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 MB
  • 2022-09-27 发布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献县体育运动中心环评报告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献县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设单位(盖章):献县教育体育局编制日期:2016年11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n《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n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献县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设单位献县教育体育局法人代表杨连军联系人董加峰通讯地址河北省(自治区、直辖市)献县市(县)联系电话0317-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献县城南新区东南部,东侧紧邻献县实验中学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体育R88占地面积(平方米)56333.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545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5.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8年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目前,位于献县城南新区东南部的献县实验中学没有一座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运动场所,当地人们日常体育锻炼也无合适场所。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以及当地人们的运动需求,献县教育体育局拟投5454万元紧邻献县实验中学建设献县体育运动中心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献县教育体育局委托,河北欣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现场踏勘、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等,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1、项目选址拟建项目位于献县城南新区东南部,东侧紧邻献县实验中学(在建),北临建设大街,南为富强大街,西侧为献王大道,东侧临昌盛路。项目坐标为东经116°8'43.49",北纬38°9'59.06"。项目选址区域土地现状为空地。具体位置见附图1和附图2。2、建设规模\n拟建项目占地56333.0m2,主要建体育馆及看台,以及室外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地、门前广场、800m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总建筑面积7043.0m2,其中体育馆建筑面积4638.0m2,看台建筑面积2405.0m2。3、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列表项目内容主体工程建设体育馆、看台、室外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地、门前广场、800m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辅助工程停车场公用工程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环保工程化粪池、绿化等(1)体育馆本项目体育馆建筑面积为4638.00m2。体育馆主体结构由基础、看台、屋盖三部分组成,基础和看台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隔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加保温层,内隔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采用轻钢网壳结构形式和银灰色复合压形钢板系统。体育馆立面处理强调体育建筑的鲜明个性,采用大尺度的金属屋面与精巧的幕墙系统及石材墙面形成强烈对比,显示清晰的结构逻辑,展现体育建筑力量与技巧结合的特征,充满现代感。(2)体育场本项目体育场主要建设看台、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以及篮球场。1)看台看台建筑面积为2405m2。看台以暗红色配以白色调,简洁、明快,赋予建筑功能与艺术的统一。本建筑看台上主要功能为看台观众席及主席台,观众席可以同时容纳1000人,看台下包括器材室,广播室,及公共厕所。2)室外运动场足球场占地面积5228.25m2,羽毛球场占地面积1045.65m2,排球场占地面积4182.60m2,篮球场占地面积10456.50m2。\n标准400m综合田径场设计:弯道半径36.5m,直道长84.39m,分道宽1.22m。西直道10条,弯道9条(其中直道。设置有全部田径比赛项目和一个国际标准尺寸草坪足球场。场地南端跑道外设3根旗杆,场地北端跑道外设3根旗杆,可分别用于悬挂会旗和进行运动员颁奖的升旗仪式。在400m标准跑道内设有一块105m×68m国际标准的天然草坪足球场。(3)停车场由于场地面积有限,机动车停车场设于场地南,除考虑到少量的专用车进入停放外,其它车辆充分利用附近的文化广场等社会停车场停放。由于场地面积有限,非机动车停车场充分利用附近的文化广场等社会停车场停放。(4)无障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体育运动中心各主要出入口均设计残疾人坡道,并就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人通过内部专用残疾人通道进入比赛厅。看台结合入口设置了残疾人观众席位,馆内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4、主要材料选择(1)墙体外墙: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铝合金板复合保温外墙等。加气混凝土砌块墙:300厚,砌块墙外干挂夹芯保温铝板,保温层为50厚硬泡聚氨酯,外饰面为3mm厚氟碳喷涂单层铝板,亚光银灰色系;用于首层平台下外墙及出入口处非幕墙围护墙。内墙: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水泥加压板复合防火墙等。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墙:200厚;用于室内房间隔墙。(2)体育馆内看台二层疏散平台结构板上粘贴6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0.03w/mk,平台下室内房屋面传热系数≤0.35w/m2k。看台和二层疏散平台下有房间时,板下粘贴60厚挤塑聚苯板。平台下无房间保温做法距外墙1.0m范围内板下粘贴3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其余处板下保温取消。\n(3)外门窗选用氟碳喷涂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透明中空玻璃窗(辐射率≤0.25Low-E中空玻璃),玻璃厚度不小于8+12A+8,隔音≥30db,窗体传热系数将根据窗墙比详细计算来确定,初步定为≤2.8w/m2k。(4)突出于墙体外的结构和混凝土雨蓬保温作法为与主体相临各个面层粘贴3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5)接触室外空气底板贴60厚挤塑聚苯板,传热系数≤0.50w/m2k。(6)屋面屋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育场的挑篷,一直延续至二层疏散平台,采用玻璃纤维膜材和聚碳酸酯实心半透明阳光板,涂层为聚四氟乙烯PTFE,外侧另做二氧化钛涂层,透光率≥10%;另一部分是二层疏散平台下的混凝土屋面。膜屋面材料为膜材自防水,不需另做防水。二层疏散平台:Ⅱ级防水,0.7厚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1.3厚聚合物水泥粘结料满粘,做两道。看台采用1.5厚喷涂聚脲防水涂料+1.5厚三道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树池采用0.5厚PPS铝合金防水卷材+1.5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7)门窗保温外门窗的节能措施详见前面的节能设计,所有玻璃应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外窗玻璃的抗风压等级不低于3级,气密性不低于3级,水密性不低于3级,保温性能不低于6级,隔声性能不低于3级,耐冲击性、平面内变形性应满足GB/T21086-2007《建筑幕墙》规范要求。凡内部玻璃门窗落地者均采用不小于10mm厚安全玻璃。