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29 发布

数学(心得)之数学困难学生情感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数学困难学生情感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 ‎  内容提要:   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而课改后的新教材,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重要目标,改变了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视情感培养的现象。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困生学习情感障碍的辩证分析,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  情感障碍学困生之所以形成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情感障碍的成因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情感上寻找对策。(1)被爱的需要。(2)被尊重的需要。(3)成功的需要。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1)同学间的沟通。(2)家校间的联系。(3)与学困生间的交流。‎ ‎  关键词:学困生、情感障碍、成因、对策 ‎  一、   研究的目的 ‎  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不仅要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基本知识与本领,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乐趣和主动学习的心向,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的生存可以说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础和核心,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培养。‎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课改后的新教材,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重要目标,改变了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视情感培养的现象。它们之间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有机的糅合到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其成为教育、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灵魂。‎ ‎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习困难学生较多。许多教学案例证明,学困生的学习上不去,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由于情感障碍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整个困难学生的60℅—70℅‎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困生学习情感障碍的辩证分析,则更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校而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  二、情感障碍成因分析 ‎  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笨”,情感障碍学困生之所以形成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  1、 外因:不良的外界环境因素。‎ ‎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学生的外部生活环境,都有不良因素存在的可能。如在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温暖与照顾,常有情绪问题而无法安心学习,致使这类学生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更别谈学习的乐趣了;而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孩子笨,造成心理暗示,致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从教师角度来分析,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数学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成是数学知识的容器,并因此而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情感障碍的促成因素。个别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也常常促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教师发展到对数学学科的淡漠,并出现数学学习情感障碍;还有来自于社会的影响,如网吧、游戏机厅等,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等,而“知识再多也不如经商实惠”的错误价值取向,势必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  2、 内因:自身的心理障碍 ‎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1)自卑型。他们对学好数学及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数学的材料,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旦遇到一些陌生的数学问题或题型就退缩,丧失信心,结果学习成绩下降,以致一再下降……进入了恶性循环。(2)厌学型。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比较明显地发现:厌学型学困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普遍缺乏情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少数学生甚至于对数学老师也怀有反感和对抗的情绪;或者就是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常人们在愉悦的情境下接受一种未知领域的东西时是极其专注的,反之则是极度分散的。而更多的学困生是上述类型或其他类型的复合类型,其中甚至不乏数学学习情感障碍十分严重的情况,常常表现为数学学习抑郁症、数学学习恐怖症等等。‎ ‎  三、   情感障碍对策研究 ‎  从根本上说,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情感障碍应根据其成因辩证诊治,但就共性分析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1、情感上寻找对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让他们满足情感上的需要。‎ ‎  (1)被爱的需要。应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的心理需要,但对于情感障碍的学困生来讲,这一需要显得尤其重要。他们由于成绩差,会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训斥,心理上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的学困生,他们更缺乏父爱或母爱。如果,我们老师也对他们漠不关心的话,那么,他们将成为心理上的“孤儿”。相反,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逐步树立信心。在我所教的班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上课,我让我班的杨晓刚同学回答问题,不知什么原因他竟然答不上来。而这道题全班很多同学都已回答过,我猜想他肯定是上课走神了,再想想他平时学习成绩那么差,正想批评他时,忽然发现他的脸上已经流露出一丝悔意,我决定给他一次机会。我让另一个同学回答,再让他回答,然后微笑着请他坐下。放学的时候,我看到他一直在我的办公室门口徘徊,便问他有何事,他竟然递给我一封自己写的检查,诚恳地承认了他的错误。这件事出乎我意料之外,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让孩子给我微笑,那我就应该首先把微笑送给他们。通过微笑他们能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期望和爱,而回赠给你的也许不仅仅是微笑,甚至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  (2)被尊重的需要。