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8 MB
  • 2021-05-10 发布

党课讲稿--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

  • 8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改革开放的内涵和意义 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变化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三)改革开放的评价 1. 国 内 背 景 20年“左”的错误特别是十年“文革”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文革”结 束时的中国,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 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在经济上, 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8年2 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由于“文革”的 破坏,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 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铁产量2800万吨, 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 了崩溃的边缘。”在文化上,无数的中华 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有 专场的知识分子收到残酷迫害。在思想上, 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 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2. 国 际 背 景 新科技革命,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二战 期间积累的军事技术运用到民用上来, 使得原子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空间技术等尖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广 泛运用。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使世 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的改 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方式、行 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 持续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这期间, 中国周边一些原来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 区,如韩国、新加坡等,也抓住机遇快 速发展,实现了经济起飞。文革结束后, 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 潮,各层级出访者不约而同的感受是: 世界现代化发展程度如此之高,中国与 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中 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 1. 冲 破 “两 个 凡 是” 的 精 神 枷 锁 在粉碎“四人帮”问题上发挥决定性 作用的华国锋,虽然对“文革”给中国造 成的巨大灾难有所认识,也曾试图结束 “文革”造成的混乱,但是却提出并坚持 “两个凡是”的方针,并继续坚持“以阶 级斗争为纲”,因而没能承担并完成引领 全党走出“文革”困局,党的指导思想没 有根本改变,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处于徘 徊中前进的不正常状态。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 威,不点名地批判了“两个凡是”,并引 发了一场全国规模、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键时刻,邓小平公 开支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 点,批评“两个凡是”的主张,冲破了个 人迷信的精神枷锁,从而为改革开放、拨 乱反正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主张、新思想、 新办法的推出,打开了通道,提供了思想 空间和条件。 2.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一 锤 定 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 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会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 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停止使用“阶级斗阵为纲”的口号, 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形成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 发表的公报提出:要“根据新的历史 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 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 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 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 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 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公报中虽然没 有出现“改革开饭”四个字,但这一 段话,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 3. 中 国 的 改 革 开 放 的 起 步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大讨论,最后认为 最薄弱的环节是农村。因为农村跟城市不同,无论经济怎么 困难,票据能够给城市一些优惠,但农民是没有粮票的,一 旦粮食短缺就只有挨饿。所以,改革就从农村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功绩就是在改革问题上听从农民 的意见,农民希望做什么就尊重他们的意愿。所以,农业承 包制出现了,这是农村中最大的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始,农 民的积极性增加了,除了种田,还养猪、养鸡、养鸭了,农 贸市场一天比一天丰富了。实事证明改革是有效的。 农村劳动力富余了,开始投入到乡镇企业。办乡镇企业 的资金最初是农民自己筹集的。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乡镇 企业市场慢慢也起来了,农民有了自己投资的地方,经济就 开始发生变化了。在计划经济之外,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产生 了。光有承包制不够,光有乡镇企业不够,必须有乡镇企业 市场,中国改革走上了一条新路。 在靠近香港的深圳设立了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里完全按 照市场规则运行,深圳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4.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 为湖来五年 发展绘蓝图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 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 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 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4.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 为湖来五年 发展绘蓝图 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开辟经济开放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 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 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 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 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 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从数量规模 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 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 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 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 的。 (一)改革开放大事记 (二)改革开放数据统计 (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 1.思想解放 1978 年 5 月 11 日, 《光明日报》发表本报 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引爆建国以来第 一次“思想解放”,从 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 个凡是”,为十一届三 中全会“拨乱反正”奠 定了思想基础。 2.农村改革 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上,安徽省凤 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低矮残破的茅屋里 挤满了 18 位农民,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 的包干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 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 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 (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不干(甘) 心,大家社员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 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 “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 任何人透露。”,严俊昌说:“哪怕能 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无意中 开启了改革开放第一项政策:农村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巧合的是,李克强 于1976-1978年 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担任 党支部书记。 3.改革开放 1978 年 12 月 18 日 - 22 日,十一届三中全 会在京举行。邓小平在 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 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 讲话,全会作出了实行 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这次会议被国内外 普遍视为改革开放的历 史起点。 4.经济特区 1979 年 8 月 26 日, 经全国人大批准,在 深圳市境内划出 327.5 平方公里(补 更调查数据为 395.992 平方公里) 地域设置经济特区。 中国向世界打开了第 一扇窗户,历史性地 终结了自明清以来的 闭关锁国政策。 “特区”也成为改 革开放的关键词之一。 4.经济特区 5.计划生育 1953 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 次人口普查,估计每年要增加 1200 万人, 增殖率为 20 ‰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 大学校长马寅初认为,仅上海一地的人 口净增长率就是 39 ‰ 。经过三年的调 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 增长 22 ‰以上。如此发展下去, 50 年 后,中国将有 26 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 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但直到 1980 年国家才正式把“计划 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出生率 由 1970 年的 33.4 ‰下降到 2012 年的 12.1‰,1970 年我国净增 2321 万人, 2012 年净增 669 万人。计划生育政策不 是完美的,但实践证明了在特定阶段对 缓解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历史贡献。 2015 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人口与 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4.经济特区 6.私营经济 在计划经济时期,私有制被视为“资本 主义”的象征。傻子瓜子的起伏见证了民 营经济艰难的破茧。年广久的炒瓜子小作 坊很快发展到 100 多人的“大工厂”,红极 一时。1984 年安徽省委派专人到芜湖调 查年广久,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惊 动了邓小平。 邓小平用他特有的政治智慧 指出:“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 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 义了吗?” 1987 年芜湖市对年广久经济问题立 案侦查。1991 年 5 月,芜湖市中院判决年 广久犯有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 期 3 年。令年广久没有想到的是,邓小平 又一次保护了他:“农村改革初期,安徽 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 服,说他赚了 100 万元,主张动他,我说 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得不偿 失。”邓小平南方讲话又一次提到了“傻子 瓜子”,让年广久起死回生。 1992 年,年广久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 获释。 4.经济特区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87 年 10 月十三大举行,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由 此,“聚精会神搞经济”成为全 国上下的共识。 目前,中国已跻身世界第 二大 GDP,人均收入达到中等 收入水平。 顺天应时,十九大宣布从 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标志 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 历史阶段。 4.经济特区 8.浦东开发开放 1990 年 1 月邓小平来沪,第一次明 确提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设想。 同年 3 月邓小平与当时中央负责同志谈 话,非常明确地又一次说“上海是我们的 一张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1991 年大年初一,邓小平出人意料 地对上海一干领导讲话,“你们要抓住 20 世纪最后的机遇,抓住本世纪的尾巴, 加快发展。” 三天后,邓小平与朱镕基等人察看 了浦东新区的地图和模型,并再次讲话, “开发浦东,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 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 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 江留余地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 一直到建成。浦东开发迟了,迟了至少 五年,我在 84、85 年就觉得应该开发上 海,但那时还没下这个决心。” 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中国改革开 放进入纵深推进的第二阶段。 区 9.股票市场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上海证 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上海 市市长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 1992 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当年 5 月 21 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 部放开,股票价格一飞冲天, 3 天内暴涨 570 %,这一天被 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 在那个连“市场经济”都是 敏感词的年代,这不能不说中 国对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一 次分外大胆的跨越式熊抱。 区 10.皇甫平事件 1991 年《解放日报》负责人周 瑞金与施芝鸿和凌河一道,根据邓 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 为笔名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 列文章:《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 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 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在当时 沉闷的思想市场投下重磅炸弹。 