据和/或检测方法标识;‎ h)抽样日期、抽样人、送样人、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适用时);‎ i)检测性质:如委托检测、见证检测等 j)检测项目:按产品标准等检测依据中规定的相应名称填写,名称较为复杂的,允许按行业术语予以简化;‎ k)检测结果,表达方式为:(1)凡标准等检测依据中要用数值表达的,应用数据表示,数据的有效位数与检测依据要求相同或多一位;(2)有多个检测数值时,在允许情况下,可给出数值的范围,有不合格者,应说明不符合数据及其检测值(3)用文字表示的结果,用语应简明确切,并与技术要求呼应,用符号表示的,须在备注栏内注明符号的含义;(4)检测结果用图片、图表等形式表示,应在对应结果栏内说明“见报告第X页图X(或表X)”。‎ l)单项结论:表达方式为“合格”、“不合格”或“符合”、“不符合”;‎ 101‎ m)检测结论:对检测的综合评价结论用语应严密、明确、简练,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检测结论一般采用如下用语: ‎ ‎(1)客户委托检测报告结论:依据XXX标准(代号、名称)或检测依据(代号、名称),对所送样品进行检测,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或检测依据)‎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1-2020‎ 共 7 页 第 3 页 标题: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要求;其中……项目不符合标准(检测依据)要求,其余项目符合标准(或检测依据)要求;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标准(或检测依据)要求。(2)对于标准有分等(级)规定的样品,一般按样品所明示的质量等级评价。当不符合时,可以在备注栏中注明所达到的等级。对来样未标明质量等级的,按实际符合的等级判定,达不到最低等级的按不合格判定。结论用语为:“按XXX标准,对所送样品进行检测,该样品符合(不符合)XXX标准X等(级)品的要求。”(3)对委托方仅需要检测结果或数据的,不必设置检测结论栏。(4)由检测机构按规范规定在施工现场采样、封样进行检测,检测结论应对其试件所代表的母体质量状况负责,严禁出具“仅对来样负责”的检测报告。‎ n)对检测方法的任何偏离、增加或减少以及其他任何与特定的检测有关的信息,如环境条件等;‎ o)检测报告批准、审核、检测人员的签字或等效标识及报告签发日期;有注册专业工程师要求的专项检测报告,应加盖注册工程师专用章。‎ p)检测结果仅对所检验样品有效的声明(如果适用);‎ q)对分包方的检验结果的明确标识;‎ r)对估算的检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适用时);‎ s)未经检测中心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完整复制除外)的声明。‎ t)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u)备注: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4.1.3 典型性检测报告的管理:‎ ‎4.1.3.1 每次资质认定取得“资质认证证书附表(能力表)”后,依据能力表确定所有检测项目的典型性检测报告模板,形成“典型性检测报告一览表”‎ 101‎ ‎;在资质认定复审、扩项申请提交前的1个月内,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评审典型性检测报告 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4.1.3.2 新开展检测项目由对应检测组组织编写典型性检测报告,在扩项申请前应经过评审确定其符合性。‎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1-2020‎ 共 7 页 第 4 页 标题: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1.3.3 当检测方法或例如声明等重要信息发生变更时,应相应修改或重新确认典型性检测报告模板。‎ ‎4.1.3.4 当特殊原因或必要时,出具检测报告需与典型性检测报告模板有较大的偏离时,授权签字人在签发报告时应注意确认报告的符合性。‎ ‎4.2检测报告的编制:‎ ‎4.2.1检测报告的编制人一般为检测人员,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检测组组长指定人员编制。‎ ‎4.2.2按典型性检测报告的模板,根据检测原始记录编写相应内容,报告检测结果,出具检测结论。‎ ‎4.3检测报告的审核:‎ ‎4.3.1检测报告的审核人一般为检测组组长,特殊情况下为授权人员。‎ ‎4.3.2检测报告审核内容:‎ a)检测报告编制依据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单据的完整性;‎ b)检测报告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c)检测采用的检测依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d)检测所用仪器设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e)检测报告型式和内容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f)原始记录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g)检测结论和单项检测结论的正确性、一致性。