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占地面积m256333.02建筑面积m27043.03建筑基底面积m24859.0\n4容积率0.135建筑密度%8.636绿化面积m224673.87绿地率%43.85、公用工程(1)给排水给水:项目年用水总量为9522m3,全部为新鲜水,其中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年用水总量为292m3/a;锻炼人员用水量为7830m3/a;绿化用水量为1400m3/a。由献县市政供水公司提供。排水: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项目排水量为6498m3/a,卫生间污水排出室外后,先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再排入场地内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由屋面排水系统排入场地内雨水管网,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网。(2)供电项目用电主要为照明用电、动力用电等,年用电量为31.66×104kWh,由献县供电公司提供。(3)采暖项目冬季采暖为空调电采暖。6、项目定员及时制项目建成后工作人员为20人,每年流动锻炼人员为7152人次。每年开放时间为360天。7、施工进度项目工程具体施工实施步骤如下:2016年10月—2016年12月,项目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2017年1月—2018年2月,主体土建工程;2018年3月—2018年8月,完成装修及配套设施工程;2018年9月,竣工结束并投入使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n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位于省会石家庄东北143公里处,沧州市西部。东经115°50’至116°30’,北纬38°3’至38°22’,北靠京津,南通中原,西接省会,东临渤海,地处“环京津、环渤海”大经济圈。东与沧县交界,西与衡水市的武强县、饶阳县连境,南与泊头市为邻,北与河间市、肃宁县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地乐寿镇位于县境中部偏西,北距首都北京22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67公里,东距沧州市70公里,距黄骅港160公里,东北距天津市144公里,距天津新港200公里。2、地形地貌献县位于河北南部,地处华北平原东部黑龙港河流域。受阜平、五台、吕梁、燕山、喜马拉雅等剧烈造山运动和四次大的海陆变迁影响,在黄河、滹沱河的多年冲击下形成如今的平原地貌。全境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2米,境内子牙河、子牙新河、滏阳河、滹沱河、黑龙港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为冲积层淤积壤土,除部分盐碱沙地外,均适宜多种作物生长。3、气候条件献县地处海河流域、黑龙港地区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560毫米,年日照2800小时,无霜期189天,年日平均气温12.3℃。4、地质水文\n献县地势低平,西部略高于东部。有轻微的起伏,坡度约为l/8500,全境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2米。西部略高于东部地址内无不良地质、地貌现象,地基土厚度变化较小,地层表面坡度均小于10%,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埋基础,以粉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为宜,地基承载力标准100kpa-180kpa之间,不需要进行人工处理,可以做一般建筑物基础使用。境内子牙河、子牙新河、滏阳河、滹沱河、黑龙港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5、地震烈度据国家地震局鉴定和沧州市地震局提供的资料证明,据推测无大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献县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0g。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献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北靠京津,东临渤海,南通中原,西接石家庄,是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县市区之一。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500个行政村,2013年,献县总人口62万人。2013年,献县辖4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献县106国道纵穿南北,307国道和石黄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在献县境内形成“黄金十字”交通网。2013年,东方屯等4所项目校投入使用、5所主体完工,15所BT模式建设学校全部开工建设;献县一中高考本二以上上线人数连续六年位居全市首位。2012年,献县共投资4800万元完成县医院迁建、县中医院病房楼扩建,以及献县18个乡镇卫生院、18个乡镇计生技术服务站改造;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拟建项目附近区域无重点保护文物、无自然保护区。\n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4a类标准要求。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拟建地址位于献县城南新区东南部,东侧紧邻献县实验中学,南侧为富强大街,西侧为献王大道,北侧为建设大街。项目附近区域没有其他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生态敏感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方位据厂界距离保护对象献县实验中学(在建)东紧邻师生曹庄村西200m村民东武庄村西北950m高马头村北550m吕庄村东900m保护级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26\n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4a类标准。环境要素标准值标准来源空气PM10:日平均150µg/m3PM2.5:日平均75µg/m3SO2:日平均150µg/m31小时平均500µ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噪声昼间:55dB(A)夜间:45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三级标准,同时满足献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2、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4类标准。3、施工期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4、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标准。环境要素标准值标准来源废水pH:6-9COD:500mg/L氨氮:—SS:400m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三级标准COD:300mg/LSS:200mg/L氨氮:50mg/L献县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要求厂界噪声昼间:55dB(A)夜间:45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总量控制指标项目建成后,锻炼人员仍为献县的常住人口,生活污水排放COD、氨氮的量比建设前不增加,只是产生地点发生了转移。因此,从献县范围考虑,区域内排放总量不变。26\n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土地平整基础施工主体建设内外墙装修区域建设施工期营运期办公、场馆自来水污水处理厂废水垃圾处理厂垃圾化粪池废水G废气W废水N噪声S固废主要污染工序:1、废水项目产生办公生活污水为盥洗水和清洁卫生用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氨氮和SS。3、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体育活动、高音喇叭广播,噪声源强在65~80dB(A)之间。4、固废办公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26\n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办公生活SSCOD氨氮污水产生量:6498m3/aSS:250mg/L,1.62t/aCOD:300mg/L,1.95t/a氨氮:25mg/L,0.16t/a污水产生量:6498m3/aSS:150mg/L,0.97t/aCOD:250mg/L,1.62t/a氨氮:20mg/L,0.13t/a固体废物办公生活生活垃圾3.65t/a送垃圾处理厂噪声主要噪声源为室外体育活动、喇叭广播,噪声源强在65~80dB(A)之间。