除了当年 4 月新华社《半月谈》 公开表示支持外,其他媒体大多沉 默不言,少数进行攻击、批判。 “皇甫平”系列文章拉开了中国 第二轮思想解放的大幕,成为邓小 平南巡的投石问路。 区 11.头脑风暴 1991 年 10 月 17 日到 12 月 14 日 ,江泽民主持召开了 11 次座谈 会,和经济学家一起讨论三个问题: 1.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战后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和现状;2. 苏东剧变 的根本教训是什么;3. 怎样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第三 个问题花的时间最多,座谈会开了 5 次。 吴敬琏、刘国光、张卓元、杨 启先、周小川、郭树清等都反驳了 当时的倒车论调,强调了改革的市 场方向。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领 导人和学者之间互相插话,平等地 进行讨论。 这些会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诞生做好了接生准备。 区 12.九二南巡与下海 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88 岁邓小平,以普通 党员的身份,先后赴武昌、深 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 表了重要谈话,抛出“三个有 利于”、“谁不改革谁下台”、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 金句,为陷入困局的改革开放 重新打开局面,改革春风席卷 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由此成为 “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 大批官员学者下海,中国 企业家的“九二派”诞生。 区 13.市场经济诞生 1993 年 11 月 11~14 日十 四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使市场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 起基础性作用, 建立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 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与八十年代“摸着石头过河” 不同,此次标志着中国改革开 放史上第一次重大和系统的 “顶层设计”。 区 14.破三铁与下岗 1992 年初,以徐州国营企 业改革为发端,国营企业掀起 了一股以“破三铁”(“铁饭碗”、 “铁工资”和“铁交椅”)为中心 的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 的改革热潮。“破三铁”成为朱 镕基改革攻坚战的关键一战, 是一次异常剧烈的观念和利益 的冲撞。 以 3000 万国企职工下岗的 阵痛为代价,国有企业真正迈 上了“市场化”的征途,也破解 了银行坏帐的死结。 区 15.分税制改革 朱镕基上任副总理后发现, “中央财政十分困难,已经到了难 以为继的地步。” 从 1993 年 9 月 9 日到 11 月 21 日两个多月的时间,朱镕基带 领 60 多人的大队人马,飞遍 17 个 省、市、自治区,解释分税制方 案。朱镕基说,“实行分税制,来 自地方的阻力非常大。我是一个 省一个省地去谈,商量,妥协, 总算谈下来了,我自己则掉了 5 斤 肉。” 分税制彻底逆转了中央与地 方的财力对比,但也留下两个后 遗症:央地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中央转移支付导致“跑部钱进”); 土地出让金归地方,埋下了土地 财政的历史隐患。 区 16.房改 1994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实 施,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 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 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 积金制度。 改变了解决住房“靠政府、 靠单位、靠企业”的观念,以 旧换新、以小换大、入住新房 成为老百姓购房自住的最佳选 择,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 大门。 如今,房地产早已成为对 经济、金融、居民财富举足轻 重的关键行业。 区 17.香港回归 1997 年初邓小平去世, 遗憾地错过了几个月后香 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香 港的回归,不仅是中国国 力增强的标志,更为中国 经济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国 际桥梁、标杆和金融资源。 为推动中国证券市场 规范化,朱镕基曾聘请香 港监管人士史美伦、梁定 邦担任中国证监会高层。 区 18.亚洲金融危机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 爆发,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第 一次面对家门口的金融风暴: 人民币顶住压力没有贬值;中 央力挺香港击退索罗斯等金融 大鳄攻击;通过减税等方法扩 大内需。 这次危机中国目睹了泰国、 韩国、印尼、马来西亚遭受危 机打击的惨痛经历,增强了中 国政府对于金融危机和金融开 放风险的认知,也为此后推动 深化金融改革提供了强大危机 感和驱动力。 区 19.国退民进 十五届四中全会于 1999 年 9 月 19 日至 22 日在北京举行,审议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 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这在国企改革里程中写下 浓墨重彩的一笔:(1)从战略上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 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启了“国退民 进”;(2)政商分家:国各级党政 机关都要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 接管理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 底脱钩;(3)对企业及企业领导 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遗憾的是, 这一点后来未得以被落实)。 区 20.银行业重整 2001 年是中国金融业最 困难的时刻:银行不良贷 款率高达 30 %,连周小川 本人也坦承银行业陷入“技 术性破产”。为拯救银行业, 中国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 革:银行剥离不良资产, 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银行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 改制上市;财政对银行注 资。 此后,中国银行业奇 迹般起死回生,工商银行 成为“宇宙行”。 区 21.入世 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展 开了拉锯式谈判,关键时 刻朱镕基亲自披挂上阵。 事后看来,中国成为 2001 年入世的最大赢家。但在 当时,国内却弥漫着“入世 是引狼入室”的悲观气氛, 可以说入世是一次充满历 史勇气的抉择。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入世后,中国迅速崛起为 世界工厂。入世也证明了 “以开放促改革”的有效性。 区 22.世间已无体改办 1980 年国务院成立“国务院 体制改革办公室”。1982 年五届 全国人大决定设立“国家经济体 制改革委员会”;1998 年国务院 机构改革中,“国家体改委”撤销, 改设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 公室”。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 从体改委到体改办,成为体制改 革的一个重要机制创新,也培养 了大批“改革促进派”政治精英, 以王岐山、周小川、李剑阁、楼 继伟、郭树清为代表。由于体改 委本身没有审批权,相对有效地 避免了改革被部门利益绑架的陷 阱。遗憾的是,2003 年体改办被 并入新成立的“发改委”。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 学界大力曾呼吁重新设立“体改 委”。取而代之,中央决定设立 更高层次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小组”。 23.一行三会体制确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就是金融深化的进程。随着 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 银行转型为专门的中央银行, 随后证监会(1992)、保监 会(1998)、银监会(2003) 分别成立,中国形成了“一行 三会”的分业监管框架,为此 后金融业大发展奠定了体制 基础。近年来,随着金融混 业、金融创新的演进,一行 三会体制变得难以适应。 