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让学生在心灵对话中流淌激情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让学生在心灵对话中流淌激情 ‎ ‎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  邱 敏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认知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悟,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共生的过程。‎ ‎  一、“心灵对话”变受动方式为互动交流 ‎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反复而有层次地与文本进行着激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四重对话的交织,主体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指导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指点如何走捷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传统的阅读教学把课文的内容和既定答案视为阅读教学,把课文的内容和既定答案视为阅读教学的最大目标,把课本知识等同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只习惯文本的赐予,只擅于别人的阐释赐予。“心灵对话”则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变受动为互动交流,在本质上把教学视为人与人的相互沟通。‎ ‎  二、“心灵对话”闪耀创造火花 ‎  “对话”的阅读教学将彻底改变教师是文本发言人的角色。教师单方的讲解由师生双方的对话所取代。文本的主题是在精彩的对话过程中形成。在对话中,教师对文本的解释,并不存在最多或最终的权威,这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空间。教师应尽可能地掀起情感波澜,点燃学生读书热望。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掘学生潜能,随时迸发思维的火花。‎ ‎  三、“心灵对话”彰显动态生成 ‎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文本”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应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把“点拨”“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情”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读让文本“活”起来。‎ ‎  在这平等的对话中,教师不仅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且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育机智,充满人情味的引路人。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的心灵对话,是师生敞开心扉后的互动交流,是在彼此交往过程中价值观与心灵相互碰撞,激发感情的过程;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共生,相互促进,彰显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关系平等,心与心才能接纳,情与情才能交融,激情才会穿行其间,学生才能感受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心灵对话”‎ 创生出一种师生互动、心灵倾听的分享方式,创生着一种自由和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