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5-07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 摘要:作为班主任,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及各项活动有效开展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为先是班主任管理管理班级时重中之重。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渗透在学生游戏、学习、劳动、娱乐、日常活动和校园环境、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学生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是班级管理最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关键词:班级管理   渗透  活动  环境  家庭在社会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人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冲击。学生的思想更新潮,更个性化,更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传统的班主任说教,因为不能触及到学生的心灵,往往是教育者苦口婆心,学生油盐不进。而实际上,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良好品德的教育和指导。否则,培养出来的只能“次品”或“废品”。那么,如何解决外在的行为规范与内在的道德需要的矛盾,如何有效的使品德渗透触及学生心灵,如何使品德指导渗入学生的行为呢?如何让班主任管理班级更得心应手?“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是一个品德观念的传授与学生品德行为的最佳契合点,是班主任立志需为学生终生发展要做的基础工作。一、活动渗透——‎ 创设德的场所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树立德育意识。我们不仅应该注重给予学生发现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等,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积极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因为积极的情感和良好道德品质能使整个认识过程积极化。没有情感色彩的认知,便是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没有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更是失败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呢?在班队课或是品德课上组织学生参观新工房及有关建筑物,参观工厂、田野、公园、少年宫等。让学生了解人们的劳动,激发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的情感。在班队课上,我们开展了“关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班会,学生在先前看过图片展之后,就更有话要说了,他们懂得了毒品的危害,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在孝敬教育的主题班会上,学生和老师合作演了《给谁吃》的小品。学生看过之后意犹未尽,纷纷发表自己得观念,认识到只有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学会孝敬。在谦让、友爱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同学之间的摩擦、争执,谈到了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正常,关键是不计前嫌,还是好同学。学生们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在表演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通过故事表演《两只小羊过桥》教育学生互相谦让,通过歌表演《泼水歌》,教育学生和同伴友好相处,通过舞蹈《摘草莓》教育学生爱劳动等。在下午的活动课中,学生正在玩着书上的学生德育棋“扔果皮在地退三步”,“对人有礼貌进二步”,“帮妈妈做家务进三步”,“扶起跌倒的小朋友进四步”‎ ‎。这都是在无形的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班主任的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学生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敢于挑战困难的品德;在以踢毽子、打乒乓、跳绳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学生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偶发事件中,激烈奔跑学生不慎突然摔倒时;活动场地受到干扰,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学生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时,班主任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在操场上低年级学生在玩“找我们的国旗”的体育游戏,高年级在学着长征中解放军战士“过铁索桥”的体育游戏。随时随地地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更要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我能行”的感觉。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提出的是“你能行,我帮你”,要学生常说的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寻找到自信,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2、在课余生活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来设计、组织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德育渗透一般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作为班主任可以给学生的课余生活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活动:(1)“小鬼当家”活动。自己当一回家,购买家庭物资,与父母换位体验,上街购物,同时采访几位摊主和几位顾客,领略市场的繁荣;在实际体验使得学生懂得劳动者的辛苦,挣钱的不容易,合理购物,感受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2)“食堂体验”活动。午餐时,除了让学生品尝食堂工作人员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前带学生去观察食堂工作人员整理餐具、洗、切、烧、煮等过程;饭后,让学生亲眼目睹食堂工作人员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地,清洗一大堆的餐具,满头大汗的繁忙景象。实际观察不仅使学生对食堂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3)“回报生活”活动。为社区做一件好事。或捡白色垃圾,或劝告周围人不随手乱扔垃圾,或几个同学一起向左邻右舍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或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其实课余生活中的德育渗透是很多元的:像学校草坪被同学踩死了,成了一条小路;学校水池里的金鱼不见了,池面上有很多塑料袋;某学生把另一学生牛奶撞翻了等等,班主任可以紧紧抓住这些在校的德育渗透机会,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行为品质问题和外界因素的各种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二、环境渗透——‎ 营造无痕的氛围  小学德育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生活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他们的情绪非常愉快、态度是积极的,乐于接受教育。我们的学生,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的。如何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渗透?如何让学生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这些都是班主任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         利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感受和优化校园环境不仅是作为教育教学的具体的外在形式存在,而且还是环境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校园环境建设中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学生感受其教育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利用墙面、走廊、楼梯一些令人奋发向上的环境用语、做人的名言警句、古代诗现代文;体现德在校园,从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利用校园中的树木、建筑、校史资料、人文景观等现成的德育校本课程,挖掘价值,让学生感受道德价值。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队室、演播室、阳光小屋等德育场所不断让学生的心灵净化和优化。2、创设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班级环境学生不仅感受到学校校园的美化,更需要班级的德育布置。由班主任和整个班中的孩子一起动脑、动手布置自己的教室:每一个教室都是一个温馨的家,有由精彩图书汇集而成的图书角,孩子们将他们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盆盆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盆栽在孩子们的摆弄下显得生机昂然;“艺术墙”‎ 上,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和才华;“群星璀璨”表扬栏里,同学们把班级里各方面的“先进事迹”登上去,附上有关照片和简介,可谓是百花齐放;教室一角,有挂着学生们自己精心设计封面,并认真做好记录的学生班级管理日志,大家争做“当家小主人”,自主学习、独立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往往是一种无声、无痕的教育,而它对学生的作用及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如此,这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难以用语言对学生讲清的观点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例如“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不是仅靠老师的言传,而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如“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让学生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感感染下,通过参观、外出活动等,使学生从中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三、家庭渗透——‎ 融合爱的力量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学校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学生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要与班主任要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学生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班主任也要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学校的教育主张和对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班级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学生道德发展的水平。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小学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1、转变观念、提高对家庭德育的认识。搞好家庭德育是抓好家庭教育的根本。作为家长,要扭转“以己代师,重智轻德”的做法,要重点培养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理、自护、自强的能力。家长要树立要“成才先成仁”的思想,把家庭办成“德育学校”。作为家长应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善于借鉴他人成功的家教经验。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组织家长学习德育理论,学习德育大纲,提高家长对家教的认识,使家长从“智育保姆型”向“德育导师型”转变,让家长担负起家庭德育的责任。         2、创设优良的家庭德育环境。‎ ‎ (1)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班主任要及时教育家长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哪些话能传给孩子,哪些话不能传,哪些行为要约束,那些行为要加强,都要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父母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关心他人,有计划、有目的给孩子创造劳动锻炼、接受磨难的环境。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2)要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伟大思想家培根讲过一句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吗?这个方法就是你对他百依百顺。”班主任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让他们知道作为父母,单纯爱孩子是不够的,要在关心、体贴孩子的同时,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社区协作配合,讲究策略、方式,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3、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班主任要让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障碍,这是搞好家庭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通过品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摸索到无形渗透是小学德育实施最有效的方法。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学生游戏、学习、劳动、娱乐、日常活动和校园环境、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整个班级管理之中,渗透在学生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追求德育的实效,必须让教育回归生活,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渗透体系。它不仅需要班主任老师自身的积极探索、研究、实践,也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更需要广大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努力潜行。          参考文献 ‎    (1)、《学校德育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版;‎ ‎    (2)、《素质教育全书》舒达,蒋长好主编,经济日报出 ‎ 版杜 ‎ ‎    (3)、《道德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中国新一代》杂志出版;‎ ‎    (4)、《德育探索与实践》海南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