2017 年第五次全国金融 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拉开 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大幕。 24.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004 年 3 月 14 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 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等内容写 入宪法。 这一突破,体现了 “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现代 经济观念,私营经济历史 性地赢得正式合法化。彼 时,民企已占 GDP 50 % 左右。 25.废除农业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迅 猛崛起,背后则是“工农产品剪刀差” 的历史贡献。但沉重的负担令低效 率的小农经济日益无法承受。农业 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 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 税,俗称“公粮”(笔者至今对小时 候去乡里交公粮挥汗如雨的痛苦场 面记忆犹新)。 2006 年 2 月 22 日国家邮政局 发行了一张面值 80 分的纪念邮票, 名字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以 庆祝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废止《农 业税条例》。 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 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作为 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停止征收农业税不仅减少了农民的 负担,增加了农民的公民权利,体 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同 时还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 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 26.股权分置改革 中国股市成长中一大历史遗留 问题是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同 股不同权。“大非小非”转为流通股 的恐惧,导致股市持续低迷。2005 年,中国创造性地通过“非流通股股 东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利益补偿”的方 式,化解了这一难题。 证监会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 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 规定股改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 通股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 同意。这一政策是 2005 年股改可以 顺利推行的关键。 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没有导致股 市崩盘,反而迎来一轮历史性大牛 市。这一改革,可以为当前悬浮的 IPO 注册制改革提供重要经验。 27.国进民退 21 世纪入世以来,中国 经济步入快车道,中国经济 与全球经济同步进入上升周 期,大宗商品价格大涨,资 源型央企成为最大受益者。 实力大增的央企,开始逆转, 走向扩张之路,出现“国进 民退”之势。 28.北京奥运会 从历史上看,主办奥运会 常常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标 志,例如韩国汉城奥运会、日 本东京奥运会、美国洛杉矶奥 运会。1993 年,北京申请举办 2000 年奥运会,以 2 票之差败 于悉尼。 2001 年国际奥委会投票选 定北京获得 2008 年奥运会主办 权。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北 京 40 万群众涌向天安门狂欢。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 全面绽放,以 51 枚金牌居金牌 榜首名,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 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9.2008 年次贷危机 2018 年是美国爆发次贷危 机十周年。此次危机不仅冲击 了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后续 的欧债危机,还对全球贸易格 局带来巨大改变。2008 年危机 宣告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 的“中美国(Chimerica)”时代 的终结。 2008 年危机也倒逼了中国 经济转型,宣告了 1978 年以来 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由此,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 L 型 增长。 30.四万亿 2008 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严重冲 击了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尤其以广东 最为严峻,大量工厂关门。 为缓和危机冲击,中国政府提出“保 八”,并迅即出台“四万亿”。在此后的 很多年,“四万亿”都成为倍受诟病的 政策:引发货币超发和通胀、产能不 减反增、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失控…… 2012 年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提 出“三期叠加”中的“前期刺激消化期”, 指的就是四万亿,“不搞强刺激”成为 朝野共识。不过,事后来看,四万亿 有一个巨大的“意外惊喜”:高铁。 高铁日益迸发出惊人的社会价值, 成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一抹亮丽的彩 虹,也成为“一带一路”的利器。 31.十八大 2012 年十八大召开,诞生新 一届领导集体。十八大之前,中 国经济社会矛盾逼近临界点,社 会充满焦虑,重庆唱红打黑更引 发激烈争论。吴敬琏认为,十八 大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终结了两条 路线的争论:一种意见是继续沿 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改革 开放的路线向前进,建设一个法 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另外一种 就是用一个强势政府、大的国企 海量投资支撑高速度的增长这么 一种发展模式。 十八大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 顶层设计中间选择了一个正确的 顶层设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真正方向。 32.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社会各界为重启改革呐 喊奔走的社会氛围下,2013 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堪称一次惊艳、完美、 超预期的顶层设计。 决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到 2020 年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与 1993 年的十四届三中全 会类似,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 革决定将影响中国 20 年的发展 与转型之路。 33.2015 年股灾 2015 年在“改革牛”、“水 牛”、“国家牛”等一批吹鼓手 和部分媒体的推动下,中国股 市出现一次史无前例的泡沫, 创业板是“市梦率”突破 150 倍。 1997 年《人民日报》社论 “暴涨必有暴跌”的历史忠告已 经被抛在脑后。 2015 年 6 月泡沫崩盘, 20 万亿市值灰飞烟灭,又一 批股民被“割韭菜”。此次股灾 导致证监会主席肖钢下台,证 监会副主席“发审皇帝”姚刚、 主席助理张育军落马。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面 对的时代命题。 34.打虎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 反腐成为最大的亮点。反腐力 度之大、层级之高,堪称史诗 级: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 三亿”的使命担当,挽狂澜于 既倒,果断查处周永康、薄熙 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 令计划、白恩培、苏荣、蒋洁 敏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440 多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 他中管干部、8900 多名厅局 级干部、6.3 万多名县处级干 部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山 西、辽宁、江西、云南等多地 塌方式腐败被整治。 