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4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11)
盗传必究
一、 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
A. 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
B. 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C. 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
D. 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
2. 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
A. 建构活动
B. 调查活动
C. 日常生活练习活动
D. 戏剧扮演活动
3. 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张宗麟对幼儿
园课程的定义是从()的维度来下的。
A. 课程即科目
B•课程即经验
C.课程即目标
D •课程即计划
4. 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团课程方案有( )。
A. 光谱方案
B.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C.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D. 海伊斯科普课程
5. “ECCD”(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词汇的出现说明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
课 程()的趋势。
A. 课程多元文化化
B. 保育与教育相整合
C. 课程全纳化
D •课程共同化
二、 填空题(每空格 1 分,共 10 分)
6. 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是行为
主义心理学。
7.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8.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论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9.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 的
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10.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1.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课程的教育理念。
三、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2.一元化课程: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
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13.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建立于 1984 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 学
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 论。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 展。
光谱方案在 8 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 在儿
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14.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
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15. 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 适
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 以
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四、 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6.简述方案活动主题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答:(1)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被用与他的日常生活。
(2)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
(3)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4)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
(5)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17.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答:(1)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
(2)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
(3)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
(4)强调活动的过程。
18. 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答:(1)课程多元文化化;
(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
(3)课程全纳化;
(4)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个性化;
(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19. 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答:(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
(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
(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五、论述题(每小题 14 分,共 28 分)
20.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答:(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 3 次:
1 20 年代至 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
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白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
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 年代至 30 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 了
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 水
平。
2 5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 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叩把课程看作 是
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 系
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3 80 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 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
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 力
的举措是国家教委 1989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 儿
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
2001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而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 儿
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 导
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2016 年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 39 号),于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始实施。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2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3 0-6 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4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5 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2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答:(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 间
的差异。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 童
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既能
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
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
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 展
区,即课程应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