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25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八年级学生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八年级学生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 ‎  在中学阶段,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矛盾,这与学生本身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紧密联系的。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分化问题成为八年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呢?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地寻找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这些因素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在这些渐趋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学生还没有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同时,来自那些方面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就会使其倾向于哪方面分化。因此了解分化的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便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因此,把握住学生分化期的正确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将来的成材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 ‎  一、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 ‎  初中生正值少年期过度到青年期,这个阶段由于生长激素的活跃,形成心理发育的高峰和整个生理机能的变化,它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肌肉能力由于运动量的增加而引起外形上的变化发育。其中还包括内分泌腺,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发育等,而对于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性的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虽然对于个体来说,成熟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到了14岁左右,个人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变化基本上就都有体验了。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男女生早熟现象比例升高,而个人心理准备尚未充分,因而就对这种发育的反应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在正确引导教育下逐步或基本能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与求知欲,知识同步增长。能步入正确轨道,能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并能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面对自己身体发生的较大变化,则不知所措,有的想入非非,分散精力。据调查,有的女生每遇到例假,都有不同的反应。我听一位女生说,每次来潮,心情不好,烦躁不安,常发脾气,心浮走神,不想做事,只想看小说或听节奏快的的音乐,以求刺激。有位男生学习成绩较好,敏感聪慧,但对女生极感兴趣的音乐,以求刺激。有位男生学习成绩较好,敏感聪慧,但对女生极感兴趣,总喜欢和女生聊天,总想对自己欣赏的女生多看几眼,另外还有的男女生专门找一些有关性及生理方面的书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这些都说明一部分同学还不知如何应付由于生理发育所带来的微妙心理变化。如果当班主任的或老师们不注意发现这些变化,有针对性地引导而一味责备他们,就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容易让他们对人生产生畸见。有的老师面对这类学生,也可能就会干脆放弃他们的引导教育,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  针对这个棘手的生理变化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些什么办法使他们根本上解决和认识这个问题而使他们得到彻底解脱呢?‎ ‎  1.我认为,生理现象到八年级阶段尤为突出,我们应该从科学方面,采用科学手段和方法,生理问题在生理卫生知识上讲得比较清楚,不要顾虑学生害羞而老师也羞于启齿或干脆不上这门课。让他们仍然处于朦胧的意识状态,学生感到好奇的东西,你就越神秘,反而促使他们的探究心理产生,我觉得应该向国外的教育那样,讲清了,讲明了,也就不足为奇了。爱美是人的天性,慕美是人的本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他们认识美、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传授这方面知识的同时,老师必须避免产生误导,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2.聘请心理保健医生或专家,不定期地到校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心理释疑,促进学生在此问题上明白原由,心理上得以健康发展。‎ ‎  二、社会急聚变化的影响 ‎  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人的思维随之活跃,社会经济发展的飞跃,社会环境同时也变得复杂,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八年级的学生影响较大的有下面几点:‎ ‎  1.社会风气的影响:八年级学生已经萌发对人生、对社会的探究心理,他们常在一起谈论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他们耳闻目睹,有时鱼龙混杂、黑白相间,但由于分辨事物的能力不强,人生观、世界观不仅只趋向雏形,很容易接受那些迎合个人口味的东西,不良风气同时也可能左右他们的进退。‎ ‎  2.文化传播媒体的影响:电视、录象、现代音乐、vcd光碟,文艺报刊的广泛发行和地摊文学的泛滥等等,学生随时可以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在与学生交谈交往中,我就发现学生的猎奇心理很强,他们不加思考地听一些色情音乐,不加选择地偷看摊头小报,不好的刊物,受其影响而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甚至产生模仿的念头和行为,这些就成为了他们正常成长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的就是文化劣品泛滥,让他们可以接触到不适合他们年龄的,心理不可以承受的不健康的录象、光碟,这些外界的刺激使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进而导致不正常的行为骤然发生,有的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  3.经济大潮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许多没有多少文化的部分家长因为他们的大成功或小成功,“钱”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如我校一名学生的家长因贩毒赚下百万巨资,本人劣迹累累,家里很有钱。而社会管理部门并未及时惩罚这些违法犯罪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就给这个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其在校的表现和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不仅自己变得不可理喻,还影响了周围的几个或一群人。因此,“我家长也没有什么文化,却能挣大钱,社会上有帮人,政府也没法管,这就叫有钱有势,多好啊。”有的就说,现在单位搞内招,搞内部培养,混个初中或初中未毕业,就去培训一下,接父母的班就行了。不愿在学习和品德培养上下工夫,诸如此类种种,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和思想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  社会风气和文化传媒的影响危害大,毒害深,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  ①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比较和分析,让他们识别正确与错误,善恶与美丑,从而改变自身的人生观。