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0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任务 4 作业及答案
形考任务 4
《诗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2
本能在弗洛伊德既然是人的肉体和精神之一切活动的本体性存在,那么毫无疑问,它必然也是文艺创作活动的最后根 源和本质所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3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 为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4
王国维“境界”的构成因素一是“情”(意),二是“景”(物),二者之间虽“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因为“境 界”
的本质即在于情景交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5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这里所说的“结构”与现代意义上的“结构”是一样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6
西方十九世纪是达尔文的进化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十分流行和活跃的时期,泰纳深受其影响,其《艺术哲学》 表达了他借
助于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发掘梳理艺术史料的心路历程。
选择一项:
题目 7
教材中对黑格尔关于悲剧性质的认识或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如下概括表述:悲剧就是恶与恶的冲突和斗争。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8
俄国形式主义声称,文学作品是无关于社会、作家乃至于读者的独立自足体,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或“艺术性”仅 仅在于它的形
式,在于它的语言的审美化、陌生化编排组织。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9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0
《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共一千一百行,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论悲剧、喜剧和长篇叙事诗等主要诗体, 在此提出了
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1
“境界” 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_______________ O
选择一项:
A. 地域的范围
B. 诗人的精神情怀
C. 诗歌的内涵
D. 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
题目 12
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除了从质、量、关系还有 等四个方而进行逻辑推理。
选择一项:
A. 状况
B. 形状
C. 环境
D. 情状
题目 13
《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出自__________ 之手。
选择一项:
A. 布瓦洛
B. 圣•艾弗蒙
C. 康德
D. 黑格尔
题目 14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小收煞”即上半部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 “大收煞”即全
剧终场要有“团圆之趣”。
选择一项:
A. 伏笔
B. “机趣”
C. 冲突
D. 悬念
题目 15
如果我们将________ 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
觉即表现即艺术"。
选择一项:
A. 康德
B. 克罗齐
C. 黑格尔
D. 泰纳
题目 16
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
旦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___________ 0
选择一项:
A. 克罗齐
B. 黑格尔
C. 泰纳
D. 康德
题目 17
伊瑟尔与________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选择一项:
A. 姚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伽达默尔
题目 18
博学多才,著述丰厚,在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现存著作主要有《逻辑学》、
《修辞学》、《形而上学》、《自然科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恩 格
斯誉为古代“最博学的人”是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贺拉斯
D. 布瓦洛
题目 19
黑格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态的论述。在他看来,"________________ "(艺术)是
“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哲学)则是“绝对
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选择一项:
A. 美
B. 模仿
C. 表现
D. 形状
题目 20
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
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_____________ o
选择一项:
A. 拉封丹
B. 伊瑟尔
C. 泰纳
D. 韦勒克
题目 21
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而?
答:
第一、题材的通俗性; 第二、曲文的通俗性; 第三、科评的通俗性; 第四、舞台的通俗性。
题目 22
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答:(1)情节的完备。这在形式上表现为由开端、发展、结局三个部分组成。
(2) 情节的整一。这是强调一部悲剧只写一个事物或事件、行动。
(3) 情节的严密。这是要求悲剧的写作要像创造生命有机体那样,每一部分相互关联、天衣无缝。
题目 23
与以往的文学理论相比,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创见性和启示意义表现在哪里?
