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4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3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
盗传必究
一、 填空题(15 分)
1. 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书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讲的是造
字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2. 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而。
3.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 语。
4. 使动用法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把宾语当
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思对了即可给分)。
5. 古代汉语中,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 以形容词
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是什么或不是什
么的句子是判断句。
二、 解释句中黑体字(36 分)
(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6 分)
6.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国都;国家。
7. 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亲:新;亲自。
8. 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反:返回;反对。
9. 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
10.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责任。
11. 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下;死亡。
1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保卫。
1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揭发。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0 分)
14. 故不能推车而及。
及:追赶上;本义。
15.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引申义。
16.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城:城墙;本义。
17.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本义。
18.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
骄:矫;假借义。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0 分)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5 分)
2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25.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26.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9.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无: 通“毋”,不要。
20.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辨: 通“辩”,争辩。
21. 邹忌惰八尺有余,身体吠丽。
惰: 通“修”,
22.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锡: 赐予。
23. 汨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
阙: 通“掘”, 挖掘。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27.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贫;使动用法。使……贫穷。
28.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四、 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4 分)
29. 姜氏何厌之有!
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0.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尔。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1.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3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3. 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4.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五、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35.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⑤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⑦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⑧夫晋何厌之
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⑩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答:“越过一个国家把远方作为自己的边邑,您会知道它的难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来增益邻国呢? 邻国的
加强就是国君您的削弱。如果舍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往来,郑国供应他们 所缺乏的馆舍和资
粮,您也没有损害。而旦您曾经给予晋君恩赐,晋君答应给您焦、瑕两地,但早晨渡过 黄河回国,晚上他们便筑起了
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 为边界,又想扩大它西而的边界;如果不
损害秦国,将从哪里取得想要的土地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 好处,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高兴了,和郑人结
了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就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