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50 KB
  • 2021-05-17 发布

2021初中数学课标测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六套)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数学课标测试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3×10=30 分) 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 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部分。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 与 合作 者 。 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三 个 阶段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 自主探 索 与 合作交流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 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 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道不同的发展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 持 续 、 和谐 地发展。 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9、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 之上 10.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 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 改进教师的教学 。 二、选择题(3×10=30 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 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 的( 1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 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2 )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二、是非题(2×10=20 分 对:√;错:×)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 √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 化的学习需求。( √ )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 新。( √ )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 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 10、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 四、简答题 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些内容?(10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 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 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 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 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五、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0分) 答:(一)坚持“一个为本”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 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 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的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初中数学课标测试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1-10 单项选择,11-15 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 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 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 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 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 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 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 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 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 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 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初中数学课标测试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 1、《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 ( ) 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B.“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 C.“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育” 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 ) A.即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并能学以致用。 B.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C.良好的数学教育,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成绩不高就不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D.严格遵循教材,充分把握《新课标》理念,才能称为“良好的数学教育” 3、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 习,强调学生活动,《新课标》则强调( ) A. 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培养习惯,又要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B.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C. 用什么形式教学、怎样教学,要通过集备后,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模式。 D.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 ) A.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 B.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C.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D.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 5、《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 ) A.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B.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D.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二、填空题: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 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 和因材施教。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 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新课标》的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三、简答题: 1、简述数学的基本思想内容包括什么?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理解“数学思想”? 答: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下面的三个:一个是数学抽象的思想,一个是数学推理的思想, 一个是数学建模的思想。 人类通过数学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数学推理, 进一步得到大量的结论,数学科学就得以发展,在通过数学模型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去, 就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数学科学的发展。 数学抽象的思想,能产生出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 对称的思想,对应的自然,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 思想等等。 数学推理的思想,还能派生出,像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转化划规的思 想,理想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一般的思想,等等。 数学建模的思想,还能进一步派生出来,像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 思想。 三个思想之间的关系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一件事情,它们存在着深刻的本质联系,但是又有 各自的特点。 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常常会更多的说到数学方法,像换元法等等,但是这个数学方法它是 不同于数学思想的,因为它处在较低的层次上,这个数学思想,往往可以用这样几个形容词 来描述:它是观念的,是全面的,是普遍的,是深刻的,是一般的,是内在的,是概括的。 而数学方法呢,可以用这样几个形容词来描述,它是操作的,局部的,特殊的,表象的,具 体的,程序的,技巧的。但是这两者是有关系的,数学思想是要通过数学方法去体现,数学 方法又常常反应了数学思想。 2、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理解“从两能到四能” 的转变? 答:从两个能力到四个能力的变化,即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 题的能力。 ABACB 初中数学课标测试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1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13、( B )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合理性 14、( A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 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 C、学具制作 D、学生作业 1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C、学习评价 D、学习能力 1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B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用 D、辅助作用 1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1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 是( D ) A、文本资源 B、信息技术资源 C、社会教育资源 D、人力资源 19、2011 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C ) A、基本过程 B、基本方法 C、基本活动经验 D、基本实践能力 20、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以这五个理念为基础,形成新 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评价目标多元化 B、评价方式多样化 C、评价过程静态化 D、评价主体多元化 21、( C )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A、空间观念 B、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C、数学活动经验 22、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方 程”。这里要求方程中的分式个数不超过( A )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 B )学段 A、一 B、二 C、三 D、四 24、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属那一部分内容( C ) A、统计与概率 B、综合与实践 C、数与代数 D、图形与几何 25、“用数学”的含义是( B )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26、初中阶段《课标》中“数与代数”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 C ) A、三角形 B 、四边形 C、函数 二、选择题(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想 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8、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9、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1、《标准》中提出的“四能”是指(B C)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讨论问题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 12、《标准》中提出的推理一般指(A C) A、合情推理 B、类比推理 C、演绎推理 13、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A B) A、几何直观 B、推理能力 C、运算能力 14、义务教育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ABCD)方面作出了阐述。 A、知识技能 B、 数学思考 C、问题解决 D、情感态度 15、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ABCD)方面的课程内容。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 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7、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 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知识技能 、 数学思考 、 问 题解决 、情感态度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4、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15、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 与实践、综合与实践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 问题的能力。 16、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 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 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 创新意识。 17、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8、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直接经 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 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 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20、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21、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 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 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 解。 22、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 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 、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 关注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 性 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23、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24、2011 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及目 标价值取向。 25、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8、“三维目标”是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9、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应激 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判断题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2、《标准》规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给定不共线三点的 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探索并证明切 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的内容为选学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 ) 3、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不一样。