打虎,治标为治本(改革) 赢得了时间。 35.一带一路、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 2008 年次贷危机爆发后, 周小川第一时间撰文指出不合 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融危机 的根源。随后,中国抛出“人 民币国际化”战略,试图打破 美元“一币独大”的格局。 2016 年人民币成功加入 IMF 的 SDR 篮子。为减少金融 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 还借鉴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 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的宏 大战略。 其中,亚投行的创立,获 得包括大批发达国家在内的 77 国热烈追捧,始料未及。 3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 年中国经济面临严重 局面: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 钢铁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全年 社会用电量增速仅 0.5 %,创 历史最低。为避免经济硬着陆, 中国紧急出台“去产能、去库 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这五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虽然这些措施引发过度行 政干预的争议,但从结果上看, 迅速缓解了产能过剩和房地产 库存风险,为 2016、2017 经 济回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但是,“去杠杆”却未能取 得进展,杠杆水平不减反增。 37 .互联网+ 腾讯、阿里、京东的 快速崛起,智能手机的迅 速普及,让中国在全球的 互联网版图中占据了领先 位置。 中国政府敏锐地意识 到互联网的巨大威力,提 出“互联网+”的国家战略, 希望以互联网引领中国企 业的升级与创新。 2017 年,腾讯市值超 越 Facebook,阿里巴巴超 越亚马逊也为期不远。 互联网也成为创新和 创业最为密集的领域,不 断涌现滴滴、摩拜、今日 头条等独角兽。 38.双创与简政放权 李克强就任总理后,一 句“改革是中国经济最大红 利”,引爆社会改革预期。 中国政府聚焦“简政放 权”,提出“负面清单”、 “法无禁止皆可为”等一系 列理念,提前实现行政审 批减少 1/3 的目标。 简政放权的目的是为 了激发社会“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的活力。 特别是以“注册资本认 缴制”为核心的工商登记制 度改革,极大激发了社会 创业激情。 39. 雄安新区 2017 年,被中央称为 “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横 空出世。雄安新区是继深 圳开放、浦东开发开放之 后的第三次神来之笔。 其意义在于:疏解北 京的非首度功能;高起点、 零包袱,以创新理念探索 新型城市建设路径,摆脱 “大城市病”;改变房地产 绑架经济的畸形结构。 40 .十九大 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 中,2017 年十九大具有多 重历史意义:宣告中国进 入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 的“新时代”;确立了以习 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权 威;明确了到 2049 年的长 远规划,力图打破“政治短 周期”带来的行为短期化。 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比较罕 见地要求:“改革开放要加 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 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 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 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 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1980-2010年 中国大陆GDP列表 (按国际汇率换算 成美元),取自世 界银行数据库 。 (注释:因为中国 大陆实行汇率管制, 80年代中期人民币 曾大幅贬值,所以 1986年GDP换算成 美元时候数值出现 下降现象) 年份 GDP 增长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 1978 3650亿 98.6% 17% 1979 4068亿 97.6% 18% 1980 184,516,266,711 97.8% 20% 1981 194,111,112,580 95.2% 21% 1982 203,183,214,982 99.1% 22% 1983 228,455,947,880 90.9% 22% 1984 257,432,147,241 95.2% 23% 1985 306,666,660,698 93.5% 24% 1986 297,831,879,942 8.8% 25% 1987 270,372,194,997 11.6% 26% 1988 309,522,625,242 11.3% 27% 1989 343,973,680,226 4.1% 27% 1990 356,936,901,184 3.8% 28% 1991 379,468,656,246 9.2% 29% 1992 422,660,918,111 14.2% 30% 1993 440,500,898,965 14.0% 30% 1980-2010年 中国大陆GDP列表 (按国际汇率换算 成美元),取自世 界银行数据库 。 (注释:因为中国 大陆实行汇率管制, 80年代中期人民币 曾大幅贬值,所以 1986年GDP换算成 美元时候数值出现 下降现象) 年份 GDP 增长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 1994 559,224,707,281 13.1% 31% 1995 728,007,199,936 10.9% 32% 1996 856,084,729,312 10.0% 33% 1997 952,652,693,079 9.3% 34% 1998 1,019,458,585,326 7.8% 35% 1999 1,083,277,930,360 7.6% 36% 2000 1,198,474,934,199 8.4% 37% 2001 1,324,806,914,358 8.3% 38% 2000 1,198,474,934,199 8.4% 37% 2001 1,324,806,914,358 8.3% 38% 2002 1,453,827,554,714 9.1% 39% 2003 1,640,958,732,775 10.0% 39% 2004 1,931,644,331,142 10.1% 40% 2005 2,256,902,590,825 11.3% 41% 2006 2,712,950,886,698 12.7% 42% 2007 3,494,055,944,791 14.2% 43% 2008 4,521,827,288,304 9.6% 44% 2009 4,991,256,406,735 9.2% 45% 1980-2010年 中国大陆GDP列表 (按国际汇率换算 成美元),取自世 界银行数据库 。 (注释:因为中国 大陆实行汇率管制, 80年代中期人民币 曾大幅贬值,所以 1986年GDP换算成 美元时候数值出现 下降现象) 年份 GDP 增长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 2010 5,926,612,009,750 10.4% 50% 2011 484124亿 9.3% 51% 2012 534123亿 7.8% 52% 2013 588019亿 7.7% 53% 2014 635910亿 7.3% 54% 2015 676708亿 6.9% 56% 2016 74万亿 6.7% 57% 2017 82万亿 6.9% 57% 科学的理论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保证。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 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思想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体 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十六大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 题上,进一步做出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作出了 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改革的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 从完全的“一大二公”和“割资本主义尾巴”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 出,再到从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的转变,进一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最终到使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我们回顾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是 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得以最大的发挥,改革之前,人们吃不饱 穿不暖,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票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短短几年农村就实现了大丰收, 并倒逼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市场化带来的劳动积极性、人们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不可估量。 