其它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26\n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建筑施工期主要影响因素是施工噪声、扬尘、施工废水、地下水影响和建筑垃圾等。1、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为施工过程中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掘机械、打桩机械、吊车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强见下表,项目施工期间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多且噪声值较高。施工设备的噪声值序号名称等效A声级[dB(A)]测量距离(m)1挖掘机8452地基打桩机9053振捣棒10054装载车8535吊车70~80156推土机8657电锯90~9518电锤80~85109切割机91~95110电钻70~80111泵车85~9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因此,严禁夜间施工。如施工工艺确需在夜间施工的,必须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并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应在夜间施工前三天在施工场地周边粘贴告示,将夜间施工的时间、持续的天数告知施工现场附近的居民,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噪声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6\n施工期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并严格实施:①项目施工厂界周边需设置3m高钢板围挡,用以防止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②施工前应首先在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也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③施工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作业方法和工艺,在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将强噪声设备尽量移至距场界及敏感点较远的地方,将一些位置可以固定的主要噪声源施工机械场区中心内合理布设,将空压机等固定的机械设备安置在施工场地临时房间内,以降低噪声对外环境影响。④合理地安排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严格控制高噪声作业施工时间,如禁止12:00-14:00进行高噪声(如振捣棒、挖掘机等)作业施工;禁止夜间施工,对主体工程浇灌需要连续施工时,必须提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施工前应设立施工公告牌,接受市民监督,以取得市民谅解,在夜间施工过程中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车辆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⑤增加消声减噪的装置,如在某些施工机械上安装隔声罩,对振捣棒等强噪声源周围适当封闭等。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其环保意思的增强,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噪声。如对施工用框架模板要轻拿轻放,不得随意乱扔等。⑦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因松动部件振动或消声器损坏而加大设备工作时的声级,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⑧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现场附近区域后,要限速,并严禁鸣笛。2、施工期扬尘26\n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土方的挖掘及现场堆放;建筑材料(灰、砂、水泥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车辆及施工机械往来造成的道路扬尘。施工现场的扬尘大小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强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土质及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该项目在施工期间会产生一定的尘污染,为保护好空气环境质量,降低施工区域和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根据《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393-2007)、《全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实施意见》、“气十条”、《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献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本项目采取以下扬尘防范、治理措施:(1)项目总体扬尘减缓措施项目整个施工期需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扬尘污染:①在边界设置高度为3m的围挡,现场围挡及大门每月清洗一次。②运输建筑垃圾、施工渣土的车辆要加装顶部密封盖或加盖苫布,严防垃圾、渣土沿途遗撒;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施工场地内的运输道路路面要进行硬化处理,并定期清扫,洒水降尘;禁止运输车辆超载,不使用劣质燃料。③在施工场界临路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做到出场清洗车身和车轮,以防车轮带泥行驶而引起扬尘及影响周围道路的正常路况;保证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超过10米,并及时清扫,冲洗车身和车轮产生的冲洗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④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间的车行道路应进行硬化,采用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⑤尽量选择远离敏感点的地方作为临时堆场以减少装卸运输过程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从而减缓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临时堆场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⑥车辆运输的时间和路线要和当地交通、环保等主管部门申请协调。夜间禁止土方及建筑材料的运输,运输工作集中在19:00-22:00之间,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道路交通及附近居民的影响。废弃土方运至指定地点或外售,尽量缩短运输路线,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基础工程阶段扬尘减缓措施26\n①在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度污染天气时时停止土方开挖、土方回填。②土方阶段挖掘的土方要做到及时清运,日产日清,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土方,应用苫布苫盖,且存期不得超过3天。③项目土方临时堆放位置设置于项目北侧,堆放期间采用防尘布遮盖,堆放高度不超过2m。堆放场地安排1名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清扫,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洒水抑尘频次。④开挖完毕的裸露地面应及时固化或覆盖。(3)主体工程阶段扬尘减缓措施①水泥、砂料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堆存要搭建临时仓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统,防止雨水浸湿以及水流引起物料流失。②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密闭式专用垃圾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安全网内垃圾应及时清理。