‎ ‎4.3.3审核发现问题,应由报告编制人员进行改正;意见不一致时,交授权签字人裁定。‎ ‎4.3.4审核完毕并符合相关要求后,审核人员在报告的指定位置签名。‎ 101‎ ‎4.4检测报告的批准:‎ ‎4.4.1检测报告的批准人为报告授权签字人。‎ ‎4.4.2检测报告批准应着重检查以下内容:‎ a)检测报告批准是否经过了审核;‎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1-2020‎ 共 7 页 第 5 页 标题: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b)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c)检测结论的正确性; ‎ d)审核人员提出的需在报告批准中裁定的问题;‎ e)授权签字人认为有必要检查的其它内容。‎ ‎4.4.3在报告批准阶段检查出必须纠正的问题,由授权签字人将检测报告退回检测组,将问题纠正后重新送批。‎ ‎4.4.4授权签字人认为检测报告符合要求,签发报告,交综合组盖章发放。‎ ‎4.5检测报告用章和发放 ‎4.5.1综合组按规定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行业资质专用章、“CMA”章。盖章位置为报告封面和报告指定位置。当报告多于1页时,应加盖骑缝章。‎ ‎4.5.2综合组收发员凭客户有效证件(如收样单、付款凭证等)发放报告。‎ ‎4.5.3本公司一律采取书面检测报告发放,不使用用电话、图文传真或其它电子和电磁设备传送检测报告。 ‎ ‎4.5.4客户申请复印报告时,由客户填写“检测报告补发申请单”,综合组组长进行审批(特殊情况时,报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收发员、检测人员、资料管理员提供复印报告,重新加盖公章后发放。‎ ‎4.7检测报告的存档:‎ ‎4.7.1已批准报告副本及原始记录由检测人员交给资料管理员进行统一归档保存,检测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检测项目的送归档期限。‎ ‎4.7.2检测报告副本及原始记录保存期为20年。‎ ‎4.7检测报告的更改 ‎4.8.1发生以下情况时,可以对本公司发出的报告进行更改:‎ 101‎ a)不涉及检测数据或结论的基本信息中个别字增加、删减或错别字更正等;执行4.7.2条;‎ b)委托方自身原因(不涉及检测数据或结论),如工程名称、代表部位、生产厂名、批号、商标等需要更改,执行4.7.3条;‎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1-2020‎ 共 7 页 第 6 页 标题: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c)本公司原因(不涉及检测结论)引起检测报告存在问题,执行4.7.4条;‎ d)本公司原因或客户申请涉及到检测结论更正(改),执行4.7.5条。‎ ‎4.7.2检测组或综合组提出校正章申请,填写“报告更改校正章使用记录”,和原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报检测报告原批准人批准后,由综合组加盖“检测报告校正章”,并同时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 ‎4.7.3综合组受理委托方报告更改申请,由委托方填写“报告更正(改)申请表”,同时提供原检测报告及必要的证明资料。相关检测组组长进行审核后,报原报告授权签字人批准后进行更改,当原报告授权签字人不在岗时由其他授权签字人进行批准更改。‎ ‎4.7.4检测组提出报告更改申请,由检测组组长进行审核后,原报告授权签字人批准后进行更改,当原报告授权签字人不在岗时由其他授权签字人进行批准更改。由综合组负责与客户进行联系收回原报告后,发放更正(改)报告。‎ ‎4.7.5本公司自身原因或委托方提出的对已发放报告的检测结论进行更正(改)时,质量负责人组织收回原检测报告(含原始记录),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查明原因后进行报告更正(改),并重新发放报告。‎ ‎4.7.6检测报告更正(改)后,相关资料移交综合组,由综合组统一进行打印分发及归档。‎ ‎4.7.7更正报告的编号在原报告编号后加大写字母G,以区别原报告。更正报告还需在备注栏中声明:“本报告为XXXX号报告的更正报告,原报告作废”。‎ ‎4.7.8更正(改)报告的签发日期为更正(改)当日日期。更正报告应在原报告收回后发放。‎ ‎4.7.9原报告作为更正报告的原始凭据,连同“报告更正(改)申请表”‎ 101‎ 及相关文件资料或记录一并交资料管理员归档。‎ ‎4.8检测报告的“意见和解释”:(1)“意见和解释”属于附加服务,一般情况下,不提供“意见和解释”,当客户用于改进或指导需要书面形式的“意见和解释”时,由委托方填写“检测报告意见和解释审批表”,实行审批制度;(2)经批准后,由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1-2020‎ 共 7 页 第 7 页 标题: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相应的检测组组长负责组织出具“意见和解释”技术会议,参会人员除该检测报告的原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和授权签字人外,应包括检测组内其他技术人员,必要时技术负责人、经理层人员参加,形成书面的“ⅩⅩ检测报告的意见和解释”,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3)审批文件、“意见和解释”文本副本以及形成过程的会议记录、其他技术资料等相关记录,应与对应的检测报告一起归档。