( × )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进 教师教书。( √ ) 5、《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两个学段: 第一学段(1-----6 年级)第二学段(7-----9 年级)。( × )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 ) 7、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 ) 8、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的结果。( × ) 9、 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 径。( √ ) 10、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 11、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 ) 12、整式的乘法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 ) 1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 ) 四、简答题。(25%) 1、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 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 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 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 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 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 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2、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 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3、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 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 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 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 三个目标的实现。 4、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 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5、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 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 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6、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 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 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7、教材的编写有哪些建议? 答: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呈现 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8、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 答: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 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9、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设法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大力提倡合作学习;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学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对 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 10、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包括哪些? 答: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11、数学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答:“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教学模式;“讨论交流”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 学模式;“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五、论述题(16 分) 1、如何理解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环境和条件。 答: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 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 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 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 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 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 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 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 验室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课堂实录。 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 教是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人员应依据该标准,有 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初中数学课标测试模拟试卷(五) 一、判断题 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 学习素材。 (V) 3 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 (X)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V) 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 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 质。 (V) 6、教师即课程。( X) 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 8、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X) 9、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X) 10、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 11、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V) 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主要目的。 (V) 13、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V) 14、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 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X) 15..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 16.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 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 18.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 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 19.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 【 6 个 】 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 方程的分式方程”。这里要求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 【 两个 】 6、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课标中知识技 能的目标要求是 【 掌握】 7、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属于下面哪一部分内容 【 统计与概率 】 8、课标中要求“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这里 的运算步骤要 【以三步为主】 9、《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 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 在的《新课标》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 得到不同的发展。 10、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 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11.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 生的独立学习,强调学生活动,《新课标》则强调:. 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必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培养习惯,又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 法。 12.《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13.《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 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基础___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 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____思想__、__方法_____和语言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现实___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__主人____,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__引导_____者与 __合作_____者。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_全面_._持续、和谐地 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___富有个性_______ 的过程。 7、数学教学是数学___活动____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 发展的过程。 8、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____ 改进___教师的教学。 9、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 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____活动经验________)以及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0、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_____充分___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 11、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 械___记忆____概念的学习方式。 12、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____多样化_______的学习 需求。 13、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___自主探究_与___合作交流____。 14、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__创造力________等方面有 着独特的作用。 1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___知识经验 _________基础之上。 16、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情感与态度_______,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7、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 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___综合____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 思想。 18、初中阶段《课标》中“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与式、___方程与不等式___ 和__函数__三部分。 1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 和(创造力))等方面有 着独特的作用。 20.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2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之上。 2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3.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24.(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25.《标准》提出在(第二 )学段引入计算器。 26. 《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 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7.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 28.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 年一贯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 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 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教与 学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2.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 33.《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 3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35.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6.课程改革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 课程的基础. 3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 愿望和能力. 3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 工作方针. 40.高考制度改革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要改变"一次考试 定终生"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 4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4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43.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 者,合作者. 44.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依据是〈基础教育改 革课程纲要〉 45.制定《课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4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 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 47、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48、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49、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0、《新课标》的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四、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答:(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 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答:(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面向全体的原则。 (4) 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 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 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 怎么认识数学?