③项目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将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3、施工期废水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项目施工过程施工人员产生少量杂洗水,污染物浓度较低,作为施工场地面喷洒用水,不外排。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井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降水井排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车辆冲洗水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污染物浓度低,因此经简单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固体废物26\n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建材、撒落的沙石料、废装修材料、废工程土以及少量生活垃圾等。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弃土,这些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将导致沿程泥土洒落满地,车辆粘满泥土会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影响行人和当地环境质量。废弃物处置不当或无规划乱丢乱放,将影响城区的建设和整洁。施工中要加强对这些固体废物的管理,工程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要求按规定路线运输,运输车辆必须按有关要求配装密闭装置。施工队的生活垃圾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5、水土流失施工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重点为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平整。由于破坏了土地表层,再经雨水冲刷就会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预防保护措施相结合。施工期应避开雨季施工,并加快施工进度,防止造成水土流失。项目在场地平整、道路修建及铺装过程中需要清除土壤表层的部分垃圾,并清理表层土,绿化过程要保存表层土,用于绿化种植。施工过程搅动表土层及时恢复或补救,施工期避开雨季以及大风季节。因此拟建项目的建设对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影响较小。6、交通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现场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需要运出,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运入,项目物料的运入和产生的固体废物的运出对道路交通有一定影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会同交通部门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繁忙道路和交通高峰时段,以缓解施工期对交通带来的影响。另外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的情况。采取上述措施后,将会有效地减轻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完工而消失。26\n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用水主要包括办公生活用水、流动锻炼人员用水、绿化用水。项目年用水总量为9522m3,全部为新鲜水,其中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用水总量为292m3/a;锻炼人员用水量为7830m3/a;绿化用水量为1400m3/a。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办公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氨氮。运动中心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按照人均40L/d计算,年用水总量为292m3,流动锻炼人员生活用水量按照人均3L/次,年用水总量为7830m3,则用水总量为8122m3/a,污水产生系数按0.8计算,污水产生量为6498m3/a。类比调查同类项目生活污水水质,污染物浓度为SS:250mg/L、COD:300mg/L、氨氮:25mg/L,进入化粪池处理,处理后排入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废水排放量6498m3/a,排放浓度为SS:150mg/L、COD:250mg/L、氨氮:20mg/L,排放量为SS:0.97t/a、COD:1.62t/a、氨氮:0.13t/a,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同时满足献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经城市污水管网最终排入献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2、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办公和锻炼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办公生活垃圾按0.5kg/人·天计,产生量为3.65t/a,流动锻炼人员按0.1kg/人·次,产生量为260t/a。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及时清运送献县垃圾处理厂处理处置。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室外体育活动、喇叭广播,噪声源强在65~80dB(A)之间。经距离衰减项目厂界噪声值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临路侧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项目距离最近的环境敏感点是西侧300m处的曹庄村,项目噪声对环境敏感点影响很小。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拟建项目的“三同时”验收内容见下表。26\n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措施验收一览表项目污染源环保设施及措施验收指标验收标准废水生活办公化粪池SS:200mg/LCOD:300mg/L氨氮:50m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三级标准,同时满足献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噪声室外体育活动、喇叭广播合理规划布局昼间:55dB夜间:45dB《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1类标准昼间:70dB夜间:55dB《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4类标准固废生活办公垃圾收集装置不外排—26\n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生活办公SSCOD氨氮化粪池《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三级标准,同时满足献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固体废物生活办公生活垃圾送垃圾处理厂—噪声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体育活动噪声以及高音喇叭的广播声。经距离衰减项目厂界噪声值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临路侧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其它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26\n结论与建议1、建设项目情况概述(1)项目概述项目名称:献县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规模:占地面积为56333.0m2,建筑面积为7043.0m2工程投资:总投资545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5.4元,占总投资的1.2%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工作人员为20人,每年流动锻炼人员为7152人次。每年开放时间为360天。投产日期:2018年9月(2)项目选址本项目拟建地址位于献县城南新区东南部,东侧紧邻献县实验中学,北临建设大街,南为富强大街,西侧为献王大道,东侧临昌盛路。项目中心坐标为东经116°8'43.49",北纬38°9'59.06"。项目选址区域土地现状为空地。具体位置见附图1和附图2。(3)建设内容拟建项目占地56333.0m2,总建筑面积为7043.0m2,本项目体育馆建筑面积4638.00m2,看台建筑面积2405.00m2。