答:综观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从“语用学”和“功能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文学的性质,将文学作品看作是“艺 术极”的本
文与“审美极”的读者体验之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富有创见性和启示意义的。既往的文学理论,从古希腊 的摹仿说到现代的形式主
义,普遍地是着眼于客观现实与文学的关系、或作家与文学的关系、文学本文与语言的关系, 来认识文学的本质、成因和构成的,
并且在宇宙“一元论”观念的支配下,它们大多将对立双方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单 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将文学视为或是某种实
体事物的虚幻影像、感性显现,或是目的在白身的唯美存在、绝对 自足的封闭体。这其中虽不乏“片面的真理性”,但偏颇是严重
深刻的。伊瑟尔的理论立足于读者与文学的关系,同 时以“互动论”取代了 “一元论”,无疑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是领悟
和掌握了辩证法的真谛,让人看到了曾被忽 略、遮蔽、否定然而真实存在且起着重大作用的东西。我们当然可以说也应当实事求是
地说,这是文学研究历时演进 的客观必然,也是文学从“独语”式走向“对话”式创作向理论研究发出的诉求的必定回应,但对伊
瑟尔的个人作用 我们仍应给予高度的和充分的肯定。他对现象学美学(以茵加登为主)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对阐释学理论的积极借鉴
和吸取,还有对完形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学的合理引进和发挥,对这些理论学说的融会贯通的运用,可以说都显示了 他是那“历史
必然性的要求”的积极承担者,对文学理论研究做出了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不仅如此,从批评实践来 说,他提出的语用学方法,
独创的“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游移视点”、“空白”等概念,具有分析和解读作品 的积极指导意义,人们据此可以从
文学的世界中看到或发掘出更为丰富的东西。其对于创作来说,亦不无具有启示和 裨益。当作家在创作中能够“胸怀读者”,并 能
以与读者“平等对话”的理念指导创作,而不是以“导师”、“工程师”、
“牧师”、“说教者”自居,其创作必然比运用其它任何方式都更能打动读者,为读者所喜爱。当然,伊瑟尔的读者反 应理论只
能看作是对“作品一读者”关系的发现认识,它并不能取代过去在其它关系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理论。文学是 一个复杂的人类精神产
品,本然存在于由历史和现实之各种关系构成的网络之中,因而它允许或诉求对之的各种角度、 方位、层面、关系的观照研究,只
要某一认识不宣称是对它的“唯一”真理性的认识就行。伊瑟尔并无这种以“真理 终结者”自居的自以为是。不过,他仅以西方
18 世纪以来的小说、特别是批判现实的那一类小说作为其理论研究的 对象,显示出其视野的偏狭和思考问题的局限性,这减弱了
他的理论的说服力。同时,他只是以其个人的阅读体验之 反思认识来“推论”一般读者的阅读反应活动,而未作必要的、广泛的社
会阅读心理之“田野调查",或者说未吸收 这方而的实验调查成果,使其理论不仅充满形而上的抽象和晦涩味道,难以让人读憧,
而旦其发现亦显得可疑,虽然 其研究方法和一般结论性认识值得称道和应予肯定
题目 24
课程线索梳理。
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都是谁?
2. 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
3. 木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
答: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是姚斯,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是沃尔夫冈、伊瑟乐,被称为“双子星座”。
2、 中国文论主要有:一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二是庄子的“言不尽意”说,三是刘勰的“通变”说,四是司空图 的“韵味”
说,五是严羽的“妙悟”说,六是叶燮的“才胆识力”说,七是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八是李渔的“浅 处见才”说。
西方文论主要有:一是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二是韦勒克、沃伦的新批评派文学理论,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文艺观,克罗
齐的直觉主义艺术论,四是泰纳的实证主义艺术观,五是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六是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七是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八是布瓦洛的诗学原则。
3、 在学习《文论专题》这门课程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就是司空图的“韵味说”,“像外之象”“景外之 景”“韵外
之致”“味外之旨”合称“四外”,共同构成了司空图“韵味”说的基木内容。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 提出“韵味”说。“江
岭之南,凡是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嵯,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 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
醇美有所乏耳。”以比喻来说诗,认为作为诗歌的原始材料或咸或酸都有味,而只 有诗歌才具有“醇美”之味;“醇美”之味来源
于咸酸而又有别于咸酸,“醇美”之味在咸酸之外,比咸酸更高级更美 妙。这种“醇美”之味,又称之为“韵外之致”、“味外之
旨”。
所谓“韵外之致”,即强调在语言方而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就是说诗歌创作要比它的语言本身具有更为生动、 深远的东
西,艺术性语言呈现一种启示性、隐喻性的态势,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所谓“味外之旨”, 不仅要求诗歌语句精
美,而旦要求在语言文字之外还要有更为耐人回味思考的东西。就是说不要停留在语言锤炼的表 面,而是要寄余味于语言之外,刻
画出鲜明可感的形象,寄寓着深厚蕴藉的情意,使读者把玩不已,回味不尽。
题目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那些内容?
答: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
第二连惯性。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 O
题目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哪些区别?
答:
1. 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 的”,它
可以被相当的另一种符号所代源替;以及它是“简捷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诉我们它百所指称的对象”。 此外,“科学语言
度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即它追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字”。与科学语 言比较起来,文学语言则显
现出如下特点:
多歧义性。
表情意性。
符号自具意义。
2. 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
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现出区别。知这个区别、主要有三点:
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更加用心而有系统性。
文学语言的实用意义较为淡薄。
第三,文道学语言呈现的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题目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答:
第一、“立主脑百”
第二、“减头绪”
第三、“脱窠臼”
第四、“密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