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2-26 发布

语文(心得)之精巧设问,激活课堂――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中小学“师陶杯”(心得)选登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精巧设问,激活课堂――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中小学“师陶杯”论文选登 ‎ ‎  精巧设问,激活课堂――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内容提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过于琐碎,显得很刻板,效率低下;而有些课堂上教师却能巧妙地设计出一两个“主问题”,达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体验中学得知识。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什么是“主问题”、如何设计“主问题”、 设计“主问题”时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 键 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选择的文本较之于初中更多、更深,高中生的思维水平较之于初中生更高。如何将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课文教授给高中生,怎样带领他们“读万卷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课堂问答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在有些课堂上教师的大量的无效的“问”和学生的简单的无效的“答”还普遍存在,本应该由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与之进行心灵“对话”的语文课成了师生之间的缺乏深度的“问答”课。由此看来,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需要深入考虑、仔细琢磨。一、        什么是 “主问题”湖北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首先提出了“主问题”这一概念:‎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语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①比如在研读《烛之武退秦师》时,有的教师可能会设计以下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认知课文内容,赏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⒈秦晋两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⒉郑伯是怎样请烛之武出山的?⒊烛之武是怎样劝秦伯退师的,秦伯有没有同意?⒋面对秦国的单方面退师,晋侯是怎么看的、怎么做的?这样的几个问题固然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显得有些琐碎,重点不够突出,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把问题换一下,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见秦伯的,又是怎样以三寸不烂之舌劝秦伯退师的,结果如何?相比之下,这个“主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整个事件的阅读与思考,并把重点放在赏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上,进而搞清楚烛之武是从“以退为进”、“利益诱惑”、“挑拨离间”等几个方面瓦解了秦晋联盟,使秦王心悦诚服地退了兵。就此达到了两个主要目的:其一,赏析烛之武高超的说理艺术;其二,学生在主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不被几个小问题束缚住,从而思维更加开阔,注意力更加集中。可见,“主问题”是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从教师的教学构思来说,一个“主问题”就是一条教学线索,它使得教学更加条清理晰。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带着老师提出的“主问题”‎ ‎,怀着探究的兴趣进行阅读,更能深入思考进而积极地发言,听取点拨,深化认识。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融听、说、读、写、思于一炉,可以简化教学环节以保证教学重点的实施,特别适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的课堂作用是巨大的,他指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②那么,怎样设计出恰当的“主问题”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具体的例子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自己设计“主问题”的心得体会。二、        如何设计“主问题”㈠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设计“主问题”优秀的作家总是精心设计题目,或交待写作对象,或提出论点,或提示行文线索等等,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设计 “主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文中的“我”是谁,处在什么样的境遇,“我的梦想”是什么?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赏析课文打下基础。在教学王振忠教授的《老房子》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主问题”:老房子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老房子怀着怎样的感情?回答了这个问题,便了解了作者在文中所着力介绍的徽州明清时期古民居的情况,并体会到作者对终将逝去的老房子的不舍和无奈。㈡从文章的行文脉络入手设计“主问题”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行文脉络,从文章的行文脉络入手设计“‎ 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一文,以作者探寻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为线索,文笔酣畅,一气呵成。为了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探究的过程,进而体会作者的感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让学生在阅读全文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文中最能表达苏轼心理活动的词。经过讨论统一到三个“笑”字上。依次是:“余固笑而不信也”、“因笑谓迈曰”、“而笑李渤之陋也”。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笑的?他笑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讨,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又如在教《淮阴侯列传》时,为了让大家更准确的了解韩信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征,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韩信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个性?请大家任选一个事例加以复述和分析。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认真阅读、积极发言,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㈢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设计“主问题”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有的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有的表达对某处风景的欣赏;有的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有的贬斥世间的丑恶现象;有的关注人情冷暖,有的阐述人生感悟……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课文时,我了解到同学们很难读懂这篇意思流小说,便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文中的“我”‎ 有着怎样的双重身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大家明确:“我”是一名身受重伤的德国士兵,但同时“我”又是一个中学生。