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9 KB
  • 2021-05-17 发布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2023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早在 1868 年,黄遵宪就在《杂感》一诗中提出了 “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 1915 年 9 月《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 3. 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 4. -开始用文言文写作的作家有鲁迅、刘半农、王统照、张天翼和叶圣陶等。 5. 《风歌》是一首诅咒之歌,而《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一首希望之歌。 6. 1933 年被称为“子夜年”。 7. 巴金小说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激情”走向“生活"的过程。 8. 《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9. 白桦的《曙光》标志着新时期话剧创作的复苏。 10.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鸡鸭名家》。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 A. 同兰 B. 光未然 C. 田间 D. 艾青 2. 与《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姐妹篇的小说是()o A. 《偶然事件》 B.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 《世事如烟》 D. 《四月三日事件》 3. “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o A. 朱自清和郁达夫 B. 俞平伯和郁达夫 c.郁达夫和徐志摩 D.朱自清和俞平伯 4. 被视为话剧领域继高行健之后最具创新意识的代表是()。 A. 林兆华 B. 孟京辉 C. 牟森 D. 张献 5. 最能体现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的作家是()o A. 冰心 B. 叶圣陶 C. 许地山 D. 王统照 6.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主角是()。 A. 白流苏 B. 郑川嫦 C. 王娇蕊 D. 葛薇龙 7. 以自叙传小说的模式确立了中国 20 世纪抒情小说的最初样式的作家是()o A. 郭沫若 B. 郁达夫 C. 庐隐 D. 冯沅君 8. 早期曾创作过《女狷人》、《好花枝》、《孤儿记》等小说的作家是()。 A. 鲁迅 B. 周作人 C. 郭沫若 D. 郁达夫 9. 取材于“建国 15 年来的现实生活”的“革命样板戏”是()o A. 《沙家浜》 B. 《红灯记》 C. 《龙江颂》 D. 《白毛女》 10. 创作了契诃夫式的忧郁故事,并与萧红一样,同以东北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当代女作家是()。 A. 方方 B. 池莉 C. 退子建 D. 陈染 三、 简答题(第 1 小题 6 分,第 2、3 小题各 7 分,共 20 分) 1. “五四文学'期间,散文成就最突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第一,散文真正实现了 “化传统”。(1 分) 第二,散文作家队伍庞大。(1 分) 第三,散文读者对象广泛。(1 分) 第四,散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体,与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最容易得到大 家 的赞同和接受,因而也极大地得到了现代传媒发展的推动和促进。(3 分) 2. “左翼新秀”与初期左翼作家的创作有哪些区别? 答:第一,他们不局限于直接描写革命斗争和工农生活,而专心致志地描写自己所熟悉和体验较深的 生 活,所以,反映的生活而较为广阔。这在张天翼的小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3 分) 第二,他们不过多地流露作家的主观倾向,而注意通过生活本身来进行褒贬,所以,作品更具有现实 主 义的特色。这在沙汀的小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2 分) 第三,他们也不急于去塑造突变式的英雄,而重视描写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所以,所刻画的形象也更 具 有多样性。这在艾芜的小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2 分) 3. 韩东诗歌《你见过大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在以往的诗歌中,“大海"几乎有了固定的内涵,往往与崇高或英雄密切相关。韩东则要 挣 脱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还原“大海”意象的木意;(3 分) 第二,完全的口语化。诗中没有对大海的歌咏性抒情,只有客观描写,以避免抒情倾向。(2 分) 第三,为了弥补口语韵味上的不足,诗人用了 “反复”手法,具有“冷抒情”效果。(2 分) 四、 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边城》表现的“牧歌式生活”是什么样的?作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举例说明。 答:“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供奉着理想的“希腊小庙”。在 这 座小庙里,不仅有他向往的代表着自然人性的理想人物和理想生活,而且,还有他追求的代表着自然天 性 的理想文体。(3 分) 要点 1:在这个原始而纯朴的世界里,没有邪恶、贪婪,甚至连人类最常见的嫉妒也没有,有的只是 和 善、诚实、侠义和热情。在小说人物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的光辉,体现着人性中原本就存在的、未被 现 代文明侵蚀和扭曲的庄严、健康、美丽和虔诚。一切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的常态。 (举例略,5 分) 要点 2:牧歌式的生活,就是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也是人生形式的极致,是“神性” 的 表现。这种“神性”,就是“爱”与“美”的结合。在作者看来,神、爱、美,三者是一体的,是不可 分 割的。为了表现这种“人性的极致”,作者不能不从一开始就制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边城》共 21 节,每一节都是一首圆润的散文诗,都具有抒情的风格:缓缓的情节、细腻的心理、清丽的语言。散 文的 笔法和诗歌的意境成为小说的主体,现实与梦幻,人生和自然,就这样随着简单的故事发展而水乳交 融地 掺和在一起。(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2.描写觉慧这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家》的重点之一,但作者却在“鸣凤之死”这一情节上 不 惜笔墨,倾注了自己的全副情感。这对于觉慧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请通过觉慧与鸣凤形象的赏析进 行 说明。 答:觉慧虽然是个进步青年,但他也是一个少爷,也具有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他对 封 建家庭的反抗是最坚决最激烈的,但他并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彻底的精神,常常在反抗中流露出感伤的情 绪, 怀疑自己是个聂赫留朵夫,甚至对高老太爷也存有幻想。(5 分) 鸣凤与梅、瑞珏都是具有梅花一样美好而高洁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在封建家庭中“受苦、挣扎而最终 不 免灭亡”。(2 分) 觉慧爱鸣凤,又因鸣凤不是“小姐”而遗憾,他想以少爷的身份来保护鸣凤,但又不能真正地给她自 由 和解放,当鸣凤因反抗白己被当作礼物的命运而自杀后,觉慧对高老太爷的幻想破灭了,并终于导致了 他 与高老太爷的直接冲突。(3 分) 因此,作者在“鸣凤之死”这一情节上不惜笔墨,一方面是为了从侧而表现觉慧的“幼稚”与性格弱 点,另一方面正是要让“鸣凤之死”使觉慧觉醒,使其“幼稚”的形象变得成熟饱满。(3 分) 五、作品赏析(30 分) 要求: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 结合“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赏析《春蚕》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了作者对 社 会怎样的理性认识? 要点 1: “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5 分) 要点 2:从老通宝勤劳质朴的性格中,可以看到劳动者的灵魂;从他固执地反对变化,反对洋鬼子、洋 货、 洋水车乃至连换一换洋蚕种也要坚决反对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到小生产者由于超稳定性经济所造成的 落后 狭隘观念和 30 年代中国老一辈农民的灵魂。(举例略,10 分,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可持不同意 见, 只要言之成理。) 要点 3:作品所表现的“丰收成灾”的结局,正反映了 30 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 残 酷社会现实。(5 分) 要点 4:作品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不但有真实的现实描写, 也通过老通宝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从一个老农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衰败史。(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从字顺(5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