‎ ‎  ②请法制、文化部门的校外辅导员讲案例,摆事实,通过思想教育而使他们产生重新认识,逐渐使学生认识到低俗文化的丑陋和毒害,阻止犯罪心理的滋长,让学生分辨是非,保持纯净心理。‎ ‎  ③经济大潮的撞击有如地动说的威力,如带领学生参观成功企业,请成功人士讲述创业史,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拼搏意识,认识劳动的光荣和伟大。带领他们访问解毒所,认识毒品的危害和不劳而获,靠犯罪手段生存的耻辱及罪恶。懂得学习本领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基础,彻底克服“读书无用论”的心理。‎ ‎  三、非智力因素差异的影响 ‎  学生本身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或人格因素,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素质千差万别,但大多数人在智力水平方面存在差异,但毕竟是个别超常或少数低能者,一般均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造成分化的原因不外乎智力方面的因素,更不能否认非智力方面的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是意念、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各项心理品质。国内外许多杰出人物身上都具有非智力方面的优秀素质。反之,绝大多数后进生都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我们的同行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评论“某学生很聪明,就是坐不住,心思没有用在正道上去”。“某同学并不聪明,但爱学习、踏实、成绩好。”这个评价说明了什么呢?关键在于他们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广泛的兴趣,缺乏自制力,缺乏丰富的情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严重者形成一道心理障碍,阻碍着他们上进而滑向劣渊。先进与后进两种学生在兴趣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和效能性四个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后进生的兴趣、品质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  ①兴趣容易趋向低档,肤浅甚至庸俗的对象,面对内容高尚,含义深刻的对象不易产生兴趣。‎ ‎  ②兴趣范围狭窄。‎ ‎  ③兴趣不能确定、持久,易于见异思迁。‎ ‎  ④兴趣的效能性低,也不能由一时兴趣形成爱好,更没有具体行动。尤如“小猫叼鱼”。‎ ‎  非智力因素好的学生就截然不同了,我的学生中有这么一个学生(只举一例而已),他全面发展很好,兴趣和爱好广泛,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家庭贫困,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以他顽强的意志和执着,克服了很多困难,对知识的涉猎从不满足,每天比别人早起床跑步,期考、抽考总分全年级每期第一。还当班长、学生会主席,积极参与组织课外活动,参加社会调查,这些不但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相反还促进学业,他在各方面渐趋成熟,最后以特优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考核全优的成绩考上了怀化市第一期宏志班。由此可见,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并发现和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潜力扶助他们渡过分化期,使其尽可能地向优秀方面转化。‎ ‎  非智力因素的发掘和培养是化被动因素为积极动力的一个过程,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拿出“淘金者”的精神。积极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我所用,去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校正性格,心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进行优点传感,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这是对非智力因素有差异的学生而言。‎ ‎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 ‎  家庭因素对八年级学生的分化也不可能低估它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兴趣、爱好、习惯、经济条件等都对子女的成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不否认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教育起着直接的作用。在我20多年与家长的接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对孩子放任,自己对孩子不管不问,把孩子推给学校老师;有的过分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甚至是过分的要求;有的过于严厉,约束孩子,独断专行,家长作风严重,不给孩子申辩和说明的机会,动辄打骂,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导致严重的过失行为,如离家出走、性格怪癖,与父母形同仇敌等等。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症下药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利的家庭因素影响,消除不良心理障碍,明辨是非,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当然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明事理、以科学态度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家长。所以说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学生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我们教育者更不可低估和忽视家庭因素对学生的两极分化产生的影响。‎ ‎  家庭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的陋习和不良行为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因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学习班,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认清他们在子弟面前所处的地位,认识改正自身缺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在各方面为子弟的榜样,努力地配合学校的育人工作。‎ ‎  五、学校教育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  学校的教育工作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不可否认这“双重”‎ 的分量是同等的。其中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方法同样据其教育者的素质优劣而影响着学生。教育行业本身的很多方面的错误也同时误导着师生,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本轻趣等,特别是不注意研究学生青春过度期的心理特征,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错过了对八年级学生进行思想、人生、青春、教育的最佳时机,致使学生的分化现象一旦走型,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出现,形成连锁反应,会使学校德育变得苍白无力,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  总之,八年级学生的分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化过程不是突变而是渐进的,作为教育者就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特别要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和进退趋向,特别要把握好学生青春过度期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变化等所产生的新问题,透过现象抓本质,通过偶象抓规律,通过榜样树信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减少差生比例。将分化作为契机,促使更多学生向优化发展,以素质教育促进知识教育,为中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要为他们能编织理想和实现理想当好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