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1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如此深重的苦难,除了列强的原因,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电影《鸦片战争》开篇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历 次的反
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如此深重的苦难, 除了列强的
原因,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呢?(100 分)
答: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而:一是社会制度落后于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 则是更
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 社会制度腐败
(1) 吏治和军队腐败
1840 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味, 不了
解世界大势,不憧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 反而受
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 持续下去,
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 战争指导思想错误,既害怕列强,更惧怕人民
指导思想的错误是与其政治立场分不开的。统治者以“和外安内”为战争指导思想。多数权贵害怕列强的坚船利 炮,丧
失了抵抗的信心,为了个人和统治者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惧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组织 起来后危及封
建统治,所以,屡屡压制、打击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不惜割地赔款向列强谋求妥 协。
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 年 3 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 法国
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因此而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 加紧妥协
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
而告结束。
甲午战争之初,慈禧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寿诞,军机首辅李鸿章则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既没有详细周密的应战 计划,
更没有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层内部更是为和与战问题相持不下。黄海海战之后,则被日军气势所吓倒,惧 战心理十分突
出。黄海海战虽然失利,但中国海军仍有实力与日军拼死一搏。但李鸿章一开始就为保存实力而消极应 战,海战失利后更是
严令北洋水师避战不出。北洋舰队、旅顺和威海卫举大清十余载国力建立,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舰 队和军港,最终全军覆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时,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向列强讨价还价,排斥异己。八国联军 逼近北
京,慈禧带着光绪和亲贵大臣西逃。1900 年 9 月 17 日,她在逃跑途中发布《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 非痛加
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励向八国联军递降 求和。此后,
清军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3) 不憧世界大势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对战争对手英国竟然一无所知,甚至在战争进行了一年多之后连英 国与俄
国是否接壤也不知道,对于英国为什么有一位年轻的女人统治全国亦无法理解,甚至怀疑来侵略中国的英国官 员并不是由英
国女王任命的,清朝的一些官员、将领甚至认为英国的大炮有邪术,对英国军队的战略战术是完全不知 道,当然就找不出对
付的办法。
就是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之际,清政府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状况几乎一无所知,不进行近代工业的建设,特别是 注意近
代海军的建设,导致中国北洋海军的实力经历了由强转弱的过程;战争爆发后,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 如何抵抗外敌,
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
2. 经济技术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19 世纪中叶, 西方
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而。
(1) 武器装备落后
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 炮有些
还是明末制造的。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 吨位小,载炮
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 速快。
(2) 军队素质极差
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 海军、
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
必须指出的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 行反侵
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而当时的
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 中国的反侵略战
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