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4 MB
  • 2021-05-10 发布

纪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胜利75周年PPT模板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伟 大 的 抗 战 精 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 深刻把握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前言 目录 CONTENTE 2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3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4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情怀 第一部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人无精神不立 国无精神不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 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 1939 年 5 月 18 日 东南亚归国华侨机工白雪姣给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别书,信中说道:“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不值得注意的虫,虽然是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万众一心 共赴国难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 民族气节 第二部分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 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发扬抗战的民气”,“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广大华侨表示:“祖国的危亡,就是华侨的存亡。 …… 宁可为祖国死,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卢沟桥事变 抗战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 3500 万人。 1937 年 12 月,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 按照 1937 年的比价 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 亿美元 面对强敌,中华儿女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1938 年 3 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大会上说,八个月来,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 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1938 年 7 月,武汉举行群众大会纪念抗战一周年,国民参政会最年长的参政员、老翰林张一麟致辞说:“‘七七’是最光荣的一天”,“希望大家加强团结,抗战到底,‘永远竖起一条脊梁’。”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 英雄气概 第三部分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14 年 抗 战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英勇抵抗,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军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以武装抗击为主的艰苦斗争,揭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37 年 “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8 年 台儿庄大捷中,中国军人的英勇抗战让日军为之胆寒,不得不承认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堑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战歌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 必胜信念 第四部分 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坚信“只有抗战,只有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动全面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依靠坚定毅力坚持了持久抗战。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时期这样,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击时间如此长久,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于依靠 自己的力量战胜强敌的民族自强信念。 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 美国总统罗斯福 1942 年表示 “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感谢聆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 深刻把握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