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6 KB
  • 2021-05-17 发布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物流信息技术》判断名词配伍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22)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物流信息技术》判断名词配伍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22) 盗传必究 一、判断题 (7)1.在结构数据模型中,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 (7)2.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伴随、共同支撑流通活动的整体。 (7)3.自动识别技术根据识别对象的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 (X)4.GIS 中最常用的数据组织方式为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在栅格模型中,用点、线、而表达世 界。 (X)5.在 GPS 定位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种误差均可采用一定方法得到消除。 (X)6.物流 EDI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报文转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报文的要求是一样的。 (X)7.仓储管理的服务水平一般用需求量占供应量的百分比大小来衡量。 (X)8.共用物流信息平台主要是为微观区域物流管理服务,它能支持企业物流的经营运作。 (X)9. RFID 系统的工作频率划分中,低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较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 (X)10.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的、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 (X)ll.采购决策主要涉及库存的方式、数量和管理方法,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依据。 (7)12.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 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 RFID 卷 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7)13.地理空间数据是 GIS 应用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X)14.差分 GPS 定位分为三类,H|J: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这三类差分方式的工作原理 略有不同。 (X)15. GPS 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但在对车 辆进行调度、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方而还显不足。 (X) 16.供应链管理已经从过去的供应拉动模式(面向库存)发展到现在的需求推动模式(而向需求)。 (X)17.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可以使传统的空间市场突破空间的概念成为二维市场,借助于这一市场, 企业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的局限,使物流信息变得异常的流畅。 (X)18.从物流服务的供求关系看,物流预测的内容包括物流服务的需求预测和物流服务的供给预 测,通常以供给预测为主。 (X)19.原型法主要用于对大型系统的开发。 (X)20.物流信息系统在经济可行性的费用估计时,特别要注意防止费用估计过高,否则会使可行性 分析得出错误的结论。 (7)21.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 (X)22.二维条码主要用于对物品的标识,一维条码用于对物品的描述。 (7)23.使用一维条码,必须通过连接数据库的方式提取信息才能明确条码所表达的信息含意。 (X)24.任-RFID 系统至少应包含两根天线,一个完成信号发射,一个承担信号接收。 (7)25.在用 GPS 信号导航定位时,为了计算 GPS 用户的三维坐标,必须观测 4 颗 GPS 卫星的位置。 (X)26. EDI 处理标准是要解决 EDI 通信网络应该建立在何种通信网络协议之上,以保证各类 EDI 用 户 系统的互联。 (V)27. GPS 地面监控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对空间的卫星系统进行检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 的 导航电文。 (V)28. EOS 系统有利于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使各个业务信息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 便 利和迅速,丰富企业的经营信息。 (")29.库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库存数量控制和库存量规划。 (X)30.物流 EDI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报文转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报文的要求是一样的。 (X)31.数据收集是数据库的核心任务。 (7)32.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后“三流”的前提。 (7)33.在物流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是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 (7)34.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的一种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应用问 题的地理信息系统。 (X)35. GPS 的伪距差分定位原理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分方法,任何一种 GPS 接收机均可改装组成这种 差 分系统。 (X)36.物流 EDI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报文转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报文的要求是一样的。 (7)37.库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库存数量控制和库存量规划。 (7)38.企业内部网是在国际互联网基础上,将企业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和管理部门连接起来,以实 现 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电子网络。 (V)39. DSS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 决 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X)40.由于每个专家系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因此其系统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人机接口和推理 机 是专家系统中最基本的模块。 (7)41.计算机内部一律采用二进制数码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X)42.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因 此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7)43.对于任何一只射频电子标签来讲,都具有惟一的 ID 号,这个 ID 号对于一只标签来讲,是不 可 更改的。 (X)44.区域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特定的目的服务。 (7)45.手机独立定位技术是通过在手机内部加 GPS 接收机模块,并将普通手机天线换成能够接收 GPS 信号的多用途天线。 (X)46.根据运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对运输作业任务进行调度处理,生成相应的运输作业指令和任务。这 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输资源管理功能。 (7)47.从社会化分工的角度看,物流业的发展只有在规模经营和网络化运作的基础上才能产生预期 的 效益。 (X)48. POS 系统包含后台 POS 系统和前台 MIS 系统两大基本部分。 (7)49.地理空间数据是 GIS 应用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X)50.面向对象方法与原型法的重要区别是,原型法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得到应用,而 而 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却不需要。 (7)51.信息的分享,不同于物质的分享,不会引起信息本身的减少。 (X)52.采购决策主要涉及库存的方式、数量和管理方法,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依据。 (V)53. RFID 与条码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X)54.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也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或外壳。 (7)55.自动识别技术根据识别对象的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 (X)56. RFID 系统的工作频率划分中,低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较高的读写速度的场 合。 (X)57.