正是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家的创新创业的活力无限换发,中国改革开放40年, 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为国家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一半以上。在创新方面,民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近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倍,这都是市 场经济的成果。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仍然要头脑清醒地坚持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区别,本质上并不在与有无计划或者说制定的计划是否科学,即便在 完全市场化的社会里,企业也会制定诸多的生产计划、推广计划,计划得好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计划与市场两者区别的本质是由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还是在价值规律的支 配下由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判断来配置资源。 我国改革的典型特征是采取了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式。 立足于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一定地区 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在对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再行推广。 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既控制了风险,又通过有效的推广机制 使成功经验能够迅速普及,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 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 须不断完善改革的推进方式,统筹兼顾,加强总体协调。我们注重把握“破旧”和“立 新’’的关系,立足于立新,适时、大胆地破旧,从而不断消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 建立健全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协调配合,不失时 机地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开放也是改革,做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一些触及深层利益关系、 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而且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 制方面的改革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的要求更 加凸显,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设立的全民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就经济体制、民主法 治、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设立了专门的改革小组,为改革的统筹协调创造了条件。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效的体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的根本保证,从长远来看,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同时,发展 和稳定也提供了深化改革的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 稳定的关系,适时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 承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 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是为 改革而改革,更不是为了权力的巩固而改革。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 力,是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 义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在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注重把 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同时注重从 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努力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在经济 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达到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改革为了人民,人民就有了无限的动力和创造力,改 革就能够依靠人民。 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 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创造良好的 市场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营造各种所有 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因为如果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能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就不能使其公平参与竞争,如果不能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不能参与公 平竞争。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就应当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公平受到 法律保护。 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就必须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 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不仅仅是治国 方略的重大宣示,同时也是对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 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的具体落实。 (一)新时代的改革开放面临的问题 (二)新时代的改革开放鲜明特征 (三)改革仍然需要在诸多议题上深入推进 以当前最重要的“三去一降 一补”为例,虽然整体战略上极 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也出现了行政手段一刀切, 专去民营企业的传言。“三去一 降一补”需要行政手段的配合, 不过应尽量以市场的优胜劣汰 为主要手段,让行政要求成为 市场资源配置的砝码,这样虽 然见效慢一些,但长期看会更 加的健康。 我国已开始从私人产品短缺 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 但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还不适 应这个时代变化的趋势。公共 产品短缺成为阻碍扩大内需、 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 因素。公共产品短缺使我国消 费率不断下降,消费率水平不 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 “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 行政部门职能缺位、错位、 越位,行政审批门槛多、公共 服务不到位、权力行使不规范 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阻滞了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 面,《宪法》明确的法院、检 察院独立司法也受到意识形态 领域反对“司法独立”的影响, 律师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容易 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乃至以敌我 矛盾予以处理,严重违背依法 治国的理念。