是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我”稀里糊涂地上了战场,成了不义的战争的牺牲品。弄懂了这个问题,学生便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关于文章的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再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主问题”:郁达夫是一个南方人,但他却深情地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为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需认真阅读课文,从主客体两个角度来思考。最终学生会发现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面对故都的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清凉、寂寥,还有历史的沧桑、成熟生命的静美厚重。就此,学生不但感受到了作者对北国的秋的眷恋和向往之情,而且体会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悟。㈣从比较阅读入手设计“主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跳出一般的文章分析思路,把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词句、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授苏洵的《六国论》时,我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和苏辙的《六国论》比较着读,并设计了三个“主问题”: ⒈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⒉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⒊‎ 历来人们都认为苏洵的《六国论》高于苏辙的《六国论》,请结合时代背景从写作目的的角度加以阐释。在这三个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认真分析苏辙、苏洵对同一历史事实的不同分析,并能体会到苏洵借古讽今的良苦用心。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我要求学生回顾初中时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提出了如下的“主问题”: ⒈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作者的生平阐明其原因。⒉两首词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进而想到诗歌作品和诗人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同时学生也会体悟到诗人高超的抒情技巧。㈤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入手设计“主问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时,为了实现分析主人公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琼珊的病情变化,暗线是贝尔曼的活动。请根据文章推理并叙述贝尔曼的活动,比一比谁的叙述更恰当、更生动。当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叙述贝尔曼的活动时,无形之中既分析了贝尔曼了这一人物形象又锻炼了想象力。又如在教学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条命》时,我意识到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这篇文章难度并不大。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同学们整体感知文意、逐段概括主要内容之后,我提出了一个“主问题”‎ ‎:假如你有九条命,你会做哪些事情?问题一提出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各抒己见,描述着自己的美好憧憬!同学们在愉快的倾述中、在相互的学习中提高了思维创新能力!㈥还可以从思想教育入手设计“主问题”课堂提问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着眼于为学生的成长而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对学生的人生更有帮助。比如学习韩愈的《师说》时,在完成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后,可以和同学们讨论有关“从师学习”的的话题,请同学们说说历史上有名的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和事,感悟古往今来人们对那些虚心求教的人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虚心向别人学习是一种美德,应该大力弘扬。在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时,在了解了文天祥九死一生仍矢志杀敌报国的英雄事迹后,我补充介绍了在后来的战斗中文天祥再次落入敌手、因不愿投降而被杀的情况。我问大家:面对元朝皇帝的威逼利诱,面对包括南宋皇帝都已经投降的事实,文天祥仍坚持自己的信念。有人说文天祥太固执了,死得不值,不如投降元朝而另有一番作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们极大的讨论兴趣,同学们分成了观点不同的两个阵营。经过一番陈述和辩论,大家意思到历史上确实有些有作为的“贰臣”,但文天祥为国为民“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更值得赞扬!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主问题”的设计和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问题”‎ 的方式,将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能力,使他们对课文的解读是全局性的,而不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三、 设计“主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巧妙的“主问题”设计在课堂中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不过,它仍是一种教师预设下的教学,依然有教师对教材的自我理解和个人设想。要想有效地设计“主问题”,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养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在设计“主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要充分考虑到文本实际与学生学习的实际,要保证学生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能够迅速充分展开活动,并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围绕问题进行活动的时间。第二,“主问题”的设计角度是多方面的也是灵活机动的,不可教条;“主问题”的来源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预习时所提的问题中筛选、提炼。第三,既要“放得出去”,也要“收得回来”,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不能淡化和弱化自己的作用,要注意运用强调、点拨、牵引、总结、提升等手段,确保学生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当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这种问题设计因能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成为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对教师创新问题设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注释:①余映潮《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②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