以及室外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地、门前广场、800m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4)项目衔接项目用水主要为盥洗水和清洁卫生用水,由献县市政给水管网供给;项目用电主要为照明用电,由献县供电供电公司提供;项目冬季采暖采用空调电采暖,项目不建锅炉房。2、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空气质量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4a类区的要求。3、产业政策可行性结论(1)废水26\n项目生活办公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献县市政污水管网。项目废水经市政排水管网入献县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同时满足献县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要求,处理措施可行。(3)固废项目固废主要为办公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集中送垃圾处理厂,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4)噪声拟建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体育活动、高音喇叭广播等。运动中心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运动中心本身对外界声环境影响很小。通过距离衰减,项目场界噪声值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临路侧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4、选址可行性分析结论拟建项目符合区域规划,选址合理。项目对产生的污染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外排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保角度讲,该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5、生态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结论(1)施工期①施工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等。项目采取以下措施:施工场地周围构筑围挡;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作业方法和工艺;合理地安排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严格控制高噪声作业施工时间,禁止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12:00~14:00、22:00~6:00)作业;采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现场搅拌;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现场附近区域后,要限速,并严禁鸣笛。采取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措施可行。②施工扬尘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建筑材料的装卸过程及堆放26\n产生粉尘污染,以及车辆运输中引起二次扬尘。项目采取以下措施:施工现场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运输车辆加蓬盖,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及沉淀设施;对运输过程洒落路面泥土及时清扫;禁止使用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大力推荐使用清洁燃料;施工结束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采取以上措施后,能降低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措施可行。③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为日常清洗用水,水质较好,可用于作业区的泼洒抑尘,不外排,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措施可行。④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建材、撒落的沙石料、废装修材料、废工程土以及少量生活垃圾等。施工中工程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要求按规定路线运输,运输车辆必须按有关要求配装密闭装置。施工队的生活垃圾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固废可得到合理处置,措施可行。⑤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路基开挖产生施工挖方,施工挖方暂时堆放易引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措施如下: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合理确定施工期;施工期备齐防止暴雨的挡护设备;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范围;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施工完毕后,应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恢复,减少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措施可行。⑥对公路交通运输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会使周围道路交通压力暂时增大,但不会发生严重的交通拥堵。施工部门应该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临时通行路线,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将交通影响将低至最小程度,措施可行。(2)营运期①废水生活办公及流动锻炼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项目废水经市政排水管网入献县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同时满足献县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要求,处理措施可行。②固废26\n办公生活及流动锻炼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集中送垃圾处理厂,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③噪声拟建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室外体育活动、高音喇叭广播产生的噪声。项目场界噪声值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临路侧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6、结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区域规划,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后,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得到合理处置或处理,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26\n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26\n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26\n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周边关系图附图3项目平面布置图附件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对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26\n北比例尺1:50000拟建项目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n\n北拟建项目900m550m950m200m献县实验中学附图2项目周边关系图\n\n献县实验中学停车场停车场体育馆看台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附图3项目平面布置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