‎ ‎4.9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已发出的报告副本及原始记录按《质量监督管理程序》进行质量抽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应采用必要的纠正措施,确保检测报告质量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5.相关记录 LJJ/QR31-01 检测报告归档登记表 LJJ/QR31-02 检测报告发放登记表 LJJ/QR31-03 检测报告补发申请单 LJJ/QR31-04 检测结果不合格台帐 LJJ/QR31-05 报告更正(改)申请表 LJJ/QR31-06 更改/补发报告登记台帐 LJJ/QR31-07 报告更改校正章使用记录 LJJ/QR31-08 典型性检测报告一览表 LJJ/QR31-09 检测报告意见和解释审批表 101‎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2-2020‎ 共 2 页 第 1 页 标题:开展检测项目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1.目的 为保证新开展检测项目满足标准要求,保证新项目的工作质量,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须投入经费新开展的项目、利用现有设备新开展的项目及已经开展但其技术依据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 ‎3.职责 ‎3.1经理负责新项目的立项批准及资源保障。‎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新项目申报的技术审核。‎ ‎3.3检测组负责新项目的申报、筹建。‎ ‎4.程序内容 ‎4.1新项目筹建前期工作 ‎4.1.1检测组负责标准及其它技术资料的收集、调研,写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经费概算等。‎ ‎4.1.2检测组填写新开展项目申请表,由检测组组长签署意见后连同调研报告一并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理批准。‎ ‎4.1.3经理批准后列入工作计划并通知检测组。‎ ‎4.2新项目筹建 ‎4.2.1项目开展人员钻研、熟悉和掌握新项目的依据标准(检测方法)等技术资料,作好技术准备工作。所选用的检测依据或方法应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并现行有效。‎ 101‎ ‎4.2.2项目开展人员应列出所要购置仪器设备清单,做好仪器设备购置前的信息收集和调研工作,并按《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做好设备的订购、验收等工作。‎ ‎4.2.3项目开展人员根据标准、检测方法和其它资料编制作业指导书、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 ‎4.2.4组长负责、技术负责人协助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 程 序 文 件 文件编号LJJ/QP32-2020‎ 共 2 页 第 2 页 标题:开展检测项目管理程序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 发布日期:2020年2月1日 ‎4.2.5项目开展人员准备试样,按检测规范进行检测试运行,并做好试运行记录,同时至少试运行两次。‎ ‎4.2.6新项目筹建完毕后,由技术负责人、检测组组长及相关人员依据管理体系文件对新项目进行全面评审,并作好评审记录。评审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1)配备的仪器设备,其规格型号、量程、准确度等是否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仪器设备是否经过校准。‎ ‎2)项目检测场所环境控制设施的配备是否能达到检测标准要求的环境条件。‎ ‎3)检测人员是否接受该项检测的培训、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4)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内容是否合理、充分、准确、完整。‎ ‎5)适当时,分析重复性检测的标准偏差。‎ ‎4.2.7新项目通过评审后,可对社会开展具有法律效力以外的一般委托检测业务。如需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质量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申请的准备工作。新项目计量认证通过后,方可对外正式开展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正检测业务。‎ ‎4.3检测依据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 ‎4.3.1当检测所依据检测方法等发生较大变化时,检测组应提出相应的变更意见,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4.3.2检测组按本程序有关条款负责项目变更工作的落实。‎ ‎4.3.3质量负责人应及时向资质管理部门办理标准变更确认。‎ ‎4.4新开展项目的所有相关记录应资料管理员存档。‎ ‎5.记录 101‎ ‎ LJJ/QR32-01 新开展项目申请表 ‎ LJJ/QR32-02 新开展项目评审表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