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28 发布

生物(心得)之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师角色的转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论文之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师角色的转变 ‎ ‎  武汉市第二中学   袁景云 ‎  摘  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生物教师应转 ‎  变观念,尽快实现由教书匠向生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教育研究者转 ‎  变,并对学生实现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的转变。‎ ‎  关键词: 新课程   引导者   合作者   研究者   综合评价 ‎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新课程演绎的新概念对教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教师面临着跟进生命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掌握新的教学策略等一系列挑战。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规律出发,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准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真正保持与新世纪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  一、由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很重视知识结论的传授而较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长期以来,生物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的是搬运、灌输知识的作用,而学生的大脑,就成了被教师管束的容器和载体,教师用知识的“丝”缠学生,用作业的“网”罩学生……结果,灌输之教,记诵之学,长期主宰着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上这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广大学生获得统一的标准答案,却缺少了思想和创新。‎ ‎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舒的环境,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合作者。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应该根据课改精神和新课标的要求,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实际,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例如,在“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一节的教学中,确立的教学目标中有: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构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 型曲线及运用构建的曲线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如何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如可以分步给出可供学生分析的实例:澳大利亚野兔在理想条件下的繁殖数据、酵母菌在有限实验条件下的繁殖数据等,引导并由学生自主的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寻求规律、最终构建出曲线模型,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全程体验了数学模型的构建;再依据学生自主构建的模型,讨论该模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两条曲线,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组织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事例中发现规律,用自己构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教师是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助手和引导者激发者,而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  二、由专治者向合作者、促进者转变 ‎  传统的中国教育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至今树立着教师的权威,“传道、授业、解惑”的三板斧总是恪生守道,言听计从。教师扮演着权威角色,其对学生的要求带有很浓的强制色彩。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责任,但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更缺乏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服务意识。‎ ‎  新课标指出:生物教学活动“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生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内涵。具体地说,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正如赞可夫说的那样“‎ 我们要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自在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教给学生。教师要尽量减少课堂上讲授的时间,该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自主活动和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魏书生说:“一个人的大脑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观念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不同。例如在 “生长素的发现”‎ 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会有向光性?学生可能提出各种猜想,哪种猜想更为合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论证猜想。其间,教师可以在实验材料,方法处理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而论证实验的过程、具体方案由学生完成。这样,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权威,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在学生的充分思考、相互合作讨论学习后,可以提供达尔文、温特等人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供学生参考并引导学生会将自己的实验设计与经典实验过程进行比较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设计和经典实验过程相似或相同,学生的心理会有莫大的满足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果不同,学生也会在感叹经典实验之绝妙的同时主动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学习到知识、方法和提升能力的同时,更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和愉悦。教师由专治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转变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  三、由“教书匠”向教育研究者转变 ‎  在传统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只是被动地、消极地、按部就班地执行着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课程计划。传统的教师生涯中,多数教师只是埋头“教书”,不注重教育研究,认为教育科研是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只教书不研究的行为,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  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旧的概念及行为发生碰撞,这种碰撞中的“破旧立新”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和分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随时对自己的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正。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由于信息渠道的畅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完全有可能超过老师。教师面临着新知识爆炸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对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新问题的学习、研究、反思和总结。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必须由“复制者”“执行者”向教育教学的新型研究者转变,积极主动和全方位地介入新课程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活动。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建构,把自己形成的独特见解作为一种资源传递给学生,使其成为新课程资源的积极“研究者”,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成为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  四、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  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评价在课改中具有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评价改革,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展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  对于学生的评价,以前只重结果,特别是学习成绩,往往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  新课程在学生的评价方面力求体现多元化,考试成绩只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已,现在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平时的实验能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以前被忽视的成绩等,这些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体现评价的发展性须注意:一激励性原则。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人都希望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赏识和认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探索、进步、发展,满足不同发展参次的学生的成功需要和个性张扬。二多样性原则。①引导学生自评和他评,既正确地评价自己又评价他人,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②实施动态评价。建立“档案夹”‎ ‎,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展览“档案夹”,让学生共同欣赏他们的成长过程。③注意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做好过程性评价与考试(期中、期末)的研究。三科学性原则。科学的评价标准要体现从起点看进步,从过程看发展,从实践看效果;要有终极标准和阶段性标准;要重视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  因此,评价的方式要以正面鼓励和表扬为主,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能容纳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见解,甚至错误的观点,使学生敢于大胆创新;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评价的目标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而展开。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生物教师应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我们在变化中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  参考文献:‎ ‎  ①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②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③丁远毅,崔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④张彩群,刘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中学生物教学,2008,1‎ ‎  ⑤刘霞等。教师专业发展大家谈。中学生物教学,2008,3‎ ‎  ⑥李作为。浅述新课程下生物学教师的职业素养。生物学教学,2008,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