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 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 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 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 文化发展也起关键的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 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大众 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5、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变化? 答: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 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作出改变。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合作者”。这就是说,数学课程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 是当然的“主人”。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 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墨迹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 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 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 了,实际上《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教师的作 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 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 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6、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 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行体系。 (5)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或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现状,重视课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 性。三是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 技术在内的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 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五是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 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六是改革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新课程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转变? 一是实现传授者角色的转变;二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三是教师 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数学的价值;(3) 数学学习内容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4)数学教学;(5)评价改革;(6)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10、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通过哪些活动来体现? 答:1.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 进展时,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鼓励 不同的观点,并恰如其分地切入学生的争论,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使组织的过 程成为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教师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 出适当的调整。 3.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 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师生双方面的 共同发展。 11、学生在课题学习的活动中,将达到哪些目标?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12、怎么做才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1在课题学习中,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 2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鼓励他们互相启发合作讨论,发展合作学习 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课题学习的重要特征是挑战性和综合性,须要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和交流。 4教师应鼓励学生个性和创造的充分发展。 5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 13、简述课题学习的教学和评价策略 1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提供适当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3注重课题学习后的教学反思,对课题学习评价以质的评估为主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 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 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 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 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 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 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 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 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 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 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 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 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 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 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 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 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 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 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 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 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 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 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 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 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 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 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 调发展 2.阐述《课标》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基础性)--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普及性)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发展性)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7)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3、简述数学的基本思想内容包括什么?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理解“数 学思想”? 答: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下面的三个:一个是数学抽象的思想,一个是数学 推理的思想,一个是数学建模的思想。 人类通过数学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 数学推理,进一步得到大量的结论,数学科学就得以发展,在通过数学模型把数 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去,就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数学科学的发展。 数学抽象的思想,能产生出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表 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对应的自然,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思想,优化的思想,随 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等。 数学推理的思想,还能派生出,像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转 化划规的思想,理想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一般的思 想,等等。 数学建模的思想,还能进一步派生出来,像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的思 想,方程的思想。 三个思想之间的关系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一件事情,它们存在着深刻的本质联 系,但是又有各自的特点。 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常常会更多的说到数学方法,像换元法等等,但是这个数 学方法它是不同于数学思想的,因为它处在较低的层次上,这个数学思想,往往 可以用这样几个形容词来描述:它是观念的,是全面的,是普遍的,是深刻的, 是一般的,是内在的,是概括的。而数学方法呢,可以用这样几个形容词来描述, 它是操作的,局部的,特殊的,表象的,具体的,程序的,技巧的。但是这两者 是有关系的,数学思想是要通过数学方法去体现,数学方法又常常反应了数学思 想。 初中数学课标测试模拟试卷(六)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5 分) 1 、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数 学 课 程 目 标 分 为 总 目 标 和 学 段 目 标 , 从 、 、 、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和 。 3 、 在 各 学 段 中 , 安 排 了 四 个 部 分 的 课 程 内 容 :“ ” “ ”“ ”“ ”。 “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 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 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和 。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 的过程。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 ”的 理念,促进学生的 。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 、 四部分内容。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 和教师 的和谐统一。 9、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 ”与“ ”,把每堂课教学 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与 相结合的方式。 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 、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12、2011 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 ”的 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 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 ,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3、( )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合理性 4、(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 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 C、学具制作 D、学生作业 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C、学习评价 D、学习能力 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用 D、辅助作用 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 课程资源的是( ) A、文本资源 B、信息技术资源 C、社会教育资源 D、人力资源 9、2011 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 ) A、基本过程 B、基本方法 C、基本活动经验 D、基本实践能力 10、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以这五个理念为基 础,形成新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评价目标多元化 B、评价方式多样化 C、评价过程静态化 D、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简答题 1、教材的编写有哪些建议?( 6 分) 2、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3 分) 3、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0 分) 4、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包括哪些?(5 分) 5、数学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5 分) 四、论述题(16 分) 如何理解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 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数学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2、结果目标、过程目标 3、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 4、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5、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6、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7、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8、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9、生长点、延伸点、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 10、定性、定量 11、数学现实 1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4、学科特征、认知规律 二、选择题 1、D 2、D 3、B 4、A 5、A 6、B 7、A 8、D 9、C 10、C 三、简答题 1、教材的编写有哪些建议? 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 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 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2、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 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 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3、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设法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教学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 4、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包括哪些?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的评价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5、数学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实践操作”教学模式 “讨论交流”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 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 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 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 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 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 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 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