学困生不是没有自尊心,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别人的伤害。学困生往往不被人尊重,而事实上他们更在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曾听到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上课,他向学生提问,发现班里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跟其他学生一样举起左手,然而叫他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啥不懂也举手时,他哭着说:“‎ 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他的回答让这位老师感到很大的震撼和感慨:学困生也渴望被尊重啊!于是,他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答不上来就举右手。以后,每看到这位学生举起左手,老师尽量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很多时候,学困生的情感障碍是在一次次打击中出现的,并在一次次的反复错误中产生了自卑与厌学,甚至发展到抵触情绪。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悄悄地让学生举起右手”,这是一个育人和教书血肉交融的举动,也是一个尊重孩子、将爱的教育付诸实践的举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收获的是尊重,更重要的是感动了学生的心,温暖了学生的情。‎ ‎  (3)成功的需要。学困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因此,学习成功就是他们的最大的需要,这一需要是否满足,是决定学困生能否对数学重拾信心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源泉。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只有在成功中,学生才能摆脱自卑,逐渐培养出学习的兴趣。① 课上多关注。抓住学生会回答的问题,让他回答,感受成功;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如“字写得真棒!”“计算真细心!”全班表扬,感受成功等等②‎ 课后多帮助。在班上,我总会要求学困生对不会做的题目要先思考,对做错的题目,自己先订正,如果能够做出来,就在原得分基础上加分,如果实在不会,再教他们。这样,作业辅导与激励机制双管齐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看到老师在他们的作业本、考卷上写上100分时,脸上露出了欢乐的笑容。③有效的评价与奖励。有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得好:赞美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阳光!积极有效的赞美、及时的鼓励容易温暖学生易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数学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上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一个珍贵的“优秀”等第,一句闪亮的批语,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都会给学生带来鼓励和鞭策,都会送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这三个教学流程可以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感受成功,形成情感上的良性循环,从而萌发上进的心理。‎ ‎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 ‎  (1)同学间的沟通。学困生在集体中通常是受排斥的,成绩好的同学不愿与他们交往或交往很少,在学习活动时,成绩好的同学也往往不愿意与他们合作。久而久之,他们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到的是一种“越在人多的地方就越是孤独与凄凉”‎ 的滋味。要消除这种心理,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在我所教的班级里,组长是轮流做的,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小主人,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每到学困生收作业时,他们总是最勤快,这也增多了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坚持对学困生充满期望,通过期望激励他们成功,并采取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全班学生,让大家知道同学间是平等的,不可以歧视任何人,每一位同学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  (2)家校间的联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也是终生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还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这段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困生的情感障碍都跟家庭教育有关,作为教师,应与家长经常取得沟通,及时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在教育方法上多与家长交流,共同寻找最优的做法。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家长做生意的较多,无暇顾及孩子,应多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对孩子多倾注些关心。事实证明,家长的关爱胜似一切良药。我班王婷同学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自小和父亲生活,父亲由于常年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关心与教育,致使王婷养成了逃学的毛病,成绩也越来越差。几次与她交流效果都不明显,但可以感觉到她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对生活也没有信心,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们又如何让她安心学习呢?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见到了她的父亲,向他说明了孩子的情况,他的父亲听后很震惊,在他的观念里:我这么辛苦的工作,还不是为了她的将来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包,更重要的是大人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这次谈话后,她的爸爸好好的反思了一下,不管再忙,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都会尽量的留给女儿。而王婷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逃过一次学,成绩也逐渐有了进步。‎ ‎  (3)与学困生间的交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当前社会上存在不合理分配现象,特别是受经商风冲击,使一部分学生厌学,再加上数学本身抽象难懂,学生就更不愿意学习数学了。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说明沉迷网吧、游戏机厅的危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加强课后谈心工作,要不断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战胜自己,帮他们重塑信心。‎ ‎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们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只要我们心中有学困生,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热情,少一点歧视,用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加耐心,讲究策略方法,讲究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学困生的良好数学情感的养成,课后注重学困生的良好数学情感的呵护,一定能使学困生“脱困”,使他们成人成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