凡此种种,彰显 法治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的不相适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宗明义:“改 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 命。”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 向,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 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 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的 性质和方向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 骨疗毒,将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品格彰 显得格外夺目。自我革命增强了我们党 的革命性,增强了我们党的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无论是从反“四风”、应对“四大考验”、 化解“四种危险”,到全面深化改革、全 面依法治国,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无论是从 改革发展稳定,到内政外交国防,再到 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我们党都很 好地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 核心作用,从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 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 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党和国家事业 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 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成 效卓著”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 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正是从 这样战略高度,我们党以社会主要矛盾的 历史性变化统筹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这 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对象由“落后的社会生产” 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将改革开放 的价值目标由“物质文化需要”转到“美好生 活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满足人 民在物质文化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以主要矛盾统筹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体 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 重大方法论,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 本价值论。 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 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 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 加呈现。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都 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问题,都是一些 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新时代的改革始 终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围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进行开拓性、 创造性工作,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 难点问题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推出 1500多项改革举措,取消下放610多 个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320多个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保证改革顺 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进入新时代,在解决人民温饱问 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 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党的十 九大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分两 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丰富了党的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发展了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完整勾画了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 表和路线图,从战略和全局上赋予新 时代改革开放新境界:方向性更加鲜 明、激励性更加强大、接续奋斗品质 更加坚毅。 5年多来,我国以“一带一路” 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 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 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 放格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 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纳入相 关内容。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中 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 亿美元,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 超过3万亿美元,一大批互联互 通项目规划实施,各领域人文合 作深入开展。 一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积极 作用; 二是,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 方向; 三是,坚持和加强国有企业 党的建设。 1.财税体制改革关系着纳税 人尤其是纳税企业的负担。 2.财税体制改革又紧密连接 着行政体制改革。同时,科学分 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理 顺中央与地方关系,这是行政体 制改革的重大内容。 3.财税体制改革还密切联系 着民生。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为 切入点,落实简政放权,倒逼行 政体制改革,压缩行政支出,真 正让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让人民有改革的获得感。 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 特征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场“三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结合正在发生的智 能工业革命,世界各国都力争在这一 潮流中把握先机,取得优势。因此, 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中国人迸 发出前所未有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在 互联网应用的诸多方面,甚至取得了 世界领先的优势。 我国的互联网应用大多以服务业 为主,包括金融服务业。这些互联网 带来的新业态有许多方面游离于我们 过去的监管体制之外。这种情况对政 府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能力都提出 了巨大的挑战。另外,政府部门除了 直接的监管功能之外,还担负着与监 管融合的裁判功能,譬如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