配送运输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素,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 要 素。 (7)58.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的一种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应用 问 题的地理信息系统。 (X)59.拟合度是指预测模型对历史观察值的模拟程度。拟合度越好,精度也就越高。 (X)60.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可行性主要是对开发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作出评价,即新系统所带来的经 济 效益能否超过开发和维护新系统所需要的费用。 二、名词配伍 题一: 1. ( C )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 (A)是利用由导航卫星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测时和测距,它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 动 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 3. ( D )是指企业间利用通信网络(VAN 或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连接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货信 息交换的系统。 4. ( B )是依据必要的统计资料,借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和性质进行定量测算 等 方法的总称。 5.( E )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纸的系统设计 方 案转换为可执行的系统。 A. GPS (或全球定位系统)B.定量预测方法 C.物流信息 D.电子自动订货系统(或 EOS) E.系统实施 题二: 1.( C )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其核心内容是以工程化的方式 组 织软件的开发,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 B )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组成的编码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 符 号组成的信息。 3.( E )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 问 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车辆,每辆车的行驶路线等。 4.( A )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的跟 踪、 调度指挥等管理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 5.( D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 者 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A.运输管理系统(TMS) B.条码 C.软件工程 D.决策支持系统(DDS) E.车辆线路模型 题三: 1. ( C )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 A )即全球定位系统,它是利用由导航卫星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测时和测距。 3.( B )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的跟 踪、 调度指挥等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 4.(E)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主要是扫描器),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称、 单 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实现前台销售业务的自动化,对商品交易进行实 时 服务和管理,并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后台,通过后台计算机系统(MIS)的计算、分析与汇 总 等掌握商品销售的各项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分析经营成果、制定经营方针提供依据,以提高经营效率的 系 统。 5.( D )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纸的系统设计 方 案转换为可执行的系统。 A. GPS B.运输管理系统 C.物流信息 D.系统实施 E.前台 POS 系统 题四: 1. ( C )是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以一种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与公司或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组 织 结构相对应的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为公司或组织的各级经过授权的人员或应用程 序 以不同的权限所共享。 2. ( A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 实 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3. (D)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 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 数 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 易 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4. ( B )也称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共用数据的采集,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 满 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共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 部 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而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如通过共用安全数据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支 撑。 5. ( E )是指主要依据调查研究,采用少量数据和直观材料,预测人员再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 而 对预测对象做出预测。该方法主要用于对预测对象的未来性质、发展趋势和发展转折点进行预测,适合 缺 乏充分数据的预测场合。 A.射频识别 B.共用物流信息平台 C.数据库 D.电子数据交换 E.定性预测方 题五: 1. ( B )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组成的编码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 及 符号组成的信息。 2. ( C )是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 量 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车辆,每辆车的行驶路线等。 3. ( D )是指物流企业或部门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 理 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 货 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制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4. ( A )是指主要依据调查研究,采用少量数据和直观材料,预测人员再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对 预测对象做出的预测。 5. ( E )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在系统规划阶段确定“做什么”的总体目标和 系 统分析阶段确定基本逻辑方案的基础上,解决具体“怎么做”的物理设计问题。 A.定性预测方法 B.条码 C.车辆线路模型 D.配送 E.系统设计 题六: 1. ( C )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 ( E )即全球定位系统,它是利用由导航卫星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测时和测距。 3. ( D )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的 跟 踪、调度指挥等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 4. ( B )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主要是扫描器),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 称、 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实现前台销售业务的自动化,对商品交易进 行实 时服务和管理,并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后台,通过后台计算机系统(MIS)的计算、分析 与汇 总等掌握商品销售的各项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分析经营成果、制定经营方针提供依据,以提高经营效 率的 系统。 5. ( A )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纸的系统设 计 方案转换为可执行的系统。 A.系统实施 B.前台 POS 系统 C.物流信息 D.运输管理系统 E. GP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