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2-03-30 发布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参考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参考答案(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1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150字。一、主要措施如下:(1)健全以党建为统领,法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和强化法治观念,选派机关干部和大学生下基层,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基层治理模式。(2)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挖掘村居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3)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模范教育,开展道德模范和学习好人活动。(二)假如你是被派到Y县的调研组的一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中的调研记录,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20分)要求:(1)紧扣资料,要点完整(2)内容具体;(3)不超过500字。关于山岔村脱贫致富做法调研提纲 山岔村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但却因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因素制约,在各方努力下,该村于2013年实现整村脱贫,现将其主要做法汇报如下:(一)争取资金支持:主动联系上级扶贫单位,反映发展意见争取帮扶资金,兴建文化宣传基地,硬化道路和安装路灯,新建教育机构。(二)成立农村合作社:鼓励农民成立农村合作社,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养殖业。引导群众有计划种植经济作物。(三)盘活资源优势:抓住政策机遇,确立“一心多景、一轴三廊,四片联动”发展格局,确定“传承九磨文化,做足山水文章”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四)加强文娱建设:建设文化广场、历史文化艺术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五)传承优良家风: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以文明家风推进良好社会风气,征集优良家训,充分发挥家训教育作用。(三)某省政府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20分)要求:(1)内容全面准确; (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3)不超过600字。关于卢作孚乡村建设构想的学习材料卢作孚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企业家,曾创办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民生公司,同时也是“乡村建设三杰”之一。他于1927年开展以北培为中心的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主要思路如下:一、重视乡村建设基础性作用: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乡村是不断供给城市人口。二、重视全局性与局部性建设:提出将农村布置成生产、文化、旅游区域的目标,并进行具体规划。文化教育领域重视研究事业;社会建设重视公共事业和大众参与;环境建设重视公园作用。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兼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经济为核心,以经济带动民众富裕、税赋、国力建设。四、以工哺农,工农互动:利用民生公司支持乡村建设,培养大量人才。五、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出人人自立为乡村建设目标,农村建设现代化最终要落实到人。 (四)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乡村生活中能找到城市现代文明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失去了精神价值和人生意义。这是因为(具体表现如下):1.,感受自然熏陶,使人精神明亮.感悟生命意义,欢乐重新发现生活,观察生活重新,获得新生,让精神生活更有魅力,拓展室内空间。2.能安抚灵魂,获得面对失败的力量,民俗民间文化,能丰富温情的人生体验,助力个人成长。3.呈现文明,一一保留自然造化的个异性,拥有与永恒的物质形式相对应的不朽精神,承载共有共享的理想,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乡村生活,挖掘其精神意义。(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谱城乡和谐奏时代赞歌儿时乡村的美好记忆,奶奶家大黄狗的一路追随,当我长大后重回之时,已一去不复返,农村的凋敝、空心化问题一次次触碰到我的心弦和社会的神经,使我们愈发的怀念“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景象。如果说城市是给予我们希望和梦想之地,那么乡村则是寄托着你我的思念与乡愁,不仅是景象,更多的是代表中华文明和家园美好的象征,有优美的景色,有质朴的民风。正如总书记说到: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因此,只有振兴乡村,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才能依此振兴,重凑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乡村是民族的根与魂,保护好乡村方能行稳致远。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依靠农耕文明起家,我们的祖先与祖辈深深的将民族的烙印深埋大地。耕读传家,男耕女织是我们对农耕文明最直白的“示爱”。在华夏民族五千多年的传承中,滚滚车轮碾压过一切历史的痕迹,唯独不失的是依靠乡村,依靠农业一次次的振兴。从封建王朝伊始建立的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到中国人革命之火在乡村大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燃起。每次的转折与希望都离不开乡村的支 持。如今,城市发展不断深入,大量乡村人口的涌入,为城市提供崛起的根基。但与此同时,“春节空城”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是:农村空心化与未来的凋敝。缺人少耕在未来的危害不仅仅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更是农耕文化、乡村文明再难以为继,优秀文化的失传,空巢老人孤独至终,留守儿童迷茫焦虑等让乡村与城市的未来难续,更是民族魂魄的陨落。以此发出振兴乡村的吼声,以城市反哺乡村,落实解决“三农问题”为时代只需。城市是民族的梦与灯,发展好城市才能勇立潮头。城市是人类文明进化历程中必然的结果,人口的聚集将无数个乡村凝聚成一座现代、摩登的都市,整合无数的资源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前进的方向和明灯。自古以来,乡村和城市绝非矛盾体,没有乡村的聚合怎么会有城市的壮伟;没有乡村人才的供给怎么会有城市的发展;没有乡村文明的支撑怎么会有城市的存续。文明、文化是活着的历史,而中国的历史植入在生生不息的乡村之中。乡村文明的不断演化形成了新的城市文明,那敢拼、敢闯的劲头,才让城市不断壮大。无数深植梦想的乡村人,来到城市求学、奋斗,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为城市的发展做足了自己的贡献,像耶鲁村官秦玥飞投身乡村公益,刘强东铺设乡村致富路等,架起城市与乡村的现代桥梁,尊重乡村文明,顺应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让更多有识之士与思乡者走上“返乡之路”,回馈家乡、振兴家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文明更富足。在改革前行道路上, 虽然空心化乡村的涌现,城市病症突显的斑驳,让我们恐惧未来,担心两个体系的隔阂不断加深。在彼此的相互理解之下,有识之士的带领之下,两个本是同根的文明与群体不断融入,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与民族未来希望的梦想,二者缺一不可也相辅相成。只有谱写好城市与乡村的协奏曲,才能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